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課堂實錄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9、推敲”,誰來讀題?
2、老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推”是這個動作(師邊說邊做動作),對吧?那么這個呢?(敲)不過“推敲”連到一起就是另外的意思了。我們知道“推敲”一詞源于唐代的一個故事,那么這個故事在課文當中是從哪兒到哪兒?(2~7)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老師:認真朗讀2~7自然段,我們整體感知這個故事,好不好?開始。
(一)故事發學生:
1、讀完了嗎?這個故事是怎么發學生的呢?我請一個同學讀課文的第二段,出示: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不巧,這天李凝不在家,賈島就把一首《題李凝幽居》的詩留了下來。要求在讀的時候,其他同學邊聽邊看邊想,從這段話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知道了嗎?(學生讀)
2、從這段話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學生1:我獲得了這些信息,賈島去長安城外拜訪自己的朋友,摸了好久,才找到朋友的家,說明賈島對朋友很喜歡。
老師:你說。學生2:這一段寫的是《題李凝幽居》這首詩的來歷。
老師:你獲得了這個信息,你獲得了那些信息?
學生3:李凝住的地方很寧靜。
老師:你從哪些地方讀出很寧靜?學生讀: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
你為什么從這感覺到這很寧靜呢?學生3:不寧靜的話敲門聲不可能驚醒沉睡的小鳥。
老師:不錯,你真會讀書!你又獲得了哪些信息?
學生4:我覺得李凝是一個隱士,不然他住的地方不會讓“我”找了好久才“摸”到他的家。
老師:剛才你特別強調了一個字:找了好久才“摸”到他的家,你認為他是一位隱士,那么我們書中沒有說他是隱士,但有一個詞能告訴我們他住的地方,你說。
學生5:我認為是《題李凝幽居》的“幽”字。老師:為什么你覺得這個字告訴我們李凝是隱士呢?
學生5:因為幽居的意思就是隱居。老師:想說的意思我明白了,但要表達更準確,誰來幫她重說?學生6:就是旁邊基本上沒有鄰居,一個人住在外面,所以說他是隱士。老師:那么這個“居”就是我們(住的地方),“幽居”呢?就是什么樣的地方能稱的上是“幽居”?(一個人住在環境優雅的地方)
3、老師:哪兩句是圍繞“幽居”來寫的呢?讓我們一看就知道是一個環境優雅的地方,你能讀給我們聽聽嗎?
學生7: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老師:說明什么?(人少)
老師:人少,很偏僻,對嗎?還有補充嗎?你說!
學生8:我還覺得李凝是住在山里面的深處。老師:從哪里看出來的?(山腳下很容易找到,只有學生活在山的深處才會然人找了好久才找到)這被稱為“幽居”。
大家對這一段理解的很好,我們還能讀出些什么?自由讀。
學生1:摸了好久才摸到,我體會到友誼很深。
4、老師:還有誰,你想說!學生2:我通過“拜訪”這個詞,看出賈島對他非常尊重,說不定李凝的才華比他還要高。老師:同意嗎?你想說。
學生3:我從留了一首詩來,看出二人友誼很深,一般人,不會作詩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