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 村居》課堂實錄、點評
師:他能談到環境,和諧,說得好不好
生:好。
師:就他一個人說了,給他一點掌聲。如果把茅草房搬到南京大街,美不美?
生:不美。
師 :誰也有詩意了?
生:他回到農村,看到了平時看不到的房子,想進去看看,好奇,所以有詩意了。
師:還有嗎?
生:他也是從農村來的,他現在回農村了,有回家的感覺。
師:他想到一個和睦的家庭。
生:他在城市里,過慣了富裕的生活。現在到農村來,看到一對老人親熱,覺得羨慕。
生:我感覺有溫馨的感覺?
師:這感覺是怎么來的?
生:他看到了他平時看不到的景色,所以覺得溫馨。
師:平時看到的是金鐵馬。
生:他有回家的感覺。
生:他常在外面帶兵打仗,所以喜歡這樣的農村景色。
生:因為他常在城市里,那兩對農村夫婦一邊喝酒一邊談話,他覺得很有家庭的感覺。
師引讀“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師:板書“媚”,這里面的媚是美好的感覺,你還能組個詞嗎?
生:嬌媚、嫵媚、春光明媚、媚笑、媚眼
師:嬌媚、嫵媚、媚眼、媚笑這些詞一般寫誰的?
生:寫女性的
師:寫老年女性的?
生:寫年輕的女性。
師:相媚,相互說著有感情的話,帶著浪漫的情調,一般寫的是誰?
生:寫年輕情人的。
師:在詞中寫誰的?這就發現一個問題,就是一對老夫婦,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絮絮叨叨的,在詩人的眼里怎么那么美好呢?
生:他常年在外打仗,他覺得很溫情、很溫暖、和諧。
生:他很羨慕他們的生活,他很想過這樣的生活。
生:一種思鄉之情,他也成家了,有兒女,他想他的爸爸媽媽了。
師:這一幕引起了他的思鄉之情。
生:這是他的向往。
生:他發現家鄉非常和諧,他覺得沒有戰爭,在農村里很溫馨,他很向往。
師:我們讀到了各種感情、向往、自在、悠閑
師:我們再來讀。
師:想象一下,辛棄疾略帶著醉意,沿著一條小溪前行,忽然聽到一陣吳儂軟語,尋聲看去,呀,原來是一對白發翁媼——讀。
生:讀。
師:就是這樣一對白發夫婦,親熱的坐在一起,喝著酒,聊著家常,多么悠閑、多么自在啊——在讀
師:作為一個將軍,看到這樣一個溫情的安寧的一幕,怎能不覺得相媚好呢?
師:這里的“醉”字僅僅是指醉酒嗎?
生:沉醉、陶醉。
師:這里是誰在陶醉?
生:翁媼。
生:作者。
師:我們在讀的時候誰在陶醉?
生:自己。
教師:你就是辛棄疾呀。誰能把這種感情讀出來。
生讀。
師:誰來讀?讀出這種沉醉的感覺?
生讀。
師:誰再來沉醉一回
女生讀。
師:好的,還有誰來讀?
生讀。
師:讓我們大家都來醉一會
生讀。
師:你覺得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村居呢?
生:我覺得這是一個溫馨的村居。
和諧的村居。
無憂無慮的村居。
充滿親情的村居。
美好的村居。
溫情的村居。
令人向往的村居。
富有詩意的村居。
清新秀麗的村居。
和睦的村居。
師:剛才我們看似矛盾的詞,通過朗讀、思考,知道了這樣的村居是和諧的。
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村居。低矮的茅草房,放在繁華的城市里是很不協調的,但在山村的小溪邊卻是溫馨的和諧的,青山綠水,一邊喝酒,一邊聊天,這種和睦的、無憂無慮的、充滿親情的、溫馨的田園生活正是經歷了多年戰亂的詩人所向往的。
這里的“茅草房”與“醉”的矛盾還不如說是“茅草房”與“相媚好”的矛盾。住在低矮的茅草房里,這對老夫婦為什么還能“相媚好”呢?因為他們對這種生活很滿足,實際上是詩人對這種田園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