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
出示句1:有時彭德懷撫摸著……看著它吃完。 1)學生抓重點詞談感受:撫摸 念叨 2)師小結:每到宿營地,彭德懷總要牽著大黑騾子溜一溜,給它刷毛、撣 土,喂些草料和自己的干糧,多少個日日夜夜,在荒芫人煙的草地上,都能看見彭德懷與大黑騾子相依相伴的身影啊!彭德懷深深地愛著大黑騾子,讓我們一起好好地讀讀這段話,再次體會他們之間濃濃的情誼。 【設計意圖】僅靠文中有限的文字是很難讓學生體會出彭德懷與大黑騾子之間的情誼的,教師適時的讓情景再現(xiàn),不但幫助學生走近了他們的世界,而且也引起了他們在情感上的共鳴,更好的體會彭德懷與大黑騾子的愛。 出示句2:彭德懷深情地望著拴在不遠處的大黑騾子,平靜地對警衛(wèi)員說…… 1)學生交流,點出:深情 平靜 問:當時他的內心是怎樣的呢? 2)過渡:彭德懷深情地眼神里寫滿的都是對大黑騾子的不舍啊!平靜的外表下掩飾的都是那份忍痛割愛的傷啊! 3)指導朗讀 出示句3:彭德懷背過臉去。 1)問:他為什么背過臉去? 2)師:一個小小的舉動,包含著他的不舍與傷痛,他怎么忍心……(出示填空題,學生口頭填空) 3)齊讀。 出示句4:彭德懷向著斜倒下去的大黑騾子緩緩地摘下軍帽…… 1)學生自由讀,說感受 2)問:同學們,你知道軍人什么時候要莊嚴地摘下軍帽? 3)師:是呀,此時此刻,彭德懷在想些什么呢?學生發(fā)揮想象,說一說。 4)齊讀 【設計意圖】挖掘課文的空白點,安排學生進行不同的但有效的想象說話,既是對文中情感的一種深入感悟,同時也是對學生表達、理解能力的一種訓練。 出示句5:彭德懷推開……:“我吃不下,端開!” 1)思考:為什么彭德懷發(fā)火? 2)引讀:火發(fā)的越大,越能看出他對大黑騾子的不舍!彭德懷是絕對喝不 下肉湯的,那碗肉湯里散發(fā)出的都是大黑騾子的氣息啊!他深深的愛著大黑騾子,又怎么能喝下這碗肉湯呢?所以他說——(學生讀) 3、小結:同學們,可以這么說,大黑騾子是彭德懷親密地戰(zhàn)友,無言地伙伴,是他的心愛之物,他深深地愛這頭大黑騾子。 (三)了解殺騾子的原因 1、師:彭德懷對了的大黑騾子疼愛有加,然而今天,他卻要忍痛殺掉大黑騾子,這是為什么呢? 2、出示第一節(jié):過草地……大黑騾子上。 3、出示紅軍過草地的錄像。 4、師:是啊,當時的條件是這樣的艱苦,環(huán)境是這樣的惡劣。茫茫草地,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戰(zhàn)士們,有多少戰(zhàn)士就這樣掙扎在死亡線上,有多少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悄然離去。(學生再讀第一節(jié)。) 【設計意圖】學生對紅軍過草地時所遇到的艱難只是停留于表面的了解,并不能真正引起他們在情感上的共鳴,而不能體會到當時的艱難,就不能體會到彭德懷殺大黑騾子時的那種痛苦,那種不舍,那種果斷。因此視頻的適時引用在無形中幫助學生解決了理解、感悟上的難題。 (四)交流課文的其它部分 1、問:除了這些語句,你還從課文對彭德懷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中體會到了什么? 2、學生交流,教師隨機點評。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一篇好的課文往往就是一篇好的例文。在學習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情感的時候,課文的寫作特點,描寫手法等也是我們學習的一方面,教師要將這種寫作方法、寫作能力的訓練寓教學于無形之中。 三、總結升華,課外延伸 1、問:如果你是這茫茫草原上的一員,經歷了這感人肺腑的、催人淚下的一幕,你最想對彭德懷說的是什么?學生交流 2、師:雖然大黑騾子永遠地離開了彭德懷,永遠地離開了紅三軍團,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的視線,但是他的身影融進了北進的滾滾鐵流,融進了宣傳鼓動員的竹板聲里。 3、學生朗讀最后一節(jié),說說自己的體會。 4、小結,出示小詩,學生齊讀。 四、布置作業(yè)(略)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由課內走向課外,閱讀紅軍過草地中的其他故事,更深入地了解紅軍在長征中所遇到的艱難以及他們的那種大無畏精神,讓學生再從課外走進文本,深入回味彭德懷高尚品質。 (附板書: 21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 愛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