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一課說課稿
一、教材
《難忘的一課》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第九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原六年制第十二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講的抗日戰爭勝利以后,作者在中國臺灣的一所鄉村小學里,見到一位認真教孩子們祖國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禮堂里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的深切感受,表達了中國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
這篇處在第七單元中。單元訓練重點“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本組,要在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了解并作者怎樣在敘述內容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進一步提高理解和表達能力。因此,制定了以下要求:
1.理解內容,感受中國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使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2.作者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進行具體敘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
3.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真摯”、“意外”造句。
4.感情地朗讀,背誦最后兩句話。
中反復出現“中國人,愛中國!”,這句話貫穿全文,每一次出現都伴隨著一段故事情節,都表達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串聯內容的主線,又表達情感的主線。所以,把理解“中國人,愛中國!”這句話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體會作者怎樣表達這種思想感情的作為本課的重點,又根據的年段特點和大綱的要求,把“作者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進行具體敘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作為的難點。
二、教法
本文主線清晰,敘事生動,感情充沛,很適合感情朗讀。因此,中緊緊抓住“祖國文字”、“參觀禮堂”這兩個場面和“中國人,愛中國!”這條主線,以讀為主,運用“教——扶——放”的方法,通過“朗讀——理解——朗讀”這種手段本課。
三、學法
因為教為學服務的,為了調動的積極性,引導運用“朗讀——理解——朗讀”的方法來讀懂,體會作者所表達的真情實感,并從中領悟到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四、程序
認為,鉆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搞好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程序卻成功的關鍵一環。為了使學所獲,計劃三個課時授完本課,并設計了下面七個環節:
(一)簡介背景,揭題入手。
記敘的事情發生在中國臺灣“光復”初期,因為對這段歷史背景陌生的,里雖然提到一些,但很限。為了幫助學好本文,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情實感,所以,就以介紹背景入手,把引入情境。
一上課,先板書課題,然后這樣引題簡介:今天,們《難忘的一課》,講的發生在中國臺灣的事。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中國的領土。1894年發生了一場中日戰爭,即“甲午戰爭”。這由日本侵略朝鮮并向中國海陸軍挑釁引起的。由于清朝政府腐敗無能,中國方面遭到失敗。1895年,簽訂了不平等的《馬關條約》,中國臺灣被割讓給了日本,被日本整整統治了五十年!在受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時期,中國臺灣人民連自己祖國的文字都不準學,不準畫中國偉人像等,他們企圖讓中國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國,妄圖使中國永遠受日本的統治!中國人民蒙受著種種巨大的恥辱,過的奴隸般的生活!直到1945年抗日爭勝利后中國臺灣才歸還中國。這篇就在抗日戰爭勝利,中國臺灣歸還祖國后寫的。作者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