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科學
認識空氣
教學目標
一、過程方法
1. 學習用觀察,實驗,比較,概括等多種方法認識不易感知的空氣。
2. 能根據壓“氣墊”的感覺和觀察,做出假設,并能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3. 用多種方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二科學知識
1. 知道空氣是氣體,具有占據空間,有質量,能被壓縮等性質。
2. 知道壓縮空氣有彈性,了解壓縮空氣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細心觀察,注重證據及認真思考的科學態度
四、教具準備:氣球,玻璃杯,吸管,紙,瓶子,膠帶等。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教學活動
學生學習活動
一、導入
1. 猜謎: 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見來摸不著,無孔不入變化多,動物植物都需要。
2. 談話: 不錯,謎底是空氣。那么請同學們想一想,關于空氣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3. 談話: 今天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先讓我們來研究一下空氣是怎樣的一種物質
學生回答。
學生提問
二、探究空氣是否占據空間
1.提問: 這是一只氣球,你們能把它吹大嗎?(出示氣球在瓶里的實驗裝置)如果我們來吹這個氣球,能把它吹大嗎?
2.推選幾位同學來試一試。
3.小結: 在這一過程中相機給出“空間”這一概念,引導學生用“空間”描述實驗現象。由“瓶子里的空間被空氣占據著”引出“有空間就有空氣占據嗎?”這一問題,并對這個問題作出假設。
學生假設
討論: 氣球為什么吹不大?
三、學生利用實驗來探明空氣是不是占據空間
1. 談話: 我們得出的假設是否正確呢?這就要看它是否能經得起實驗的檢驗了。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把一團紙塞進玻璃杯的底部,然后將杯子倒立放入水中,杯子不能歪,會發生什么現象呢?如果把杯子傾斜著放,又會產生什么現象呢?(可結合動畫演示)
學生觀察
討論研究
2. 提出實驗前的思考:根據剛才的問題,你認為應該準備哪些材料來做這一實驗呢?實驗可以分成幾步去做?
同組的同學展開討論
同組的同學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開始設計實驗
【注意】實驗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要塞緊紙,不能掉下來,二要把杯子垂直往水里按,不能傾斜,往外拿杯子的時候也要垂直。
學生做把一團紙塞進玻璃杯底部的實驗。
學生做把一團紙塞進玻璃杯學生做把一團紙塞進玻璃杯底部的實驗底部的實驗
3.提問: 為什么在第一次實驗中紙團沒濕?而在第二次實驗中紙團卻濕了呢?
啟發學生發現: 第一次把杯子往水中壓時,紙團沒有濕,是因為杯子里面的空間被空氣占據著,空氣跑不出來,水就進不去,因此紙團不會濕。第二次把杯子壓入水底后,將杯子慢慢傾斜,會看到從杯口冒出氣泡,那是空氣跑出來了,杯子里空氣占據的空間一讓出來,水就進入杯子,紙團就變濕了。
動畫演示結果,教師指導學生用“占據”、“空間”兩詞來描述實驗。學生通過分析紙團濕與不濕的原因,進一步認識空氣要占據空間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