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冊《橋》導學案(精選17篇)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導學案 篇1
溫馨寄語:給予永遠比索取快樂
【學習目標】
1.會讀“揪、豹、瞪、呻、淌、膛、攙、祭奠”等生字,學習并理解 “咆哮、呻吟、獰笑、放肆”等詞語。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描寫雨和洪水的句子。
3.通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描繪出洪水肆虐的危機情境,說說老漢的大山形象。
【自主學習】
一.看拼音,寫漢字。
páo xiào féng kuáng níng xiào liú tǎng fàng sì
( ) ( ) ( ) ( ) ( )
jīu zhù bào zi dèng yǎn xiōng táng chān fú
( ) ( ) ( ) ( ) ( )
jì diàn shēn yín
( ) ( )
我認為上面的字需要注意的有:
我認為課文中的字還需要注意的有:
二 寫出寫列詞語的意思,并造句
1.咆哮:
2.呻吟:
3.奠:
4.放肆:
通過查字典我還知道了下列詞語的意思:
通過預習課文,我還不理解的詞語有:
三.本文寫了一位 面對 ,他把生的希望讓給 ,把死的危險留給 ,以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之橋。贊揚了老支書 的崇高精神。
【合作探究】
1.這究竟是一場怎樣可怕的洪水呢?讓我們回到課文中,大聲地讀讀課文,邊讀邊想,哪些句子是描寫洪水的,洪水是怎樣變化的?把它劃下來,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找出三個比喻句和三個擬人句寫在下面。
2.找出描寫老漢的段落,讀一讀,從中感受一下,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3.老漢的大山形象讓我們刻骨銘心。除了老漢,文中還有一個人作者也進行了具體描寫,誰?(小伙子)。請你們認真默讀最后13個自然段,劃出描寫老漢與小伙子動作的詞句。
4.同學們,這這篇課文真正的結尾,你讀懂了嗎?老漢和小伙子,他們是一對親生的父子啊!那么,當時老漢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著怎樣的內心世界呢?寫一寫,老漢與兒子的內心獨白。
、俑赣H從隊伍里揪出兒子,
---兒子啊 !
②兒子瞪了父親一眼,
------ 父親!
、蹆鹤油屏烁赣H一把,
------ 父親!
、芨赣H推了兒子一把,
------- 兒子啊!
【拓展延伸】
是啊,老漢作為一名黨員,他像一座山,一座鎮定、威嚴的大山,作為一名父親,還是一座大山,父愛如山!為了表達對老漢的敬意和懷念。讓我們一起深情朗誦一首小詩!
一座山
我不知道
你的姓,你的名
但我知道
你有一個動人的稱呼——老漢!
哦,老漢!
你是一座山
一座鎮定的山
征服了肆虐(nüè)的洪水
一座剛毅的山
抵擋了可怕的災難
更是一座深情的山
留下了高貴的人格
哦,老漢!
你將牢牢駐留在我們心間
永遠,永遠!
【課堂小結】
水,一遍遍寫水,讓我們一次次看到人們的恐懼、人們的慌亂、;場面的緊急,場面的危險?墒峭瑯邮撬,卻有一個人和人們的表現不一樣,誰?老漢!他的鎮定、威嚴、沉著、臨危不懼。
【課堂檢測】
二.看拼音,寫漢字。
páo xiào féng kuáng níng xiào liú tǎng fàng sì
( ) ( ) ( ) ( ) ( )
jīu zhù bào zi dèng yǎn xiōng táng chān fú
( ) ( ) ( ) ( ) ( )
jì diàn shēn yín
( ) ( )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導學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
2、理解作者的相關文學常識
3、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自學謂語與教師的精講點撥結合起來
2、通過互動探究和交流展示翻譯課文
3、反復誦讀,體會文章的結構特色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西湖春月之美,品味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以及高雅的志趣
教學重點:
雪后奇景的賞析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投影西湖圖片
俗語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西湖,是我國優美的名勝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筆墨來贊美它宋朝蘇東坡《飲湖上初晴雨后》中曾以古代美人西施比擬西湖:“水光瀲滟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今天,我們學習明代文學家袁宏道寫的《西湖游記二則》中的《晚游六橋待月記》,看看作者是怎樣獨具慧眼,描繪西湖勝景的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1)袁宏道:明代文學家,字中郎,湖廣公安(今屬湖北。┤怂拿缹W思想的核心是“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作品有《錦帆集》《解脫集》《瓶花齋集》等
。2)寫作背景:袁宏道于萬歷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師至江蘇吳縣任縣令,雖頗有政績,但卻感到“性與俗違,官非其器”,羨慕陶潛“歸去來兮”,萬歷二十五年春被準解官,此時恰如游鱗縱壑,大有“無官一身輕”的解脫之感,是年辭官后自春至夏,乃暢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東南山水名勝,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寄托 其追求自由的心靈,欣賞造化之奇妙將其所見所感形諸筆墨其中描敘杭州西湖山水風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三、自學質疑
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掌握下列詞語
夕嵐:傍晚的山光勒:抑制相次:一個接一個戀:迷住去:離開歌吹:唱歌奏樂粉汗:年輕婦女的汗艷冶:美麗,妖艷設色:用顏色描畫夕春:夕陽花態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態,柳的情調,山的容顏,水的意境受用:享用
四、互動探究和交流展示翻譯課文
1、學生翻譯,師生共同糾正
五、互動探究、精講點撥:分析欣賞本文,品味重點詞語、句子
思考并討論問題
①作者認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節與時辰?
答:西湖是人間仙境,春夏秋冬、陰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卻別具慧眼,情有獨鐘所以開篇便說:“西湖最盛,為春為月”
、跒楹挝骱涸聻樽钍,朝煙、夕嵐為一日之盛呢?
③西湖之月為最盛表現在哪里?
、馨催壿,本文應該在描寫“西湖最盛”“為春”之后,應接著描寫“西湖最盛”“為月”,但作者卻先寫了什么?
、荼疚挠惺裁磳懽魈厣?
六、課堂總結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得知本文所描繪的由白堤斷橋至蘇堤六橋一帶著日盛景,并顯示出作者獨特的審美情趣文章以審美感受為線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順序,用平實的文筆記敘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麗壯觀的景色,而描繪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時不尚夸飾,只就眼前之景點染幾筆,卻活畫出西湖的“靈性”,表達了與常人不同的獨到審美情趣,從而表現出作者的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獨以自然山水為樂的情感
七、課外作業
課后認真觀察校園的秋景,依照本文的方式,寫一篇《校園秋景圖》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導學案 篇3
【教材內容】《橋》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級語文第十冊第四單元第十六課(需2課時)。
【教材分析】
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語言簡練生動,極高韻味,在表達方法上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1、構思新穎別致,設置懸念,前后照應。
2、多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
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學過有關“橋”的課文,但這篇課文僅用一個“橋”做題目,與以前學過的有關橋的課文一樣嗎?
作者會寫些什么呢?這又是一做什么樣的橋呢?讓學生展開想象,大膽地預測文章,然后再去讀課文!
這樣做有助于培養學生根據題目揣測課文內容的能力。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深刻感受老漢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起來的人格與精神。
2、積淀情感,讓學生在塑造的情境與氛圍中感情朗讀課文,得到語感的有效提升。
3、在語言情境中,體驗生命的意義,促進生命的成長。
【教學理念】繼續引導學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和感情,幫助學生在讀書,思考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領悟老漢每一次舉動的內涵與精神。突出對比,營造氛圍。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聊天
1、說說表示很高興的成語。
2、說說表示很害怕的成語。
二、營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
1、出示課件(帶聲音的洪水肆虐的情景)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2、假如這樣的情景就發生在你的身邊,你會有怎樣的反應?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請五名同學,按順序,每人讀一個自然段。
2、糾正讀錯的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讀生字。
4、本文的主人翁是誰,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初步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
2、思考、討論:
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段講的是什么。
五、學習課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與人們的恐慌
1、自由讀文,把文讀通,把文中能帶給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讀幾遍。
2、隨機交流:哪處讓你最害怕,就讀那一處。(隨機詢問:你干嗎害怕?)
點拔語(可隨機改變):
、拧〉谝痪洌合駶姡竦,大雨滂沱,能讀得這么輕嗎?
⑵ 第二句:洪水已經追著你的屁股了,還能這樣無動于衷嗎?
⑶ 第三句:一會兒工夫,從腳,到膝蓋,到大腿,洪水真是肆無忌憚,把你看到的洪水讀出來。
、取〉谒木洌捍藭r此刻,洪水像什么?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樣露著猙獰面目的洪水讀出來。
3、洪水中的人們是怎樣的反應,從哪里體會到?
4、想象一下:你擁我擠、跌跌撞撞的人們像瘋了似的折回來,會是怎樣的表現?
5、人們就是這樣被逼入了危險的絕境,讀一讀。
。ǔ鍪京ぉ|西沒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橋。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第二課時
一、感受老漢偉岸的形象與不朽的精神
1、描寫老漢的哪些句子深深地觸動了你的心?默讀5至12自然段,在字里行間做上記號。
。S機要求學生品味與放聲朗讀。)
2、隨機交流:
、拧〕鍪镜谖遄匀欢危
、佟≥p輕地讀,用心體會:你還從中讀懂了什么?
、凇〔徽f話的老漢會在想些什么?
、啤∵^渡:沉著、鎮靜、心系群眾的老漢在下段的哪處地方得到了充分體現?
(生讀第六自然段描寫老漢的部分。)
① “黨員也是人,這不是拍電影”這人群里不和諧的聲音如果不制止,會是怎樣的后果?
、凇∪藗冇謱⒈槐迫脒@樣危險的絕境,讀一讀:
。ǔ鍪京ぉ|西沒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橋。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逼近。)
、邸“牙蠞h逼退危險的辦法及效果讀一讀。
、堋槭裁蠢蠞h的話立刻就收到了效果?
、荨±淅涞氖抢蠞h的話,不會冷卻的是_____。
、蕖∽屛覀兛纯蠢蠞h:
(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漢。像一座山。)
a、輕輕地讀,你該怎樣讀它?
b、隨機:像一座山,為什么讀得那么重?
、恰〉诎俗匀欢危
① 讀著讀著,哪個字一下子映入你的眼簾?為什么?(拖)
、凇±蠞h如果不拖,會是什么后果?
、邸“讶藗冇謱⒈迫胛kU的絕境,讀一讀:
。ǔ鍪京ぉ|西沒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橋。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逼近、逼近。)
④ 把老漢逼退危險的句子讀出來。
、荨⊥铣龅氖且粋小伙子,留下的卻是
讓我們再看看老漢。(再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漢。像一座山。)
a、輕輕地讀,你又該怎樣讀他?
b、隨機:像一座山,為什么讀得那么響?
⑷ 第十二自然段:
① 在死亡的邊緣,哪些詞讓你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凇∪莶坏枚嘞耄蠞h一瞬間閃過腦海最強烈的念頭是 。
、邸±首x導語:容不得多想,請你用讀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容不得多想,
請你再如點力氣去推── 容不得多想,請大家竭盡全力去推──
3、學習結尾部分:
⑴ 就這樣老漢最終沒有留下,誰來讀讀結尾刻骨銘心的時刻?
(指名讀)一起記住這永不磨滅的瞬間(齊讀)
⑵ 讓我們再看看老漢:
。ǔ鍪镜谖遄匀欢危耗緲蚯埃瑳]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漢。像一座山。)
、佟≌埬阍佥p輕地讀讀老漢。
、凇‘斈阕x到哪里的時候:
心會久久難以平靜?(木橋前、就要退休的老漢)
、邸‰S意指學生回答:
a、就在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漢──
b、就在木橋前,沒腰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漢──
c、就在木橋前,沒到胸膛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漢──
d、就要退休的老漢,真的完全可以不必費心費力啊,但是──
e、就要退休的老漢,真的完全可以毫無爭議地先走一步啊,但是──
④ 這是怎樣的老漢啊?(指名學生回答)讀這樣的老漢──
4、感受文章真正的結尾: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到這里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的兒子。
、拧熍錁防收b。
、啤〕鍪旧鲜鼋Y尾和第八自然段:把兩段話聯系起來輕聲讀,你想說什么?
、恰∵@只是簡單的一“拖”嗎?為什么不簡單?
(點撥語:普天之下,哪個父親不愛自己的兒女,既然是兒子,可以選擇不拖,為什么還要拖?)
、取∵@是怎樣的老漢?(指名學生回答)
、伞。ǔ鍪镜谖遄匀欢危耗緲蚯埃瑳]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漢。像一座山。)讀這樣的老漢──
5、出示:洪水吞沒了木橋,吞沒了兒子,吞沒了老漢,但吞不沒的是什么?
自由站起來匯報。
6、最后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漢。像一座山。
激qing導語:
、拧∥覀兪裁炊伎梢酝,但不能忘了這樣的老漢──
、啤『樗虥]的是老漢的身軀,但永遠吞不沒的是這生的希望給別人,死的危險自己扛起來的老漢精神!
、恰『樗虥]的是老漢的身軀,但永遠吞不沒的是這無私無畏,頂天立地的共產黨員的人格!
二、品味練筆
此時此刻,一位優秀的老共產黨員感人的一幕幕深深的打動了我們。
請同學們用精彩的文字表達你此時的感受,謳歌這位舍己為人的英雄。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導學案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五年級《橋》的課堂教學。
〖教學實錄一〗
探究問題一:感受洪水的肆虐和人們的驚慌。
師:誰來讀讀文中描寫雨和洪水大而急的句子。
生: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這是綿綿細雨)
師:你讀的較通順,誰再來讀。
生: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這還是春天的小雨)
師:你讀的不錯,有沒有比他讀得更好的。
生:……
生: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雨一點都不急,到是把我給急死了。)
……
生: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水上升的真慢)
師:讀的不夠味,誰再來讀這句話。
生: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水上升的速度還是慢)
生: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水上升的速度還是慢,也不放肆。)
(學生沒有感受到洪水的肆虐,更沒有那種驚慌失措的樣子。繼續往下教吧,不然教學任務完不成。)
〖教學實錄二〗
探究問題一:感受洪水的肆虐和人們的驚慌。
師:誰來讀讀文中描寫雨和洪水大而急的句子。
生: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這是綿綿細雨)
師:感覺雨有點大,誰再來讀。
生: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這是中雨)
師:雨很有點大,但是沒有像潑、像倒的感覺。
生: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這真是一場傾盆大雨、瓢潑大雨)
……
生: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水升上來了)
師:水升上來了,但不夠放肆。
生: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讀出味來了)
生: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水真的很放肆,學生讀出了文中的含義。)
【課后反思】
《橋》是一篇微型小說,以“水”的上漲為線索推進故事情節的發展。這篇課文就是要讓學生通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結合洪水肆虐的危險情景及木橋發生的變化,逐步感受老漢在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人格與年精神。兩次授課我用的是同樣的方法,只不過課堂評價語言不同,為什么教學效果卻大不相同呢?
一、教學語言藝術與課堂教學效果有密切的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因而在某種意義上說,課堂教學藝術首先是教學語言藝術。在第一教時,為了讓學生讀出字里行間的蘊義,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讀并不斷地對學生的讀進行評價,期待著某個學生能有所突破,但還是不盡人意。回想在第一次課上我用的都是“讀的不錯”、“讀的流利”這是一種寬泛的評價,廉價的表揚,沒有生命的活力,無法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引導和提升的作用。課堂上的評價能否因人而異,因課而異,因時而異,因發生的情況而異呢?在第二次課時,我改變了課堂評價的方式和語言,對學生的具體發言內容,有針對性的進行評價,如:我聽出雨有點大;雨比較大,但是沒有像潑、像倒的感覺等,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于自己的關注和重視,獲得學習方法和習慣的正確導向,引導學生每一次的讀都對文章的中心加以理解,達到“感于心則蕩于音,音成于外而化于內”的效果。
二、教師的評價語是教師教學機智的體現
任何藝術是由依賴于創造主體的生命激qing、人格魁力并使用技巧來表現的,語文教學也不例外,所以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除了追求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科學化以外,我們還要追求教學的個性化,要用形式多樣的語言激活課程中的靜態資源,讓活化了的作者的生命氣息進入學生的心靈深處,讓《橋》一課中的老支書高大、光輝的形象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他們有身臨肆虐的洪水、木橋垮塌的感覺,如果在第一教時,學生研讀第一個重點句讀不出味不能夠走進文本時,我如果能夠及時調整評價語言,在學生的“卡殼”處進行點撥,后面的課自然就不會上的那么吃力。
看來要讓課文中靜態的文字和沉睡在課本中的美質語言,走入學生的心靈深處,如不經過教師在課堂上富有激qing的藝術創造的點化,是無法完成的。這種點化就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就是教師的教學機智的具體體現。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導學案 篇5
作為五年級語文老師的你還在為撰寫教學反思而坐不住嗎?下面小編為您整理了3秀五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的范文,希望對您有幫助。
五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一
《橋》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天黎明,一個村莊突遭洪水侵襲,100多人無路可逃,都瘋了似的向一座木橋擁去,情況十分危急。而老漢——一位即將退休的黨支部書記卻站在橋頭沉著冷靜地指揮人們有秩序地逃生,最后他和自己的兒子被洪水奪去了生命。故事非常感人。這篇文章的一個重要的情感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從老漢的語言、動作、神態中,感受到老漢在危險面前沉著冷靜、舍己為人、大公無私的高尚品質。
在教學時,我緊緊抓住兩條線來展開。第一課時,我以描寫洪水和雨水的句子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劃自悟。學生很好地抓住了“像潑。像倒。”“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等句子,充分感悟了當時危急的情況,對人們當時的恐懼之感就體會更深刻了。再來讀,緊張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在這樣危急的時刻,老漢的出現也就成了必然。這一課的教學也就為下一個課時埋下了伏筆。
在第二課時,我自然地以老漢的言行來展開教學,讓學生自劃自悟。學生很快地找到描寫了老漢的句子。“老漢突然沖上前去,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老漢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通過“沖、揪、兇得像豹子、”等詞的體會,學生也就體會到了老漢的不殉私情,舍己為人。再來討論老漢可能會喊些什么,學生也都能說了。對于小伙子的一瞪一推和老漢的一揪一推,更是含義深刻,令人回味。
整堂課來講,通過自讀自悟,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已經深深地留在學生的心理。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這座橋梁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系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所以到最后,學生也說出了這其實是一座“生命橋”、“希望橋”、“救命橋”、“感人橋”……
這一節課,還存在許多不足,如:語言表達不夠簡練,課文的高潮部分還欠火侯,對文本的解讀還不夠深入等不足以外,還有一處值得重視,如果把98年抗洪救災,2019年的共抗雪災地震中的感人情景,聲情并茂地、入情入境地講述后,再來讀這重點句段,那味道就不同了。“若是把老漢的兩次‘吼道’……挖得更深,讀得更透些,學生對老漢不徇私情的領悟將更深更適。
五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二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橋》一課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和家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本文故事性強,情節感人。
這篇文章的情感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從老漢的語言、動作、神態中,感受到老漢在危險面前沉著冷靜、舍己為人、大公無私的高尚品質;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品質和寬大的胸襟。文章中所描述的真人真事離學生的生活太遙遠了,雖然學生通過各種信息渠道了解到許多優秀人物的英雄事跡,但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學生根本沒有見過這樣的人,他們缺少這樣的生活體驗。新課標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這是時代的呼喚,是社會的發展需要。那么我們如何讓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呢?
課前,我先讓學生尋找身邊的好人好事,如從報紙上看到,從別人那里聽說的,自己親眼看到的……,然后說給班上的同學聽。這是課前“熱身”,使文本漸漸貼近學生的生活。上課的時候,我先給學生講幾個解放軍戰士抗洪搶險的故事,播放幾組真實的鏡頭,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當中自然而然地釋放自己情感,然后再開始學習課文。課堂上學生的情緒最大程度地被調動起來了,他們的話語都發自內心,朗讀充滿了深情,這讓我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相結合,才能夠碰撞出情感的火花,此時教師已無需再說“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老漢的人物形象早已成為一種偉大精神的象征深深根植在學生心中,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流暢。真實的感受,真切的情感比任何語言都更有力量。
由此可見,語文課程人文性的滲透不是簡單的知識的傳授,也不是除教學內容之外的附加任務,它是一種感受,是一種領悟,是情感共鳴弦樂,是心靈凈化的樂土。要把它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其一,要將文本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如這一課讓學生尋找身邊的好人好事,就是要喚起學生的生活記憶,拉近與文本的距離。只有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積累,設身處地地體驗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使語言文字在頭腦中形成的圖像逐漸鮮明具體,此時的感受才能是最真實的,最深切的。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人文教育無法滲透到學生的心靈深處。
其二,在課堂上營造一種與文本內容相一致的氛圍。如選擇一些和文本類似的故事、錄象片段等,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為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畢竟是有限的,根據學習的需要恰如其分地補充一些課外內容,也就是在保持學生個體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個體經驗,將更廣泛意義上的經驗傳授給學生,從而打造一條學習世界和生活世界、課程與生活之間的陽光大道。還是舉《橋》的例子,上課伊始,我先向學生介紹一些解放軍戰士抗洪搶險的英勇事跡,并播放幾組真實的鏡頭讓學生觀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因為學生身邊的好人好事與老漢的舍己為人、英勇獻身的事跡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而補充內容與文本內容在思想境界上高度更為接近,正好彌補了這一差距,這時再引入課文學習就顯得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其三,教師必須先被文本感動。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將自己高尚的情感,獨特的人生體驗融進文本,努力創設良好的人文教育環境,使這一切共同成為學生解讀的資源,這樣才能真正進入學生的心靈,使文本、學生、教師三者融為一體。贊可夫就曾說過:課本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世界的加溫,傳授越多,您的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所以,一個能夠釋放自身情感的教師,也必定能夠引領學生的情感,這樣的課堂才是最是精彩、最豐富、最宜人。
課堂上肯定還有許多不足,大到教材處理,目標定位,各環節設計,小到各細節,這堂課我過于追求學生自主的交流感悟,作為教師沒有很好的處理課堂上既尊重學生的體驗,又能面向全體的教學藝術。
五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三
《橋》一課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本文故事性強,情節感人。在教學本課時,我注重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自主感悟。
1、反復讀,強調學生多角度的閱讀。
“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是課標中的要求。對含義深刻的句子,需要學生反復讀,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如在解讀“老漢像一座山”我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為什么要把老漢比作一座山。學生解讀老漢沉著冷靜是一座山。引導學生感受“對老漢有話要說嗎?”“很敬佩他。”“真了不起。”“請帶著敬佩之情讀,(學生讀句子)“老漢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我接著引導學生聯系下文體會,學生解讀老漢受人擁戴他公正無私,他是領頭羊是群眾的靠山。教師學生再讀句子,“老漢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反復讀,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讀時,提升學生的感悟。
2、以“讀”為主線,關注學生的“學”。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課程的理念。語文素養靠語文實踐,讀,無疑是最好的方法。但在強化讀書感悟的同時不能忽略了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即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新課程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是其中的一維小學語文主要目的不是學“道”(指文章內容),而是學“文”(指語文規律和讀寫規則)。在轟烈烈的感悟中,教師要不忘學習方法知識,基本的語法知識和修辭知識。
在閱讀感悟的同時,要學習方法。本課突出體現在引領學生學習人物時,注意讓學生歸納學法,“剛才我們在體會老漢的形象時,大家是通過對老漢的哪些描寫感悟到的。”“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義。”“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體會的。”
3、讀寫結合,生發語文能力。
在學習到最后一部分的時候,讓同學們展開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子里的人們,這時他們想對老漢說什么呢?這樣既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又是對交際能力的一種培養。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以讀促說,讀說寫結合,學生才會感到易于動筆,只有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生才樂于表達。
但本課當中回想其中,不足之處為過于追求學生自主的回報感悟,作為教師沒有很好的處理課堂上即尊重學生的體驗,又能面向全體的教學藝術。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導學案 篇6
【教材分析】
《橋》是一篇微型小說。該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讓給群眾的老黨員的光輝形象。作者為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設置了一個典型的環境,山洪暴發,人們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橋。從而以“水”的上漲為線索,推進故事情節的發展,用一個普通老支書生命的一瞬間的閃光行為,使作品凸顯出人性的美麗風采。
【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結合高年段學生特征,我預設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掌握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初步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2、過程方法目標:
以讀為本,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讀來感悟課文,并創設情境,在場景的對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質。
3、情感態度目標:讓學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漢不徇私情、舍己為人的高尚品格。
【教學重難點】
本文語言簡短凝練,有效地烘托了環境的緊張,因此我把洪水飛速上漲時,老漢每一次舉動的內涵作為教學重點,把理解題目“橋”的含義和初步了解課文的表達特點作為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課前,我和學生要做好這樣一些準備:
1、教師準備“表現山洪暴發、洪水肆虐情景”的課件。
2、學生收集有關山洪情形和危害的資料以及令自己感動的典型事跡,并認真讀一讀。
【設計特色】
這次教學的設計特色在于:
1、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朗讀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所以學習《橋》時,我讓學生通過自主讀、合作讀、探究讀、對比讀、教師范讀、角色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
2、雙線并行,情景再現:
我會著力渲染環境的真實,讓學生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兇猛,將環境描寫這一條線與老漢不徇私情、舍己為人的光輝形象這一條線相結合,并采用“品讀感悟”式教學方法,使老漢的英雄形象凸顯得越來越美麗動人。
3、情法并重,讀寫結合:
在指導學生理解老漢的光輝形象中,我會結合文章的有關語句進行表達方法的滲透,讓學生感悟到作者的語言簡潔明快、手法準確無誤、結構跌宕起伏。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一個寫話的環節來祭奠老漢,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落實語言實踐的活動。
【教學時間】
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通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逐步深刻感受老漢無私無畏、舍己為人的精神,初步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程序】
下面,我將為大家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教學分三步完成:
一、探究三個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1、探究問題1:感受洪水肆虐與人們的恐慌:
語文教學中環境烘托到位,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因此,開課時我就將環境作為突破口,讓生找出描寫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課件: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
整節課就圍繞洪水的兇猛拉開了帷幕。接著我引導學生抓住“像潑、像倒”“勢不可擋”等詞,感受雨水的兇猛和洪水的可怕,領悟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妙用,體會語句凝練所烘托出來的緊張氣氛。在學生感悟的基礎上,觀看山洪暴發的課件,再次感受場面的緊張。《播放課件》接下來我指導學生在個人讀透的基礎上,進行排讀,即先由一個組齊讀,然后兩個組齊讀,最后全班齊讀,形成一種越來越強的氣勢,讀出洪水的勢不可擋,讀出形式的危急。然后,引導學生從讀書聯系到生活實際,體悟洪水到來時人們的害怕,教師設計問題: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員,此時你是什么感受?村民和你一樣,也是驚慌失措。從而為下面反襯出老支書的高大形象埋下伏筆。這部分主要通過讀來烘托氣氛,孕伏情感。
2、探究問題2:感受在死亡緊逼時,老支書的從容鎮定:
你覺得老漢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在書上勾畫出最讓人感動的語句進行批注,然后全班交流。
、拧〗涣鞲袆又唬 老支書的第一次壯舉:
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面!”
教師設計問題:老漢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他當時是怎么做的?
為引起學生的共鳴,我范讀7、8自然段:
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讓學生思考剛才還是跌跌撞撞、亂哄哄的人們,為什么此時停住腳,望著老漢?感悟“他像一座山”中“山”的含義。將危險的進一步逼近、人們的恐慌與老漢的表現對比起來讀:
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人們跌跌撞撞地向木橋擁去。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啤〗涣鞲袆又撼鍪菊n件:
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為什么老漢兇得像只豹子?當時已出現了怎樣的情況?
。▽φ兆x描寫環境的句子: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
⑶ 交流感動之三: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彼昧Π研』镒油粕夏緲。通過讀和聯系上下文讓學生悟出:看似矛盾的舉動,實際上包含了老漢為了大家舍小家,為了兒子舍自己的無私胸懷。這時,老漢的崇高精神進一步得到升華。也為下一環節的寫話練習和理解題目“橋”的含義作了鋪墊。
在學習三次感動時,我采用以讀代講的方式,為了鼓勵學生讀出人物的情感,教師評價性的語言顯得尤為重要。在學生的讀得較好的地方,教師可以分別給予“你命令的語氣讀出了老漢的鎮定”,“你能把老漢讀成一頭豹子”,“你讀出了老漢舍己為人的精神”等評價。
3、探究問題3:感悟環境場面描寫與表現人物品格的聯系:
本文要歌頌的人物是老支書,為什么作者卻要花那么多筆墨去寫洪水、木橋、村民?這是作者將環境場面描寫與人物描寫相結合的表達方法,怎樣讓學生掌握呢?我采用抓住兩個對比來突破:第一抓環境的險惡與老漢的沉著形成的對比,第二抓群眾的慌亂與老漢的鎮定形成的對比,從而反襯出老漢頂天立地的人格。
二、揭示課文懸念,深化文本感悟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這時發生了什么事?教師引讀,學生接讀最后一部分。讓學生悟出這樣結尾的好處?從而感受作者設置懸念這種表達方法的奇妙之處。
2、通過朗讀、感悟、交流,讓學生領會此時課題的“橋”不僅僅是那座窄窄的木橋,它更是老支書用自己的身軀架起的生命之橋!至此,順利突破了課文的難點,老漢的高大形象也躍然紙上。讓學生“情動而詞發”,帶著感動,帶著敬佩,帶著深切的懷念,寫幾句為老支書祭奠的話,既深化了老漢的精神,也豐富了學生的情感。
三、小結表達特點,閱讀拓展延伸
1、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作者在表達上的特點:
⑴ 是人物描寫與環境描寫相結合。
、啤∈窃O置懸念。
、恰∈沁\用大量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取∈钦Z言簡短。
《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要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所以,讓學生學習一些表達上的特點,也是第三學段的孩子所必須掌握的。
2、語文學習是課內長骨,課外長肉,因此我設計了拓展閱讀的環節:推薦的文章有《豐碑》、《“諾曼底號”遇難記》、《一個降落傘包》等。課后的拓展閱讀能讓學生總結這類課文的特點,更好的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而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以課文為中國,進行輻射閱讀,把書讀厚。
【板書設計】
16、橋
洪水 老漢 村民
。▌莶豢僧敚 。ù蠊珶o私、舍己為人) (驚慌失措)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導學案 篇7
夯實基礎知識 提高感悟能力──《橋》教后反思
湖北省宜昌市大公橋小學 趙海濤
在學校新的一輪的課例研究中,我有幸成為執教教師之一,在幾輪的備課、授課的過程中,我感受到感悟在小學語文課堂的重要性。《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強調“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使學生的學習真正成為創造性的學習過程,而不再只是知識挪移的過程。只是吸收知識,那還不是學習過程,或者說那還不是完整的學習過程。小學生由于受生活閱歷和語言感悟能力的局限,他們在閱讀一篇課文時,有時會與課文內容之間有一定的距離,無法自然地“入乎其內”。出項這種情況在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基礎知識不夠牢固。這就需要教師運用多種手段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縮短學生與課文內容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身臨其境,幫助學生感悟、理解課文。同時也體會到扎實的基礎知識,是學生學習課文,感悟文本的前提。沒有扎實的語文基礎,根本無法學習語文,更不要談感悟文本了。
通過幾輪的教學研討,我感受到在教學中要夯實語文基礎知識、提高學生感悟能力,就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在課堂中突出基礎知識的訓練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課程,其課程的性質決定它必須注重基礎知識,必須在講讀課文要注意重點詞句的訓練,結合語句理解詞義,懂得一句話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在本輪教學中,我花了大量的時間給學生正音、結合語句理解字、詞的意思,懂得一句話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澳サ恫徽`砍柴工”,讓學生掃除學習障礙,很快進入文本、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就可以和文中的人物一起經歷那場災難,感悟老漢的偉大。
二、讓讀貫穿全課
“語文”姓“語”,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語”,就是說、就是讀;學語文,是要靠個人“悟”的。要想“悟”的出,“悟”得深,就必須“讀”。語文課上必須讀,要書聲瑯瑯。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教學總得讀。”著名小學語文教育專家張田若先生也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彼洶褜W生是否讀熟課文作為評判一節語文課教學的成敗。語文閱讀課的教學,就是一個字──“讀”,狠抓“讀”。因為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就證明課文的內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體會出來了。把課文的內容和感情通過自己的聲音再現出來,這是一種再創造,是賦予作品生命。
“文不讀熟不開講!爆F在許多學生的讀書存在很大的問題:添字丟字、讀破句、唱讀、數讀……又談什么感情呢?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讀課文好象爬臺階一樣──分三個層次的讀。第一級臺階要求學生讀正確,不能錯字、掉字,不能出現有破句的問題;第二級臺階要求學生讀流利,學生在流利的朗讀課文的同時了解課文大意,分清文章脈絡;第三級臺階讀出感情,這是“精讀”──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懂,讀出字面背后的意思,進而把課文讀出感情來,做到品味語言、體會情感、感悟形象;最后是品讀,做到賞析與反思、完善與修正相結合,將讀寫訓練相結合,學以致用,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讓學生每次讀的任務明確,效果好,大多數學生在三次讀后都能回答課后的問題,對人物的形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教學中,我認為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讀的落實固然重要。如果上課的時候,先給學生講講抗洪搶險的故事,播放幾組真實的鏡頭,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當中自然而然地釋放自己情感,然后再開始學習課文。這樣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如音樂、圖片、多媒體和同類的文章等等,為學生創設一個學習的氛圍,這樣學生就能更快的進入文本,了解人物的特點,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點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多思考。
談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橋》一課教學反思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大公橋小學 曾凡琴
這是上的第二輪《橋》,在這次上課之前,蔣校長、黃主任、趙海濤老師和我一起又把教材、教參從整體上理了一遍,確定了不同課時的不同要求,教學的側重點,并進行了說課。我的這節課教學目標定為: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領悟課文在表達方法上的特點。
在說課過程中我們找了幾處教學的切入點,學生情感的發散點,那就是以“像潑。像倒”體會文本多處運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以“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輻射文本中大量的比喻、擬人等的修辭方法的運用,了解他們對文章描寫所起到的生動形象,增強表現力的作用;以“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必灤┤模灰岳蠞h的兩次吼小伙子體會老漢一視同人、舔犢情深,感悟老漢無私無畏的偉大形象。
在上課過程中,我運用了一些感悟的策略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老漢這個優秀共產黨員的形象,課文表達方法上的特點:如在激活想象中感悟,聯系語言環境感悟。在理解老漢如此清瘦,為什么卻像一座山時,聯系上文中的“擁戴”,想為什么他會受人擁戴,引導學生將課文中雖然沒有用語言文字描述出來但與課文內容關系密切的情景在頭腦中浮現出來,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理解。學生談到他以前做過了什么事情,而且做過了很多,所以受人擁戴,因此老漢說的話對大家有威懾力。
其二在比較品味中感悟。課文中對于老漢的動作描寫“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到:‘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焙透倪^的句子進行比較、品味,以及文本中兩處吼小伙子,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領悟語言文字的表達方法和技巧,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體會文本中老漢人物形象的高大。
其三運用音樂渲染情境、語言描述情境等帶領學生進入文本,進行情感朗讀。文章的最后4個自然段講述了老漢與小伙子的關系,內容很簡單,但是讓學生進入文章所描繪的情境有一定的難度,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沒有過多的講解,而是配上憂傷的《神秘園》進行教師范讀,并重復讀了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通過教師的范讀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又通過質疑“肆掠的洪水沖垮了木橋,橋沒有了,但是這座橋永遠架在老太太的心中,因為在這窄窄的木橋上,她失去了兩個最親愛的人;這座橋永遠架在每一位鄉親的心中,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讓學生理解文章以< 橋>為題的深刻內涵。
在教學中雖然力求讓學生通過讀來感悟課文,又通過讀外現對文本的理解,但是在課堂上對語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讓學生體會讀少了一些;教師的點撥多了一些,學生的自悟少了一些。如果教師的講解少一些,那么就可以給學生時間進行寫的訓練(也就是選做作業:修辭手法的運用以及老太太對親人的思念),且在備課中所設計到的幾個教學的切入點,如老漢和小伙子的關系放在最后才點明這樣寫的好處;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運用對文章所起的作用,這幾點雖然都設計到了,但沒有點透。
通過這兩次的說課、上課、評課,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師要想把一篇文章教好,首先是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教師解讀文本的程度越深,領悟文本的涵義就越透徹,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就越強。一篇文章,教師要從文章的內容、主線、主調、文道上等進行整體的把握,所以教師要能夠透過文本的字面去領悟那涵詠不盡的真義,要能夠細致地體察文中酣蘊的情、味,在教學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個性體驗,并使這一切成為學生解讀文本的資源,使之形成學生的內化,使文本、生本、教師三方面的有機統一。
其次教師要關注課堂生成與預設的關系。我在一教時,過分注重完成教學的設計,而忽視了學生的學情,對于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仍不厭其煩的灌輸給學生,導致預設的環節、情境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雖然自己充滿了激qing,但是學生的情感始終不能融入,學生雖能入乎其內卻難以出乎其外,不能用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在二教時,教師能夠關注課堂深層的調控,抓住課堂教學中的契機,如:一生在學到“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大山!睍r,小聲說到:“其實老漢自己也是想過橋的,他還不是怕死!睍r,教師引導學生想象,在那樣混亂的場面里,沒有人不懼怕死亡的降臨,沒有人不想自己先逃命,但是他作為一名村支書,一名老黨員,在危急時刻必須冷靜,這樣才可能挽救更多人的姓名,他也不想自己去死的,他首先是一個人,而后才是一個黨支部書記,讓學生透過文本看到了作者塑造的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豐滿的人物形象。
《橋》教后反思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大公橋小學 趙海濤
在本輪的教學后,我反思全教學過程,基本完成第一課時的任務,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對老漢的形象有了初步的認識。這主要是我做好了以下三點:
1、在課堂中突出基礎知識的訓練:
其實在本輪教學中,我花了大量的時間給學生正音、結合語句理解字、詞的意思,懂得一句話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磨刀不誤砍柴工”。讓學生掃除學習障礙,很快進入文本、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2、讀的層次清楚,學生任務明確:
在教學中,三個層次的讀,讓學生每次讀的任務明確,效果好,大多數學生在三次讀后都能基本回答課后的問題,對人物的形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3、給足讀的時間:
課堂時間很寶貴,我還是讓學生多次的讀長,時間的讀,讓他們潛心涵泳、誦讀體味,所以自然而然的進入文本,與文中人物產生共鳴。
在教學中,我認為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讀的落實固然重要。如果上課的時候,先給學生講講抗洪搶險的故事,播放幾組真實的鏡頭,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當中自然而然地釋放自己情感,然后再開始學習課文。這樣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如音樂、圖片、多媒體和同類的文章等等,為學生創設一個學習的氛圍,這樣學生就能更快的進入文本,了解人物的特點,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點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多思考。
體驗情感與生命──《橋》新課程公開課第二輪教學反思
湖北省襄樊市人民路小學 徐 端
《橋》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天黎明,一個工地突遭洪水侵襲,100多人無路可逃,都瘋了似的向一座木橋擁去,情況十分危急。而老漢──一位即將退休的黨支部書記卻站在橋頭沉著冷靜地指揮人們有秩序地逃生,最后他和自己的兒子被洪水奪去了生命。故事非常感人。
這篇文章的情感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從老漢的語言、動作、神態中,感受到老漢在危險面前沉著冷靜、舍己為人、大公無私的高尚品質;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品質和寬大的胸襟。而實際上,學生由始至終都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沒有被文中的人物打動,也沒有被我的激qing感染。想想自己的教學設計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應該沒什么問題,但為什么偏偏出了這么大的問題呢?冥思苦想,終于找到了答案。原因在于不管是從年齡、視野還是經歷的角度考慮,文章中所描述的真人真事離學生的生活太遙遠了,雖然學生通過各種信息渠道了解到許多優秀人物的英雄事跡,但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學生根本沒有見過這樣的人,他們缺少這樣的生活體驗,因此,從內心上來講,他們對這類人與事并不認同。所以,在學習《橋》這篇文章時,學生對于文本內容充滿懷疑,他們的情感是蒼白的,以挖掘語言文字來體會人物的高尚品質在他們看來只是一種弄虛作假的形式,所以他們報著一種游戲的態度冷眼旁觀,嘻皮笑臉、心不在焉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那為什么會造成這種現狀呢?我是這樣想的:首先從學生所處的社會大環境來看,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金錢的地位日益突出,人與人的關系處處和利益掛鉤,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很難感受到鄰里親情,很少看得到熱情互助的情景,更多的是看到人們對于貧窮的漠視,對于苦難的漠然和對于需要幫助的人們的漠不關心。
再者從學生所處的家庭小環境來看,現在的家長迫于各種壓力,在生活中扮演著各種角色,有著多副面孔,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漸漸失去了童真,學會了偽裝。
試想,當學生看夠了丑惡,受夠了冷漠,如何還能苛求他們的眼里仍是一片澄清呢?他們已被環境“催化”,擁有超乎年齡的“理智和成熟”,心態也都過早地“蒼老堅硬”起來。這是社會的悲哀,是家庭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
新課標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這是時代的呼喚,是社會的發展需要。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面對這種現狀更是任重而道遠。那么我們如何讓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呢?
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又換了班級上課。課前,我先讓學生尋找身邊的好人好事,如從報紙上看到,從別人那里聽說的,自己親眼看到的……,然后說給班上的同學聽。這是課前“熱身”,使文本漸漸貼近學生的生活。上課的時候,我先給學生講幾個解放軍戰士抗洪搶險的故事,播放幾組真實的鏡頭,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當中自然而然地釋放自己情感,然后再開始學習課文。這次,效果出乎意料地好,課堂上學生的情緒最大程度地被調動起來了,他們的話語都發自內心,朗讀充滿了深情,有幾個情感豐富的女生眼里閃動著淚花,帶著哭腔把感人的句子讀給大家聽,她們的情緒迅速感染了大家,情感又一次得到了升華。兩節課如此巨大的反差,讓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相結合,才能夠碰撞出情感的火花,此時教師已無需再說“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老漢的人物形象早已成為一種偉大精神的象征深深根植在學生心中,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流暢。真實的感受,真切的情感比任何語言都更有力量。同時這也讓我看到了希望:雖然學生的思想已不如期望得那么純凈、天真,但他們的心還是柔軟的,內心的情感仍然是真誠的,只是暫時蒙上了一點兒灰塵,需要我們稍加拭擦。
由此可見,語文課程人文性的滲透不是簡單的知識的傳授,也不是除教學內容之外的附加任務,它是一種感受,是一種領悟,是情感共鳴弦樂,是心靈凈化的樂土。要把它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其一,要將文本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上文中讓學生尋找身邊的好人好事,就是要喚起學生的生活記憶,拉近與文本的距離。因為只有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積累,設身處地地體驗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使語言文字在頭腦中形成的圖像逐漸鮮明具體,此時的感受才能是最真實的,最深切的。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人文教育只是一種牽強附會的形式,無法滲透到學生的心靈深處。
其二,可以借助媒體在課堂上營造一種與文本內容相一致的氛圍。如選擇一些和文本類似的故事、錄象片段等,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為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畢竟是有限的,根據學習的需要恰如其分地補充一些課外內容,也就是在保持學生個體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個體經驗,將更廣泛意義上的經驗傳授給學生,從而打造一條學習世界和生活世界、課程與生活之間的陽光大道。還是舉《橋》的例子,上課伊始,我先向學生介紹一些解放軍戰士抗洪搶險的英勇事跡,并播放幾組真實的鏡頭讓學生觀看。這樣做得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因為學生身邊的好人好事與老漢的舍己為人、英勇獻身的事跡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而補充內容與文本內容在思想境界上高度更為接近,正好彌補了這一差距,這時再引入課文學習就顯得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其三,要想文本感動學生,教師必須先被文本感動。記得贊可夫說過:課本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世界的加溫,傳授越多,您的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是的,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將自己高尚的情感,獨特的人生體驗融進文本,努力創設良好的人文教育環境,使這一切共同成為學生解讀的資源,這樣才能真正進入學生的心靈,使文本、學生、教師三者融為一體。所以,一個能夠釋放自身情感的教師,也必定能夠引領學生的情感,這樣的課堂才是最是精彩、最豐富、最宜人。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導學案 篇8
【教材簡析】
本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胸膛、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擋、跌跌撞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4、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悟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題目的深刻含義。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準備】98抗洪搶險實錄片段、98抗洪歌曲《為了誰》。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播放抗洪搶險記實片段。
2、看了這個記錄片,你有什么話說?
3、師:暴雨奔襲、洪水告急,鄉親危急,在這樣的時刻,沒有人會不驚慌,沒有人會不害怕,沒有人不會四處逃命,然而有這樣一位老人,一位老黨支部書記,一位即將退休的黨支部書記在洪水肆掠時處變不驚,讓我們穿越時空,走進那個特殊的黎明,去感受災害突然降臨時那驚心動魄的一幕。師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1、(出示課件生字詞)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糾正學生讀中的錯誤。
2、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并說說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沫h境和人物形象上來說。)
三、潛心會文,披文入情
1、默讀課文,找一找文中描寫自然環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2、和同座位交流你找到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3、全班交流重點句:
⑴ 描寫情節危急的句子。
⑵ 描寫老漢的句子:
“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老漢沉著冷靜,嘴上不說話,心里正思考著應對突然來臨的災害的辦法。“像一座山”,說明他臨危不懼,形象地表現了老漢是村民的主心骨,對穩定村民情緒所起的作用。
老漢先村民到來到木橋前,卻沒有奪路……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導學案 篇9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深刻感受老漢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起來的人格與精神。
2.積淀情感,讓學生在塑造的情境與氛圍中感情朗讀課文,得到語感的有效提升。
3.在語言情境中,體驗生命的意義,促進生命的成長。
教學重點:領悟老漢每一次舉動的內涵與精神。
教學難點:突出對比,營造氛圍。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6《橋》。請大家看一段課文錄象后,再自由讀文,說說你最想用什么詞來形容你的感受?
二、精讀課文
。ㄒ唬└惺芎樗乃僚芭c人們的恐慌
從課文中找一找能讓你感受到害怕的句子多讀幾遍,哪處讓你最害怕就讀哪一處,并說所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相機出示句子,并進行朗讀指導,體會洪水的肆虐與可怕。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像潑,像倒,大雨滂沱,能讀得這么輕嗎?)
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洪水已經追著你的屁股了,還能這樣無動于衷嗎?)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一會兒工夫,從腳,到腰,到胸膛,洪水真是肆無忌憚,此 時此刻,洪水像什么?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樣露著猙獰面目的洪水讀出來。)
通過你們的朗讀我仿佛看到了像魔鬼一樣的洪水正在吞噬著人們的生命,此時此刻,人們又是怎樣的反映呢?你是從哪體會到的?自由讀3-6自然段,指名匯報。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員,你是什么感受?把你的這種感受讀出來。
兇猛的洪水讓人們慌不擇路,人們就是這樣被逼入了危險的絕境,讀一讀。(出示──東面、西面沒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再讀一讀,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這座窄窄的木橋是人們求生的唯一出路。能把你的感受加進去再讀一讀嗎?(出示重點詞語讀)
死亡在逼近,瘋了似的人們一起擁上這座窄窄的木橋將會是多么的危險哪!是誰,制止了這一幕的發生?對,是老漢,在這危機的時刻挺身而出穩住了局面,也正像同學們所說的那樣,老漢的精神令我們感動。那么,課文中又是怎樣描寫老漢的呢?哪些句子深深地觸動了你的心?
三、感受老漢偉岸的形象與不朽的精神
1.默讀課文7-22自然段,畫出描寫老漢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并在書上進行圈畫批注,寫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交流感動之一: 老支書的第一次壯舉
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思考:老漢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他當時是怎么做的?
課件出示句子,教師引讀(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啟發想象:剛才還是跌跌撞撞、亂哄哄的人們,為什么此時停住腳,望著老漢?感悟“他像一座山”中“山”的含義。相機理解“擁戴”一詞。
可是,生死關頭“黨員也是人”哪!這種不和諧的聲音如果不制止,會是怎樣的后果呢?是的,人們將再一次被逼入這樣危險的境地。出示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逼近。”把老漢逼退危險的辦法和效果讀一讀。理解“冷冷”的含義。
帶著你的感受再來讀一讀人們和老漢的表現,你覺得此時的老漢怎么樣。
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逼近。人們跌跌撞撞地向木橋擁去。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他像一座山。
2、交流感動之二:老支書的第二次壯舉
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ㄟ@一句,可啟發學生結合文中79頁的插圖,觀察老漢的舉止、神態)說說從老漢“沖揪 吼”的動作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為什么老漢兇得像只豹子?他為什么要這樣做?當時已出現了怎樣的情況?
出示句子(對照讀句子: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逼近、逼近。木橋前,齊腰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他像一座山。)
3、交流感動之三:老漢的第三次壯舉: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說說你從這句話中又體會到了什么?當時又出現了什么樣的情況?出示:木橋開始發抖,開始痛苦地呻吟。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逼近,再逼近。
因此容不得多想,老漢一瞬間閃過腦海最強烈的念頭是——
朗讀導語:容不得多想,請你用讀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容不得多想,請你再加點力氣去推── 容不得多想,請大家竭盡全力去推──
就這樣老漢最終沒有留下,誰來讀讀結尾刻骨銘心的時刻?(課件出示:突然,那木橋轟地一聲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沒了。老漢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指名讀)讓我們一起記住這永不磨滅的瞬間(齊讀)
4.感受文章真正的結尾: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到這里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的兒子。
。1) 師配樂朗誦
。2) 出示上述結尾和第15自然段:把兩段話聯系起來輕聲讀,你想說什么?
。3) 這只是簡單的一“揪”嗎?為什么不簡單?(點撥語:普天之下,哪個父親不愛自己的兒女,既然是兒子,可以選擇不揪,為什么還要揪?)
。4)出示句子:老漢揪出的是一個小伙子,留下的卻是——
這是怎樣的老漢哪?讀這樣的老漢──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逼近、再逼近。木橋前,齊胸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他像一座山。
5.出示:洪水吞沒了木橋,吞沒了兒子,吞沒了老漢,但吞不沒的是什么?自由站起來匯報。
四、理解橋的含義
激情導語:①我們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這樣的老漢── ②洪水吞沒的是老漢的身軀,但永遠吞不沒的是把生的希望給別人,死的危險自己扛起來的老漢精神!③洪水吞沒的是老漢的身軀,但永遠吞不沒的是這無私無畏,頂天立地的共產黨員的人格!讓我們再來看看課題,這難道只是一座窄窄的木橋嗎?它是什么?
請同學們用精彩的文字表達你此時的感受,謳歌這位舍己為人的英雄。寫在圖邊上。
五、課外拓展
推薦書目《豐碑》《“諾曼底號”遇難記》《一個降落傘包》
六、板書設計:
橋
洪水 老漢
沒腿深 沉著果斷
齊腰深 不徇私情
齊胸深 無私無畏
把生的希望給別人
死的危險自己扛起來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導學案 篇10
6月11日下午,我們安海教委辦的10名老師到晉江市第一實驗小學聆聽了北京市朝陽區芳草地國際學校張龍老師的一節課《橋》,現將課堂教學實錄跟各位同仁分享一下。
一、初讀課文
師提出要求:可以大聲地讀;不要三個一群,兩個一伴地讀,要讀出自己的感情。
二、檢查讀的效果
出示
1、像潑像倒
師:形容什么像潑,像倒?
生:暴雨
師:想象這樣的畫面讀出這兩個詞,一個詞就是一幅畫。自己讀自己念,語文課要讀出自己的情感。
2、咆哮跳舞獰笑勢不可當
師:每個詞語都蘊藏著不同的情感。生讀
師:“跳舞”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時候在跳舞?(生:高興的時候)
師:可這舞是誰在跳?(生:洪水)
師:這是怎樣的跳舞?(生:可怕、死亡的舞蹈)
3、窄發抖呻吟塌
生讀
師小結:這三組詞語分別描寫什么?(生:暴雨洪水橋)
師:都是描寫什么的?(生:景物)
師:在小說中這叫做環境描寫。(板書:環境)
師:對高年級的學生來說,記筆記會讓我們終生受益。
出示:你擁我擠跌跌撞撞亂哄哄、盯沖揪吼推
師:這兩組詞語分別描寫什么?在小說中叫做人物描寫。(板書:人物)
生記筆記。有些同學已經會記筆記了。
三、了解課文
1、這篇小說主要講一件什么事?生的回答不是特別好。
師引導:什么來了?(洪水)講了哪些人?(人們、老漢、小伙子)
板書;洪水
人們老漢小伙子
師:對照板書,誰來說說講了一件什么事?(洪水來了,老漢為了救人們,不僅犧牲了自己還犧牲了自己的兒子。)
師:主要人物是誰?(老漢)老漢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動手把有關老漢的句子畫一畫。2、生匯報老漢的句子。
出示所有老漢的句子,學生沒畫出的也出示。
師:這是一位怎樣的老漢?(生:鎮定自若、不會徇私枉法、威嚴、大義滅親等)生笑,師(針對這個詞我們等一下再斟酌。)
3、課件顯示回顧這些詞語的課文。(金色的魚鉤、再見親人等)
師:老漢給人的印象有點不近人情,有點兇,有點可怕,但是你們為什么認為他是鎮定自若、大公無私的人呢?看看這冷冰冰的外表下,老漢有怎樣的內心世界?
4、出示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師:老漢是在怎樣的情況下這樣做的?(洪水來的時候)
生講洪水和暴雨的句子。
5、出示:1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2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生讀這4句話。
師:洪水和暴雨留給你怎樣的印象?(生:可怕、來勢洶洶等)師:能把環境的可怕讀出來嗎?
第一句中的像潑。像倒。雖然是省略句,但是卻讓我們感到洪水的(生:兇猛)
師生配合讀。師讀: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生讀:像潑。像倒。
師:看看這可怕的場面。生讀: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師放洪水夾雜暴雨的音樂。如果再讓你讀這4句話,你想讀出洪水的什么?(恐怖)推薦一位來讀。
師生配合,音樂的渲染:此時此刻我們一起走近那個恐怖的時刻。老師讀環境的描寫即
1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2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師:可就是在這樣的時刻老漢是怎樣做的?
學生讀人物描寫即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6、師:人們又是怎樣的呢?人們翻身下床,卻一腳踩進水里。是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號人你擁我擠地往南跑。
師:剛才我們讀了老漢的句子又讀了人們的句子,你們發現了什么?(在對比)
課件出示人們的句子和老漢的句子。
師:人們是你擁我擠,而老漢是鎮定自若。人們的心理是恐懼的,而老漢是臨危不懼。這就是群眾和類型的對比。(板書:群眾----類型)
師:面對這樣的環境,老漢為什么會這樣做?(生:可能他打過戰;如果老漢害怕了可能會發生踩踏事件等)
師放音樂:當洪水席卷村莊的時候,生讀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師:當他想到全村人的生命岌岌可危的時候,生讀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師:我們理解人物的時候是把他放在環境中去理解,我們理解了這樣一位典型的共產黨員的形象。
7、再看接下來的句子(1)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2)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師: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生回答不出。師提示:語言上一樣嗎?還有什么不同(生:動作)
師:第一個吼是老漢(生氣了)第二個吼是老漢(著急)
師:這一揪這一推,作為父親他在想什么?
生動筆。出示:父親從隊伍里揪出兒子,他想:兒子…
父親推了兒子一把,他想:兒子…
師:讓我們再現一下當時的情景(兒子我們是黨員,我們應該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兒子委屈你了,等人們過去,我們再過橋)
當只剩下他們兩個人的時候,洪水沒過胸膛,此時此刻老漢在想:(兒子對不起了,作為黨員應該把群眾放在第一位,我只想在臨時的時候讓你明白這個道理;兒子,你要保重啊,家里還有一個老母親,你千萬別出事。
師小結:這兩句話該怎樣讀?此時學生的感情全部放出來了。
8、回顧老漢的句子
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師:環境越來越險惡,老漢的內心越來越堅定,從他的動作,你感受到一個怎樣的老漢?(生:大義凜然)
師:他是一個忠于黨,忠于人民的人?我們叫他(板書:忠魂)
9、事情的最后結果是怎樣的?(生:有一個老婦人看祭奠丈夫和兒子)
出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師:為什么不開始就寫老漢和小伙子是父親與兒子的關系,到最后才寫。為什么?
師提示:給讀者留下神秘感,揭示答案。
四、拓展
師:如果讓你來起題目,你會怎樣起?(生;當洪水來臨的時候、偉大的父親、父子情深)
師:如果我們起題目,我們不會叫“橋”,如果在橋的前面加一個詞語,你會怎樣加?(生:窄橋、生命橋、不朽的橋)
生記筆記,師強調要隨時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
板書;洪水環境---人物
(忠魂)群眾—典型
人們老漢小伙子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導學案 篇11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布局謀篇、環境描寫與人物描寫相結合的表達特點,初步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2、通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結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橋發生的變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漢在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的人格與精神。
3、積累課文特色語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題目“橋”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通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結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橋發生的變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漢在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的人格與精神。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橋》,誰想讀一讀課題?
1、學生讀有關描寫洪水的句子,感受場面的可怕。
交流文中描寫洪水的語句,并進行閱讀指導:(課件出示)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想象: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員,你是什么心情?帶著這種心情齊讀第六自然段,以感受村民的驚慌,恐懼.
2、指導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讀出洪水的肆虐與人們的恐慌。
3、感受老支書的壯舉
思考:就在這性命憂關的時刻,一位老英雄挺身而出,讓人敬佩,讓人感動的事情出現了,請學生在書上勾畫出最使你感動的語句,作出批注,你覺得老漢是一個怎樣的人?然后全班交流。
4、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面!”
。ㄋ伎迹豪蠞h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他當時是怎么做的?)
指名讀7、8自然段:(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啟發想象:剛才還是跌跌撞撞、亂哄哄的人們,為什么此時停住腳,望著老漢?感悟“他像一座山”中“山”的含義。說明了他具有什么精神?
再次讀讀老漢喊的那句話
5、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這一句,可啟發學生結合文中79頁的插圖,觀察老漢的舉止、神態)說說從老漢“沖揪吼”的動作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對照讀句子)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當時又出現了什么樣的情況?說說你從這句話中又體會到了什么?
探究老漢內心:聯系上文的“他揪出小伙子”,這時,又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讓學生悟出:看似矛盾的舉動,實際上包含了老漢為了大家舍小家,為了兒子舍自己的無私胸懷。這時,老漢的崇高精神進一步得到升華。也為下一環節理解題目“橋”的含義作了鋪墊。
6、感悟表達手法
總結作者在表達上的特點。
(比如:設置懸念;運用大量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語言簡短;人物描寫與環境描寫相結合。)
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習作中嘗試運用一些表達方法。
板書設計:
16橋
老支書。ň荆 ⌒』镒
父親 (推) 兒子
愛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導學案 篇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味語言文字,重點感知老支書的感人形象,體會他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置個人安危于不顧,用生命維持求生的秩序、堅持求生的順序,將人民群眾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共產黨員的偉大情懷,讓學生從內心受到感動。
3.理解文章題目所蘊含的深刻含義:第一層,唯一求生之路──“窄窄的木橋”;第二層,老漢用自己及親人的生命搭設了鄉親得以逃生的橋──“生命橋”;第三層,老漢用他自身的光輝形象矗立起聯系黨和人民群眾的無堅不摧的橋──“黨群橋”。
教學過程
一、直接引入,開門見山
同學們,今天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橋》。
二、詞語入手,感受洪水的狂野與人們的恐慌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將大屏幕上的詞語,在文中畫出來。(咆哮狂奔獰笑放肆勢不可擋)朗讀詞語,讀出詞語的感情色彩。
2.讓我們回到課文,在語言文字中切身感受一下。
大屏幕出示:
。1)“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像潑。像倒!彼膫字,幾句話?及其簡短的字句,給你怎樣的感覺?讀出這突從天降的大雨、急雨。
(2)“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皠莶豢蓳酢笔鞘裁匆馑?還從哪里讀出了洪水的來勢兇猛?
(指名多人朗讀,隨機點評。)
3.想不想看看這可怕的畫面?(播放錄像)如果你置身其中,心里什么感受?這是怎樣的關頭?你能用一個詞形容一下嗎?(相機板書:生死存亡)
4.看看文中人們的表現,自己讀讀相關的句子。洪水中的人們是怎樣的反應,從哪里體會到的?讓我們鉆進語言文字中間,讀出人們的慌亂來。(齊讀出示的句子)在這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人們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逃生!
引讀。此時,東面西面沒有路。南面是一米高的洪水,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這意味著這座木橋是──(相機板書:唯一求生)引讀。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人們這樣的狀態,這唯一求生的木橋能不能助人們逃生?你從哪個詞感受到的?(再讀句子)
5.過渡:就在這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人們都在驚恐、慌亂地逃生,唯獨誰例外?老漢早已先群眾一步站在了木橋前。
三、品味語言文字,感受老漢光輝的形象與不朽的精神
1.自讀課文第7~13自然段,從老漢的外貌、語言、動作感受老漢是個怎樣的人?
2.交流:
(1)鎮定的老漢。
“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a.輕輕地讀,用心體會,一個“盯”字,你讀懂了老漢的心了嗎?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在想什么?(相機板書:有序)
b.理解“他像一座山”。
“山”給人怎樣的感覺?(偉岸、高大、穩重)老漢沒有偉岸的身材,他的什么給人山一般的感覺?(板書:鎮定)讀出一個鎮定的老漢!
人們依賴老漢,他是人們心中的靠山啊!所以說──(再讀)
你還從哪里感受到人們對老漢求生的期盼?“人們停住腳,望著老漢!币粋“望”字,你從人們的眼神里讀出了什么?人們像往常一樣把求生的目光投向了他們擁戴的老漢。
c“.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連用三個感嘆號,你體會到了什么?(情況危急,必須有序:“排成一隊”,“黨員排在后邊!”)讀出指揮者的鎮定與果斷。
。2)忘我的老漢。
a.透過老漢的鎮定,你讀懂老漢這個人了嗎?“一百多號人依次從老漢身邊奔上木橋!贝饲榇司,你讀出什么了?人們紛紛逃向了生的彼岸,只有老漢堅守在橋邊指揮。這是一個怎樣的老漢?(相機板書:忘我)這是一個置個人生死于不顧,一心想著他人的老漢。。ㄗx句子)
b.過渡:我們繼續用心靈感受這位老黨員。讀課文第14~23自然段,你感受到老漢是個怎樣的人?
。3)無私的老漢。
“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a.哪些字詞刺痛了你的眼睛?為什么?(揪、吼道、豹子)
b.透過這些詞語,你讀懂老漢的心情了嗎?讀出老漢此時的焦急、惱火。
c.他為什么這樣惱火?他急什么?火什么?(此時,洪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了,情勢十萬火急,誰先走就多一分生的希望。≡诶蠞h心中,群眾的生命高于一切!)(相機板書:先別人后親人)誰能走進老漢心里,讀出他焦急、惱火背后的一顆愛民之心?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昧Π研』镒油粕夏緲!
a.這句你讀懂什么了?容不得多想,老漢一瞬間閃過腦海最強烈的念頭是──
b.朗讀導語:容不得多想,請你用讀把小伙子推上木橋──容不得多想,請你再加點力氣去推──容不得多想,請大家竭盡全力去推──(加上老漢的表情、語言,再讀。)
c.這一“推”、一“吼”,你讀懂了這又是怎樣的一個老漢?(相機板書:先親人后自己)
3.回歸整體,再讀感悟。
。1)讓我們把“父親”“兒子”這兩個充滿親情的字眼帶到文中去,再回顧一下木橋前那感人的一幕吧。
。2)小結(指板書):老漢是村支書,他愛村民;老漢是父親,他愛兒子。但生死攸關之際,他無私地選擇了大家。他是個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人。
四、感受人們的哀思與崇敬,理解“生命橋”
1.過渡:為了村里一百多號人的安全,他失去了兒子,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音樂起)
2.此時,全村一百多號人卻在安全的彼岸。同學再讀一讀課題,全村人得以平安逃生的“橋”到底是什么?(相機板書:生命橋)
3.小結:老漢用生命維持著求生的秩序,用生命堅持著求生的順序!請你再次投入地讀一讀課文第7~23自然段,讀出老漢鎮定的形象、忘我的形象、無私的形象(指板書)。
五、感悟老漢精神實質,理解“黨群橋”
1.品讀。
師配樂朗誦。“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這里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
2.文章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漢和小伙子的關系?
3.比較:哪一句好?為什么?
。1)放慢了語言的節奏,更增強了悲劇的氛圍。
。2)兩個人!老太太同時失去了最親的兩個人。犧牲自己容易,犧牲兒子可是心頭剜肉啊!這樣的老漢,這樣的黨員,留給人們的僅僅是悲痛嗎?更多的是什么?
4.是啊,這不僅是一曲悲歌,更是一曲壯歌!讀出悲壯來!
5.情感升騰,精神永存。
。1)小練筆。
a.祭奠的這天,全村的老老少少都來了,整個村莊都嗚咽了。老支書的墓前,齊刷刷地脆下了一片。悲痛欲絕的鄉親們會說些什么?請你身臨其境地想一想,寫下鄉親們的肺腑之言。
b.交流──(音樂起)
。2)揭示“橋”的第三層含義。
老支書就是矗立在我們心中的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的優秀代表,這樣的黨員才真正是聯系黨和人民群眾的無堅不摧的橋。(相機板書:黨群橋)
6.再讀課題,升華情感。
讓我們再次飽含深情地讀一讀課題(生讀課題)。讓我們永遠記住,在危難時刻,那一座座給人們帶去生命和希望的橋;永遠記住老支書(指板書)──這樣的人,老支書這樣的黨員。(音樂起)
附:板書設計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導學案 篇13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深刻感受老漢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起來的人格與精神。
2、積淀情感,讓學生在塑造的情境與氛圍中感情朗讀課文,得到語感的有效提升。
3、在語言情境中,體驗生命的意義,促進生命的成長。
【教學重點】領悟老漢每一次舉動的內涵與精神。
【教學難點】突出對比,營造氛圍。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聊天
1、說說表示很高興的成語。
2、說說表示很害怕的成語。
二、營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
1、出示課件(帶聲音的洪水肆虐的情景)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2、假如這樣的情景就發生在你的身邊,你會有怎樣的反應?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請五名同學,按順序,每人讀一個自然段。
2、糾正讀錯的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讀生字。
4、本文的主人翁是誰,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初步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
2、思考、討論:
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段講的是什么。
五、學習課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與人們的恐慌
1、自由讀文,把文讀通,把文中能帶給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讀幾遍。
2、隨機交流:
哪處讓你最害怕,就讀那一處。(隨機詢問:你干嗎害怕?)
點拔語(可隨機改變):
⑴ 第一句:像潑,像倒,大雨滂沱,能讀得這么輕嗎?
、啤〉诙洌汉樗呀涀分愕钠ü闪,還能這樣無動于衷嗎?
、恰〉谌洌阂粫䞍汗し,從腳,到膝蓋,到大腿,洪水真是肆無忌憚,把你看到的洪水讀出來。
、取〉谒木洌捍藭r此刻,洪水像什么?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樣露著猙獰面目的洪水讀出來。
3、洪水中的人們是怎樣的反應,從哪里體會到?
4、想象一下:
你擁我擠、跌跌撞撞的人們像瘋了似的折回來,會是怎樣的表現?
5、人們就是這樣被逼入了危險的絕境,讀一讀。
。ǔ鍪京ぉ|西沒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橋。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第二課時
一、感受老漢偉岸的形象與不朽的精神
1、描寫老漢的哪些句子深深地觸動了你的心?默讀5至12自然段,在字里行間做上記號。
。S機要求學生品味與放聲朗讀。)
2、隨機交流:
、拧〕鍪镜谖遄匀欢危
① 輕輕地讀,用心體會:你還從中讀懂了什么?
、凇〔徽f話的老漢會在想些什么?
⑵ 過渡:沉著、鎮靜、心系群眾的老漢在下段的哪處地方得到了充分體現?
。ㄉx第六自然段描寫老漢的部分。)
、佟 包h員也是人,這不是拍電影”這人群里不和諧的聲音如果不制止,會是怎樣的后果?
、凇∪藗冇謱⒈槐迫脒@樣危險的絕境,讀一讀:
。ǔ鍪京ぉ|西沒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橋。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逼近。)
③ 把老漢逼退危險的辦法及效果讀一讀。
、堋槭裁蠢蠞h的話立刻就收到了效果?
⑤ 冷冷的是老漢的話,不會冷卻的是 。
⑥ 讓我們看看老漢:
(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漢。像一座山。)
輕輕地讀,你該怎樣讀它?
、摺‰S機:像一座山,為什么讀得那么重?
⑶ 第八自然段:
、佟∽x著讀著,哪個字一下子映入你的眼簾?為什么?(拖)
、凇±蠞h如果不拖,會是什么后果?
③ 把人們又將逼入危險的絕境,讀一讀:
(出示──東西沒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橋。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逼近、逼近。)
④ 把老漢逼退危險的句子讀出來。
⑤ 拖出的是一個小伙子,留下的卻是……。
讓我們再看看老漢。(再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漢。像一座山。)
a、輕輕地讀,你又該怎樣讀他?
b、隨機:像一座山,為什么讀得那么響?
⑷ 第十二自然段:
、佟≡谒劳龅倪吘,哪些詞讓你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② 容不得多想,老漢一瞬間閃過腦海最強烈的念頭是……。
、邸±首x導語:
容不得多想,請你用讀把小伙子推上木橋──容不得多想,請你再如點力氣去推──容不得多想,請大家竭盡全力去推──
3、學習結尾部分:
、拧【瓦@樣老漢最終沒有留下,誰來讀讀結尾刻骨銘心的時刻?(指名讀)一起記住這永不磨滅的瞬間(齊讀)
、啤∽屛覀冊倏纯蠢蠞h:
。ǔ鍪镜谖遄匀欢危耗緲蚯埃瑳]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漢。像一座山。)
、佟≌埬阍佥p輕地讀讀老漢。
、凇‘斈阕x到哪里的時候,心會久久難以平靜?(木橋前、就要退休的老漢)
③ 隨意指學生回答:
a、就在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漢──
b、就在木橋前,沒腰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漢──
c、就在木橋前,沒到胸膛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漢──
d、就要退休的老漢,真的完全可以不必費心費力啊,但是──
e、就要退休的老漢,真的完全可以毫無爭議地先走一步啊,但是──
、堋∵@是怎樣的老漢。浚ㄖ该麑W生回答)讀這樣的老漢──
4、感受文章真正的結尾: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到這里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的兒子。
、拧熍錁防收b。
⑵ 出示上述結尾和第八自然段:把兩段話聯系起來輕聲讀,你想說什么?
⑶ 這只是簡單的一“拖”嗎?為什么不簡單?
(點撥語:普天之下,哪個父親不愛自己的兒女,既然是兒子,可以選擇不拖,為什么還要拖?)
、取∵@是怎樣的老漢啊?(指名學生回答)
⑸。ǔ鍪镜谖遄匀欢危耗緲蚯,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漢。像一座山。)讀這樣的老漢──
5、出示:洪水吞沒了木橋,吞沒了兒子,吞沒了老漢,但吞不沒的是什么?
自由站起來匯報。
6、最后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漢。像一座山。
激qing導語:
、拧∥覀兪裁炊伎梢酝,但不能忘了這樣的老漢──
⑵ 洪水吞沒的是老漢的身軀,但永遠吞不沒的是這生的希望給別人,死的危險自己扛起來的老漢精神!
、恰『樗虥]的是老漢的身軀,但永遠吞不沒的是這無私無畏,頂天立地的共產黨員的人格!
二、品味練筆
此時此刻,一位優秀的老共產黨員感人的一幕幕深深的打動了我們。請同學們用精彩的文字表達你此時的感受,謳歌這位舍己為人的英雄。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導學案 篇14
一、教學內容
《橋》是一篇小小說,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這座橋梁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系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
根據本文的內容和表達的特點,我設計了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擋、跌跌撞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歸納文章主要內容。
4.在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初步認識老漢是個什么樣的人。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歸納文章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老漢是個什么樣的人。
二、教學理念:
讓學生有獨特的學習感受,就應該讓學生潛心涵泳、誦讀體味。特別是第一課時,要讓學生靜下心來認真地讀,以誦讀體味為主要教學形式,注重誦讀中涵泳、意會、體悟。并在讀中了解課文大意、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讓學生能與文本、作者充分的進行對話,為下一節課學習做好準備。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在上課時要求學生分三個層次的讀課文:一讀課文,正音,讀通課文。二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三讀課文,品析文章主要人物。一讀課文,正音,讀通課文,對一些難理解、難寫的字詞,重點指導讀寫,掃除學習課文中的障礙,發揮語文學習的工具性作用,使學生能很快進入文本。二讀課文,讓學生能更流利的讀文,更好與文本對話,歸納出文章的大意,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再在這個整體認識的基礎上,提煉出主要人物——老漢。第三次讀文,有感情的讀課文重點部分,就是有讓學生抓住主要人物老漢的言行,感悟老漢的偉大。(這部分主要在第二課時完成。)讓學生在了解文章之前掃除閱讀障礙,使學生能更好的感悟文本。在學習課文時潛心涵泳、誦讀體味,讀中感悟、啟思中說寫、促使學生在言和意的體會中進行感悟、內化、轉換。在教授課文時,我采用由整體到部分的方法,讓學生在了解文章的大意后,體會老漢的不簡單;再細讀文中,感悟老漢的偉大。使老漢的形象一步一步浮現出來,越來越清晰。從而使老黨支部書記的高大形象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使學生情感生發,激起了對老漢的敬佩之情。達到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都見過橋。誰來說說你見過的橋?(板書:橋)剛才同學們介紹的這些橋都是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我們的漢字常是一詞多義,這個“橋”除了指我們常見的這些便于通行的建筑物外,還有什么意思呢?(形狀如橋梁的)
對,我們曾學過的《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中的“橋”就是指比喻能起溝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今天我們來學習《橋》這篇課文,看看那這里的“橋”又是指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正音,讀通課文。
1.學好一篇課文必須會讀。讀課文就像上臺階一樣,第一級臺階就是把課文讀通、讀順,第二級就要能流利地讀課文,第三級臺階就要求我們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我們學習課文就要這樣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走。首先我們來爬第一級臺階,在讀課文之前大家要先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在讀的過程中如果有不認識或者拿不準的字,請查字典弄清楚。請大家放開聲音,大聲讀課文吧!
2.學生讀課文。
3.同學們讀得非常投入,說明我們都很會讀書。老師想請一位平時在全班讀書方面鍛煉較少的同學來讀一讀課文的1—6自然段。大家說誰來?(生讀)大家來評評他讀得怎么樣?(相機正音、學習詞語)(再請3位同學讀書)
。ㄈ┰僮x課文,了解文章大意。
1.我們把讀書過程中的攔路虎,都清除了,這次請大家流利地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什么?
2..剛才同學們讀了課文,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什么?(指名說主要內容)
深夜,當洪水襲來時,老村支書記冒著生命危險,不存私念地指揮一百多號人有秩序地過橋,最后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卷走了。
。ㄋ模┤x課文,品析文章主要人物。
1.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一位偉大的老漢,課文哪些地方是寫老漢的?(7-22)其他地方寫了什么?
2.我們來默讀課文,在讀的時候邊讀邊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很深,用筆畫出來,想一想為什么讓你感受很深。(生讀課文)
3.來!說說再一次讀了一遍課文之后,課文的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特別?
。ㄉx印象深刻的句段,師相機指導朗讀)
4.通過剛才的讀,你們覺得老漢是個什么樣的人?
5.學習課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間,我們就無法感受文章的內涵;不深入到字里行間,我們就無法理解老漢的言行。讓咱們再一次帶著自己對文章的感受,深入到課文的字里行間,和村民一起去感受這場災難,和老漢一起去挽救村民。請大家發放聲讀7——22自然段。
。ㄎ澹┬〗Y
我們以知道老漢是個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人,我們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漢的這些高尚的品質呢?下節課接著學習!
四、教后反思:
在本輪的教學后,我反思全教學過程,認為我基本完成第一課時的任務,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對老漢的形象有了初步的認識。這主要是我做好了以下三點:
1、在課堂中突出基礎知識的訓練。其實在本輪教學中,我花了大量的時間給學生正音、結合語句理解字、詞的意思,懂得一句話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磨刀不誤砍柴工”。讓學生掃除學習障礙,很快進入文本、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2、讀的層次清楚,學生任務明確。在教學中,三個層次的讀,讓學生每次讀的任務明確,效果好,大多數學生在三次讀后都能基本回答課后的問題,對人物的形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3、給足讀的時間。課堂時間很寶貴,我還是讓學生多次的讀長,時間的讀,讓他們潛心涵泳、誦讀體味,所以自然而然的進入文本,與文中人物產生共鳴。
在教學中,我認為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讀的落實固然重要。如果上課的時候,先給學生講講抗洪搶險的故事,播放幾組真實的鏡頭,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當中自然而然地釋放自己情感,然后再開始學習課文。這樣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如音樂、圖片、多媒體和同類的文章等等,為學生創設一個學習的氛圍,這樣學生就能更快的進入文本,了解人物的特點,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點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多思考。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導學案 篇15
一、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在讀書思考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2、引導學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從描寫老漢的詞句中感悟老漢的崇高精神。
三、教學難點:理解“橋”的深刻含義。
四、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感受山洪的兇猛
1、一連下了幾天的大雨,一場可怕的災難降臨到這座美麗的小山村,讓我們再一次來感受這個可怕的黎明。(播放山洪視頻)
2、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可怕的場面,用一個字或一個詞來概括山洪的特點。(大、猛、狂)
(二) 扣課后提示,領悟表達特色
1、導入:同學們,課文一次次地寫到山洪和暴雨,請大家找出這樣的句子讀一讀。
2、作者是怎樣寫的,才讓我們有了這種可怕的感覺呢?(大屏幕出示句子)
3、感受三種表達特色。出示三個句子:
(1)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2)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天動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第一種表達特色:哪一種有最簡短的句子?在哪兒?(像潑。像倒。) 指導朗讀(讀得有力、并猛)
看,簡短,卻寫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是第一種表達特色。在句后批注雨的力度。
第二種表達特色:由學生說;指導朗讀(你覺得怎樣才能把這個句子讀好?):指名讀、齊讀。
第三種特色:讓學生自己發現。(指名回答);找出文中這樣的句子讀一讀。(教師課件出示);你們看,“跳舞、舔、爬”,單獨看,似乎很美好,很親昵,可是在這里,一點也不美好,反而寫出了洪水的--?(可怕、令人畏懼、膽戰心驚)句后批注洪魔的恐怖;指導朗讀。
(三) 抓關鍵詞語,對比中感受形象
1、在突發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樣?書上是怎么寫的?讀3----10自然段,劃出關鍵詞語。(學生匯報找出的關鍵詞語,并結合句子指導朗讀。)
2、同樣是在山洪的突發時刻,誰的表現不一樣呢?(老漢)該選哪些詞來表現老漢呢?也在3---10處然段中找幾個關鍵詞。(學生匯報,指導朗讀。)
3、對比著讀這些詞語,并放進課文中的句子里讀讀。
4.解句子“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面!”
(1) 引入:在鎮定的老漢面前,紛亂的人群終于安靜下來。(播放影象:洶涌的洪水。同時出示字幕:人們停信腳,望著老漢。)洪水中想起了老漢的聲音:教師出示句子: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面。(生讀)
(2)你覺得應該怎樣讀,你想讀出老漢的什么呢?(指名說,并讀一讀)
(3)老漢的聲音雖然是沙啞的,但是三個感嘆號傳出來的聲音就像大山一樣堅定,就像大山一樣鏗鏘有力,誰來讀讀這段話,咱們鏗鏘有力地讀讀這段話。
(四) 尋一個“情”字,走進人物內心
1、在撤離的過程中還有這樣一幅畫面(出示畫面)。
(1)誰?(老漢),老漢在干嘛?(把小伙子從隊伍中揪出來),小伙子是誰?從哪看出來的?
(2)找出文中相應的句子,讀一讀。
2、出示句子: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1)自已讀讀,看看老漢此時給你什么樣的印象?從哪看出的?
(2)誰能讀出老漢的兇(指名讀)
(3)父親為什么要把把兒子揪出隊伍呢?(指名說)是的,是黨員就得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是他吼道:
(4)老漢的這一“揪”,很可能就會把小伙子從生命線上揪到死亡線上,老漢猶豫了嗎?從哪里看出的?老漢、絲毫沒有猶豫,而像大山一樣果斷。誰能果斷地讀這段話。如果老漢不揪,會是什么后果?
(5)。而此時的洪水--?哪些詞可以看出,放肆是什么意思?(毫無忌憚)“放肆的舔是說洪水--?
(7)洪水越漲越高,情況越來越危險,此時老漢想到的卻是村民的安危,還把他的的兒子從隊伍里揪出來,那是他的親骨肉啊,他是不是不愛他的兒子?從哪兒看出來的?
3、理解句子: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老漢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橋。
(1)他是在什么情況下把把兒子推上木橋的?
(2)指導朗讀:是啊,洪魔在向這對父子張牙舞爪了,讀--;木橋已經在發抖了,在痛苦地呻吟了,讀--;眼看洪水就要把他們吞沒了,讀--。
(3)老漢把生的希望給了兒子,因為他--愛他的兒子。老漢的這一推,成了老漢在生命的最后關頭,最簡單也是最壯美的動作。一起讀--。
(4)真希望小伙子能脫離危險,但--
(5)是的,老漢眼看著兒子被洪水這一惡魔吞噬,是何等地痛心,他也忘了自己離死亡只有一步之遙,眼里、心里只在兒子,他想喊 ,他還想 ……可是--
(6)指導朗讀:多好的父親啊,我們把文中的老漢換作父親,把小伙子換成兒子。當你們讀著這兩個充滿血緣、充滿親情的字眼時,相信你們更能理解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父親了。
(五)領悟“橋”的內涵。
1、最后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老漢保住了一百多號人的性命,卻沒有保住自己的兒子。老漢離我們而去,全村人擁戴的黨支書離我們而去……
2、出示課文最后幾段: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這里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配樂讀)
(1)她丈夫是誰呢?多么可愛的老漢,多么可敬的老支書啊,我們來夸夸他吧。能用上橋的,盡量用上“橋”。
(2)總結:是啊,他已成為一座摧不毀的橋,永遠留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六)拓展延伸
生活中也有許許多多感人的事跡讓我們難以忘懷。這又讓想起了剛剛過去的5.12大地震,讓我們隨著祖海的歌聲再一次來感受那些催人淚下的畫面。生活中也有許多感人的故事,感人的事跡,用你喜歡的方式把它記錄下來,我們下節課再一起來交流交流。
(七)板書設計:
橋
生命橋 逃生橋 希望橋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導學案 篇16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第16課《橋》。本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這座橋梁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系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
課文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寫人閃在山洪來臨時都驚慌的涌向窄窄的木橋。第二部分(第7~23自然段)寫老漢為了讓村民安全過橋,犧牲了自己和兒子的生命。第三部分(第24~27自然段)寫洪水退后,一位老太太來橋邊祭奠她的丈夫和兒子。這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
針對中高年級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中的生字詞,理解由生字詞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老漢舍己救人的精神。
4、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色。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一、揭題導入
一上課,我先板書課題《橋》。同學們,你們認為橋有什么用處?學生各抒己見之后,師導入:有時,橋在危急時刻還可救人性命。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橋》講述了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走近橋吧!
這一導入,把學生從生活帶入課堂,帶入課文情境。
二、檢查預習,順情引導
教師言語誘發:課前已經請大家預習課文了,看到你們了張張充滿自信的臉,可以肯定,你們一定進行了認真預習。那么通過預習,大家都了解了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一下課文內容,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是小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養之一。這一環節,是對學生課前預習情況的反饋,也是教師對下一環節學習目標的校正。在學生匯報交流的同時,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讀出課文中的有關句子,考察糾正學生生字詞的掌握情況。同時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結構,從感情上對老漢是個什么樣的人有個初步印象。
三、自主探究,學習課文
1、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
我首先播放多媒體課件:山洪暴發的情景?赐旰笞寣W生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剛才你看到了些什么?這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交流以后再請學生看書,指名讀第一部分,其他同學思考:你從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情況的危急?村民們在這種時候又有什么反應?
這一環節的設計,我首先通過課件,把學生帶入那個山洪暴發的村莊,然后再來感受語言文字,在學生自主、自由、充分的讀書之后,將個人的感悟與全班同學進行交流,同時指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以此達到對課文的深層意蘊的體驗和領悟,使學生在思想上、情感上與文本產生共鳴。
2、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
人們跌跌撞撞地向木橋擁去,可來到木橋前,人們都停住了腳,這是為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二部分。讀后交流(因為老漢像一座山一樣站在木橋前。)從這些地方,你能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老漢在人們心目中的威信之高,的確是全村人都擁戴的黨支部書記。)
那么,老漢是怎樣組織村民們過橋的?從中你又能看出老漢是個怎樣的人呢?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的第二部分,用筆畫出讓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空白處做批注。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交流,并輔以感情朗讀。
“響鼓要用重錘敲!边@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教師要用充足的時間,調動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自主讀、劃、批、注,鉆研文本,推敲詞句,在學生交流感受時適度引領學生深究并作點撥,提升學生的認識深度。最后再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二部分,再一次感受那扣人心弦的場面。
3、學習課文的第三部分: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這里祭奠。──引讀第三部分。這位老太太是誰?(是老漢的妻子,小伙子的母親,小伙子也是老漢的兒子。)同學們,讀到這里,請你們用一個詞,一句話,一個符號,或一個動作來表達此刻心中的感受吧!
讓學生“情動而辭發”,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語言實踐的活動。學生作品最好能有充分展示和評價的時間,使得學生能互相啟發,學習效果進一步得到提高。
4、理解題目的深刻含義:
讓學生在理解課文之后再次就題目展開討論,說一說課文為什么以“橋”做題目,從而深刻體會“橋”所蘊含的深意。之后,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贊美老漢,并盡量使用上“橋”字,如,“老支書,你是村民們跨越死亡的生命橋!”“老支書,你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永遠不會坍塌的橋”。
5、學習寫作方法:
這篇課文感人至深,震撼人心。除了內容的原因外,還因為作者在表達方法上的獨具匠心。請同學們再來認真讀讀課文,看一看作者在表達上都有哪些特點,比一比誰的發現多。
四、布置作業
寫一篇讀后感。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導學案 篇17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課文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深刻感受老漢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起來的人格與精神。
4、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質疑
1、同學們,說到“橋”,讓你想到了什么?
2、讀課題,課文為什么以橋命題,究竟這是一座什么樣子的橋呢?
二、初步理解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想想,文中的“橋”是一座怎樣的橋?
2、全班交流:
窄窄的木橋、不結實的木橋、又窄又不結實的木橋。
3、我們說到這里,再來讀課題,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是啊,又窄又不結實的木橋,平日里極不起眼的橋,可在洪水來臨時卻成了──生死橋、逃命橋、生命橋、救命橋、希望橋。
三、精讀課文,感受洪水肆虐下的橋
師:就是這樣一座又窄又不夠結實的橋,成了洪水突然襲擊時的唯一的逃命橋。那么它是否真的能那么輕易地救村民的性命呢?當時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劃出描寫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選擇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并作批注。
1、交流。
2、“像潑。像倒!睘槭裁椽毩⒊删洌
。▋勺謪s字字千鈞,更突出了雨非同尋常的大,致使洪水泛濫成災。)
3、朗讀,感受洪水的瘋狂:洪水咆哮著,像──,從山谷里──。洪水已有近──,這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
4、感悟“跳舞”一詞的表達:當時的情形是──(無比緊張的,令人恐懼的)就是這樣一種狀況,作者怎么用了“跳舞”這個詞語?是不是太不合適了?
5、學生交流。
。ㄟ@洪水簡直是一群魔鬼在跳舞,讓我不由地想到了──“群魔亂舞”這個詞)
6、這與下文的哪個詞語是呼應的?“獰笑”,洪水在跳舞,死亡在獰笑,此時你什么感覺?你想?甚至想?看,文中的人們也是如此──
7、請劃出此時此刻人們的反應的句子。讀一讀,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恐懼不安送進句子中去。
讀好“你擁我擠、瘋了似的、跌跌撞撞”。
8、面對瘋狂襲來的洪水,人們幾近瘋狂崩潰,幾乎失去了理智,大家想一下,這樣的又窄 又不結實的橋──?(怎能承載住這樣瘋狂的擁擠踩踏?)此時最需要什么?(沉穩的組織者)
9、老漢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場的──—
四、小結
第二課時
一、找重點句子,感受老漢偉大的形象
1、上節課,我們已經讀通了課文,并且感受到在那個黎明時分,面對突如其來的山洪,人們受驚了,一百多個村民毫無秩序地擁向那窄窄的木橋,情況非常危急。就在這危急時刻,年邁的老漢──全村人擁戴的黨支部書記早已站在窄窄的木橋前,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近這位黨支部書記,看一看他在生死關頭留下的感人事跡。
2、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7~23自然段,劃出描寫老漢的句子,然后交流。
二、品讀句子,感悟老漢不朽的精神
1、讀了這些句子,相信老漢已經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一句話最讓你感動呢?用心地讀一讀這個句子,并寫下你的內心感受。
2、交流:
⑴ 第8自然段。
、啤〉10自然。
、恰12自然段。
學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從中品悟老漢的“屹立如山、責任如山”,并進行朗讀指導。
3、是的,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老漢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無情,但人間有愛,這樣的老漢能不受人擁戴嗎?可是當情況越來越危急,洪水已經漫到人們的腰際的時候,又發生了什么事情呢?請同學們讀一讀15、21、23自然段。
⑴ “揪、吼、兇”和 “推”。
、啤〖庇谇笊男』镒雍屯评蠞h先走。
老漢和小伙子的言談舉止的確令人不解,充滿了矛盾!請你們接著閱讀下文,老師相信你在頃刻間會明白許多許多。文章到最后才交代老漢和小伙子之間那血濃于水的關系,這個結局是(……)
4、深情朗讀,感受親情:
、拧‘斘覀兠靼桌蠞h原來是小伙子的父親,小伙子原來是他兒子的時候,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令人感動的一幕,相信你又會有新的感受。讓我們把“兒子”這個充滿親情的字眼帶入文章中,一起深情地朗讀14~23自然段,我們就能理解這位平凡而偉大的父親了。引讀。
⑵ 想象老漢會喊些什么呢?是啊,眼見自己的骨肉被洪水吞沒,世間哪個父母會不痛心疾首?
⑶ 請你結合課文內容想一想,如果再給老漢一次選擇,老漢還會把兒子從隊伍里揪出來嗎?如果他有機會跟兒子解釋,他會對兒子說些什么?此時此刻,你認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5、這樣的老漢最終沒有留下,和他兒子一起被無情的洪水吞沒了。其實就在木橋前,在沒腿深的水里,老漢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橋前,在沒腰深的水里,老漢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橋前,在沒胸膛的水里,老漢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橋前,老漢完全可以讓兒子一走了之,但是 ──就在木橋前,老漢完全可以和兒子一走了之,但是──,這是一個怎樣的老漢!這樣的老漢能不受人擁戴嗎?
然而,這樣的老漢最終還是被無情的洪水吞沒了,但兇猛的洪水吞不沒的又是什么呢?洪水吞沒了___,但洪水吞不沒___!學生練習。
三、拓展
老漢離我們遠去了,面對著殘破不堪的木橋,你最想說的又是什么呢?學生寫后交流。
四、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你對橋又有什么感受?理解橋的象征意義。
2、想一想課文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拧∏擅畹脑O置懸念。討論:課文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漢與小伙子的關系?
⑵ 用環境描寫烘托緊張的氣氛,突出人物形象。
、恰〈罅窟\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表現力。
【板書設計】
16、橋
像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 揪、吼、兇
老漢 小伙子
更像一座橋,一座聯結生命的橋 吼、推、
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