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松教學設計
2、匯報交流
(1)哪個小導游向我們介紹“陪客松”的奇特?出示陪客松的畫面(陪客松奇在它的位置及高大)
(2)指讀
(3)集體配樂朗讀
(4)哪個小導游向我們介紹“送客松”的奇特?出示送客松的畫面(送客松奇在它的姿態)
相機點播“天然盆景”:出示人工盆景的畫面。比較得出游人為什么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
指著畫面解釋“蟠曲”
評析:“天然盆景”“蟠曲”這兩個詞比較難理解,因此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直觀形象的理解。從而,讓學生真正理解“送客松”的奇特。
(5)指讀
(6)集體配樂朗讀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黃山不僅有玉屏樓前的三大名松,而且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他們瀟灑挺秀的身影。因此,(引讀第三自然段)黃山松千姿百態……配樂朗讀
2、其他學生模仿黃山松的姿態,一名學生站起來觀看,并用文中一個詞語概括(板書:千姿百態)所以文中用了一個省略號
3、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
4、出示其它黃山松的畫面,讓學生選擇一種松樹根據第二自然段的寫法進行說的訓練。以獎勵書簽的方式促進學生積極動腦。提示:作者在描寫三棵松樹時都是先寫看到它們的姿態,然后用打比方的方式展開想象。
評析:新課標要求,高年級閱讀目標要揣摩作者的表達順序。于是我總結了第二自然段的寫法后要求學生進行說的訓練。盡量要把語文課上扎實,為課后讀寫結合作準備。
四、總結全文
1、《黃山奇松》這篇課文通過三大奇松的分寫(板書:分)和對黃山松千姿百態的總寫(板書:總)來黃山奇松的“奇”。因此,游人及作者對黃山奇松可謂是“情有獨鐘”(板書:情有獨鐘)。全文由總(板書)到分再到總,層次清楚。
評析:我想讓學生更清晰地明白課文寫了什么,是怎么寫的。于是,將課文的主要內容與寫法一起總結。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同時在寫作方面也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最后我想真誠地送給大家一句話:愿你們像黃山奇松那樣,在人生的道路上創造更多的奇跡!
評析:我覺得黃山奇松頑強的生命力,熱情好客的個性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值得每一個中華兒女學習。作為教師對學生是滿懷著期待的。所以臨近結束,我要將人性的光輝吐灑出來,把美好的祝愿送給學生。
五、作業
1、請你當一回小導游,選擇喜歡的一種黃山奇松,寫兩三句導游詞。
2、向父母選讀美文:徐霞客的《游黃山日記》,袁牧的《游黃山記》,葉圣陶的《黃山三天》,豐子愷的《上天都》,讀到他們心動,讓他們在五一長假帶你去黃山游玩。
評析: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通過語文實踐活動可以將這一性質體現出來。讀寫結合可以將知識遷移,并加以運用。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選讀美文這是課外拓展。“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于是我將語文學習與生活結合起來。以黃山游玩為目的,激發興趣,誘導學生去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