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設計(通用6篇)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設計 篇1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十單元,我們去旅行。
2同學們喜歡旅行嗎?老師也非常喜歡,我特別喜歡游覽中國的名山大川,看…..(圖片配樂 教師背詩句)
黃山 ——“黃山多松林,此峰獨神秀。”
廬山瀑布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天臺山 ——“朝來云雨千峰閉,恍惚仙人在上頭 ”
4什么感受?我國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徐霞客,他用雙腳,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半個中國大陸,也游覽過這些名山大川。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板書)
6想對他有更深入的了解嗎?
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書吧。
二、初讀:
1請同學們自由的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課文寫了誰,和他的什么事情?
2老師發現這幾個詞語讀的不太準:棲身洞穴 鍥而不舍
3中心:想一想課文寫了誰,和他的什么事情?
徐霞客不畏艱險,閱讀大地,最后寫成一部《徐霞客游記》的奇書。
這樣說,語言既簡潔概括的又準確。
4我們讀了這篇課文,心中對徐霞客有了一個定義,真是---奇人。(板書)
奇什么意思?(罕見的,特殊的,非常的)
為什么被世人稱為“奇人”呢?表現在哪幾方面呢?
請同學們就帶著這樣的問題,邊讀邊畫邊思考,想一想為什么被稱為“奇人”?畫完之后還可以和同學討論一下。
三、精讀
第二段:
[ 當時的讀書人,都忙著追求科舉功名,抱著“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觀念,埋頭于經書之中。徐霞客卻卓爾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圖經的收集和研讀。他發現此類書籍很少,記述簡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處,于是他立下雄心壯志,要走遍天下,親自考察。]
1學生匯報,談感受。
卓爾不群:什么意思?他的卓爾不群,從哪里看出來的?
(優秀卓越,超出常人。)
他超出常人之處——不求功名
他優秀卓越之處——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圖經的收集和研讀。
他與眾不同之處——立下雄心壯志,要走遍天下,親自考察。
正因為他卓爾不群,淡泊名利于是立下雄心壯志——要走遍天下,親自考察。
當別人想要博取功名的時候,而22歲的徐霞客卻立下了雄心壯志——要走遍天下,親自考察。
小結:徐霞客立下的志向是卓爾不群的——奇志。(板書)
2[此后三十多年,他與長風為伍,云霧為伴,行程九萬里,歷盡千辛萬苦,獲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資料。徐霞客日間攀險峰,涉危澗,晚上就是再疲勞,也一定錄下當日見聞。即使荒野露宿,棲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1)談談你的感受。
2)看圖——九萬里。徐霞客閱讀大地行程九萬里,他走遍三江五岳,橫跨的中國16個省份,在當時就是大半個中國。徐霞客只身一人為了自己醉心的考察研究,用雙腳一步一步走出了九萬里!
想說什么?再讀。九萬里路,再長些!再讀!
3)來和老師看看第三段,誰來讀讀。
徐霞客時代,他沒有火車,卻行了九萬里路,他有——
徐霞客時代,他沒有汽車,卻歷盡千辛萬苦,獲得考察資料,他有—
徐霞客時代,他沒有飛機,卻日攀險峰,步危澗,他還有——
許多地方連道路都沒有,他卻荒野露宿,棲身洞穴,他更有——
小結:徐霞客長途跋涉,靠的是他的雄心壯志,不避艱險。
即使再疲勞他也要,“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萬難險阻,他一直堅持——“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身心疲憊,他永不放棄——“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好一個卓爾不群的徐霞客,讓我們懷著對徐霞客的敬佩之情再來讀讀這段話。此后三十多年,齊讀
3第4、5段
1)學生匯報第四段。
第一次,徐霞客,你的朋友離開你,放棄吧------
第二次,徐霞客,你的親人在家等你,還是回去吧----
第三次,徐霞客,你身邊的人相繼離開,你還堅持什么-----
第四次,徐霞客,最親近的人都背叛了你,立刻回去吧------
太了不起了,看來你們讀懂了徐霞客!
一路上,千心萬苦,他毫不動搖,他真是一個卓爾不群的——奇人啊。
2)第五段
學生匯報。
徐霞客的旅游與一般人的旅游不同 ,盡量不走重復路線,越是別人不敢去的地方,他越是要去看看.有的時候即使有走錯的路,他也毫不后悔,因為又可以看到以前沒見過的風景.為考察留下第一手材料。
因為他立下雄心壯志——走遍天下,親自考察。
徐霞客抱著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以地理研究為己任,即使是遇到了千難萬險,也決不放棄!
因為他的雄心壯志是——走遍天下,親自考察。
真是奇人有奇舉啊!(板書)
小結:30年來,徐霞客不僅用腳一步步閱讀大地,他是在用心閱讀,用生命閱讀大地。他的奇舉證明,他的確是一位卓爾不群的奇人,讓我們一起贊美、歌頌這位奇人!此后三十多年,齊
4最后一段。
1)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徐霞客游廬山瀑布時寫下的游記
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蒼釅一色,巖谷如削平。頃之,香爐峰下白云一縷起,遂團團相銜出;復頃之,遍山皆團團然;復頃之,則相與為一。
他寫的如何?
科學文獻、不朽杰作。真是奇人寫——奇書!板書。
同學們,現在你對徐霞客有更深刻的了解了嗎?奇人、奇志、奇舉、奇書,
你想稱贊徐霞客嗎?可以寫一段話
你也可以寫一首稱贊的小詩。或者用一百字簡單介紹你心中的徐霞客。選擇一個來寫。
2)小結:讓我們永遠記住這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永遠記住這位有奇志、奇舉,寫出奇書的卓爾不群的奇人徐霞客,再次高聲齊讀課題。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設計 篇2
課文分析:《徐霞客游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十組的第一篇主體閱讀課文。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主要記敘了明末奇人徐霞客為了考察祖國山川地貌,不避艱險、徒步走遍了半個中國大陸,并將其游歷、觀察和研究記錄下來,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記》,歌頌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贊揚了他為祖國旅行考察事業奉獻一生的功績。全文共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全文,總寫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寫成了一本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第二自然段講徐霞客卓爾不群,立志考察祖國山川地貌,并在此后的30年間歷盡艱辛獲得了第一手考察資料。第三至五自然段通過具體事例寫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所表現出的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科學研究精神。第六自然段總結了徐霞客一生游歷的價值,高度評價了他是我國旅游寫作的先驅,是求真求實、開創田野考察的科學家。
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知道徐霞客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為中國的旅游考察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2、在閱讀、理解中,體會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3、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卓爾不群”“雄心壯志”“先驅”等詞語的意思。通過反復閱讀,領悟課題中“閱讀大地”的含義。
4、繼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鍛煉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及借助資料理解課文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在閱讀、理解中,體會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知道徐霞客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為中國的旅游考察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揭題質疑
1、請同學們看黑板,(板書:閱讀),大家一定非常熟悉這個詞語。大家平日都閱讀什么?(閱讀書籍、報刊等)有一個名叫徐霞客(板書)的人,閱讀的卻是大地(板書)
2、請同學們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徐霞客是誰?他為什么要閱讀大地?他是怎樣閱讀大地的?)
3、師:學問千千萬,起點在一問。同學們都很善于思考,現在請大家帶著問題走進課文。
(設計意圖: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此環節從學生熟悉的“閱讀”一詞入手,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圍繞課題質疑,培養了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
2、誰來就本課容易讀錯和寫錯的生字給同學們提個醒?(提醒大家注意“卓、棲”的讀音和“鍥”的讀音和寫法。)
3、看來同學們預習得很認真,通過初讀,你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主要寫了徐霞客閱讀大地的事。)
(設計意圖:遵循閱讀教學整體性原則,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通讀全文,親近文本,在字詞教學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交往意識和合作精神。)
過渡:奇人徐霞客為什么要閱讀大地?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問題。
三、釋疑點撥,精讀感悟
(一)解決問題一:徐霞客為什么要閱讀大地?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2、學生回答問題,相機出示:
當時的讀書人,都忙著追求科舉功名,抱著“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觀念,埋頭于經書之中。徐霞客卻卓爾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圖經的收集和研讀。他發現此類書籍很少,記述簡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處,于是他立下雄心壯志,要走遍天下,親自考察。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醉心”“發現”來理解,通過對比,感悟徐霞客的“卓爾不群”。)
(二)解決問題二:徐霞客是怎樣閱讀大地的?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2—5自然段,圈畫重點詞句,在感受最深的地方簡單批注。(生默讀,師巡視。)
2、把圈畫的詞句和感受跟小組同學交流。
3、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抓住“行程九萬里”感受路途遙遠;抓住“三十多年”感受時間之長;抓住“與長風為伍,云霧為伴”,“日間攀險峰,涉危澗”,”晚上棲身洞穴記錄見聞”等重點詞句想象徐霞客閱讀大地的情景。
4、師點撥:徐霞客在閱讀大地的長途跋涉中經歷了哪些艱險而感人的故事?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講給同學們聽。
5、指名講故事,再次感受徐霞客不避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
6、創設情境,指導有感情朗讀:(師導讀)
三十多年,一萬多個日日夜夜,徐霞客攀登過多少座險峻的山峰?探尋過多少個鮮為人知的巖洞?黃果樹瀑布旁留下了他鍥而不舍的身影,長江源頭見證了他求真求實的足跡,他從黑發走到白發,從青年走到老年,足跡遍及江祖國16個省。他不僅用雙腳,更是用心血,甚至生命走出了一條卓爾不群的人生之路,來,帶著你的感受讀這段話。
7、學到這里,你心目中的徐霞客是個怎樣的人?學生自由表達。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此環節,老師以學生質疑的問題為起點,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小組交流、抓住重點詞理解感悟、創設情境導讀等多種教學形式,在充分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有感情朗讀的能力等,在語言文字訓練中一步一步地深切感受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堅持真理的科學研究精神,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審美樂趣。)
四、了解“奇”書,延伸拓展
1、奇人徐霞客寫出了一本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這本書“奇”在哪里,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2、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徐霞客游記》封面。
師述:與徐霞客同時代的明末清初散文家、詩人錢謙益稱游記為“古今游記之最,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英國科學史專家李約瑟說”他的游記讀來并不像十七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一部20世紀的野外勘察記錄。同學們如果有興趣,課外可以找來讀一讀。
五、總結全文,回歸課題
1、最后讓我們再次回到課題,課題中的“閱讀”是什么意思?(學生自由答)你能從課文中找出關鍵詞語來理解“閱讀”的意思嗎?看誰找的又對又多。(考察,走遍,游歷,研究,橫跨,實際勘探等)
2、師總結:做為探險旅行家、地理學家的徐霞客,用雙腳、心血、甚至生命閱讀著大地這部遼闊的無字之書,寫出了《徐霞客游記》這部千古奇書,他用一生的經歷詮釋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千古名言,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曠世奇人 ——徐霞客。
請同學們再次齊讀課題和板書。
(設計意圖:學生隨著文本和老師的點撥到課文中“走了一遭”, 此時,再讓學生來理解“閱讀大地”的意思可謂水到渠成,同時以詞解詞,注重了語言文字訓練。)
六、布置作業,延伸拓展
1、在課文中找出四字成語或詞語填在括號里。
徐霞客的一生,是(不避艱險)的一生,是(鍥而不舍)的一生,是(求真求實)的一生,是(卓爾不群)的一生。
2、課外閱讀有關徐霞客的故事和書籍,用一百字的篇幅簡單介紹徐霞客。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 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在介紹《徐霞客游記》的基礎上,老師相機由讀引申到寫,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有效地落實了小學五—六年級100萬字的課外閱讀總量。)
附板書設計: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
歷盡艱辛讀大地
鍥而不舍著奇書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文章主要記敘了明末奇人徐霞客為了考察祖國山川地貌,不避艱險,徒步走遍了半個中國大陸,并將其游歷、觀察和研究記錄下來,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記》,歌頌了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贊揚了他為祖國旅行考察事業奉獻一生的功績。
全文共六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全文,講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寫成了一本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
第二自然段講徐霞客卓爾不群,立志親自考察祖國山川地貌,并在此后的30年間歷盡艱辛獲得了第一手考察資料。
第三——五自然段,通過具體事例寫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所表現出的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科學研究精神。
第六自然段總結了徐霞客一生游歷的價值,高度評價了他是我國旅游寫作的先驅,是求真求實、開創田野考察的科學家。
文章語言簡潔、質樸,全文緊扣一個“奇”字,寫出了徐霞客這位“奇人”卓爾不群的一生。
之所以稱徐霞客為“奇人”原因有四:
1、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險。
在“學而優則仕”的封建科舉時代,“當時的讀書人都忙著追求科舉功名”,而書生徐霞客,卻卓爾不群、鄙棄權貴、摒絕仕途。“卓爾不群”,指優秀卓越,超出常人。徐霞客超出常人之處首先在于,淡薄名利、不求功名。當他發現先人留下的“古今史籍、地志、山海圖經”少且有差錯時,便立志“走遍天下,親自考察”。于是他毅然走出書齋,把一生獻給了旅行考察事業。這在當時來說可謂奇舉。
2、不畏艱險,毅力超凡。
徐霞客自22歲出游,至55歲病返故里,30多年間,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行程9萬里,橫跨16個省份。當時沒有火車、汽車、飛機,甚至“許多地方連道路都沒有有”,多數行程徒步完成,加之“明朝末年治安不好”其中艱險可想而知。幾十年間,他與“長風為伍,云霧為伴”;長期的旅途中他遭遇了重重困難:“攀險峰,涉危澗”,遇盜匪、斷財物、失同伴,疲勞、病痛等等,然而這一切都從未曾使他動搖。30年里,他天天堅持日間跋涉,夜里筆耕,從不間斷。多么堅韌而有毅力的人呀!也正是憑借這堅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他獲得了先人不曾獲得的考察資料,成就了被后人稱為“千古奇書”的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記》。
3、求真求實,鍥而不舍。
在許多讀書人奉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年代,徐霞客特立獨行,本著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實踐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而證明了實踐出真知的道理。“求真求實,鍥而不舍”是徐霞客從事科學研究的品質。課文通過徐霞客克服種種困難,證明長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的事例,及第5自然段中列舉的兩個簡短事例,對此品質做了具體說明。
4、寫就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
正因為奇人、奇舉,才著就就了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用兩句話分別概述了此書“奇”在哪里,即它的科學價值和文學價值。《徐霞客游記》除遺失部分外,留存至今的還有60多萬字,是我國篇幅最為浩繁的游記之一,也是世界游記文字中的鴻篇巨制。其間蘊含著許多真知灼見,某些思想甚至超越了時代。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李約瑟博士曾這樣評價:“《徐霞客游記》讀來并不像17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20世紀野外勘測家所寫的考察記錄。”
學情分析
徐霞客所處年代距今天久遠,課前應要求學生搜集、整理相關資料,簡要了解時代背景,了解徐霞客生平,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五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教學本課可以從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開始,通過反復閱讀課文,在尋求答案的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感悟徐霞客的品質。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閱讀知道徐霞客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為中國的旅行考察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2、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卓爾不群”、“雄心壯志、”、“先驅”等詞語的意思。通過反復閱讀,領悟課題中“閱讀大地”的含義。
能力目標:
1、繼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鍛煉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及借助資料理解課文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讀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閱讀、理解中,體會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在閱讀、理解中,體會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相關書籍。
課時劃分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出現過許多優秀人物,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下了不朽的篇章,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誰能來談談你心中最崇拜的人是誰?為什么?
2、明末奇人徐霞客終其一生閱讀大地,描述自然,是我國旅游寫作的先驅,也是開創田野考察的科學家。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閱讀大地的徐霞客》。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5、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導入了解學生的理解狀況,讓學生就課題質疑或初談自己的理解,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質疑問難的能力。初涉課題學生也許會感困惑,不必強求學生完全理解,待深入理解課文后,再回歸課題領悟它的含義。)
(二)初讀感知
1、自由地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小組內互教互學。
2、徐霞客被稱為“奇人”的原因是什么?(不求功名、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
3、課文列舉了哪來具體事例來說明徐霞客為“奇人”的?
4、按內容不同給課文分段。
(三)再讀感悟
1、指讀第一自然段,想想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來講的?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2、什么是“奇人”?
3、為什么稱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
4、書上用了一個詞概括了他的奇?你知道是哪一個詞嗎?(卓爾不群)你很善于讀書,能敏銳地捕捉到文章的重點詞,那么你知道它的意思嗎?理解了字面意思,下面我們就聯系課文進一步來理解與體會。
(1)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險
徐霞客超出常人之處首先在于哪?(板書:不求功名)。
他的淡薄名利、不求功名具體的事例表在哪?(第2自然段前半部分)
當他發現先人留下的“古今史籍、地志、山海圖經”少且有差錯時,便立志“走遍天下,親自考察”。于是他毅然走出書齋,把一生獻給了旅行考察事業。這在當時來說可謂“奇舉”。
徐霞客卓爾不群,立志親自考察祖國山川地貌,并在此后的30年間歷盡了怎樣的艱辛才獲得了第一手考察資料?(出示課件,生讀)
我們應該帶著怎樣的感情來讀這一段?(指導朗讀)
(2)不畏艱險,毅力超凡(3、4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當時的交通條件是如何的呢?(徐霞客的時代,沒有飛機,沒有火車、沒有汽車、……長途旅行是非常艱苦又非常危險的事。)
走了多少行程?徐霞客閱讀大地行程九萬里,他走遍三江五岳,(課件)這就是徐霞客用雙腳一步一步走過的旅行路線,這就是徐霞客橫跨的中國16個省份,在當時就是大半個中國。九萬里究竟有多遠,你知道嗎?九萬里就是繞地球一圈還要長一萬里的距離,徐霞客只身一人為了自己醉心的考察研究,用雙腳一步一步走出了九萬里!
徐霞客一走走了三十年,30年有多少個日日夜夜,你算出來了嗎?(一萬多個日子)請看屏幕,這只是徐霞客閱讀大地30多年一萬多個日子中一個夜晚的縮影,請大家仔細觀察,圖上畫了什么?書上哪句話直接描寫了畫面的意思?
加之“明朝末年治安不好”其中艱險可想而知,誰能來讀讀?(第4自然段)(課件)
一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辭而別,服侍他的仆人偷走了他僅有的行囊,面對土匪的擄掠他毫不畏懼,面對死亡的威脅他也毫不動搖,他真是一個卓爾不群的奇人啊。
幾十年間,他與“長風為伍,云霧為伴”;長期的旅途中他遭遇了重重困難:“攀險峰,涉危澗”,遇盜匪、斷財物、失同伴,疲勞、病痛等等,然而這一切都從未曾使他動搖。30年里,他天天堅持日間跋涉,夜里筆耕,從不間斷。多么堅韌而有毅力的人呀!也正是憑借這堅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他獲得了先人不曾獲得的考察資料,成就了被后人稱為“千古奇書”的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記》。
(3)練習朗讀。
徐霞客人還“奇”在哪里?在剛才的學習中,大家找到了重點句子中的關鍵詞語理解課文,這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下面請同學們繼續采用這種方法學習下面的課文。(這一環節采用先“扶”后“放”,由“引導”到“探究”,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5、按照剛才的方法學習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找出重點句子談體會。
(2)小組討論交流。(出示小提示)
(3)求真求實,鍥而不舍。
在許多讀書人奉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年代,徐霞客特立獨行,實踐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而證明了實踐出真知的道理。誰能來讀讀?(第4、5段中的相關的句子)
徐霞客本著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證明了實踐出真知的道理。課文通過徐霞客克服種種困難,證明長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的事例,及第5自然段中列舉的兩個簡短事例,有力地證實了徐霞客“求真求實,鍥而不舍”科學研究的品質
6、他有這樣的奇志,有這樣的奇舉,他把自己一生閱讀大地的經歷濃縮成了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課件)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三十多年的千辛萬苦,最終他完成了自己的愿望。齊讀最后一段(課件),想一想他的“奇”還體現在哪里?
(4)、成就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
7、這本書“奇”在哪里?(是一份很有價值的科學文獻,也是我國山水文學的不朽杰作)
8、賞讀《徐霞客游記》中游天臺山日記的小片斷:
“……又里許,為珠簾水,水傾下處甚平闊,其勢散緩,滔滔汩汩。徐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緣崖,蓮舟不能從。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橋,觀石梁臥虹,飛瀑噴雪,幾下欲臥。”(課件)
9、小結:《徐霞客游記》除遺失部分外,留存至今的還有60多萬字,是我國篇幅最為浩繁的游記之一,也是世界游記文字中的鴻篇巨制。其間蘊含著許多真知灼見,某些思想甚至超越了時代。(1)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李約瑟博士曾這樣評價:“《徐霞客游記》讀來并不像17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20世紀野外勘測家所寫的考察記錄。”(2)與徐霞客同時代的明末清初散文家、詩人錢謙益稱他的游記為“古今游記之最,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課件)
(引導學生抓住“奇人”這個詞反復讀文,通過重點詞語理解人物品質,在此基礎之上再指導學生朗讀,能體現朗讀指導的循序漸進。)
(四)總結全文
1、延伸:
(1)這只是徐霞客旅行生活的一個小片斷啊!徐霞客日間攀險峰,涉危澗,晚上就是再疲勞,也一定錄下當日見聞,即使荒野露宿,棲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想象一下,在徐霞客長途旅行的日日夜夜中,他還可能會遇到什么困難呢?
(可能會被險峰上滾落的石塊砸傷,鮮血直流,可能找不到野果子,可能遇到驕陽似火,可能大雨傾盆,可能偶遇風寒,可能險些成了野獸的美餐)讓學生進一步由插圖到抓住關鍵的語言文字進行想象,這樣就比單純的品位語言文字更直觀形象,教師在整理總結學生的回答,點撥提升,引導他們體會到,不求功名,立志考察的徐霞客,的確是一位卓爾不群的奇人。
(2)關于徐霞客“奇人”、“奇事”的故事很多,大家還知道哪些?(課件)
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636年,那時他已五十一歲了。這次他主要游歷了我國的西南地區,一直到達中緬交界的騰越(今云南騰沖),至1640年重新返回家鄉。他回鄉不久就病倒了。他在病中還翻看自己收集的巖石標本。臨死前,他手里還緊緊的握著考察中帶回的兩塊石頭。
徐霞客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在科學事業上奮勇攀登的精神,是值得后人永遠學習的。(課件)
2、小練筆:
師創設情景:如果今年中國要舉辦一個大型的“徐霞客研討會”,要請大家寫一篇介紹徐霞客先生的小文章,字數100字左右,該怎么寫?誰寫得好,我們將請他作為“研討會”的特邀嘉賓,作第一個現場發言。(學生寫作,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寫作時要把握徐霞客的生平事跡及其“奇”的表現,并加上自己的簡單的評點。寫完后爭取當堂能夠請學生上臺作“現場發言”。要注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及時肯定學生“閃光點”。)
3、升華:
讀到這里,你對徐霞客“閱讀大地”一定有了新的理解?(他不僅僅用腳、用手、用眼在閱讀,還用心、用膽、用一生的心血、甚至用生命在閱讀大地。)讓我們永遠記住這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永遠記住這位有奇志、奇舉,寫出奇書的卓爾不群的奇人徐霞客,再次高聲齊讀課題。
根據前面的學習,徐霞客這個“奇”人,“奇”在哪?引導學生歸納四點:(1)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險(2)不畏艱險,毅力超凡(3)求真求實,鍥而不舍。(4)寫就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設計意圖:再次交流對閱讀大地的了解,高聲齊讀總結升華。)
(五)作業自助餐(每人至少選兩題)
1、讀一讀:有感情地朗讀本文或《徐霞客游記》。
2、背一背: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徐霞客游記》中的優美片斷。
3、看一看:有關徐霞客的相關影片。
4、畫一畫:被譽為“千古奇人”的徐霞客。
5、聽一聽:父母對徐霞客的介紹。
6、寫一寫:學完本文的感受——學《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有感
7、講一講:你還知道哪些奇人奇事。
8、找一找:發生在徐霞客游歷中的故事。
(六)板書設計: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這是篇寫人的記敘文。文章主要記敘了明末奇人徐霞客為了考察祖國山川地貌,不避艱險,徒步走遍了半個中國大陸,并將其游歷、觀察和研究記錄下來,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記》,歌頌了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贊揚了他為祖國旅行考察事業奉獻一生的功績。
全文共六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全文,講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寫成了一本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
第二自然段講徐霞客卓爾不群,立志親自考察祖國山川地貌,并在此后的30年間歷盡艱辛獲得了第一手考察資料。
第三——五自然段,通過具體事例寫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所表現出的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科學研究精神。
第六自然段總結了徐霞客一生游歷的價值,高度評價了他是我國旅游寫作的先驅,是求真求實、開創田野考察的科學家。
文章語言簡潔、質樸,全文緊扣一個“奇”字,寫出了徐霞客這位“奇人”卓爾不群的一生。
之所以稱徐霞客為“奇人”原因有四:
1、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險。在“學而優則仕”的封建科舉時代,“讀書人都忙于追求科舉功名”,而書生徐霞客,卻卓爾不群、鄙棄權貴、摒絕仕途。“卓爾不群”,指優秀卓越,超出常人。徐霞客超出常人之處首先在于,淡薄名利、不求功名。當他發現先人留下的“古今史籍、地志、山海圖經”
少且有差錯時,便立志“走遍天下,親自考察”。于是他毅然走出書齋,把一生獻給了旅行考察事業。這在當時來說可謂奇舉。
2、不畏艱險,毅力超凡。徐霞客自22歲出游,至55歲病返故里,30多年間,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行程9萬里,橫跨16個省份。當時沒有火車、汽車、飛機,甚至“許多地方連道路都沒有有”,多數行程徒步完成,加之“明朝末年治安不好”其中艱險可想而知。幾十年間,他與“長風為伍,云霧為伴”;長期的旅途中他遭遇了重重困難:“攀險峰,涉危澗”,遇盜匪、斷財物、失同伴,疲勞、病痛等等,然而這一切都從未曾使他動搖。30年里,他天天堅持日間跋涉,夜里筆耕,從不間斷。多么堅韌而有毅力的人呀!也正是憑借這堅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他獲得了先人不曾獲得的考察資料,成就了被后人稱為“千古奇書”的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記》。
3、求真求實,鍥而不舍。在許多讀書人奉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年代,徐霞客特立獨行,本著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實踐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而證明了實踐出真知的道理。“求真求實,鍥而不舍”是徐霞客從事科學研究的品質。課文通過徐霞客克服種種困難,證明長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的事例,及第5自然段中列舉的兩個簡短事例,對此品質做了具體說明。
4、成就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正因為奇人、奇舉,才著就就了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用兩句話分別概述了此書“奇”在哪里,即它的科學價值和文學價值。《徐霞客游記》除遺失部分外,留存至今的還有60多萬字,是我國篇幅最為浩繁的游記之一,也是世界游記文字中的鴻篇巨制。其間蘊含著許多真知灼見,某些思想甚至超越了時代。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李約瑟博士曾這樣評價:“《徐霞客游記》讀來并不像17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 20世紀野外勘測家所寫的考察記錄。”
學情分析
徐霞客所處年代距今天久遠,課前應要求學生搜集、整理相關資料,簡要了解時代背景,了解徐霞客生平,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五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教學本課可以從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開始,通過反復閱讀課文,在尋求答案的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感悟徐霞客的品質。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閱讀知道徐霞客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為中國的旅行考察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2、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卓爾不群”、“雄心壯志、”、“先驅”等詞語的意思。通過反復閱讀,領悟課題中“閱讀大地”的含義。
能力目標:
1、繼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鍛煉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及借助資料理解課文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讀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閱讀、理解中,體會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在閱讀、理解中,體會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搜集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1、同學們,你最崇拜的人是誰?
2、出示徐霞客畫像,提問:你們猜猜他是誰?能講講他的故事嗎?
3、在你的心目中,徐霞客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想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他?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5、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點評: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導入了解學生的理解狀況,讓學生就課題質疑或初談自己的理解,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質疑問難的能力。初涉課題學生也許會感困惑,不必強求學生完全理解,待深入理解課文后,再回歸課題領悟它的含義。)
(二)初讀感知
1、自由地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小組內互教互學。
2、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哪些自然段列舉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的具體事例。
3、按內容不同給課文分段。
(三)再讀感悟
1、指讀第一自然段,想想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來講的?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2、什么是“奇人”?
3、為什么稱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他人“奇”在哪里?默讀第二自然段,劃出有關語句,談一談你的體會。
(重點抓住“卓爾不群”“醉心”“雄心壯志”“親自”理解徐霞客的超出常人之處。)
4、讀到這里,你覺得徐霞客是一個怎樣的人?
5、我們應該帶著怎樣的感情來讀這一段?
6、小結:在“學而優則仕”的封建科舉時代,“讀書人都忙于追求科舉功名”,而書生徐霞客,卻卓爾不群、鄙棄權貴、摒絕仕途。“卓爾不群”,指優秀卓越,超出常人。徐霞客超出常人之處首先在于,淡薄名利、不求功名(板書)。
(點評:引導學生抓住“奇人”這個詞反復讀文,通過重點詞語理解人物品質,在此基礎之上再指導學生朗讀,體現了朗讀指導的循序漸進。)
7、徐霞客人還“奇”在哪里?在剛才的學習中,大家找到了重點句子中的關鍵詞語理解課文,這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下面請同學們繼續采用這種方法學習下面的課文。
8、按照剛才的方法學習三、四、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找出重點句子談體會。
(2)小組討論交流。
(抓住“當時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飛機”,甚至“許多地方連道路都沒有有”,“盜匪橫行”,“還是堅持”“設法”“竟然”等詞句體會徐霞客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
(3)練習朗讀。
9、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三十多年的千辛萬苦,最終他完成了自己的愿望。齊讀最后一段,想一想他的“奇”還體現在哪里?
10、這本書“奇”在哪里?
11、小結。
(點評:這一環節采用先“扶”后“放”,由“引導”到“探究”,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總結全文
1、現在你知道課題為什么說是“閱讀大地的徐霞客”了嗎?
(點評:待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后,再回歸課題領悟它的含義。)
2、關于徐霞客“奇人”、“奇事”的故事很多,大家還知道哪些?
(點評: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及借助資料理解課文的能力。)
(五)布置作業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卓爾不群”、“雄心壯志、”、“先驅”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閱讀知道徐霞客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為中國的旅行考察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3、通過反復閱讀領悟課題中“閱讀大地”的含義。
重點、難點
在閱讀、理解中,體會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出示徐霞客資料。
一、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一片新課文,齊讀課題。
2、閱讀大地怎么理解?平時我們閱讀什么?徐霞客是把大地作為一本厚重的書來閱讀的。
二、初讀感知
1、自由地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一邊讀一邊想,徐霞客是一個怎樣的人?
2、學習生字詞(出示課件)
3、讀完課文,你覺得徐霞客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再讀感悟
1、文中作者稱徐霞客是——奇人
2、什么樣的人是“奇人”?
3、為什么稱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他人“奇”在哪里?默讀第二自然段,劃出有關詞句,談一談你的體會。
(重點抓住“卓爾不群”“醉心”“雄心壯志”“親自”理解徐霞客的超出常人之處。借助圖理解“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4、(出示課件)交流,指導朗讀
我們應該帶著怎樣的感情來讀這一段?
5、小結第二段內容和本段的學習方法。
徐霞客人還“奇”在哪里?在剛才的學習中,大家找到了重點句子和重點句中的關鍵詞語理解課文,這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下面請同學們繼續采用這種方法學習下面的課文。 適當的作些批注。
6、按照剛才的方法學習其它自然段。
7、討論交流。
(1)第三自然段,“當時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飛機”,甚至“許多地方連道路都沒有有”,可是路上有什么呢?還有什么呢?指導朗讀本段。
(2)第三段統領下面的四、五兩段,這兩段用具體的事例說明他在長途旅行當中所經歷的艱辛和危險。誰來分別簡單概括以下兩段內容?
(3)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徐霞客是一個奇人?
第一自然段、第六自然段,分別指導朗讀。
8、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三十多年的千辛萬苦,最終他完成了自己的愿望。寫成了一本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看看這本書“奇”在哪里?
四、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1、師:同學們,課文學到這里,我們的眼前已經清晰地呈現出一位淡泊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徐霞客的形象,他傾盡畢生的經歷,歷時三十多年,行程九萬里去有利中華大地寫成千古奇書,這可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啊!的那么此時此刻,你對徐霞客產生了怎樣的感情呢?
2、就讓我們帶這種崇敬之情再次齊讀課題。
閱讀大地,是徐霞客一生的寫照,因此后人才稱他為“奇人”,讓我們深深的記住這位千古奇人——齊讀課題。
3、關于徐霞客“奇人”、“奇事”的故事很多,大家回家可以查找有關資料去了解千古奇人徐霞客和他的奇書。
板書: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
奇人 奇書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基礎性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詞。
※2. 通過反復閱讀,知道徐霞客“奇”在哪里,領悟課題中“閱讀大地”的含義。
△3.品詞析句,體會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艱難、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
發展性目標:
1.品詞析句,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3. 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質疑激趣。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閱讀大地的徐霞客》,看到課題你有哪些疑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2.學習生字。
3.提問: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三、細讀課文,品詞析句。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徐霞客“奇”在哪里?邊讀邊做批注。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現在讓我們再來看課題《閱讀大地的徐霞客》,你對閱讀大地是怎樣理解的?
此時你對徐霞客這位奇人產生了怎樣的感情?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再來讀一讀課題。
五、作業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