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紅樹林》寫了作者在海南島瓊山看到的海底森林紅樹林如仙境般美麗迷人的景象,不禁陶醉在這幽靜而又神奇的仙境中。文章語言優美、生動,堪稱寫景佳作。文章從幾個方面層層深入的介紹了海上奇觀——紅樹林。1、遠觀紅樹林。2、近賞紅樹林。3、紅樹林的繁殖。4、紅樹林的精神。從而進一步贊美具有紅樹林精神的人,本文的中心在最后一段得到了升華。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北師大實驗小學的學生,他們絕大多數都有著很好的家庭背景以及家庭教育。他們的見聞比較廣。有一些孩子真的去過海南,親眼見過紅樹林。這對于學習本課來講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學生有親臨的體驗,學習的興趣也會很濃。另外他們有很好的一個學習習慣,就是查閱資料。他們會通過各種途徑查到相關的信息,豐富課內外知識。
教學目標
1.啟發學生發揮想象,體會紅樹林的美麗景象。讀出自己的感受。
2.培養學生瀏覽課文和精讀課文的能力。
3.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文章內容,進而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4.通過學習,體會出紅樹林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教學重點
1.啟發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部分和自己感興趣的段落進行精讀,體會紅樹林的美麗景象,讀出自己的感受。
2.通過學習,體會出紅樹林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教學難點
抓住文章的重點部分和自己感興趣的段落進行精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主題入手,引入課文
我們學習第二單元的主題是什么?(奇觀)我們一起領略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奇與壯麗,也觀賞了浙江潮的雄偉與壯觀。今天我們就一起到我國南疆邊陲的海南島瓊山去看一看。那里有一片海底森林——紅樹林。
(學生介紹了解到的紅樹林方面的知識并出示相關的圖片,把大家帶進那片神奇的世界里。)
讓我們打開想象的大門,在作者的帶領下走進這片神奇的領地——紅樹林。
二、整體感知,進行自學
1.出示自學提示:瀏覽課文,想一想:
(1)作者從哪幾方面來介紹紅樹林? (2)你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出紅樹林是一種奇觀?
(3)讀出自己的感受。
2.同桌交流:要求:一人說一人聽,有新的感受了,可以補充說一說,讀一讀。
三、匯報學習,共同感悟
1.匯報第2自然段后指導讀,讀出紅樹林美麗迷人的景象:
那是漲潮的時候——生接讀。——多像那“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
一會兒退潮了,——生接讀。——紅樹林如同含羞姍姍的少女露出海面。好一幅“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畫面!剎那間——生接讀。——令人心曠神怡!
一起讀出心中的喜悅。
板書:絢麗多姿(遠觀)
2.匯報第3自然段后問:你想像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樣的?見過這樣的景象嗎?
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那種感覺是豁然開朗,前所未有的欣喜。快往周圍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體會出了什么?(共同理解感受深的詞語和句子。通過朗讀加深理解。)
板書:世外桃源(近賞)
(1)體會紅樹林有特別發達的根部:樹與樹盤根錯節,繞來纏去,形成一座座立體柵欄,牢牢的抓住海底的泥灘,那造型是什么樣的,你能想像出來嗎?讀出自己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