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馬俑》(精選14篇)
《秦始皇兵馬俑》 篇1
14、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了解的陣容、神態。
2、理解“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也許”、“似乎”詞語的意思。
3、能學習第四自然段對兵馬俑神態的寫法,進行仿寫。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的陣容、神態。
難點:能學習第四自然段對兵馬俑神態的寫法,進行仿寫。
教學準備:
有關兵馬俑的資料、課件
教學過程 :
一、引入
師:21世紀的人類社會是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社會,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卻沖出了一支古代帝國的雄兵,這就是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出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深入研究3、4自然段,領略一下的風采。
二、學習3、4自然段
1、自由讀3、4自然段,想一想這兩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2、指名簡要概括(板書:陣容 神態)
3、學習第四自然段
(1)師:就讓我們先下到坑內,先近距離觀察一下這些秦俑的風采吧!
(2)齊讀第一句話,理解“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3)指導朗讀:古代的雕塑家們把兵馬俑雕得像活的一樣,高明的作者又把它寫活了,我們能不能把它讀活呢?
(4)自由練讀,重點讀喜歡的兵馬俑的句子。
(5)匯報:
A、有的兵俑,留著胡子,虎視眈眈,神情十分嚴肅,這也許是久經沙場、屢建戰功的老戰士。
這個老戰士給我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勇猛)哪個詞可以看出來?(虎視眈眈)
B、有的兵俑,束著頭發,一臉稚氣,這可能是剛入伍的新兵。
大家喜歡這樣的小戰士么?喜歡他的什么?讀出小戰士的活潑、稚氣。
C、一匹匹戰馬,膘肥體壯,豎耳瞪眼,似乎在傾聽雄壯的號角聲。
要讀出戰馬的什么?理解“膘肥體壯”“豎耳瞪眼”。
(6)我們連起來讀一讀第四自然段,再來感受一下這些栩栩如生的兵馬俑。齊讀。
(7)師:聽你們讀得這么有滋有味,老師也想讀,可以么?
(8)師讀,故意少讀“似乎、也許、可能”。
(9)老師這樣讀可以么?為什么?(有這些詞說明是猜測)
(10)出示幾幅兵馬俑的圖片,問:你能不能學著作者的樣,通過仔細觀察這些兵馬俑的外貌、神態來猜測呢?注意要用上“似乎、也許、可能”。
(11)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12)交流匯報。
4、學習第三自然段
(1)師:這些兵馬俑不僅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當你看到軍陣精妙的布局時,更會為之驚嘆!
(2)齊讀第四自然段。
(3)讀了這段話之后,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的軍陣么?準備怎么介紹?
(4)學生準備介紹,要求用不同方法,如畫圖介紹、朗讀、復述、也可以小組合作表演等。
(5)匯報。
三、總結
師:這一列列、一行行的金戈鐵馬,再現了秦皇朝當年兵強馬壯、橫掃六國、一統天下、威震四海的壯觀場面,真不愧為——世界八大奇跡(師板書,生齊說)
《秦始皇兵馬俑》 篇2
一、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給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2、學會本課8個繩子,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
3、能用“也許”、“似乎”造句。
4、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⑴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⑵繼續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⑴準確說出第3自然段的寫作順序和作者觀察兵馬俑陣容的順序。⑵用“似乎”、“也許”造句。
三、教學時間: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審清題意,讀通課文,給課文分段。
2、初步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學習第1、2、3自然段,完成作業 本上的第1、2題。
教學過程
一、揭題審題
1、出示課題,在“俑”下加點,提問:“俑”是什么意思?(古時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木偶)再提問:從題目看,你知道文章寫什么?
2、簡介秦始皇兵馬俑的概況。
二、一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的字音;
2、劃出生字新詞;
3、思考問題: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秦始皇兵馬俑的。
三、檢查一讀課文的情況
1、指名認讀生字;
2、了解劃出的詞語;
3、指名回答問題(一讀的思考題)并板書(陣容、神態);
4、完成作業 本上第1、2兩題。
四、二讀課文
1、自由讀,讀通句子。
2、指名讀課文。
五、三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六、學習第一段
1、齊讀。
2、課文一開頭就介紹了什么?(博物館的地理位置)
3、讓學生知道:西安是陜西省的省會;兵馬俑博物館是陳列1974年從秦始皇陵墓的兵馬俑坑中發掘的兵馬俑的地方。
4、讓學生試著概括段意后,再對照課后的段意,讓學生明白課后的段意概括的即簡潔又確切。
七、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段有外到內分別寫了什么?(鎦金大字、大廳)為什么說大廳極為壯觀。
3、按由外到內的的順序,用自己的話說說大廳的壯觀。
4、這一自然段的段意是什么?
八、學習第3自然段
1、邊默讀邊思考:課文是怎樣寫兵馬俑的軍陣的。(用“總分總”的段式,指導學生進行復述。)
2、完成作業 本上第6題。
3、結合講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4、概括這一自然段的段意。(兵馬俑軍陣威武雄壯)
九、總結學法,齊讀1、2、3自然段。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兵馬俑的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2、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3、能用“也許”、“似乎”造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和新詞。
二、指名說說第二、三自然段的段意。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邊默讀邊思考,完成填空,課文是怎樣寫兵馬俑神態的?
①這些兵馬俑神態,。有的兵俑,,,,這是久經沙場,屢建戰功的;有的兵俑,,,這是剛入伍的。
②一匹匹戰馬,,,似乎在傾聽雄壯的號角聲。
2、引讀理解。
這一段作者先總寫兵馬俑的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再分別寫老戰士的外貌是(留著胡子),神態是(虎視眈眈,神情十分嚴肅);寫新戰士的外貌(束著頭發),神態是(一臉稚氣);戰馬的外貌是(膘肥體壯),神態是(豎耳瞪眼)。
①句中“也許”可換成什么詞?(或許可能)在句子中表示推測和估計的意思。
②句中“似乎”可換成什么詞?(好像)在句子中表示推測,不肯定的意思。
3、齊讀第4自然段。
4、概括第4自然段的段意。
5、小結:作者用精煉的語言,豐富的詞語描寫了兵馬俑的外貌、神態,使我們身臨其境,仿佛回到遠古時代,目睹士兵和戰馬的風姿,同時由衷地贊嘆起塑造兵馬俑的古代藝術家那高超的技藝。
6、用歸并法概括第2段段意。
四、學習第3段。
1、齊讀第3段。
2、討論。
①“沉睡”是什么意思?“沉睡了兩千多年”是指什么?
②“重大發現”已經說明了這個發現的意義之大,前面再加上“最為”兩字說明了什么?
3、概括段意。
五、總結全文,獨立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1、指名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講評。
2、同桌互說課文主要內容。
3、做作業 本上的第5題。
4、講評作業 ,揭示歸納的方法。
六、作業 練習
1、完成作業 本上第3題后的講評。
2、做作業 本上第4題。
①指名讀。
②比較句子,寫出帶點詞語的近義詞。
3、指導造句
①“也許”是什么意思?
②造句舉例:在這個問題上,他們的想法也許是對的。
③試著造句,講評。
④“似乎”是什么意思?
⑤造句舉例:前段時間,爺爺病了。經過醫生的診治。爺爺的病似乎好起來了。
⑥試著照句,講評。
課后小結:
《秦始皇兵馬俑》 篇3
一、導入
昨天我們已經來到了西安的驪山,看到了兵馬俑博物館,那是(讀課文),使我們感受到了建筑的壯觀,(板書建筑壯觀)想不想去親眼目睹一下那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萬的參觀者的地下軍陣?
二、讀課文第二小節,感受威武雄壯的軍陣
好,在參觀前,要是對這地下軍陣有個初步的了解,我相信大家在參觀時會有更深的體會,打開課文,找一找,課文哪一小節是介紹地下軍陣的?
交流誰愿意來讀一讀這一小節
自己再讀讀這一小節,你有什么發現?和同學交流一下,看看他們又有什么你沒發現的。
交流:1、結構整體到部分到整體
2、觀察從前往后再兩側和最后
3、感受威武雄壯,臨戰氣息濃厚
讀一讀,能不能讓我們感受的緊張的臨戰氣息。
看了課文,想不想去實地參觀一下?(播放影片)
現在,你有什么感受?(板書陣容威武雄壯)
再來讀讀課文,相信你們能讀得更好。
三、讀第三小節,體會神態栩栩如生
站在巨大的兵馬俑坑前,感受到了緊張的臨戰氣氛,讓我們下到坑內,去看看兵俑和馬俑。
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的第三小節,你見到了什么?
交流:老戰士留著胡子虎視眈眈神情嚴肅
新兵束著頭發一臉稚氣
戰馬膘肥體壯豎耳瞪眼似乎在傾聽
在這些兵俑和馬俑中選你最喜歡的一句好好讀一讀,讀出你的喜歡之情。
除了課文中介紹的兵俑和馬俑之外,在博物館還陳列著不少其他的兵俑,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圖片)
能象課文那樣生動地來介紹你最感興趣的一件兵俑嗎?
準備一下,交流
出示:走近坑內,我看到了更多的兵俑,這些兵俑,這是,你看,他,也許。
盡管這些兵俑和馬俑距離我們已經有2千多年了,但當他們出土時仍是那樣的(栩栩如生)(板書神態栩栩如生)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
四、學最后一小節,感受歷史價值
難怪,它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萬慕名而來的參觀者,甚至有外國朋友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去看秦始皇兵馬俑,就不能說到過中國。”讓我們懷著自豪的心情一起讀一讀課文的最后一小節。
《秦始皇兵馬俑》 篇4
《秦始皇兵馬俑》這份課堂實錄,體現了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理念和特色。整堂課都是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則始終只起到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教師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獨特體驗,鼓勵他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生動活潑的學習。無論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還是對詞句的品析,始終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上面,讓人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師: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電腦已經風靡全球,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卻沖出了一支古代帝國的雄兵(課件演示),這就是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揭題)。
這節課,咱們繼續學習,深入研究第三、四自然段。請大家快速自由地朗讀第三、四自然段。
生:(快速自由讀)
師:這兩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誰來簡單說說?
生:這兩個自然段寫了秦始皇兵馬俑的神態和軍陣。
師: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說。
生:第三自然段寫了秦始皇兵馬俑的軍陣,第四自然段寫了奏始皇兵馬俑的神態。
(師板書:神態軍陣)
師:就讓我們先下到坑內,去目睹一下這個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俑的風采吧!請大家先讀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
生:(齊讀第一句話)下到坑內近看,這些兵馬俑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師:什么叫“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呢?你會說嗎?
生:“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就是說他們的神態各不相同,而且做得像真的一樣。
師:有補充嗎?
生:“栩栩如生”就是逼真生動,像真的一樣。
師:對,古代的雕塑家們把兵馬俑雕得像活的一樣,高明的作者又把他們寫活了,我們能不能通過朗讀,把它們讀活呢?
生:行!
師:先練一練,重點練讀你最喜歡的那個兵俑或馬俑的語句。
生:(自由練讀)
師:誰先來讀?
生:(讀老戰士句)
師:這個老戰士給咱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自己的話說說,從哪兒看出來?
生:我覺得他很會打仗,在戰斗中立了許多功勞。
師:是的,他在戰斗中一定非常勇敢。還有誰來補充嗎?
生:我覺得從“虎視眈眈”可以看出老戰士非常兇猛。
師:對誰兇猛啊?
生:對敵人!
師:老戰士對敵人充滿了分恨,那我們怎么讀才能把老戰士的形象讀活呢?誰先來?
生:(讀句)
師:夠兇猛的,誰再來試一試?
生:(再讀句)
師:面對這樣的老戰士,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大家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
生:(齊讀)
師:下面的課文,誰來讀?
生:(讀新兵句)
師:大伙兒喜歡這樣的小戰士嗎?
生:喜歡!
師:喜歡他什么?
生:一臉稚氣!
師:“一臉稚氣”就是說——
生:還沒長大似的。
師:顯得怎么樣呢?
生:顯得很生疏。
師:顯得很生疏?有意見嗎?你說呢?(另指一生說)
生:顯得他缺乏戰斗經驗和很年輕。
師:很年輕,給我們的感覺是那樣天真、活潑、可愛,是吧?誰來讀讀?
生:(讀句)
師:讀得好!誰愿意再讀一讀?
生:(一位基礎較差者讀句)
師:今天你能讀,老師很高興,大伙兒一起來!
生:(齊讀)
師:描寫戰馬的語句,誰喜歡讀?請沒讀過的,你來!
生:(讀句)
師:讀得真帶勁,老師想問你,你要讀出什么呀?
生:我要讀出戰馬傾聽號角聲的樣子。
師:有補充嗎?
生:我要讀出它“膘肥體壯“,
師:用自己的話說。
生:“膘肥體壯“意思是很健壯,課文中指戰馬很強壯。
師:你讀讀這個詞!
生:膘肥體壯!(語氣干脆利落)
師:讀得好,還要讀出什么?你說。
生:還要讀出它很警覺。
師:哪兒看出來的?
生:豎耳瞪眼。
師:說得具體點。
生:“豎耳瞪眼“就是說眼睛注視著周圍的敵人,豎起耳朵傾聽有沒有敵人來進攻。
師:對呀!那一匹匹戰馬,似乎讓我們聞到了濃濃的硝煙味。讓咱們連起來讀讀這句。
生:(齊讀)
師:這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兵馬俑,你們想不想對它們有個更全面的了解?
生:想!
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老師做的資料卡。
(補充教材內容)
生:(快速閱讀資料卡)
師:你們看(指課件出示的資料卡),這些兵馬俑共有——
生:8000多個。
師:按地位可分為——
生:將軍俑、軍吏俑、武士俑。
師:按兵種可分為——
生:車兵、步兵、騎兵、弓兵。
師:它們各有各的神態,我們從它們的神態中就能判斷出它們不同的年齡、兵種、性格、地位、心理活動等,真是栩栩如生啊!
讓我們再讀書,把它們讀活了。
生:(齊讀全節)
師:聽你們讀得有滋有味,我也很想試試,可以嗎?
生:可以!
師:那就聽我讀一讀吧!(故意少讀“似乎、也許、可能”)我讀得怎么樣?
生:不好。
師:少讀了這幾個詞,也通的嘛,問題不大吧?
生:不行,因為它在傾聽雄壯的號角聲,沒有“似乎,就是——(說不出)
師:怎么了?沒關系,先想想,不過我知道,你明白的,就是表達不清楚。你說吧!(另指一生)
生:假如把“也許“去掉,就確定了身份。
師:我懂你的意思了,就是說有了“似乎、也許、可能“,就能根據前面的話,猜測后面的話。(生點頭)看來還真不能省。那么同學們能不能學著作者的樣,通過仔細觀察這些兵馬俑的外貌,特別是神態,來猜測一下它們不同的年齡、地位、兵種、性格、心理活動呢?
生:行!
師:先寫下來好不好,把作業本打開,先寫,待會兒再交流。這里沒有的也可以寫。
生:(交流)“有的兵馬俑牽著膘肥體壯的戰馬向前走去,可能正要向總部報告情況。”還有一句:“有的兵俑跪在地上,舉趣雙牟利,向前方遙望,可能向攻上來的敵人射擊。”
師:你寫的這兒有嗎?(指著課件出示的俑圖問)
生:是第四幅。(大家看圖)
師:“舉起雙手”?這個動作好像不太合適,一條胳膊肘支在腿上,單膝著地,一只手放在腰旁,好像在干什么?
生:射箭!(齊)
師:我們猜猜,他的身份是——
生:弓弩手!(齊)
生:我也寫了兩句:“有的兵俑雙手握在一起,似乎在緊張地觀看著激勵的戰斗。”這是第七幅圖。
師:好像在看哪!(師笑)不投入戰斗,在看哪!(眾笑)你說下去。
生:“有的兵俑牽著戰馬,可能是正要上戰場的騎兵。”
師:你真會聯想!同學們,這8000多個兵馬俑,神態各異,互不雷同,真是栩栩如生,咱們古代的雕塑家可真了不起,秦始皇兵馬俑真不愧為——
生:世界第八大奇跡!(齊)
師:當我們看到軍陣那精妙的布局時,更會為之驚嘆呢!請大家自學課文第三自然段。在自學前,先作個調查,咱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長大了想當導游的有沒有?
生:(一部分學生舉手)
師:文學家?(部分學生舉手)軍事家?(部分學生舉手)(師笑)哦,都全了。這樣吧,根據大家不同的興趣和對課文的理解,選擇一至二項學習任務。
(課件出示)重點研究:
軍事家:畫、擺軍陣圖。
文學家:研究作者觀察順序、寫作順序,結合完成課后“習題3”。
導游:練說導游詞。
播音員:讀出軍陣的威武雄壯。
(學生自學三分鐘)
師:停!咱們就學到這兒,先來交流一下,請文學家先來。你完成了課后的習題,你研究了什么?
生:這個自然段的寫作順序是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
師:其他文學家有補充意見嗎?(生搖頭)說下去。
生:作者參觀兵馬俑的順序是從前面到中間,再是兩邊的側翼和后衛。
師:是不是這樣?同意的舉一下手。(生舉手贊成)
師:你們先告訴我前面的整體描寫是哪句話?
生:(齊讀)
師:最后的整體描寫是哪句話?
生:(齊讀)
師:有意見嗎?請軍事家來介紹一下。
生:(投影學生畫的軍陣圖,一旁講解)
師:前面三列橫隊是什么?(生說不清)你們說是什么?
生:(齊)前鋒!
師:說下去。
生:后面是四十列縱隊。
師:是什么?(生說不出)下面請小小軍事家告訴他!
生:(齊)主力!
師:對,也可以說是主體!
生:邊上是側翼。
師:邊上的,面朝哪兒的?
生:外面的。
師:說下去。
生:最后一排是后衛,面朝外的。
師:有意見嗎?老師還想考考你,為什么這么排列,你有沒有研究?
生:最后一排是后衛,面朝外的。
師:有意見嗎?老師還想考考你,為什么這么排列,你有沒有研究?
生:如果前面有敵人攻擊,前面三列橫隊就馬上投入戰斗……
師:有畫得不一樣嗎?
生:我的和他的不一樣。
師:其實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個示意圖可以有不同的畫法,課后可以琢磨琢磨。哪個播音員來讀描寫前鋒的句子?
生:(讀句子)
師:哦,很精干的樣子,你也來試一試。
生:(讀主體的句子)
師:主體也顯得非常強大。這樣吧,請咱們播音員都站起來,你們一起來示范一下整體描寫的第一句話。
生:(讀句子)
師:好,真不錯!我看你們長大了,說不定都會超過倪萍、趙忠祥呢!最后一句,咱們一起來。
生:(齊讀最后一句)
師:軍隊是這樣威武雄壯,哪位導游帶咱們來游一游(一學生面無表情地開始講述)
師:(啟發):等一下,你導游,下面的游客是你的什么人?
生:上帝。(眾笑)
師:那面對上帝你能不能微笑服務?(眾笑)
生:(開始放松講解)(內容略)
師:講得不錯!看來這個導游知識很淵博,你們還有問題嗎?盡管向她提問!
生:什么時候挖掘的?
生:為什么要制作秦始皇兵馬俑?
師:這個問題值得研究!
生:秦始皇兵馬俑坑的面積是多少?
生:……
師:好,同學們的問題很多,你都能回答嗎?(導游搖頭)沒關系,老師這兒有三本書(出示):《中國雕塑史》、《重要考古發現》、《中國名勝古跡》。看了書后你就能找到問題的答案,找到后,請你也像老師一樣做成摘記卡。
師:同學們,那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鐵馬,那么生動形象地再現了秦皇朝當年兵強馬壯、橫掃六國、一統天下、威鎮四海的壯觀場面,真不愧為——
生:世界第八大奇跡!(師指板書,生齊說)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軍陣布置及作者觀察兵馬俑陣容的順序。
2.理解“栩栩如生”的意思。
3.了解“也許”,“可能”,“似乎”的用法。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感受秦始皇兵馬俑栩栩如生的神態的句子。
2.難點:通過仔細觀察兵馬俑外貌神態來猜測它的心理等。
三.教學安排:1教時
四.教學過程:
1. 復習引入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秦始皇兵馬俑》,誰能結合課后練習3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出示課件)
2.教授第三自然段
師:這節課咱們繼續學習第三,四自然段,請大家快速自由地朗讀這兩自然段,并簡單說說分別寫了什么。
生:朗讀
師:誰來簡單說說這兩自然段各寫了什么?
生:軍陣,神態(教師板書)
師:誰知道“軍陣”的意思?這個軍陣是怎樣布置的?你能不能通過自學把秦始皇兵馬俑的軍陣用簡單的線條畫出來呢?(教師先示范)
師:誰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一下?
你能不能按照作者觀察的順序把你的圖講解一下?(投影)
師:同學們贊同他的講解嗎?(師引讀軍陣部分課文)
師:同學們想想,我們剛才讀的這段話作者觀察兵馬俑陣容的順序是(課件出示題目)
師:講得真不錯,那么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軍陣呢,你可以用哪些詞來形容?
學生交流感情并有感情朗讀
師:這的確是一個威武雄壯又充滿臨戰氣氛的軍陣,你看老師還特地把這個軍陣的不同角度給拍了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吧!(課件出示軍陣圖)
師生看圖大聲朗讀
3.教學第四自然段
師:同學們那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鐵馬那么生動形象地再現了秦朝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的壯觀場面。想不想近距離地感受一下兵馬俑?讓我們一起下到坑內去看看吧!
(課件出示兵馬俑圖片)
師:你們猜他們作好臨戰準備了嗎?你從圖片的哪里看出來的?
師:誰能用一兩個詞來概括這些兵馬俑的神態。
生:栩栩如生,神態各異(活靈活現等)
師:課文中哪句話概括了,誰能找出來讀讀?讓我們大聲地讀一遍。
師:古代的雕塑家們把秦始皇兵馬俑雕得像活得一樣,高明的作者又把他們寫活了,我們能不能通過朗讀把他們讀活呢?先練讀你最喜歡的那句兵俑或馬俑的語句。
師:你要讀的是——老戰士
生讀
師:這個老戰士給我們留下了什么印象?(抓住幾個重點詞理解:虎視眈眈嚴肅久經沙場屢建戰功)
師:面對這樣的老戰士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大家一起把他讀活了。
師:你要讀的是——新兵
生讀
師:大伙喜歡這樣的小戰士嗎?喜歡他什么?(抓住重點詞:束著頭發稚氣)
喜歡這個小戰士的同學站起來,你們要把喜歡的感情讀出來。
師:還有描寫戰馬的句子,誰愿意試試?
生讀
師:讀得真帶勁,老師想問問你,你要讀出什么啊?(抓住重點詞:膘肥體壯豎耳瞪眼)
師:我們一起讀這句話。
師:大伙把這幾個句子讀得那么棒,想不想看看我們讀得兵馬俑長什么樣啊?(課件出示圖片,邊看邊回憶句子)
師:為了大家能對兵馬俑有更全面的了解,老師在課外找了一些資料,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資料。(課件出示)
師:他們各有各的神態,我們從他們的神態中就能判斷出他們不同的年齡,兵種,性格,地位等,真是栩栩如生啊!讓我們把這一自然段連起來讀讀。
4.拓展延伸
師:聽你們讀得有滋有味的,我也想試試可以嗎?(少讀“似乎”,“也許”,“可能”)
師:老師讀得怎樣?沒這三個詞也能讀通順啊,難道你覺得有問題嗎?
生:沒這三個詞變確定了。
師: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這些詞是根據前面的話猜測后面的話,看來真不能少。那好,咱們重新來過,老師讀描寫外貌神態的句子,你們來讀作者猜測的部分,怎么樣?
師: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學這作者的樣子,通過觀察兵馬俑的外貌,尤其是神態,來猜測他們不同的年齡,地位,兵種,心理等呢?來,老師這里有兩幅兵馬俑圖,我們來試試,看誰說得更逼真。(讓學生自由發揮,可以通過引導讓學生明白寫作的方法,為下一步作好鋪墊)
師:看來同學的想象不比作者的遜色,這兩幅圖在大家的描述下已經栩栩如生了,看,老師還有很多呢,選一幅兵馬俑的圖畫,你先把它寫下來,呆會兒咱們交流。
5.布置作業
《秦始皇兵馬俑》 篇5
佚名
一、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給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2、學會本課8個繩子,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
3、能用“也許”、“似乎”造句。
4、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⑴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⑵繼續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⑴準確說出第3自然段的寫作順序和作者觀察兵馬俑陣容的順序。⑵用“似乎”、“也許”造句。
三、教學時間: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審清題意,讀通課文,給課文分段。
2、初步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學習第1、2、3自然段,完成作業 本上的第1、2題。
教學過程
一、揭題審題
1、出示課題,在“俑”下加點,提問:“俑”是什么意思?(古時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木偶)再提問:從題目看,你知道文章寫什么?
2、簡介秦始皇兵馬俑的概況。
二、一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的字音;
2、劃出生字新詞;
3、思考問題: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秦始皇兵馬俑的。
三、檢查一讀課文的情況
1、指名認讀生字;
2、了解劃出的詞語;
3、指名回答問題(一讀的思考題)并板書(陣容、神態);
4、完成作業 本上第1、2兩題。
四、二讀課文
1、自由讀,讀通句子。
2、指名讀課文。
五、三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六、學習第一段
1、齊讀。
2、課文一開頭就介紹了什么?(博物館的地理位置)
3、讓學生知道:西安是陜西省的省會;兵馬俑博物館是陳列1974年從秦始皇陵墓的兵馬俑坑中發掘的兵馬俑的地方。
4、讓學生試著概括段意后,再對照課后的段意,讓學生明白課后的段意概括的即簡潔又確切。
七、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段有外到內分別寫了什么?(鎦金大字、大廳)為什么說大廳極為壯觀。
3、按由外到內的的順序,用自己的話說說大廳的壯觀。
4、這一自然段的段意是什么?
八、學習第3自然段
1、邊默讀邊思考:課文是怎樣寫兵馬俑的軍陣的。(用“總分總”的段式,指導學生進行復述。)
2、完成作業 本上第6題。
3、結合講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4、概括這一自然段的段意。(兵馬俑軍陣威武雄壯)
九、總結學法,齊讀1、2、3自然段。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兵馬俑的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2、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3、能用“也許”、“似乎”造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和新詞。
二、指名說說第二、三自然段的段意。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邊默讀邊思考,完成填空,課文是怎樣寫兵馬俑神態的?
①這些兵馬俑神態,。有的兵俑,,,,這是久經沙場,屢建戰功的;有的兵俑,,,這是剛入伍的。
②一匹匹戰馬,,,似乎在傾聽雄壯的號角聲。
2、引讀理解。
這一段作者先總寫兵馬俑的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再分別寫老戰士的外貌是(留著胡子),神態是(虎視眈眈,神情十分嚴肅);寫新戰士的外貌(束著頭發),神態是(一臉稚氣);戰馬的外貌是(膘肥體壯),神態是(豎耳瞪眼)。
①句中“也許”可換成什么詞?(或許可能)在句子中表示推測和估計的意思。
②句中“似乎”可換成什么詞?(好像)在句子中表示推測,不肯定的意思。
3、齊讀第4自然段。
4、概括第4自然段的段意。
5、小結:作者用精煉的語言,豐富的詞語描寫了兵馬俑的外貌、神態,使我們身臨其境,仿佛回到遠古時代,目睹士兵和戰馬的風姿,同時由衷地贊嘆起塑造兵馬俑的古代藝術家那高超的技藝。
6、用歸并法概括第2段段意。
四、學習第3段。
1、齊讀第3段。
2、討論。
①“沉睡”是什么意思?“沉睡了兩千多年”是指什么?
②“重大發現”已經說明了這個發現的意義之大,前面再加上“最為”兩字說明了什么?
3、概括段意。
五、總結全文,獨立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1、指名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講評。
2、同桌互說課文主要內容。
3、做作業 本上的第5題。
4、講評作業 ,揭示歸納的方法。
六、作業 練習
1、完成作業 本上第3題后的講評。
2、做作業 本上第4題。
①指名讀。
②比較句子,寫出帶點詞語的近義詞。
3、指導造句
①“也許”是什么意思?
②造句舉例:在這個問題上,他們的想法也許是對的。
③試著造句,講評。
④“似乎”是什么意思?
⑤造句舉例:前段時間,爺爺病了。經過醫生的診治。爺爺的病似乎好起來了。
⑥試著照句,講評。
課后小結:
《秦始皇兵馬俑》 篇6
設計:西塘鎮中心 夏雅萍
一、整體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20個詞語的意思。能用“壯觀”、“栩栩如生”造句。
2、理解課文內容,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給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3、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二、教學重點難點:
⑴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⑵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主要內容。
三、教學時間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釋題,課件導入 ,初步感受秦始皇兵馬俑的壯觀;初讀課文,加深印象;學習課文第三、四自然段,切實感悟秦傭的特點。(重點為第一課時)
第二課時:
復習回顧,加深印象;學習余下的課文,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整體理解課文,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主要內容;讀寫結合,課外延伸。
教學目標 :
1、知識能力目標:
能審清題意,初步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新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能說出第3自然段的寫作順序和作者觀察兵馬俑陣容的順序。
2、情感目標:
通過情境的創設,朗讀的體驗,切實感悟秦始皇兵馬俑栩栩如生的神態、威武雄壯的陣容。
3、過程與方法:
采用“情景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營造氛圍,放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去體驗文本、自主學習,從而能切實感受秦始皇兵馬俑的特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能切實感悟秦始皇兵馬俑栩栩如生的神態、威武雄壯的陣容。
教學過程 :
一、揭題、審題。
1、導入 :中國有一個奇觀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你知道嗎?
板書:世界第八大奇跡提問:秦始皇是誰?兵馬俑又指什么?
2、師:圍繞這個課題,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師引入:兩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兵馬俑到底是怎么樣的呢,它為何會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呢?這節課,就讓我們撥開歷史的塵埃,去領略秦始皇兵馬俑的神奇與壯觀。一起看一段錄象吧。
2、播放課件(有關秦始皇兵馬俑的短片介紹),形成兵馬俑的表象后,說說“秦始皇兵馬俑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3、學生自學課文,要求:
(1)自學生字詞,通讀課文。
(2)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秦始皇兵馬俑的,并想想哪幾個自然段是介紹秦始皇兵馬俑的?
4、檢查自學情況(略)。
三、細讀課文,學習第四自然段。
1、過渡:有的同學急于想知道、急于想看看秦始皇兵馬俑到底是怎么樣的呢,就讓我們先下到坑內,去目睹一下這個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俑的風采吧!齊讀第一句。師:什么叫“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呢?你會說嗎?(指名交流回答)
2、師:古代的雕塑家們把兵馬俑雕得像活的一樣,那么我們能不能通過朗讀,把它們讀活呢?自由練一練,重點練讀你最喜歡的那個兵俑或馬俑的語句。
交流朗讀感受:(略)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請大家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根據大家不同的興趣和對課文的理解,選擇一至二項學習任務進行研究。有共同愛好的同學可坐在一起,好好合作研究研究。
(課件出示)重點研究:
(1)畫、擺軍陣圖。(喜歡畫畫的)
(2)研究作者觀察順序、寫作順序,結合完成課后“習題4”。(愛好寫作的)
(3)讀出軍陣的威武雄壯。(長大想當播音員的)
(4)
2、指名交流匯報:(略)
五、拓展文本,課堂小結:
1、拓展文本,深入體驗。
2、師:小結(略)
《秦始皇兵馬俑》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給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18個詞語的意思。
3.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教學時間 2教時
教學重點 運用歸并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同教學重點。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邊揭題邊審題。
秦始皇誰知道? (公元前295一前210年),姓贏,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俑”指什么? (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馬俑又指什么? (古代瓷制成的兵馬殉葬的偶像。) “秦始皇兵馬俑”你們是怎樣理解? (秦始皇安葬時所陪兵馬殉葬的偶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讀準音,理解義。
音:膘俑鎧栩
形:鐫鎧
義:門楣鎧甲栩栩如生虎視眈眈屢建戰功膘肥體壯箭囊慕名而來包抄
2.默讀全文,思考課文是從明6幾個方面介紹秦始皇兵馬俑的?
(劃出課文的詞語或句子來回答)
兵馬俑博物館壯觀的建筑物
兵馬俑威武雄壯的陣容
兵馬俑栩栩如生的神態
3.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都是寫什么? (兵馬俑博物館的地理位置)
結合簡介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時間和地點及其它情況。在陜西省臨潼縣的秦始陵墓,規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陵園有二城,內城周長2525米,外城周長6294米。1974年后在外城東前后發掘出三個兵馬俑坑,內有大量大小與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馬俑,武士俑披甲著袍,持實戰兵器,形態逼真,排列有序,再現了秦代軍隊的陣式、編制。
兵馬俑的出土在我國考古上的地位。
4.本文可分幾段,說說每段段意。
全文分三段:一、1節、二、2—4節,三、5節。
(段意見課后第2題。)
三、連接段意,歸納主要內容。
1.學習、理解單元學習提示,理解。
2.運用單元學習提示中的方法完成課后第2題的填空。
四、課堂練習:練習冊1—4題。
第二課時
—、復習鞏固。
⒈根據意思寫出有關詞語。(可書面練習,出可抄在小黑板上。)
①豎著耳朵,瞪著眼睛,形容怒視的樣子。( )
②形容生動逼真,同活的一樣。( )
③形容貪婪而兇狠地注視著。( )
④繞到敵人側面或后面進攻。( )
2.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自由講,指名講。并要求學生講出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板書壯觀陣容神態
二、課文第—大段
(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極為壯觀,課文哪些詞語表現出來?
(用小圓圈在文中圈出。(閃閃發亮鎦金大字寬敞明亮足足兩個足球場半圓形沒有柱子)
2.為什么這些詞語寫出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壯觀。門楣上鐫刻著大字。
①門楣上鐫刻著幾個閃閃發亮的鎦金大字:“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里面大廳很大。
②里面是—個寬敞明亮的大廳,足足有兩上足球場那么大。
3.有表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4.這段的觀察順序是一從外到內。
5.總結學法:劃出重點詞體會理解義有表情朗讀理觀察順序
(二)運用剛才的學法,自學下面的自然段。
1.兵馬俑威武雄壯的陣容,課文從哪些句子和詞語表達出來?
為什么這些詞語寫出了兵馬俑的威武雄壯?結合看圖理解。(精銳的前鋒,從隊列數量、穿著、動作、佩戴寫出兵馬俑的威武雄壯。步兵、騎兵、戰士,也從穿著,隊列、數量寫出兵馬俑的威武雄壯。側翼和后衛的作用,隊列、朝向寫出兵馬俑的威武雄壯。)
2.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3.這一段構段用的是什么方法?作者觀察兵馬俑又是按什么順序的?
(構段:整體一部分一整體) (觀察順序:從前往后再兩側和最后。)
(三)學生自學第.四自然段,完成表格。
┌─────┬──────┬────┬────┐
│ │ 老戰士 │ 新戰士│ 戰馬 │
├─────┼──────┼────┼────┤
│外貌(外形)│ 留著胡子 │束著頭發│膘肥體壯│
├─────┼──────┼────┼────┤
│ 神態 │ 虎視眈眈 │一臉稚氣│豎耳瞪眼│
│ │神情十分嚴肅│ │嚴陣以待│
└─────┴──────┴────┴────┘
(四)讀最后一段話,思考這段告訴我們什么?
1.“沉睡兩千多年”一說明兵馬俑從殉葬在秦始皇陵墓里到1974年被發掘,講明埋藏的時間長。
2.“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是我國考古史上最為重大的發現之一。”“重大發現”已經說明這個發現的意義,所在,前面再加上“最為”說明這個發現對考察古代歷史的價值之大。
三.總結課文。
1.有表情地朗讀全文。
2.結合板書總結全文。
這篇文章寫兵馬俑博物館,從外寫到內。寫威武雄壯的陣容,從前鋒到步兵,騎兵、戰車到側翼和后衛,整個兵馬俑充滿臨戰氣氛。寫兵馬俑神態,分類描述。老戰士、新戰士、戰馬的神態栩栩如生。
附板書:
門楣 餾金大字
秦 博物館:
始 大廳 寬敞明亮 兩個足球場大
皇 前鋒 3列 210個 穿 持 負
兵 陣容 步兵 騎兵 戰車 穿 路 臨戰氣氛
馬 (威武雄壯) 側翼 后衛 防止
俑 老戰士 虎視眈眈十分嚴肅
神 態新 戰士 —臉稚氣
(栩栩如生) 戰馬 豎耳瞪眼嚴陣以待
四、課堂練習。
完成課后第3題和練習冊第5題的填空題。
參考資料:
三、關于課后習題
1.第1題:是從兵馬俑坑的面積,威武雄壯的軍陣和兵馬俑的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三個方面來介紹的。
2.第2題:課文介紹了兵馬俑博物館的地理位置、壯觀的建筑物和兵馬俑的威武雄壯的陣容與栩栩如生的神態,指出它的出土在我國考古史上是最重大的發現之一。
第3題:(1)③(2)③。
《秦始皇兵馬俑》 篇8
作者:丁寧
一、導入
昨天我們已經來到了西安的驪山,看到了兵馬俑博物館,那是(讀課文),使我們感受到了建筑的壯觀,(板書建筑壯觀)想不想去親眼目睹一下那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萬的參觀者的地下軍陣?
二、讀課文第二小節,感受威武雄壯的軍陣
好,在參觀前,要是對這地下軍陣有個初步的了解,我相信大家在參觀時會有更深的體會,打開課文,找一找,課文哪一小節是介紹地下軍陣的?
交流誰愿意來讀一讀這一小節
自己再讀讀這一小節,你有什么發現?和同學交流一下,看看他們又有什么你沒發現的。
交流:1、結構整體到部分到整體
2、觀察從前往后再兩側和最后
3、感受威武雄壯,臨戰氣息濃厚
讀一讀,能不能讓我們感受的緊張的臨戰氣息。
看了課文,想不想去實地參觀一下?(播放影片)
現在,你有什么感受?(板書陣容威武雄壯)
再來讀讀課文,相信你們能讀得更好。
三、讀第三小節,體會神態栩栩如生
站在巨大的兵馬俑坑前,感受到了緊張的臨戰氣氛,讓我們下到坑內,去看看兵俑和馬俑。
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的第三小節,你見到了什么?
交流:老戰士留著胡子虎視眈眈神情嚴肅
新兵束著頭發一臉稚氣
戰馬膘肥體壯豎耳瞪眼似乎在傾聽
在這些兵俑和馬俑中選你最喜歡的一句好好讀一讀,讀出你的喜歡之情。
除了課文中介紹的兵俑和馬俑之外,在博物館還陳列著不少其他的兵俑,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圖片)
能象課文那樣生動地來介紹你最感興趣的一件兵俑嗎?
準備一下,交流
出示:走近坑內,我看到了更多的兵俑,這些兵俑,這是,你看,他,也許。
盡管這些兵俑和馬俑距離我們已經有2千多年了,但當他們出土時仍是那樣的(栩栩如生)(板書神態栩栩如生)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
四、學最后一小節,感受歷史價值
難怪,它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萬慕名而來的參觀者,甚至有外國朋友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去看秦始皇兵馬俑,就不能說到過中國。”讓我們懷著自豪的心情一起讀一讀課文的最后一小節。
《秦始皇兵馬俑》 篇9
一、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給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2、學會本課8個繩子,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
3、能用“也許”、“似乎”造句。
4、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⑴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⑵繼續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⑴準確說出第3自然段的寫作順序和作者觀察兵馬俑陣容的順序。⑵用“似乎”、“也許”造句。
三、教學時間: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審清題意,讀通課文,給課文分段。
2、初步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學習第1、2、3自然段,完成作業本上的第1、2題。
教學過程
一、揭題審題
1、出示課題,在“俑”下加點,提問:“俑”是什么意思?(古時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木偶)再提問:從題目看,你知道文章寫什么?
2、簡介秦始皇兵馬俑的概況。
二、一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的字音;
2、劃出生字新詞;
3、思考問題: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秦始皇兵馬俑的。
三、檢查一讀課文的情況
1、指名認讀生字;
2、了解劃出的詞語;
3、指名回答問題(一讀的思考題)并板書(陣容、神態);
4、完成作業本上第1、2兩題。
四、二讀課文
1、自由讀,讀通句子。
2、指名讀課文。
五、三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六、學習第一段
1、齊讀。
2、課文一開頭就介紹了什么?(博物館的地理位置)
3、讓學生知道:西安是陜西省的省會;兵馬俑博物館是陳列1974年從秦始皇陵墓的兵馬俑坑中發掘的兵馬俑的地方。
4、讓學生試著概括段意后,再對照課后的段意,讓學生明白課后的段意概括的即簡潔又確切。
七、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段有外到內分別寫了什么?(鎦金大字、大廳)為什么說大廳極為壯觀。
3、按由外到內的的順序,用自己的話說說大廳的壯觀。
4、這一自然段的段意是什么?
八、學習第3自然段
1、邊默讀邊思考:課文是怎樣寫兵馬俑的軍陣的。(用“總分總”的段式,指導學生進行復述。)
2、完成作業本上第6題。
3、結合講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4、概括這一自然段的段意。(兵馬俑軍陣威武雄壯)
九、總結學法,齊讀1、2、3自然段。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兵馬俑的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2、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3、能用“也許”、“似乎”造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和新詞。
二、指名說說第二、三自然段的段意。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邊默讀邊思考,完成填空,課文是怎樣寫兵馬俑神態的?
①這些兵馬俑神態,。有的兵俑,,,,這是久經沙場,屢建戰功的;有的兵俑,,,這是剛入伍的。
②一匹匹戰馬,,,似乎在傾聽雄壯的號角聲。
2、引讀理解。
這一段作者先總寫兵馬俑的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再分別寫老戰士的外貌是(留著胡子),神態是(虎視眈眈,神情十分嚴肅);寫新戰士的外貌(束著頭發),神態是(一臉稚氣);戰馬的外貌是(膘肥體壯),神態是(豎耳瞪眼)。
①句中“也許”可換成什么詞?(或許可能)在句子中表示推測和估計的意思。
②句中“似乎”可換成什么詞?(好像)在句子中表示推測,不肯定的意思。
3、齊讀第4自然段。
4、概括第4自然段的段意。
5、小結:作者用精煉的語言,豐富的詞語描寫了兵馬俑的外貌、神態,使我們身臨其境,仿佛回到遠古時代,目睹士兵和戰馬的風姿,同時由衷地贊嘆起塑造兵馬俑的古代藝術家那高超的技藝。
6、用歸并法概括第2段段意。
四、學習第3段。
1、齊讀第3段。
2、討論。
①“沉睡”是什么意思?“沉睡了兩千多年”是指什么?
②“重大發現”已經說明了這個發現的意義之大,前面再加上“最為”兩字說明了什么?
3、概括段意。
五、總結全文,獨立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1、指名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講評。
2、同桌互說課文主要內容。
3、做作業本上的第5題。
4、講評作業,揭示歸納的方法。
六、作業練習
1、完成作業本上第3題后的講評。
2、做作業本上第4題。
①指名讀。
②比較句子,寫出帶點詞語的近義詞。
3、指導造句
①“也許”是什么意思?
②造句舉例:在這個問題上,他們的想法也許是對的。
③試著造句,講評。
④“似乎”是什么意思?
⑤造句舉例:前段時間,爺爺病了。經過醫生的診治。爺爺的病似乎好起來了。
⑥試著照句,講評。
課后小結:
《秦始皇兵馬俑》 篇10
一、整體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20個詞語的意思。能用“壯觀”、“栩栩如生”造句。
2、理解課文內容,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給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3、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價值。
二、教學重點難點:
⑴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價值。
⑵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主要內容。
三、教學時間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釋題,課件導入,初步感受秦始皇兵馬俑的壯觀;初讀課文,加深印象;學習課文第三、四自然段,切實感悟秦傭的特點。(重點為第一課時)
第二課時:
復習回顧,加深印象;學習余下的課文,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在考古的價值;整體理解課文,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主要內容;讀寫結合,課外延伸。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能審清題意,初步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新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能說出第3自然段的寫作順序和作者觀察兵馬俑陣容的順序。
2、情感目標:
通過情境的創設,朗讀的體驗,切實感悟秦始皇兵馬俑栩栩如生的神態、威武雄壯的陣容。
3、過程與方法:
采用“情景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營造氛圍,放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去體驗文本、自主學習,從而能切實感受秦始皇兵馬俑的特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能切實感悟秦始皇兵馬俑栩栩如生的神態、威武雄壯的陣容。
教學過程:
一、揭題、審題。
1、導入:中國有一個奇觀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你知道嗎?
板書:世界第八大奇跡提問:秦始皇是誰?兵馬俑又指什么?
2、師:圍繞這個課題,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師引入:兩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兵馬俑到底是怎么樣的呢,它為何會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呢?這節課,就讓我們撥開歷史的塵埃,去領略秦始皇兵馬俑的神奇與壯觀。一起看一段錄象吧。
2、播放課件(有關秦始皇兵馬俑的短片介紹),形成兵馬俑的表象后,說說“秦始皇兵馬俑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3、學生自學課文,要求:
(1)自學生字詞,通讀課文。
(2)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秦始皇兵馬俑的,并想想哪幾個自然段是介紹秦始皇兵馬俑的?
4、檢查自學情況(略)。
三、細讀課文,學習第四自然段。
1、過渡:有的同學急于想知道、急于想看看秦始皇兵馬俑到底是怎么樣的呢,就讓我們先下到坑內,去目睹一下這個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俑的風采吧!齊讀第一句。師:什么叫“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呢?你會說嗎?(指名交流回答)
2、師:古代的雕塑家們把兵馬俑雕得像活的一樣,那么我們能不能通過朗讀,把它們讀活呢?自由練一練,重點練讀你最喜歡的那個兵俑或馬俑的語句。
交流朗讀感受:(略)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請大家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根據大家不同的興趣和對課文的理解,選擇一至二項學習任務進行研究。有共同愛好的同學可坐在一起,好好合作研究研究。
(課件出示)重點研究:
(1)畫、擺軍陣圖。(喜歡畫畫的)
(2)研究作者觀察順序、寫作順序,結合完成課后“習題4”。(愛好寫作的)
(3)讀出軍陣的威武雄壯。(長大想當播音員的)
(4)
2、指名交流匯報:(略)
五、拓展文本,課堂小結:
1、拓展文本,深入體驗。
2、師:小結(略)
《秦始皇兵馬俑》 篇11
14、秦始皇兵馬俑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
2、理解“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也許”、“似乎”詞語的意思。
3、能學習第四自然段對兵馬俑神態的寫法,進行仿寫。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
難點:能學習第四自然段對兵馬俑神態的寫法,進行仿寫。
教學準備:
有關兵馬俑的資料、課件
教學過程 :
一、 引入
師:21世紀的人類社會是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社會,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卻沖出了一支古代帝國的雄兵,這就是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出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深入研究3、4自然段,領略一下秦始皇兵馬俑的風采。
二、 學習3、4自然段
1、自由讀3、4自然段,想一想這兩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2、指名簡要概括(板書:陣容 神態)
3、學習第四自然段
(1)師:就讓我們先下到坑內,先近距離觀察一下這些秦俑的風采吧!
(2)齊讀第一句話,理解“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3)指導朗讀:古代的雕塑家們把兵馬俑雕得像活的一樣,高明的作者又把它寫活了,我們能不能把它讀活呢?
(4)自由練讀,重點讀喜歡的兵馬俑的句子。
(5)匯報:
A、有的兵俑,留著胡子,虎視眈眈,神情十分嚴肅,這也許是久經沙場、屢建戰功的老戰士。
這個老戰士給我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勇猛)哪個詞可以看出來?(虎視眈眈)
B、有的兵俑,束著頭發,一臉稚氣,這可能是剛入伍的新兵。
大家喜歡這樣的小戰士么?喜歡他的什么?讀出小戰士的活潑、稚氣。
C、一匹匹戰馬,膘肥體壯,豎耳瞪眼,似乎在傾聽雄壯的號角聲。
要讀出戰馬的什么?理解“膘肥體壯”“豎耳瞪眼”。
(6)我們連起來讀一讀第四自然段,再來感受一下這些栩栩如生的兵馬俑。齊讀。
(7)師:聽你們讀得這么有滋有味,老師也想讀,可以么?
(8)師讀,故意少讀“似乎、也許、可能”。
(9)老師這樣讀可以么?為什么?(有這些詞說明是猜測)
(10)出示幾幅兵馬俑的圖片,問:你能不能學著作者的樣,通過仔細觀察這些兵馬俑的外貌、神態來猜測呢?注意要用上“似乎、也許、可能”。
(11)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12)交流匯報。
4、學習第三自然段
(1)師:這些兵馬俑不僅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當你看到軍陣精妙的布局時,更會為之驚嘆!
(2)齊讀第四自然段。
(3)讀了這段話之后,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秦始皇兵馬俑的軍陣么?準備怎么介紹?
(4)學生準備介紹,要求用不同方法,如畫圖介紹、朗讀、復述、也可以小組合作表演等。
(5)匯報。
三、 總結
師:這一列列、一行行的金戈鐵馬,再現了秦皇朝當年兵強馬壯、橫掃六國、一統天下、威震四海的壯觀場面,真不愧為——世界八大奇跡(師板書,生齊說)
板書設計 :整體
軍 陣 部分 前——后——兩側和最后
整體
秦始皇兵馬俑 老戰士:虎視眈眈
神 態 新兵:一臉稚氣
戰馬:膘肥體壯
《秦始皇兵馬俑》 篇12
教學目標:
1. 教學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2. 指導學生讀出兵軍陣的威武雄壯和兵馬俑的栩栩如生。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第一二自然段,這兩個自然段分別講些什么?
過渡: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學新課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
1.誰來讀讀第三自然段?
2.讀完這一自然段,知道了哪些內容?(兵馬俑軍陣威武雄壯、精銳的士兵排成三列……)
3. 朗讀練習:請大家讀讀這一段,要讀出軍陣的威武雄壯。
自由讀、抽生讀、齊讀。
4.概括學法:先朗讀課文,再說說從這一自然段知道了哪些內容,最后再練習朗讀。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請大家用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方法自主合作學習第四自然段。
生根據學法自主學習第四自然段。
反思:
在該教案中,我試圖摒棄傳統教學中的繁瑣分析,讓學生掌握學法自學第四自然段,同時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文本,但在這個教案中,卻存在著很多“硬傷”,突出表現為以下幾點:
1. 教學目標:
A. 只有結果性目標,沒有體驗性目標。教學目標的設定除了要關注結果性目標外,還應關注體驗性目標。即在目標中應體驗出讓學生以何種方法、策略、過程進行學習。
B. 目標陳述主體錯位。在這個教案中,教學目標的陳述主體為教師,即教學目標都是從教師“怎樣教”的角度進行設計的。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更多地關注學生“怎樣學”,與之的教學目標也應從學生“怎樣學”的角度去設計。
2. 教材處理
在教材的處理方面,該設計基本上是遵照教材的編排順序來上的。第一課時上了一、二自然段,本課繼續學習三、四自然段。這樣的教案,基本上是沿襲“忠實展現文本教材內容”的思路在“教教材”。這就難免會使教學過程陷入機械呆板,高耗低效的泥潭。
3. 教學過程
缺乏清晰的主線索整個教案缺乏一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導線索,使得每個教學環節的目的性不夠明確,相互之間缺乏邏輯關聯,整個過程如同一盤散沙。如第2個教學環節,讓學生說說從這一自然段知道了哪些內容,學生在回答時只能是照本宣科,把課文中已經明明白白地寫清楚的內容再說一遍。而學生說完之后又沒有安排其它繼續對文本進行深入感悟的環節,便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讀課文,在這樣的基礎上的學生的讀能讀出些什么呢?學生的讀只能是裝腔作勢、鸚鵡學舌,根本不能真正體會到軍陣的威武雄壯。
4. 自主合作
學習的形式化在學完第三自然段后,我安排了讓學生根據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學習第四自然段的教學環節,力圖體現自主學習的理念。然而正如前面分析的,第三自然的學習過程本來就是存在問題的。將一個存在問題的學習過程硬生生地“上升”為學習方法,并以此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其實效性可想而知。因此,這樣的環節安排,形式太于實效。近日,我根據“學習主題構建理論”,對這份教案進行了反思,并結合有關資料,重新對本課進行了設計。
《秦始皇兵馬俑》 篇13
授課人:周靜芳
教學目標 :
1.學習3、4自然段),完成作業 本作業 。
2.了解兵馬俑的陣容、神態。
3.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4.用“也許”、“似乎”造句。
5.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教學重點:
1、用段意歸并法歸納主要內容。要做到語句簡潔、連貫。
2、用“似乎”、“也許”造句
教學難點 :
1、用“似乎”、“也許”造句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揭題,激情入境:
1.導入 :在數千年文明中,有這樣的一個奇跡,它是秦始皇兵馬俑。
2.讀課題,想讀出什么感覺?
3.用自豪的,充滿驚嘆的,歷數淪桑的感情,用自己的聲音,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找出重點:
1.想看看兵馬俑嗎?欣賞作者用妙筆為我們鋪開的介紹兵馬俑的畫卷。
2.快速輕聲讀一讀課文,找一找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兵馬俑的?
3.概括一下,寫了什么?(板書:軍陣神態)
三、了解軍陣,讀出氣勢:
1.考慮一下,四人小組讀這段,可以根據角色怎樣分配任務
2.指名小組讀,為什么?(了解總分總結構)
3.分別讀前鋒,主體,側翼和后衛三句話,掌握精銳,強大,靈巧穩固的特點。
4.根據軍陣圖分別指出這三類軍士,并補充
5.能根據圖猜測一下當時他們是如何打仗的嗎?
6.是的,秦軍依靠這支軍隊獲得無數勝利,讀一讀作者如何盛情贊美軍陣的。
7.補充內,快速閱讀:
1)介紹了幾個俑坑?共有幾個秦俑?
2)兵馬俑分為兵俑和馬俑,這段提到幾種兵俑?
8.總結,好一個威武雄壯的兵馬俑。
四、揣摩神態,訓練句式:
1.導游指引下,讀第四自然段。
2.這些兵俑共有的特點是?
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是什么意思?
3.古代雕塑家將他們雕得像活的一樣,作者又用高明方法把它們寫活了,我們能把他們讀活嗎?
4.介紹了哪幾種,最喜歡哪個兵俑,劃一劃,讀好它。
1)老戰士:
A.老戰士給你什么印象?哪兒看出來的?(說,讀,比結合)
B.面對這樣的老戰士,你由衷地感到一種敬佩,大家一起讀一讀
2)小戰士
A.喜歡小戰士哪點?解釋“稚氣”,讀出稚氣
B.誰愿意做個年輕充滿朝氣的小戰士,愿意讀的都站起來讀一讀
3)戰馬:
A.戰馬在做什么?戰馬有什么特點?(抓住豎耳瞪眼,膘肥體壯的特點)
B.沒讀過的都站起來讀一讀
5.這三句描寫的句子中,都有一個作用相當,意思相近的詞,你發現了嗎?
6.出示“似乎”“可能”“也許”,表示什么?
7.用上猜測的方法,能使靜化為動,死變成活,欣賞一個片斷描寫。
8.觀察,并寫句型
9.交流,匯報。
10.由兵馬俑的面相能聯想到性格,談吐,職業,這也是聯想的高境界了,要這知道這些兵俑只是一些陶土燒制出來的而已,如今我們眼前能這樣生動地展示出來,得歸功于技藝高超的匠人,和妙筆生花的作家了。
五、總結內容,再度激情:
1.最后,介紹一個秦陵的略圖。
2.我們能相信,當秦陵完全揭開神秘面紗的時候,必然會再次令世界震驚!
《秦始皇兵馬俑》 篇14
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給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能用“也許”、“似乎”造句。
3、研讀課文,深入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與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4、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準備:學生收集有關秦始皇兵馬俑資料、課件
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1、導入:幾年前,比利時的《列日報》,登載了一則消息,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向讀者呼吁:“親愛的讀者,快去美術宮看看,當我們還在漫長的黑夜里時,中國人在干什么?”這是指的什么呢?原來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
2、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走一遭,好嗎?(板書課題)
3、教學“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范讀:學生認真聽,思考老師向大家介紹了秦始皇兵馬俑的哪些方面。
2、自讀:學生自讀全文,遇到生字、不理解的詞、句分別用規定的符號作上記號。嘗試著自行解決。
3、檢查:a學生接讀文章。b看意思寫詞語“虎視眈眈、久經沙場、栩栩如生、浩浩蕩蕩”。(課件出示)
4、交流:地理位置、建筑物、軍陣、兵俑……
三、再讀課文,內容歸納。
1、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哪幾點又可把他們并為同一方面來說?
2、小結。(課件出示)試著歸納文章主要內容。
a、介紹兵馬俑博物館的地理位置。
b、兵馬俑博物館壯觀的建筑物和兵馬俑威武雄壯的陣容、栩栩如生的神態。
c、兵馬俑的了土在我國考古史上的地位。
主要內容:文章介紹了兵馬俑博物館的、和兵馬俑的與,指出。
四、學習資料,幫助理解。
1、小組內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2、提供課外資料,學生閱讀。
兵馬俑是1974年春于陜西臨潼縣始皇墓東一點五公里的地方發現的。一共有三個大坑,總面積達兩萬多平方米,估計埋有秦俑八千余件。其中一號坑面積最大,達一萬四千多平方米,現已挖出兩千平方米,出土陶俑一千多件,陶馬三十多匹,戰車八乘。二號坑面積六千多平方米,出土戰車八十九乘,騎兵俑二百多件,步兵俑六百多件。三號坑面積較小,僅五百二十平方米,內有駟馬戰車一乘,衛士俑六十八件,估計為這支地下大軍的軍帥指揮部。
秦始皇陵兵馬俑生動地反映了秦朝兵強馬壯的陣容,可以說是一幅威武雄壯的古代軍事畫卷。可能由于當時戰事分工的不同和軍階的高低,這些武士俑中,有的身穿戰袍,有的身穿銷甲,有的騎在馬上,有的站立馬前,有的佇立攀弓,有的單腿跪射。他們的面部神態各不相同。有的頭部低垂,若有所思;有的則憂心忡忡,凝視空茫,反映了遠征將士思鄉的心情。
3、談談學習資料后的收獲。
第二課時
一、談話讀文,提煉主線。
1、請同學們再一次自讀課文,最吸引你的地方,可以美美的多讀幾遍。
2、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建筑、兵俑、軍陣、地位。)
二、欣賞課件,引出專題。
1、讓我們與兵馬俑的距離再近些,請看大屏幕。(欣賞課件)你能用自已喜歡的詞來贊贊秦始皇兵馬俑嗎?(栩栩如生、雄壯、美麗……)
2、秦始皇兵馬俑:偉大、神奇……因此稱它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是當之無愧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到這“世界第八大奇跡”前,我們來研究什么?(奇在何處?)
三、選擇研讀,交流成果。
1、確定研讀內容。
那么我們研究秦始皇兵馬俑“奇在何處?”可從哪些方面入手?學生逐一回答,板書。(建筑、軍陣、兵俑、歷史、地位)
2、商討研讀方式
你覺得可以用哪些方式進行研究?(讀、看、劃、寫……)
3、隨機交流。
a、建筑:極為壯觀(場面)
找出描寫建筑極為壯觀的句子讀一讀,感受場面的壯觀,秦俑的多。(補充:一號坑230*62 武士俑7000 戰車100 戰馬100)
b、軍陣:威武雄壯
軍陣怎么個威武雄壯?用什么形式告訴大家?
1、說:a概括說怎么說。(威武雄壯、嚴整……)b具體說怎么說。(前鋒、側翼、后衛……)
2、讀:a自讀。b學生個別配樂讀。c集體配樂讀。感悟“軍陣”的威武雄壯。
3、畫:畫軍陣草圖。
4、介紹:看軍陣圖介紹。
c、兵俑: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1、感受“栩栩如生”a讀描寫“老戰士、新兵”的句子。b看圖對比著讀(出示老戰士、新兵秦俑圖片)
2、體味“神態各異”a提供資料看圖選擇寫。(秦俑群體近像)b交流讀。
c選擇三位同學連續組段讀。d改:用上“似乎、仿佛、可能”讀。e請同學加總起句讀。
d、歷史:年代久遠
e、地位:最重大之一
四、課后延伸,展示個性。
創設情境: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正式開館對外展出,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無數中外賓客紛至沓來,一睹威武壯觀的秦俑風采。并在參觀后紛紛題詞留言:(課件逐一出示,學生誦讀。)
世界的奇跡,民族的驕傲。——李光耀
中華第一帝,世界第八奇。——胡繩
這一激動人心印象深刻的秦俑,是具有創造性的人民和偉大未來的證明。 ——基辛格
1、今天我們一起用語文課獨有的形式到秦始皇兵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也有許多話要說,請你也試著題詞留言。(交流)
2、全體起誦讀蕭克題詞結課:(課件出示)
古都有先人留藝術瑰寶,華夏待來者繪錦繡宏圖。 ——蕭克
(先人:古代勞動人民。來者:炎黃子孫,包括在座的每一位。)
板書設計:
秦始皇兵馬俑
建筑 極為壯觀
軍陣 威武雄壯
兵俑 世界第八奇 栩栩如生 神態各異
歷史 年代久遠
地位 重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