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學實錄
【教育理念】讓課堂教學活起來,學生學習樂起來。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記敘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時,楚王憑著自己國勢強盛,三次侮辱他,晏子一一地反駁了楚王,以自己的機智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
了解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想侮辱他,晏子反駁楚王,維護了齊國尊嚴的事。學習晏子的愛國主義精神。
知識目標:認識生字,了解課文內容,能復述這個故事。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論辯思維。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春秋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時代。這期間,各國經常進行爭戰。其中齊楚兩國國力強大,爭奪霸業很激烈。這篇課文講的就是發生在齊楚兩國外交中的一個故事。晏子是齊國的大夫,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能言善辯,很有才干,齊王派他出訪楚國。課文講的就是他出訪楚國時的事。
師:那么,誰能先解釋一下課題呢?
生:“晏子使楚”的意思是晏子出使楚國。使:出使。
生:晏子被派到楚國去執行任務。
師:好,同學們回答的都對。今天我們就學習這一歷史人物。請跟著老師坐著歷史快車穿越時間隧道,一起去看看吧。
二、檢查預習,了解學生自學字詞情況
師:昨天,我給你們布置了預習內容,下面誰能幫大家攻克詞語關?
生:第二自然段第一行的“大夫”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種官職。第二行“國勢”指國家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力量。“侮辱”指的是使對方的名譽或人格受到損害。
生:第四自然段“敝國”指自己的國家,是一種謙虛的說法。第五自然段倒數第六行“枳”又叫枸桔,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莖上有刺,葉為復葉,有小葉三片,小葉倒卵形或橢圓形,花白色,槳果球形,黃綠色,味酸苦。
生:第五自然段倒數第五行“安居樂業”指安定的生活,愉快的勞動。倒數第一行“取笑”是嘲笑、取樂。
生:(爭著發言)
師:同學們查找的詞語可真不少,那么分組交流一下你們所查的其它詞語的意思及對課文內容的見解。
生:(四人為一小組,主動交流,暢所欲言)
師:(拍手,表示停止)
生:(扭臉坐好)
師:接下來請看字。(出示寫好的小黑板)關鍵我們要學習晏字,這個字是上下結構的字,要注意上下兩部分筆畫的搭配。上部分“日”寫的小一些,下部分“安”要疏朗一些,橫要長一些。(邊寫邊示范)(其它字學生會掌握,給學生時間讀字)
三、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師:你喜歡讀哪一自然段就站起來讀哪一自然段。并認真想你讀懂了什么?
生:(學生讀課文)
生:我讀懂了齊國和楚國都是大國。
生:我讀懂了齊王為什么想侮辱晏子。
師:答案在哪里呀?
生:答案在二三自然段。是因為楚王仗著自己國勢強盛,想乘機侮辱晏子,顯顯楚國的威風,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
生:我讀懂了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可晏子都進行了反駁。
生:我讀懂了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那是因為楚王三次侮辱晏子,而晏子非常聰明,一一進行了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