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凱勒》教案案例
讓情感流逸課堂——《海倫凱勒》教案案例南京市江寧區湖熟中心小學 賈天春
一、教材依據:蘇教版第十二冊第一段元第三課。
二、設計思想: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從重點詞語入手,學會抓住關鍵詞來理解句子,體會句子的內涵,感受人物精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有感情朗讀,以聲傳情。朗讀指導沒有機械的固定程式,讓學生以自己的理解來讀。應該說,這種教學思路對幫助學生學會閱讀,掌握讀書方法很有益處,朗讀訓練也很扎實。但是如果僅止于此,那么這節課也只會流于一般,學生的情感也無法與文中人物產生真正的碰撞與對接,不能產生撥動學生心弦的力量。有了下面教學的延伸,我們才能有了一個精彩的情感課堂。在緊接著的教學設計中,教者匠心獨運,讓學生想象畫面讀,并在語言情境的描述中,幫助學生走進海倫的世界,抽象的文字漸漸靈動起來,鮮活起來。學生是最易打動的,他們在穿越時空的漫游中,感性而細膩地根據自我已有經驗,個性化地還原人物活動場景,實現“人”入我心的效果。于是,一個真正的、“不屈不撓”的海倫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感動著我們。這是的“讀”的水到渠成,課本的語言融入學生的發自內心的情感,變得句句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這樣的課堂是感性的、厚實的、同時也是學生精神的棲居的“家園”。
三、教學目標:
1、自讀自悟,體會海倫對生活的無比熱愛和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片斷。
四、教學重點、難點:體會海倫對生活的無比熱愛和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
五、教學準備:收錄機、背景音樂磁帶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寫詞語。
2、課文主要講了哪些事?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自讀第一節,想一想:這一節告訴了我們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同學小組間交流。
3、集體評議。
4、指導朗讀。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就在這時,沙利文老師來到了海倫的身邊,她是怎么做的?海倫又是怎么做的?在文中畫出有關句子。
2、分小組討論。
3、集體交流、評議。
①沙利文老師開始是怎么教海倫的?后來呢?
②海倫開始是怎樣的表現?
③海倫接著是怎么做的?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出示課文第四自然段
師:文中哪些語句能幫助我們理解“不屈不撓”這個詞,同學們剛才也默讀了課文,誰來說一說你畫的第一處句子是什么?
“他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吮吸著知識的甘霖。他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他是這樣地如饑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頭都摸出了血。”
師:請大家讀讀這段話。在這段文字中,哪些詞語一下子引起你的注意,請用筆畫出來。(生自讀畫圈)
生:我認為這段話中重要的詞語有:不分晝夜、吮吸、拼命、如饑似渴。
師:誰有補充嗎?(生補充:摸出了血)為什么覺得這些詞重要?
請大家再讀這段話,注意剛才圈畫的詞語,你能有什么發現?
生:這些詞語寫出了海倫“不屈不撓”的精神。
師:是的,這些詞語突出了海倫所具有的精神。那么,這段話該怎么讀,你能通過朗讀表達出海倫的精神嗎?試試看,現自己練習讀一讀。
師:誰來讀出你的理解?(指生讀、評議、分組讀、齊讀)
師:要想講這段話讀得更好,我們可以一邊想象著這段話的畫面一邊讀,請大家再來邊讀邊想,爭取讀得更好。(生練習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