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桂梅:國標蘇教版《清平樂·村居》教學實錄
t:無論在哪里,詩人哦,也成了畫中的景。
(六)醉
t:古人做詩講究不重復,可詩中用了這么多的“溪”,你覺得重復了么?
s說理由。
t:那我們就把這幅美景留在我們的心中。(t領題,手勢指揮,s讀)
t:吟著吟著就產生了感慨,給這幅畫送一個字,一句話。
s1:美!
s2:快樂!
s3:還是鄉村好!
s4:和諧!
t:所有的景物匯成了詩中的一個字,是哪個?(醉)讀!真應了那句話,“沉醉不知歸路
”。讓我們走進這畫中,和他們用吳儂軟語和他們談談。(用方言讀詩句)
說話訓練:讀著“醉里吳音相媚好”,我仿佛聽到了……
出示:我仿佛聽到翁媼夸贊對方說:“……”
s1——s7(精彩!豐富學生的理解。體會用詞的絕妙!老師的串講巧妙插入“白頭偕老
”一詞。引入《最浪漫的事》(歌詞:我知道那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坐著搖椅慢慢聊)。得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t:那就快把這個感受帶到詩里讀吧!
說話訓練,出示:
讀著“……”,我仿佛聽到了夸贊…說:“……”。
t:我們可以想象他們“相媚好”。我聽到……我聽到……我聽到……
醉啊!!
(八)臥
研究“小兒”,出示句子: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1、 讀句
2、 看圖
3、 換成“躺”、“趴”,你有什么感覺?
4、 t:我們會想仰臥,側臥,俯臥。不管怎樣肯定是他最舒服的姿勢。你們再看看他的小
腳丫。送他一個詞!
s:自由自在 無拘無束 快樂 ……
s:無賴 t:你用了詩中的一個詞。
t:小兒臥在哪兒,觀察他的表情。他一動不動,他靜靜的,他是那么的……你能送他一個
詞么?
s:專心致志 目不轉睛 心無旁騖……
t:他不僅要給自己吃,還要給兩個哥哥吃,還要給年邁的父母吃。這一動一靜,勾畫出了
多美的圖,“動如脫兔,靜如處子”。
t:現在請同學站起來說,你為什么用“無賴”。……你在家,父母有時候說親昵地說,瞧
你那“熊”樣兒!……其實,這才是真正的喜愛!那他們不喜歡大兒子,二兒子么?
齊讀“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得出:醉中還有最!
(九)情境
1、 經不住,我也想走上前來問問翁媼,……我就是詩人,你們是翁媼,我想問問。
2、 現在我是大兒子,你們是詩人辛棄疾,哪位辛棄疾想問我……
引出:“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眾
里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
三、 思想提升。
這樣的村居才是追求的理想。“安居樂業”
配樂唱。
四、 引發思考。
1、 《破陣子》:看似“居安”,實則“思危”!
2、 借助辛棄疾的生平,你想說什么?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