竇桂梅:國標蘇教版《清平樂·村居》教學實錄
一、 引子:
1、 出示“居”(板書),看到這個字,你會想到什么呢?
2、 “吳音” 你能用“吳儂軟語”來問候一下大家么?
3、 各種鄉音合起來,就會成為一首詩篇。
4、 走進“辛棄疾”。出示詞《破陣子》。t:……有時候詞牌就表現詞的內容(意境)…
…
5、 給音樂。聽。t:看看這首詞牌的詞給你怎樣的感受?(激昂雄壯的音樂起。似乎是戰
士的一種豪邁,或是站死沙場的從容……)學生說感受(有的說有豪情壯志,有的說豪邁,
有的說雄壯)。再給第二首音樂。(溫婉的,抒情的,是《水調歌頭》)談感受(有的說優
美的。有的說憂傷的。有的說想到了《水調歌頭》……)
t:你想到了水調歌頭,還有么?
s:清平樂。(教師的意思可能轉到了詞牌上了。學生只說了這一種,于是老師說?)
t:……還有其他的詞牌,如“破陣子”……
二、 學習國標蘇教版《清平樂》
(一)
1、板書:清平樂 正音 清平樂(“閱”的音)
2、揭題:清平樂·村居
3、提示學生看老師寫板書“村 居”
4、交流,你的眼前出現了什么樣的情景。學生說。
5、老師還想到了清·高鼎的《村居》
6、背誦。
(二)
t:老師相信大家的自學能力,誰來讀,不僅讀得正確,而且讀得字正腔圓。
s1:讀
t:“翁媼”讀得特別好,來一起讀一下。
s:讀
t:不過最后一句,……我理解你……(正音:臥剝)。把東西的外殼去掉的可以讀“bao”
。我們應該感謝他,沒有他的提醒,我們可能還發現不了。
t帶讀,邊讀邊打拍子。(上闋)
t:你的腳丫準備好了嗎?這叫踏歌……表示“手舞足蹈”。一齊來。
s:讀。
t:提個小要求,稍微停頓一下,再讀。下闋的節奏太快了一點,不要緊,大家放松,來,
再來體驗一下。
s:再讀。
t:這是一種形式,來幫助我們理解。古人喜用平、仄音,平聲音拉長一些,仄聲音拉短一
些。(師讀)
t帶s吟(手勢指揮)
t:老師不用手勢,你可以點頭,最的用你的聲音……
s:讀(t不時地把話筒遞到孩子的嘴邊)
(不僅僅體現讀,還把“詞的知識”滲透進去,如“上闋”、“下闋”,詞講究合仄壓韻,
平聲音拉長,仄聲音短)
(三)
t:不知不覺中我們就讀了這么多遍,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看到了怎樣
的畫面?
s大兒子圖景,(t:我們送他一首古詩)吟誦《鋤禾》
s二兒子圖景,(t:他為什么要這樣。。﹕說
s小兒子圖景,(t:看到這個畫面,我們一定回想到過一句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
荷花別樣紅”(s背)
t:還有嗎?
茅檐低小 讀
溪上青青草
不是“草色遙看近卻無”,而是“……青草綠”。
t:把上闋看到的一幅幅畫,用你的聲音告訴大家,讀啊~
(四)
t:真好,謝謝你們,你們怎么這么了不起啊?要把這幾句話連起來,還有一幅畫我們沒有
發現,快去看看它是誰?
s:小溪!
t:你有一雙會發現的慧眼,看那,溪上……溪東……溪頭……(放水流的聲音)
t:溪水——
s1:流
s2:潺潺
s3:嘩嘩
s4:淙淙
t:這真應了那一句:溪水人家繞!
(五)想象
t:詩人會在哪里?他在遠處看到了什么?近處看到了什么?
s:小溪的對面。
t:詩人還會在哪里?
s:會在屋子里,因為主人請他進屋喝茶了。
s:我覺得詩人就是“翁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