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說課稿
(一)新課導入:
1、 昨天,我們認識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中的英雄人物,作者通過抓住人物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將一個武藝超群,豪爽大膽的武松栩栩如生的呈現在我們面前。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西游記》人物----美猴王孫悟空。
2、說到孫悟空,同學們各個神采飛揚,看來你們很喜歡孫悟空,能給大家講一講你心目中的孫悟空是什么樣子?
設計意圖:對前文的總結,就是為學習本文埋下伏筆。這就是溫故而知新。
(二)板書課題,審題:
設計意圖:一是讓學生區別“猴”與“候”將可能出現的錯別字扼殺在萌芽狀態。二是找出中心詞,就是在潛移默化的訓練學生審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寫作時找準中心,避免出現脫題、偏題現象。
(三)回顧、歸納學習方法:
1、這是篇略讀課文,同學們可以根據前面學過的幾篇課文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課文,你能說一說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去學習本課?
2、師生交流,理清順序。
讀通課文(查看書中的注釋、聯系上下文,使用工具書--查字典)-----明確學習目標-----帶問題學問(主要寫什么?石猴從哪來?怎樣成王?)
預設:
★默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下來或同學交流、問老師。
★通過查看書中的注釋、聯系上下文,使用工具書(查字典)等方式解決生僻的字詞。
★根據閱讀提示,明確學習目標。
★通過快速瀏覽、默讀、勾畫、同學交流等方式,帶問題自學課文。
設計說明:根據前幾節課的鋪墊及對學生實際情況的分析,設計這個環節。意在潛移默化、由淺入深的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在這里我沒有急著進入課文 ,是想學習語文就是為了運用語言,一方面是要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另一方面就是讓學生通過掌握的學習方法去學習怎樣運用語言。因此,在教學略讀課文時,我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四)運用方法,自讀課文 ,完成第一環節任務---讀通課文。
1、默讀自學。勾畫圈點,查看書中的注釋、聯系上下文,使用工具書--查字典解決疑難。
2、反饋:那些字詞不易理解或容易讀錯字音、寫錯字形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
有哪些地方讀不懂?
設計意圖:學習需要合作,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靜心讀書的好習慣。學生學習要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思考。
(五)明確目標,合作交流。
1、出示目標,提出要求。
★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速讀課文,思考交流:石猴從哪來?又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
★合作讀文,了解了孫悟空有石猴變成猴王的過程,說一說猴王孫悟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那看出來?
2、依據目標,合作討論,整體感知。
3、匯報交流,教師點撥,相機指導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