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及太平盛世景 胸懷報國壯志心——《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清平樂·村居》描寫的是古代兒童有趣的生活,表達了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讀著這首詞,頓覺清新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濃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間。從那充滿靈氣的詩句里,我們可以窺見古代兒童的生活場景,一經詩人的生花妙筆,就變得生動、鮮活起來,雖然事隔千年,卻猶如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一種親切感,也油然而生。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理解詩詞的意思,體會童年生活的純真與美好;
2、通過背誦、默寫古詩詞,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3、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詩詞的意思,背誦、默寫詩詞,體會童年生活的無邪和美好。
教學過程:
一、揭題入課,粗知宋詞
師:親愛的同學們,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一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副色彩明麗、清新的水墨畫,是一曲婉轉動聽的歌曲,也是一段綿長悠遠的內心獨白。今天我們一起徜徉于鄉間溪畔,去看看愛國詞人辛棄疾筆下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師:板書課題)
師:根據課前查找的資料,誰來說一說古代的“詞”?(備注:詞是我國詩歌中的一種特殊的文學體裁,是隋唐時期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又稱“曲子詞”或者“長短句”“詩余”等,盛行于宋代。特點是每首詞都有有詞牌。詞牌與內容沒有必然的聯系,所以有些在詞牌下另有標題或者小序,表明主題或寫作的緣由。在音韻上,詞和音樂緊密結合。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
師:請同學們看黑板,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村居”中“居”字的含義(課件出示:《論語》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居字,古注有居家、居官、居心三種講法。家有家政,居家以孝友治家,不能懈倦。居在官位,所得的俸祿,都是由人民納稅而來,更不可懈倦。就居心而言,無論治家治國,心都要公正而無倦。只有立志為民,才能居之無倦;只有誠意正心,才能行之以忠。)
二、自主初讀,吟品詞韻
1.自由朗讀,讀通讀順
師:請同學首先自由讀詞,要求看清字形,讀準字音
師:詞一般分為上闕和下闕,朗讀時,上、下闕之間要停頓。另外,古人寫詞,是把感情、內容和節奏結合在一起,推敲出來的。所以,讀詞還要講究平仄。平,就是第一、第二聲,讀得舒緩。仄就是第三、四聲,讀得短促。請同桌之間兩個人分為上、下闕再練習讀讀。
2.出示詞語:茅檐、相媚好、鋤豆、剝蓮蓬、亡賴、翁媼
學生自由認讀、指名讀并齊讀
3.師:古人頌詩時往往還會加上動作,比如搖頭、用手擊掌,腳還會打著節拍,我們再來讀一讀。(指名讀,評議)
4.師:回憶一下,原來我們理解詩意時有幾種方法?(生:借助工具書、借助字典、根據生活體驗理解、借助書下注釋、可以問同學或老師等)同學們,選擇你喜歡的方式理解這首詞的含義。
5.比較發現,初品詞意
吳音:指吳地的地方話。作者寫這首詞時,是在江西上饒,此地在春秋時期屬于吳國。
翁媼:老翁、老婦
相媚好:這里指互相逗趣、取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