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
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天馬》(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
所在班級情況及學生特點分析:
我班現有學生46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2人。大部分學生課堂聽講認真,積極回答問題。經過兩年多的學習和培養,學生在識字、朗讀、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已有了一定的發展,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能力,養成了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但由于學習年齡特點,注意力保持時間短,易分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多用激勵性語言,采用多種形式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集中學生學習注意力。
教材分析
全文以簡短的篇幅,精煉的文字描寫了1969年出土的這一東漢時期的藝術品的造型,表現了設計者的構思和獨立的匠心,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創造才能。
全文五個自然段按其敘述順利,可分為四部分:⑴介紹"天馬是1969年出土的東漢時期的藝術珍品;[2]介紹銅奔馬的藝術成就;⑶介紹銅奔馬制作的科學原理;⑷總結贊揚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的創造才能。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新學到的詞語,聯系上下文說說"卓越;"構思奇妙匠心獨運"等詞語的意思。
(2)選擇一件自己喜愛的工藝品,仔細觀察一下,再學習課文的寫法,把觀察到的和想到的內容寫下來。
(3) 學會觀察方法,培養學生在全面觀察的基礎上進行重點觀察的能力。
(4) 理解課文內容,向學生滲透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教育
教學難點分析:
1.體會"天馬"所體現的奇特藝術想象力。
2.了解銅奔馬在整體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學原理。
3.從構思設計上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本單元的主題是“馬”。馬,因為它的性格粗獷、堅毅又積極進取,所以一直得到人們的頌揚和贊美。
出示“駿馬奔騰圖”。
1.讓學生用一句話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2.讓學生看課文插圖“天馬”,用一句話說說你見到的這匹“天馬”是怎么樣的?
3.(激起學習興趣)想不想了解作者陳樹青怎樣描寫“天馬”的?
板書:天馬(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不認識的生字、詞,用方便可行的方法解決。
2.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注意讀音是否正確。
①糾正讀音。
②你對哪些詞不理解?誰來解答?你是怎樣得出答案的?(學習方法的指導)
③你認為哪個字容易寫錯?怎么樣些才漂亮?
3.快速默讀課文,說說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為什么以“天馬”作為中國旅游的圖形標記?為什么不采用“馬踏飛燕”、“青銅奔馬”等稱呼?“天馬”一出土,為什么全國震驚?……)(質疑方法的指導)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為什么以天馬為中國旅游的圖形標記?仔細讀讀課文的2-6自然段,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學交流一下。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解決問題,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歷史悠久?——漢代的藝術作品,剛出土就震驚全國轟動世界,因其造型獨特、工藝精湛,造成很大的影響。
藝術品中的杰作?——樣子:體態輕盈、神形兼備、生動、感受到力量、激發人們的聯想,高超的設計構思令人叫絕,細微之處具有濃厚的中國特色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