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長征》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部分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難點
理解長征中紅軍遇到的艱難險阻和戰士們對待困難的態度,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精神。
預習要求
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資料,了解長征的相關知識。
教學程序
一、導讀入手,激趣導課。
1、出示毛澤東照片,簡介本組導讀——走近毛澤東。
2、出示收集的國內外評價毛澤東的片段:
•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毛澤東的深遠影響波及整個世界,是當今世界上集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書法家于一身的偉大領袖。
•毛主席的地位和貢獻,在未來的時間里,我們會發現,還比我們知道的遠遠要高。
選定“文學家”這一角度,導入本課。
二、品詩品句,體會感情。
1、出示長征圖,指讀課文的資料袋。
2、指讀課文,糾正錯音。
3、通過預習,你讀懂了什么?(各小組交流)
課文大意如下:紅軍不怕遠征的艱難險阻,把歷經千山萬水的艱難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可在紅軍眼里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可在紅軍看來,不過像在腳下滾過的泥丸。
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擊著兩岸高聳的山崖,給人以溫暖的感受(暗示紅軍巧渡金沙江后的歡快心情);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只剩下十幾根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更使紅軍欣喜的是翻過了千里皚皚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檢查并適時用簡筆畫體會“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等句。板書:頑強、大無畏、樂觀等詞
4、突出難點:高聳入云的山崖應該比較冷,作者為什么說“云崖暖”呢?1935年5月,不算冷,為什么卻說“鐵索寒”呢?
出示相關圖片,體會巧渡金沙江的喜悅和飛奪瀘定橋的驚心動魄。從而進一步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把偉大的長征精神發揚光大到平常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三、感情朗讀,整體升華。
1、通過對詩中重點語句的理解,我們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你能把這些感情讀出來嗎?
出示: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老師范讀)
2、學生練讀,指名配樂朗讀,比一比誰得更好。
3、出示毛澤東在鮮花翠柏中的照片,深情的嘗試背誦課文。
四、播放電視劇《長征》片段,欣賞歌曲《長征》。
板書提綱:頑強勇敢
17、長征精神大無畏
樂觀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