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的力量》教案
教學內容:《夢想的力量》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實驗標準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課文。講述的是一個6歲的小男孩瑞恩為了實現讓非洲的孩子能喝上潔凈的水的夢想,額外幫家里做家務來攢錢造井,他的事跡感動了身邊的很多人。終于,瑞恩的井建成了,給非洲人民帶來了生存的希望,這就是夢想的力量。瑞恩的愛心、決心和執著,感染著每一個人。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到瑞恩美好的心靈以及產生的巨大力量。教育學生僅僅有夢想是不夠的,還要通過不懈的奮斗才能夢想成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通過自學,認識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⑵ 能運用略讀課文的方法自主學習。
⑶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⑴ 運用略讀課文的方法,自主閱讀。
⑵ 抓住關鍵問題,研讀重點,體會瑞恩夢想的偉大和它所產生的力量。
⑶ 拓展資源,深化夢想的內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讀懂課文內容,體會題目的含義。從字里行間感受到僅僅有夢想是不夠的,還要通過不懈的奮斗才能夢想成真,并且體會它所產生的巨大的力量。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瑞恩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體會“夢想的力量”所蘊含的深意。
教學準備:
課前搜集歐洲的生活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共鳴
1、交流各自的夢想:
“夢想是人類心中最深切、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間很多奇跡都源自于它。每個人都應該有屬于自己的夢想。同學們,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夢想嗎?”
2、觀看非洲孩子缺水的短片:
“在地球的那一端,一個年僅6歲的加拿大孩子瑞恩.希里杰克也有一個夢想,是什么?下面請同學們看一個短片,我們一起走進非洲,看看那兒的孩子,那里的生活。”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中,學生交流各自的夢想后,播放非洲孩子缺水的短片。在非洲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到處可以看到在干旱邊緣掙扎的動物和人,多媒體手段的的呈現讓學生沉浸在非洲人民嚴重缺水的悲慘中。突破課堂地域和時間的局限,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打動人心的音樂激發學生與課文主人公的情感共鳴,再現一個他們無法想像的世界。強烈的視覺沖擊給學生創設了下一步學習的情感體驗場,成功地激活了學生的學習狀態。此時,他們的內心已經激起了情感的波瀾和探究課文的興趣。
二、運用方法,自主讀文
1、交流學習略讀課文的方法:
學生回憶學習略讀課文的方法,老師推薦幾種方法。引導學生自己默讀“學法研究”。
2、自主學文:
“下面我們一起來閱讀這個真實的故事,感受來自夢想的力量。學會給課文標注:我們可以用?標出自己的疑問;用“!”標出打動自己的地方;用……表示自己有想說的話。特別是用──標出讓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
3、全班交流反饋。
三、研讀感悟,升華情感
1、學生交流自己對課文進行批注的地方,師隨機小結,引入重點問題。
設計意圖:略讀課文在閱讀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讀,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通過有層次的閱讀,在內容理解、情感感染與語言感悟上達到理想的效果。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以學定教,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問題,逐步研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