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濫竽充數(shù)》(精選12篇)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濫竽充數(shù)》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做人要老老實實,要有真才實學。
2.學會暢所欲言地表達,引導(dǎo)學生在交流、辯論過程中逐步澄清認識,明白道理。
3.會讀會認本課字詞,熟練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交流寓言,激發(fā)情趣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寓言故事《掩耳盜鈴》,知道了寓言是用故事的方式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或者教訓,課后你還收集了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我回家看了“亡羊補牢”。
生:我還知道“班門弄斧”。
生:“葉公好龍”、“杯弓蛇影”。
生:“濫竽充數(shù)”。
師:你看過“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能不能給大家講講呢?
生:濫竽充數(shù)就是講……(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記憶講述故事)
師:你很不錯,能夠把自己看過的故事記在心里,并且大大方方地講給大家聽。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另一則寓言――濫竽充數(shù)。(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認準生字“濫、竽”,課件展示竽的圖片,了解“竽”是古代一種竹制的樂器。
[復(fù)述故事鼓勵了學生自由表達的興趣,使學生樂于表達、善于表達,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連詞劃出生字。
2.小組交流自己認為比較難記的生字,并想辦法記住。
3.集體檢查:
投影生詞――濫竽充數(shù) 南郭先生 裝腔作勢 腮幫 挨個 溜走
師:你認為讀好這些生詞需要注意些什么?
(給學生自己讀的時間)
生: 我們小組的同學在讀“濫竽充數(shù)”的時候“充”的音發(fā)不準,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充發(fā)音時要把口圓起來,不要發(fā)“稱”的音。
生:裝腔作勢的作是作業(yè)的作,不要和做事情的做混了
生: 挨個的挨是一聲的,不要讀錯。
學生開火車認讀生詞。
[識字以自主學習為主,教師適當點撥。]
(三)品讀中感悟寓意
1.了解故事大意,提出學習問題
請4個同學分別讀四小節(jié),想一想《濫竽充數(shù)》講了一個什么故事?你有什么疑問。
師:讀了課文以后,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生1:南郭先生不會吹竽,為什么能留在吹竽隊充數(shù)?
生2:南郭先生是怎樣在吹竽隊里充數(shù)的?
生3: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2.四人一小組討論問題。
3.交流思考題:
問題1:
學生用書上的句子回答“他常常叫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人多南郭先生不會吹,也不會發(fā)現(xiàn)。
問題2:
(1)學生讀課文,教師投影出示:
“每逢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伍里充數(shù)”。
a學生邊讀邊表演這句話。
b師引導(dǎo):哪一個詞概括了南郭先生是怎樣混在隊伍里充數(shù)的?學生找出“裝腔作勢”。
c(出示插圖)讓我們來看一看他是怎樣裝腔作勢的?學生看圖自由說并朗讀此句。
(2)齊讀第二小節(jié):
(3)過渡:南郭先生混過了一次又一次,沒有被人發(fā)現(xiàn),后來為什么要逃走呢?
[通過對“裝腔作勢”的理解突破課文教學重點,體會人物僥幸心理]
問題3:
(1)齊?⊥踅寫刁牡娜艘桓齷灰桓齙卮蹈?他聽。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2)仔細觀察一下圖,看看南郭先生逃走時的樣子,揣摩一下他當時的心情,用“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為開頭,說一段話。
(3)交流。
4.揭示寓意:
師:學了寓言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生:沒有真才實學,靠蒙混、欺騙過日子,是長不了的。
師: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生:有的時候我沒有背過課文,最怕老師一個一個的檢查了。
生:我去學鋼琴,每次老師都要單獨檢查,如果我沒有練好就很怕去上課。所以我總是抽時間練好琴,不做“南郭先生”。
(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舉出生活中的例子,說明對課文的理解有了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這也是個性化閱讀的體現(xiàn))
(四)拓展延伸,深化寓意
師:南郭先生沒有真才實學,不會吹竽,所以只好逃走,那后來怎樣了呢?請你根據(jù)課文所表達的寓意展開想像
生1:后來,人們都知道了南郭先生不會吹竽,是個騙子,齊泯王知道后大怒,抓回南郭把他關(guān) 進牢里。
生2:南郭先生逃到另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人沒聽過吹竽的聲音。于是南郭先生就吹竽給國王聽。南郭先生便又裝模作樣胡亂地吹起竽來。那國王瞇縫著雙眼,裝作懂音樂的行家,還不時指指點點地稱贊:“好!好!”(續(xù)編的故事保持了寓言的風格,說明對課文的理解達到了一定的深度。)
教師總結(jié):同學這節(jié)課不僅讀懂了寓言故事,而且還知道了不能像南郭先生一樣混日子,要做有真才實學、有本領(lǐng)的人。
〖教學反思〗
1.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語言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訓練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wù)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我不失時機地鼓勵學生進行自由的表達。本課復(fù)述故事、續(xù)編故事鼓勵了學生自由表達的興趣,學生在續(xù)編故事時不僅保持原意:諷刺沒有真才實學的南郭先生混在行家里面充數(shù),而且還諷刺了一位“濫竽充數(shù)”的國王,這是學生在深入理解寓言的含義以后生發(fā)出來的想像,體現(xiàn)了個性化的閱讀風格,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2.新課程標準十分注重語文學科人文性特點,強調(diào)體會課文中關(guān)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重要作用,本課“裝腔作勢”一詞形象地揭露了南郭先生不學無術(shù)、混飯吃的丑陋嘴臉,因此我引導(dǎo)學生結(jié)合上下文,在模仿動作中真切地感受到南郭先生做賊心虛的心情,這一段的交流與品讀對于進一步理解寓意起到了較好的鋪墊作用。
3.三年級識字教學以養(yǎng)成主動識字習慣,逐步提高主動識字能力為主,因此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識字機會,調(diào)動學生主動識字的積極性、適當點撥、有重點地指導(dǎo)認字,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有效的認字、記字方法。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濫竽充數(shù)》 篇2
《寓言二則》中的《濫竽充數(shù)》寫的是,戰(zhàn)國時期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裝會吹,混在齊宣王 的樂隊里騙取信任與報酬,齊泯王繼位后,讓一個人、一個人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怕暴露,只好偷偷地逃走。這個故事諷刺了那些沒有真正本領(lǐng),混在行家里充數(shù)的人,說明做人要實事求是,不能弄虛作假的道理。
按內(nèi)容可把故事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寫南郭先生的成功。
第二部分:寫南郭先生的失敗。
根據(jù)本單元訓練重點“從內(nèi)容到思想”,結(jié)合本班學生的現(xiàn)狀,我確定的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理解故事內(nèi)容,明白故事中蘊含的道理。
2、能力目標:訓練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情感目標:領(lǐng)悟故事中蘊含的道理,從而悟出些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明白南郭先生成功與失敗的原因。
教學難點:使學生從南郭先生行為中悟出文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質(zhì)疑導(dǎo)入:
根據(jù)本班學生情況,要求學生從文題入手質(zhì)疑,提出的問題要有價值。應(yīng)該說讓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組成部分,更應(yīng)該以此,當作閱讀教學的一項十分艱巨而且重要的任務(wù)。
二、學習課文采用的幾種手段:
1、重視多讀。
本節(jié)課我多數(shù)時選擇了自由讀,齊讀,指讀等形式,盡量多地給學生讀的機會。而且注重朗讀后的講評,可以教師評,也可以學生評,評后再讓其讀,揚長避短,力求一次比一次讀得更好。
2、努力做到提問富有啟發(fā)性。
學習中緊緊圍繞教學重點,解決兩個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即南郭先生成功的原因,南郭先生失敗的原因。
3、其余預(yù)設(shè)的問題也多數(shù)屬于有彈性的問題:
如用多媒體打出課文第二段。讀這句話你明白了哪些內(nèi)容?有的學生可能學懂了“這個機會”一詞。有的可能明白了南郭先生是看到了可乘之機,可作假,有的可能明白了齊宣王,奢侈,不務(wù)實等等內(nèi)容,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給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機會。
4、教學中內(nèi)心要有強烈的目標意識。
這里的目標意識除了指完成知識能力情感等目標,更應(yīng)該重視“學法目標”的實現(xiàn)。根據(jù)教材,教師,學生的實際,建立起科學有效的學法系列,使訓練沉積在學生的素質(zhì)結(jié)構(gòu)中。如:我們堅持的學生主動質(zhì)疑,先質(zhì)疑、再解疑,然后通過讀,深入體入文字中的情感,小組合作學習,找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等等方法。這些方法都已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在學生的素質(zhì)中,有了一定的沉積。但愿這種沉積通過不斷訓練能使學生終生受益。
5、樹立服務(wù)意識。
新時期的教師應(yīng)牢記這樣一個信條:寧要有缺憾的突破,不要無價值的完整。所以,我堅持著課堂中教師為學生服務(wù)的思想,只要學生得到了實惠,哪怕我的這節(jié)課看起來不是完美的一課。因此,無論在開課伊始、還是講課中,以及將要結(jié)課時,都不抑制學生的質(zhì)疑。
6、樹立大語文的觀念,語文絕對不是課本教學這個范圍。
應(yīng)該說生活有多大,語文就有多大。所以,重視學生語文學習,課內(nèi)與課外的結(jié)合。把課堂學的課文當作例題學,那么課外閱讀就是舉一反三的練習,所以,學習本課,不但要求學生學懂課文內(nèi)容,還應(yīng)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懂得\"濫竽充數(shù)\"這個詞的運用.而且要求學生,課后再找一找寓言
以上只是上這節(jié)課的設(shè)想,因為課堂是活動的過程,難免會遺留下一些處理不妥當?shù)牡胤剑险埜魑徊涣哔n教。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濫竽充數(shù)》 篇3
一 讀明方向
師:看黑板(板書:濫),這個字寫得酷吧?
生:酷
師:大家手拿出來空劃一遍。
師:很好。(板書:竽充數(shù))這題目寫得酷嗎?
生:酷
師:謝謝鼓勵,在腦海里空劃一遍。
師:有的同學一邊劃一邊搖頭晃腦的很有意思。
師:我們一齊來讀一遍。
生齊讀:濫竽充數(shù)。
師:讀的很好,這既是一個成語故事,也是一個寓言故事。像這樣的成語還有哪些?
生:還有魚目混珠
師:很好
生:掩耳盜鈴
生:還有守株待兔。
生:還有拔苗助長
生:還有南轅北轍
生:還有揠苗助長
師:就是拔苗助長
生:還有亡羊補牢
師:很好,你發(fā)現(xiàn)沒有,這些成語,這些故事,他們有什么共同點?
生:它們都是成語故事,也是寓言故事
師:這個地球人都知道,因為剛才說過了,還有嗎?(眾笑)
生:他們都是告訴我們一些道理
師:它們都通過一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但是不一定是一個。有一個著名的作家,叫嚴文井,他說過一句話,他說,這些故事就象魔術(shù)師的袋子,人們總是能從里面掏出許多東西來。今天,我們就來掏一掏,看看能掏出什么來?
[思考]任何游戲者都知道從哪兒開始,到哪兒去,這就是說每個學生應(yīng)該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通過聯(lián)系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除了引導(dǎo)學生發(fā)現(xiàn)寓言的特點之外,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
二、讀清層次
師:那我們首先來掏第一個東西。自由讀“濫竽充數(shù)”的課文,讀了以后,你能不能想一想,讀成自己的一兩句話,這當然需要你概括。好,開始讀。
生讀課文
師:下面讀成自己的一兩句話
生:戰(zhàn)國時,齊宣王喜歡聽……
(師把學生的書合上)
師:既然是自己的話,就不照著書讀了。
生:戰(zhàn)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濫。因為他喜歡講排場,所以他總是喜歡很多人一齊吹,正好給了別人一個濫竽充數(shù)的機會。南郭先生就這樣濫竽充數(shù),他混過了一次又一次。可是,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繼承了王位,他喜歡一個一個的聽,南郭先生就只好逃走了。
師:我不知道你標點符號是怎么點的,(眾笑)但是我知道你說得非常全面,能不能再說得簡潔一些呢?(沒有學生舉手,教師略停頓)這樣,這課文就一個自然段,現(xiàn)在我請同桌合作,把它讀成兩個自然段,當然要有理由,同桌合作,怎么讀比較好,為什么這樣讀,想一想。
(同桌讀課文)
師:哪一組,最佳拍檔?請最后兩位同學。
生1:戰(zhàn)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生1:有個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也混了進來,每當演奏時(發(fā)音不標準),也鼓著……
師:停,每當“演奏時”
生1繼續(xù)讀:每當演奏時,他鼓著腮幫,按著竽眼,裝著會吹的樣子,居然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
師:再等一下,那一句“雖然鼓著腮幫”,一齊讀
生讀
師:腮幫在哪?什么叫鼓著腮幫?
生演示
師:還有一個詞兒,叫俸祿,一齊讀
生讀
師:什么叫“俸祿”?
生:就象現(xiàn)在社會的工錢一樣,要發(fā)給他們,他們?yōu)榇笸醮刁模桶l(fā)給他們工資。
師:工資
生:俸祿,起先是指那些吹竽的人把竽吹好了齊宣王就贈給他們食物和衣物。
師:我明白了,他說的工資不一定是錢。
生:因為原來的不象我們現(xiàn)在這樣,他們原來就是發(fā)一些食物讓他們養(yǎng)家糊口,后來才發(fā)的金子銀子。
師:這個俸祿,有可能發(fā)的是糧食,也有可能發(fā)的是布匹、衣服,當然,也有可能發(fā)的是錢。這些,是南郭先生在那里吹竽獲得的回報,我們都叫它“俸祿”。
生:也叫報酬。
生2繼續(xù)讀課文。
師:為什么這樣分。請其他同學來說。
生:上面講的是齊宣王喜歡聽,第二段講的是齊泯王喜歡聽。
師:有道理,一個時齊宣王時,另一個時齊泯王時,抓住故事發(fā)生的時期,這就是概括。我提個建議,概括還要抓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節(jié),誰再來概括概括。怎么樣?
生: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裝得跟別人一樣,一齊吹。
師:齊泯王時,南郭先生怎么樣?
生:齊泯王要一個一個的吹,他只好逃走了。
師:水連起來說?
生: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裝著跟別人一樣,一齊吹;齊泯王時,他就逃走了。
師:很好,這不就是一句話了嗎。剛才我們是把一個自然段讀成了兩個自然段,當然,它是有理由的。理由就是一部分寫的是在齊宣王的時候,還有一部分寫的是在齊泯王的時候。請你再讀讀課文,除了讀成兩個自然段,還能讀成幾個自然段?四個人一小組研究一下還能讀成幾個自然段,為什么?
(小組合作、集體交流:有的根據(jù)齊宣王、南郭先生、齊泯王、南郭先生,把課文讀成了四個層次;也有的根據(jù)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把故事讀成了三個層次等。)
[思考]任何游戲都是有規(guī)則的,這個規(guī)則就是依據(jù)、理由,在這里我們把課文當作魔方一樣,無論怎樣拆、合,都要遵循“游戲”規(guī)則——分層的依據(jù)與概括的方法,而最為重要的就是讓學生掌握這個規(guī)則,從而學會學習。
三、讀出自己
師:看看,怎么讀出自己的味道來呢?練習一下,怎么讀出自己的味道來?(課件出示:戰(zhàn)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生1讀。
師:我聽明白了,她重點說的這是“許多人”呢。(板書:許多人)你關(guān)注的是什么?
生2讀。
師:你讀的很平和,但是我也聽出來了,你關(guān)注的是“總是”(板書:是)還有不同的嗎?你看他們既有自己的特色,又有自己的味道。
生3讀
師:你看,她說的什么?一齊(板書:一齊)。
師:哦,還有同學要讀
生4讀
師:他為什么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呢?
生:因為齊宣王喜歡講排場
生:齊宣王他是一個國王,他非常重視自己的形象,他覺得自己如果用很多人來吹,別人就會很崇拜他。
師:我想到了,在戰(zhàn)國的時候,七個國家稱“戰(zhàn)國七雄”,那其中,秦國和齊國是最為強大的,尤其是在齊宣王的時候,那齊國可是非常的鼎盛。所以,你講的意思我明白了,你看,我們國家吹竽的都那么多人,都有面子呀。還有誰說?
生:因為齊宣王非常的奢侈。
師:他感覺到齊宣王非常奢侈。這么多人吹竽,其中還有象南郭先生一樣不會的。這么多人吹,這么多的人,其中,還有不會的,我們把這一種就叫做,一起讀這個字。
生齊讀:濫。
師:同學們讀得都非常好,很有味道。那么讀書要讀得更有味道,我們還要把書讀到臉上來。(停頓)大家看著我干嘛?是讀到你自己的臉上來,又不是我臉上。(眾笑)讀到臉上來就是讀書表情,還可以加上動作。(課件出示:有個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也混了進來,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
(生練讀,指名讀,學生沒有表情,教師指導(dǎo),學生邊讀邊做動作,也有了一些表情。教師示范后,另一學生讀,叫好。)
師:我雖然沒看他的臉,但是我知道他一定鼓起了腮幫,誰再來讀?
(生讀,繪聲繪色,讀完眾鼓掌。)
師:真不錯,你那個“鼓著腮幫”,我一聽就知道你是真的鼓著腮幫了,真的把書讀到臉上來了。讀書不僅要讀到臉上來,還要讀到人物的心里去。這人物是誰?南郭先生,你說他這個時候心里會想什么呢?
生:他很害怕別人發(fā)現(xiàn)他。
生:南郭先生很緊張,
生:在他害怕的同時他也挺高興自己偽裝得很成功。
師:害怕,高興了,嗯,先打一個問號。
生:他很高興地想,我多聰明啊,別人都看不出來,我是在假裝吹。
生:他很高興,是因為齊宣王很笨,他不會吹,可是齊宣王還是讓他進了吹竽隊,而且還給了他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
師:我給你換個詞,就是他很“得意”,還有沒有不同的說法?我最喜歡聽不同的說法。
生:同時他也很小心,他怕被別人發(fā)現(xiàn)了他就前功盡棄了。
生:我覺得他首先是很擔心,但是他過了一段時間就覺得齊宣王有點笨,喜歡講排場,所以他后來就比較高興,比較得意,覺得自己很聰明。
師:她的觀點是一開始有點緊張,后來得意了,沒有被發(fā)現(xiàn),但這并不意味著齊宣王就可能是笨的。
生:我覺得他可能很擔心,因為他知道,紙是包不住火的,但是他每次吹完竽后也領(lǐng)到和別人一樣的俸祿,他心里慢慢地放心了。
師:從擔心到放心。你真是讀進了人物的心里,讀出了自己的想法,這就叫做有自己的個性。很棒呀,了不起呀,我們大家贊美他一下。(生鼓掌)
師:有同學說,起先,他有可能是緊張的,害怕的,但是他緊張要裝作……
生:不緊張。
生:害怕要裝作不害怕。
生:不會吹竽要裝作會吹竽。
師:裝著裝著居然發(fā)現(xiàn)沒人發(fā)現(xiàn),他也就開始有點得意,心里開始有點偷笑,心里開始慢慢的有點踏實。(板書:裝),你由這個“裝”字你又想到哪些詞了?
生:我還想到了裝腔作勢。
生:我還想到了裝模作樣。
生:混水摸魚。
師:你看,這就是裝。這個讀書讀到人物心里去了,我們就能明白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明白他想的以后,讀出來的又不一樣了。我請誰來讀呢?
(生讀。眾鼓掌)
師:你裝出會吹的樣子,讀的多有自己的個性呀,多好啊。讀書,讀到臉上,讀到別人心里,還要讀出自己的態(tài)度,你是贊成這個事呢?還是不贊成這個事?你是要批評南郭先生,還是要贊美他?你是要勸戒他呢?不是說出來,而是要讀出來,讓人一聽就知道你是這個態(tài)度。有難度是吧?要練吧?不要?好。請這位男生讀,他是個什么態(tài)度。
生1讀。
師:我聽出來了,他是批判他。
生2讀。(讀完,生鼓掌)
師:你為什么把居然讀得這么重?
生2:因為他不會吹竽,如果齊宣王跟他兒子一樣也要他們一個一個單獨吹的話,南郭先生就會暴露出來,但是齊宣王喜歡他們一齊吹,他就可以裝腔作勢,不勞動就拿到俸祿。
師:表示你的不滿。
生2:對。
師:她讀書一個字里面一個詞里面就讀出那么多的東西,而且善于聯(lián)系上下文來讀。是的,讀書就要像他那樣,聯(lián)系上下文來讀文章,這就能讀出自己的想法來,讀書要能讀出自己的味,自己的態(tài)度,還要讀出自己的想法。下面,請你把這段話和最后一句話聯(lián)系起來讀一遍。最后一句話是什么?
生: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師:放在一起,讀出什么來了?
生:我從只好這個詞了解到南郭先生非常不愿意離開
師:但是
生:他迫不得以,如果不離開,可以會有殺身之禍。
生:我覺得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要是他不逃走的話,可能會被抓到,這樣他就要坐牢什么的。
師:你想對南郭先生說點什么呢?
生: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生:想要拿到報酬,就應(yīng)該踏踏實實的工作。
生: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
生:我想對南郭先生說,南郭先生,你騙得了一時,卻騙不了一世。
師:你用小聰明能騙得了一時,但是騙不了一世。
生:靠勞動獲得的報酬才是踏實的。
生:要有真正的事,真正的本領(lǐng)。吃飯要靠真才實學。
師:同學們,我們再來聯(lián)系一下,我們還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怎么聯(lián)系呢?
課文當中這么幾句話,把每兩句話放在一起讀一讀,你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思考了。
生1讀:可是他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的單獨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師:這兩句話放在了一起,你讀出了什么?
生:我讀出了,因為南郭先生的害怕被抓住,并且不可能有天上掉餡餅,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而且齊泯王也非常細心,不喜歡一群一群的吹,而是一個一個的單獨吹。
師:那你覺得對齊宣王要說什么?
生:齊宣王你真笨哪,為什么非要講排場
聲:齊宣王,你為什么不想一個方法,把有真才實學的人選到樂隊來呢?
師:嗯,會吹的才行。有沒有讀兩句不是同一個地方,是兩個不同的地方的,讀出自己跟他們不同的,和他們不一樣的想法。自己先把兩句話讀好。
師:你要對齊宣說什么?
生:我要對齊宣王說你以后可不要講排場,要一個一個的體會出,知道他們的真才實料。
師:我們來回顧一下,剛才同學們對南郭先生說,你盡管有點小聰明,但如果沒有真才實學,你只能得意一時,不能得逞一世,終究要被發(fā)現(xiàn),你看,一個道理吧,騙人是騙不了一世的。第二,對南郭先生說,你這個做人要誠實。第三,對南郭先生說,你要有真才實學,第四,有同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要靠自己的勞動獲得收獲。對齊宣王也有自己的想法,總的想法加起來,就是你要對立一個自己的制度,或者是方法,讓有真才實學的人進來。這一些我們都是從這個故事的袋子里面取出來的道理。所以我開始說不一定是一個道理,我們?nèi)〕鰜碓S多道理。(此時,還有許多同學舉手)
生:我想對南郭先生說最后一句重慶話,做人要厚道。(全場大笑)
師:做人要厚道(模仿學生),解釋一下,這話什么概念。
生:就是要老實,不要耍那些小聰明,耍了小聰明總有一天會被戳穿的。(眾鼓掌)
師:很好,要誠實,要講信用,誠信,這也是我們讀出的一個重要道理。
[思考]任何游戲都是游戲者自己玩的,老師只是一個顧問、促進者或組織者。在這里,學生自然是讀的主體,讀出特點、讀到臉上、讀到人物心里、讀出自己的態(tài)度與見解,這一系列都是學生在讀,而且用自己讀,也讀出了自己。
四、讀寫結(jié)合
師:這個故事,是編者改編的,根據(jù)什么改編的啊?根據(jù)一本書,它的名字叫《韓非子》,這本書的作者的名字也叫韓非子,根據(jù)一段古文來改編的。這段古文就附在課文后面,我請誰來讀一讀這段古文呢?讀古文的時候要怎么樣?
生:慢一點,要讀出那種韻味兒。
師:要讀出那種韻味兒,什么叫那種韻味呢?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我一聽聽那種韻味是什么樣的?
生1讀
師:聽了你的朗讀,我感覺真回到了古代。
生2讀(出現(xiàn)錯誤自己糾正了)
師:自己能把自己的錯改正。我們一起讀。
師:古文和我們現(xiàn)在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生:古文就好象是把文章內(nèi)容歸納成主要內(nèi)容一樣
師:很簡潔,是吧?
生: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文章里許多詞都是很容易理解的,可古文里有些詞都概括成一個字,讓人很難理解。
師:譬如說……
生:譬如說:廩食以數(shù)百人的“廩”
師:很好,善于提問題。這個“廩”是什么意思?
生:是糧食的意思
師:說對了一半。“廩”是放糧食的倉庫。你看,聯(lián)系我們剛才的文章,說俸祿,可見,齊宣王發(fā)的俸祿是什么?
生:糧食
師:這里齊宣王發(fā)的俸祿就是糧食。還有什么問題嗎?沒有,請大家一起來讀。(學生讀得搖頭晃腦,很有韻味,讀完后,眾鼓掌。)
師:再看一下,古文里有沒有寫南郭先生怎么吹竽的?(生齊說沒有)
師:那證明我們這里說的假裝吹竽是想象的。既然編者可以想象,那咱們也可以想象。你看下面有另外一本教材叫北師大版教材,它想象的跟我們江蘇版的教材就不一樣了,但是我們的想象都要依據(jù)這一段古文,如果不增加你的負擔,我布置一個作業(yè),如果增加你的負擔,你就不要做。這個作業(yè)是這樣的,你可以改編你自己的“濫竽充數(shù)”。你看我們剛才讀書要讀出自己的味兒,要讀出自己的態(tài)度,要說自己的話,這兒要寫自己的“濫竽充數(shù)”,如果你覺得有興趣就可以去做,沒興趣就不要做,好嗎?下課!(眾鼓掌)
[思考]任何游戲都對游戲者充滿期待,而最好的期待就是引領(lǐng)孩子創(chuàng)造新的游戲,在這里引導(dǎo)孩子創(chuàng)編自己的“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就是一種新的游戲的開始。教學如游戲,說的就是汲取游戲精神,借鑒游戲中積極的因素,創(chuàng)造富有魅力的語文課堂。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濫竽充數(shù)》 篇4
1、讀通課文,理解詞語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
教學重難點:通過理解重點詞句,理解寓意。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步驟:
一、導(dǎo)入新課
1、看圖寫詞
2、(課件逐幅出示相關(guān)畫面)學生看圖寫成語。
3、交流,出示答案。
4、學生較對并訂正。
二、揭題解題
1、揭題:濫竽充數(shù)
2、理解“竽”
3、學生猜想,教師簡介“竽”
4、解題
三、初讀課文
過渡:那么課文講了誰濫竽充數(shù)呢?
1、全班齊讀課文
2、思考: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讀1、2自然段
2、文中哪句話寫南郭先生在“濫竽充數(shù)”?
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充數(shù)。
(1)齊讀句子
(2)這句話中哪個詞語最能說明他濫竽充數(shù)?
(3)看圖片說句子。
(4)誰能來模仿一下他的樣子?
2、過渡:南郭先生這樣混,為什么沒被發(fā)現(xiàn)過呢?
3、思考討論。
4、小結(jié)。
五、學習3、4自然段
過渡:南郭先生這樣弄虛作假,濫竽充數(shù),能夠長遠的呆在樂隊里嗎?
1、出示小組學習單
2、交流匯報填表
3、小結(jié)
4、練習鞏固“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
六、明寓意
1、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這時兩人會怎么說?
2、假設(shè)同學們碰到了南郭先生,會怎么對他說呢?
七、拓展延伸,總結(jié)全文
1、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濫竽充數(shù)的事或人?
2、總結(jié)全文
板書:
濫竽充數(shù)
宣王 必三百人 混
湣王 一一聽之 逃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濫竽充數(shù)》 篇5
作者:佚名 轉(zhuǎn)貼自:轉(zhuǎn)載 點擊數(shù):41
《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shè)計二
南安市洪瀨中心小學 陳秋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地理解《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
2.學生懂得《濫竽充數(shù)》的寓意,使學生明白:沒有真才實學,靠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
3.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學會做人。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寓言二則》中的第二則寓言。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完后用簡單的話來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2、學生反饋
師:這個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寓言《濫竽充數(shù)》。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成語。(板書:濫竽充數(shù))
3、師:課前老師已經(jīng)布置大家預(yù)習,不懂的字查字典,結(jié)合剛才我們讀的課文,說說你理解了這個成語中的哪幾個字?哪些字難理解?
竽:簧管樂器。充數(shù):湊數(shù)。
師:“濫”字有難點,哪位同學知道它的意思。(濫:與真實不符,引申為蒙混。)
師:誰能連起來說說整個詞語的意思嗎?
二.圍繞問題,自學課文。(邊思邊讀,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師:接下來,就讓我們回到課本中,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思考老師所給出的三個問題.
南郭先生為什么能濫竽充數(shù)?
南郭先生是怎樣濫竽充數(shù)?
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討論問題,理解課文。(在討論中逐步理解課文,體會南郭先生不會裝會的樣子,揭露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的丑惡嘴臉。)
⑴分組討論,理解課文。
⑵大組交流,切透課文。
⑶板書小結(jié),深化課文。
愛講排場有機可乘,濫竽充數(shù)裝腔作勢,不會裝會只好逃走無機可乘
三、閱讀填表,理解寓意。
1、師:同學們都知道每一則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蘊藏著深刻的道理,《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師邀請在座的同學當一回研究員,自己來尋找寓言背后隱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沒有興趣?
師:看來,大家信心十足啊!這一次的活動我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一張表格,大家要通過研究討論共同完成這張表。好,我們先來看看發(fā)下來的表格。
聽竽者 喜歡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結(jié)果
師:我們在填表時,要多讀讀課文,多思考,綜合大家的意見,劃找出文中的有關(guān)句子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填入表中。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四人為單位自學課文展開討論。
2、學生討論填表
3、學生反饋,教師適機指導(dǎo)朗讀。
4、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讀完之后請你說說這則寓言給你的啟示。(讀課文,反饋)
師:我們還能從齊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啟示?
板書:真才實學嚴格把關(guān)
師:這就是同學們通過自己對這則寓言的學習所揭示出來的道理,這是所有研究員踏踏實實學習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
四、聯(lián)系實際,深化寓意
師:只要同學們留心觀察,你不難發(fā)現(xiàn)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濫竽充數(shù)”之類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樣的人。你找到過嗎。——說說我們身邊的南郭先生
五、課后延伸。
1、師:這會我可為南郭先生擔心起來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濫竽充數(shù)拉,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來說是失業(yè)了,下崗了,下崗后南郭先生該干些什么呢,同學們就讓我們大家一起幫他出出主意吧。
題目:南郭先生下崗后
2、請將這則寓言復(fù)述給你的家人聽。
3、你還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告訴大家。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nèi)搜索關(guān)鍵字:充數(shù))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濫竽充數(shù)》 篇6
教學目標:
1、會用“總是”、“不要……而要……”造句。
2、理解濫竽充數(shù)這則成語故事的內(nèi)容,懂得:沒有真才實學而弄虛作假的人,最終總是要敗露的。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成語意思,體會用法。
3、展開合理想象,續(xù)寫故事。
教學重難點
理解這則故事的內(nèi)容,懂得:沒有真才實學而弄虛作假的人,遲早是要暴露的。
教學過程
一、 導(dǎo)入新課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則成語故事《濫竽充數(shù)》,板書課題,齊讀。
你見過“竽”嗎?出示圖片,簡要介紹。
理解“濫”。出示字典上的3種解釋,學生根據(jù)解釋擴詞理解。
二、學習故事
1、過渡:那么濫竽充數(shù)到底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出示要求:讀正確,做到不讀錯字、不添字、不丟字、不讀破句字。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接下來,請同學看大屏幕出示的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并交流。
a、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指名交流。
理解“總是”,并造句。
南郭先生是怎樣濫竽充數(shù)的?用筆畫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用一個詞來形容南郭先生的的狀態(tài)的。(裝腔作勢)
b、濫竽充數(shù)失敗的原因是什么?指名交流。
用“不要……而要……”造句。
c、最后,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走了,為什么?這個結(jié)果說明了什么?指名說。
三、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濫竽充數(shù)》這個故事,你能說說從中懂得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
四、拓展
1、出示文言版《濫竽充數(shù)》,學生對照課文理解意思,朗讀并背誦。
2、選擇“濫竽充數(shù)”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把序號寫在括號里。
濫竽充數(shù):1、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有才學的人里欺騙別人。
2、比喻以假冒充真的,以次冒充好的。
3、用來表示自謙,說自己的水平不夠,只是湊數(shù)而已。
a、做買賣要按質(zhì)論價,講究信譽,不能以次充好濫竽充數(shù)。
( )
b、不懂就是不懂,不能混在大伙里面濫竽充數(shù)。( )
c、班長小紅謙虛地說:“這次我們被評為文明班級,都是全體同學干出來的,我不過是濫竽充數(shù),掛個名而已。” ( )
d、農(nóng)貿(mào)市場有一些經(jīng)營者把爛魚放到鮮魚里濫竽充數(shù)高價賣掉。
( )
五、小練筆
1、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注意寫清楚南郭先生的心理變化、動作等方面。
2、學生思考練寫,教師巡視指導(dǎo)。
3、指名交流。
教學反思:
在上這節(jié)課時,首先從課題入手,理解"濫"和"竽"的意思,然后圍繞“濫竽充數(shù)成功的原因”,“濫竽充數(shù)失敗的原因”,“說明了什么”這三個問題展開,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chǔ)上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語言過于啰嗦,一個問題重復(fù)了好幾次,耽誤了時間,使后面的拓展和續(xù)寫環(huán)節(jié)時間趕得太急。課堂上引導(dǎo)性語言和評價性語言太貧乏。
真誠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促進我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謝謝!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濫竽充數(shù)》 篇7
生自學《買櫝還珠》和《畫蛇添足》,從而達到不待老師講,學生自能讀書的境界。
教學《濫竽充數(shù)》我采用三步閱讀教學法,讓創(chuàng)新思維寓于在語文教學中。
第一步:自主學習,埋下“創(chuàng)新”種子。
自主學習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文本的能力。學生自主學習時,要讀熟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讀到朗朗上口為止。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借助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自學生字詞。五年級學生字詞教學雖然不是重點,但是學生提筆忘字,生字回生相當嚴重。在自學生字詞時,學生對一些易錯的字會想出不同的辦法來記住它們,如:“濫”擴成“泛濫成災(zāi)”、“濫用職權(quán)”,“竽”與“宇”與“芋”比較組詞,“裝飾”找近義詞“裝扮”等。學生通過形近字或同音字的組詞、擴詞,換部件或拼部件,找近、反義詞,編故事等方法,既記住了字形,了解了詞義,又積累了詞匯,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真是一舉多得。學生自主學習,掃除了閱讀障礙,又初步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
第二步: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思維”。
當學生對課文的大意有了初步的了解,再讓學生按照學習單合作學習。
學習單:1、邊讀邊質(zhì)疑問難。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解寓意,受到什么啟發(fā)。學生在質(zhì)疑問難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從學生的質(zhì)疑中不難看出學生的想象思維得到了發(fā)展。有學生問:①“南郭先生為什么敢冒著欺君之罪來濫竽充數(shù)?能不能說他很勇敢?”②“南郭先生為什么濫竽充數(shù)還能得到很高的待遇呢?”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并不難。關(guān)鍵要讓學生明白,怎樣從課文中找到答案。我讓學生反復(fù)讀課文的一、二兩節(jié),再進行小組討論,要從課文的內(nèi)容中找到答案。同學們思維活躍,答案很多。最后老師再幫助學生歸納。從課文的第一節(jié)中得出①問的答案,是:南郭先生敢來濫竽充數(shù),主要原因是,齊宣王喜歡講排場,吹竽隊就有300人,常叫300人一齊吹,容易混。南郭先生抓住了昏君齊宣王的這個弱點,敢冒欺君之罪來濫竽充數(shù),不能說他是勇敢,只能說他是一個膽大妄為的人。再從課文的第二小節(jié)中和聯(lián)系上文得出②問的答案是:南郭先生裝得太像了,鼓著腮幫,捂著竽眼,而齊宣王只知道講排場,根本不管誰會誰不會,所以南郭先生混過了一次又一次。這兩個問題解決了,“濫竽充數(shù)”的原因和經(jīng)過也迎刃而解了。學生讀懂了課文,借助課文內(nèi)容加上豐富的想象對課文理解得很透徹。由此看出學生的知識是要通過學生積極的豐富的想象而獲得。為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我又設(shè)疑同時也為概括寓意作鋪墊:你們認為南郭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經(jīng)過討論,一致認為,他是一個不學無術(shù),沒有真才實學,專*欺騙假冒過日子的人。最后再從南郭先生偷偷溜走的結(jié)果,學生不難得出這個寓言故事的寓意:沒有真才實學,*欺騙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濫竽充數(shù)》 篇8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寓言所述的內(nèi)容,能用自己的話說故事,體會故事所蘊涵的寓意。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引導(dǎo)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組織學生結(jié)合注釋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說故事的過程中,不斷地深化對課文內(nèi)容的了解,從而感悟寓言的寓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教育學生必須有真才實學,而不能自欺欺人。
重難點、關(guān)鍵
1.結(jié)合注釋,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感悟寓言中所蘊涵的寓意。
教學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搜集到的有關(guān)《韓非子》的資料。
3.古箏音樂。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1、教師導(dǎo)入: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了很多種文章的體裁,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體是寓言。同學們喜歡讀寓言故事嗎?為什么?(因為寓言故事短小精悍,讀起來不要花很多的時間;趣味性強,每則寓言都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2、教師趁機簡介什么叫寓言。(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是帶有勸喻或諷刺意味的故事。它不但具備勸喻、諷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種有故事情節(jié)的文學作品。)
3、教師板書課題。導(dǎo)入新課:今天。我們學習的寓言故事是《濫竽充數(shù)》,那么這則寓言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它勸喻或諷刺的是什么呢?
(通過從文章體載入手,激起學生對寓言這種文體的回憶。然后教師設(shè)置疑問導(dǎo)讀,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傾聽。
2、教師出示自學要求,學生自學。
(1)、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借助工具書和文中注釋,理解文中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3、圍繞問題,學生分組自學課文。(邊思邊讀,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4、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
(1)、指名朗讀課文。
(2)、教師指導(dǎo)朗讀節(jié)湊。
(3)、教師播放古箏音樂,全班同學齊讀課文。
5、檢查學生對字詞和句子的理解情況。
(1)、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一起解決。
(2)、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對課文的理解。
(以讀為主,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讓學生讀出文言文的韻味,讓學生分組學習,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教師導(dǎo):接下來,就讓我們回到課本中,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思考老師所給出的三個問題:
(1)、南郭先生為什么能濫竽充數(shù)?
(2)、南郭先生是怎樣濫竽充數(shù)?
(3)、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分組學習,討論問題,理解課文。
(在討論中逐步理解課文,體會南郭先生不會裝會的樣子,揭露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的丑惡嘴臉。)
⑴、分組討論,理解課文。
⑵、大組交流,切透課文。
⑶、板書小結(jié),深化課文。
(愛講排場有機可乘,濫竽充數(shù)裝腔作勢,不會裝會只好逃走。)
四、閱讀填表,理解寓意。
1、師:同學們都知道每一則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蘊藏著深刻
的道理,《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師邀請在座的同學當一回研究員,自己來尋找寓言背后隱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沒有興趣?
師:看來,大家信心十足啊!這一次的活動我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一張表格,大家要通過研究討論共同完成這張表。好,我們先來看看發(fā)下來的表格。
聽竽者
喜歡怎樣聽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結(jié)果
師:我們在填表時,要多讀讀課文,多思考,綜合大家的意見,請找出文中的有關(guān)句子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填入表中。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四人為單位自學課文展開討論。
2、學生討論填表。
3、學生反饋,教師適機指導(dǎo)朗讀。
4、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讀完之后請你說說這則寓言
給你的啟示。(讀課文,反饋。)
5、教師導(dǎo):這是我們從南郭先生身上得到的啟示,那我們還能
從齊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啟示?(真才實學嚴格把關(guān)。)
6、教師小結(jié):這就是同學們通過自己對這則寓言的學習所揭示
出來的道理,這是所有研究員踏踏實實學習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讓我
們一起讀課文。
7、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表格的設(shè)計,能幫助學生有條理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寓言揭
示的深刻道理。)
五、聯(lián)系實際,深化寓意。
教師導(dǎo):只要同學們留心觀察,你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濫竽充數(shù)”之類的事情,也有像南郭先生一樣的人。你們找到過嗎?
——請說說我們身邊的“南郭先生”吧?
(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身邊的“南郭先生”,激發(fā)學生改變
不良的行為習慣。)
六、課后延伸,續(xù)寫故事。
1、教師導(dǎo):南郭先生不學無術(shù),濫竽充數(shù),他的行為是我們所
不恥的,但我們不能做無情的人。南郭先生逃走后,我們想不想知道他以后過得怎樣了呢?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以“南郭先生逃走后”為起筆,續(xù)寫這個故事。
2、學生續(xù)寫故事。
附板書:
濫竽充數(shù)
齊宣王 必一百人 裝模作樣
齊緡王 一一聽之 只好逃走
(一個人要有真才實學,不能弄虛作假,自欺欺人。)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濫竽充數(shù)》 篇9
南郭先生走出王宮后,一邊走一邊想:要是世界上有后悔藥就好了。他垂頭喪氣的走著,一位和藹可親、白發(fā)飄飄的老爺爺迎面走來,問:“你有什么不開心的事嗎?”南郭先生把事原原本本的告訴了他。老爺爺說:“你以后可不能這樣,看你現(xiàn)在這個樣,那我?guī)蛶湍惆伞砦医o你一白兩銀子,去開個肉店吧。”
南郭先生的羊肉店開張了,還在門前掛了一個羊頭,表示他的羊肉正宗。這樣干了有一個多月,他的日子就一天天地好了起來,可是他卻覺得這樣做生意太辛苦了,賺得錢太少了。于是他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鬼主意,狗肉和羊肉看起來差不多,而價錢可便宜得多,我何不將店里的羊肉改成狗肉呢?就這樣,南郭先生的店門前依然掛著羊頭,可店內(nèi)卻賣起了狗肉,據(jù)說,掛羊頭賣狗肉這句話說的就是南郭先生。
這樣又過去了一個多月,南郭先生還不滿足,他又在狗肉的身上打起了主意,能不能把一只狗肉賣到兩只狗肉的價錢呢,這點小事可難不倒聰明的南郭先生,他找來水槍等工具,拼命地往狗肉里灌水,就這樣,他的腰包一天天的鼓了起來。
那個曾經(jīng)幫助他的老爺爺很高興,以為他是塊做生意的好材料,便來向他祝賀,可是無意中卻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就毫不留情地訓斥道:“我本以為你會悔過自新,誠信做人,可是象你這樣,豈不又是在濫竽充數(shù)嗎?”
南郭先生聽了他的話,滿面羞愧,心里想著:“原來我犯的是同一個毛病啊!”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濫竽充數(shù)》 篇10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濫竽充數(shù)》這個成語故事的內(nèi)容。
2、懂得《濫竽充數(shù)》的寓意,學會做人。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導(dǎo)入:同學們,你能說幾個喜歡的成語嗎?(學生交流)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簡單的幾個字濃縮了深刻的道理,其中一些成語還有著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成語故事《濫竽充數(shù)》,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題。
二、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理解成語
1、師:接下來,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并簡單說說這個成語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2、解釋成語。(課件隨機出示)
三、閱讀填表,理解寓意
1、師:老師請在座的同學當一回小研究員,自己來尋找故事背后隱藏的深刻道理。(以小組自學課文展開討論)
齊宣王喜歡怎樣吹竽?
齊湣王喜歡怎樣吹竽?
不同喜好
結(jié)果
說明了什么
道理?
2、學生討論填表。
3、學生反饋。
4、南郭先生就是鉆這個空子來參加吹竽隊的,當初他看到這個告示會怎么想呢?
5、南郭先生是怎樣混在樂隊里吹竽充數(shù)的, 而又不被發(fā)現(xiàn)?
出示句子: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
6、指導(dǎo)朗讀。
師:正是這樣,讓南郭先生在齊宣王的樂隊里混了一次又一次,但他混得了一時,混得了一世嗎?結(jié)果怎樣?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7、南郭先生聽到一個個吹竽的消息時,簡直嚇呆了,嚇得怎樣?
8、誰來說說這個成語故事給你的啟示?
四、聯(lián)系實際,深化寓意
列舉生活中“濫竽充數(shù)”之類的事情,尋找身邊的南郭先生。
五、拓展延伸
續(xù)編故事: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濫竽充數(shù)》 篇11
一·引入課題
1、 今天要請同學們先欣賞一段動畫,看里面的人在干什么?
生:在演奏、在吹笛子、在吹竽……
師:看來你一定認真地做了預(yù)習,動畫里的人就是在吹奏古代的一種樂器竽,板書“竽”,你能根據(jù)竽這個字來猜一猜這種樂器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嗎?生:是用竹子做的。師:為什么?生:因為竽字是竹字頭。看來是已經(jīng)懂得了根據(jù)字的偏旁來猜測字的意思。師:竽字正是我們二年級學習的一類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的形聲字。
2、 今天我們要學習第二則寓言板書“濫竽充數(shù)”就跟吹竽有關(guān)。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成語,到底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相信學了這則寓言故事你就能明白。
二·初步感知,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 檢測預(yù)習。師:昨天我們布置了預(yù)習作業(yè),這則寓言中的生字新詞你都會認會讀了嗎?出示生字新詞。請男生讀左邊的,女生讀右邊的,互相聽一聽。
濫竽充數(shù) 裝腔作勢
待遇 講排場
腮幫 竽眼兒
演奏 繼承
一個挨一個 南 郭先生
齊宣王 齊湣王
師:我們的腮幫在哪?誰來指一指?,
師:南郭先生、齊宣王、齊湣王是這則寓言中的三個人物,通過預(yù)習你知道這三個人物中誰是吹竽的,齊宣王和齊湣王他們倆是什么關(guān)系?生:父子關(guān)系,師:誰是父親?誰是兒子?看來通過預(yù)習同學們已經(jīng)自己讀懂了一些信息。
2、 那么就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則寓言吧。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正確斷句,不加字不漏字。全班齊讀。個別糾正難讀的句子。
三·整體感知內(nèi)容,理清脈絡(luò)層次。
1、 師:通過預(yù)習同學們知道了這則寓言講了南郭先生吹竽(板書),那么誰和誰要聽他吹竽?(齊宣王和齊湣王,板書)結(jié)果分別怎樣?(在齊宣王那得到很高的待遇,在齊湣王那只好偷偷地溜走)請同學們邊默讀邊思考,找到書上的關(guān)鍵詞句來回答。
2、 生竽默讀反饋。師相機板書。南郭先生吹竽給齊宣王聽,得到很高的待遇,而到了齊湣王要聽他吹竽,他卻只好偷偷溜走了。
3、 師:課文的那些自然段是在講南郭先生吹竽給齊宣王聽得到了很高的待遇,哪些自然段又是在講齊湣王要聽他吹竽,他卻偷偷溜走了。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
4、 生匯報:1、2自然段講……,3、4自然段講……師:請同學們在2自然末尾畫出象這樣的雙豎線,用雙豎線這種符號就能把不同意思的兩個部分標記出來。
四、深入學習課文內(nèi)容,品詞析句,感悟寓言本義和寓意。
(一)明確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是怎樣濫竽充數(shù)的
1、齊宣王和齊湣王都喜歡聽吹竽,南郭先生會吹竽嗎?(生:不會吹竽)請你小聲自讀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線勾畫出直接描寫他不會吹竽的句子,和他吹竽時的表現(xiàn)的相關(guān)句子,注意句子要勾畫完整。
2、生匯報:其實,南郭先生不會吹竽。演奏的時候,他就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充數(shù)。
3、演奏的時候,這的演奏是誰在演奏?生:是南郭先生,師:是嗎?他是在演奏嗎?我們把演奏這個詞拆開看,吹竽的時候要演什么?又要奏出什么?現(xiàn)在你覺得南郭先生是在演奏嗎?生:不是,他只是在演吹竽的樣子,并沒有奏出樂曲。一起讀一讀南郭先生是怎樣演吹竽的樣子的,演奏的時候他就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這里有兩個表示動作的詞語請你圈出來,為了讓別人知道他在吹竽,于是他就得把腮幫(鼓著),把竽眼兒(捂著)賣命地演,你們會做這些動作嗎?我來讀這句話,你們來學一學,請女生讀,男生演。你們也會表演吹竽的樣子,請問你們會吹竽嗎?(不會),你們是在表演,而南郭先生卻是為了(騙人)演得再像也只是在演,沒有奏出樂曲來啊,這不是真的在演奏,因此,書上形容南郭先生的表現(xiàn)是在“裝腔作勢”,也叫裝“模作樣”。同學們可以把這個詞批注在下面。你覺得南郭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們常常用濫竽充數(shù)來形容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得他的樣子怎樣?(可笑、讓人看不起,讓人氣憤)請你試著讀出你的感受:我從你的讀里感受到了你對他的嘲笑,諷刺。感受到你一點也瞧不起他。現(xiàn)在你能根據(jù)這個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了嗎?(不會吹竽,卻裝出會吹竽的樣子,卻在那裝腔作勢,混在隊伍里充數(shù))
(二)明確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為什么能濫竽充數(shù)。
1、既然南郭先生不會吹竽,為什么還能混過一次又一次,在齊宣王那得到很高的待遇?齊宣王到底是怎么回事?齊讀第一自然段。這段的那些語句告訴我們齊宣王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齊宣王這喜歡聽吹竽,又喜歡講排場。
3、 齊宣王喜歡聽吹竽,又喜歡講排場。你還從哪看出他愛講排場。他手下吹竽的樂隊就有三百人。換詞讀“就有,有”只是吹竽的就有三百人,其他的軍隊、傭人……就更不用說了。他常常叫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這為什么是一齊,而不是一起呢?我們還把兩個字拆開分別組詞看。可以是(場面很宏大,聲音更洪亮,更能顯出他的威風)
4、出示:a齊宣王常常叫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
b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充數(shù)。他混過了一次又一次,都沒有被人發(fā)覺。
請你自己讀讀這兩個句子,想想這兩個句子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試著用恰當?shù)脑~語把它們聯(lián)起來。
誰愿意將這兩句話連起來讀讀。
(三)感悟濫竽充數(shù)的最終下場,并從中受到啟示。
1、在齊宣王那里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能夠得到很高的待遇,混過了一次又一次,不被人發(fā)覺,為什么在齊湣王繼承王位后,卻只好偷偷地溜走了呢?自讀第三自然段,尋找答案。
2、生匯報:齊湣王也愛聽吹竽,但是他不喜歡聽大家一起吹,改成了一個挨一個地吹給他聽。
3、師出示句子。生齊讀。理解挨,換詞。
4、聽到這個消息,南郭先生會是怎樣的心情,他會想些什么?生交流。
5、正因為如此,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于是他只好偷偷溜走了。此時他又是怎樣的心情呢?傷心,無可奈何,害怕,沒有面子。這就是沒有真本事的人的下場,混得了一時,卻混不了——。
6、從南郭先生的境遇你得到了什么啟示呢?做人要有真本事。
三、初步感知古文
1、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則寓言故事,由一本古書《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中一篇古文改編而來的。古文就是我們的古人的寫作方式。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則濫竽充數(shù)的古文。
邊看書,邊聽讀。這古文好懂嗎?是不太好懂,和我們現(xiàn)在的表達方式不太一樣。不僅不好懂,而且還不太好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老師讀一句你們讀一句。
問這篇古文一共有幾句話。4句,我們剛才學的課文是4(段話),你能發(fā)現(xiàn)這4句話和4段話之間有聯(lián)系嗎?是啊,這就是我們古文的魅力,非常簡潔,精煉。這可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經(jīng)典。幾千年前我們的古人就給我們總結(jié)出了做人的道理。我們可要多學習經(jīng)典,把我們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繼承和發(fā)揚下去。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濫竽充數(shù)》 篇1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做人要老老實實,要有真才實學。
2.學會暢所欲言地表達,引導(dǎo)學生在交流、辯論過程中逐步澄清認識,明白道理。
3.會讀會認本課字詞,熟練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交流寓言,激發(fā)情趣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寓言故事《掩耳盜鈴》,知道了寓言是用故事的方式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或者教訓,課后你還收集了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我回家看了“亡羊補牢”。
生:我還知道“班門弄斧”。
生:“葉公好龍”、“杯弓蛇影”。
生:“濫竽充數(shù)”。
師:你看過“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能不能給大家講講呢?
生:濫竽充數(shù)就是講……(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記憶講述故事)
師:你很不錯,能夠把自己看過的故事記在心里,并且大大方方地講給大家聽。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另一則寓言――濫竽充數(shù)。(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認準生字“濫、竽”,課件展示竽的圖片,了解“竽”是古代一種竹制的樂器。
[復(fù)述故事鼓勵了學生自由表達的興趣,使學生樂于表達、善于表達,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連詞劃出生字。
2.小組交流自己認為比較難記的生字,并想辦法記住。
3.集體檢查:
投影生詞――濫竽充數(shù) 南郭先生 裝腔作勢 腮幫 挨個 溜走
師:你認為讀好這些生詞需要注意些什么?
(給學生自己讀的時間)
生: 我們小組的同學在讀“濫竽充數(shù)”的時候“充”的音發(fā)不準,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充發(fā)音時要把口圓起來,不要發(fā)“稱”的音。
生:裝腔作勢的作是作業(yè)的作,不要和做事情的做混了
生: 挨個的挨是一聲的,不要讀錯。
學生開火車認讀生詞。
[識字以自主學習為主,教師適當點撥。]
(三)品讀中感悟寓意
1.了解故事大意,提出學習問題
請4個同學分別讀四小節(jié),想一想《濫竽充數(shù)》講了一個什么故事?你有什么疑問。
師:讀了課文以后,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生1:南郭先生不會吹竽,為什么能留在吹竽隊充數(shù)?
生2:南郭先生是怎樣在吹竽隊里充數(shù)的?
生3: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2.四人一小組討論問題。
3.交流思考題:
問題1:
學生用書上的句子回答“他常常叫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人多南郭先生不會吹,也不會發(fā)現(xiàn)。
問題2:
(1)學生讀課文,教師投影出示:
“每逢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伍里充數(shù)”。
a學生邊讀邊表演這句話。
b師引導(dǎo):哪一個詞概括了南郭先生是怎樣混在隊伍里充數(shù)的?學生找出“裝腔作勢”。
c(出示插圖)讓我們來看一看他是怎樣裝腔作勢的?學生看圖自由說并朗讀此句。
(2)齊讀第二小節(jié):
(3)過渡:南郭先生混過了一次又一次,沒有被人發(fā)現(xiàn),后來為什么要逃走呢?
[通過對“裝腔作勢”的理解突破課文教學重點,體會人物僥幸心理]
問題3:
(1)齊?⊥踅寫刁牡娜艘桓齷灰桓齙卮蹈?他聽。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2)仔細觀察一下圖,看看南郭先生逃走時的樣子,揣摩一下他當時的心情,用“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為開頭,說一段話。
(3)交流。
4.揭示寓意:
師:學了寓言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生:沒有真才實學,靠蒙混、欺騙過日子,是長不了的。
師: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生:有的時候我沒有背過課文,最怕老師一個一個的檢查了。
生:我去學鋼琴,每次老師都要單獨檢查,如果我沒有練好就很怕去上課。所以我總是抽時間練好琴,不做“南郭先生”。
(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舉出生活中的例子,說明對課文的理解有了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這也是個性化閱讀的體現(xiàn))
(四)拓展延伸,深化寓意
師:南郭先生沒有真才實學,不會吹竽,所以只好逃走,那后來怎樣了呢?請你根據(jù)課文所表達的寓意展開想像
生1:后來,人們都知道了南郭先生不會吹竽,是個騙子,齊泯王知道后大怒,抓回南郭把他關(guān) 進牢里。
生2:南郭先生逃到另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人沒聽過吹竽的聲音。于是南郭先生就吹竽給國王聽。南郭先生便又裝模作樣胡亂地吹起竽來。那國王瞇縫著雙眼,裝作懂音樂的行家,還不時指指點點地稱贊:“好!好!”(續(xù)編的故事保持了寓言的風格,說明對課文的理解達到了一定的深度。)
教師總結(jié):同學這節(jié)課不僅讀懂了寓言故事,而且還知道了不能像南郭先生一樣混日子,要做有真才實學、有本領(lǐng)的人。
〖教學反思〗
1.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語言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訓練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wù)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我不失時機地鼓勵學生進行自由的表達。本課復(fù)述故事、續(xù)編故事鼓勵了學生自由表達的興趣,學生在續(xù)編故事時不僅保持原意:諷刺沒有真才實學的南郭先生混在行家里面充數(shù),而且還諷刺了一位“濫竽充數(shù)”的國王,這是學生在深入理解寓言的含義以后生發(fā)出來的想像,體現(xiàn)了個性化的閱讀風格,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2.新課程標準十分注重語文學科人文性特點,強調(diào)體會課文中關(guān)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重要作用,本課“裝腔作勢”一詞形象地揭露了南郭先生不學無術(shù)、混飯吃的丑陋嘴臉,因此我引導(dǎo)學生結(jié)合上下文,在模仿動作中真切地感受到南郭先生做賊心虛的心情,這一段的交流與品讀對于進一步理解寓意起到了較好的鋪墊作用。
3.三年級識字教學以養(yǎng)成主動識字習慣,逐步提高主動識字能力為主,因此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識字機會,調(diào)動學生主動識字的積極性、適當點撥、有重點地指導(dǎo)認字,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有效的認字、記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