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九冊《鯨》教案(通用16篇)
人教版第九冊《鯨》教案 篇1
一、 教學目的:
1、 了解鯨的形體、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 培養學生愛科學的興趣。
2、 學習抓住鯨的特點介紹說明的方法。
3、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4、 培養學生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 教學重點:
了解鯨的形體、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這四方面知識,初步學習抓住事物特點介紹說明的方法。
三、 教學難點:
了解鯨的進化過程。
四、 教學用具:
計算機、實物投影儀
五、 教學時數:二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復習導入
1、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7課《鯨》。(板書課題)上節課,通過初讀課文使我們對陌生的鯨有了一些了解和認識,現在大家回憶一下,作者向我們介紹了鯨的哪幾方面知識?(板書:形體、進化、種類、生活習性)
2、 在這四部分知識當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一部分?(從學生最感興趣的一部分切入)
(二)強化訓練,體現“雙主”
教學設計如下:
第一段:鯨的形體(自由讀)
1、 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看誰能準確地概括出鯨的形體特點?(大)文中哪些語句體現了這一特點呢?請同學們把它們畫下來體會體會,然后我們再互相交流。
2、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用微機演示課件1(用鯨的一條舌頭和十幾頭大肥豬的重量做比較、用一個人站在鯨的嘴里、四個人圍著桌子看書與鯨的嘴做比較)引導學生體會“比較”這種說明方法的好處。
3、 通過作者的描述使我們感覺到鯨確實很大,那么有誰見到過鯨嗎?好,老師專門為同學們準備了一個有關鯨的錄像片,就讓我們一起領略一下鯨——這被譽為“海中之王”的雄姿吧!(學生欣賞鯨在大海里遨游的錄像片)錄像看完了,誰能說說自己的感受?
4、 指導感情朗讀。
第二段:鯨的進化(指名讀)
1、 (指名讀課文)請同學們一邊聽一邊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并把它畫下來。
2、 能不能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那么,你怎么理解這句話和后面內容的關系呢?(理解中心句與后面內容之間的因果關系)誰能用“因為……所以……”的句式,把本段內容復述一下?
3、 想不想看看鯨是怎樣進化的?【教師用微機演示課件2(鯨的進化過程)】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表示“鯨的進化時間漫長”的詞語,并把它們畫下來,再互相交流一下。
4、 趣味游戲:通過“鯨的自述”體會鯨的特點。
第三段:鯨的種類(齊讀)
1、 由“鯨的自述”自然過渡到本段內容。
2、 學生齊讀第三段。體會鯨的種類的主要特征。
第四段:鯨的生活習性(默讀)
1、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四段,思考課后習題2(微機出示)并畫出有關語句。
2、 現在老師發給每個小組一張表,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填空。【(學生分小組討論填表——鯨的生活習性)填完表格后,教師將一組學生所填表格用實物投影出示,共同訂正補充。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須鯨的進食過程,教師用微機演示課件3(動畫——須鯨的進食)】
3、 同學們填得挺好。下面,請同學們看畫面,判斷這兩頭鯨哪頭是須鯨,哪頭是齒鯨,并說明理由。【教師用微機演示課件4(動畫——鯨的呼吸)】
4、 【利用實物投影,讓學生親自動手用教具擺出 鯨睡覺時的樣子,體會鯨睡覺的特點!空埻瑢W們想一想,鯨為什么要這樣睡覺呢?
。ㄈ 總結學習情況并引導質疑。
同學們學得確實不錯,那么,哪位同學愿意談談,學習本課后你都有了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引導學生質疑)
。ㄋ模┩卣顾季S,延伸課外。
1、老師知道,同學們為了更好地學習本課,在課下曾查找了許多資料,獲得了很多課外知識,現在誰愿意把你的知識介紹給大家聽?
2、總結: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我們不僅了解了鯨,而且還學到了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更可貴的是,大家還親自動手查找了許多課外資料,豐富了自己的課外知識,鍛煉了我們的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希望同學們今后繼續保持這種積極的學習態度,用我們聰明的頭腦努力去探索自然界那無窮無盡的奧秘吧!這節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人教版第九冊《鯨》教案 篇2
《鯨》這篇課文是一篇說明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知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知識,體會所運用的多種說明方法。鯨的進化過程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經過精心的準備,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鯨》這篇課文。可是上完課之后,還是漏洞百出。下面是上完課之后的一些反思。
因為說明文比較枯燥無味,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以鯨的圖片引入課堂,讓學生回憶上節課學到的知識,學生的積極性還蠻不錯,個個都很踴躍,在上課過程中我也注意到了讓學生用各種方法來讀課文,如: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首先我通過看圖片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理解鯨的形體特點,體會文章的說明方法。
在學習鯨的進化過程時讓學生以鯨的身份講述自己的進化過程。這個方法很好,但在教學鯨的生活習性時,我尊重了學生的選擇,以小組學習的形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通過小組學習來理解課文,只是在這個環節花了太多的時間,學生匯報時,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傾聽情況,這個環節應該要在指名匯報的基礎上,讓其他同學來評價,這樣才能達到全班同學共同進步的目的。
在評價方面,我還缺少對學生的評價。如:我讓學生匯報自己的學習收獲時我班的李祖宇同學在匯報鯨的吃食方面的特點時說到他是抓住鯨吃食時的動作來學習的,并且把一個個動詞都找出來了。而我卻未加評價,只是單純的按照自己的思路來教學。
由于時間掌握的不好,課上到后面發現時間不夠就含糊帶過。所以課堂上時間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板書應該把說明方法寫出來,因為學習說明方法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
通過這次教學評優活動,我既有收獲也有啟發,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多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學習,不僅能帶動課堂氣氛,而且教學方法靈活,教態親和感人,在這次鍛煉中,我找到了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
1、鍛造自己的語言。在課堂用語上還不夠簡單、明了,尤其是缺乏抑揚頓挫。特別是語言上的錯誤,要學會避免犯錯。
2、繼續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磨煉自己的意志。我想,教師應該像谷穗那樣,要想讓自己的果實達到真正的成熟,你就必須將根伸向土壤的更深處,好不斷的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營養以補充自己的能量為結出粒粒飽滿的果實而聚集精華。
人教版第九冊《鯨》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上顎、哺乳、退化、垂直、經驗、判斷、胎生、壽命”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了解鯨的特點、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知道保護鯨的意義,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4.認識列舉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并學會運用。
學習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鯨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課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是理解鯨的進化過程,感受鯨和大自然的和諧相處,進而熱愛動物,熱愛大自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通過課前搜集資料,你們對鯨還有什么了解嗎?請和同桌談一談。
2.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鯨》這篇課文,看看通過學習,你對鯨會有什么更深的了解。
二、自由讀文 整體感知
1.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語,有拼音的借助拼音讀準確,沒有拼音的可以和同桌商量。也可以做上標記。試著把課文讀通順。
(1)檢查字詞的掌握情況。在字音上注意“濾”。在字形上引出“肺“字,及時指出注意右半部分不要寫成“市”。
(2)理解“胎生”和“卵生”等詞語。
2.再默讀一遍課文,邊讀邊想,課文給我們介紹了鯨的那些知識?勾勾畫畫相關的語句。
3.請學生匯報課文都介紹了鯨的那些知識。學生匯報,教師板書。大家集體補充,理清文章的脈絡。
給課文劃出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鯨非常大;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鯨是哺乳動物,不是魚。第三段(第3自然段):寫鯨的種類。第四段:(第4一7自然段),寫鯨的生活習性。
4.再請學生結合著板書,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指導學生用最簡練的語言來概括。
三、精讀課文,體會寫法
自由讀第l自然段,你從哪兒看出鯨很大,畫出有關語句,然后讀一讀,指名匯報,大家補充,讀出體會。
1.師:課文是介紹鯨,為什么先介紹象?(這是在作比較。)
請同學們再在課文中找一找哪里還使用了這樣的說明方法,引出:“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么重!痹僬f說這樣寫的好處。讓學生舉一反三,師指名讀讀上面的兩句話,體會一下鯨的大。
2.找到課文中描寫鯨的重量和長度的語句讀一讀。體會用數字說明的好處。
(1)比較句子,體會表達效果的不同,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鯨是一種龐大的動物!
“最大的鯨有16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__公斤。”
(將具體數字改成“龐大”等模糊概念,讓學生與原文比較,體會表達效果的不同。學生通過比較很容易發現:用上具體數字,能更清楚、更準確地了解鯨的特點。)
(2)試著用列數字的方法說明一事物。
3.出示句子:“我國發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么重。它要是張開嘴,舉起手來還摸不到它的上腭;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書,還顯得很寬敞。”(這里使學生體會舉例說明法及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小結寫作方法:作者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和舉例子的方法把鯨的大描寫得非常具體,讓讀者很清楚,所以,我們向別人介紹事物時也要學會運用這些說明方法。
4.進行朗讀指導。
四、作業布置
默讀課文,把文中運用列數字、舉例子和作比較說明方法的句子用“——”畫出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引入:上節課學習了《鯨》的第一部分,知道鯨是一種很大的動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鯨的特點。
二、圍繞重點,繼續學習
1.自由讀第2自然段,說一說鯨是怎樣進化的?把你自己當作鯨,給同組同學說一說“你”的進化過程。
預設學生匯報:我們鯨在很遠古的時代,和牛、羊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后來環境發生了變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過了很長時間,我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現在的樣子,適應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們并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
2.快速讀第3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匯報,你是從哪里了解到的,把這些讀給大家聽一聽。
3.鯨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魚,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習性方面又有什么特點呢?默讀4~7自然段,想想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課文從吃食、呼吸、睡覺、生長這四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
4.鯨分為兩類,它們在生活習性上有什么不同嗎?自由讀第4、5自然段用“——”畫出須鯨的生活習性;用“~~~~~”畫出齒鯨的生活習性。填好表后在小組內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點)
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點
都吃魚蝦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從鼻孔噴氣
須鯨
小魚小蝦 吞進 吃的多
噴出的水柱垂直細高
齒鯨
大魚海獸 咬住 兇猛
噴出的水柱傾斜粗短
5.鯨在睡覺時是什么樣呢?學習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鯨睡覺的樣子,并把它畫下來。
6.輕聲讀一讀第7自然段,說一說你還知道了什么?
三、回顧內容,朗讀記憶
我們對鯨的生活習性已經有了一些了解,哪個方面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這部分讀給小組的人聽,看看哪個同學能把自己喜歡的內容背下來。
四、學習寫法
課文中多次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來介紹鯨的特點,把這樣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體會其表達特點,并仿說一句話。
五、延伸擴展
1.出示“資料袋”的內容,自由朗讀,談談感受。
2.總結: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對鯨已經有了一些了解。其實,我們人類對鯨還有許多地方都不夠了解,這些都等待著同學們去探索。
六、作業布置
課后請同學們搜集課外資料,以“鯨的自述”為題,圍繞某一方面的內容寫一篇短文。
板書設計:
9、鯨
形體特點-----大、重、長
進化過程-----陸地到海洋、哺乳動物
種類 -----須鯨和齒鯨
生活習性-----進食、呼吸、睡覺、生長
人教版第九冊《鯨》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鯨的特點和生活習性。
2、學習課文抓住事物特點來寫的方法。
3、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感情,練習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鯨的種類和生活習性。
【教學難點】
學會用打比方、列舉數字的方法來說明事物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新課
1、揭題,讀題。
2、通過昨天的學習,你了解了哪些知識?
3、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4、教師歸納學生問題,明確教學目標:
、拧×私怫L的特點和生活習性。
⑵ 看看作者是怎樣來寫這些特點的?
希望同學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弄懂這些問題,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做一個學科學、愛科學的小小科學家。
二、自學課文
1、指名讀課文,思考:
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寫的?劃出你最覺得最有趣的句子。
2、學生按自學小組自學,繼續討論以上問題。
三、學習課文
1、播放錄像,想,你覺得鯨怎樣?
從第一段哪些句子里可以看出鯨的大?
出示句子,理解列舉數字和對比的方法,指導朗讀。
2、你知道鯨是怎樣一步一步地變化的嗎?
播放錄像,讀課文,自己說一說,注意表示時間的詞。
根據詞語,引導學生復述。
3、師生接讀:
在演變的過程中,有的有牙齒變成了,有的沒有牙齒,變成了。
4、過渡:鯨還有許多知識,你還想知道嗎?讓我們一起來做小小科學家,探索鯨的奧秘。
5、小組自學討論課文4~7自然段,要求,看一看誰掌握的知識多?
6、小組匯報,你掌握了鯨的什么知識?
教師根據學生的表述相機指導:
第四自然段:分角色朗讀。
第五自然段:做一個有經驗的漁民,根據水柱來判斷鯨的種類。
第六自然段:畫示意圖。
第七自然段:讀出表示生長快的句子。
四、小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鯨的哪些知識?舉行鯨的知識小小報告會。
2、你還知道鯨的什么知識?
3、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積極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板書設計】
9、鯨吃食 呼吸 睡覺 繁殖
【課堂檢測】
1、劃去下列每組詞中不合群的一個,在下面劃上——,并說一說為什么。
⑴ 鯊魚帶魚鯨魚梭魚
、啤±匣ⅹ{子鯨魚豹子
、恰↓X鯨幼鯨須鯨
2、選擇你認為正確的答案:
鯨是哺乳動物是因為:
。ā 。L很大、很重
。ā 。L用肺呼吸
。ā 。L是胎生的
。ā 。L有鰭
。ā 。L的睡覺方式很特殊
。ā 。┯做L吃母鯨的乳汁長大
人教版第九冊《鯨》教案 篇5
【教學設計的依據】
一、教材簡析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三組第九課《鯨》是一篇說明文。課文圍繞鯨的種類、形態特點和生活習性,介紹了一些有關鯨的知識。文中采用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便于讀者理解,加深了對鯨的印象。學習該篇文章,要抓住文章要點,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并試著加以運用。
二、理論依據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在《鯨》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中讓學生在認真閱讀和積極思考的基礎上,通過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基礎,通過查找資料了解到一些有關鯨的知識。因此,教師在本課的教學中應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適時發揮引導、點撥的作用,讓學生在充分閱讀和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在積極思考和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快樂以及合作的愉快,讓學生的智慧之光在課堂上閃耀,從而理解文章內容,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及能力目標:
、拧∫龑W生了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
、啤×私獗菊n的說明方法,并試著運用。
⑶ 學會本課 個生字。掌握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情感目標:
、拧∽寣W生感受鯨和大自然和諧相處,進而熱愛動物,熱愛大自然。
、啤∫龑W生發現科學之美。熱愛科學。
【重點難點】
1、重點:
了解鯨的生活習性;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寫的方法;總結出本課所用的說明方法。
2、難點:
感受鯨和大自然和諧相處,進而熱愛動物,熱愛大自然。
【學生課前準備】
學生通過網絡或書籍查找有關鯨的資料,用自己的話概括出所查資料的主要內容;準備字典或詞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優美的音樂聲中展現鯨的各種生活情境:呼吸、睡覺、跳躍、嬉戲、歌唱等。)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授
學生用簡短的話交流搜集到的有關鯨的資料。
師:這一課介紹了哪些有關鯨的知識呢?
引入新授,板書課題:9、鯨
搜集、處理信息是現代人必備能力之一。讓學生用簡練的語言介紹出搜集到的資料,對資料進行再加工,既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兩讀課文,初談感悟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字音,借助字典或詞典,理解不懂的詞語。
教師出示含有本課生字的詞語,檢查生字的讀音。重點指導易讀錯的字和難寫的字。
2、再讀課文,想想你讀懂了什么?邊讀邊把自己的感悟記在書上。
3、匯報交流:
把你讀懂的內容講一講。
多數學生通過讀書知道鯨是哺乳動物和鯨的種類。此時,教師要尊重不同程度學生的讀書感悟,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
全國小語會副理事長吳立崗教授在《不容忽視的兩種傾向》一文中指出:“閱讀課應該有個自讀──淺悟──質疑──深悟的過程”。學生兩讀課文,先自學生字詞再初步感悟主要內容,由自讀向淺悟過度。
三、引導點撥,總結學法
1、鯨是地球上什么樣的動物呢?
2、指名朗讀第一段,思考這一段講了什么?你是從哪些句子中讀懂的?作者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你能用三個字概括出來嗎?
教師板書:
非常大: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
3、齊讀第一自然段。
吳立崗教授在《辨證地處理好閱讀教學中的幾個關系》一文中指出:學生的自主和教師的指導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雙向關系!敖處熤笇А钡闹埸c是“學生自主”,而“學生自主”的必要條件是“教師指導”。教師根據學情,重點指導學習第一自然段,總結出說明方法,突破了教學重點。教師授之以法,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做了鋪墊。
四、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1、借助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方法,合作學習4~8自然段:
四人小組同學分段朗讀4~8自然段,把讀懂的和自己的疑問記在書上。
2、小組內匯報交流:
先把你讀的自然段讀給同學聽,再說說這段講了什么?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不懂的地方提出了,和組員一起討論。
3、議一議:
4~8自然段講了鯨的什么?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介紹的?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每一小組做好發言記錄。
4、教師給每一小組發放練習題,要求同學們合作完成以下練習:
、拧∠胂胂铝芯渥邮褂昧四男┱f明方法,用線連起來:
、佟■L的鼻孔長在腦袋頂上,呼氣的時候浮上海面,從鼻孔噴出來的氣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園里的噴泉一樣。(打比方)
② 長須鯨剛生下來就有十多米長,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長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兩三年就可以長成大鯨。(列數字)
、啤∽x下列句子,說說有無加點的詞語,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佟№汌L主要吃蝦和小魚。
、凇■L隔一定的時間必須呼吸一次。
、邸■L每天都要睡覺,睡覺的時候,總是幾頭聚在一起.
⑶ 判斷對錯,在對的句子后面打“√”。如果句子中有錯誤,請在原句上修改。
① 鯨用鰓呼吸。(。
、凇■L睡覺的時候,總是幾頭聚在一起,找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頭朝里,尾巴向外,圍成一圈,靜靜地浮在海面上。(。
③ 鯨是胎生的,幼鯨*吃母鯨的奶長大。(。
每一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在班上匯報交流。
教師板書:生活習性 吃食 呼吸 睡覺 生長特點 打比方
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讀書、思考、質疑和交流,相互啟發,共同探究,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通過完成練習,理解了該部分文章的主要內容。
五、齊讀課文,整體回顧
1、生齊讀課文,整體回顧文章的主要內容。
2、多媒體出示練習:
填空:
本篇課文主要介紹了鯨非常__、是__、有__類以及它的__,使用了__、__、__和__四種說明方法。
教師可提醒學生參照板書填空。
讓學生朗讀全文、做填空練習,對課文內容進行了整體回顧!
六、閱讀練筆,拓展延伸
1、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鯨的資料片。
2、閱讀: 座頭鯨
鯨類王國中,座頭鯨是一種非常神奇的鯨。它不僅外貌奇異、“歌聲”悅耳,而且智力出眾、聽覺敏銳。因此受到海洋生物學家、音樂家、攝影師的鐘愛。
座頭鯨還是個表演能手。幾個拿手的節目都非常激動人心。
第一個節目是“高垂直上升”:只見,座頭鯨在海面上突然破水而出,高高上升。然后,身體徐徐向后彎曲,好似雜技演員的后滾翻動作,體態優美極了。
第二個節目是“翹尾下潛”:一頭十幾米長,幾十噸重的龐然大物,僅僅幾秒鐘功夫,就能迅速潛入水中;潛水時,總是先翹起尾葉,然后頭部直入水中,身后帶著很多漩渦,漸漸消失在大海中。第三個節目是“合唱”:大海就像一個神圣的音樂殿堂,它們就像一個樂團,演奏的交響樂節奏分明、抑揚頓挫、交替反復、旋律優美。1977年春天,美國將座頭鯨的歌聲同古典音樂、現代音樂和聯合國60個成員國55種不同語言錄進同一張唱片里,足見它們的歌聲身價之高!
課后資料袋:
鯨的繁殖能力很差,平均每年才產下一頭幼鯨。由于人類的捕殺和海洋環境的污染,鯨的數量已經急劇減少。例如:鯨類中體型最大的藍鯨,在二十世紀有近36萬頭被殺戮,目前僅存不到50頭,在地球上生存了5000多萬年的鯨,許多種類已瀕臨滅絕。
3、根據課文內容和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以“鯨的自述”為題寫一篇短文。
新課標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讓學生通過觀看影片和閱讀短文,感受到鯨和大自然和諧共處及科學的美麗;通過閱讀課后資料袋,了解到由于人類對鯨魚的濫捕濫殺,使這一物種很多種類瀕臨滅絕。為學生寫作短文積累了素材,拓寬了思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小練筆,真正實現了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板書設計】
非常大 說明方法:
是哺乳動物
兩類(須鯨 齒鯨) 列數字
9、鯨 吃食 舉例子
呼吸 作比較
生活習性 睡覺 打比方
生長特點
人教版第九冊《鯨》教案 篇6
教師應積極投身到新課改中。新課改對新課改環境下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法做了大量研究。語文學科以“課內開放式閱讀教學”為重點,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大膽地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鯨》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方法進行學習,我適當地進行點撥。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人教版第九冊《鯨》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認識本課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朗讀課文,了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課前準備:
★搜集一些有關鯨的文字、圖片或錄象。
★有生字、新詞和重點語句內容的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出示鯨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這種動物嗎?你們對它有什么了解嗎?請和同桌談一談,自由發言。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鯨》這篇課文,看看通過學習,你對鯨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二、學習生字,讀順課文。
◆自由讀課文,認準本課生字,不認識的字查字典解決。有些字的音容易讀錯,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寫的字1◆個,注意重點指導容易寫錯的字。如:“肺”字右邊不是“市”,而是“市”,右半邊的筆順是一、廣、斤、市。
◆認識生字后再讀一遍課文。看看哪些詞語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畫出來,一會兒提出來大家討論。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再根據講讀課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點詞語,請同學們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自讀課文,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段主要講了什么?指名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流利,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
三、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對鯨有了哪些了解?
四、精讀課文,體會寫法。
◆自由讀第l自然段,你從哪兒看出鯨很大,畫出有關語句,然后讀一讀。指名匯報,大家補充,讀出體會。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
◆從這兩個數字我們體會到了鯨確實很大,這段話中還有描寫鯨很大的數字嗎?
出示句子:我國發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么重。
人教版第九冊《鯨》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經驗”“胎生”“特征”“壽命”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4.認識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了解課文中介紹的與鯨相關的各種知識。
2.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說明文基本的說明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表達的形象,并在習作中加以運用。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有關鯨的圖片、聲像資料,制作課件。
2.學生搜集有關鯨的文字、圖片資料。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引奇激趣,導入新課
師:我們今天來共同學習一篇新課文。(用特大號字體板書課題:鯨)看了課題,大家有什么疑問嗎?相信大家讀了課文之后,就會知道我為什么把課題寫得這么大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ㄒ唬┳宰x課文
注意以下要求:
1.讀通句子,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多讀幾遍;
2.標出自然段序號。
。ǘz查自讀情況
學生輪讀生字新詞。
三、再讀課文,體會寫法
(一)分讀段落,感受特點
師:下面我請六位同學分段朗讀課文,同時請大家想一想,從課文的哪一段中能感受到鯨很大呢?
。ò鍟捍螅
1.學生輪讀課文,教師相機糾正讀音。
2.引導、歸納學生發言。
。ㄒ龑W生將精讀重點集中到第一自然段)
。ǘ┢纷x重點段,體會寫法
1.默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你能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鯨很大呢?把相關語句畫一畫,還可以寫一些批注。
2.集中交流。
不少人看過象,都說象是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最大的鯨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我國捕獲過一頭四萬公斤重的鯨,有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么重。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嘴里,舉起手來還摸不到它的上腭;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嘴里看書,還顯得很寬敞。
。ㄒ龑W生在充分讀文的基礎上,從具體的語句中初步感悟幾種基本的說明方法)
教師順勢點撥要點。
。1)畫出的幾處詞句中列舉的數字,讓我們感到更加真實可信。(板書:列數字)
。2)畫出的語句中所舉的真實的例子,更增加了說明的力量。(板書:舉例子)
(3)用象、大肥豬等熟悉的事物來和鯨作比較,突出了鯨很“大”,給人留下了鮮明的印象。(板書:作比較)
3.品讀課文,感受鯨之“大”。
(1)指名學生讀課文,然后相互評價。
。2)教師范讀,指導提高。
四、自讀自悟,感悟升華
師:請大家再來讀讀其他段落,看看課文還從哪些方面介紹了鯨,是用什么方法來說明鯨的這些特點的,嘗試著也用幾個字來概括每段內容。你們對哪段內容最感興趣,就反復讀一讀,然后組成學習小組,用你喜歡的方式(朗讀、背誦、畫圖等)與大家交流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ㄐ〗M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學生交流情況)
師:下面我們來集體交流,請其他小組的同學注意聽,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向發言的小組提出來。
。w交流,感悟升華,學習表達)
(引導學生從鯨的進化、種類和生活習性幾個方面來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師順勢點撥要點。
1.引導學生在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體會課文內容的同時,學會概括每段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相機板書:進化、種類、吃食、用肺呼吸、睡覺、胎生、生活習性)
2.學習表達。
。1)聯系第一自然段的學習,進一步體會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幾種基本的說明方法在文中是怎樣運用的。
。2)“ 鯨的鼻孔長在腦袋頂上,呼氣的時候浮出海面,從鼻孔噴出來的氣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園里的噴泉一樣;等肺里吸足了氣,再潛入水中!边@里作者用了一個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將鯨呼氣時噴出來的氣比喻成“花園里的噴泉”。這種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說明的事物形象具體,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板書:打比方)
3.體會課文用詞的準確。
(師相機出示以下句子)
。1)須鯨主要吃蝦和小魚。
(2)鯨隔一定的時間必須呼吸一次。
(3)鯨每天都要睡覺,睡覺的時候,總是幾頭聚在一起。
。ㄒ龑W生說一說:有或沒有加點的詞語,句子的意思有什么變化,自己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教師相機進行生字“肺”的書寫指導。
五、拓展延伸,學習表達
師:這篇文章寫得特別生動,大家再來認真讀讀全文,進一步體會作者是怎樣寫的,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
(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是如何生動、具體地描寫出鯨的特點的,并感受課文表達方面的特點)
師:正是因為作者運用了這些說明方法,才使我們對鯨由陌生到有所了解,對鯨的認識也越來越全面。為了讓鯨能被更多的人認識,我們組織了一個“巨鯨演講團”,想不想聽聽他們精彩的演講?
1.出示圖片,教師示范演講。(引導學生感悟寫法)
2.請學生結合自己課前搜集的有關鯨的資料、圖片,試著運用這些方法,來一段巨鯨的“自我演說”,注意抓住鯨的特點表述。
3.學生上臺演講,互相評議。
第二課時
一、隨堂練筆
師:請同學們在上一節課“說一說”的基礎上,這節課再以《鯨的自述》為題,根據課文和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寫一段話,注意嘗試著運用課文中的一些表達方法。
(師生集中交流,互相評議)
二、本課生字書寫指導
三、布置作業
利用課后資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和搜集的資料,請學生每人寫一篇保護鯨的倡議書。
【設計思路】
《鯨》是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組課文語言簡潔、生動、優美。在教學中一方面要讓學生了解一些科學知識,喚起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學習說明文基本的說明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表達的形象,并在習作中加以運用。本課的教學,是從體現新課標精神的角度出發,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流程,選擇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及《語文課程標準》中五至六年級的閱讀目標──“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有以下幾點指導思想。
一、努力實現教學過程、教學方式的根本變革
。ㄒ唬﹦h繁就簡,努力讓教學過程簡潔、明晰、高效
這篇課文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運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是課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本課的教學思路定為:緊扣重點段,體會寫法—自讀自悟,感悟升華—積累運用,學習表達。幾個環節清楚明白、目標明確,無論是對重點段的品讀,還是學生自讀后的交流、討論,以及隨后的演講、練筆,均是圍繞“引導學生學習說明文基本的說明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表達的形象,并在習作中加以運用”這一目的來設計的!靶W的閱讀教學,重在培養閱讀能力,要注重對文本語言的理解、積累和運用!边^多的感悟和清談、熱鬧的師生對話、煩瑣的內容分析,只能讓語文課“費時多而收效微”,反不如“一課一得”,圍繞一個重點集中突破,讓學生真正在語文課上有所收獲。
(二)充分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伙伴、學習方式的權利,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精心組織教學
在 “自讀自悟,感悟升華”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們自主選擇:看看課文還從哪些方面介紹了鯨,是用什么方法來說明鯨的這些特點的,嘗試著也用幾個字來概括每段的內容。學生喜歡哪部分就讀哪部分,然后組成學習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背誦、畫圖等)與大家交流自己的理解或感受。學生按自己的選擇去讀書、思考、感悟、體會,使閱讀過程成為學生們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的自主學習過程。學生在讀書中,對自己選擇的感興趣的段落,尤其是那些自己覺得特別好的語句,交流討論、發表見解,我順勢點撥,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文章的表達特點,對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展開探討,進行思維的碰撞、情感的交流,集思廣益,從而把學習引深、拓寬,在自讀自悟的層面上又有新的提高。
二、拓寬教學內容,引進課程資源
語文教學與生活的外延是等同的,時時、處處、事事都是語文教學的資源。語文課堂教學要回歸生活,合理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我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全貌基礎上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明白要想演講成功,必須讀好課文。在介紹鯨的特點的同時,融入恰當的說明方法,才能感染、吸引聽眾,從而激發學生主動讀書、探討的積極性,有意識地加強了課內外的聯系。
另外,我還向學生推薦相關資料,鼓勵學生用各種途徑搜集關于鯨的資料、信息,充分拓寬了學生對課內閱讀的理解,同時也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運用幾種說明方法進行表達作好了鋪墊。
三、遵循學習語文的規律,加強語文實踐活動
(一)“以讀為本”是閱讀教學的靈魂
在“讀”的方面,我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的。
1.有目的地讀書。
我采取不同形式,如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等,讓學生讀一遍有一遍的目的:初讀──讀準字音;再讀──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精讀──體會文章的表達特點,積累、運用語言,進行語文實踐。
2.有層次地指導。
例如,教學中學生初讀自己感興趣的語句段落,讀得不太好,我通過直觀畫面、范讀感染、重點詞句反復品味、生生互助、評價等方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書,從而使學生由讀得不太好到讀得比較好,使他們的閱讀有進步、有效果。
。ǘ┳⒁饧訌娮R字與寫字教學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獨立識字的能力,但也不能忽視對其的指導。對此,我在教學中分三步走:(1)初讀讀準字音;(2)精讀理解字義;(3)第二課時,學生自主學習書寫生字、新詞,教師作適當指導,讓識字寫字教學落到實處。
【點評】
看了張老師執教的《鯨》一課,最大的感受就是從設計理念到教學過程乃至拓展延伸,一以貫之體現了語文教學應有的真實、扎實、樸實。
第一,設計理念體現一個“實”。目標決定方向,方向決定設計的過程。教者緊緊依據“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這一目標,結合教材自身的特點,結合學生對常識性說明文喜讀、易讀的心理,本著“一課一得”的原則,緊扣重點段落體會寫法。這種精心設計,疏密有度,注重體現閱讀教學讀中學讀、學用結合的特點。
第二,教學過程突出一個“實”。教學程序遵循語文教學的一般規律。板書課題一個大大的“鯨”字引奇激趣,實實在在激活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在整體感知讀準、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學生在默讀批注、交流點撥、感悟品讀、扎實有效的過程中,逐漸讀懂重點段落的內容,體會出作者采用的多種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可謂重錘出擊,突破難點。而對其他段落的學習則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教師隨機點撥,可謂一筆帶過、干凈利落。尤其值得稱贊的是,像這種常識性的說明文如何教出語文味呢?教師借助書后練習第三題引導學生比較、體會,發現作者說明事物用詞的準確,強化了語言的訓練。
第三,拓展延伸落實一個“實”。教師及時引導學生運用本課學到的說明方法進行“巨鯨演講”,使讀中學讀、讀中學說落到實處。
張老師的課給我們這樣的啟示:真實、扎實、樸實的語文教學需要從學生、從教材的實際出發去設計;真實、扎實、樸實的語文教學需要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步步落實;真實、扎實、
樸實的語文教學需要拓展學生讀中學讀、學說、學寫等多種適當的語文實踐活動。
。c評人:中學高級教師、大連市中山區教師進修學校 王環)
人教版第九冊《鯨》教案 篇9
一、說教材
《鯨》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課文運用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說明等多種方法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動物世界的科學之門。
《鯨》是五年級上冊第三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編排了4篇培養學生科學素養、人文素養的說明文。除了讓學生了解一些科學知識,喚起學生探索自然、科學奧秘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之外,還要讓學生了解說明的方法,體會作者準確的用詞,形象的表達,并在習作中加以運用。
依據《新課標》對本學段的閱讀要求和本冊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從“三個圍度”來考慮,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退化”“經驗”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3、了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4、認識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內容和特點,我把本課的學習重點、難點確定為: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在確定了學習目標和重難點之后,我將此文教學課時安排為兩課時,此次向各位評委回報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下面,我就談談學情以及教法和學法。
二、學情分析
之前的教學中,學生已經接觸過說明性的文章,并且能夠做到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三、說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靈活運用合理地進行多種教法的優化組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對學生進行點撥;運用自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還采用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從讀中去理解,從讀中去領悟。充分發揮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了一種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為教學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四、說學法
本課時教學,我讓學生充分地讀,讀后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后再進行匯報,通過這些環節讓學生了解鯨的生活習性,在學習鯨的'呼吸'這部分內容時,我還讓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以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在學習鯨'睡覺'這部分內容時,我還讓學生通過想象,然后在電腦上畫出它的樣子,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我還不以學生學懂這篇課文為滿足,更以這篇文章作為知識的窗口,讓學生從多方面去了解鯨,于是我讓學生進行網上閱讀,通過大量的閱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最后讓學生進行交流,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收獲、感受,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
五、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設計依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而定。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始終處于思考的狀態為指導思想,教學環節如下:
1、復習引入
上可伊始,我便讓學生回顧課文一、二段,“誰來說一說,你都了解了什么”通過回答問題,喚起學生的'記憶。知道鯨是哺乳動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講授新課,探究新知
“鯨雖然生活在海里,可是他卻是哺乳動物,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世界”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3——7自然段,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鯨?讀完之后,我讓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收獲,并試著解決學習中的疑難,這樣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學生學完后,就讓他們進行匯報,當他們談到鯨的進食情況時,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給他們看,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當他們談到鯨睡覺時的樣子時,我讓學生感情朗讀,其余同學閉目想象,然后將鯨睡覺的樣子,在電腦上畫出來,這一方面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是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去大膽創作。通過這些環節的學習,學生對鯨的種類和生活習性已很明白了。
這是一篇說明文,文章用了多種說明的方法,如何讓學生去感受說明的方法呢?在講完這部分內容后,我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想想課文在介紹鯨時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將它畫下來,并和同學展開討論,然后我讓學生以一句為例談談,這樣學習,學生對這些說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礎上,我還讓學生用其中的一種說明方法寫一個句子,使學到的知識得以運用,增強了實效性。
3、積極思索,質疑問難
課文講授完了,我留給學生思考的余地,讓學生質疑問難,在學生提出問題以后,我并沒有把答案直接告訴他們,我讓其他會的同學來充當小老師,讓他們也來嘗嘗成功的喜悅,還有不能解決的問題怎么辦?
4、網上閱讀,豐富知識
我讓學生進行網上閱讀,解決學習中的疑難,亦借此來擴大學生的閱讀面。通過課內外的學習,學生對鯨已有了較全面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點滴收獲或體會,使學生從各方面豐富自己對鯨的認識。
5、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最后,我進行總結,激勵學生去探索,去打開大自然的奧秘。為了使學生進一步激發學生去了解、去探索鯨的有關知識,我給學生布置了兩個課后作業:(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出一期介紹鯨的電子手抄報;(2)以“鯨的自述”為題材,進行一次中隊活動。
六、板書設計:
人教版第九冊《鯨》教案 篇10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鄂教版第七冊第六單元的習作《我的好朋友》。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課標也要求他們能觀察周圍的世界,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本次習作《我的好朋友》是本單元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心心相知的伯牙子期、一見如故的愛因斯坦與小女孩、情深意重的山和海,都是編者在有意引導學生感知“朋友”的話題,教給學生習作的方法。朋友人人都有,但如何指導學生選擇他和朋友之間的一件典型事例,突出朋友的特點,則可能會讓學生頗為頭疼。基于此,我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欣賞漫畫激趣導入
古人云:“趣濃勞輕,樂此不疲。”興趣是學生作文的一種內驅力。課伊始,教師出示了有趣的人物漫畫,讓學生猜猜他們是誰。人物漫畫是采用夸張諧趣的手法凸顯人物的特點,在看是不經意的一猜中,既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又為學生在習作時抓住人物特點進行描寫作好了鋪墊。
二、審清題意明確要求
這一環節,我們借泡泡語的提示,從外貌、愛好、事例等幫助學生把握本次習作的重點,明確習作范圍,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三、抓住特點描述外貌
首先,我們回顧畫家抓住人物特點把畫畫得活靈活現的方法,讓學生讓學生明確,只要抓住好朋友的特點,就能把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
緊接著,學生暢所欲言,教師適機引導學生不僅要抓住特點觀察,而且要觀察有序。
四、再現事例突破難點
“從讀學寫,讀寫結合”是指導學生下筆成文的一個好方法。新課標指出,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之間的聯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長期以來,我們關注外面的精彩,卻忽視了身邊的美麗;挖掘外面的金子,卻忽視了身邊的寶藏。面對這種狀況,我們欲將步子放慢一點,走得踏實一點,讓作文教學回歸課本,以力求通過課文這個載體,進行學生寫作訓練,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以提高。
因此,我們通過分析本單元教材,喚醒學生的記憶,讓學生知道可以用一人一事,一人多事等方法來寫人。
五、下筆成文展示自我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并非無事可做,教師要巡視,了解學情,留心學生好的開頭,好的選材,好的語言表達。為評講做好準備。
六、激勵評價習作分享
此環節我們設計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賞評方式,教師將巡視過程中積累的評價素材展示出來,通過評講潤物細無聲地再次對習作技巧、選材、語言進行指導,促使學生再思考,教與學呈螺旋式上升。讓學生在互相賞評片斷、自評的過程中,體驗在作文課堂中的成功感。
人教版第九冊《鯨》教案 篇11
設計思路:
本課是一篇說明文,介紹了鯨的種類,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等有關知識。作者在材料的安排上層次非常清楚,每段都圍繞一個意思講,針對本課教學,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說明文不上成常識課。2、閱讀課文上成扎扎實實的訓練課。3、鞏固說明文的說明方法。整節課的設計都是以情感貫穿始終。在體會鯨大的同時,鞏固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同時,從鯨大和生活習性中感悟到鯨的神奇與可愛。從而使學生熱愛動物,熱愛大自然,使感情得以升華。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鯨的,又是怎樣說明鯨很大的。
2、了解有關鯨的一些知識,使學生產生興趣。
3、通過了解鯨,讓學生感受到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產生熱愛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鯨很大這部分內容,鞏固說明文的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在一段話中能辨別出各種不同的說明方法
教學方法:創設環境激趣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環境激起興趣導入.
師:先請大家聽一段動物的叫聲。(放錄音)
師:這聲音來自海洋深處,讓我們尋著這聲音去看一看。(放錄像)
。ㄔO計意圖):由于大部分同學沒聽過鯨叫,有的同學可能猜到是鯨在叫,有的學生還不敢確定。然后看錄像,解除他們的疑惑,由聽覺到視覺,給他們耳目一心的感覺。
二、新授:
(一) 概覽課文
師:今天,我們就學習鯨這篇說明文,板書15鯨。
師:請同學打開書,快速讀課文,看你對鯨又有了哪些了解? 把你閱讀后的收獲用最簡短的話介紹給大家。(指名反饋)
。ㄔO計意圖):初步概覽課文,看對鯨又有了哪些了解。
師:大家對鯨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再默讀課文,看你還會有什么新的收獲,把它展現在這張練習紙上(做練習10分鐘)教師巡視并提示用簡練語言概括。
。ㄔO計意圖):默讀課文,深入探究鯨的特點,根據特點或者說從幾個方面介紹鯨的,讓學生感受到課文是從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這樣由淺入深的設計,就是讓學生在了解鯨的知識時,由少到多,由粗略到細致,力求在自主探究中積極思考達到自悟自得。
。ǘ 反饋
1、大家都有了許多新的收獲,誰來概括說一說課文各自然段分別是怎樣介紹鯨的?
。ń處燑c撥:類別:以牙齒分,分為須鯨和齒鯨,從大的類別分,又歸為哺乳動物,所以總體叫類別.)
(設計意圖):解決處理作者這樣安排第二段的意圖。
2、誰再說一說這幾方面各有什么特點?
點到類別特點時師補充提問:鯨是哺乳動物,也就是說鯨雖然生活在海洋里,卻不是魚類。
(設計意圖):把練習題融在講授中解決。
。ㄈ 引導分段
師:每個自然段各從不同方面介紹了鯨,哪幾個自然段可以歸在一起?(說理由)
這些都是生活中習以為常,不容易改變的叫習性。
師:課文是從哪幾大方面介紹鯨的?課文就是從3個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板書:形體、類別、習性。
。ㄔO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感受課文是從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
1、鯨號稱海中之王,這龐然大物到底有多大呢?
a、書上有很多文字向我們做了詳細介紹,誰來讀一讀(讀全)
b、這幾段文字中都用了一種我們最常見的說明方法?是哪種?(數字說明)。
數字說明:點紅字、藍字,從這些紅色、藍色數字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師小結:鯨那么重,那么長,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鯨很大 。
師:這幾段文字中,哪段最能體現鯨大?(出示第一段文字)。
師:這段文字中,除了數字說明法,還用了哪幾種說明方法?
比較法:拿什么和什么比較?從舌頭引出頭部和身子。
假設法:看圖片,點明假設法。
舉例法:一帶而過。
。ㄔO計意圖):用不同手段感受這些說明方法的好處。
師小結:這段文字,用數字法,比較法,假設法,舉例法,形象直觀的把這龐大的鯨展現在我們眼前,誰能把你此時的感受用讀來表現出來。(指名讀)(設計意圖):學生在感受說明方法的好處時教師借此機會指導讀說明文的方法。
2、師:鯨除了大以外,你還對它的哪些生活習性感興趣,給大家介紹介紹?
a、 食性:指名讀,指導朗讀。
b、 睡覺: 感受到有趣就可以了
c、 噴潮:出示圖片
說一說須鯨,齒鯨噴水特點,找出反義詞。(設計意圖):增加一個小的訓練點引起學生的注意,為后邊的訓練打下基礎。
由于鯨的中類不同,噴潮時水柱截然不同,讓我們走進鯨的樂園。去了解更多的知識,做練習,畫水柱,用水柱不僅能區分鯨的種類而且能區分鯨的大小。
。ㄔO計意圖):感受鯨的可愛。
。ㄋ模 、欣賞
大家這么喜歡鯨,來欣賞一組圖片(畫片配朗誦)
師:鯨這海洋中的精靈,最大自然賦予我們的財富,當你看到它浮上水面,把它龐大的身軀拋向天空,接著又降落水中,那是它在表達生命中無比的喜悅,鯨的家族異常龐大:
如:潛水冠軍:抹香鯨獸中之王:藍 鯨遷徙健將:灰鯨海中之虎:虎鯨
潔白無暇:白鯨 它們被許多人視為和平美好的化身.但在生活中,有些人為了一己私利,肆意奢殺這可愛的生精,看著這紅滔滾滾,血流成河的慘景,看著這一幅幅觸目驚心的圖片,你想說些什么?再來看這樣一組數據:(讀)你想說些什么?
。ㄔO計意圖):因為鯨有獨特的生活方式,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再用各種不同鯨的圖片來充實學生,讓他們感受到這龐大的動物有很多奧秘吸引著我們,從而使學生產生喜愛之情。當學生正沉浸在對鯨的喜愛之情中時,突然出現捕殺鯨的圖片,在視覺上形成一種反差,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愛護動物的意識。
師: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動物是我們人類最好的朋友,愛護它們就是愛護我們人類自己。
作業: 1 寫下你想對捕鯨人和周圍人說些什么?
2 修整練習后交給老師.
《鯨》的教案設計
迪口中心小學游金姬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文章既展現了一幅幅關于鯨的生動畫面,也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動物世界的科學之門。
這篇課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每個自然段基本上講了一個意思:第1 自然段講鯨特別大;第2自然段講鯨是哺乳動物,不是魚;第3自然段講鯨的種類;第4自然段講鯨怎樣進食;第5自然段講鯨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講鯨如何睡覺;第7自然段講鯨的生長特點。概括起來說,4至7自然段分別是從四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語言簡練準確、平實質樸又不乏生動形象,是這篇課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作者運用列數字、舉例子、做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通俗、生動、準確地對鯨的特點做以說明,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有關鯨的科學知識;二是體會作者的說明方法,并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去;三是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經驗、胎生、特征、壽命”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4.認識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鯨的進化過程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鯨的文字、圖片資料,使學生走近鯨的世界,對鯨有所了解。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導入。
教師講故事:一天,太平洋地區舉行了規模盛大的魚類運動會。各式各樣的魚游到了指定的海峽,并順利通過了賽場大門。當鯨到達賽場大門口時,卻被蝦將軍擋在門外。于是鯨和蝦將軍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為什么蝦會不讓鯨進去呢?相信大家學了《鯨》這一課一定會用充分的理由平息這場爭吵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寫了鯨的哪些方面?分別是文中的哪些段落?
2:提問以上的問題
三:深入探究課文。
1、過渡:文章向我們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分類、吃食、呼吸、睡覺及生長,我們可以把吃食、呼吸、睡覺及生長歸結為它的生活習性。
2、問你對鯨的哪一部分最感興趣,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3、匯報學習情況,進行重點指導。
鯨的體形特點
。1)是什么引起你的興趣,從哪兒看出?你還可以從哪兒感受鯨的大?(出示課件感受鯨的大)這是運用什么方法來說明?
。2)小結寫法:作者運用了作比較、舉例和例數字的方法把鯨的大描寫得非常具體。
。3)齊讀:感受鯨的大。
鯨的進化
(1) 鯨是怎樣進化的,把自己當作鯨,給同學們說說“你”的進化過程。
。2)理解哺乳動物的含義。
(3)從鯨的進化過程中說明了什么?(出示課件讓學生進行比較)
鯨的分類
快速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是根據什么來分的?(出示課件比較不同)
鯨的生活習性
。1)過渡:鯨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魚,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習性方面又有什么特點呢?
。2)自由讀4、5自然段,用橫線畫出須鯨的生活習性,用波浪線畫出齒鯨的生活習性。
。3)鯨在睡覺時又是怎樣的呢?動手畫一畫。(出示課件)
(4)幼鯨的生長告訴我們什么?
四:鞏固升華
1、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對鯨已經有了一些了解,能說說鯨以什么理由來參加這次魚類運動會嗎?那么蝦不讓鯨進去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2、你們可真會動腦筋,能用學到的知識來平息鯨和蝦將軍的爭吵。
五:拓展延伸
1.學了《鯨》這課,我們不僅知道了鯨的體形特征,進化過程,分類及生活習性,還知道了它是哺乳動物。通過查閱資料我們知道鯨有很多種,請大家一起觀賞鯨家族中的部分成員。(課件出示各種鯨的圖片)
2.交流收集的資料。下面我們組織一個“巨鯨演講團”大家都是演講團的成員之一,請你們借助手中的資料,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鯨,以鯨的口吻向大家介紹,好嗎?
六.總結全文
今天我們對鯨的了解又進了一步,科學家們也正在不斷的研究怎樣讓鯨更好地為人類服務,然而至今,鯨魚集體上岸“自殺”的原因、虎鯨之間是怎樣聽懂對方的“方言”的等,仍舊是個不解之謎。希望大家能努力學習,不斷地探索,在不久的將來能揭開這些不解之謎。
七、布置作業
。ǔ鍪竞Q髣游锏恼n件)選擇你感興趣的海洋動物,查找相關資料,寫一篇介紹性小短文,用上本文的說明方法。
板書設計:
鯨
體形特點:像魚、大、長
進化過程:陸地——淺!Q
種類:須鯨 齒鯨
吃食
生活習性 呼吸 肺
睡覺
生長 胎生 哺乳
人教版第九冊《鯨》教案 篇1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經驗、判斷、胎生、壽命”等詞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了解鯨的體型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
4 、認識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三、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觸說明文了,像列數字、舉例子這樣的常用說明方法,學生也是能夠找出來的。但是,關于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并沒有進行過一個整體的學習,對說明方法的作用以及在習作當中的實際應用還是有所欠缺的。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放在了理解內容和掌握說明方法上。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回顧舊知
師:同學們,第三單元我們將圍繞說明文展開學習。通過作者具體清楚的說明,我們可以認識海洋中最大的動物鯨,還可以認識可愛漂亮的松鼠,當然了,還有我們的科學家發明出的各種新型玻璃,以及我們很難想到的情況,假如沒有灰塵。那么,我想問問同學們,你們誰還記得咱們以前學過的說明文有哪些?
生:《太陽》
生:《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師:很好。咱們經常說記敘文里要有修辭手法,那么說明文里要有什么呢?
生:說明方法
師:那你知道的說明方法有哪些呢?
生:列數字 舉例子 作比較 打比方
師:(教師板書四種說明方法),這四種說明方法,是說明文當中最常見的最常用的說明方法。那么咱們帶著這些說明方法一起來學習新的說明文吧。
環節目的:第一環節“回顧舊知”主要就是引導學生回顧一下說明文的四種常見常用的說明方法,為本文和本單元的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環節:舊知新用
通過學生默讀課文,聽錄音讀課文,自由讀課文等形式,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師:同學們,課文在向我們介紹鯨的時候,都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找出來,和同學們交流交流。
活動:同桌兩人交流自己找到的說明方法,學生自由討論交流。兩分鐘左右。
師:相信每位同學都能或多或少地找到一些說明方法,下面請參照黑板上的幾種說明方法,匯報一下你尋找到的句子,用上“這篇運用到了說明方法,在課文的第幾自然段,句子是”這樣的句式來回答。
生:“這篇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在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句子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
生:“這篇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在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句子是‘不少人看到過象,都說象是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
生:“這篇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在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句子是‘有一種號稱海中之虎的虎鯨,常常好幾十頭結成一群,圍住一頭三十多噸重的長須鯨,幾個小時就能把它吃光’”
生:“這篇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在課文的第五自然段,句子是‘鯨的鼻孔長在腦袋頂上,呼氣的時候浮出海面,從鼻孔噴出來的氣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園里的噴泉一樣’”
環節目的: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從整篇中尋找使用的說明方法。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使用的說明方法,還進一步對內容有了更深的了解。之后,我們結合《課時練》上的“品讀感悟”對說明方法的作用進行了進一步的了解。
說明文里恰當地運用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可以具體準確、詳細通俗地說明事物的特點;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可以形象生動地說明事物的特點!饿L》這篇運用多種說明方法,具體全面、條理清晰地將鯨展現在了讀者面前。
第三環節:理解內容
因為這是一篇常識性的說明,所以還要引導學生理解內容。這篇課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每個自然段基本上講了一個意思:第1自然段講鯨特別大;第2自然段講鯨是哺乳動物,不是魚類;第3自然段講鯨的種類;第4自然段講鯨怎樣進食;第5自然段講鯨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講鯨如何睡覺;第7自然段講鯨的生長特點。所以各自然段獨立成段,容易理解。
師:同學們,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我們大家對鯨的了解可以說是零,那么通過這篇常識性說明文,你對鯨有了哪些了解或者說有哪些新的認識呢?請用上“我從第幾自然段中了解了鯨”的.句式回答。
生:“我從第5自然段中了解到鯨的鼻孔長在腦袋頂上,在海面上呼氣的時候,噴出的水柱像噴泉!
學生的回答確實是我們之前不曾了解到的鯨的生活習性,但是我對于這個答案并不滿意。
師:“那么請問,如果鯨是魚類,用腮呼吸的話,它還會噴出這樣的水柱嗎?”
生:“不會”
師:“所以說……?”
生:“鯨不是魚類”
師:“是……?”
生:“哺乳動物”
師:“用什么呼吸?”
生:“用肺呼吸”
對話結束后,學生齊讀第5自然段。我開始講解第5自然段的內容,最后總結段落大意“鯨是用肺呼吸的”。這樣學生們領悟到,對鯨的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現象,還有明白其內部的原因。
生:“我從第6自然段中了解到鯨睡覺的時候‘總是幾頭聚在一起,找一個安全的地方,頭朝里,尾巴朝外,浮在海面上,如果聽到什么聲音,就會立即四散游開’”
師:“說一說第6自然段主要向我們介紹的就是……?”
生:“鯨怎么睡覺”
生:“我從第1自然段中了解到鯨非常大”
師:“除了大,沒有其他特點了嗎?”
生:“重”
師:“還有嗎?”
生:“長”
師:“這些大、重、長,總結起來就是鯨的形體特點,主要在介紹鯨的外形!
以此類推,通過師生間的討論,我們沒有按照課文自然段的順序一段一段去講,而是根據學生的興趣一個個去討論。最終將整篇的內容討論完畢。黑板上已經板書了七個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將4-7自然段的內容概括為“鯨的生活習性”。
環節目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讀到說明性的。這些,不論是講清楚植物的形態特征,還是說明白動物的生活習性,不論是介紹新產品的使用方法,還是解釋自然現象的形成原因,都要使用一些說明的方法。了解這些說明方法,并試著運用,對于學生的習作,至關重要。
五、小練筆
這篇常識性的說明文用具體準確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鯨的體型、鯨的進化過程、鯨的種類和鯨的生活習性。相信大家對鯨有了更多的了解,請以“鯨的自述”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人教版第九冊《鯨》教案 篇13
前幾天,我執教了這篇《鯨》這篇課文,課文介紹了鯨四方面的生活習性。因為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學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事物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所以在教學中我變以理性認知為主為以感性體驗為主,采用一些必要的的中介手段凸現事物的形象,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換成了栩栩如生的立體畫面(課件相機展示),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調動了他們情感的參與,使他們實實在在領悟到鯨的生活習性的特點。如演一演:以手掌為鯨,加之語言的描述,演示鯨呼吸的全過程,將靜態的文字變成動態的形象,使學生獲得了真切的體驗。又如畫一畫:動手畫一畫不同種類的鯨噴氣形成的不同水柱,變話為畫,再以自己語言進行介紹,又變畫為話,從中體驗語言文字的表現力和鯨呼吸的特征。再如比一比:巧妙引導學生將花園里的噴泉與鯨噴氣形成的水柱進行比較,使事物的形象更鮮明,本質更突出。這樣,我們學生的理解更透徹,體驗也更深刻。
本課教學最后,我還讓學生以《鯨的自述》為題說一說,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又激起了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人教版第九冊《鯨》教案 篇14
第一課時
(人教版五年級第九冊)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2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寫的方法。
3學會本課7個生字。掌握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4朗讀課文
教學策略
本教學設計打破常規的說明文教學模式,采用朗讀、講述、繪畫等形式學習課文,使原本單調的說明文,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鯨的生活習性。通過繪聲繪色地講述,讓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明白鯨是哺乳動物這一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鯨的生活習性及特點。
2學習作者用列數字、作比較等方法來說明事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
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學生質疑 導入新課
動物是大自然中最龐大的一個家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了解它們當中的一位成員——鯨。(板書課題)
看到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學生提出疑問)
二 自讀課文 理清條理
1簡單處理生字。
2概括每小節內容,歸納為四個方面。(體形龐大、哺乳動物、種類、生活習性)
三 順勢而導 學習課文
過渡:大家不是很想了解鯨么,下面就讓我們來一步步的走近它、了解它吧。
1讀講第一小節,了解鯨大的特點。
指名讀一讀第一小節,看看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鯨體形龐大)大家同他的感受一樣么?在第一小節中你認為哪幾句話最能表現出鯨體形龐大的特點,一會兒給大家讀一讀或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匯報教師指導朗讀,滲透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過渡:我們感受了鯨的巨大,下面請同學們默讀第二小節。
2以鯨自述的形式學習鯨的進化過程。
。1)默讀第二小節,看看你又弄懂了什么?(鯨是哺乳動物)
。2)它們到底經歷了怎樣的演變過程呢,大家再輕聲讀讀課文,然后以第一人稱的方式練習講述鯨的演變過程,準備好之后同桌先互相講一講。
。3)匯報講述鯨的進化過程。
3以讀代講,學習鯨的種類。
4自主選擇,學習鯨的生活習性
在鯨的生活習性這四部分內容中,你對哪一方面最感興趣,默讀一下相應內容,在小組中交流交流你的收獲.
匯報: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讀書和小組交流,你弄懂了什么?大家可以選擇你感興趣的內容來談談。
分別學習鯨的吃食、呼吸、睡覺、胎生,根據時機指導讀書。
5同學們,除了朗讀你認為還可以用什么方式把鯨的生活習性表現出來。(畫出來)
四 倡導保護動物
出示緊急檔案,(錄音)讓學生談感受,從而滲透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
鯨一直被人類稱為海中巨獸,可這種看似無比強大、動物世界的巨無霸在一些人的貪欲面前竟顯得如此不堪一擊。據國際捕鯨委員會估計,每年有30萬頭鯨命喪人手。自從人類進入了他們的生活領域之后,藍鯨的數量已從25萬頭急劇減少為幾百頭。那些專以鯨肉牟利的不良商人,不惜風險開著捕鯨船滿世界捕殺鯨魚,從南極到北極,從太平洋到大西洋,捕鯨船所到之處,腥風血雨,鯨被獵殺、被肢解、被剝皮剔骨,人類貪婪、殘忍、麻木的丑陋本性在此一覽無遺。還有一些鯨類動物,由于人類遺棄的漁網纏身,生活的領域受到污染而面臨著滅絕的厄運。
五 談收獲、說未解決的問題。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同桌交流交流? ( 課文內容 說明方法 保護動物)
(2)鯨是一種神奇可愛的動物,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雖然了解到了有關它的一些知識,但我想同學們的腦海中一定還有這樣那樣關于鯨的疑問。來,告訴大家,你還有什么不明白或想知道的內容?匯報
結束語: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生命的世界中,美麗多樣的“地球居民”使這個世界生機盎然,如果同學們想了解更多的關于動物的知識,可以借閱一下《動物百科全書》,盡情地去領略動物的個性之美與自然之美。
板書設計
體形龐大
哺乳動物
鯨 鯨的種類 吃食
生活習性 呼吸
睡覺
生長
課后反思
《鯨》是一篇常識性的科普說明文,這類課文較之其它類型的課文知識性強。課文介紹了有關鯨體形、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鯨這種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當然是感興趣的,但如何避免將常識性課文上成常識課,是設計教學中的難點。我嘗試著打破說明文教學的常規模式,以激勵學生讀好課文這一形式貫穿教學全過程。這篇課文淺顯易懂,學生讀上一、兩遍就沒有什么難懂得了,不過我想學生會讀并不代表會讀好。為了讓學生在樂中學、在趣中讀我在課堂上隨機應變指導學生品讀課文。
1在反問中體會鯨的體形龐大。
課文的第一小節詳細介紹了鯨的體形龐大,在朗讀過程中有的學生感情平淡、語調沒有起伏。我見此情形靈機一動反問他:“鯨的體形這么大,你一點都不吃驚么?來,再讀一遍試一試!讀第二遍時那位同學讀得果然好多了。
2在幽默中體會虎鯨的`兇猛。
課文的第四小節介紹了鯨的吃食,其中“齒鯨主要吃大魚和海獸,它們遇到大魚和海獸,就兇猛的撲上去,用鋒利的牙齒咬住,很快就吃掉。有一種號稱“海中之虎”的虎鯨,有時好幾十頭結成一群,圍住了一頭三十多噸重的長須鯨,幾個小時就把它吃光了!边@部分內容介紹了齒鯨兇猛、食量驚人的特點,但有些同學讀書時不得要領,語氣軟綿綿的、聲音又細又小?吹酱饲榇司,我走進他摸著他的肚子說:“你這頭小齒鯨太溫柔了,你這肚皮能填飽么?他和同學們都被我的問話逗笑了,但在笑的同時他們都弄明白了應該怎樣讀出齒鯨吃食的特點。
3在理解中體會幼鯨的巨大。
課文最后一小節介紹了鯨的生長,其中介紹“長須鯨剛生下來就有十多米長,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長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兩三年就可以長成大鯨!庇做L剛生下來就是龐然大物了,為使學生讀出之一特點我說;“孩子們,幼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寶寶,那該怎樣讀,才能充分表現出它的這一特點呢?”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即理解、積累、運用語言。隨著年級的升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更是教學的重點。而理解語言的一個很重要的標志,就是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把對課文內容的領會表達出來。因此在學習鯨的進化過程中,我設計了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來講述鯨魚家族的進化過程。學生頓時熱情洋溢、興致盎然,他們在講述中、在游戲中掌握了本課的難點。
在授課過程中,我一直在努力體現《新課標》精神,以上是我自認為比較滿意的地方,但我也很清楚自己還有許多不足,有待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得以改進。
人教版第九冊《鯨》教案 篇15
學習目的:
1.體會作者所表達的以人為本的思想。
2.理解課文中兩個故事的道理,從而養成勤于動腦筋思考的習慣,能從故事中書本中、現實生活中悟出道理來。
3.學會多角度的思考問題。
學習重點:
從課文中兩個故事的分析理解得出文章的論點。隱喻手法是教學難點。
學習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文本解讀】
謀篇立意(導入)
本文是一篇立論,文章通過“牛頓開貓洞”和“晏子使楚”兩則故事的分析論證,得出了“故事里有道理”的結論,闡發了考慮問題從人的實際需要出發,即以人為本的思想,啟發我們從故事中、從書本中、從生活中悟出道理來。
文章脈絡: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要求學生在書上做好批注)
第一部分(1),提出論題。本段只有一句話,這句話有統領全篇的作用。
第二部分(2-21),論證“牛頓開貓洞”和“晏子使楚”兩個故事里的道理。
第一層(2-11),論證分論點之一“牛頓開貓洞的故事里面有開貓洞應當從人出發還是從貓出發的道理”。
第二層(12-19),論證分論點之二“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門的開設應當以人為準還是以國為準的道理”。
第三層(20-21),推而廣之,以門和橋為喻,宣傳人本主義思想。
第三部分(22),點明文章的中心論點:故事里面有道理。(啟發我們從故事中、從書本中、從生活中悟出道理來。)
一、預習反饋(每小組派人上板,其他組員在導學案上獨立完成所有反饋題)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上板單雙各2個題,每題/0.5分)
爵 ( jué )士 仆( pú )人 矮(ǎi )小 徒(tú )步
效率( lǜ ) 輝煌(huáng ) 脫(tuō )離 尊( zūn )重
2.下列成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b )(上板為造句,單雙各1個題,每題/2分)
a.伸張正義 尋根究底 不計其數 閉門造車
b.出死入生 同舟共濟 真假難辯 嶄露頭角(“真假難辯”應為“真假難辨”)
c.長篇大論 為民請命 投機取巧 平淡無奇
d.匹夫有責 無獨有偶 前呼后擁 各霸一方
3.下列詞語各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c )
a.泮宮(pàn) 晏嬰(yàn) 爵士(jüé) ( “爵”應讀“jué” )
b.仆役(bú) 玲瓏(líng) 效率(lǜ) ( “仆”應讀“pú” )
c.祭孔(jì) 稱心(chèn) 狀元(zhuàng ( “尊”應讀“zūn” )
d.宰相(zǎi) 尊重(zhūn) 大殿(diàn ( )
4.解釋詞語(上板為聽寫詞語單雙各2個題,每題/0.5分)
貧寒:窮苦。 輝煌:光輝燦爛。
玲瓏:精巧細致。 告幫:請人助以金錢。
徒步:步行。 仆役:仆人。
認死理:堅持某種道理或理由,不知變通。
無獨有偶:雖然罕見,但是不只一個,還有一個可以成對兒。
下馬威:原來指官吏初到任時對下屬顯示的威風,后泛指一開頭就向對方顯示的威力。
二、合作探究(用5分鐘速讀、指名讀課文,組內交流,指定小組完成相應課題,并聲情并茂作答。)
1、本文依次寫了哪些內容,各部分之間是用哪些詞句進行銜接的,你認為這篇文章在行文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本文依次寫了大小貓洞、大小城門、文廟的大門及狀元橋,各部分之間依次用“無獨有偶”聯系了兩個故事,用“話說”把上文的故事與下文的故事內容連接起來,再用“事實上”引導入各種門的作用,進而引出文廟的大門等。整篇文章思路流暢,層層聯想。
2、作者在文章中分別在敘述了牛頓開貓洞和晏嬰使楚的故事之后,文章內容是怎樣進一步展開的,請用簡要的語言加以概括,并說說作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在敘述兩個故事時,層次也極為分明。先敘事再分析,接著進行想象,最后進行總結。這樣寫使文章思路非常明確。
3、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起到什么作用?
明確:“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彪[含了本文的中心論點“故事里面有道理”,一方面這句話作為結尾,呼應了開頭;另一方面此論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告訴我們要善于從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4、大科學家牛頓養貓開洞的故事,曾經引起人們的笑話,說說你對牛頓的看法。
明確:牛頓是講科學,“尊重客觀,不由人的主觀,考慮事情全面”。牛頓不是思維不靈活,而是不從人的一面考慮,是從貓的一面進行考慮。之所以有不同的看法,是因為思維的角度不同。(因為文章用了隱喻手法:從開貓洞要從貓的需要出發,來說明考慮問題要從人的實際需要出發。即以人為本的思想。)
第二課時
三、精句賞析 (默讀讀相關句段、思考、結對討論,展示各自風采。)
1、“無獨有偶”在文中有何作用?
賞析:“無獨有偶,”是過渡句。中國也有個關于門洞的名人故事。一個詞“無獨有偶”就把兩個故事緊密地聯結了起來,準確簡潔!盁o獨”是說上文的牛頓開貓洞;“有偶”是說下文的晏子使楚。
2、“事實上,中國歷來實行的是楚國式,不是齊國式”作者這句話闡發了什么道理?
賞析:楚國式的是門以人為準,因為歷來都是貴賓到來,中門大開;普通人走側門還得掛號等候,下人走后門,可見這里的“以人為準”是以人的等級為標準,人在門的面前是不平等的。既然中國傳統的楚國式的是不平等的,是有著森嚴的封建等級觀念的,那就是作者所要批判的。那么齊國式的大國開大門,小國開小門則應該是民主的,是做事從實際出發的。
在這里作者隱含的意思應該是大人是封建“官大人”,小人是自稱“小人”的仆役丫環,有著明顯的等級差別;而“大國城大”,人多,為了方便人的出入,所以城門也大,“小國的城小”,人也少,開一個小門就夠用了,是從人的方面出發,是符合實際需要,從實際出發的,這以民為本的做法才是正確的。
3.“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 這句話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賞析1:本句既是文章的主旨句,又是文章的總結句(文章的中心)。文章從“牛頓開貓洞”故事里邊有道理,“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邊有道理歸納出了“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這一結論,它隱含了本文的中心論點“故事里面有道理”。此論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從它作為總結句的角度來分析,一方面這句話作為結尾,呼應了開頭;另一方面告訴我們要善于從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賞析2:是文章的主旨句,它啟發我們從故事中、從書本中、從生活中悟出一些道理來。本句是,呼應文章開頭;另一方面告訴我們要善于從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那就先從本文悟道理吧。)
4.文中兩個故事本身揭示了怎樣的道理?作者寫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參考:牛頓開貓洞的故事里面有開貓洞應當從人出發還是從貓出發的道理,這里我們把“貓”當成人,社會的管理不應從管理者的角度考慮問題,而應當從每一個社會個體出發,考慮他們的需要;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門的開設應當以人為準還是以國為準的道理,門和橋的設置和使用應當從實際出發,而不是從等級觀念出發。作者就是要告訴讀者考慮問題要從人的實際需要出發,關注弱勢群體與弱勢個體的利益,和關心多數人的利益。
四、拓展提升 (鞏固提升學習目標)
1、本文的社會價值在于文章中宣傳人本思想,你認為本文的“人本主義”體現在哪里?
參考:本文的人本主義思想首先體現在第一則故事中。作者認為開貓洞應該從貓出發而不是從人出發,這里的“貓”隱喻的恰恰是人,是那些在社會中處于被管理者地位的人,而課文中人則指管理者。在社會的管理體系中,管理者如果能尊重被管理者,從他們的利益出發,就是充滿了人道主義的關懷,就是“人本主義”的體現。
2、本文是一篇立論,你認為用哪一句話來表達中心論點最合適?分論點是什么?
明確:中心論點: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故事里面有道理。)
故事里面有道理分論點一:牛頓開貓洞的故事里面有開貓洞應當從人出發,還是從貓出發的道理。 分論點二: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門的開設應當以人為準,還是以國為準的道理。
3、與你的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讀大貓和小貓的對話,然后想想作者的這一番想象,從語言的角度上看,有什么特點?
參考:大貓小貓的對話想象豐富,這樣使文章的語言幽默,生動,讀來娓娓動聽,充滿情趣。
4、各小組提問題,并互相解答問題。
例:“楚國式”是指什么?(門以人為準的思維和行為方式。)
“齊國式”是指什么?(門以國為準的思維和行為方式。)
總結 :《大小貓洞》是現代著名學者金克木的一篇文章。本文看似拉拉雜雜,東扯西扯,但是結構嚴謹,行文流暢,給人啟迪,發人深思,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就接受了作者的觀點。通過本文,學生應學習作者開闊的思路和質樸的語言以及作者表現的強烈的人文色彩和精神理念。
五、隨堂檢測
1、本文的作者是,筆名是 金克木,是我國家,著名的 文學家、學者。主要作品有《印度文化論集》、《比較文學論集》,譯作有《代致呵利三百詠》、《莎維德麗》、《梵語文學史》等。 2、晏子,字平仲,春秋 時期 齊國的大夫。
3、本文從 牛頓開貓洞 的故事,聯想到晏子使楚的故事,從城門聯想到 文廟的門 ,從 文廟的門 聯想到文廟的橋,從文廟的門和橋聯想到現在的北大的門和橋 ,思路流暢,結構清晰。
4、解釋詞語
前呼后擁:
名滿天下: 徒步:
5、判斷下列各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
(1)三百年前,他養貓總有仆人照看吧,何勞他親身看管? ( 反問 )
。2)大貓:這是我的洞,允許你用,要以我為主。小貓口頭稱是,心中不服。( 擬人 )
。3)不論真假,這故事里有沒有什么道理可談?( 設問 )
楚人:門是供人走的。大人都大門,小人走小門。門以人為準。
晏子:門是國家的城門。大國的城大,城門也大。小國的城小,門也小。門以國為準。
6、下列問句中與其他三項不同類的一項是( d、是反問 )
a.不論真假,這故事里有沒有什么道理可談? b.我來到楚國該進什么門?
c.若是各有一洞呢? d.他養貓總有仆人照看吧,何勞他親身看管?
7、“門以人為準”是“人本”思想的體現嗎?為什么?
參考:不是。作者在這里用了隱喻的手法,以人的高矮隱喻人的等級,“門以人為準”實質是以等級為標準。所以,它不是從實際需要出發的“人本”思想的體現。
8、你認為“晏子使楚”的故事真實嗎?
參考:兩個方面:一是晏子使楚騎馬乘車,大使個人的高矮顯不出來;二是城墻不是紙糊的,另開一門也不容易。
9、懷疑處處有學問,你能對一些耳熟能詳的故事提出自己的思考嗎?
(要有見地,有深度、培養求異思維能力,見解獨特即可。)
人教版第九冊《鯨》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了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常識,進而激發學生從小熱愛科學,長大獻身科學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來表現事物的寫作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4.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5.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常識,進而激發學生從小熱愛科學,長大獻身科學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來表現事物,并用打比方,列舉數字等方法來說明事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從形體發生變化和經歷了漫長的環境變化這兩方面的關系來理解鯨的進化過程.
教學用具
圖片,幻燈片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了解鯨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以及鯨的大小,進化等知識.
(二)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三)朗讀課文,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鯨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以及鯨的大小,進化等知識.
三,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板書:14 鯨
同學們,鯨是什么動物,你了解它的什么情況,請給同學們談一談.自由發言.教師注意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出示鯨的圖片,教師歸納,總結同學們的發言.
鯨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種哺乳動物,種類很多,胎生,形狀像魚,體長可達30多米,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前肢形成鰭,后肢完全退化,尾巴變成尾鰭,鼻孔在頭的上部,用肺呼吸.鯨的肉可以食用,它的脂肪可以制油,用于醫藥和其他工業.鯨也叫鯨魚.我們這篇課文對鯨的知識進行了比較詳細的介紹.
(二)檢查預習生字詞,掃除學習障礙.
1.填寫生字表.
2.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正確書寫.
有些字的音容易讀錯,需要注意."哺"字讀bǔ,聲母是b,不讀pǔ;"乳"字讀rǔ,聲母是r,不讀lǔ;"立即"的"即",讀第二聲jí,不讀jì;"傾斜"的"傾",讀第一聲qīng,不讀qǐng.
以下幾個字的字形和筆順,容易出現錯誤,要提醒同學注意.
"噸"字是左右結構,右邊的筆順是一, 屯;
"齒"字上面是"止",下面先寫"人",而"人"的" "要變成"丶",最后再寫"凵".
"乳"字左邊不是"豸",而"孚",左下是"孑";
"肺"字右邊不是"市",而是" ",右半邊的筆順是 .
3.出示幻燈片,辨字組詞.
肢(肢體) 噸(萬噸) 肺(肺部)
枝(樹枝) 頓(頓時) 柿(柿子)
胎(胎盤) 噴(噴水) 乳(乳汁)
抬(抬扛) 憤(氣憤) 貌(容貌)
濾(過濾) 腦(腦袋) 捕(捕獲)
慮(考慮) 惱(煩惱) 哺(哺育)
(三)指導討論詞語的含義,理解重點詞語.
這部分學習內容可采取兩種方法進行,一是請同學提出在預習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詞語,課堂上討論;二是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再根據講讀課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點詞語,請同學們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1.解釋部分詞語.
上腭:口腔的上部,通稱為上膛,分隔口腔和鼻腔的組織.
寬敞:寬闊,寬大.
捕獲:捉到,逮住.
哺乳動物:最高等的脊椎動物.基本特點是用母體的乳汁哺育初生幼兒,絕大部分是胎生.
胎生:人或某些動物的幼體在母體內發育到一定階段以后才脫離母體,叫做胎生.
鰭:魚的運動器官,按所在的位置可以分為胸鰭,腹鰭,背鰭,臀鰭,尾鰭.
噸:重量單位名稱,一千公斤是一噸,合二千市斤.
前肢,后肢:課文中指前腳,后腳.肢,手,腳,胳膊,腿的總稱.
適應:適合當時的生活環境.
退化:指動物在進化過程中,某一部分器官逐漸變小,構造簡化,機能減退甚至完全消失.本課指鯨的后肢在進化過程中逐漸變小,最后完全消失.
鋒利:尖而快.
號稱:揚言,宣稱的意思.帶有夸張的意味.
判斷:斷定.
逃竄:慌亂地逃跑.
2.辨析詞義,區分近義詞,反義詞.
教師出示詞語,學生找近義詞或反義詞.
(1)近義詞:
適應(適合)鋒利(銳利)
逃竄(逃跑)寬敞(寬闊)
(2)反義詞:
一般(特殊)安全(危險)
寬敞(狹窄)筆直(彎曲)
退化(進化)細高(粗矮)
(四)指導朗讀,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分段,概括段意.
1.指導學生朗讀,了解課文是按不同方面寫了鯨的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根據這三方面的內容可以把課文分為三段.
通過讀書,我們了解到這是一篇介紹鯨這種動物的文章,請同學們想一想,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鯨
(課文從三方面介紹了鯨.鯨的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
很顯然,這是一篇說明性的課文.這樣的文章往往以內容的不同來區別段落.也就是說,這種課文只要把相同內容的自然段合并在一起就可以分清段落.下面請你按照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來劃分段落.前后桌同學可以討論,并說一說這一段的段意.
(這篇課文按照不同方面的內容可以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寫了鯨非常大,具有哺乳動物的特點.
第二段(第3自然段),寫了鯨分為須鯨和齒鯨兩大類.
第三段(第4~7自然段),寫了鯨的生活習性.
2.齊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五)作業.
1.讀熟課文.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鯨的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的有關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中受到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教育.
(二)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來表現事物,并用打比方,列舉數字等方法來說明事物的特點.
(三)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鯨的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的有關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來表現事物,并用打比方,列舉數字等方法來說明事物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
從形體發生變化和經歷了漫長的環境變化這兩方面的關系來理解鯨的進化過程.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鯨》這篇課文是一篇常識性的說明文,它從三個方面介紹了鯨,使同學們對鯨這種動物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請回憶一下,課文是從哪三個方面來介紹鯨的:
(課文從鯨的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來介紹鯨的.)
板書:特點種類習性
請聽老師范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怎樣把鯨寫具體的.
(作者抓住了鯨的特點.)
作者是怎樣具體介紹鯨的特點呢 我們逐段分析課文.
(二)學習第一段.
1.默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介紹了鯨的什么特點
(這一段介紹了鯨的形體大,而且不是魚,是哺乳動物的特點.)
作者是怎樣介紹鯨大的呢
(作者先拿鯨和人們熟悉的象作比較,使我們形象地了解了鯨比大象還要"大得多".又用具體數字來說明鯨的體重,由重量來說明鯨大.然后又以我國捕獲的一條鯨為例,從它的體重,身長,舌頭及口腔的寬大等四方面更具體生動地證明鯨的確很大.是通過數字說明這頭鯨只有4萬公斤重,還不是最大的,最大的有16萬公斤重.)
指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想象我國捕獲的這頭重4萬公斤的鯨有多大,再想象比它還要重12萬公斤的鯨有多大.
這么大的鯨生活在大海中,因為它樣子像魚,人們叫它鯨魚,可它又不是魚,這是怎么回事
指導學生分小組討論,各抒己見,選擇一位代表,做總結性發言.
(很早以前的鯨不是魚的樣子,因為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為了適應海洋生活,鯨的前肢"變成了鰭"而后肢"完全退化",這樣的變化經歷很長時間,鯨終于"變成了魚的樣子".可是鯨的身體內部并沒有什么變化,因此,現在的鯨就成了魚的樣子,可還不能說它是魚.)
鯨的樣子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這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鯨發生變化的原因是環境造成的.因為環境由陸地變成了海洋,鯨為了生存下去,就慢慢地由爬行變為游動.)
環境的變化是促使哺乳動物鯨由爬行變為游動,成為魚的樣子的很重要的原因.當然這個進化過程是非常漫長的.哪些詞說明了這一點
(漫長,很遠,很長很長,漸漸)
2.小結鯨的特點.
這一段作者詳細地介紹了鯨的什么情況 請一位同學簡單地說一說.
(這一段先講了鯨大,又講了鯨不是魚,是哺乳動物.)
課文中哪個詞讓我們明白了鯨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
("其實"這個詞否定了鯨是魚的說法,證實了鯨是哺乳動物.因為"其實"的意思是"實際上"或者是"本來就是".)
作者運用了什么方法把鯨的大寫得具體,生動,形象的呢
(作者把人們熟悉的象和鯨做比較;用十幾頭豬的重量和鯨的舌頭做比較;用一個人站在鯨的嘴里,四個人圍坐在鯨的嘴里看書等人們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與鯨相比.還多次舉出具體的數字使人具體了解了鯨到底有多么大.也就是說作者運用了比較和列舉數字的方法把鯨的大小描寫得非常具體.)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嗎
(這樣寫非常形象,生動,使陌生的鯨變成了熟悉的事物,這樣容易理解.)
板書:大 哺乳動物
比較 數字
(三)學習第二段.
這一段主要講了鯨的種類,請同學們齊讀,然后說一說鯨的分類.
(鯨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沒有牙齒的須鯨,一類是有牙齒的齒鯨.)
這一段內容雖然很少,但了解這部分知識對學習下一段很重要.
板書:須鯨 齒鯨
(四)學習第三段.
1.默讀課文,思考.
作者又抓住了鯨的什么特點來介紹鯨的生活習性的呢
(作者按順序寫了鯨的食物,鯨的呼吸,鯨的睡覺,鯨的生長四方面的內容.)
在介紹這四方面的生活習性中,寫作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處嗎
(這四個方面是分自然段來介紹的,每一方面都是用先總述后分述的方法來寫的.)
板書:食物 呼吸
睡覺 生長
2.找四位同學朗讀4,5,6,7自然段,理解鯨的生活習性.
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鯨的生活習性的呢 請同學們邊聽邊畫出重點詞語,想一想.
(須鯨的主要食物是蝦和小魚,而且一頓可以吃2000多公斤,這里用具體數字寫出了須鯨吃得多.齒鯨的主要食物是大魚和海獸,因為牙齒鋒利,所以很兇猛.)
(鯨主要是用肺呼吸,這一點也是同魚有區別的.)
(鯨睡覺總是幾頭聚在一起,找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頭朝里,尾巴向外,圍成一圈,靜靜地浮在海面上.)
(鯨是胎生的,是靠吃母鯨的奶長大的.而作者用具體數字說明鯨長得很快,壽命很長.)
長須鯨和齒鯨在生活習性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嗎
(它們的相同點是每天都要睡覺,都是胎生的.)
(它們的不同點是吃食物的種類和方式不同,噴潮時水柱的形狀不同.)
介紹鯨的生活習性時,作者抓住了一個什么重點從四個方面來寫的
(作者抓住了鯨是哺乳動物這個重點來寫的.)
師:為什么說鯨是哺乳動物
(鯨雖然生活在海洋,但鯨是胎生,用肺呼吸,幼鯨靠吃母鯨的奶長大,所以說鯨是哺乳動物.)
師:鯨的生活習性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
(鯨睡覺最有意思.)
想象一下,把鯨睡覺的樣子用示意圖表示.
可以找幾個畫畫水平高的同學,在投影片上畫,然后打出來給同學們看,活躍課堂氣氛.
3.小結第三段,體會寫作方法.
這一段主要從鯨的食物,呼吸,睡覺,生長四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作者又運用了什么方法把這些內容寫具體的呢
(作者運用了數字把內容寫具體的.)
板書:數字
(五)齊讀課文,再一次體會數字在課文中所起的作用.
談一談課文哪些地方運用了列舉數字的方法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課文中寫鯨的大小及小鯨的體重,須鯨進食的重量等都是用列舉數字的方法說明的.這樣寫能夠使讀者更準確地了解鯨是龐大的動物,并給人留下具體,真實的印象.)
(六)總結全文,歸納板書.
這篇課文從三個大方面介紹了鯨的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作者用比較和列舉數字的方法具體地介紹了鯨很大,是哺乳動物.為什么哺乳動物會變成魚的樣子呢 又講了鯨的進化過程.為了進一步說明鯨是哺乳動物.作者又從食物,呼吸,睡覺,生長等生活習性來具體介紹.而生活習性上,不同種類的鯨是有區別的.所以,第二段著重介紹了鯨的種類.由此可見,《鯨》這篇課文結構上不僅清楚,而且是嚴謹的.
同學們,這篇課文之所以寫得清楚明白,容易理解,最重要的一點是作者抓住了每一個方面的特點來寫的,也就是說,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點來表現事物,這一點就是我們這篇課文學習的重點.
板書:抓住事物的特點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