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同步練習(精選12篇)
《圓明園的毀滅》同步練習 篇1
一、給下列加粗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表示
唐朝(táng tán) 玲瓏(líng níng) 侵略(liè lüè)
奉命(fèn fèng) 置身(zhì zì) 灰燼(jìng jìn)
二、寫近義詞
估量( )毀滅( ) 損失( ) 精華( )
三、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然后讀讀
不可( )( ) 金( )輝( ) 玲瓏剔( )
詩( )畫( ) 天( )海( ) 奇( )異( )
眾星( )( ) 田園( )( )
三、把下列詞語搭配起來(用直線連接)
舉世聞名的 損失 維護 尊嚴
金碧輝煌的 亭臺 維持 斗爭
玲瓏剔透的 殿堂 堅持 整潔
不可估量的 建筑 保持 秩序
四、選詞填空
宏偉 雄偉
1、圓明園不但建筑( ),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
2、( )的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
珍寶 瑰寶
1、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 )、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被化成了灰燼。
2、遼闊的海底蘊藏著數不盡的( )。
五、縮句
1、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建筑、藝術寶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圓明園的殘垣斷壁是我國近代一段受屈辱歷史的見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按課文內容填空
1、說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是因為它不僅有民族建筑風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根據古代詩人詩情畫意建造的____________、________,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說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是因為它收藏有上自先秦時代的_______________,下至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歷代_______、_______。
3、圓明園是在_____年___月_____日至_____日被_________、_____侵略者毀滅的。他們闖進圓明園,先是掠走______,接著毀壞_________的,最后放火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介紹了圓明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以及它被_______________的經過。
七、我愛閱讀•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繼續往前走,我眼前一亮。啊,福海真美呀!湖水環繞著一個小島,碧水又在群山之中。小島的中央有不少的亭臺樓閣,顯得典雅美麗。湖水( ),像一塊晶瑩透亮的水晶石;湖水平靜極了,像一面光亮的明鏡;湖水青綠,又好似一塊無瑕的翡翠。湖水映著藍天,好像一條艷麗的藍紗巾,映在水中的山、閣、橋、樹就像紗巾的點點花紋。群山就像個大托盤,托著湖水這塊美麗的翡翠。那小島好像翡翠中間鑲嵌著一顆光彩照人的珍珠,群山上的青松好像是衛護托盤、翡翠、珍珠的鋼鐵戰士。那一座座小橋就像一條條翡翠上的彩帶,與群山相連,微風吹過,湖水泛起魚鱗似的花紋,一閃一閃的。陽光照在上面,萬點金光,( )。湖水映照著怪石叢林,鳥語花香。蒼松挺立的群山環繞著( )、賽過珍珠的湖光水島。這里湖映山、山環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 )。
1、從下列詞語中選擇恰當的填入文中的話號內,再依次寫在橫線上。
美不勝收 清澈見底 景色宜人 燦爛奪目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作者寫福海公園的美,首先寫了湖水的三個特點:( )、( )、( );接著寫 了映在湖水中的像藍紗巾的( ),像點點花紋的( )、( )、( )、( );然后寫了湖周圍的( ),湖中小島像( );最后寫了陽光照在水面的景色,通過描寫這些景物,抒發了作者( )。
3、用“︱”將短文分為三層,并概括層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圓明園的毀滅》同步練習 篇2
教材分析:
這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九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對侵略行徑的無比仇恨,圍繞這一中心作者著重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圓明園是怎樣一座園林,突出了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 藝術館";二是強盜們肆意踐踏毀壞圓明園的罪惡行徑.通過一美一慘,愛恨交織,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從而激發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目標:
1,自主閱讀,由讀通課文到初步讀懂課文,并指導學生讀書的方法.
2,抓住情感基調,指導感情朗讀.
3,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了解圓明園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況,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奠定情感基調.
1, 齊讀"圓明園",看到這三個字,你眼前浮現了怎樣的畫面
2,根據學生的發言小結,昔日的輝煌變成今日的損失,一個詞那就是(繼續書寫課題:的毀滅)寫"毀"要注意筆順,"滅"上面一橫稍長一點.
3課件:圓明園廢墟圖.這一座座廢墟已經在風雨中佇立148年然而卻只圓明園的一角.看著畫面你有什么感受嗎 (學生舉手要說)
師:把這種感受帶到詩歌中讀一讀.
生:(低沉,緩慢)"圓明園里,荒野的風,嗚咽地講述著——一個古老的故事;殘留的柱,痛苦地書寫著——一個國家的恥辱."
師:讓我們走進這個古老的故事.打開書,自由讀文.
二.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師:讀完文章說說你的感受.
出示課件:課文第一段,齊讀.
師:昔日圓明園究竟有些什么,使我們說它有不可估量(板書"不可估量")的價值 結合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說一說.(提醒同學們注意:這一段描寫,用上了好多連接詞,說的時候盡量用上它們.)
三,學習第二,三,四自然段.
1,學生默讀2,3,4自然段.
2,全班合作交流,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
(1)教學第二段.
課件圓明園的平面圖,弄清三園的大概位置及小園的分布情況.
理解"眾星拱月"的意思,從而體會圓明園布局之巧,規模之大.
師:有誰查資料知道圓明園的面積有多大嗎
師:據老師了解占地面積有458.9公頃.一公頃有多少平方米,大家會算,那么我們就來估算一下,看看我們這個大教室,大概估計一下圓明園相當于多少個教室
是的,圓明園的面積相當于一萬多個教室這么大,可見圓明園有多大.你想,這么大的面積上,這些大園以及小園眾星拱月般地環繞在圓明園周圍,是多么壯麗的景觀!
朗讀第二段.
(2)教學第三段
指名交流說說園內景觀有幾類,建筑有什么特色
品讀感悟,體會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課件,展現圓明園輝煌的景觀.
圖片對比,理解"金碧輝煌","玲瓏剔透"的理解.
指導朗讀體會圓明園內凝聚力園林藝術的精華.
師引讀:這樣一座宏偉壯觀的園林,匯聚了天下風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了中外風格的建筑藝術,當你漫步園內——————————,流連其間,——————.難怪文中稱圓明園是————————.
以練代讀,體會圓明園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4,出示雨果的話——"有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筑,這就是圓明園."
(1)把書上概括圓明園的兩句話也用"是……也是……"連起來變成一句話.
生:圓明園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也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師:那么,圓明園所擁有的濃縮成一個詞是什么
師:對,是"文化",而且是價值不可估量祖國文化!(回扣"不可估量")請理直氣壯地告訴自己以及天下所有的人——
"圓明園的價值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學生朗讀時語氣各有不同)
五,歷史再現,激蕩情感.
師:然而(引讀課文)1860年,10月6日——
生: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
師:結果——
生:"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出示課文第一段,學生朗讀,并再次注意體會"不可估量"一詞.)
(播放課件)
2,出示:這把火燒毀了什么
師:同學們呀,這場大火燒掉了一切的一切,所以圓明園中沒有了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沒有了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沒有了……
板書:沒有了……也沒有了……
沒有了……也沒有了……還沒有了……還沒有了……
不僅沒有了……還沒有了……
沒有了上自……也沒有了下至……
3,師:什么都沒有了,只剩下了幾根殘垣斷壁,一片廢墟.因此我們說圓明園的毀滅,它損失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拿起書,齊讀第一段.
課件出示:這把火燒毀了-------------- ,卻燒不毀------------ .
《圓明園的毀滅》課后反思
朱佳嶸
一個月前學校宣布每位老師上一節公開課.我根據教學進度準備講《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備好課題后我就著手準備,在網上搜集了大量的圖片,文字材料,課件,還看了電影《火燒圓明園》.
從眾多的圖片中我精心挑選做成幻燈片.導入新課時我向學生展示一組4張圓明園殘垣斷壁的圖片,讓學生先初步感受.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又出示圓明園平面圖,讓學生結合資料中的數據感受圓明園中園的大,園多的特點的同時,形象直觀地理解"眾星拱月"一詞.在學習3,4自然段時,我出示6組32張幻燈片,讓學生親眼目睹的金碧輝煌的殿堂,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象征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萊瑤臺,武林春色,雕龍畫鳳的民族建筑,西洋景觀,青銅禮器,名人字畫,奇珍異寶.這不僅讓學生在第一課時時有形象直觀的感受,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背誦了3,4自然段.這些圖片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圓明園不僅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還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學生透過看到的,跳出感悟到的,真切地體會到圓明園里擁有的是祖國的文化,是世界的文化.所以說圓明園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從繁多的資料中我和同學們收集到了許多數據:圓明園占地5200畝,有一半以上的面積是水,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水景園.圓明園里著名的景區除朝庭區還有40個,景點有150多個.掛匾額的主要園林建筑有600多座,仿各地名勝建造的建筑50多處,藏書,奇珍異寶,名人字畫不計其數.建造圓明園耗資5億3千萬兩白銀,歷時151年……這一串串數據,讓我在講課時旁證博引,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圓明園占地面積大,園林很多,景點多,耗資多,建造時間長,它的的確確是"建筑藝術的精華,園林藝術的瑰寶",是當之無愧的博物館,藝術館.作者用大量的筆墨再現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先揚后抑,目的是激發讀者自豪感.然后筆鋒一轉,寫圓明園毀滅的過程.目的是激起讀者對侵略者無比的仇恨.
從課件中我還插入兩份真實的資料,這兩份資料是課文第5自然段里第2句話的佐證.學生讀資料一:"侵略者除了大肆搶劫外,被他們糟蹋了的東西更是不計其數.房子里的綢緞,衣服扔了一地,人走進屋里,可超過膝蓋.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家具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打碎大鏡子,另一些人向大燭臺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瘡痍."感受強盜大肆掠奪,他們不僅貪婪還非常無恥.學生讀了資料二:"侵略者除了大肆搶劫外,被他們糟蹋了的東西更是不計其數.房子里的綢緞,衣服扔了一地,人走進屋里,可超過膝蓋.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家具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打碎大鏡子,另一些人向大燭臺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瘡痍."感受到強盜們不僅掠奪而任意毀壞,真是觸目驚心,慘不忍睹.這更加激起學生對侵略者的無比憤怒.讀了這兩份資料,學生帶著滿腔怒火,再讀這句話,"凡是,統統,任意"三個詞更加突出了,表達出了同學們此時此刻痛恨侵略者的心情.這時再放《火燒圓明園》的電影片段,看著侵略者搶殺掠奪后公然拍賣掠奪走的文物,不僅如此,還放火焚燒,學生眼里充滿了惋惜,燃燒著對侵略者的恨.此時帶著滿腔怒火,再讀第5自然段,讓學生通過感情讀宣泄了心中的仇恨.光讀還不夠,還要寫下心中的感受,這時讓學生仔細端詳書上的插圖,任選一幅寫一句話或一段話,,一陣安靜后,學生爭相舉手讀自己寫的話語.那一聲聲控訴,表達了同學們對侵略者無比的仇恨,表達了他們發奮學習,振興中華的愿望.課后作業是寫一篇讀后感,本課的教學目的達到了,還為本單元習作寫讀后感做好了鋪墊.
《圓明園的毀滅》同步練習 篇3
《圓明園的毀滅》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用大篇幅的高度概括的語言,寫出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部分,而略寫了圓明園毀滅的經過,意在激發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學生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知識面較寬,尤其是經過長期的培養和訓練,他們已具備了豐富的想象能力和較強的理解能力。
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切實地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位置,注重學生的自我閱讀,自我理解和情感體驗,教師在關鍵處作些點撥和引導,體現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訓練學生在讀中認真思考、認真體會,從而獲得真實的感受,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4、通過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投影出示插圖)請學生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訴學生,這就是曾被譽為“萬圓之園”的圓明園。
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是殘墻斷壁,那么圓明園以前是什么樣兒?它又是怎樣被毀滅的呢?想知道嗎?我們讀懂了課本上的內容,你們就能找到答案了。(板書課題)
二、閱讀、識字、探究、感悟
(1)自讀課文、讀準生字的語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順,不懂的詞語可通過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來理解。(明確讀的要求,這樣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有利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檢查認讀生字詞情況。(抽卡片、開火車讀、比賽讀等多種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3)默讀課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4)讀了課文,你們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自由質疑,學生能解答的就讓學生自己去說,教師不作具體的解答。)
(5)對比感受,體會“置身幻想境界中”這句話。(現實生活中沒有“蓬萊”、“武陵”,是人們根據想象建成的,所以會有“置身幻想境界中”的感受。教師讀這一段,請同學們充分展開想象。)
(6)指點:古代勞動人民多了不起,他們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創造力,當你了解圓明園的燦爛文化和輝煌景觀之后,你對它產生了什么樣的情感?(學生可自由發言,進行德育滲透,結合學生回答板書:愛)
(7)課文二、三、四自然段介紹了圓明園以前的輝煌景觀,請同學們想一想,課文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可為什么用較大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
(8)交流體會圓明園上怎樣被毀滅的。(學生暢所欲言,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恨)
(9)練習感情朗讀
(10)齊讀第一自然段,說說圓明園的毀滅造成的損失有多大?(理解“不可估量”,聯系時代背景,進行思想教育。)
三、拓展與鞏固
(1)關于要不要重修圓明園,有幾種不同的意見,你的意見呢?和同學們討論討論,說說你的理由和主張。
(2)總結談話。假如此時你正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想說些什么?你們還想了解什么?下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討論,好嗎?
《圓明園的毀滅》同步練習 篇4
一、教材分析
《圓明園的毀滅》講的是在北京西北郊曾經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它過去是一座皇家園林,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然而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圓明園遭到毀滅。現在我們看到的只能是殘垣斷壁、一片灰燼。
這篇課文流露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強烈仇恨。根據本教材的育人點、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我把“通過語言文字的的理解,想象圓明園當年的樣子,了解圓明園是怎樣毀滅的,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作為本課的重難點,并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練習概括中心思想,并體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表達的。
3、學習本課生字詞,練習用“宏偉”、“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體現了大綱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進行思想教育,達到文理結合、教書育人的要求。
二、教法
我相信良好的人文知識與良好的工具運用使教學事半功倍這句話。一座已不復存在的園林,它的遺址可以激起人們對它曾經有過的過去的想象,在此課教學中,我充分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法:
1、情景教學法: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過文路,激發感情,受到感染,可以很好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我在新授前,憑借課件插圖,讓學生感其情,了解其物,激發對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以讀代講法:加強讀的訓練是當前語文科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種訓練。再說本文所敘的事與學生存在著時空差,只有通過讀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所以我把此法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運用。
3、以練促讀法:根據高年級語文教學“讀、講、練”結合的特點。在剖析重點段后,我根據課后思考、練習適時提出問題,學生回答之后,再讀課文,仔細體會感情,明確思路。
教具準備:投影儀、掛圖、小黑板、生字卡片。
三、學法
通過教學不僅使學生學會知識,更主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由“學會”變成“會學”,正如葉老所說的“教是為了將來不需要教”。因此,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根據本教材的特點,我將引導學生運用“讀、思、劃、議、提(質疑)的方法”了解課文內容;運用“觀察法”、“感情朗讀法”,體會中心思想。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質疑能力。
四、教學程序
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我準備用二個課時來完成本課。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認識生字詞,了解圓明園當年的景觀,課后收集資料,了解圓明園的歷史成因。
第二課時:剖析圓明園的美與被毀滅的段落,想象圓明園當年的美麗景色,體會中心思想。
這里主要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想,分五個環節進行。
1、復習舊課:
這節課開始,我讓學生談談自己收集了解的圓明園資料,說一說曾經的圓明園是座怎樣的園林。(歷史成因、建筑宏偉、博物館)這樣既復習了舊課,又為理解新課打下基礎,更鍛煉了學生自我學習,收集與整理資料的能力。
2、出示學習目標:
⑴ 了解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想象圓明園的美麗景色。
⑵ 選擇課文的中心思想,找出中心句與重點詞語。
3、剖析重點段,展開思維,概括中心: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我準備分三步進行教學。
⑴ 觀察是學生學習的開端。我讓學生觀察圓明園被毀后的圖畫,說說從中看到了什么,說說有什么體會。在學生暢所欲言后,我再通過課件引導學生了解:圓明園曾經的美麗景色與收藏。這時學生的情感慢慢變化,為引入下一階段的學習作準備。
⑵ 學生齊讀與點讀第三、四部分,討論:文中告訴大家圓明園有哪些景物?學生回答后,我板書(有,有,還有……),再讓學生討論:數一數有幾個有,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后小結板書景物壯觀、風格各異。朗讀這一段。最后我及時小結剛才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學以致用。
⑶ 繼續導出第三部分的課件,展示故宮收藏。點讀第五自然段,提出問題:侵略者是怎么毀掉圓明園的?找出重點詞與句,再男女生分別賽讀,根據文章內容與語調變化表達憤怒情感。
(4),激情導課。在學生已全面理解了第三、四、五部分的內容之后,我播放毀現在的圓明園圖片資料,通過講解告訴學生現在的圓明園遺址是什么樣子,配合悲愴的背景音樂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圓明園會被毀滅?”“我們該怎樣做,才能避免歷史重演?”
4、回歸整體,提出疑難:
課堂教學要遵循從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在剖析重點段后,為了回歸整體,我先用投影出示本課的三種中心思想,讓學生選擇。這樣做,使學生明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為下節課學習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組織材料打下基礎。然后,我讓學生有感情地通讀全文,從讀中回歸整體。俗話說:會質疑才是會學習。為了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我讓學生質疑問難,師生共同釋疑,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
5、總結升華:
總結旨在鞏固,貴在升華。這一節課的總結,我主要抓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一點來總結。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落后就要挨打,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致使祖國受到侵略,圓明園遭到毀滅,化為灰燼。同學們都戴著紅領巾,知道它是紀念與傳承無數為了祖國的昌盛繁榮而流血犧牲的先烈們的象征,現在,請同學們集體起立,手撫胸前的紅領巾,鄭重宣誓:勿忘國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樣,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油然而生,達到鏗鏘有力的警示與振奮力量。到這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就全部完成了。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無聲的語言,是課文內容的縮影,達到啟發學生進行科學的思維幫助學生記憶、分析、消化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同時,我認為板書要力求精而美。我將每個段落重點的關鍵詞在學生找出后,用紅字標識出,起到重點提示作用。
《圓明園的毀滅》同步練習 篇5
孫紅果
一 、教學目標 :
1、練習從內容中體會思想。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3、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圓明園昔日的輝煌,了解它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三 教學準備: 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四、教學方法:多媒體演示法;啟發引導法;感情朗讀法。
五、教學過程 :
一、導入 。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3課,看老師板書課題。注意兩個“圓”字不同,“毀”字的寫法。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復習。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請同學們回想一下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展標。
下面我們細讀課文,重點學習課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抒發對圓明園的熱愛和對帝國主義者的憎恨。
四、學習第一部分。
1、指讀,思考:這一部分主要寫的什么?
2、再讀,比較用兩個“不可估量”比用一個感覺怎樣?
3、回讀體會。讀出惋惜之情。
五、學習第二部分。
1、指名朗讀,大家思考:請你用簡練的語言說說這一部分主要寫了什么?
2、出示課件:圓明園平面圖。觀看并說說自己的理解。
4、出示課件:圓明園示意圖。理解“眾星拱月”
5、相機板書: 布局 眾星拱月
6、回讀體會作者用詞準確,清楚。讀出布局美。
六、學習第三部分。
1、默讀,用筆畫一畫這一部分可以分成幾層,想想每一層分別寫的什么?
2、學習第一層。
(1)出示課件:“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
(2)指名朗讀,思考:課文介紹了哪些景觀?
(3)再讀,看看課文是怎樣具體寫的?
(4)相機出示課件:“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
(5)說說自己的理解。抓“金碧輝煌”、“玲瓏剔透”。
(6)出示課件:“圓明園中,有殿堂,亭臺樓閣,‘買賣街’和山鄉村野。”比較表達效果。
(7)相機板書: 景觀 多而優美
(8)出示課件原句,回讀體會用詞的形象,有條理。讀出喜愛之請。
(a指名讀。b教師范讀。c賽讀。)
3、學習第二層。過渡語:我們再往下讀,看看課文的第二層主要寫的什么。
(1)出示課件:“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等。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筑,還有西洋景觀。”
(2)指名朗讀。
(3)再讀,想想課文是怎樣寫這些景物的?
(4)聽讀“園中有許多景物。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武陵春色、海寧的安瀾園,蓬萊瑤臺、蘇州的獅子林,還有西洋景觀。”比較表達效果。
(5)自由朗讀,體會一下作者寫的有條理。
(6)出示課件:圖片a平湖秋月、b雷峰夕照、c安瀾園、d獅子林、e蓬萊瑤臺、f武陵春色、g西洋景觀
(7)看后有什么感覺? 相機板書: 愛
(8)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象這些美麗的景物,讀出喜愛之情。
過渡語:那么讀了你有什么感受呢?指名說說。我們來看下面一層。
4、學習第三層
(1)出示課件:“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2)讀讀,說說你的理解。
(3)齊讀這句話,共同體會一下這種美妙的感覺。
5、引導背誦。
(讓我們把這么優美的語言積累起來,把圓明園的美景常留心間。)
(1)教師引導: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一部分先寫什么,接著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2)出示課件(背誦提示):
“圓明園中,有————,也有————;有————,也有————。園中許多景物都是————建造的。如————、————,————,————等。還有很多景物是————建造的,如———、————……園中不僅有————,還有————。漫步園內,有如————,————;流連其間,仿佛————。”
(3)練習背誦。
七、學習第四部分,分小組合作學習。
1、出示課件:“學習提示:a先讀讀,看看這一部分寫了什么?b畫出重點詞語。c再讀,看看課文是怎樣寫的。”
2、匯報。抓“上自……下至”、兩個“最”字。
3、相機板書: 文物 多而珍貴
4、回讀體會。
5、引導背誦。
過渡語:圓明園真美呀!它不愧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是用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建造的。請同學們速讀課文的最后一部分。看看主要寫了什么。
八、學習第五部分。
1、速讀。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地說說這一部分主要寫了什么。
2、再讀,思考:侵略者采用了哪些手段毀滅古代勞動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建造的圓明園的?找出重點詞。
2、相機板書: 掠
毀
燒
3、朗讀,看看課文是怎樣寫出來的?
4、出示課件:“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名侵略軍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云籠罩整個北京城。”
5、相機板書: 凡是 統統
實在 任意
三千多名 三天
6、回讀,體會語言的準確,生動。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
7、出示課件:被毀滅的圖片。(四幅)
8、你們看后有什么感受。 相機板書: 恨
9、有感情地回讀第5自然段。帶著憎恨之情讀出侵略者的貪婪與野蠻。
出示課件:“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九、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十、作業 :討論:你同意在圓明園的舊址上重建圓明園,恢復它的原貌嗎?
《圓明園的毀滅》同步練習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是我國近代屈辱歷史的見證,從而喚起學生捍衛祖國神圣尊嚴的責任感。
2.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說自己的體會。
3.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訓練學生在讀中認真思考、認真體會,從而獲得真實的感受。
一.揭題導入,奠定基調
1.讓我們舉起寫字的手,一起寫下“圓明園的毀滅”。“圓”是“圓滿無缺”的“圓”,“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園”是“皇家園林”的“園”。齊讀“圓明園”。
2.一座圓滿無缺的皇家園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園林,被兩個強盜毀滅了。被英法聯軍的熊熊大火毀滅了。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敏化感悟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回憶。讀后說說你都知道了什么?
2.讀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受課文。
三.提挈課文頭尾,激發情感:
(一)針對第一自然段的內容。(讀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接著學生的回答追問:書上怎么說?作者用了哪個詞語來形容這種損失?什么叫“不可估量”?課文中用了幾個“不可估量”?(板書:不可估量不可估量)(指名讀第一段,齊讀第一段)
(2)打開課文,映入你眼簾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還是“不可估量”,此時此刻,你的內心是一種什么滋味?(“痛惜”、憤怒、痛恨)為什么?(師感情誦讀—全體誦讀第一段—指名讀3人—齊讀)此時此刻,你們內心的這份感受、這種心情可以估量嗎?(板書:不可估量)
(二)針對第五自然段的內容。(讀了最后一個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大火連燒三天的結果是?(板書:化為灰燼)
(2)什么化為灰燼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心血和智慧;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結晶;)(板書;化為灰燼)
(3)課文在“化為灰燼”四個字中戛然而止,你的內心是一種什么滋味?(英法侵略者配得上是聯軍嗎?是什么?強盜!)
(4)把積郁在你心中的感受通過你的朗讀宣泄出來,指導讀兩遍
(三)緊扣課文重點,體悟情感:
針對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內容。(除了這些,你從書上還知道些什么?)
(1)接著學生的回答追問:書上還用哪些詞來形容這座皇家園林的?(板書:舉世聞名)追問:“舉世聞名”是什么意思?哪個字解釋“全”?
(2)圓明園憑什么舉世聞名?(板書:“宏偉建筑”)圓明園還憑什么舉世聞名?(板書:“珍貴文物”)
針對第三自然段的內容。
(1)你知道課文的哪個自然段寫了這舉世聞名的宏偉建筑?找到寫建筑的自然段自己讀。(自由讀——指讀第三自然段)
(2)仔細數一數,這段話寫圓明園的建筑景觀一共用了多少個“有”?
(3)請你大聲地告訴大家,圓明園中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抽生讀。從這這些“有”你體會到了什么?
(4)假如作者要寫盡圓明園的全部建筑和景觀,還要用上多少個“有”?你的依據在哪里?(學生暢所欲言,從詞語、標點……)
從大家的感受中,這一段留給我們深刻的印象,圓明園的美景是寫不盡、道不完的。學生自由再讀——抽生讀重點句:
(5)感悟重點句:
“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漫步園內,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后有感情地誦讀此句)
(播放課件,師配樂誦讀)漫步園內,你還想出來嗎?(交流后有感情地誦讀此句)
三.拓展背景,加深理解
1、師:圓明園中的美景是寫不盡的,道不完的。單是園內的美景就讓你流連忘返,讓你陶醉,相信你讀了手中的那份材料后你對圓明園會有更深的了解。自己讀一讀,看看你有了解了什么,你對圓明園的什么產生了深深的震撼?
(生看材料)
2、師:看了材料,圓明園的什么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交流:讀完這篇短文,你的心震撼嗎?被圓明園的什么深深地震撼了。我被圓明園的宏偉建筑,規模宏大震撼。(640個足球場,十分宏偉)。
我被圓明園的建造時間震撼了。(為什么?)
我被圓明園的珍奇異寶震撼了。
3、但是,同學們,你們讀對的、看到的這一切早已不復存在了!早已化為灰燼了!早已煙消云散了!
四.激情寫話,激蕩感情
過渡:就是這樣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偉、最珍貴的皇家園林,卻在一場空前的浩劫中化為灰燼。(課件呈現:英法強盜火燒圓明園,定格在熊熊大火的畫面)
1、圓明園中沒有了什么?引讀:沒有了 沒有了 沒有了——
2、圓明園,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這樣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竟然在幾天之內化為一片灰燼。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奇恥大辱,是英法列強侵略中國。踐踏人類文明的鐵的罪證。
回扣理解第一自然段
齊讀,說說圓明園的毀滅造成的損失有多大?(學生聯系板書說。)
3、面對這把罪惡之火,你有什么話想說?寫下來。
學生交流:
4.教師總結:這把火,燒毀了園林藝術的瑰寶;這把火,燒毀了建筑藝術的精華:這把火,燒毀了耗資5億3千萬兩白銀、歷時151年才建成的萬園之園。但是,這把火,燒不毀英法聯軍的滔天罪行,燒不毀炎黃子孫的刻骨仇恨,更燒不毀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頑強精神。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這一單元的訓練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讀懂課文、理解課文。
這篇課文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過程,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比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無比憎恨。圍繞這一中心,作者先概括指出圓明園毀滅的損失“不可估量”,再具體介紹了當年圓明園的輝煌建筑和珍貴文物,從而突出它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最后講述了英法侵略者毀滅圓明園的強盜行徑,從而激起人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作者通過美與丑,善與惡的對比,把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全文始終。通過一課時的學習,使學生能夠了解到圓明園過去的輝煌和遭八國聯軍損毀后的慘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但是由于課文內容離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實際都比較遠,在教學中,我們利用了信息資源、現代化手段來跨越時空的界限,通過學生上網查詢資料,使學生對圓明園的了解更加豐富,更貼近生活。
二、設計思想: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新思路,在教學設計,我利用網絡資源和多媒體課件資源,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大力的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養成一種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課前參與、課中探究、課后拓展的學習習慣,努力使學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的掌握最大限度的知識量。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學習的有力工具。
課前參與就是學生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之前,學生自主預習課文,初步了解所學內容,確立自己感興趣的主題,然后他們通過上網查詢、收集有關資料,如:文字、圖片等,然后進行分析歸納。這樣,為學生學習課文、深入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使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悟與問題走進課堂,促進了課上的學習。
課中探究就是課上,學生利用自己整理的資源真正的動起來,參與課堂,自己動手動腦,進行探究“為什么說圓明園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在匯報交流中學生結合資料學習文本,他們在信息的獲取加工中理解課文,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精神。
課后拓展,應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寫的欲望,使讀寫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將要下課時,我引導學生生成新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把知識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再一次的應用信息技術小組合作開展課后實踐活動。
這樣,整節課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學生搭建了自主學習的平臺,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目標:
1、 自學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表現出對祖國燦爛文化的贊嘆和對侵略者的痛恨。
3、了解圓明園的昔日輝煌及毀滅的過程,喚起學生捍衛祖國神圣尊嚴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了解圓明園過去的輝煌和遭八國聯軍損毀后的慘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教學資源:多媒體課件 學生的信息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圖片,學生欣賞。
解說: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它曾被人們譽為“人間天堂”、萬園之園,法國大文豪雨果也曾這樣贊美它:“在世界的一隅,存在著人類的一大奇跡,這個奇跡就是圓明園。”遺憾的是昔日那些美麗的景色如今已經煙消云散,被一場無情的大火化為灰燼。今天,我們就一起回顧這段屈辱的歷史《圓明園的毀滅》
2、學生齊讀課題
學生欣賞由老師解說配樂圖片,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圓明園的地位價值及毀滅的惋惜。讓學生真正融入到音樂、文字、圖像中去,深入其中,進入情境,為學習課文,鋪設好了情感場。
二、課中探究:
(一)感知課文、整體把握
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昔日的圓明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概括得出: 舉世聞名
(二)運用資源、共同探究
1、學生默讀課文2-4節,想:為什么說圓明園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教師巡視指導學法。
2、交流匯報:
a宏偉建筑:
1)學生結合資料理解課文,體會讀讀。
2)指名讀1—4句,閉眼想象圓明園中的宏偉建筑。
3)出示布局圖,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建筑?
4)學生帶著體會到的感受讀最后一句話。
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期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b歷史文物:
1) 學生結合資料理解課文,體會讀
2)問:你說收藏著珍貴文物的圓明園又可以稱之為什么?
3)齊讀最后一句話。
學生圍繞著“為什么說圓明園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他們通過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及課前整理的圖片、文字信息資源了解到了圓明園的建筑很美,歷史文物很多。然后在匯報交流中學生結合資料學習文本,他們在信息的獲取加工中理解課文,使他們進一步體會到圓明園建筑的宏偉、歷史文物的珍貴。這樣,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學生搭建了自主學習的平臺,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利用媒體 深刻感悟
昔日輝煌:
1、出示課件
2、學生說說看后的感受。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化為灰燼:
1、導:同學們,就是這么一個讓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驕傲的圓明園,就在短短的幾天時間里,變成了廢墟,它在烈火中痛苦的呻吟,讓我們看看那慘痛的一幕吧!
2、播放《火燒圓明園》的錄像。
3、帶著你的感受自己體會讀最后一節
問:同學們,圓明園為什么會毀滅呢?
4、引導讀:圓明園是建筑史上一個奇跡,一個神話,可就是這樣的一座具有傳奇色彩,耗資巨大的皇家園林卻毀在了侵略者在1860年10月的一場大火中。同學們, 下面我們一起讀最后一節,請把你們無法釋懷的痛、滿腔的恨讀出來。
5、引讀:侵略者毀掉的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的文明史啊!所以,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就告訴我們:
為了讓學生深刻感悟到“圓明園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我再一次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了體會圓明園輝煌的情境:看圓明園昔日輝煌的影視片段,看后學生不僅體會到了這就是舉世聞名;同時也使全體學生入境入情,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圓明園的熱愛之情,這樣使學生感悟、表達等綜合素養得到了培養。
當學生用讀在抒發自己的自豪感后,我播放了圓明園的毀滅的影視片段,將英法聯軍燒殺搶掠、火燒圓明園的強盜行徑展現于課堂,我進一步激情導讀。這時學生情感已經被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在讀中去感受侵略者的野蠻,去表達對侵略軍的刻骨仇恨。
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學生置身在當時的環境中,強化了直觀感受,激發了學生的情感。
三、課外延伸
1、讀寫結合
圓明園被燒毀了,這個損失確實是巨大的、無法彌補的。如今,145年的風風雨雨已經過去了,圓明園的廢墟始終屹立在那里,它記載著帝國主義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記載著中華民族那段飽受屈辱的苦難歷史。同學們,假如此時此刻,你站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會想些什么呢?請你把它寫下來
學生寫后讀一讀。
望著燒后的廢墟,配著低沉的音樂,我進一步煽情,讓學生寫下自己的感受。此時的學生已經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到了不吐不快的程度了。這樣,信息技術的應用,激發了學生寫的欲望,使讀寫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2、小結:忘卻歷史就是背叛,為了讓火燒圓明園的悲劇永遠不再重演,讓我們時刻記住“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3、布置作業:我們的課馬上就要結束了,但是,圓明園的還立在那里,望著它,你還想知道什么呢?下課之后,請同學們分組合作再來查找一些資料,然后把你們知道的發到學校論壇。
為了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的掌握最大限度的知識量。在課后,我引導學生生成新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把知識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再一次的應用信息技術小組合作開展課后實踐活動。這再一次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信息技術的工具性。
板書: 圓明園的毀滅
宏偉建筑
舉世聞名 化為灰燼
珍貴文物
三、自我評價:
1、本堂課的教學設計是在普通教學環境下,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根據自己的需求自主學習,了解有關圓明園的歷史、風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及建設祖國的責任感,這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2、這節語文課和現代信息技術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學生養成一種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課前參與、課中探究、課后拓展的學習習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圓明園的毀滅》同步練習 篇7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震撼人心的作品。文章用墨不多,但給讀者留出的想象空間較大。語言準確而概括。每個讀過此文的人,都會為圓明園的毀滅心升遺憾情;每個讀過此文的中國人,都會為圓明園的毀滅心升恥辱感,激起濃濃愛國情。而這正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與作者、教者產生共鳴;為了落實新課標中提出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目標。教學設計中注意了以下四方面內容:
1、關注整體,以疑激趣:
“讀文貴有疑”培養學生讀文問難的閱讀習慣,鼓勵學生在質疑──解疑──回讀的閱讀過程中,達到情感的共鳴。
2、關注寫法,積累運用:
針對高年級學生特點,講文更要滲透寫法。真正做到讀寫的結合。
3、重視讀文,讀中自悟:
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有的專家說:讀的過程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過程。教學中設計多種形式的讀:對讀、引讀、對比讀、自讀、默讀等形式,引導學生讀中理解、感悟。
4、電教媒體,從旁輔助:
對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難想象的。多媒體的引入,幫助學生對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侵略者入侵的丑惡行徑理解。更好地解決了語言文字想象艱難的問題。
【教學背景分析】
本案為第二課時,第一課時對文章進行了初步解讀,指導學生搜集了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學習討論了當時的時代背景。同時學習了文章出現的重點詞語,并理解了他們的意思。鼓勵學生在初讀之后提出問題。解決一些例如詞語方面的簡單問題。激發學生深入讀文,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
【本課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
⑴ 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⑵ 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表達方法。
2、過程與方法:
⑴ 關注整體,以疑激趣。
⑵ 重視讀文,讀中自悟。
⑶ 電教媒體,從旁輔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課外資料和對課內重點詞句的理解,使學生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產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激起愛國的情懷。
【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一、初讀質疑,以疑解文: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圓明園的毀滅》:
齊讀課題。
“圓明園”前后兩個字音同,但寫法不同。前面的“圓”是團圓的圓;后面的園是花園的園。注意他們的寫法。
2、讓我們再讀課題。
3、根據你初讀的感受,如果讓你在題目的后面補充一句話,會說什么?
投影:
圓明園的毀滅。
4、書上是怎樣說的?(第一段)指讀:
讀了這句話后,你有什么問題嗎?
5、可以用什么方法解決閱讀中的問題?
(聯系上下文,抓住重點詞語體會,課外資料補充,多讀書。)
6、學生自學。
二、品讀解疑,突破難點
解決“不可估量”這一問題:
1、園林的布局宏大:
(分三個園,眾星拱月)板書:
布局。
圓明園的面積350公頃,相當于100個足球場。
將這種感受讀出來,指讀。
指導朗讀。
2、園林的建筑宏偉:
(有許多美景)板書:
建筑。
⑴ 請同學們靜下心來,再次默讀這個自然段,邊讀邊想,作者是用什么樣的寫法為我們介紹這些景物的。
板書:
有……也有……還有……
不僅有……還有……
對比手法:建筑的風格多。
⑵ 老師引導:
讓我們一起回到140多年前,假如,你是這座園林建筑的設計者、建設者,漫步園林內,你有著怎樣的情感?
投影:
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投影第五段最后一句,指讀。
⑶ 我們再回到140多年前,走進這人間仙境,你又會有怎樣的情感呢?誰來為我們讀讀第三段。
播放錄像,這是人們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還原了圓明園的過去。看后,你最想說什么?
⑷ 帶著你這些感受,該怎樣讀好這一段話呢?
(出示第一自然段回讀。)
3、歷史文物的珍貴。還有什么損失是不可估量的?
板書:
文物。
⑴ 據你了解,圓明園都有哪些珍貴的文物呢?
用個成語來形容他的數量多。
用個成語來形容他的種類多。
(喜歡哪個詞語,趕快把它記下來。)
⑵ 放投影,造型精美的奇珍異寶:
這不可計數的歷史文物,上自( ),下至( )。師生對讀。
它凝結著我們的歷史呀!這數不勝數的奇珍異寶早已被英法聯軍洗劫一空,如今大部分不止散落何處?你有什么感受?(惋惜,氣憤)
如果現在再讀這句話你會怎樣讀?投影第一段。
⑷ 圓明園濃縮的是什么?用一個詞說說。
投影:讀第一段。
三、體會恥辱,激發情感
1、同學們,歷史不會忘記,就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英法聯軍究竟干了些什么呢?──你們讀讀第五段。
聽師范讀,(隱去重點詞)你眼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現在你們讀,注意將老師沒讀的詞語讀清楚。
此時你眼中又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學生散談,品重點詞。)
此時你內心涌動的是什么樣的情感?
2、是呀,我們這個泱泱大國,我們這座曾是皇帝居住的寢宮,就被幾千名外來侵略者肆意踐踏、燒殺搶掠,──放錄像。
這場大火都燒掉了什么呢?
(生散談。)
你現在又有了怎樣的情感?
(恥辱。)
我們應該記住什么呢?
(散談。)
3、題目為圓明園的毀滅,而課文只用了很少的筆墨描寫毀滅的過程,而用了大量的優美的語言來描述圓明園昔日的輝煌,作者的用意何在呀?
小組討論。
4、投影,第一段:
指讀,你想通過讀告訴大家什么?
5、總結:
圓明園的大火早已熄滅,可是我們思考的腳步不能停止。圓明園的毀滅警示了我們什么?我們應該從歷史中讀到些什么?希望課下大家展開學習和討論。
五、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3、4自然段。
2、寫一篇讀后感。
【板書設計】
21、圓明園的毀滅
布局:有……也有……還有……
建筑:不可估量
文物:不僅有……還有……
《圓明園的毀滅》同步練習 篇8
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題目為“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真是一個悲劇,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學習時注意領悟文章的表達特點。學習搜索、整理資料的方法。
一、我能寫出下列漢語拼音的漢字朋友
gū liàng sǔn shī diàn táng huī jìn hóng wěi jǔ shì wén míng líng lóng tì tòu tíng tái lóu gé tiān nán hǎi běi
二、我能做出正確判斷(正確的在括號里畫上“√”,錯誤的畫上“×”)
1、“損”:左右結構,部首是“扌”,音序是“s”。( )
2、“宏”:半包圍結構,部首是“_”,音序是“h”。( )
3、“舉”:獨體字,沒有部首。( )
4、“銷”:部首是“金”,除部首外要查“7”畫。( )
三、我能寫出下列的近義詞或反義詞
近義詞:
宏偉___( ) 珍貴___( ) 估量___( )
仿照___( ) 瑰寶___( ) 環繞___( )
反義詞:
損失___( ) 建設___( ) 精華___( )
熱鬧___( ) 宏偉___( )
四、我能按提示填空
1、圓明園____建筑宏偉,____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上自先秦時代
的____,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____,各種____。所以,
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
2、課文通過寫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_____的熱
愛和對______的仇恨。圍繞中心,作者著重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
______,二是_______。這兩部分內容緊密聯系,激起了人們熱
愛祖國和仇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
五、瞧瞧我的閱讀天地
圓明園
北京的西北郊,有一片廢墟,在那里,原來有一座古典園林──圓明園。
圓明園方圓連綿20里,園中有莊嚴宏偉的殿堂 也有玲瓏精巧的亭臺樓閣 曲徑長廊 還有 頤和園 昆明湖 北海 長廊 白塔 無數個風景點 真算得上是步移景異 幽雅迷人 園中收藏有不計其的珍貴歷史文物 各朝代的名人字畫 金銀祭祀禮器 珍珠寶 應有盡有 它是聞名中外的藝術館和博物館
1860年,英法侵略者不滿足他們入侵中國后所得的利益,再次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清朝皇帝帶領貴族大臣逃到熱河一帶避難去了。侵略者來去無阻,直闖到了圓明園。從10月6日開始,他們打開園中的倉庫,將各種綾羅綢鍛,金銀翡翠搶走。法軍司令孟托指著各種古董珍寶,無恥宣稱這些東西全歸他所有;有個叫赫里斯的英國軍官。第一次搶到一個金花盆,盆中有一株約30厘米的黃金樹,樹上掛著紅玉做核的藍寶石果子,加上其它珍寶,共裝了七大筐,他統統占為已有。第二次,他又搶到一座高2米的金塔和其它寶物,找了七個士兵,替他運回兵營──園內的寶貝能拿的都被搶走。不能搬走的都被炮車碾碎。這樣野蠻的掠過,整整進行了一個星期!為了掩蓋他們的強盜行徑,10月18日,喪心病狂的侵略者3500人在園中到處放火。大火一連燒了三天三夜,圓明園就這樣成了一片廢墟。
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牢記的屈辱史:政府無能,國家弱小,就要被人欺負。我們不能忘記帝國主義侵略我國的罪行,要發奮圖強,振興中國,決不讓圓明園的歷史在中國重演。
1、給短問的第二自然段加上標點。
2、下面這段話是原問的一部分,應作為第( )自然段。
可是,我國千萬勞動人民精心創造的這座建筑精華,卻“被歐洲文明者”徹底焚毀了。
3、聯系短文,解釋詞語:
廢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掩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欺辱──( ) 振奮──( ) 綿延──( )
5、將“我們不能忘記帝國主義侵略我國的罪行”,改成反問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文章內容填空:
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牢記的屈辱史是:_______________
_____。只有_________才不會讓圓明園的歷史在我國重演。
《圓明園的毀滅》同步練習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理解“不可估量、玲瓏剔透、青銅禮器、眾星拱月”等詞語。
2、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過程,記住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圓明園昔日的輝煌,了解它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教學準備:
1、利用計算機教室,網上查詢相關資料。
2、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一、揭題導入。
看來同學們對圓明園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的確,圓明園曾以宏大的地域規模、杰出的造園藝術,精美的建筑和豐富的文化收藏聞名于世。其盛名傳至歐洲,被譽為“萬園之園”、“世界園林的典范”。
那么輝煌的圓明園還存在嗎?(不存在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圓明園的毀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要求:讀通課文,邊讀邊想,哪些自然段寫了圓明園的毀滅呢?
2、檢查反饋。
三、梳理文章內容,理清脈絡。
那前面的4個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呢?
教師小結:文章分三部分,先寫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再介紹曾經的輝煌,最后寫圓明園被毀滅的經過。
四、研讀輝煌部分。(2-4段)
初讀第一段:“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
你能體會出什么。(出示句子)(板書:不可估量)
那你讀著讀著,會有什么疑問呢?(為什么說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
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2—4段,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可以在旁邊寫點感受、批注。
(板書:珍貴的歷史文物 宏偉的建筑)
匯報并討論
A、研讀第3段“宏偉的建筑”。
1、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lóng)剔(tī)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出示課件)
(1)請你讀讀這句話,你能讀出什么?你有什么發現?板書:(有……也有……)
看看“有”和“也有”后面部分的描寫?截然不同的建筑。
(2)、指導朗讀。
那你是否能通過朗讀來表現出來呢?
誰能來評價一下?(指名讀——范讀——齊讀——男女讀)
2、園中有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如,海寧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筑,還有西洋景觀。
(1)這一段除了這些風格完全不同的建筑,還有哪些景觀呢?(出示句子,指名讀)
那你能用上“有……也有……”說說文中的這些景觀呢?生答。
(2)同學們說的這些景觀有什么特點呢,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出示圖片比較)
看完之后,你知道有哪些特點?有什么感受呢?(出示:句子)美在哪呢?能否用詞語來形容。
“圓明園里有 的 ,也有 的 。”
(3)那你在課外了解過圓明園里還有哪些建筑和景觀呢?向小伙伴說說。
圓明園里有 ,也有 ……
3、這么多風格完全不同的建筑,美不勝收的景觀,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美美地讀讀第3自然段。(師生合作讀)
B、研讀第2段“眾星拱月般的布局”。
過渡:走進圓明園仙境般的園林,深深地感受到了圓明園不愧是“萬園之園”,不愧是“世界園林的典范”。那遠看圓明園是什么樣子的呢?
1、學生讀。
2、是的,這也是圓明園舉世聞名的一個特點就是眾星拱月的布局。(板書:眾星拱月的布局)
趕快讀一讀第2自然段,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眾星拱月”,你從“眾星拱月”這個詞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課件)指名讀這句話。
C:研讀第4段“珍貴的歷史文物”。
剛才我們遠看了圓明園眾星拱月般的布局,近看圓明園宏偉的建筑,下面讓我們走進圓明園,看到的是什么呢?
讀讀第4自然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呢? (生讀)
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
(1)文物很多:有哪些文物呢?理解“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
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名人字畫、哪些奇珍異寶呢?(課件出示文物)
(2)年代久遠。
(3)珍貴:年代越久遠,文物就越珍貴,文化積淀越深。那你知道它們的價值嗎?老師給大家帶來兩組數據。(課件)
所以說——“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博物館、藝術館。”(出示課件)
那博物館和藝術館對人類有什么作用呢?
五、升華第一段。(中國文化史、世界文化史)
六、總結。
圓明園的毀滅
眾星拱月的布局
不可估量 宏偉的建筑 有……也有……
珍貴的歷史文物
《圓明園的毀滅》同步練習 篇10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
2.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整體感知,質疑問難
◆這節課我們學習第21課,請大家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初讀了課文,誰能說說通過初讀你都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教師把學生的問題歸納為:為什么說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呢?
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內容?
◆請你嘗試給這篇課文劃分段落.
可以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講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主要講當年的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
第三段(第5自然段)寫英法侵略軍毀滅了圓明園.
了解布局,感受宏偉
◆前面同學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說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呢?我們還得從它當年的布局看起.
◆指讀第2自然段,請同學們聽讀思考,“眾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指什么?(學生通過朗讀明確:“月”是指圓明三園,“星”是指那些小園.)
◆電腦課件演示圓明園的布局.(許多小園像星星一樣圍在圓明三園的周圍.)
看圖,結合圖片的內容,你能再說說對“眾星拱月”一詞的理解嗎?
◆圓明園不僅有“眾星拱月”般的布局,還有眾多獨特的景觀.請同學們自己讀第3自然段,從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結合這段話中的重點詞句說一說.
了解景觀,感受宏偉
◆默讀第3自然段.找一找這段話中一共用了幾個“有”?(一共有七個“有”.)
◆你能不能一口氣把圓明園中這些的景觀介紹給大家呢?大家再讀帶“有”的幾句話.
◆圓明園中的景觀僅僅只有這七個嗎?(引導學生留意文中的省略號.使學生明確:圓明園是世界各地景觀的濃縮,課文只是例舉了這些.圓明園內的景觀各有各的特點.)
◆各有怎樣的特點呢?引導學生具體說.
◆引導學生讀出園內景觀的奇異.是啊!金碧輝煌的殿堂,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熱鬧非凡的買賣街,幽靜的山鄉村野.圓明園的景觀真可以說是風格各異.
◆怎樣讀才能讀出各自的特點呢?請你注意聽聽,老師是怎樣讀的.(老師用語速的快慢和聲調的高低來體現景觀不同的特點.)
◆你們也來讀一讀吧!(學生自由讀.)
◆漫步園內,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漫步園內,置身其中,我仿佛看到了……,又仿佛看到了……;仿佛看到了……,也仿佛看到了……;仿佛看到了……還仿佛看到了…….
◆想再看看這個園林嗎?(看圖片.)
◆再一起來讀這句話.
出示:“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國自讀第4自然段,老師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說圓明園“又是當時世界上的博物館、藝術館”?(有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有歷代名人書畫、各種奇珍異寶.)
老師適當補充一些具體內容,讓學生深入體會圓明園的文物價值.
從收藏時間看:先秦——清有兩千多年.
從收藏時問看:有兩千多年前祭奠用的青銅禮器;有歷代名人書畫,而這些絕大部分是真跡,許多是孤本;還有很多珍寶,及外國進貢的珍稀禮品.所有這些文物,對于研究中國社會的發展和中國古代的文明都有極其重要的價值,不少都是無價之寶,所以用“最珍貴”來形容.
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復習舊課
◆聽寫本課生字新詞.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勿忘國恥,激發情感
◆多好的園林啊,可是這一切已經不復存在了,早被那兩個強盜的一把火給燒了.
同學們,此時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
學生可能會提出的疑問:
a.英法聯軍為什么要燒毀圓明園?
b.當時我們的軍隊,我們的政府在哪里呢?
◆請快速瀏覽第5自然段,侵略者采用哪些野蠻手段毀滅了圓明園?用書上的詞語簡要地概括.(從“掠”“毀”“燒”“凡是”“統統”“所有”等詞語中,看出侵略者的野蠻、貪婪.)
◆面對強盜,皇帝只顧自己逃命,把這偌大的園林留在烈火中痛苦地呻吟.讓我們看看那慘痛的一幕吧!(播放火燒圓明園的錄像.)
◆播放錄像后出示:這把火燒毀了……
這把火燒毀了什么?請你到黑板上來寫一寫.
學生板書自己的感受,可能會寫出這些內容:
最珍貴的文物、珍品
園林藝術的精華
游圓明園的夢想
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
世界聞名的皇家園林
中國人心中的天堂
◆侵略者的罪行令人發指;清朝政府腐敗無能,科技落后,實在讓人氣憤.我們為國家失去這樣一座精美的園林而惋惜.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一個真理;貧窮受欺壓,落后要挨打.侵略者毀掉的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的文明史啊!
請大家齊讀第一段.
引發共鳴.提升情感
◆投影: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
自己讀一讀,文中連用兩個“不可估量”說明什么呢?(說明圓明園被毀滅損失巨大,無法彌補.)
◆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如今,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已經過去了,圓明園的廢墟始終屹立在那里,它記載著帝國主義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記載著中華民族那段飽受屈辱的苦難歷史.忘記歷史就是背叛,為了讓火燒圓明園的悲劇永遠不再重演,讓我們時刻記住:“勿忘國恥,振興
中華!”
師板書:“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課內積累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找到感受最深的語句畫下來.
◆再讀一讀,爭取背誦下來.
課外拓展
◆站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想說些什么?
◆關于要不要重修圓明園,有幾種不同的意見,你的意見是什么?和同學們交流,說說你的理由和主張,還可以到網上發表.
《圓明園的毀滅》同步練習 篇11
課前花絮
師:同學們好!
生:于老師好!
師:怎么知道我姓于的?
生:老師說的。
師:說我姓于。老師還告訴-你們什么?
生:你叫于永正。
生:你是一位全國特級教師。
師:全國特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眾笑)還講什么?
生:你上課時對待學生很平等。
師(笑):說的好話真不少。
生:你當學生是自己的朋友。
生:你跑過許多省市。
師:跑過,用腿跑。(做奔跑狀)(眾笑)到過,跑過也行,快就用跑,跑過許多省市。
生:你是一位中年男性。(笑聲)
師:中年男性,不是女性。是男是女?(眾笑)
師:你們老師貴姓?
生:邱老師。
師:當你一見到我的時候,對你們老師說的話產生懷疑嗎?有什么想法?
生:你頭發白了。
師:不是中年男性了。(眾笑)
生:老年男性。
師:看來邱老師說得不準確。不是中年男性,是老年男性。
生:你很幽默,很平易近人。
師:很幽默,很平易近人。來,握握手。(與該生握手)你很會思考。
生:原來于老師也是戴眼鏡的。
師:戴眼鏡好,后面的同學看不見——在下面做小動作看不見。
師:對我產生懷疑嗎?中年男性一下子變成老年男性。對邱老師的話還相信嗎?光聽說就相信這不是科學的學習態度。
生:應該眼見為實。
師:你對邱老師的話半信半疑?
生:是的。
師: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兩節課后請你站起來,把你對我的印象說一說,好嗎?一言為定。(指著剛發言的學生說)
生(大聲):一言為定。(撫肩示意生坐下)
(評:教學伊始,于老師利用與學生初次見面這一特殊情境,與學生進行交流。看似閑聊,實是切切實實的言語交際訓練。可謂親切自然,不露痕跡。)
第一課時
師:師生問好后就不要再站了,現在上課。知道學哪篇課文嗎?
生(齊):《圓明園的毀滅》。
師:書讀了幾遍?
生:兩遍。
師:有看三遍的嗎?
生:我。(三、五個舉手)
師:好,請坐。有超過她的嗎?你看了四遍,很好。看一遍是預習,看兩遍就不錯了。看四遍更不得了。這叫自學,自覺地學習。請同學們把右手抬起來,咱們一起寫課題好不好?圓,寫得瀟灑一點;的,上齊下不齊;毀,注意筆順;滅,上面一橫長一點。請大家讀一讀。(生齊讀課題)
(評:教師在黑板上寫的字流露的是情感、責任、體貼。于老師寓寫字教學于課題板書之中,不僅能使學生確立“提筆即是練字時”的意識,同時有利于學生美好情感的形成。)
師:請大家打開書本。讀書要學會做記號。請拿出筆。別人做記號是留下他思考的痕跡。讀書做記號是留下你思考的痕跡。請你默讀一遍,留下你思考的痕跡。寫得特別好的地方,作者感受特別深的地方做記號。(教師巡視)我發現大多數同學把第三段最后一句畫下來了,我知道你為什么畫這一段。對,加上批注,為什么畫這一段,這叫會讀書。(教師巡視)
(評:于老師要求學生讀書做記號、寫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跡。通過調動多種感覺器官感悟課文內容,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
師:默讀完的同學請朗讀課文,要讀得正確流利,能讀出自己感受更好。自己試一試。(教師指導)
師:把書放下。讀了兩遍課文,現在我發現每位同學臉上的表情與剛才(上課前)完全不一樣了,咱們把讀了這篇課文的感情統統寫在每位同學的臉上。現在我問大家,你讀了這篇課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我覺得英法聯軍是無恥的強盜!
生:我痛恨英法聯軍!
師:他讀出一個英法聯軍無恥,他讀出一個痛恨。
生:我覺得英法聯軍簡直毫無人性!
生:圓明園的毀滅是當時清政府的腐敗無能!
生:對于圓明園的毀滅我很難過,因為這是中國歷史上的恥辱!
師:他讀出一個難過、痛心、恨。(板書“恨”字)注意“恨”這個字的寫法,豎心,先兩邊后中間。這位同學說了,他一恨英法聯軍,二恨腐敗無能的滿清政府。同學們,你讀到課文哪一段最恨?
(評:時時不忘寫字教學,在寫字評析中提升情感。)
生:第五自然段。
師:讀到第五自然段最恨,請同學們再把第五自然段讀一讀,把你的恨讀出來。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師:請你讀第五自然段。
(一生站起來讀)
師:請坐。看黑板,(板書掠、搬、毀、放火)價值連城的國寶統統掠走,這個“掠”活化了侵略者的嘴臉,這是第一可恨。二可恨,人拿不動的就用牲口搬。三可恨,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同學們,任意破壞的是無價之寶呀!最可恨,他們企圖放火燒毀罪證,罪行是活的東西,銷毀了嗎?同學們再看書,這是帝國主義的嘴臉,一齊把最后一段讀一讀,1860年10月6日——讀
(生齊讀)
(評:課文朗讀,于老師沒有從技巧上指導,感情是體會出來的,是感悟出來的。學生通過悟,體味出了一個“恨”,學生讀得很到位。)
師:請告訴我,為什么英法聯軍毀了一座圓明園,就激起我們那么大的恨,那么大的怒?讀課文2、3、4自然段,用一句話回答問題,邊讀邊做記號。要會讀書,會讀書的人能把三段話讀成一句。如果你發現了請做記號。這三個自然段,總起來寫了什么?
(教師指導)
師:一邊讀,一邊思考,“讀書切忌在慌忙,潛于功夫興味長”要靜心、專心讀書。(教師指導)
(評:文章的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通過反復讀才能品味出來。于老師讓學生通過細細體會來理解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
師:為什么英法聯軍毀了一座圓明園,就激起我們那么大的恨?
生:因為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師:書讀了一半。
生:因為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而且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板書:不但 而且)
師:看黑板,這就是2、3、4自然段告訴我們的。它不但建筑宏偉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所以它毀滅了,使每一個中國人痛心,使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對英法聯軍、對當時腐敗無能的滿清政府痛恨,讀一讀,這叫會讀書,告訴我,課文哪幾個部分寫的是建筑宏偉?誰來讀,請你讀。
(一生讀2、3、4自然段。生邊讀師邊講解。)
師:停,大家想象一下,它有三個大圓組成。大家一齊讀,它由哪三個大圓組成。
(生齊讀)
師:停,想象這三個大圓周圍有許多小圓,這就叫什么?
生:眾星拱月。
師:這一段主要寫圓明園的什么?
生:圓明園的地理位置。
師:還可以怎么說?
生:圓明園由三個大圓和三個小圓組成。
師:繼續讀。
師:這兩節重點介紹了圓明園的建筑宏偉,里面用了兩個“有……也有……”,誰站起來把第三自然段讀一讀。
(一學生讀這一節)。
師:停,蓬萊瑤臺,有知道的嗎?
生:我在電視上看的,說蓬萊島上住著許多神仙。
師:書上這樣說的,海上有三座神山,其中一座叫蓬萊,還有一座方丈、還有一座叫瀛洲,神話傳說中說的,海上三座神仙住的山,其中一座叫蓬萊。瑤臺你懂了嗎?就是山上的建筑,神仙住的地方。這是根據古代詩人的文章,神話傳說中的景物來建造的,這是想象。
師:武陵春色,有懂的嗎?我看誰書讀得多。
生:大概指張家界的武陵源吧。
師:張家界的武陵源是根據陶淵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記》來命名的。這一部分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是想象。繼續讀。
(評:于老師教學生理解字、句的意思,不是簡單的灌輸,而是循循善誘,相機點撥,授之以漁,提高學生理解的能力。這個做法值得仿效。)
師:流連其間——,讀。
(一生讀,師鼓勵并指導)
師:你再讀一遍,不要著急,第三遍讀不好還有第四遍,再讀一遍。
師:我給你拿著,讀——
師:不是很好,看來人與人需要互相幫助。讀了五遍終于讀好了。掌聲鼓勵一下。(掌聲)請坐,讀不好是正常,一遍讀好了是超常。三遍讀不好是正常。
(評:“教書育人”。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要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于老師不斷給這們學生鼓勵,并暗示互助對學習的幫助。可見,于老師對課改有著準確而深入的理解。)
師:同學們,如果圓明園現在還完好地保存著,你會以一種怎樣的心情去讀2、3段?
(學生自由讀)
生:我會以十分自豪、十分高興的語氣去讀。
師:請你以自豪的語氣把第3自然段讀一讀,注意把自豪的語氣讀出來。開始讀。
師:我發現這位同學的表情非常好,真是非常自豪。請你站起來讀,表現跟剛才一樣。
師:真好。可惜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毀滅了,讓我們記住這一天——1860年10月6日,把書拿起來,再次讀這一段,把我們的恨、怒讀出來,讀——
師:我發現每位同學的表情都在告訴我,你們心中燃燒著恨。如果圓明園的文物還完好無損地放在那兒,我們應該以怎么樣的心情讀第4自然段?
師:最后一句再讀一遍。
師:很好。齊讀,“所以”——,讀——
師:如果它完好無損地保存著,我們每個中國人現在看了該是多么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聯軍掠走了,搬走了,毀掉了。讓我們記住這一天,1860年月10月6日,這是中華人民的國恥,拿好書讀。1860年,讀——
(評:于老師巧妙地將兩部分截然不同的內容讓學生進行比較,體會感情,再通過誦讀表達出來。)
師:記住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休息一會兒。
第二課時
師:我發現同學們有兩大優點。第一,讀書非常投入,越讀越好,越讀越懂,感情越真摯。第二優點,讀書會做記號。有許多同學把第二、三、五段畫了許多波浪線,而且有人在旁邊寫了一句話。喜歡第三自然段的能不能把原因告訴我。
生:因為這一段主要講了我們中國各個地方的美麗景色。
生:圓明園很美麗,它是中國勞動人民藝術、智慧的結晶,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師:好,這是他說的幾句話。這就是會讀書。這一點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還知道為什么有的同學在第五段做了記號,因為你讀了兩恨,一恨,英法聯軍;二恨,滿清政府。這兩點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繼續上課。
師:課文2、3、4、5段都讀了,唯獨第一自然段沒讀,誰站起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師糾正“估量”的“量”讀第四聲不讀第二聲。)
師:一齊把這一節讀一讀。
師:圓明園的毀滅僅僅是個損失嗎?(板書“?”)你對作者對這一部分的議論有意見嗎?同學們,聽我說,英法聯軍,還有后來的八國聯軍,他們用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指引著他們的艦隊不遠萬里駛入中國領海,用中國人發明的火藥制成的槍彈、炮彈屠殺中國人,然后,逼迫滿清政府在中國人發明的紙上簽訂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這僅僅是損失嗎?我想每一個中國人讀了這篇課文一定有很多話要說。對自己,對別人,甚至對至今還在搞霸權主義的國家說。把此時此刻要說的話寫下來,待會兒交流交流。愿意對自己說的對自己說,愿意對別人說的對別人說。(師巡回看)師:看了課文的插圖,那樣好的皇家園林變成殘垣斷壁,你難道不想說什么嗎?
(學生自由寫作,師來回指導)
(評:《語文課程標準》降低了學生寫作的門檻,要求學生樂于將自己想說的寫出來,愿意與人交流。于老師摒棄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寫作方法,學生不受限制,可以自由表達,這樣的寫作合乎學生心理。于老師這種做法與語文新課程標準不謀而合。)
師(邊走邊問):有寫詩的嗎,咱們班有詩人嗎?
(評:于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看似提問,實是引發,是對詩意的追尋。這種暗示是教學的機智。)
師:把自己寫的意思讀出來,讀出你的情。再讀一遍,發現問題自己改。(請坐端正)我們交流一下各人的感受。
生: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真是喪盡天良。我們祖國現在強大起來了,再也不怕你們到我們的國土上胡作非為!
師:我們今天強大起來了,他們再來胡作非為已是不可能了,歷史不會重演!
生:圓明園的毀滅不僅僅是中國及世界文化史上的一種傷害,一種深刻的教訓。帝國主義,罷手吧,這是世界每個渴望和平、渴望平等之人的呼喚。我最想對自己說的是:落后就要挨打,朋友們,站起來吧,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起來吧!(掌聲)
師:代表了所有中國人的心聲,小小年紀,說出了所有中國人想說的話。
生:我恨,他們憑什么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我恨,當時的滿清政府為什么那么無能。團結起來吧,用我們的行動告訴那些狂妄自大的人們:今天的中國很強大,明天的中國更強大,讓帝國主義在我們面前發抖吧!(掌聲)
(每一個發言的孩子都充滿激情)
(評:這是本課的又一高潮。學生之所以情緒高,正是這一環節的設置。先是讀,后是寫,現在又讀,環環相扣,環環都圍繞一個中心——言語訓練。)
師:同學們說的話,表達了所有中國人共同的心聲,英法聯軍可以把圓明園從中國的版圖上抹掉,但是,圓明園將留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我建議每個人把第三自然段背誦下來,讓這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永遠留在我們心里。我給大家四分鐘的時間,背的時候注意這些關聯詞。先記住有什么也有什么,下面依照什么,根據什么,概括不僅有什么還怎么樣,最后寫游覽的感受。記住這些關聯詞,記住層次有助于你背誦。
(教師巡回指導)
(評:背誦切忌死記硬背。于老師指導學生背誦的方法,自然成誦,這樣學生會記得更長久。)
師:請你背這一段,你叫什么名字,
生:施帥旗。
師:率領的率?
生:元帥的帥。
師:什么旗?
生:紅旗的旗。
師:看你能不能起表率作用。當好一面帥旗。(對旁邊一學生耳語:如他背不出來提醒一下)
(評:一種關愛在不經意間流淌。)
師:相當了不起!(鼓掌)還有誰想背的?好,請你。
(一女生再背,同樣耳語)
師:(掌聲)時間關系不背了。
師:英法聯軍可以把圓明園從中國的版圖上抹掉,卻不能從中國人民的心中抹掉。
師:今天,我又發現大家很會背書,很會寫文章。下面請大家認真讀、看課文后面的生字,這就是字帖。什么叫讀帖,就是認真觀察,每一筆的筆順,起筆、落筆。邊觀察邊書空。不出聲,看在眼里記在心中。讀完了,請觀察這四個字:蘇、藝、奉、唐。現在推薦四個小書法家上來分別寫這四個字。
(四位學生上黑板寫,態度認真,近乎虔誠)
師:字寫得好得紅圈。
師:這個字哪里圈紅的?要圈就圈這里吧。(在“藝”字的折處圈了一下)
師:下面看于老師寫一個蘇,江蘇人要把“蘇”寫好;藝,上面小一點,下面大一點;奉,一撇一捺要寫得夸張一點。請大家坐好,我送大家一句話:“堂堂正正地寫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師生交流
師:下課,有同學有話說。
生:我真的覺得于老師和同學很接近,這很好。
師:我得了兩個字——“很好”,謝謝施帥旗對我的評價。
生:(深情地)你不是我的老師,是我的同學。
師:握握手,老同學和小同學握握手。拍照。(古劍按動快門,眾笑)
生:你雖然是老年男性,聽了你的課,覺得你是青年男性。
師:再上兩次課就成幼兒園的了。(眾笑)
生:(深情地,眼圈紅潤)你是我永遠的朋友。
師:朋友,還是永遠的朋友,握握手,合個影。(古劍按動快門,掌聲)
(評: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這堂課不僅體現了教者與文本對話的深度,也突顯了孩子與教材對話的過程,更彰顯了師生間的對話式的交流。它昭示著教育的平等、民主,昭示著教育的人文關懷。特別是教者的讀、寫訓練的巧妙安排,真可謂“匠心獨運”!
《圓明園的毀滅》同步練習 篇12
課前花絮。
師:同學們好!
生:于老師好!
師:怎么知道我姓于的?
生:老師說的。
師:說我姓于。老師還告訴你們什么?
生:你叫于永正。
生:你是一位全國特級教師。
師:全國特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眾笑)還講什么?
生:你上課時對待學生很平等。
師(笑):說的好話真不少。
生:你當學生是自己的朋友。
生:你跑過許多省市。
師:跑過,用腿跑。(做奔跑狀)(眾笑)到過,跑過也行,快就用跑,跑過許多省市。
生:你是一位中年男性。
(笑聲。)
師:中年男性,不是女性。是男是女?
(眾笑。)
師:你們老師貴姓?
生:邱老師。
師:當你一見到我的時候,對你們老師說的話產生懷疑嗎?有什么想法?
生:你頭發白了。
師:不是中年男性了。
(眾笑。)
生:老年男性。
師:看來邱老師說得不準確。不是中年男性,是老年男性。
生:你很幽默,很平易近人。
師:很幽默,很平易近人。來,握握手。(與該生握手)你很會思考。
生:原來于老師也是戴眼鏡的。
師:戴眼鏡好,后面的同學看不見──在下面做小動作看不見。
師:對我產生懷疑嗎?中年男性一下子變成老年男性。對邱老師的話還相信嗎?光聽說就相信這不是科學的學習態度。
生:應該眼見為實。
師:你對邱老師的話半信半疑?
生:是的。
師: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兩節課后請你站起來,把你對我的印象說一說,好嗎?一言為定。
(指著剛發言的學生說。)
生(大聲):一言為定。
(撫肩示意生坐下。)
評:教學伊始,于老師利用與學生初次見面這一特殊情境,與學生進行交流。看似閑聊,實是切切實實的言語交際訓練。可謂親切自然,不露痕跡。
第一課時
師:師生問好后就不要再站了,現在上課。知道學哪篇課文嗎?
生(齊):《圓明園的毀滅》。
師:書讀了幾遍?
生:兩遍。
師:有看三遍的嗎?
生:我。
(三、五個舉手。)
師:好,請坐。有超過她的嗎?你看了四遍,很好。看一遍是預習,看兩遍就不錯了。看四遍更不得了。這叫自學,自覺地學習。請同學們把右手抬起來,咱們一起寫課題好不好?圓,寫得瀟灑一點;的,上齊下不齊;毀,注意筆順;滅,上面一橫長一點。請大家讀一讀。
(生齊讀課題。)
評:教師在黑板上寫的字流露的是情感、責任、體貼。于老師寓寫字教學于課題板書之中,不僅能使學生確立“提筆即是練字時”的意識,同時有利于學生美好情感的形成。
師:請大家打開書本。讀書要學會做記號。請拿出筆。別人做記號是留下他思考的痕跡。讀書做記號是留下你思考的痕跡。請你默讀一遍,留下你思考的痕跡。寫得特別好的地方,作者感受特別深的地方做記號。(教師巡視)我發現大多數同學把第三段最后一句畫下來了,我知道你為什么畫這一段。對,加上批注,為什么畫這一段,這叫會讀書。
(教師巡視。)
評:于老師要求學生讀書做記號、寫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跡。通過調動多種感覺器官感悟課文內容,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
師:默讀完的同學請朗讀課文,要讀得正確流利,能讀出自己感受更好。自己試一試。
(教師指導。)
師:把書放下。讀了兩遍課文,現在我發現每位同學臉上的表情與剛才(上課前)完全不一樣了,咱們把讀了這篇課文的感情統統寫在每位同學的臉上。現在我問大家,你讀了這篇課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我覺得英法聯軍是無恥的強盜!
生:我痛恨英法聯軍!
師:他讀出一個英法聯軍無恥,他讀出一個痛恨。
生:我覺得英法聯軍簡直毫無人性!
生:圓明園的毀滅是當時清政府的腐敗無能!
生:對于圓明園的毀滅我很難過,因為這是中國歷史上的恥辱!
師:他讀出一個難過、痛心、恨。(板書“恨”字)注意“恨”這個字的寫法,豎心,先兩邊后中間。這位同學說了,他一恨英法聯軍,二恨腐敗無能的滿清政府。同學們,你讀到課文哪一段最恨?
評:時時不忘寫字教學,在寫字評析中提升情感。
生:第五自然段。
師:讀到第五自然段最恨,請同學們再把第五自然段讀一讀,把你的恨讀出來。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師:請你讀第五自然段。
(一生站起來讀。)
師:請坐,看黑板。
板書:
掠、搬、毀、放火。
價值連城的國寶統統掠走,這個“掠”活化了侵略者的嘴臉,這是第一可恨。二可恨,人拿不動的就用牲口搬。三可恨,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同學們,任意破壞的是無價之寶呀!最可恨,他們企圖放火燒毀罪證,罪行是活的東西,銷毀了嗎?同學們再看書,這是帝國主義的嘴臉,一齊把最后一段讀一讀,1860年10月6日──讀
(生齊讀。)
評:課文朗讀,于老師沒有從技巧上指導,感情是體會出來的,是感悟出來的。學生通過悟,體味出了一個“恨”,學生讀得很到位。
師:請告訴我,為什么英法聯軍毀了一座圓明園,就激起我們那么大的恨,那么大的怒?讀課文2、3、4自然段,用一句話回答問題,邊讀邊做記號。要會讀書,會讀書的人能把三段話讀成一句。如果你發現了請做記號。這三個自然段,總起來寫了什么?
(教師指導。)
師:一邊讀,一邊思考,“讀書切忌在慌忙,潛于功夫興味長”要靜心、專心讀書。
(教師指導。)
評:文章的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通過反復讀才能品味出來。于老師讓學生通過細細體會來理解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
師:為什么英法聯軍毀了一座圓明園,就激起我們那么大的恨?
生:因為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師:書讀了一半。
生:因為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而且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
板書:
不但……而且……
師:看黑板,這就是2、3、4自然段告訴我們的。它不但建筑宏偉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所以它毀滅了,使每一個中國人痛心,使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對英法聯軍、對當時腐敗無能的滿清政府痛恨,讀一讀,這叫會讀書,告訴我,課文哪幾個部分寫的是建筑宏偉?誰來讀,請你讀。
(一生讀2、3、4自然段。生邊讀師邊講解。)
師:停,大家想象一下,它有三個大圓組成。大家一齊讀,它由哪三個大圓組成。
(生齊讀。)
師:停,想象這三個大圓周圍有許多小圓,這就叫什么?
生:眾星拱月。
師:這一段主要寫圓明園的什么?
生:圓明園的地理位置。
師:還可以怎么說?
生:圓明園由三個大圓和三個小圓組成。
師:繼續讀。
師:這兩節重點介紹了圓明園的建筑宏偉,里面用了兩個“有……也有……”,誰站起來把第三自然段讀一讀。
(一學生讀這一節。)
師:停,蓬萊瑤臺,有知道的嗎?
生:我在電視上看的,說蓬萊島上住著許多神仙。
師:書上這樣說的,海上有三座神山,其中一座叫蓬萊,還有一座方丈、還有一座叫瀛洲,神話傳說中說的,海上三座神仙住的山,其中一座叫蓬萊。瑤臺你懂了嗎?就是山上的建筑,神仙住的地方。這是根據古代詩人的文章,神話傳說中的景物來建造的,這是想象。
師:武陵春色,有懂的嗎?我看誰書讀得多。
生:大概指張家界的武陵源吧。
師:張家界的武陵源是根據陶淵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記》來命名的。這一部分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是想象。繼續讀。
評:于老師教學生理解字、句的意思,不是簡單的灌輸,而是循循善誘,相機點撥,授之以漁,提高學生理解的能力。這個做法值得仿效。
師:流連其間──,讀。
(一生讀,師鼓勵并指導。)
師:你再讀一遍,不要著急,第三遍讀不好還有第四遍,再讀一遍。
師:我給你拿著,讀──
師:不是很好,看來人與人需要互相幫助。讀了五遍終于讀好了。掌聲鼓勵一下。(掌聲)請坐,讀不好是正常,一遍讀好了是超常。三遍讀不好是正常。
評:“教書育人”。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要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于老師不斷給這們學生鼓勵,并暗示互助對學習的幫助。可見,于老師對課改有著準確而深入的理解。
師:同學們,如果圓明園現在還完好地保存著,你會以一種怎樣的心情去讀2、3段?
(學生自由讀。)
生:我會以十分自豪、十分高興的語氣去讀。
師:請你以自豪的語氣把第3自然段讀一讀,注意把自豪的語氣讀出來。開始讀。
師:我發現這位同學的表情非常好,真是非常自豪。請你站起來讀,表現跟剛才一樣。
師:真好。可惜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毀滅了,讓我們記住這一天──1860年10月6日,把書拿起來,再次讀這一段,把我們的恨、怒讀出來,讀──
師:我發現每位同學的表情都在告訴我,你們心中燃燒著恨。如果圓明園的文物還完好無損地放在那兒,我們應該以怎么樣的心情讀第4自然段?
師:最后一句再讀一遍。
師:很好。齊讀,“所以”──,讀──
師:如果它完好無損地保存著,我們每個中國人現在看了該是多么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聯軍掠走了,搬走了,毀掉了。讓我們記住這一天,1860年月10月6日,這是中華人民的國恥,拿好書讀。1860年,讀──
評:于老師巧妙地將兩部分截然不同的內容讓學生進行比較,體會感情,再通過誦讀表達出來。
師:記住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休息一會兒。
第二課時
師:我發現同學們有兩大優點。第一,讀書非常投入,越讀越好,越讀越懂,感情越真摯。第二優點,讀書會做記號。有許多同學把第二、三、五段畫了許多波浪線,而且有人在旁邊寫了一句話。喜歡第三自然段的能不能把原因告訴我。
生:因為這一段主要講了我們中國各個地方的美麗景色。
生:圓明園很美麗,它是中國勞動人民藝術、智慧的結晶,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師:好,這是他說的幾句話。這就是會讀書。這一點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還知道為什么有的同學在第五段做了記號,因為你讀了兩恨,一恨,英法聯軍;二恨,滿清政府。這兩點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繼續上課。
師:課文2、3、4、5段都讀了,唯獨第一自然段沒讀,誰站起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師糾正“估量”的“量”讀第四聲不讀第二聲。)
師:一齊把這一節讀一讀。
師:圓明園的毀滅僅僅是個損失嗎?(板書“?”)你對作者對這一部分的議論有意見嗎?同學們,聽我說,英法聯軍,還有后來的八國聯軍,他們用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指引著他們的艦隊不遠萬里駛入中國領海,用中國人發明的火藥制成的槍彈、炮彈屠殺中國人,然后,逼迫滿清政府在中國人發明的紙上簽訂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這僅僅是損失嗎?我想每一個中國人讀了這篇課文一定有很多話要說。對自己,對別人,甚至對至今還在搞霸權主義的國家說。把此時此刻要說的話寫下來,待會兒交流交流。愿意對自己說的對自己說,愿意對別人說的對別人說。(師巡回看)師:看了課文的插圖,那樣好的皇家園林變成殘垣斷壁,你難道不想說什么嗎?
(學生自由寫作,師來回指導。)
評:《語文課程標準》降低了學生寫作的門檻,要求學生樂于將自己想說的寫出來,愿意與人交流。于老師摒棄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寫作方法,學生不受限制,可以自由表達,這樣的寫作合乎學生心理。于老師這種做法與語文新課程標準不謀而合。
師(邊走邊問):有寫詩的嗎,咱們班有詩人嗎?
評:于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看似提問,實是引發,是對詩意的追尋。這種暗示是教學的機智。
師:把自己寫的意思讀出來,讀出你的情。再讀一遍,發現問題自己改。(請坐端正)我們交流一下各人的感受。
生: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真是喪盡天良。我們祖國現在強大起來了,再也不怕你們到我們的國土上胡作非為!
師:我們今天強大起來了,他們再來胡作非為已是不可能了,歷史不會重演!
生:圓明園的毀滅不僅僅是中國及世界文化史上的一種傷害,一種深刻的教訓。帝國主義,罷手吧,這是世界每個渴望和平、渴望平等之人的呼喚。我最想對自己說的是:落后就要挨打,朋友們,站起來吧,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起來吧!
(掌聲。)
師:代表了所有中國人的心聲,小小年紀,說出了所有中國人想說的話。
生:我恨,他們憑什么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我恨,當時的滿清政府為什么那么無能。團結起來吧,用我們的行動告訴那些狂妄自大的人們:今天的中國很強大,明天的中國更強大,讓帝國主義在我們面前發抖吧!
(掌聲。)
(每一個發言的孩子都充滿。)
評:這是本課的又一高潮。學生之所以情緒高,正是這一環節的設置。先是讀,后是寫,現在又讀,環環相扣,環環都圍繞一個中心──言語訓練。
師:同學們說的話,表達了所有中國人共同的心聲,英法聯軍可以把圓明園從中國的版圖上抹掉,但是,圓明園將留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我建議每個人把第三自然段背誦下來,讓這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永遠留在我們心里。我給大家四分鐘的時間,背的時候注意這些關聯詞。先記住有什么也有什么,下面依照什么,根據什么,概括不僅有什么還怎么樣,最后寫游覽的感受。記住這些關聯詞,記住層次有助于你背誦。
(教師巡回指導。)
評:背誦切忌死記硬背。于老師指導學生背誦的方法,自然成誦,這樣學生會記得更長久。
師:請你背這一段,你叫什么名字?
生:施帥旗。
師:率領的率?
生:元帥的帥。
師:什么旗?
生:紅旗的旗。
師:看你能不能起表率作用。當好一面帥旗。
(對旁邊一學生耳語:如他背不出來提醒一下。)
評:一種關愛在不經意間流淌。
師:相當了不起!(鼓掌)還有誰想背的?好,請你。
(一女生再背,同樣耳語。)
師:(掌聲)時間關系不背了。
師:英法聯軍可以把圓明園從中國的版圖上抹掉,卻不能從中國人民的心中抹掉。
師:今天,我又發現大家很會背書,很會寫文章。下面請大家認真讀、看課文后面的生字,這就是字帖。什么叫讀帖,就是認真觀察,每一筆的筆順,起筆、落筆。邊觀察邊書空。不出聲,看在眼里記在心中。讀完了,請觀察這四個字:蘇、藝、奉、唐。現在推薦四個小書法家上來分別寫這四個字。
(四位學生上黑板寫,態度認真,近乎虔誠。)
師:字寫得好得紅圈。
師:這個字哪里圈紅的?要圈就圈這里吧。
(在“藝”字的折處圈了一下。)
師:下面看于老師寫一個蘇,江蘇人要把“蘇”寫好;藝,上面小一點,下面大一點;奉,一撇一捺要寫得夸張一點。請大家坐好,我送大家一句話:“堂堂正正地寫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師生交流。
師:下課,有同學有話說。
生:我真的覺得于老師和同學很接近,這很好。
師:我得了兩個字──“很好”,謝謝施帥旗對我的評價。
生:(深情地)你不是我的老師,是我的同學。
師:握握手,老同學和小同學握握手。拍照。
(古劍按動快門,眾笑。)
生:你雖然是老年男性,聽了你的課,覺得你是青年男性。
師:再上兩次課就成幼兒園的了。
(眾笑。)
生:(深情地,眼圈紅潤)你是我永遠的朋友。
師:朋友,還是永遠的朋友,握握手,合個影。
(古劍按動快門,掌聲。)
評: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這堂課不僅體現了教者與文本對話的深度,也突顯了孩子與教材對話的過程,更彰顯了師生間的對話式的交流。它昭示著教育的平等、民主,昭示著教育的人文關懷。特別是教者的讀、寫訓練的巧妙安排,真可謂“匠心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