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慈母情深》說課稿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8課《慈母情深》。我將按以下步驟進行說課:一、說教材;二、說教法;三、說學情;四、說教學程序;五、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
《慈母情深》選自著名作家梁曉聲的作品《母親》,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表現了慈母對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敬愛之情。
根據教材的特點、課程標準、單元教學目標以及五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時間為一課時,教學目標有三個:
1、知識目標:認識三個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詞語。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作者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表現人物的寫法。
3、情感目標:通過對重點句、段的理解感悟,體會母親的慈祥、善良和作者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喚起學生敬愛母親的情感。
教學重點:通過對母親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的重點句、段的品析,體會母親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教學難點: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和課堂教學的效率,根據高年級略讀課教學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采用創設情境、以讀代講、合作交流、指導點撥等教法,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
三、說學情
五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知識經驗,而且前面學了一篇有關父愛的精讀課,對于這篇略讀課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但由于現在的學生生活條件優裕,不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也就難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因此,我課前讓他們查找有關作者的資料,或問爺爺奶奶,了解當年的情況,幫助突破本課的難點。本文是略讀課,但篇幅較長,所以我事先布置學生預習,自學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為新課的學習做好準備。堂上主要是通過品詞品句,以讀悟情、討論交流等方法完成學習目標。
四、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程序: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課前播放歌曲《游子吟》,上課開始,讓學生背這首詩來引入新課,目的是用音樂渲染,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對母親的感情,引發學生的閱讀期待;另一方面用學生熟悉的關于母愛的一首詩導入,讓學生邁出成功的第一步,緩和緊張的心情,為下文的學習作了鋪墊。】
第二環節:檢查預習,了解大意
【此環節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學生的預習效果,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交流了解到的資料,為新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第三環節:品味課文,感受母愛
【新課標強調以讀為本,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我這個環節主要有三步:1、自主學習,自讀感悟;2、感情朗讀,熏陶感染;3、用小練筆的形式讓學生寫出“我”想對母親說的話。這個環節的設計目的在于讓學生在自讀感悟、讀中想象、合作交流中去感受、去傾聽文中人物內心的聲音,去與文中人物對話,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在讀中悟情,寫中深化,感受準確的語言所表達出來的美,體會平凡母親的偉大,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熱愛母親的思想感情,使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