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伯牙絕弦教案學案
榮成市實驗小學 五 年級 語文 學科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課型
新授課
課題
伯牙絕弦
課時
1
設計教師
教學目標設計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
教學方法設計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計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領,以讀為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淀的方式,帶領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古代文學大師對話,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組塊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我進行詞語鋪墊。
2、播放《高山流水》,引入新課。
組塊二: 初讀感知,讀出節奏。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
2.指名讀,學生評議,讀好文言文的節奏。
3.小組展示讀,根據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恰當。
4.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組塊三:細讀文本,感悟知音。
1、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⑴作為當時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伯牙的琴技可謂出神入化,而鐘子期也有很高的音樂欣賞水平。課文中的哪一句寫出了這一點?
⑵聯系剛才講述的故事,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兩個“善”的意思。
2、研讀課文的2至4句。⑴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找出相關句子,看看你讀懂了什么?⑶我想,作為名滿天下的音樂家,伯牙的琴聲里不單只有高山流水,除了這些以外,他的琴聲里還可能會有哪些景色?【教學重點、難點】1、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所表達出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2、體會伯牙為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生字全解】生字、新詞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掌握。注意區分“峨”與“餓”;“若”與“苦”。【詞語全解】1、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2、伯牙絕弦:絕,斷絕。伯牙因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彈琴。比喻知己喪亡后,棄絕某種專長愛好,表示悼念。 【句段解析】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2、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3、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 自讀課文,完成前置性學習要求。
(1)看大屏幕,認讀生字詞
(2)小組檢查課文朗讀情況,交流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2、自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了解課文大意。
3、從哪里看出伯牙和鐘子期互為知音?
4、練習有感情朗讀。
5、齊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理解“善哉”的意思。
6、伯牙琴藝高操,所奏樂曲悠揚動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贊嘆?讀鐘子期贊嘆的語句。
7、想象一下,伯牙的琴聲還表現了哪些動人的場景呢?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等。
8、假如現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于是你怎么贊嘆?(“善哉,徐徐兮若清風!”)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你將如何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