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松教學設計
評析:課后有一個習題:用“郁郁蒼蒼”造句,于是我在這里引導學生在直觀形象的詞語理解后,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語言運用的練習。
(2)(相機解釋:飽經風霜:形容經歷過很多艱難困苦。)現在,這棵迎客松已經有八百多年了。它經過292000多天的風吹日曬,就可以說它飽經風霜。照例說迎客松經過那么多艱難困苦會怎樣?生答后,教師再引導他們看畫面,迎客松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教師問學生:迎客松奇在哪里?(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評析:我通過查資料得知迎客松的年齡,從而幫助學生真正理解“飽經風霜”。再與“郁郁蒼蒼”作對比,更深地體會迎客松奇在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3)你們能用朗讀告訴別人迎客松奇在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嗎?(朗讀練習,加深理解。)
3、知道迎客松怎么得名的嗎?
(1)生讀
(2)喜歡這句話嗎?為什么?(因為作者用打比方的手法寫出了迎客松的熱情。)
(3)假如我們的客人老師剛到黃山,請你學學迎客松的熱情,伸出手臂對他們說些什么?
評析:利用現有的生活實際,啟發學生的想象,鍛煉口語交際的能力,進一步讓他們感知迎客松的熱情好客。
(4)練讀
大家說出了迎客松的心聲,拿起書用朗讀告訴游客迎客松奇在它的姿態獨特、熱情好客。
4、迎客松不愧為一大奇松,古樸蒼健,姿態優美。(引讀)如今,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乃至——。
(1)解釋“乃至”:甚至。用不僅……而且……代進去怎么說?
(2)練習:有人說到黃山奇松就會想起(迎客松),看見迎客松就會想到(黃山)。在這里你們感受到迎客松又奇在哪里呢?(地位奇)
評析:通過練習,理解“乃至”的意思。教師再引導學生總結得出迎客松的地位奇特。由詞語表象到文本內涵的理解,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
(3)練讀
請大家帶著自豪的心情去讀一讀這句話。
5、整體配樂朗讀第二自然段
迎客松這個大自然的杰作,值得我們欣賞與贊美。請大家拿起書本夸一夸我國的珍寶吧!
6、語文實踐活動:練習背誦。
你想不想成為一名出色的小導游呀?讓我來幫你一把吧。(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填空練習。)誰能把這段導游詞熟練地說出來,我就獎給他一枚老師親手做的書簽。正面是一棵迎客松,反面是我送給你的一句話。
評析:我帶著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念設計了這個語文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意在幫助學生背誦這段文字,內化文本的語言。再說課后有一習題就是背誦這段文字,在課堂上趁熱打鐵,練習背誦,符合人的遺忘曲線。另外,語文學科要求工具性與人文性和諧統一。所以促發我這樣設計背誦與獎勵方法。我將真誠的期待化作書簽上的一句話送給學生,讓師生在零距離的課堂上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活動。
.自學欣賞“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美
1、黃山松真神奇呀!關于“陪客松”“送客松”,我相信在座的小導游能夠自己學好向我們介紹。就按照學“迎客松”的方法。小結學法,板書:讀句子劃詞語讀句子感奇特
評析:由扶到放,根據學法指導,學生自學欣賞“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美。我想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因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點石成金術遠比直接送給金子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