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 《鄭和遠航》課堂實錄(通用12篇)

《鄭和遠航》課堂實錄

發布時間:2023-09-04

《鄭和遠航》課堂實錄(通用12篇)

《鄭和遠航》課堂實錄 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

  前置性作業

  1.利用老師提供的模版,以小組為單位制作ppt課件:①關注語句。②讀后體會。③思路歷程。④思緒飛揚。⑤向您請教。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讓我們回顧一下《鄭和遠航》這篇課文,這篇課文寫了什么呢?

  扈:這篇課文寫了鄭和遠航的經過及它的偉大意義。

  師:是的,鄭和共七次遠航,課文重點寫了第一次遠航,略寫了其它六次遠航的經過。課文第幾自然段寫了鄭和遠航的偉大意義呢?

  生:第7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齊讀第7自然段。

  生: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

  師:好,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鄭和遠航。找個同學板書課題,張伯洋。(板書后),掌聲感謝,請回。

  師:每個小組昨天已經做好了ppt課件,請每個小組再次交流3分鐘,做好展示的準備。(交流)

  師:停!請李榮浩小組。

  杰:我們關注的語句是:船隊出了長江口,駛過東海和南海,破浪西行。每到一個國家,鄭和先把國書遞交給國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們贈送禮品,希望同他們友好交往。各國君臣看見船隊規模宏大,使者的態度友好親切,沒有絲毫炫耀武力,威脅別人的意思,都表示熱烈歡迎;老百姓聽說明朝的船隊來了,也都扶老攜幼,爭相到海邊觀看。

  浩:我們小組從這段文字體會到鄭和處處體現出泱泱大國的風范和博愛。

  垚:我們小組是這樣體會到的:當時中國國力強盛,卻沒有表現出盛氣凌人的氣勢,而是友好地與各國交往。

  欣:我們小組還聯想到鄭和和西方航海探險家比較有本質的不同。西方航海探險家他們所到之處就是掠奪、燒殺、欺詐、領土擴張,以達·伽馬為例,1502年他在印度洋上遇到一艘沒有武裝的船,達·伽馬下令搶光船上的財物,船上700多人全被燒死,西方的不少航海家都有殘忍搶劫的記錄。  。

  李:我們小組的問題是:書中說“這次航行也充滿了兇險”那么除了巨浪、狂風和海盜,還會遇到哪些兇險呢?我們小組匯報完畢,下面那個小組對我們小組的發言有評價、補充,或者有疑問請討論一分鐘。(一分鐘過后)

  師:老師認為你們小組體會到鄭和下西洋時處處體現出泱泱大國的風范和博愛,可以概括為鄭和下西洋與各國友好交往,接受老師的看法嗎?

  李:接受,請你們小組把“友好交往”寫在黑板上。

  垚:張伯洋,請你來。

  洋:我給你們小組補充一下,由你們小組關注的語句我們小組還能體會到鄭和有一顆真誠的心,與別國交往不想炫耀武力。

  浩:你是說鄭和與別國交往有一顆真誠的心,我認為與其說真誠的心還不如說真誠的態度。

  洋:我覺得真誠的態度只是暫時的,而真誠的心是永遠的。

  浩:你體會到的很好。

  孟:我有個問題,你們小組體會出的“博愛”是什么意思?

  李:是指對大眾的一種關愛。

  師:博愛是一種大愛。

  孟:我再給你們小組補充一下:我們小組從第四自然段的:各地的商人十分樂意與中國人做生意。很多人還向中國客人贈送禮物 以表達友好感情。能體會到鄭和的友好打動了各國人民,他們對鄭和也很友好。

  師:你能更深刻地領會鄭和與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的過程,掌聲響起來。

  師:好,這個小組表現如何?(掌聲)請回。請何逢時小時。

  何:我們小組關注的語句是“然而,這次航行也充滿了兇險。在大海上,船隊好幾次遇上險惡的風浪。狂風呼嘯著,海水像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對如此險境,鄭和總是鎮定自若,指揮船隊在波峰浪谷中奮勇前進,一次次化險為夷。船隊在歸途中還遇到過海盜的襲擊,鄭和根據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軍士們嚴陣以待。”

  爍:我們小組從這些語句中能體會到鄭和面對困難總是鎮定自若。

  琪:我們小組是從鄭和根據事先得到的消息,不慌亂,而是命令軍士們嚴陣以待體會到的。

  偉:我們小組聯想到人民日報評論員這樣評價鄭和:鄭和下西洋能夠成功,其核心動力在于他們胸懷愛國之情,心存強國之志。正是這種情感和志氣,使他們能在“洪濤接天、巨浪如山”的海洋上,“涉彼狂瀾,若履通衢”,讓浩蕩征帆定格為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跡。

  何:我們小組匯報完畢,哪個小組有評價、補充,請交流1分鐘。

  師:停!

  何:請你來!

  洋:我認為鄭和的鎮定自若源于他內心的勇敢,在危及的情況下能夠想出應對的措施,鄭和的內心是很勇敢的。

  何:你體會的很好,你的思考走進了深入。扈家禎,請你來!

  扈:我們小組從你們關注的語句,還讀出了鄭和非常聰明。

  何:是的,謝謝你的補充,李榮浩,請你來!

  浩:我從第5自然段還能讀出鄭和非常能干,要不然海盜和巨浪早把鄭和消滅了,他克服一切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師:說得好,掌聲!

  龍:我們小組還有一個問題,鄭和是怎么事先得到海盜來偷襲的消息的?

  禎:哎呀,我來幫你解答,他事先問一下附近的居民不就行了嗎?海盜又不像是小偷那樣偷偷摸摸的,而是“光明正大”的搶劫、殺人,所以附近的居民很容易發現他們。

  師:說得有點道理,不過這些海盜也不會太“光明正大”了!我想他們搶劫、殺人還是會有顧慮的。

  何:哪個同學還可以幫我們解答一下問題?好,孟磊同學來回答。

  孟:鄭和有可能派出許多小分隊去偵查,一有情況就馬上回來匯報。

  哲:也有可能有幾個水性好的人潛在海里觀察,如果有情況的話,就回來報告。

《鄭和遠航》課堂實錄 篇2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477

  《鄭和遠航》課堂實錄

  作者:薛寒冰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36

  東安中心小學  薛寒冰

  學習要求:

  1.利用專題學習網站,瀏覽資料,拓寬視野,對鄭和遠航的歷史有一定的了解,培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學生信息素養。

  2.憑借語文語言材料,感受鄭和為促進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向鄭和學習,為振興中華而發憤努力的情懷。

  3.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問題意識,訓練創新能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學習重點:

  1.利用網絡自主查尋,拓寬視野,進一步了解鄭和遠航的歷史。

  2.理解課文內容,激發為振興中華而發憤努力的情懷。

  教學難點:

  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重大意義。

  學習準備:網絡環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鄭和遠航》這篇課文,(指著板書說),你知道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

  生:課文告訴我們鄭和曾7次下西洋,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

  師:對,鄭和曾7次下西洋。

  生:課文告訴我們鄭和在航行途中充滿了兇險。

  師:對,鄭和在航行途中充滿了兇險。(板書:航行)

  生:課文告訴我們鄭和到達許多國家,并與他們友好交往。

  師:對啊。(板書:到達)

  生:課文告訴我們鄭和遠航意義重大。

  師:對,(但不要板書)

  2.生:課文告訴我們揚帆啟航的場面,非常雄偉、壯觀。(板書:啟航)

  a師:那揚帆啟航什么地方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生:我覺得14XX年7月11日鄭和第一次出使西洋時,蘇州府劉家河碼頭邊人山人海,無數面彩旗迎風招展。

  師:這說明鄭和第一次遠航舉國上下,君臣老百姓都非常重視鄭和的第一次遠航。

  生:寶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寶船有十多層樓房那么高,可乘坐一千多人,船上還配備著航海羅盤等先進儀器。

  師:好的,寶船說明了我國當時造船業已經很發達了。

  b師:還有嗎?

  生:我覺得鄭和對自己的遠航充滿了信心,他大聲喊道:“起航”,就說明他對自己出使西洋充滿了信心。

  師:是的,鄭和的話鏗鏘有力,我們相信他不會辜負全國人民對他的希望。

  二、過渡:

  1.同學們說的真不錯,在14XX年7月11日,600多年前的一天,(板書:600多年前)當時的船、人們、歡送場面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應板書:寶船、人、場景)

  鄭和率領船隊浩浩蕩蕩出發后,到達各個國家是怎樣和各國進行友好交往的,航行途中遇到了哪些兇險?鄭和又是怎樣克服的.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鄭和,借助“鄭和遠航專題學習網站”,選擇一個方面,借助網上的圖片、視頻、文字等信息,并認真品讀課文的語言文字,進行學習。好不好?

  生:好。

  2.投影出示學習提示。(投影可以一直打開,內容放在任務欄里)

  學習提示:選擇“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一個方面,借助網站進行學習。

  (1)和同學交流,你發現了什么?

  (2)品讀課文,你又發現了什么?

  (3)鄭和遠航什么地方最讓你感動?為什么?

  三、學生網上自主學習。

  四、交流:

  (一)師:你選擇的是什么?

  1.(1)生:我選擇的是友好交往這部分內容。

  師:跟他說得一樣的同學舉手。

  師:說說為什么選擇友好交往這一方面進行學習呢?

  生:因為友好交往能夠反映鄭和是一個和平使者。

  師:從哪里可以體現呢?

  生:(友好交往 5 第2頁)我從網上了解到,鄭和船隊到達木古都時,國王親自去歡迎,鄭和承上明成祖的信后,向國王和王妃贈送了絲織品、陶器和茶葉。國王也送給明朝皇帝一只珍貴的動物,叫做“麒麟”,也就是非洲長頸鹿。我覺得鄭和向國王贈送絲織品,國王也把他們國家珍貴的麒麟送給明皇朝。可以看出鄭和是與各國國君友好交往,促進了兩國之間的友誼。

  師:鄭和和木古都等國家互贈禮品,友好往來,增加了兩國之間的友誼,促進了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

  (2)師:還有誰來說嗎?

  生:(友好交往:3第一頁)中國的絲織品、瓷器、茶葉等早就名揚海外,深受百姓青睞,他們用香料、珊瑚來跟中國交換。我看到的珊瑚真是太漂亮了,當時中國人看了肯定和我一樣喜歡,請老師轉播一下,讓同學們都欣賞一下。

  師:好的,剛才幾位同學都說到了鄭和與外國互贈禮品,心情愉快,同時也表明這些國家都愿意和中國建立和發展友好關系。

  (3)老百姓聽說明朝使者船隊來了,而且使者的態度友好,都扶老攜幼,爭相觀看,看到雄偉壯觀的寶船,個個驚嘆不己。

  師:對,當時中國的寶船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令觀看寶船的老百姓驚訝.不斷感嘆。

  (4)生: 中國的特產豐富,態度友好,值得外國商人信任,因此,商人也都愿意跟中國人做生意.

  師:說的真好,外國商人都十分愿意跟中國人做生意。(板書:商人)

  (5)生:我從資料中看到,兩只出使西洋的船隊截然不同,

  (揭密遠航——航行之迷——兩支不同的船隊)我從網上了解到,達伽馬船隊是一只海盜船隊,而鄭和船隊確實是一只和平貿易的船隊。達伽馬率領船隊下西洋時,沿途燒、殺、搶、掠奪,無惡不作,屠殺大量居民,掠奪許多財寶,野蠻殘殺的行為,與近一百年前的鄭和船隊彬彬有禮——和平貿易——平等交換相比,多么不相稱,真是天壤之別。可以看出,鄭和船隊的友好實在令人感動!

  師:從兩個船隊下西洋對比中,更能看出鄭和船隊是本著與外國友好交往而出海航行的。同學們,讓我們再看看課文內容,品味一下課文內容,體會一下鄭和與各個國家的友好交往。我請一位同學來讀。

  2.出示:課文第四小節(word)

  每到一個國家,鄭和先把明成祖的信遞交給國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們贈送禮品,希望同他們友好交往。各國君臣看見船隊規模宏大,使者的態度友好親切,沒有絲毫炫耀武力、威脅別人的意思,都表示熱烈歡迎;老百姓聽說明朝的船隊來了,也都扶老攜幼,爭相到海邊觀看,他們面對那些從來沒有看見過的寶船,個個驚嘆不已。當時中國的絲綢、瓷器早就名揚海外,沿途的百姓聽說船隊滿載這些產品,都很高興,紛紛用香料、珊瑚、珠寶等去換取中國的土特產品。各地的商人十分樂意同中國人做生意。很多人還向中國客人贈送禮物,以表達友好的感情。

  我們讀的時候要讀出,友好的感情來,拜見國王要讀出使者的友好親切,觀看寶船要讀出老百姓的驚嘆不已,百姓交換特產商人做生意要讀出彼此的高興,來,我們一起再讀一遍,感受鄭和和各個國家的友好交往。“每到一個國家”預備開始。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課更多相關資料:

  搜索時,“文章標題”“所有大類”“所有小類”這幾項無需選擇,直接輸入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頁左側)

  進入第一范文首頁>>>>>>www.jcsycorp.com

《鄭和遠航》課堂實錄 篇3

  《鄭和遠航》教學反思

  《鄭和遠航》較詳細地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并點明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對話表演中來體會鄭和為促進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從而激發學生為振興中華而發憤努力的情懷。

  文章的結尾“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這段文字,全面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點明了鄭和遠航的意義和深遠影響。所以,教學本課,在學生初讀感知課文內容后,我就以此為突破點推及全文,引導學生細讀感悟,加深理解。

  我先請學生自己讀讀這段文字,想想有什么問題。學生讀題后,紛紛提出了“鄭和遠航,規模到底有多大?”、“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鄭和遠航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等有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中比較容易的,就馬上解決掉。選擇一些有探索意義的問題作為本堂課要研究的重點。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課文,有了明確的目的性。而且因為這些問題來源于學生自己,所以激發起了他們的探索欲望,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學習氛圍。

  比如,抓住“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一句,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相關內容,體會鄭和頑強探索的精神:在感悟充滿兇險的遠航時,組織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重點從兩個方面感受理解。一是險惡的風浪,從“像脫疆的野馬”“咆哮”“仿佛要把船只撕裂”等描寫,感受海浪的巨大與可怕。二是海盜的襲擊。適當補充這是當時橫行在海洋上的一支最強悍的海盜,他們勢力雄厚,足有五千多人,十分猖獗!通過反復誦讀,引導學生從文字里感受遠航的兇險與可怕,則與兇險的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鄭和機智、英勇和智慧的形象在不知不覺中突顯出來了。同時引導學生融入想象,朗讀這段驚心動魄的文字鄭和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深深刻入學生心里。

  有一段話出發,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學習了這篇文章。這種學習方法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也提高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對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

  鄭和遠航教學反思

  今天上午我執教了《鄭和遠航》這一課。這篇課文重點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況,并點明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這節課上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緊扣題眼、突出重點:    

  本課的題眼應該是“遠航”。何為“遠航”?課文的最后一段文字做了很好的說明。“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這段課文,正是本文的重點和中心所在。我在引導學生體會“規模之大”這一環節時,出示了這樣一道題目讓學生先計算:    

  我們的教室長約10米,寬約8米,教學樓每層樓高約4米,學校的師生員工大約1000余人,算一算,每艘寶船相當于我們的教室多少間?相當于我們的教學樓多少層?需要幾艘寶船就能裝下我們全校的師生員工?    

  讓學生用數學的方法去計算后加以比較,在語文課中運用數學的方法,既體現了學科間的融合,又能讓學生更感性地體會到“規模之大”。在感受完“規模之大”這一特點后,可以讓學生說說,這次遠航除了“規模之大”之外,你還有什么體會?可讓學生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聯系課文內容說一說,我想體會“時間之長”、“范圍之廣”并不是件難事,這樣就能把鄭和遠航的特點作為一個整體來加以理解體會。    

  二、巧搭舞臺、放飛想象:    

  在教學中,我注意創造意境,巧搭舞臺,給學生提供放飛想象的空間。拓展學生的視野,給他們提供口語表達的機會,并以此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比如,當教到鄭和船隊出發時的壯觀場面時,讓學生說一說:“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呢?”當教到鄭和船隊在遠航中遇到了許多艱難險阻時,請同學們說一說:“他們還可能遇到了什么情況呢?”……新課程理念認為,應該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設計教學,把學生的練習引向國家、社會、群體、個人的未來。 三、圍繞線索、達成目標:    

  本文按照“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的順序來寫的。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感受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那“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鄭和遠航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呢?”這也是本課的難點之一,這個問題可以從“戰勝兇險”這一環節中得以解決。除了書上所說的遇到的兇險外,可以啟發學生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發揮自己的想象:他們還可能會遇到什么樣的兇險?這里的兇險不外乎人為的和自然的兩種。這樣把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有效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很好地突破了難點。    

  四、鉆研教材、深度剖析:    

  本文的寫作線索很是清晰,但我們站在一個更高的平臺去鉆研教材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1)鄭和為什么要遠航?(2)、鄭和為什么能遠航?(3)鄭和遠航為什么能成功?(4)、鄭和為什么能得到世人如此高的評價?鄭和為什么要遠航?這是個歷史問題,可以讓學生課前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一下歷史背景:鄭和為什么能遠航?(1)、跟當時明朝的經濟和科技有關,從“船上配備著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這句話中得以體現;(2)、政統人和,“受明朝皇帝派遣,35歲的三保太監鄭和即將率領船隊第一次出使西洋。”除了受皇帝的派遣,還有老百姓的支持“在人們的歡呼聲和祝福聲中,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為什么能取得成功?(1)、航行前要有充分的準備,會遇到哪些困難?自然的和人為的;此外還要了解國外的情況,要得到國外人的認可;(2)、“友好交往”也是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鄭和得到了世人如此高的評價,那他有沒有“過”的一面呢?這就是我下面所要談的一點。    

  五、辨證思考、引導質疑:    

  本文都是贊揚鄭和的一面,那我們辨證地思考,他究竟有沒有“過”的一面呢?歷史地看,應該有他的“過”,這節課結束后可以引導學生質疑,引導學生辨證地、歷史地看待問題,讓他們的思維與文本發生碰撞,這樣我們才能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政治家、歷史家、哲學家。  六、利用網絡、深化教學:    

  在本課的教學中,牽涉到很多歷史知識、地理知識等,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和學生在課前搜集大量的跟本課相關的資料,但并不是搜集到的資料都能為本節課服務的,這就要求我們學生在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中加以篩選、加以整理,最終為本節課服務。這就培養了我們學生搜集資料、篩選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在信息化的社會,我們的學生必須具備這樣的能力,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還得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來深化課堂教學。

《鄭和遠航》課堂實錄 篇4

  【設計理念】

  《鄭和遠航》是一篇寓人文性與思想性于一體的文章。本設計確立了“以文本為本,緊扣說些訓練”的理念。憑借語言載體,讀寫結合,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生命體驗于閱讀解讀過程;引領學生親近文本,走近鄭和,走進鄭和遠航這一偉大事件,讓課堂充滿濃烈的語文味。感知鄭和的勇往直前、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的情懷,追求學生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的提高。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感受鄭和“啟航”時的雄姿英發。

  2、以學定教,憑借對語言文字的品評,通過情境、討論、朗讀、補白等多角度的閱讀感悟,引領學生走近鄭和,逐漸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朗讀能力和評價能力。

  3、初步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的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2、能聯系具體的語言環境,初步了解鄭和遠航的經過,感受鄭和遠航時“啟航”的雄姿英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激發學生的興趣,導入學習

  出示20__年8月8日奧運會開幕式圖片:你們猜一猜這個圖片講述了哪一歷史大事件?(指名學生說一說。)

  美國學者路易斯·麗瓦塞斯曾評論道:“鄭和船隊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是一支舉世無雙的艦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是沒有可以與之匹敵的。”為什么這樣說呢?學完課文,相信你會找到你要的答案。

  2、出示課題 鄭和 遠航 簡介鄭和的生平

  3、討論交流自己對課題的理解

  (1)本篇課文寫鄭和什么時候遠航?從哪兒出發?經過哪些地方,到哪里去?

  (2)鄭和帶了哪些人、哪些物去遠航的?

  (3)遠航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怎樣克服的?

  (4)鄭和遠航有什么意義和影響?

  二、初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理清脈絡。

  1、默讀全文,找出生字新詞,憑借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

  學生自主活動,掃除閱讀障礙。

  理解生字新詞

  2、自由讀課文,要求字音準確,停頓正確

  3、了解學生讀文情況

  4、朗讀思考曾提出的相關問題

  5、指名按自然段讀文,引導學生理清脈絡。

  第一段(1—5)鄭和率領船隊第一次遠航的情況:

  (1)揚帆起航(2)友好交往(3)戰勝兇險

  第二段(6—7)簡要介紹鄭和的七次遠航的意義與影響。

  三、緊扣結尾,品讀感悟,情文相生。

  (1)學生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共幾句話,分別寫了什么?

  (3)自主思考,同桌間交流。

  (4)交流閱讀收獲。

  (5)抓住相關詞語,朗讀體會對鄭和遠航這一偉大壯舉的贊美和對鄭和“頑強的探索精神”的贊頌。

  7、精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讀文。思考:課文是怎樣具體地寫出“規模之大”的呢?請從課文中找出來,用線畫出相關的句子或詞語。

  (2)四小組討論交流:場面之壯觀,規模之宏大。

  (3)指導朗讀,齊讀這兩個自然段。

  (4)場面的壯觀,規模的宏大,都是鄭和出場的背景。鄭和的首次亮相,是怎樣的?找出相關的語句用o圈出來。指名回答后讀第三自然段。

  (5)此時,人們眼中的鄭和是怎樣的?請用四個字的詞語來概括。體會“他雙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別”“高舉令旗,大聲喊道:‘啟航’”的內涵。人們對鄭和寄予了怎樣的希望?你從哪兒讀出來的?

  (6)體會“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從中你讀出了什么?

  (7)指導讀圖:圖上的兩個人,誰是鄭和?你是怎么知道的?

  (8)如果你是岸上送行的人,你會怎么說?

  8、朗讀第三自然段,體會“揚帆啟航”的情景。

  四、總結,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完成習字冊。

  2、搜集和閱讀有關鄭和的資料。

  五、板書設計:

  鄭

  和

  遠航(規模之大 時間之長 范圍之廣)

  揚帆啟航 人多 人山人海

  (寶船) 船大 雄偉壯觀

  船隊 浩浩蕩蕩

《鄭和遠航》課堂實錄 篇5

  一、目標點擊:

  1、會寫“碼、遣”等幾個生字;會認“詭、魁”等7個生字。理解“魁梧、派遣”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鄭和下西洋這一史實。(重點)

  3、憑借課文中的語言材料,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于亞非各國人民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難點)

  二、文本解析

  1、解題:

  “鄭和”,人名,中國明初航海家。“遠航”,是遠程航行的意思,這里指鄭和七次受命出使西洋。文章的標題點明了主要人物和事件。

  2、簡介鄭和:

  鄭和(1371-1435),明代官宦、著名航海家。他本姓馬,回族,云南昆陽人,“鄭”是賜姓。因鄭和小字三寶(一作三寶),所以世稱三寶太監。他七次下西洋,促進了中國于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是航海史上的壯舉,比哥倫比亞和達。伽馬的航行早半個世紀。

  3、課文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具體生動介紹了鄭和第一次西洋遠航的情況,同時簡要點明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要意義,有力的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出色的航海技術和可貴的探索精神。

  4、課文結構:

  全文7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大段。

  第一段(1-5):詳細介紹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情景。可以分為三層:

  第一層(1-3)交代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時間、地點、人員及船只數量、大小、配備和出發時的壯觀場面。

  第二層(4)寫鄭和船隊所到之處各國君臣百姓的反應及所進行的友好交往,送行人群歡呼、祝福。

  第三層(5)敘寫鄭和遠航中所遇到的“兇險”和他們戰勝“兇險”的情形。

  第二段(6-7):交代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三、重點篩選:

  1、形近字:碼——螞  遣——遺  器——囂  拳——劵  贈——增

  撕——嘶  范——犯

  2、近義詞:率領——帶領  配備——裝備  魁梧——偉岸

  威脅——威嚇

  人山人海——萬人空巷  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3、反義詞:先進——落后  魁梧——瘦弱  炫耀——謙遜

  兇險——平安

  4、重點字詞解釋:

  迎風招展:隨著風舞動。配備:本課指成套的設備,裝備等。魁梧:身體強壯高大。威脅:用威力逼迫同賀使人屈服。鎮定自若:遇到緊急情況不慌不亂,不變常態。襲擊:比喻突然打擊。俘虜:打仗時抓住的敵人。化險為夷:化解危險為平安。扶老攜幼:攜,攜帶。攙著老人,扶著孩子。驚嘆不已:已,停止。不住地驚訝贊嘆。嚴陣以待:待,等待。擺好嚴整的陣勢,等待來犯的敵人。

  5、重點詞句理解:

  a、“船上配備著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句中的“當時”不可或缺,道理何在?所謂“最先進”具有時間限制,因為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今日先進,明日就算不上了,“當時”限制規定了時間,表意十分準確。

  b、“面對如此險境,鄭和總是鎮定自若,指揮船隊在波峰浪谷中奮勇前進,一次次化險為夷。”這一句用了兩個成語,以“鎮定自若”表現鄭和的遇險不驚,臨危不懼,以“化險為夷”表現鄭和指揮有方,轉危為安,不經航海技術高明,而且有著不同尋常的膽識和氣魄,體現了人物精神。

  c、“他雙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別,接著高舉令旗,大聲喊道:‘起航’。”這一句充分展現了航海家、三寶太監鄭和的風采,顯眼的動作、響亮的命令把鄭和作為全隊指揮的形象表現得更加威武雄健,充滿了自豪、信心和力量。

  “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航海事業的頂峰。”

  這一句是對鄭和遠航的評價之一:規模組成一個龐大的船隊,人員眾多,物品豐富;時間,七次遠航前后二十八年;范圍,涉及亞非三十多個國家。這么大的規模、這么長的時間、這么廣的范圍,在當時是沒有先例的,所以“頂峰”之譽不為過。

  四、拓展延伸

  1、收集有關鄭和的其它資料。

  2、根據“揚帆遠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為標題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3、如果你有機會來到鄭和塑像前瞻仰,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4、找一找辛巴達的航海故事讀一讀。

  5、了解古代中國和國外友好交往的故事之一——絲綢之路。

  五、課堂流程:

  第一課時

  名言誦讀:國家欲富強,不能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于海,危險亦來自海上。  ——鄭和

  一、明確目標,教師引領

  在1492年,一位航海家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而我國早在明朝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去過那兒了,而且比哥倫布早80多年,這位航海家就是——鄭和。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去學習有關鄭和的一篇文章。(齊讀課題)

  二、自主學習,多元選擇

  1、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辨析字形、解字義,組詞描紅。

  2、初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3、精讀課文,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讀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體會鄭和遠航的意義。

《鄭和遠航》課堂實錄 篇6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并且查找和收集有關鄭和遠航的資料;

  教師——制作3個小標題詞卡

  一、交流預習情況,滲透方法指導

  1、揭示課題:同學們,眼看五月份就要過去了,馬上將迎來同學們最喜歡的節日,是什么節?接下來七月一日是什么節?七月十一日也是一個節,你知道是什么節嗎?不知道沒關系,老師也是不久前才通過上網得知的,七月十一日是中國航海節,是為了紀念我國明朝的一位航海家而專門設置的節日,你知道這位航海家是誰嗎?(板書:鄭和)同時也為了紀念一個光輝燦爛的歷史事件,這就是《鄭和遠航》。

  2、課文同學們已經預習過了,會讀了嗎?除了讀課文,你還做了哪些預習工作?(查找不懂詞語的意思;根據課題和內容提出疑問;查找跟課文相關的資料)

  3、原來預習可以有這么多好方法,請你選擇一種跟大家交流一下預習成果。

  4、通過交流看得出來,我們班的同學有著良好的預習習慣。俗話說得好,好習慣能夠成就大未來,希望大家能把良好的預習習慣繼續保持下去。

  [設計理念:上課伊始先讓學生交流預習成果,不僅兼顧了學生的學習起點問題,又進行了預習方法的指導和預習習慣的培養,即為課文的學習掃除了部分字詞方面的閱讀障礙,收集、處理了與課文相關的信息,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默寫關鍵詞語,整體感知課文

  1、既然同學們預習得這么充分,字詞掌握得一定不錯。假如老師要你默寫課文中的一些詞語,你有信心試一試嗎?

  默寫:雄偉壯觀、浩浩蕩蕩,扶老攜幼、驚嘆不已,嚴陣以待、化險為夷。

  (1)對照課文自己批改并糾正。

  (2)根據黑板上的錯誤重點記憶字形。

  (3)用找近反義詞的方法理解部分詞語意思:老師發現有個詞很特別,是“扶老攜幼”,你仔細看看,特別在哪里?“攜”是什么意思?還有一個詞和“扶老攜幼”一樣,也有一些特別,你找找是哪個詞?(“化險為夷”)特別在哪里?“夷”是什么意思?

  2、這些詞語同學們會默了,也弄懂了,課文真的讀正確、讀流利了嗎?課文比較長,而且相當難讀,這樣吧,先同桌一起讀,注意互相糾正發錯的字音。

  [設計理念: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試著默寫課后練習出現的關鍵詞語,這樣的“以默代寫”比直接抄寫的效果好得多。而且此處教學不僅僅停留在記憶字形的層面上,還利用詞語本身的特點巧妙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真正把詞語教學落到了實處。]

  三、理清文章脈絡,感悟寫作特色

  1、通過讀書,同學們又對課文內容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現在你能聯系課文內容,任意選用黑板上的詞語說話嗎?可以只選一個詞語說,假如能選兩個就更好了!

  選擇一兩個詞語說話不算難,如果能選擇兩個以上詞語說話就有難度了,試著說說看。

  2、指導分段:

  (1)我們知道課文中介紹鄭和遠航共有七次,你發現我們剛才說的這段話其實介紹了什么?對照書上看一看從哪里到哪里是寫鄭和第一次遠航經過的?

  (2)你看看剩下的6、7小節告訴了我們什么?

  (3)我們就此可以把課文分為幾段?在書上用“//”做上記號。

  3、領悟寫作特色:

  你發現課文在寫鄭和七次遠航時寫法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有詳有略”是這篇課文一個非常明顯的寫作特色。

  4、指導分層:

  (1)我們再來看,課文詳細寫了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這經過不是一下子寫成的,分了幾層意思來寫?這樣三層意思,我們可以用三個小標題來表示,分別是:揚帆啟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

  (2)根據小標題看看哪組詞寫了這層意思,你能把他們一一對應地排列在一起嗎?(排好后男女生合作讀)

  (3)對照書上找一找,課文第一段中哪些小節分別寫了以上三層意思?在書上用“/”做上記號。

  5、這三層意思寫得非常具體生動,但是要讀流利很不容易。老師想請同學來讀一讀,你可以從三層意思中選擇一層讀,最好能告訴大家選擇的理由。

  [設計理念:劃分段落、理清層次是本課的教學難點,以上教學先利用幾個詞語進行說話練習,說成的這段話其實就是對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簡述,這樣利用幾個關鍵詞語的先合后分進行分段分層,使得教學難點在不知不覺中迎刃而解。最后讓學生選讀其中一層,滲透了自己對這部分內容的初步理解。以上教學過程,有關語文工具性的落實不再遮遮掩掩、羞羞答答,而是大大方方、磊落坦蕩,并且顯得靈活巧妙、水到渠成,使人真正感覺到是“以語文的方式”走在“語文的路上”。]

《鄭和遠航》課堂實錄 篇7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233

  在三解“遠航”中放飛我們的思緒--《鄭和遠航》教后談

  這篇課文詳細地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并點明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文章篇幅較長,教這樣的文章關鍵是找到文章的突破口,我在教學中重點抓住“遠航”這個關鍵詞展開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整理如下:

  一解“遠航”——由表及里。

  師:你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鄭和遠航是怎樣的遠航嗎?[生讀第七小節的第一句話,教師板書“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課文哪里告訴我們了?到課文中去找找看,然后我們交流。

  生1:規模之大可以從課文的第一小節到第三小節中可以感悟到。隨行的人多,有兩萬七千多人。

  生2:不光隨行的人多,而且來送行的人也很多。課文中“人山人海”可以看出規模大。

  生3:還有船多,有兩百多艘船只,其中還有六十多艘大船。

  師:課文中說這些船是“寶船”,你能說明理由嗎?

  生1:船大。

  生2:船上貨物多。

  生3:船上的設備先進。

  師:剛才我們從兩個方面知道了鄭和遠航的規模大,第一就是參與的人多;第二就是遠航的船不但多,而且非常大,設備先進,是一艘艘寶船。你們看,連明朝的皇帝也參與了,足見它規模之大啊!如此規模的“寶船”隊將揚帆破浪,你能看到此時鄭和的樣子了嗎?

  生1:我仿佛看到鄭和撐著腰,遙望著一望無垠的大海,顯得意氣風發。

  生2:我看到鄭和正和岸上的人群揮手告別,臉上充滿了自信的微笑。

  生3:我看到鄭和正凝望著海面,默默地思考著什么?

  生4:鄭和想到自己下西洋的夢想終于要實現了,心里充滿了激動和驕傲,同時也感到身上的擔子非常重,非常重。

  師:是呀,夢想即將實現,鄭和肯定會感慨不已,思緒萬千的。剛才我們體會鄭和遠航的規模之大,時間長,范圍廣,你又可以從哪里知道呢?

  生1:課文的第六小節告訴我們了。“時間之長”前后經歷了七次遠航,一共花了28年,到鄭和六十多歲的還遠航。

  生2:“范圍之廣”就是鄭和船隊到過三十多個國家,

  生3:我還可以體會出鄭和遠航的“次數多”,前后共七次呢!

  在三解“遠航”中放飛我們的思緒

  26、《鄭和遠航》教后談之二

  二解“遠航”——層層楔入。

  [過渡]師:是呀,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廣,范圍之廣,次數之多,書必須讀進去才能有更大的收獲,下面我們請同學們深入學習課文,想想鄭和遠航是是怎么樣的遠航呢?我們來學習課文的第四,五小節。[學生自由讀,思考。]

  生:我認為鄭和遠航是友好外交的遠航。

  師: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次遠航是一次友好的遠航呢?抓住句子或者詞語來告訴大家好嗎?

  生1:我從“每到一個國家,鄭和先把明成祖的信遞交給國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們贈送禮品,希望同他們友好交往。”中看出,鄭和先遞文書,然后贈送禮品,并且每次都是這樣做,這樣就打消了其它國家的顧慮了。

  生2:當地的老百姓,扶老攜幼,爭相到海邊觀看。“扶老攜幼”可以看出他們非常信任我們,“爭相”觀看也可以看出我們的船隊非常友好,非常宏偉、浩大。

  生3:課文中還講到交換物品,做生意。可以看出友好。

  生4:不光我們向他們贈送禮品,他們還向中國客人贈送禮物。

  師:這次遠航不光是和平友好的遠航,還是一次……

  生:是一次充滿兇險的遠航。

  師:課文從幾個方面介紹了兇險呢?

  生:兩個方面:一個是海浪之險,一個是海盜之險。

  師:海浪之險,你從課文中哪里感悟到了?[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海浪上的兇險。]面對如此險境,鄭和的表現又是如何呢?找出關鍵的詞語來說明。

  生:鎮定自若。

  生:化險為夷。

  生:奮勇前進。

  生:嚴陣以待。

  師: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生:鄭和的胸有成竹。

  生:鄭和的臨危不懼。

  生:鄭和的機智果斷。

  師:好,我們來一起默默地讀讀課文再次來感悟一下吧!

  在三解“遠航”中放飛我們的思緒

  26、《鄭和遠航》教后談之三

  三解“遠航”——穿云攬月。

  [過渡]師:我們通過深入課文,理解了鄭和遠航是一次和平的遠航,是一次充滿兇險的遠航,并且從遠航中感悟了鄭和謙遜,禮貌的外交風格,臨危不懼的勇敢膽識。書不光要讀進去,還要讀出來,會當凌絕頂,方能一覽眾山小,來,如果你是一位小小的歷史評論家,你還覺得鄭和遠航是一次怎么樣的遠航,你想來說說嗎?[教師板書: 的遠航]

  生1:我認為鄭和遠航是一次影響深遠的遠航,因為課文最后說:“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

  生2:我認為鄭和遠航是一次收獲的遠航,他收獲了友好,和平,我還從課外知識中知道,鄭和還根據遠航畫下了許多航海圖,而且非常準確。所以他還收獲許多的寶貴的航海知識。

  生3:我認為鄭和遠航時一次生命的遠航,因為鄭和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航海事業。

  師:他是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了海上的航軌。

  生4:它還是一次史無前例的遠航,是揚國威,樹形象的航行。

  生5:它是一次次永不停息的航行。

  生6:它是一次次自信的航行。只有強大才能自信。

  師:是啊!強大了才能自信,來我們一起把課文的最后一段自信地讀一遍。體會一下鄭和遠航的偉大意義吧!讀完以后你有什么感想嗎?

  生1:600百年鄭和就有這樣的探索精神,就知道走出去了,我為我們的民族感到驕傲。

  生2:國家強盛了,子民才能自信,自信才能有所作為。

  生3:我也想成為新時代的航海家,去探索大海的奧秘。

  生4:我聽說在鄭和的航線上,現在還有很多很多的寶貝沉沒在大西洋里,我希望自己做一個考古學家,把我們自己的寶貝重新找回來,讓它重放光芒。

  生5:我覺得鄭和遠航,就像一粒粒種子,在異國他鄉發了芽,扎了根,開花然后結果了!

  …………

《鄭和遠航》課堂實錄 篇8

  《鄭和遠航》教學反思――關于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一點心得

  這篇課文詳細地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并點明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文章沒有太大的難度,但是篇幅稍長,較難把握。本文的結構很清晰,第一至五自然段具體寫了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第六自然段概括介紹鄭和七次遠航的情況,第七自然段綜述遠航的意義。運用點面結合的手法,把第一次遠航寫得很詳細,分為“揚帆啟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部分來敘述。其它六次則一帶而過。這種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值得重視,當然文中介紹寶船時所用的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也不容忽視。

  總結課堂教學中的得失,我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行組織課堂教學:

  第一、 抓住“文眼”,尋找突破。

  在第一課時對全文的熟讀和掌握課文基本結構的基礎上,我在第二課時教學時,先提問復習一下“揚帆啟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重大意義”的段落結構,然后就這樣和學生開場:“同學們,我們讀文章一般都按從前到后的順序,今天我們要改變一下,要從后向前來學。我們先來學習課文的最后一部分。”齊讀課文后,讓學生再次快速瀏覽找出最能體現“鄭和遠航”的特點的句子,于是“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就出來了。這就是本文的文眼,也就是本堂課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第二、先小后大,環環相扣

  在學生回答后,我將“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板書在黑板上,并向學生說:“下面我們就要來解決這三個問題,從哪些文字可以讀出鄭和遠航的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這三個問題,我們還是要按從后向前的順序來解決。先來最后一個!”能體現范圍之廣和時間之長的句子基本都在課文的“重大意義”部分,所以很快就解決了。剩下一個“規模之大”正好又切入了“揚帆啟航”部分的閱讀教學。“揚帆啟航”部分文中多處能過列數字、作比較的方法,來描寫遠航船隊規模之大。在學生找出這些句子時,讓學生反復品讀,并說一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教師及時點明這兩種說明方法。最后,通過集體朗讀讓學生在洪亮的讀書聲中體會鄭和“揚帆啟航”時那壯觀場面和恢宏氣勢。

  第三、讀悟結合、滲透點撥

  一句“規模如此之大、時間如此之長、范圍如此之廣的遠航有什么目的?”就將教學引入了課文第二部分(第四自然)“友好交往”。讓學生反復讀一讀,找一找能反映友好交往的句子來再讀讀,說一說什么叫友好交往?再一句“坐那么大的船,到各國去游玩,還能交到很多朋友,看來遠航真是一件輕松自在的好差事,你覺得呢?”又把學生引入了課文的第三部分“戰勝兇險”(第五自然段),鄭和遠航時遇到了哪些兇險?他是怎樣應對的?讓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反復品味,并說一說“讀了四五兩自然段,你覺得鄭和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從哪里看出來的?”讓學生在讀書中體會我國古代人民友好、機智、鎮定、勇敢和頑強的探索精神。

  第四、再讀結尾、升華主題

  “同學們,讓我們再來齊讀課文的六、七自然段,讀出我們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讀出我們對鄭和的崇敬之情!”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希望能與各位同行交流、討論。

《鄭和遠航》課堂實錄 篇9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403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蘇教版)

  教學準備: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都知道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了新大陸,可你們知道嗎?我國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鄭和。

  2.揭示課題,質疑。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

  補充板書:26 鄭和遠航

  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

  (鄭和是什么樣的人?鄭和遠航到底有多“遠”?遠航途中發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讀課文

  1.同學們帶著剛才的問題自讀課文,試著從課文中找找答案。

  (學生讀書,教師巡視指導)

  2.組織反饋交流,了解課文內容。

  3.逐段指名朗讀

  (同學之間相互評議)

  4 自學生字,認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1)學生自由組合,展開交流,教師巡視,參與學習。

  (2)反饋學習體會。

  5. 練讀詞語。(出示投影片)

  指名讀,小組讀,抽讀。

  6這篇課文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詞語,你讀書時讀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7.反饋理解詞語的情況。

  8.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課文也讀得通順、流利了,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和鄭和一起經歷一次遠航。

  三、作業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自讀課文

  思考:如果把全文分成兩段,可以怎么分?

  1.反饋:說說這樣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寫鄭和第一次遠航。

  第二段(6—7)寫鄭和共有七次遠航。

  這樣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內容重點和寫作特點。

  2.默讀第1—5自然段,根據“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標題把第一段分成三個層次。

  3.組織反饋。

  二、精讀課文

  1.自學第1-3自然段,思考:

  (1)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時間和地點是什么?

  (2)為什么把遠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①反饋,交流。

  ②指導朗讀。

  出示投影片:

  將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鄭和健步走上指揮船。他雙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別,接著高舉起令旗,大聲喊道:“起航!”

  a.練讀,體會應該讀出什么語氣。

  b.角色表演。

  2.自學第4、5自然段。

  (1)分組討論:

  鄭和在航行中和各國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們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

  (2)指導朗讀。

  ①練讀第4自然段,在讀中體會文字中流露出來的友好之情。

  ②哪些詞語表現了航行的兇險?找出來讀一讀。

  ③面對危難,鄭和有什么表現?

  ④組織討論,反饋。

  三、略讀第6、7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邊讀邊思考體會:

  讀了這兩個自然段,你對鄭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討論:為什么略寫其余六次遠航?

  3.鄭和遠航有什么重要意義?

  4.組織學生反饋、交流。

  四、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的主要內容

  2.你能試著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嗎?

  3.分小組反饋,交流。

  4.總結:我們和鄭和一起經歷了一次重大的遠航,在眾多歡呼聲中“揚帆起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啊!我們還感受到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民的開拓、探索精神,作為炎黃子孫,我們為此而感到驕傲。

  五、作業

  1.完成習字冊上的練習。

  2.寫一則200—500字的讀后感,互相交流。

  板書

  揚帆起航

  第一次遠航 友好交流

  26 鄭和遠航 (詳寫) 戰勝兇險

  其余六次遠航 (略寫)

《鄭和遠航》課堂實錄 篇10

  一、教材簡析:

  課文《鄭和遠航》主要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并點明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我國古代出色的航海技術。像這樣大規模的航海,是歷史上所罕見的,那課文是怎么來記敘這樣的事件的呢?全文共有七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為第一部分,主要寫鄭和率船隊第一次航行的情況。第六至七自然段為第二部分,主要寫鄭和從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遠航,為促進我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貢獻。

  二、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2、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知鄭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鄭和遠航的歷史意義,激發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的情懷。

  3、利用專題學習網站查尋收集資料,拓寬視野,對鄭和及其遠航的歷史有一定了解,逐步培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意識。

  4、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問題意識,訓練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三、重點難點:

  感知鄭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鄭和遠航的歷史意義。

  四、設計理念:

  由于學生對歷史比較疏遠,知識積累不夠,要讓學生真正感受鄭和這一偉人,感知鄭和遠航的偉大事件,激發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的情懷,成為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依托文本,借助多媒體,引領學生親近課文,走近鄭和,走進歷史,努力追求著學生語文素養、人文素質的雙贏。

  五、設計思路:

  以《鄭和遠航》最后一個自然段為基點:先立足文本,抓住重點,然后超越文本,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最后再回歸文本,深入理解鄭和遠航的意義。這堂課的`出發點是課本,回歸點也是課本,超越文本是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課上以疑導學,激發興趣,再以趣激情;課后以情促趣,引導學生課外學習,拓展深化。通過網絡互動的特點,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生命體驗于閱讀解讀過程,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為學生的自主參與創造有利條件。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鄭和遠航。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讓學生自由說。)

  3、小結:上節課我們越過時空界限,認識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鄭和;了解了這段振奮人心的歷史——鄭和遠航。

  二、認識航海歷史意義。

  (一)了解歷史地位,感受航海之最。

  過渡:鄭和遠航是發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跡!書上這句話給鄭和遠航以高度評價:

  1、出示句子“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2、質疑過渡:究竟是多大的規模,多長的時間,多廣的范圍才能被稱之為“頂峰”呢?

  (二)規模大

  1、自由地讀1—3自然段,圈畫出表示規模大的詞句,讀一讀。

  2、交流“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先進的儀器。”師紅顯數字,渲染寶船的大。“讓我們來想象一下,以我們所在的這幢教學樓來作比,寶船大概有這么大:兩個五層樓疊起來的高,兩幢教學樓連起來那么長,三座教學樓那么寬!我們全校一千多名師生都可以乘坐在這一艘寶船上!寶船的雄偉壯觀由此可見一般!”

  3、指導朗讀:誰來讀出寶船的雄偉壯觀?

  指名讀(規模之大,儀器之先進,真不愧是寶船呀!)

  4、六十多艘寶船,多龐大的航海隊伍啊!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船只隨行!他們分工明確:(出示其他船只圖片)有負責裝載糧食的糧船,有運輸淡水的水船,有拴馬匹的坐船……總共二百多艘!(引讀)他們有的是醫生,有的是……

  (三)時間長

  (1)規模確實非常龐大!(板書:規模之大)那時間到底有多長呢?快速瀏覽文章。

  (2)指名交流:1405至1433年,達7次。

  (3)歷時28年,多達7次,這么長時間,這么多次遠航,在整個世界航海史上是前無古人的!

  (出示第六節)讓我們由衷地贊嘆!(生齊讀)

  最后一次遠航,鄭和在返回途中以身殉職,病逝于古里,再也沒有回到祖國!讓我們帶著懷念之情再讀!

  (四)范圍廣

  (1)鄭和下西洋到底到了哪些地方?范圍有多廣呢?(板書:范圍之廣)讓我們來看一段資料介紹。

  (2)播放錄象。

  三、認識鄭和人物形象。

  (一)友好交往。

  (1)鄭和遠航,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那么都進行了哪些交往呢?請大家閱讀文章第四節,然后用簡潔的話來說一說。

  (2)指名交流(互贈禮物,商品交易)

  (3)出示“各國君臣看見船隊規模宏大,使者的態度友好親切,……個個驚嘆不已。”再讀,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小結:鄭和所率領的船隊是和平的使者,是本著與別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友好往來而去的,絕無侵略擴張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出示“鄭和出使,促進了……友好往來。”)齊讀

  (二)戰勝風險

  1、成功的背后,道路是坎坷的。速讀第五節,想想航行中都遇到了哪些兇險,鄭和是怎樣克服的?

  2、交流(風浪,海盜)

  3、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鄭和是怎樣與風浪搏斗的?

  4、出示“在大海上,……化險為夷。”

  (1)男同學讀第一句,女同學讀第二句。

  (2)男同學你們體會到了什么?女同學你們體會到了什么?(此處,老師應極力渲染風浪之險惡,使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風浪的恐怖,從而深刻地體會到鄭和的智勇雙全)有這樣鎮定自若,大智大勇的領導者,還懼怕什么?讓風浪來得更猛烈些吧!齊讀。

  5、引讀“智擒海盜”這一句。

  6、小結:在漫漫的航途上,這樣的兇險只是滄海一粟。然而鄭和沒有屈服,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智慧的頭腦,將中國的美名順利地傳播到了亞非各國。他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還代表我們整個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探索精神!齊讀“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開闊了眼界。”。

  7、總結: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確確實實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而且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讓我們整齊而響亮地齊讀最后一段。

  四、質疑互動。

  1、你還有什么問題?

  2、為了大家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我們一起進入專題學習網站:《鄭和遠航》。同學們可以把問題直接發布在“學習討論區”,讓大家一起來解決。大家打開專題學習網站,去解開你心中的謎團。

  3、交流匯報。

  五、作業。

  利用網絡制作電子作品,匯報學習成果。

  板書設計:

  規模之大

  鄭和遠航  時間之長   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范圍之廣

《鄭和遠航》課堂實錄 篇11

  本周訓練目標:學會傾聽,尊重他人

  課時:兩課時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借助小標題的提示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2、會認會寫本課出現的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

  學習重點、難點

  認識并了解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歷,真正感受到鄭和下西洋的艱難與重大意義。

  預習板塊

  1、卡片交流:對鄭和下西洋的了解。                                          

  2、自測一下,這些詞語會讀會寫嗎?給拼音加上調號。

  碼頭   派遣   瓷器   抱拳   贈送   撕裂   范圍   啟航   驚嘆不已

  俘虜   桅(wei)桿  魁(kui)梧(wu)  炫(xuan)耀  珊(shan)瑚  鬢(bin)發

  扶老攜幼   奔騰咆哮   鎮定自若  化險為夷  嚴陣以待

  3、寫出加點字的意思,說說詞語的意思:

  扶老攜幼:                   驚嘆不已:                                     

  嚴陣以待:                   化險為夷:                                    

  4、接龍讀書(小組接龍讀書,糾正、點評、重點句反復讀)                                                                        

  賞析板塊(先自讀課文思考,然后小組討論,小組匯報,重點句子朗讀)

  1、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時間、地點、人物是什么?

  2、為什么稱這些大船為“寶船”?(分別從大小、配備、裝載方面回答)

  3、他們在途中和各國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

  4、鄭和的船隊在遠航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如何克服的?鄭和如何面對?

  拓展運用

  1、世界航海家:麥哲倫(1519年環球航行)、哥倫布(1492年發現新大陸)。

  2、印尼的學者認為,鄭和艦隊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特混艦隊。而鄭和七下西洋的二十八年中,真正意義上的對外戰爭僅有錫蘭(今斯里蘭卡)一次,而且是在被迫無奈的情況下的防衛性作戰。鄭和在處理“爪哇事件”中,不但不動用武力,而且不要賠償,充分體現了鄭和是傳播和平的使者,他傳播的是“以和為貴”的中國傳統禮儀,以及“四海一家”、“天下為公”的中華文明。

  3、小組活動:鄭和率領的船隊與很多國家進行了友好交往,請你選擇最感興趣的一項,分角色,加動作、對話來表演,或者進行具體的描述。

  4、鄭和經歷了重重困難,完成了第一次遠航的任務,那么鄭和遠航有何重大意義呢?

  5、質疑、討論

  鞏固訓練

  1、看拼音寫詞語(先自測,然后小組檢查,小老師點評)

  mǎ tóu pài qiǎn   yí  qì   bào quán  zèng sòng    sī  liè

  (     ) (      )  (         ) (      )    (       )    (      )

  fàn wéi   hū xiào   páo xiào  jiàn bù   wēi xié    fǔ  lǔ

  (      ) (       )     (       )   (     )   (      )    (       )

  2、課文(  ——   )自然段是寫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可以按照      、         、          的順序記敘課文。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從1405年到1433年的      年間,鄭和率領船隊出洋   次,前后到過       多個國家。

  3、 按要求寫詞語。

  (1)形容人物神態的詞語。

  (2)形容風浪大的詞語。

  (3)形容氣勢大的詞語。

  4、判斷,是比喻句的打“√ ”。

  (1)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

  (2)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

  (3)海水像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 ( )    

  課外作業

  1、將成語與相關人物用線連起來。

  兩袖清風  臥薪嘗膽 三顧茅廬 鞠躬盡瘁  夢筆生花   指鹿為馬  映雪讀書

  李白     劉備     于謙      孫康     勾踐      諸葛亮      趙高

  2、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3、推薦閱讀書目: 《鄭和下西洋》 、《鄭和――聯結中國與伊斯蘭世界的航海家》、《與鄭和相遇海上》

《鄭和遠航》課堂實錄 篇12

  語文學習一個重要的方面是要讓學生理解要讀的內容,帶如何讓學生讀懂,引導他們進行思索,著非常重要,再語文教學中每天是我們都必須注意的。我覺得很重要的是注意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生要主動的去學,要有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鄭和遠航這篇課文時,我就讓學生通過設疑,造成學習的階段目的,使學生有目的的學習。1、 欣賞影片,導入課文。從這段錄像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請大家打開課本,用你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同時思考這兩個問題:①、鄭和幾次下西洋?課文著重寫了哪一次?②、鄭和下西洋有什么重大意義?請大家一邊讀課文一邊思考,可以借助于專題學習網站上的相關資料,如課文錄音等。2、 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3、 精讀課文1-5小節(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①、            誰來回答第一個問題。②、            那么,課文又是從哪幾個方面詳細介紹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歷的呢?請聽課文1-5小節鄭和第一次遠航的課文錄音,邊聽邊思考。③、            播放課文1-5小節錄音。④、            聽懂了第一次遠航的詳細介紹嗎?誰來說說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的?⑤、            指名回答,師生小結。⑥、            這三個方面的內容介紹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幾個方面?為什么?⑦、            指名說具體的一個方面,并講清為什么?⑧、            你能通過朗讀把你的感受表現出來嗎?⑨、            剛才,我們集中閱讀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詳細經歷,領略到鄭和場帆遠航的壯觀,途中與各國友人的友好交往,并一次次戰勝兇險,這是課文的重點部分,也是詳寫的部分。那么鄭和七次率船隊遠航,產生了什么深遠意義呢?(1)  指名回答。(2) 有感情地齊讀第7小節。通過有目的的學習活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能更自覺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

《鄭和遠航》課堂實錄(通用12篇) 相關內容:
  • 是小鳥,就快樂地飛——《云房子》課堂實錄(精選12篇)

    一、喊一喊,開啟快樂之門走進江蘇省無錫市碩放鎮實驗小學多媒體教室,我發現學生有些拘謹。靈機一動,我在黑板寫下了自己的網名非兒。老師這里有個名字,誰會喊呀?一只只小手舉了起來,非兒、非兒叫個不停。...

  • 《曼谷的小象》課堂實錄(精選13篇)

    教學目的要求: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正確讀寫“泥坑、繞著、聰明、感謝、笑瞇瞇”等詞語,并分別用“悅耳”、“贊嘆”造句。2.比較理解句子的意思。按照一定的順序,口述阿玲指揮小象拉車、洗車的過程。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北京》課堂實錄(精選16篇)

    (第一課時)遠安縣實驗小學 羅娜教學要求:1、學會“央、瓦、莊”等13個生字。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并初步理解課文內容。3、了解天安門廣場景點之間的方位關系。4、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首都、熱愛祖國的意識和感情。...

  • 《蠟燭》課堂實錄(精選17篇)

    品中悟情-----《蠟燭》教學片斷實錄 ……師: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思考兩個問題:①、請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可用“誰干什么”的句式來概括)②、這位南斯拉夫老婦人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師:這位母親是在怎...

  • 《和氏獻璧》課堂實錄(精選12篇)

    一、直接導入 (交代課題)1、師:誰能用一句話概括本課的主要內容?(生1:復述,生2:稍減,生3:更簡練。) 2、師板書“獻”,理解意思、板書課題:《和氏獻璧》,生齊讀課題。...

  • 《白鵝》課堂實錄(通用17篇)

    出示:豐子愷的相片師:同學們,照片上這位老人精通音樂,擅長書法,瞧他不僅把鵝畫下來,還給他寫了一篇文章,老先生用筆寫了怎樣一只白鵝。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爭取把字音讀準讀正確。好嗎?開始吧。...

  • 《會搖尾巴的狼》課堂實錄(精選12篇)

    師:今天早晨,老師聽到一個好消息,咱們學校要成立一個“小金星”劇團,聘請老師擔任團長。這節課,老師在你們當中選幾名出色的小演員,你們想參加嗎?(想)可是,老師有一個錄取的條件,就是要演好課本劇《會搖尾巴的狼》。...

  • 《春天的手》課堂實錄(通用16篇)

    一、教學目標:1、正確認讀本課要求認識的十五個生字,滲透識字方法。2、了解春天到來時,大自然的種種變化。3、在音樂的感染下想象美麗的春天,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 煥發情感 引導發現──《識字7》課堂實錄及評析(精選16篇)

    【課堂實錄】一、游戲導入師: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特別聰明,那老師想和大家做一個腦筋急轉彎的游戲,好嗎?生:好!師:我說坐下,你們就起立,我們先來做一遍:(坐下!)對,就這樣!大家準備好!(抬頭!睜眼!舉手!坐下!起立!...

  • 《矛與盾》課堂實錄(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2、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3、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提高文言文轉成現代漢語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學重點: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 《一件運動衫》課堂設計及實錄(精選12篇)

    一、引入課題師:愛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今天我們學習《一件運動衫》,一件特別漂亮的運動衫,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 《菜園里》 課堂實錄(通用17篇)

    《菜園里》 課堂實錄一蒼南金鄉二小:張小紅教學目標:1,在一定的語言環境,能認讀14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激發學生學習本課以外生字的欲望,同時認識一些蔬菜.2,會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了解蔬菜的不同特點,并能模仿課文給別的蔬菜編一編兒歌.3,...

  • 《我若為王》課堂實錄(精選15篇)

    一,導入:1、每個人都會有夢想,人有時是需要用夢想來彌補現實中的不足的。有時我們叫他是理想,但今天我們不去探討在座各位的理想是什么,我想讓大家設想的是幾百年前的讀書人,他們的理想又是什么?(投影:是想當一名詩人?從事商業貿...

  •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課堂實錄(通用2篇)

    教學設想:針對大部分學生對網絡有初步了解,但對其“神奇”體會不夠的現狀,教學中我以體驗“神奇”為突破口:一方面根據教材內容,充分合理利用媒體的輔助來幫助學生了解網絡的神奇,激發學生探索網絡世界的興趣;一方面緊扣語文學科的...

  • 《雷雨》課堂實錄(精選14篇)

    課前活動:猜謎。師:打開書本讀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了。生:自讀。師:四個字寶寶記著和我們見面了。生1生2師:字寶寶脫掉帽子和我們玩開火車的游戲了。...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有限公司 | 大青草久久久蜜臀av久久 | 国产毛片a高清日本在线 | 欧美精品色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性猛交99久久久久99按摩 | 久久伊人精品影院一本到综合 | 高潮和狂野射精合集 | 中文字幕理论片 |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aaaaa | 18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 | 韩日毛片 | 看黄色录像一级片 | 四川丰满少妇A级毛片 | 搡老女人老91妇女老熟女o | 91在线免费网站 | 四虎国产成人 | 成人乱淫av日日摸夜夜爽节目 | 中文字幕久久久人伦 | 国产高清吃奶成免费视频网站 | 国产精品毛多多水多 | 欧美精品一 |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不卡 |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欧美视频精品 | 国产综合日韩精品 | 欧美视频一二三区 | 日本a在线 | 国产区图片区小说区亚洲区 | 免费观看国产成人 |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 | 国产精品理论一区 | 台湾一级毛片永久免费 | www.久久婷婷|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福利观看 | 伊人网站在线 |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久久香91 | 国产91免费观看 | 欧美肥妇视频 | 美国一区二区 | 韩国一级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