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一組課文集體備課教案(精選3篇)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一組課文集體備課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書的神奇以及書帶給人類無窮的魅力、
2、能仿照詩歌的前兩段續寫一段、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背誦、
2、了解書的神奇魅力,談談書帶給自己的好處、
3、能仿照前兩段再寫一節,抒發自己對書的感情、
一、激趣導入,提示課文題目
1、詩句接龍:(與書有關)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2、書帶給我們無窮的知識,是我們的好朋友、美國作家狄金森就寫了一首贊美書的詩歌。介紹作者,更讓老師感動的狄金森老師的那幾句話:“將生命的熱情注入寫作風格……讓多年的熱情溶入一個詞匯中,把半輩子的生活積蓄寫在一個句子里。”所以理解此詩我希望大家用自己的熱情,用自己生活的積蓄來理解這首神奇的詩。
二、出示本節教學目標
1、學習目標:
(1)聯系上下文,體會詩的意境,理解書的神奇。
(2)有感情的朗讀,并熟讀成誦。
(3)仿照前兩小節再寫一節,抒發你對書的感情。
2、生齊讀學習目標
三、檢查自學
1、正確讀出下列詞語
浩瀚、坐騎、領略、真諦、一貧如洗、遨游、步履、質樸無華
2、朗讀課文,要正確,讀流利。
四、精讀課文、深入感悟。
1、自學提示:
⑴認真默讀課文,用“——”畫出體現書“神奇”的詞句。
⑵聯系自己平時的讀書體驗批注感受。
⑶自己讀一讀,讀出你的感受。
2、合作學習
出示合作學習:每組選其中一個方面合作交流:為什么說書是神奇的?理解時可以抓住重點字詞理解,可以聯系自己的讀書體驗來理解。
3、生匯報
A第一小節突出開闊眼界。提示:你讀過什么書?知道了什么?
師:回想我們三年級學過一首詩:《小小的書櫥》(出示詩),讀詩。
師:讀童話書讓我們認識了(白雪公主、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而科幻探險的書又把我們帶到了神秘莫測的山野從林,讀歷史故事讓我熟悉了(廉頗、藺相如、關羽、張飛),而人物傳記又我們進入了冰心、海倫凱勒的內心世界。書帶我們上天入地,穿越時空,跨越國界,它的世界是如此的博大,所以我們要說書是——神奇的。
生有感情朗讀。
B第二節:重點突出從書中學到的人生真理。你讀了什么書?學到了什么道理?可以說一句從書中學到的名言嗎?
師:書中蘊含的哲理是如此精深,所以我們說書是——神奇的。有感情朗讀。
C第三節:生談自己的理解。讀感情朗讀。
師:在書面前人人平等,所以說書是——神奇的。
D第四小節:“美麗”:聯系學過的課文或故事談。你讀過什么書或學過什么課文?感受到了什么美?“人類靈魂中全部的美麗”都包含什么美?(真善美、心靈美、語言美、真誠美、勇敢、樂于助人、堅強、有禮貌等)
師:書能使一個思想狹隘人的.變得豁達,能使一個行為粗鄙的人變得文雅,使性格脆弱的人變得堅強。
師:書會讓我們每個人都變得美麗,所以說書是神奇的。有感情朗讀詩句
五、小結整合:對照板書:書是神奇的,它博大、精深、在書面前人人平等、美化人類的心靈。面對如此神奇的書,你最想說什么?
師:讓我們把對書的熱愛和贊美也用文字表達出來吧。出示仿寫要求。
六、仿寫。
1、在寫詩之前,先自己看詩的前兩節,你發現這首詩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1)對比:把什么和什么進行對比?
(2)比喻:把書比作什么?還可以比作什么?——花朵、鑰匙、大門、翅膀、輕風等。
(3)開頭用“沒有……”“也沒有……”
2、生仿寫。
3、開火畫,一個接一個讀自己的詩。
七、熟讀成誦
1、做完了詩,先把書上這首美麗的小詩記在你的腦海中吧。同桌兩個互相比賽,看誰先背過。
2、檢查。
八、拓展狄金森的《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一組課文集體備課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寫生字:“洛”。能正確讀寫“洛陽”、“匆匆”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這首古詩,并能背誦。
3.通過看注釋,查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詩的意思。
4.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查資料,看注釋理解詩的意思。
2.想象《秋思》中描寫的畫面,把《秋思》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法,自主探究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1.同學們,我們學過很多有“思鄉”、“思親”題材的古詩,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游子吟》以及上節課學的《泊船瓜洲》等等。而這節課我們又將學習一首以“思鄉”、“思親”為題材的古詩----張籍的《秋思》。
見秋風而起鄉思,可以說是古典詩詞中的一個常見題材,能以這樣尋常的題材寫出新意的小詩實在不多,而張籍的《秋思》一詩,選取生活中一個富有內涵的片段----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非常真切細膩的表達了客居異鄉的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構思巧妙,歷來為后人稱道。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
2.板書課題秋思
二、作者簡介
張籍:(約768—約830),字文昌,祖籍吳郡(今江蘇蘇州),移居和州烏江(今安徽省和縣烏江鎮)中唐詩人。官終國子司業,與王建齊名,世稱“張王”,著有《張司業集》。
三、新授
1.指導朗讀,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匆 cōng)平舌音, 洛 ( 與“格”字比較),“シ”與水關,洛,古有洛水河,洛陽在古洛水河北岸而得名,九朝古都,有4000多年的歷史。
2.示范朗讀,并分清停頓。(注:加點的字讀音稍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
3.學生自讀一遍,再齊讀。
4.學生自學,根據注釋,理解詩意。
教師引導提示:
秋思,秋天里的愁思,秋天,百花凋零,落葉歸根的季節,思鄉情切,愁緒油然而生。
洛陽城里見秋風,
張翰在洛陽為官“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詳見《晉書張翰傳》。故后人每以秋風起而感發思鄉之情。秋風,既可以是實指事情發生的時間,也可以是“欲作家書”時的心情。(這句意思可以理解為:洛陽城里秋風乍起)
欲作家書意萬重。
欲,將要,想要。 作,寫。 家書,家信。意萬重,形容要表達的內容很多。 (這句意思可以理解為:想要給遠在家鄉的親人寫信,可要表達的意思很多,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說起。)
復恐匆匆說不盡,
復,又。恐,怕,害怕。盡:完。匆匆,表明離家多年,有說不盡的話,暗含急切的思鄉之情。(這句意思可理解為:信寫好后,又擔心匆匆寫完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達出來。
行人臨發又開封。
行人,捎信的人。臨,將要。發,出發。 開封:開啟信的'封口。又開封,進一步加深了“說不盡”的意境和作者的心態,一個尋常的細節,家書將要發出覺得話還沒有說完,故“又開封”。(這句意思可理解為:當送信的人要出發的時候,又打開已封好的信查看。
5.根據自己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a.作者為什么會“恐”“說不盡”?
b.為什么會“行人臨行又開封”?表達出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6.根據板書設計及學生自己對詩意的理解背誦古詩。
四、總結全文 教師講述,配以舒緩音樂,讓學生聯想詩中畫面
這篇膾炙人口的思鄉佳作,寥寥數語,凝練簡約,寓意深遠。這和詩人創作時選詞練句是分不開的,如“見”字,“恐”字,“又”字。細致入微地刻畫詩人此時的心理-------千言萬語,唯恐遺漏一句。小詩以平淡本色的語言,對平常的生活素材進行了提煉和典型化,正如王安石所說“看似平常卻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詩》)。
作者客居洛陽,又見秋風,平淡敘事,卻有內涵。秋風本無形,它卻包含著肅殺之氣。使木葉搖落,百花凋零,做客異鄉的游子,見到這凄涼搖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孤獨凄冷的情懷,引起對家鄉親人的悠長思念。這平淡而富有內涵的“見”字,給人以豐富的暗示和聯想。張籍祖籍吳郡,此時寄居洛陽,離家千里。又見秋風而起鄉思,當時交通又不便利,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不能立刻返鄉,只好寫封家書寄托自己的思鄉之情。這就使他本來已經很強烈的鄉思之中又增添欲歸不能的惆悵,思緒變得更加復雜多端,思鄉情切,心中涌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要傾吐。而一時又不知從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作者用“欲作家書”無從下筆,猶豫難寧得情態描寫,把抽象的“意萬重”表現得真切生動。
家書就要發出時,怕匆忙之中漏掉了什么話,在送信人就要上路時又拆開信封。詩人因“意萬重”而感到無從下筆,又因托人捎信無暇細加考慮,深厚豐富的情意難以表達,再加上時間匆匆,覺得這封飽含千言萬語的信仍不盡人意,好像還有什么重要的內容沒有寫進去,于是在捎信人將要出發之際,打開信封。這好無定準的“恐”,顯示了他對這封家書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其實不一定真是遺漏了什么內容,而“臨行又開封”細節也不一定真的補上什么話。這與其說是為了補上幾句未說盡的話,不如說是為了驗證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擔心。而正是這一行動方顯示了他此刻細致入微的心理。這兩句所寫內容雖然尋常,但由于它準確真切的反映了游子思鄉的心理。真可謂化平淡為神奇。
五、作業
1.根據剛才老師的講述,結合你自己的想象,把這首詩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板書設計:
洛陽-------見秋風
秋思家書-------意萬重鄉思縷縷道不盡,萬語千言恐不詳。
(寓情于事) 復恐-------說不盡
臨發------又開封
《秋思》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談話導入時,結合上節課的內容,及以前學過的古詩,大膽的說出古詩《秋思》的大意,通過回憶對比,激發學習興趣。接著進行了作者簡介,為什么要做這一環節呢?可以讓學生先了解作者的祖籍在江蘇,現在客居洛陽。洛陽在河南西部,黃河南岸,可凸顯作者家鄉遙遠,歸途渺渺,有家難返的處境。對學生理解作者思鄉之情大有幫助。為了完成教學目標一,進行了字音、字形的識記。
會讀古詩,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功,所以我將稍作停頓以及需要重讀的地方告訴給學生,防止文意割裂。這對后面進行的詩意理解,也是大有裨益的。在理解詩的大意時,我大膽的讓學生自學,自己給予適當的提示與引導。由于前面朗讀時做足了功課,所以理解詩句意思時顯得并不困難。課堂總結時,教師講述結合舒緩音樂,讓學生想象詩中畫面,為完成能力拓展(根據詩意,寫一則小故事)夯實了基礎。提升了學生課外探究的能力,從學生反饋的作業信息上看,效果不錯。所以,語文課別小看新授之前的一個細小的環節,(作者簡介等等),只要有助于對課文的理解,不妨多下些功夫,并不一定要把重點放在大量的文章分析上。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一組課文集體備課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通過開展“手拉手”活動,培養我們籌劃活動和與同齡人交流、溝通的能力。
2、了解書信的寫作要求,能在信中有條理地、具體地陳述自己的想法,提出正確建議,加強與同齡人的交流、溝通,并通過書信來與人交往和分享習作的快樂。
3、能按書信的格式和內容的要求,對自己的書信進行認真修改。
教學重點:
營造氛圍激發活動熱情,在口語交際中理清思路,學會表達。
教學難點:
把自己的設想及策劃有條理地寫出來。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了解一些遙遠地方小學的情況及他們對交友的渴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營造氛圍,激發活動興趣。
1.播放歌曲《大中華》渲染氛圍。
2.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師補充敘述: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江南水鄉,塞外風光,西部高原,濃郁的地理特色,迥異的風土人情,作為中國人,我們深感無比的自豪!
3.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全國各地的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以及部分山川風物的圖片、文字資料。
二、出謀劃策,尋找聯系對象。
1.走出我們現有的空間,走進更廣闊的世界,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你們想結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嗎?想更深入地了解他們那里的風土人情嗎?今天我們就來策劃一次和遠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動。
板書:策劃“手拉手”活動
2.要和遠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牽,我們首先要做的準備工作是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建立聯系
3.遠方的小伙伴和我們相隔遙遠,千山萬水把我們阻隔,我們怎樣才能和他們建立聯系,認識他們、了解他們呢?請大家出謀劃策。
4.學生分組交流探討。
5.學生集體交流匯報。
根據學生的交流板書。交流方式:報刊雜志、各類書籍、電視欄目、電話、網絡……
(集思廣益,暢所欲言, 展現熱鬧的策劃場面。)
三、集思廣益,開展交往活動。
1.既然我們已經確定與遠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聯系,那么我們該如何開展“手拉手”活動來增進彼此的了解了?現在大家集思廣益,確定交際方法,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就請大家先在組內商量和交流。
2.學生分小組商量。
──教師參與各小組的探討活動中,要對活動的可行性以及可以為對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來進行具體的指導。
3.全班交流各組的策劃情況。
教師適時點評并板書:
(1)你們的策劃多姿多彩,讓人感動,看,有充滿關懷的支助活動,有情真意切的書信往來,有簡潔流暢的情況介紹,有豐富多彩的聯誼活動,還有方便快捷的網上交流……
板書:支助活動書信往來 情況介紹 聯誼活動 網上交流……
(2)你們設計的活動方案都不錯,都蘊涵著你們的想法和思想。但要開展好每一項活動,都要有一個可行性的計劃,現在就請你談一談你自己設計的活動的可行性。
學生交流活動設計的可行性,對其他同學進行啟發。學生自由交流,其他同學幫助完善設計的'可行性。
(3)面對不同地區的小伙伴,我們可以為對方做些什么事呢?
4.學生分組交流,最后形成共識,做到“六個一”:
A.交一個手拉手好朋友;
B.寫一封“手拉手”交友信(信中主要介紹自己的生活、學習及家庭、學校的情況,并表達對遠方朋友的關心和祝福、寫信寄信全要由小伙伴自己獨立完成,表達真情實感。當孩子們接到遠方朋友的回信時,要提醒他們保持聯系,持之以恒,使友誼不斷加深,成為真正的好朋友。要提倡互相學習,教給孩子們怎樣交友收獲大。讓孩子們從一封封信件這個小窗口中去找大世界,去了解對方小伙伴們的生活,珍惜今天,更加奮發努力。使孩子們通過信件從對比中找到自身的責任,找到助人的快樂);
C.給小伙伴送一本好書(將優秀圖書送給小伙伴,使少年兒童通過讀書、讀報更新觀念,獲取真知,更茁壯成長);
D.給小伙伴贈送一件當地的土特產品;
E.向小伙伴學一種新知識(或新本領);
F.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
四、深入探討,課外實踐交往。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劃的活動付諸實踐呢?
2.備課的時候老師在報刊雜志、網上、電視節目和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聯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動構思告訴他們,與他們一同架起友誼的長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