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學案例(精選5篇)
草原教學案例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自讀感悟,感受草原自然風光,受到美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讀草原美麗景色的段落,并且能背下來。
教學難點:理解意思較深的句子。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準備:電視機、音響、光碟、兩片葉子等。
教學時間: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板書課題
1.激情導入。同學們,那遼闊的草原是個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想去欣賞嗎?(想)請讓我帶大家去領略草原那美麗的風光。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錄像,讓學生欣賞。
2.板書課題。欣賞完了,草原留給大家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景色美麗,草原遼闊)作家老舍先生筆下所描繪的內蒙古草原又是怎樣的呢?帶著疑問,這節,我們一起來學習12.《草原》這篇課文,板書課題:草原
二、整體感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
1.同學們課前都做了充分的預習,初略地讀了課文,我可以向大家提個問題嗎?(可以)課題是草原,課文寫了草原什么呢?板:景色美麗 熱情好客。
2.選擇喜歡的學習內容
在“景色美麗”和“熱情好客”兩部分內容中,喜歡“景色美麗”這部分內容的同學請舉右手,喜歡“熱情好客”這部分內容的同學請舉左手。(看來呀,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現在,大家最想去感受哪部分內容呢?(景色美麗)為什么呢?我尊重大家的意愿,帶大家去感受這部分內容。
三、自主、合作、探究“景色美麗”這部分內容
1.自讀自找(不理解詞、句、其它問題) 合作、探究(不懂的問題) 相互評價。(以小組為單位)
2 .各小組匯報學習情況,師生共議疑問。
①先讓其中一個小組匯報情況。小組中的同學找出哪些不懂的問題?解決了哪些問題?用什么方法解決的?還有不能解決問題嗎?其它組的哪位同學能幫助解決?誰能評一評回答的問題?
②除這組的同學所提出問題外,其它組同學還有問題嗎?誰來幫忙解決?誰能評價同學回答的問題?
未能解決或解決不理想時,教師啟發、解疑,學生對“翠色欲流、勾勒、渲染”等詞理解不深刻,教學中采用“實物感悟法”(翠色欲流),操作演示法(勾勒、瀉染)加深對詞意思理解。
學生提不到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解決。如:a.一些難理解句子,弄清其意
思。b.草原景色有什么特點?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表達作者什么感情?c.…… ,剛才大家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很好,解決了很多問題,面對景色如此美麗的草原,如果不進行細細品讀一番,去受到美的熏陶,實在遺憾!
6.品讀佳句,體悟情感,培養語感
①自由讀“景色美麗”部分,劃出認為最美句子品讀。a.自己練讀。b.兩個同學互讀,看誰讀得最棒。
②各小組推一名讀得最好同學朗讀,學生評價,賞析。
③出示認為最美句子,師生品讀,指導學生讀好句子,體會景色之美,從中受到美的感染。
④引讀“感受部分”:面對如此美境,難怪作者陶醉了,在這種境界……,在這境界……(教師引讀)。
⑤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著優美樂曲,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情景。
⑥貼出“景色美麗”這部分的思路,在音樂的渲染下,美美地讀一讀或背一背這部分內容,再次感受草原美麗的風光。
四、知識拓寬
1.展示搜集到有關草原的圖片、詩歌、歌曲……小組中交流、欣賞。
2.設計廣告語。假如你是個導游,請設計出介紹內蒙古草原情況的廣告語。可借鑒課文中好詞、句,也可用具有磁性語言來介紹,看哪組同學最有創意,小組合作解決,選代表發言、評論。
五、總結,再現草原美景
同學們,雖然很多同學都沒有真正到內蒙古美麗的草原,但今天我們的心已經到過了,感受到了,讓我們再回過頭美美地聆聽那草原的贊歌,再次受到美的陶冶,來結束今天愉快的學習,好嗎?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錄像,學生邊聽邊欣賞。( 執教:周善慶 指導:鄒武林)
草原教學案例 篇2
一、教學目標
1、品讀優美句段,感受蒙族兄弟姐妹的熱情好客。
2、.結合插圖體會“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深刻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1、感受蒙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課時的內容
師: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生:課文主要寫了草原的美麗和蒙古人的熱情。
師:草原有多美呢?誰來讀讀書上有關的句子好客。
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師:草原的景色是如此之美,那兒的蒙族人民又是怎樣對待遠道而來的漢族同胞呢?請用兩個詞概括出來。
生:熱情好客
師:這節課讓我們走入草原感受感受蒙古人的熱情好客。齊讀課題。
生讀題目。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師:默讀課文第二部分,找找哪些句子寫出了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用筆勾畫出來,再讀讀,要讀出你的理解。
生默讀、思考、勾畫、朗讀。
師:哪些句子寫出了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誰來說一說?
生讀課文中的句子: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師:你怎么理解的?
生:因為蒙古人民來到幾十里外的地方歡迎遠客。
師:誰能把蒙古人民的熱情讀出來?
生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師:你讀出了蒙古人民的熱情。還有嗎?
生讀句子: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響成一片。這句話寫出了來歡迎我們的人很多,很興奮。
師:真會讀書。你還找到了什么句子?
生讀句子: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蒙族人民見到我們,就像見到自己的親人似的,熱情地和我們握手,說呀,笑呀,就像一家人。
師:真是蒙漢一家人啊!你能再讀讀這句話嗎?
生有感情地朗讀該句。
……
師:請大家看課文中的插圖,看圖畫展現的是哪個自然段的內容?
學生看圖、讀文、思考。
師:誰來說說你的發現?
生:圖上畫的是最后一個自然段的內容。
師: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太陽落山了,夕陽斜照著草地,草地變成金黃的了。最后一句話說到了斜陽。
師:觀察真仔細。
生:我們要走了,想留個紀念,正和蒙古人民一起照相了。
生:蒙古人民舍不得我們走,拉著我們的手說著分別的話。
師:我們也不想離開他們呀!
生:他們舍不得分開,正一起擁抱呢。
師:課文中的哪句話集中表現了這幅圖畫的內容?
生(有感情地朗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師:曾瑞說這句話像詩一樣。誰來說說詩一樣美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生:蒙古人民和漢族人民情誼很深,他們不忍心分別,太陽落山了,他們的話都還沒有說完。
師:說得太好了,一起讀讀這句話。
全班學生充滿感情地朗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草原教學案例 篇3
案例:北師大版四年級第三單元《民族之花》中的:2 《草原》
《草原》一課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親身的經歷和感受寫下的。文章記敘了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草原的靜態美和蒙族人民歡迎客人的熱烈歡騰場面,勾畫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感人場景,表現了蒙漢兩族之間緊密團結,親如一家的思想感情,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按新的課程標準要求,這篇課文教學設計主要想體現老中求新。關于本課的教學,我的設計理念是這樣的:
把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究和發現的操作平臺。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以教材文本為依托,引導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也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
課內課外緊密聯系,拓寬學習語文的渠道,培養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基于這種理念,我是這樣授課的。開始我播放了歌曲《草原贊歌》,讓同學們聆聽美妙的歌聲,想像草原的美景。此時同學們的心已經飛進了美麗的大草原,學習課文的熱情達到一定的境界,這時我放低了音樂讓學生自讀課文,走進課文,去領略草原獨特的風光。
本篇文章,語言簡練、流暢、生動,特別是第一段意境優美,令人陶醉。在教學時,我力求通過生動語言描述,抓住“動情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入情入境,如:抓住第一句“這次,我看到草原”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第一次看到盼望之物的心情,并以此來領會作者第一次見到草原時激動、興奮、驚喜的心情。學生興趣高漲,暢所欲言。
因為這是一篇意境深遠、情感濃厚、文字優美的課文。所以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用恰當的語調、語速有感情地朗讀,指導學生采用各種方式練習讀課文。如(1)想像感受示范讀。學生閉上眼睛根據教師的朗讀想像草原的美景。(2)聚精會神生默讀。讓學生投入課文中,找找作者去過哪些地方?畫出有關的語句。(3)放開聲音自由讀。讓學聲情并茂地朗讀,體會出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4)鼓勵學生起立讀。用各種激勵性的言語鼓勵學生起來讀,讀出作者對草原的熱愛之情。(5)音、圖結合欣賞讀。如:欣賞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等草原圖片,給學生視覺、聽覺上的感知,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來描述草原。通過不同方式的朗讀,使學生仿佛置身于這遼闊的草原,在讀中悟道動情,使學生深刻感受到了草原意境美,體會到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真正理解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深刻含義。
另外我在授課中還注意減少不必要的理性分析和講解,把大量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讀、自己思、自己說。如讓學生說出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語句,并反復讀讀談談體會,我只作適當的點撥和引導,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概括歸納能力,學生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揮。
新的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在口語交際中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并能與別人討論、商量。因此,本節課我在鼓勵學生閱讀后獨立發現自己的見解,談出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如:老舍筆下的草原是一幅什么樣的美景?草原給你留下了怎么的印象?草原上的人們如何?就此展開交流討論。我采用小組討論、互相交流、代表發言等多種學習方法交互使用,并引導學生學會使用課文中的詞語概括,體會通過具體詞語來描繪與表達復雜感情的技巧。如:用上美麗、碧綠、廣闊、令人欣慰、激動、令人驚嘆、熱情好客等詞來描述草原的廣闊、美麗和草原人民的熱情。這樣給學生創建了良好口語交際的條件,使學生口語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詞語,有助于學生的詞語積累。
另外我還注重課內與課外緊密聯系。課前給學生布置了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并指導學生們歸類、整理,同學們獲取信息能力特別強,查找資料豐富多樣。如:課前查找老舍的資料,了解老舍寫作歷史。了解陳馬巴樂虎旗的地理位置,了解當地人民的生活習慣。讓學生運用查找資料學習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發揮。
草原教學案例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14個生字,會認4個字,能正確讀寫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禮貌、拘束、摔跤、襟飄帶舞等詞語。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和諧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養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體會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及表達上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音樂鋪墊、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學生說說歌曲中描繪的是哪里的景色。聽著歌曲,在你頭腦中呈現了怎樣的景象?出示課題。
2.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及見聞說說草原的美麗景象,與實踐閱歷相結合,縮短文本與生活的距離,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今天我們將在老舍先生優美文字的引導下走進那美麗的草原。
二、自讀感悟、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找出生字、詞語,注意讀準字音。
學生自由結成旅行伙伴,去“游覽”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細細觀賞。
2.匯報交流,共同感悟。
課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畫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說說你有怎樣的感受?請把你的收獲和大家一起分享。
3.內容歸納,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說說作者老舍從哪些方面向我們介紹了草原?分別根據學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紹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及民族間的團結友愛。(引導學生明確課文內容。)
三、分層朗讀,感悟美景
1.找出描寫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讀,把你喜歡的詞句勾畫下來,細細品讀。
2.引導學生說說草原的自然風光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感慨?
“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3.是怎樣的一種景象讓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導學生說說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樣的特點?找出相應的句子讀一讀。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寫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說說天的特點。在這樣的天空下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讀出作者的感受。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說說給自己在頭腦中留下的印象。讀中評價,體味美感。
6.在這樣的境界里你會有怎樣的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自然段。
7.齊讀感悟、練習背誦。
四、品味練筆
通過老舍先生優美的語言描寫,讓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深深地打動了我們。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寫出一兩句描繪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詩。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畫筆畫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鞏固練習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草原教學案例 篇5
[設計理念]
《草原》是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出訪內蒙古草原后寫的一篇游記散文,文筆細膩,感情真摯,表現了“蒙漢情深”這個民族團結的大主題。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試圖“品讀語言、推敲細節”為主要教學手段,進而引導學生悟情悟境,激發學生學習名篇的積極性。
[教學實錄]
師:上節課我們初步閱讀了《草原》這篇課文,大家應該能通過閱讀感受出本文語言的優美。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討論,一起探討:老舍先生是怎樣用他的生花妙筆來描繪草原之“美”?
(學生自由讀書、劃語句、小聲討論,老師巡視。)
師:草原美不美?在課文中找出你的依據,談談自己的理解。
生1:草原很美,它的天空明朗,所以作者說“空氣是那么……我滿心的愉快”。
師:作者原來去過草原嗎?
生1:沒有,因為他說:“這次,我看到了草原。”說明以前,他沒去過。
師:課前,老師要求大家搜集關于草原的資料,老師通過搜集發現有首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很好聽:“藍藍的天上白云飄……”大家會唱嗎?
生齊聲回答:會。
師:好,大家就一起唱唱,體驗一下作者“想高歌一曲”的心情。
……
師:草原之美還表現在哪里?在課文中找出你的依據,談談自己的理解。
生2:綠得美麗,白得美麗。作者寫到:“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輕輕流入云際。”
師:我注意到作者寫草原“綠”的特點時,用到一個詞語“翠色欲流”,“翠色”好看嗎?
生3:好看,我喜歡畫畫,翠綠色很鮮亮,給人生機勃勃的感覺。
師:在綠色的草原上,點綴著如白花般的羊群,你有什么感受?
生4:恬靜、舒服,充滿詩情畫意。
……
師:靜態的草原很美,熱鬧的草原美嗎?作者從哪里開始寫草原由“靜”到“動”這一變化的?
生5:作者從這里開始寫這一變化:“牛羊多起來……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師:讀了有什么想法?
生5:內蒙古人民熱情好客。
生6:作者當時被這種熱烈歡迎的場面感動,內心非常愉快,所以寫他們像彩虹,因為“彩虹”很美。
……
師:聯歡的場面美嗎?
生7:美,內蒙古人民很豪爽,吃手抓羊肉、喝酒、唱歌都非常過癮。
師:作者不懂蒙語哦,怎么還感覺聯歡的場面美呢?
生8:因為作者從聯歡的情景中想到了民族團結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巨大快樂。
……
[課后反思]
學語文,我想應該首先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我通過組織學生對《草原》語言的讀議品味,使學生能深入理解課文,從而對“蒙漢情深”使“草原”變得更美麗更富饒這一事實確信不疑。特別是對課文細節的探究推敲,更是激發的學習的興趣和潛能。以文為本,讀議結合,進入情境……我認為自己的這些做法是符合新課標精神的。
“激活想象,感悟文章的情境。”是我在教學這一課時的主要教學構想。我在教學時,通過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探究細節,從而幫助他們“入情入境”。這樣學生不僅能看到語言表面的“美”,更能發現作者通過語言傳達出文章情境的內在“美”,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描寫的靜態美和動態的美,而且能拓展自己的思維,更深層次地感悟作者的寫作意圖。
由于是一節常規教學課,我沒有用一些多媒體課件來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在發掘學生的形象思維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這些只能在以后的教學中逐步完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