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知識點歸納(人教版)
4、后來,我又不滿足于看一般的故事書了,學校圖書館那豐富的圖書又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比喻)
5、小時候受過的一次委屈,平常積累的那些描寫苦惱心境的詞語,像酵母似的發揮了作用。(比喻)
6、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引用)
(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1、書,被人們稱為人類文明的“長生果”。
我的理解:“長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長生不老的果子,在這里指營養極其豐富。這句話將書比喻為“長生果”,意思是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是人類文明延續的營養,充分表達了書與人類文明發展的關系。
2、我讀得很快,囫圇吞棗,大有“不求甚解”之意。
我的理解:“囫圇吞棗”比喻讀書不做細致地分析,籠統地接受。“不求甚解”指讀書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追去透徹。這里是指作者水平有限,因讀不懂而放過去,不得已而為之。
3、作文,首先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點與眾不同的“鮮味”才好。
我的理解:“別出心裁”,意思是與眾不同;“鮮味”即新鮮的味道。這句話是作者在一次成功的習作后悟出的道理,完全得益于課外閱讀。意思是要想將作文寫好,就先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不落窠臼。
4、小時候受過一次委屈,平常積累的那些描寫苦惱心境的詞語,像酵母似的發揮了作用。
我的理解:真實的情感體驗和課外閱讀的積累,為這次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非常形象地說明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5、作文,要寫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鑒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
我的理解:“借鑒”,指拿別人的事作為鏡子,以便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模仿”,仿效,照著樣子做。“嘔心瀝血”比喻費盡心血。這是作者在又一次成功習作后悟出的道理:作文應該表達真情實感,有感而發,以情感人;開始時必須要進行模仿和借鑒,習得一些方法,但只有浸透著自己心血和汗水的創造,才能打動人心,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園地一:
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
1、一日無書,百事荒蕪。(陳壽)----讀書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間斷。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大量閱讀,寫作時就會如有神助。
3、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書如同良藥,善于讀書可以醫治愚鈍。
4、黑發不如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在少年時代不知道發奮讀書,等到老了再想讀書就遲了。應該珍惜時光。
5、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讀書要精神專一,全神貫注,口惟心誦,才能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