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目光傾聽》導學案、預習案、探究案、訓練案(精選16篇)
《用目光傾聽》導學案、預習案、探究案、訓練案 篇1
《用目光傾聽》導學案
導語提示:人類擁有大腦和耳朵,大腦用來思考,耳朵用來傾聽。獨自思考而不吸納意見,我們容易偏執;一味聽取而不加以思考,我們容易迷失:真正的智者是善于思考著傾聽的,為了讓自己的智慧之河永不干涸,我們應該在思考中聆聽來自別處的聲音。思考著傾聽——這是我們前進的路燈,奮進的動力,成功的良伴。
使用說明及學法指導
1、自學課文,按照預習“三部曲”的要求認真自覺地完成預習任務;對詩歌進行預習、勾畫、標注、抄寫做到位并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2、獨立思考完成預習案,用紅色筆勾畫出疑惑點,以備上課時認真傾聽同學的講解,做好糾錯、批注。
3、學有余力的同學提前進入探究點的探究,檢測一下自己的自學能力。
《用目光傾聽》---預習案
一、我能給下列詞語注上拼音。
傾聽( )真誠( )任然( )平常( ) 交流( ) 眼睛( )照耀( )耳朵( )
二、我會填上合適的詞。
( ) ( )
真誠的 ( ) 真摯的 ( )
( ) ( )
三、讀一讀詩歌,想一想詩歌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四、挑戰自己(質疑思辨):
充滿思辨的智慧是世間最美的花朵。本文就處處洋溢著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對本文有疑問嗎?
五、信息鏈接:1、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學時代開始文學創作。出版過詩集《回聲》、《綠色的太陽》、《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間》、《林中月夜》、《風中的樹》、《帶雨的花》、《我們去看海——金波兒童十四行詩》等十余部;童話集《小樹葉童話》、《金海螺小屋》、《蘋果小人兒的奇遇》、《眼睛樹》等多部;此外還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門》、《感謝往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學語文和音樂課本。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圖書獎等。1992年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
2、十四行詩簡介:十四行詩,音譯為“商籟體”。源出普羅旺斯語sonnet,起初泛指中世紀流行于民間、用歌唱和樂器伴奏的短小詩歌。
意大利中世紀的“西西里詩派”詩人雅科波·達·連蒂尼(生年不詳,約卒于1246至1250年間),是第一個采用這種詩歌形式,并使之具有嚴謹的格律的文人作者。
十四行詩有固定的格式。它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是兩節四行詩,后一部分是兩節三行詩,共十四行,即44和33。每行詩句通常是11個音節,抑揚格。每行詩的末尾押腳韻,其排列方式是:abab,abab,cde,cde。它和歌謠、抒情短歌同為當時意大利抒情詩中流行的體裁。
文藝復興時期詩人彼特拉克是這種詩體的主要代表。他一生寫了 300多首十四行詩。他斷承“西西里詩派”、“溫柔的新體詩派”的傳統,以浪漫的激情,優美的音韻,豐富多采的色調,表現人物變化而曲折的感情,注進了新時代的人文主義思想。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詩在藝術上更加完美,成為其他國家詩人后來競相模仿的重要詩體,對歐洲詩歌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因此,意大利體的十四行詩又稱彼特拉克體。
3、讀一讀,背一背。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教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論語》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王充《論衡》
遵守諾言就像保衛你的榮譽一樣。
(法國)巴爾扎克
《用目光傾聽》---探究案
溫馨寄語:相信自己,挑戰自己,超越自己。
【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體會詩歌蘊含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3.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用目光傾聽”的含義并從母親的教誨中體會母愛的偉大,懂得與人交往一定要真誠。
4引導學生團結協作,全力以赴完成學習任務。
探究點一: 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
請同學們用2分鐘左右時間認真朗讀詩歌,并結合預習中自己的疑問開始下面的探究學習。
1、快速瀏覽說說課文講了什么內容?
媽媽對你說的最平常的話是什么
2、小組內分小節讀文,思考:“用目光傾聽”的意思?
(自己先完成,然后和對桌議一議,最后組內交流。)
3、為什么要在別人說話的時候看著對方呢?請讀第2、3節,把相關語句畫下來。
4、你想用什么語氣讀前三節?你最想讀那幾句詩?讀給你的同桌聽。
探究點二: 作者為什么說“用目光傾聽”?請你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細細品讀,在小組內交流。把你的感受、體會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如何與人交流,老師這兒有一首詩歌送給大家
真誠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濃烈;
真誠是焰火,在高處綻放才愈顯得美麗;
真誠是鮮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有了真誠,就有了朋友的關懷;
有了真誠,就有了同事的信任;
有了真誠,就有家人的支持。
一顆孤獨的心需要愛的甘泉滋潤;
一顆冰冷的心需要友誼的溫暖;
一顆絕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撫慰;
一顆蒼白的心需要真誠的幫助;
一顆充滿戒備關閉的心門,是多么需要真誠這把角匙去打開啊!
生活在真誠中,會坐如春風。既如此,何不真誠走一生?
課堂總結:讓我們共同聆聽媽媽的教誨,用真誠的目光去交流心靈,讓人與人在目光里更親近,讓情與情在目光里地久天長.
《用目光傾聽》---訓練案
一、填上恰當的詞語。
一( )輪船 一( )卡車 一( )詩 一( )飯
( )的窗子 ( )的目光 ( )的春天
二、查字典,填空。
(1)“望”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再查( )畫。和“望”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 )、( )等。
(2)“傾”是結構,用音序查字法應先查大寫字母( ),再查音節( ),“傾”在字典里的解釋有a歪,斜;b傾向;c傾倒;e 用盡(力量)。“傾聽”應選( )種解釋。
三、選詞填空。
傾聽 聆聽
(1)老師應該用心( )學生意見。
(2)她( )著老師的教誨,終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照耀 閃耀
(3)夜空中,繁星( )。
(4)太陽升起來,暖暖地( )著大地。
自我評價( ) 小組評價( ) 教師評價( )
《用目光傾聽》導學案、預習案、探究案、訓練案 篇2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學會12個生字,理解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用目光傾聽”的含義。
情意目標
從母親的教誨中體會母愛的偉大,懂得與人交往一定要真誠。
教學重點:
通過對詩句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品味如何“用目光傾聽”的相關語言,學會總結學習方法。
一、圍繞話題,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
師: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一句問候,一個微笑甚至一個專注目光都能夠體現你對人的的真誠。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用目光傾聽》 板書課題:用目光傾聽 1、指讀課題
師:學貴有疑。看了題目,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根據學生的提問,老師提煉。) 板書:為什么? 怎么樣?
師:希望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能夠幫助你們解決這兩個問題。
二、夯實基礎,整體了解課文的內容
師:請你們自由地將課文讀一遍,練習盡力將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1、生自由的讀課文。
師:讀課文的時候,你一定遇到了這樣一些詞語,誰來讀呢?
CAI:伴隨 真誠 傾聽 千言萬語 溫暖燦爛
2、指名能力弱一點的同學讀。師:“傾”為后鼻韻母。
3、全班齊讀。
師:相信你們在讀課文的時候不僅可以能夠做到字音準,而且也能夠做到語句通順。
4、指名能力弱一點的學生讀課文1~4節。
5、小組朗讀。
師:我們在讀詩歌的時候和讀敘事的文章一樣,也要讀出節奏。
6、老師范讀。
7、全班齊讀課文。
師:詞語讀準了,課文讀通了,跟同座交流一下:這首詩歌主要寫了什么?
師:其實,課題就簡明扼要地點明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用目光傾聽他人說話,傳達出你對人的真誠。再讀課題。
帶著問題學習課文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請你們帶著剛才提出的問題,輕聲讀課文。在讀懂的地方簡單記下感受,不懂的地方做記號。
二、學習詩歌第一小節,理解媽媽最平常的一句話。
師:文中媽媽用最平常的一句話回答了我們“怎么樣”用目光傾聽,這一句話是_________。
CAI:媽媽說過一句最平常的話: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1、指導學生朗讀句子。 問:如何理解“最平常”?
2、鼓勵學生大膽地說。
師:媽媽的關愛就在這最平常的一句話中,我們應該怎么用讀呢?指名1—2名學生讀。
師:在我幼年時時,我和阿姨說話,媽媽說 。
在我童年時,我與伙伴交談,媽媽說 。
在我少年時,我和老師談心,媽媽說 。
……
一直到成人后,我和他人說話的時候,我都會想起媽媽說: 。
師:媽媽的這句話一直伴隨著“我”長大,這一路走來,得到了身邊人的認可,讓“我”學會了如何與人交往。
CAI: 這句話一直伴隨著我長大,讓我學會如何與人交往。
師:此時,我們讀這句話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更合適呢?
3、引導學生再讀第一小節。
CAI: 媽媽說過一句最平常的話: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這句話一直伴隨著我長大,讓我學會如何與人交往。
三、學習詩歌第二、三兩小節,理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真誠
師:作者學會了如何與人交往,就是從學會傾聽別人說話開始的。
問,當作者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作者是怎么樣做的呢?
CAI :當我和別人交談的時候,我用耳朵,也用目光傾聽。
1、學生讀。
師:從這個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從哪里體會到的?
2、鼓勵學生讀出作者待人的真誠。問:可以換成“聽”嗎?為什么?
3、再讀這個句子。
師:是啊,聽別人說話是一種交流。交流最需要的師真誠。(板書:真誠)
CAI:聽別人說話是一種交流。交流最需要的師真誠。
4、生讀句子。問,如果你說話的時候,別人很認真地聽,而且還會專注地望著你,你會怎樣?相反,雖然他在聽你說話,但是他左顧右盼,或者還在做自己的事情,你又會怎樣?
5、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心里的想法。
師:聽別人說話用耳朵“傾聽”就可以了,為什么要那么執著地用目光傾聽?請你們帶著問題默讀第三節,邊讀邊思考,把你的新發現與小組同學交流。
7、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三節,老師巡視。
8、學生小組交流,然后集中反饋。
CAI: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子,我的“窗子”永遠明亮燦爛。
9、引導學生理解比喻句“眼睛是心靈的窗子”與“我的‘窗子’……”
師:你知道這是一個比喻句,這比喻句突出強調了(從眼睛這個窗子可以清楚地看見一個人的心靈。)問:作者的心靈是怎樣的呢?
師:我們再來讀第一句話,一起來感受作者的純潔透亮的心靈。齊讀。
師:有著這樣一雙眼睛的人,在聽別人講話時,目光中會蘊含著多少語言啊!和他交流傷心的事情,他的目光會讓你感到 ;請你將這樣的感覺讀出來。
CAI: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
在你失落的時候,和他交流,他的目光會讓你感覺到 ;也請你將這樣的感覺讀出來
和他說你心里有秘密的時候,他的目光,你會感覺到 ;將這樣的感覺讀出來
師:作者用真誠地目光傳送關懷、鼓勵、信任,這些能讓說話人心中感受到像春天般的溫暖。(板書:溫暖)
問:你曾經做過這樣的傾聽者嗎?或者是你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傾聽者嗎?
10、談一個事例,讀一次“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
師: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子,當作者按媽媽說的去做,雖然他什么都沒有說,但是他真誠的目光讓別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溫暖。如今你們也懂得了——(讀)
CAI :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子,我的“窗子”永遠明亮燦爛。
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
師:媽媽用真誠的目光教會了我一句最平常的話——來,我們來回顧媽媽的話,女生讀第一段。
CAI:媽媽說過一句最平常的話: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這句話一直伴隨著我長大,讓我學會如何與人交往。
作者按照媽媽的教導這樣做——(男生來讀2、3段)
CAI:聽別人說話是一種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
當我和別人交談的時候,我用耳朵、也用目光傾聽。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的“窗子”永遠明亮燦爛。
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遞的是溫暖的春天。
師:今天,我們也學會用目光傾聽,用目光傳達真誠,齊讀。
CAI:媽媽說過一句最平常的話: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這句話一直伴隨著我長大,讓我學會如何與人交往。
聽別人說話是一種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
當我和別人交談的時候,我用耳朵、也用目光傾聽。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的“窗子”永遠明亮燦爛。
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遞的是溫暖的春天。
師:那么誰能再來說說“用目光傾聽”是什么意思?
CAI:用目光傾聽
師:看來,媽媽用的一句話不僅教會作者,而且還教會了我們。
CAI:媽媽一句話教會我生活,她真誠的目光至今仍照耀著我。
此時,你再讀這一句話的時候,你會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呢?
師:回顧一下:第一小節與第四小節各寫了什么?可以發現它們之間是關系——
師:我們一起來試著背誦下來,嘗試著永遠銘記在心。
11、師生合作背誦。
師:我們回頭看一下,這兩個問題你們懂了嗎?我們一路是怎么學過來的?(小結學習方法)肯定這些方法對我們自學、課外閱讀,形成自學能力大有益處。
四、拓展延伸,引向課外
師:天下所有的媽媽都是用自己的言行來詮釋母愛的真諦。
同學們,我們回想一下平時母親對我們的關愛的一句話,一件眼神……把它寫成一篇日記。
板書設計:
用目光傾聽
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怎么樣?
真誠 溫暖 為什么?
《用目光傾聽》導學案、預習案、探究案、訓練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體會詩歌蘊含的意思。
2、朗讀詩歌,談談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3.引導學生懂得與人交往一定要真誠。
教學重、難點:體會作者怎樣緊扣題目,節節深入表達主題,理解“用目光傾聽”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讀題導入
1、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文題目。
2、了解作者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學時代開始文學創作。出版過詩集《回聲》、《綠色的太陽》、《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間》、《林中月夜》、《風中的樹》、《帶雨的花》、《我們去看海——金波兒童十四行詩》等十余部;童話集《小樹葉童話》、《金海螺小屋》、《蘋果小人兒的奇遇》、《眼睛樹》等多部;此外還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門》、《感謝往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學語文和音樂課本。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圖書獎等。1992年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
3、扣題質疑。我們都是用耳朵傾聽,作者為什么說“用目光傾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詩句讀流利。
2、指名讀,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3、說說對下面詞語的理解。
伴隨、真誠、傾聽、燦爛、千言萬語、傳送、照耀
4、說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
三、再讀課文,理解每節詩的內容
1、學生細讀課文,說說每節詩的意思。
2、指名匯報,教師小結
第一小節:用媽媽的話闡明“用目光傾聽”是什么意思。
第二小節:與別人交流為什么要“用目光傾聽”。
第三小節:進一步說明目光的重要性。
第四小節:講媽媽的話對我的意義,教會我生活。
四、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1、作者為什么說“用目光傾聽“?請你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細細品讀。
(1)自讀詩歌,抓住重點語句一邊讀一邊體會,把自己的感受體會寫在句子旁。
(2)引導學生抓住以下重點句體會。
“聽別人說話是一種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
(3)師生共同歸納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傾聽的意思是仔細聽,“用目光傾聽”就是在與別人說話的時候,要望著對方。因為“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只有“用目光傾聽”才能表達出自己的誠意。因為“真誠的目光勝是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
2、讀最后一節詩,說說你的理解。
(媽媽用樸實的語言告訴我:與人交往要真誠。)
五、感情朗讀,升華情感
引導學生多種形式感情朗讀這首詩,在讀中體會作者情感,升華自己的情感。
六、背誦詩歌,積累語言
1、自由背誦。
2、男、女生比賽背誦。
3、小組背誦。
七、課堂總結
同學們,詩歌中的母親用樸實的語言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與人交往要真誠,在日常生活中你們一定愿意真誠與人交往,也一定能做到,是嗎?
板書:
用目光傾聽
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交流 真誠
與人交往要真誠
《用目光傾聽》導學案、預習案、探究案、訓練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體會詩歌蘊含的意思。
2、朗讀詩歌,談談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3.引導學生懂得與人交往一定要真誠。
課前準備
教師:網絡查詢“金波”的有關資料
學生:將詩歌讀熟,查找理解“伴隨、真誠、傾聽、燦爛、千言萬語、傳送、照耀”7個詞語;查找“金波”的相關資料。
板書設計
用目光傾聽
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用真誠的心去傾聽
與人交往要真誠。
教學活動設計
一、理解課題、認識作者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齊讀課題。誰能簡介一下作者——金波?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學時代開始文學創作。出版過詩集《回聲》、《綠色的太陽》、《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間》、《林中月夜》、《風中的樹》、《帶雨的花》、《我們去看海——金波兒童十四行詩》等十余部;童話集《小樹葉童話》、《金海螺小屋》、《蘋果小人兒的奇遇》、《眼睛樹》等多部;此外還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門》、《感謝往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學語文和音樂課本。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圖書獎等。1992年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
你是怎樣理解這個題目的?
(對題目的理解為下面的學習作鋪墊。對作者的了解可以讓學生認識一位兒童詩歌的作者,可以更多的閱讀他的作品。)
二、理解詩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請你讀讀詩歌,詩歌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媽媽對你說的最平常的話是什么?
3、板書: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這句話平常嗎?都有誰說過這樣的話?
為什么要在別人說話的時候看著對方呢?請你讀讀第二、三小節?把相關語句畫出來。
(學生總結“用目光來說話”。第一個小節實質上是個總起的段,后面的兩小節是解釋說明第一小節的。)
4、你想用什么語氣來讀這三小節?你最想讀哪幾句詩句?
(指導學生美讀,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詩歌的感情所在。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讀,激發學生對詩歌的喜愛之情)
5、我們一齊來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談談你對這句詩句的理解。
(對最后的詩句理解學生自然而然的就能理解“用目光傾聽”的意思。)
6、小組討論:說說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三、再讀詩歌,體會詩歌感情
請你再來讀讀詩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升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背誦詩歌
1、指名背誦
2、男女生比賽背誦
3、小組背誦
教學反思:《用目光傾聽》是第四單元《真誠》這一單元的第一課,它是一首兒童詩歌,通過媽媽的目光展現出媽媽對孩子的關愛,媽媽的教導對孩子成長的作用,表現出母愛的偉大。同時也用樸實的語言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與人交往要真誠。
本節課我主要是這樣來設計教學的:理解課題、認識作者(通過對題目的理解為下面的學習作鋪墊。對作者的了解可以讓學生認識一位兒童詩歌的作者,可以更多的閱讀他的作品。);理解詩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再讀詩歌,體會詩歌感情。(提升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為了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所以讓學生背。通過各種形式的背誦激發學生背誦的積極性,加深學生的記憶。)
學生對母親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讀詩歌來理解、體會詩歌中所蘊含的感情。特別引導學生如何運用感情讀文章,通過有感而發讓學生理解文章要表達的感情。讀給大家聽,為了給學生作個引導,師生還采用互背的形式,效果相對比較好,通過今天的教學,再一次感受到詩歌的教學以誦讀為主線進行。
但是,本課明顯感到有很多不足之處,教師在挖掘教材上不夠深入,應通過本課讓學生學會如何與人交往,缺少師生,生生互動性的交流,沒有做到更切合實際的指導。學生的理解不夠深入主要是老師導的不夠好,對于詩歌的教學策略還應再深入研究,爭取上的精,上的有味道。
《用目光傾聽》導學案、預習案、探究案、訓練案 篇5
第四單元真誠
本單元以“真誠”為主題編排了三篇主體課文,一篇拓展閱讀課文。其中,《用目光傾聽》是一首兒童詩,講了與人交流要真誠的道理;《信任》寫自己和丈夫到一個無人看守的果園采摘桃子的經歷,贊揚了相互信任的美德;《修鞋姑娘》贊揚了修鞋姑娘美好的心靈;《九色鹿》鞭撻了忘恩負義、言而無信的行為。
用目光傾聽
教學目標:1、理解詩歌內容,明確作者寫作目的:與人交往要真誠。
2、體會詩歌在表達上的方法。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積累語言。
2、培養學生與人真誠交流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體會作者怎樣緊扣題目,節節深入表達主題;理解“用目光傾聽”的含義。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并對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詩句讀流利。
2、指名讀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3、說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些什么。
三、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學生細讀課文,說說每節詩的意思。
2、指名匯報,教師小結。
第一小節:用媽媽的話闡明“用目光傾聽”是什么意思。
第二小節:與別人交流為什么要“用目光傾聽”。
第三小節:進一步說明目光的重要性。
第四小節:講媽媽的話對我的意義:教會我生活。
四、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1、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細細品讀,體會詩句平實無華的語言中所蘊含的道理。
如“聽別人說話是一種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真誠的目光勝過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等。
2、說說自己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五、感情朗讀,升華情感
引導學生多種形式感情朗讀這首詩,在讀中體會作者情感,升華自己的情感。
六、積累語言
抄寫自己喜歡的詩句,并背誦。
《用目光傾聽》導學案、預習案、探究案、訓練案 篇6
《用目光傾聽》是一首兒童詩歌,通過媽媽的目光展現出媽媽對孩子的關愛,媽媽的平凡的一句話教導孩子,對孩子的成長的起到重要的作用,表現出母愛的偉大。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學時代開始文學創作。出版過詩集《回聲》、《綠色的太陽》、《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間》、《林中月夜》、《風中的樹》、《帶雨的花》、《我們去看海——金波兒童十四行詩》等十余部;童話集《小樹葉童話》、《金海螺小屋》、《蘋果小人兒的奇遇》、《眼睛樹》、《影子人》、《白城堡》、《追蹤小綠人》等多部;此外還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門》、《感謝往事》。評論集《追尋小精靈》。選集《金波兒童詩選》、《金波作品精選》以及《金波詩詞歌曲集》等。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學語文和音樂課本。
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圖書獎等。1992年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
1. 聽別人說話是一種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
看著別人,認真地傾聽是一種尊重和禮貌.要讓對方感覺到你的誠懇和真心,這樣的交流才是心與心的交流,要想別人和你成為朋友,喜歡和你交往,就要讓別人覺得你是真誠的.
平時大家都經常交流說話,如果你說話的時候,別人很認真地聽,而且還會望著你,你會怎樣?雖然他在聽你說話,但是他左顧右盼,或者還在做自己的事情,你又會怎樣呢?
可見和別人交流的時候,一定要真誠.
用目光傾聽(金波詩)
媽媽說過一句最平常的話
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這句話一直伴隨著我長大
讓我學會了如何與別人交往
聽別人說話也是一種交流
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
當我和別人交談的時候
我用耳朵、也用目光傾聽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子
我的“窗子”永遠明亮燦爛
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
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
媽媽一句話教會我真誠地生活
她慈愛的目光至今仍照耀著我
[解說]
這首詩采用英體十四行詩體式寫成。仍用莎士比亞的韻式abab、cdcd、efef、gg。
全詩的“起”、“承”、“轉”、“合”,處理得自然流暢,詩意親切而新穎,是中國十四行詩中的佳品。
《用目光傾聽》導學案、預習案、探究案、訓練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母親的教誨中體會母愛的偉大,懂得與人交往一定要真誠。
過程與方法: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用目光傾聽”的含義。
教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傾聽”,理解詞意。
2、補充課題,引導學生質疑。
二、自瀆感知:
1、讀全詩,說說讀懂了什么?
2、指名分別讀詩,說說每一節的主要內容。
3、默讀詩文,談談自己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找出相關的詩句回答、朗讀。
三、交流評議:(說完就請人讀出理解)
1、第一節:“用目光傾聽”指聽別人說話要望著對方。
2、第二節:“用目光傾聽”指對人要真誠。
3、第三節:“用目光傾聽”給人以溫暖。(抓比喻句指導:“明亮燦爛”怎樣理解?)
4、第四節:“用目光傾聽”教會我怎樣生活。
5、小結:再讀全詩,聯系生活,你們認為“用目光傾聽”是什么意思?我究竟懂得了該怎樣生活?(自瀆、討論)
6、指名回答,試著用上“真誠、傾聽、千言萬語”等詞。(說完,就請他再讀詩,加深理解)
四、總結升華:
1、學了這首詩,你們有什么收獲嗎?
2、現在,請你們在課題的“目光”前加一個詞的話,你想加什么詞?(“用——目光傾聽”),在后面加一句話,你想怎樣加?(用——目光傾聽,————)
3、教師總結。
4、作業: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17、用目光傾聽
真誠 溫暖
(勝似千言萬語)
《用目光傾聽》導學案、預習案、探究案、訓練案 篇8
第四單元——信任
單元課文:《用目光傾聽》、《信任》、《修鞋姑娘》、《九色鹿》
《用目光傾聽》
《用目光傾聽》是一首兒童詩歌,通過媽媽的目光展現出媽媽對孩子的關愛,媽媽教導孩子的平凡的一句話,對孩子的成長起到重要的作用,表現出母愛的偉大。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體會詩歌蘊含的意思。
2.朗讀詩歌,談談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3.引導學生懂得與人交往一定要真誠。
二.跟老師一起學:
1.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齊讀課題。誰能簡介一下作者——金波?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學時代開始文學創作。出版過詩集《回聲》、《綠色的太陽》、《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間》、《林中月夜》、《風中的樹》、《帶雨的花》、《我們去看海——金波兒童十四行詩》等十余部;童話集《小樹葉童話》、《金海螺小屋》、《蘋果小人兒的奇遇》、《眼睛樹》等多部;此外還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門》、《感謝往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學語文和音樂課本。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圖書獎等。1992年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
2.你是怎樣理解這個題目的?
3.請你讀讀詩歌,詩歌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4.媽媽對你說的最平常的話是什么?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這句話平常嗎?都有誰說過這樣的話?
5.為什么要在別人說話的時候看著對方呢?請你讀讀第二、三小節?把相關語句畫出來。
6.你想用什么語氣來讀這三小節?你最想讀哪幾句詩句?
7.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談談你對這句詩句的理解。
8.說說你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9.請你再來讀讀詩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0.你想怎樣讀這篇文章?你為什么會這樣讀?讀給大家聽聽,讓大家都來聆聽你對母親的愛。
11.同學們,我們回想一下平時母親對我們的關愛。
(幫助學生收集寫作素材)
12.我們可以把自己對母親的感謝用詩歌、一段文章表達出來,回家讀給媽媽聽,好嗎?
13.寫一寫
(將自己所學的內容結合生活事例形成自己的知識,通過文章展現出來)
14.作業
把自己寫的詩歌或文章讀給媽媽聽。
運用不同的形式來朗讀,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將這首詩歌背誦下來。
《信任》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新詞,熟讀課文
2.通過學習本文懂得信任的可貴及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信任。
3.理解課后問題并解答。
二.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本文懂得信任的可貴及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信任。
教學難點:理解課后問題并解答。
1.詞語積累:
婆家歡吠沁人心脾饞涎欲滴掏出
2.熟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歸納主要內容。
脈絡:第一段(1)我和丈夫決定去“桃子——自采——三里路”
第二段(2-7)在小狗的引領下,我們來到桃園摘了兩大籃子桃子。將錢放進小貓旁的錢箱里。
第三段(8-9)我們告別了果園,準備離開時,又來了顧客,在小狗的引領下也走進了果園。我被這樸實而真誠的地方深深地感動了。
主要內容:我和丈夫來到“桃子——自采——三里路”
在小狗的引領下,我們來到桃園摘了兩大籃子桃子。將錢放進小貓旁的錢箱里。告別了果園,準備離開時,又來了顧客,在小狗的引領下也走進了果園……我被這樸實而真誠的地方深深地感動了。
3.說說本文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4.公路邊的告示把人們引向什么地方?
5.果園中為什么沒有人出現,卻寫了貓和狗,談談你的看法?
a.“桃子——自采——三里路”
b.小屋旁有兩條狗和幾只貓,桌上放著幾只竹籃,籃下壓著一張紙條:“朋友,歡迎您,每籃桃子五元錢,盡管自己采,然后把錢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c.我為什么久久地注視著那片果林?從文中找出答案(一個樸實而真實的地方。在那兒,我們得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信任的喜悅)
《用目光傾聽》導學案、預習案、探究案、訓練案 篇9
知識與技能
1. 理解詩歌內容,明確作者的寫作目的:與人交往要真誠。
2. 體會詩歌在表達上的方法。
3. 有感情地這首詩,積累語言。、
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與人真誠交流的習慣。
重、難點與關鍵
體會作者怎樣緊扣題目,節節深入表達主題;理解“用目光傾聽”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 介紹作者,讀題導入
1. 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 說說你對作者金波的了解。
3. 質疑:我們老師用耳朵傾聽,作者為什么放送“用目光傾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詩句讀流利。
2.指名讀,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
3.說說對下列詞語的理解。
伴隨 真誠 傾聽 燦爛 千言萬語 傳送 照耀
4.說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些什么。
三、再讀課文,理解每節詩的內容。
1.學生細讀課文,說說每節詩的意思。
2.指名匯報,老師小結。
第一小節:用媽媽的話闡明“用目光傾聽”是什么意思。
第二小節:說明與別人交流為什么要“用目光傾聽”。
第三小節:進一步說明目光的重要性。
第四小節:講媽媽的話對“我”的意義,教會“我”生活。
四、精讀詩歌,體會情感
1.作者為什么說“用目光傾聽”?請你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細細品讀。
(1)自讀詩歌,抓住重點語句一邊讀一邊體會,把自己的感受體會寫在句子旁。
(2)引導學生抓住以下重點體會。
聽別人說話是一種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
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
(3)師生共同歸納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傾聽的意思是仔細聽,“用目光傾聽”就是在與別人說話的時候,要望著對方。因為“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只有“用目光傾聽”才能表達出自己的誠意。因為“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
2.讀詩歌最后一節,說說你的理解。
媽媽用樸實的語言告訴“我”:與人交往要真誠。
五、感情朗讀,升華情感、
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感情朗讀這首詩,在讀中體會作者情感,升華自己的情感。
六、背誦詩歌,積累語言
1.自由背誦。
2.男女生比賽背誦。
3.小組背誦。
七、課堂小結
同學們,小詩中的母親用最樸實的語言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與人交往要真誠。在日常生活中你們一定愿意真誠與人交往,也一定能做到,是嗎?、
八、布置作業
1. 讀一讀金波的其他詩歌。
2. 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九、板書設計
用目光傾聽
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交流 真誠
與人交往要真誠
《用目光傾聽》導學案、預習案、探究案、訓練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理解“伴隨、真誠、傾聽、燦爛、千言萬語、傳送、照耀”7個詞語;查找“金波”的相關資料。
2、朗讀詩歌,談談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3.引導學生懂得與人交往一定要真誠。
教學重難點:朗讀詩歌,談談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教學流程
一、理解課題、認識作者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齊讀課題。誰能簡介一下作者——金波?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學時代開始文學創作。出版過詩集《回聲》、《綠色的太陽》、《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間》、《林中月夜》、《風中的樹》、《帶雨的花》、《我們去看海——金波兒童十四行詩》等十余部;童話集《小樹葉童話》、《金海螺小屋》、《蘋果小人兒的奇遇》、《眼睛樹》等多部;此外還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門》、《感謝往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學語文和音樂課本。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圖書獎等。1992年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
你是怎樣理解這個題目的?
(對題目的理解為下面的學習作鋪墊。對作者的了解可以讓學生認識一位兒童詩歌的作者,可以更多的閱讀他的作品。)
二、理解詩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請你讀讀詩歌,詩歌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讓學生把握詩歌的主旨,為了讓學生理解“目光傾聽”做鋪墊)
2、媽媽對你說的最平常的話是什么?
3、板書: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這句話平常嗎?都有誰說過這樣的話?
為什么要在別人說話的時候看著對方呢?請你讀讀第二、三小節?把相關語句畫出來。
(學生總結“用目光來說話”。第一個小節實質上是個總起的段,后面的兩小節是解釋說明第一小節的。)
4、你想用什么語氣來讀這三小節?你最想讀哪幾句詩句?
(指導學生美讀,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詩歌的感情所在。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讀,激發學生對詩歌的喜愛之情)
5、我們一齊來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談談你對這句詩句的理解。
(對最后的詩句理解學生自然而然的就能理解“用目光傾聽”的意思。)
6、小組討論:說說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三、再讀詩歌,體會詩歌感情
請你再來讀讀詩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升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背誦詩歌
1、指名背誦
2、男女生比賽背誦
3、小組背誦
(為了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所以讓學生背。通過各種形式的背誦激發學生背誦的積極性,加深學生的記憶)
四、交流“金波”的作品
1、請你把自己收集到的資料跟小組間的成員進行交流,把你喜歡的詩句畫下來、記下來。
(交流的目的是讓學生收集的資料更多,將喜歡的詩句畫下來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五、寫一寫
1、同學們,我們回想一下平時母親對我們的關愛。
(幫助學生收集寫作素材)
2、我們可以把自己對母親的感謝用詩歌、一段文章表達出來,回家讀給媽媽聽,好嗎?
3、寫一寫
(將自己所學的內容結合生活事例形成自己的知識,通過文章展現出來)
五、文章交流
1、誰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讀給大家聽?
2、你最喜歡誰寫的作品?談談你喜歡的理由?
(把作品讀給大家聽:一、可以讓好的作品讓大家欣賞;二、學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取長補短。評評:可以讓大家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六、板書設計
用目光傾聽
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用真誠的心去傾聽
與人交往要真誠。
《用目光傾聽》導學案、預習案、探究案、訓練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兩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3.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用目光傾聽”的含義并從母親的教誨中體會母愛的偉大,懂得與人交往一定要真誠。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繼續學習《用目光傾聽》,我們平時都是用耳朵傾聽.金波爺爺怎么說用目光傾聽呢?咱們去讀讀詩歌,相信你就會明白了.
二、精讀課文
1、快速瀏覽說說課文講了什么內容?
2、指名分小節讀文,思考:“用目光傾聽”的意思?
學生匯報:聽別人說話,要望著對方.或者說,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不僅用耳朵,還要用眼睛.
師:從哪里發現的?引出詩歌的第一節.
課件::媽媽說過一句最平常的話: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指導朗讀,讀出媽媽的輕聲細語,親切溫柔.)
師:抓重點詞:最平常
師:是啊,普普通通的一句話,卻能讓作者銘記在心。為什么聽別人說話時要望著對方呢?自由讀讀詩歌的2-3節,畫出相關語句,在空白處簡單寫寫你的體會.
重點交流:
(1). 聽別人說話是一種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
明確:看著別人,認真地傾聽是一種尊重和禮貌.要讓對方感覺到你的誠懇和真心,這樣的交流才是心與心的交流,要想別人和你成為朋友,喜歡和你交往,就要讓別人覺得你是真誠的.
舉反例:平時大家都經常交流說話,如果你說話的時候,別人很認真地聽,而且還會望著你,你會怎樣?雖然他在聽你說話,但是他左顧右盼,或者還在做自己的事情,你又會怎樣呢?
可見和別人交流的時候,一定要真誠.
(交流. 人與人之間一定要多交流,溝通,了解.
最需要. 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
真誠. 相信你一定記住了交流要帶有一顆真誠的心.)
師:作者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他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不僅用-----耳朵,也用-----目光去傾聽.
他牢牢記住了媽媽的那句話----
(學生讀)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2) 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
師:真誠的目光有這么大的魅力嗎?(抓千言萬語、溫暖的春天體會)
師: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誰曾經用目光和你交流過呢?
(談一個事例,讀一次.)
師:雖然他們此時都沒有說話,但是他們的眼神分明告訴你,他是關心你的,愛護你的,心疼你的,鼓勵你的.這種感覺讓你如沐春風,心里甜滋滋的,仿佛從你的心底深處都能開出一朵小花來.無聲的語言更能打動你的心啊.
(再讀,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
師:真誠的目光作用可真大啊,有句俗話說的好,眼睛是心靈的窗子.作者始終記著媽媽的那句話,所以,我的窗子永遠-----明亮燦爛.
你從中讀懂了什么呢?
(指名讀,讀出自豪,得意的感覺.)
(朗讀第三節.范讀.配合讀.配樂.)
師:我的眼睛是純凈的,我能用真誠的目光去打動別人.多虧了媽媽時刻教育我的那句話.你們記得嗎?
(學生讀)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師:這句話伴隨著作者長大,教會了他很多很多東西.到底教會了他什么呢?
(指名回答:如何與別人交往,如何生活,尊重別人,真誠待人.)
師:是啊,生活中還有許多道理值得我們去揣摩,但真誠是永恒不變的真理.媽媽用她那真誠的目光教會了我用目光去傾聽.
你會讀嗎?
(指名讀:媽媽一句話教會我生活,她真誠的目光至今仍照耀著我.)
(讀出感激.)
師:讓我們共同聆聽媽媽的教誨,用真誠的目光去交流心靈,讓人與人在目光里更親近,讓情與情在目光里地久天長.
(配樂.全班齊讀.)
(全班背誦.)
三、拓展,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如何與人交流,老師這兒有一首詩歌送給大家
真誠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濃烈;
真誠是焰火,在高處綻放才愈顯得美麗;
真誠是鮮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有了真誠,就有了朋友的關懷;
有了真誠,就有了同事的信任;
有了真誠,就有家人的支持。
一顆孤獨的心需要愛的甘泉滋潤;
一顆冰冷的心需要友誼的溫暖;
一顆絕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撫慰;
一顆蒼白的心需要真誠的幫助;
一顆充滿戒備關閉的心門,是多么需要真誠這把角匙去打開啊!
生活在真誠中,會坐如春風。既如此,何不真誠走一生?
教學反思:
《用目光傾聽》是北師大版第十冊第四單元的一課,他通過媽媽對孩子教導的話語,教會孩子應該如何與人交往。通過這樣一篇富有哲理的美文,也讓我們的讀者明白在交流時要予人尊重,要予人真誠。《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教師的評價點撥是能更好的給學生個性化朗讀更大的空間,讓他們在體驗中把對語言文字獨到的理解感悟,通過讀張揚出來,從而形成語感。在本課中,我將更多的時間放在了朗讀文本當中。比如在讀---“聽別人說話是一種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這兩句時。關注學生朗讀時的語氣和情感,他讀的突出“交流”一詞,說明他覺得人與人之間要多交流溝通;突出“最需要”時,說明他是希望引起我們重視交流時要注意的問題;突出“真誠”時,就是告訴我們和人說話時要真心誠意地去對待別人。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把握學生自己獨特的體驗并加以正確引導。
但是本課出現的問題也很多,雖然讀的時間較多,但是每次的讀缺少一定的目的性,教師沒有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缺少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環節,沒有更深的打動學生的心靈。這還需要老師更深一步的挖掘教材,再提煉精華,將詩歌教學上得更精,更有味道。
《用目光傾聽》導學案、預習案、探究案、訓練案 篇12
課標中對于閱讀的要求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4.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6.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7.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11.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
教學目標
1、理解“伴隨、真誠、傾聽、燦爛、千言萬語、傳送、照耀”7個詞語;查找“金波”的相關資料。
2、朗讀詩歌,談談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3.引導學生懂得與人交往一定要真誠。
教學重難點:朗讀詩歌,談談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教學流程
一、理解課題、認識作者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齊讀課題。誰能簡介一下作者——金波?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學時代開始文學創作。出版過詩集《回聲》、《綠色的太陽》、《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間》、《林中月夜》、《風中的樹》、《帶雨的花》、《我們去看海——金波兒童十四行詩》等十余部;童話集《小樹葉童話》、《金海螺小屋》、《蘋果小人兒的奇遇》、《眼睛樹》等多部;此外還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門》、《感謝往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學語文和音樂課本。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圖書獎等。1992年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
你是怎樣理解這個題目的?
(對題目的理解為下面的學習作鋪墊。對作者的了解可以讓學生認識一位兒童詩歌的作者,可以更多的閱讀他的作品。)
二、理解詩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請你讀讀詩歌,詩歌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讓學生把握詩歌的主旨,為了讓學生理解“目光傾聽”做鋪墊)
2、媽媽對你說的最平常的話是什么?
3、板書: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這句話平常嗎?都有誰說過這樣的話?
為什么要在別人說話的時候看著對方呢?請你讀讀第二、三小節?把相關語句畫出來。
(學生總結“用目光來說話”。第一個小節實質上是個總起的段,后面的兩小節是解釋說明第一小節的。)
4、你想用什么語氣來讀這三小節?你最想讀哪幾句詩句?
(指導學生美讀,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詩歌的感情所在。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讀,激發學生對詩歌的喜愛之情)
5、我們一齊來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談談你對這句詩句的理解。
(對最后的詩句理解學生自然而然的就能理解“用目光傾聽”的意思。)
6、小組討論:說說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三、再讀詩歌,體會詩歌感情
請你再來讀讀詩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升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背誦詩歌
1、指名背誦
2、男女生比賽背誦
3、小組背誦
(為了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所以讓學生背。通過各種形式的背誦激發學生背誦的積極性,加深學生的記憶)
四、交流“金波”的作品
1、請你把自己收集到的資料跟小組間的成員進行交流,把你喜歡的詩句畫下來、記下來。
(交流的目的是讓學生收集的資料更多,將喜歡的詩句畫下來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五、寫一寫
1、同學們,我們回想一下平時母親對我們的關愛。
(幫助學生收集寫作素材)
2、我們可以把自己對母親的感謝用詩歌、一段文章表達出來,回家讀給媽媽聽,好嗎?
3、寫一寫
(將自己所學的內容結合生活事例形成自己的知識,通過文章展現出來)
五、文章交流
1、誰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讀給大家聽?
2、你最喜歡誰寫的作品?談談你喜歡的理由?
(把作品讀給大家聽:一、可以讓好的作品讓大家欣賞;二、學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取長補短。評評:可以讓大家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六、板書設計
用目光傾聽
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用真誠的心去傾聽
與人交往要真誠。
《用目光傾聽》導學案、預習案、探究案、訓練案 篇13
學習目標
1、朗讀詩歌,整體體會詩歌蘊含的意思。
2、有感情朗讀詩歌,談談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明確寫作目的:與人交往要真誠。
3、體會詩歌在表達上的方法及用韻的特點。
4、引導學生懂得與人交往一定要真誠。
學習重難點:1、體會作者是怎樣緊扣題目,節節深入表達主題的。
2、理解“用目光傾聽”的含義,體會詩歌在表達上的方法及詩歌所展現的真誠,培養學生與人真誠交流的習慣。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1、在加點字的正確讀音下面畫“ —”
傾聽(qīng qǐng ) 窗子(chuāng cuāng) 勝似(shì sì)
真誠(chéng céng) 燦爛(càn chàn )
2、結合課文內容,查閱工具書,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伴隨 真誠 傾聽 燦爛 千言萬語 傳送 照耀
你覺得還有哪些詞不易理解,請你指出寫下來我們一起來解決。
3、認真初讀課文,回答問題:
(1)本文作者用第 人稱的方式樸實地敘述了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真實感受,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傾聽”的意思是 ;用“目光傾聽”就是在與別人交流,聽別人 的時候,要 。因為“交流最需要的是 ”,只有“ ”才能表達出自己的誠意。因為“真誠的目光勝似 ,目光傳送的是 。
本詩是一首十四行詩,它是由三段四行和一副對句組成,在用韻上的特點是:第一行押: 韻 ,第二行押 韻,第三行押 韻,第四行押 韻, 一節一換韻。
(2)請你讀讀詩歌,詩歌主要講了什么內容?請你把它用自己的語言寫下來。
(3)同學們,我們回想一下平時母親對我們的關愛,找出課文中媽媽對“你”說的最平常的話是什么?媽媽為什么這么說呢?讓你學會了什么?
(4)聽別人說話,要望著對方?這句話平常嗎?都有誰說過這樣的話?為什么要在別人說話的時候看著對方呢?請你讀讀第二、三小節?把相關語句畫出來。
(5)我們一齊來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談談你對這句詩句的理解。
(6)找出文中使用了哪幾種修辭方法?找出各是那一句?你能說說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嗎?
(7)你經常用目光傾聽別人說話嗎?別人用目光傾聽你的說話嗎?
請你將自己所學的內容結合生活具體事例,談談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8)你覺得與人交往還需要什么?
4、了解“金波”的作品
1、金波,祖籍 他的兒童詩集有 、 、 、等,兒童散文集 、 、 。
二、學習、研討
1、導入(略)
2、檢查交流“預習、導學”。
3、通過對本首詩的學習,已讀懂哪些問題,將你的體會與同學交流。(包括已解決的問題)
4、你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對所有沒有解決的問題進行總結,集中引導解決)
5、通過師生互動,解決疑難問題。
三、拓展、延伸
《用目光傾聽》導學案、預習案、探究案、訓練案 篇14
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體會詩歌蘊含的意思。
2、朗讀詩歌,談談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3.引導學生懂得與人交往一定要真誠。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怎樣緊扣題目,節節深入表達主題,理解“用目光傾聽”的含義。
課前準備:
師生:網絡查詢“金波”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板題質疑、認識作者
1、同學們,看板書:傾聽,是什么意思?通常情況下,我們聽他人說話,用什么聽?生答后師補充板書:用目光,你怎么理解用目光傾聽?你還有什么疑問?生提問,師梳理:帶著“怎樣用目光傾聽?”和“為什么用目光傾聽?”這兩個問題,我們一起學習金波爺爺的抒情詩歌:用目光傾聽。
2、生交流作者的資料,師課件出示金波的照片及資料,適當補充。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學時代開始文學創作。出版過詩集《回聲》、《綠色的太陽》、《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間》、《林中月夜》、《風中的樹》、《帶雨的花》、《我們去看海——金波兒童十四行詩》等十余部;童話集《小樹葉童話》、《金海螺小屋》、《蘋果小人兒的奇遇》、《眼睛樹》等多部;此外還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門》、《感謝往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學語文和音樂課本。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圖書獎等。1992年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
過渡:今天,我們有幸拜讀這位作家的作品,希望同學們用心讀,有喜人的收獲。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詩歌,檢查朗讀情況,學生評價,糾正個別字音。
3、再讀全詩,標出節數,說說詩歌主要告訴我們什么?(和他人交流時,要用目光傾聽)
三、理解感悟
1、學習第一節。
(1)自由讀詩,找找:哪一句寫怎樣用目光傾聽?
(2)學生匯報,教師板書: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怎么理解這一句?(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不僅用耳朵,還要用眼睛傾聽。)
師:從哪里發現的?引出詩歌的第一節。
(3) 課件出示:媽媽說過一句最平常的話: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師引導體會:請同學們讀這句,想想“最”可否去掉?為什么?學生談理由。這真是句平常的話嗎?從哪看出來?引出“這句話一直伴隨著我長大,讓我學會了如何與別人交往。”課件出示該句,并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為媽媽教會他這一交往之道的感激之情。
(4)指導朗讀,讀出媽媽的輕聲細語,親切溫柔和作者對媽媽的感激之情。
過渡:是啊,普普通通的一句話,卻使作者在成長的道路上,學會了如何與別人交往。可是,為什么聽別人說話時要望著對方呢?找出相關語句,在空白處寫寫自己的體會。
2、學習第二、三節。
(1)學生默讀詩歌,找句子,寫體會。
(2)重點交流:
①聽別人說話是一種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課件出示)
師:你怎么理解”真誠”一詞?你認為與人交流時,怎么做才能表示我們的真誠呢?用目光傾聽還能體現出我們的什么?
(使學生明確:交流時,看著別人,認真地傾聽是一種尊重和禮貌,要讓對方感覺到我們的誠懇和真心,這樣的交流才是心與心的交流,進而使學生認識到:與人交流時,真誠非常重要。)相機板書:交流 真誠
舉例認識真誠的重要: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和他人交流,回想下,有沒有過:你說話的時候,別人很認真地聽,而且還望著你的經歷,說說當時的情形和你的感覺?那有沒有過:你和他人交流時,雖然他在聽你說話,但是他左顧右盼,或者還在做自己的事情的經歷,說說當時的情形和你的感覺。
聽了剛才幾位同學的經歷,你明白了什么?(交流最需要真誠)齊讀詩句。
師:人與人之間需要交流、溝通和了解,而交流、溝通、了解,最需要、最重要又必不可少的是真誠,希望同學們一定記住:交流要帶著一顆真誠的心。
師:作者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他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不僅用耳朵,而且用目光去傾聽。他牢牢記住了媽媽的那句話: (學生讀: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2)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
師:真誠的目光有這么大的魅力嗎?你從那些詞語中體會出來的?(抓“千言萬語、溫暖的春天”體會)
師: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引導學生談自己用目光傾聽時,從對方的眼睛里感覺到他人發自內心想對我們說的話及當時的感覺。)
(談一個事例,讀一遍詩句。)
師:用目光傾聽,讓我們感覺到了他人對我們的關心、愛護、鼓勵、期待、這種感覺讓我們如沐春風,倍感溫暖,幸福,仿佛步入陽光燦爛的春天。可見,真誠的目光在交流中多么重要啊!
(再讀: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
師:俗話說的好,眼睛是心靈的窗子。作者始終記著媽媽的那句話,所以,我的窗子永遠-----明亮燦爛。
你從中讀出了什么呢?(他為媽媽教會他與人交流時要真誠而自豪。)
(指名讀,讀出自豪,得意的感情。)
(朗讀第二、三節,范讀,指名讀,配樂讀。)
小結:作者的眼睛是純凈的,他能用真誠的目光去打動別人。多虧了媽媽教育他的那句話,你們記得嗎?
(學生讀)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師:這句話伴隨著作者長大,教會了他很多很多東西,到底教會了他什么呢?
(指名回答:如何與別人交往,如何生活,尊重別人,真誠待人。)
師:從媽媽這句最平常的話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媽媽的愛,偉大的母愛。)
4、學習第四節。
師:是啊,生活中還有許多道理值得我們去揣摩,但真誠是永恒不變的真理。媽媽用她那真誠的目光,教會了我用目光去傾聽,用真誠去與人交往。
集體讀第四節:媽媽一句話教會我生活,她真誠的目光至今仍照耀著我。(讀出感激。)
現在你讀懂媽媽那句最平常的話里飽含的感情了嗎?(對孩子的愛,作者感激媽媽,其實就是贊美偉大的母愛)
四,總結:
讓我們共同聆聽媽媽的教誨,用真誠的目光去交流心靈,讓人與人在真誠的目光里更親近,讓情與情在真誠的目光里地久天長。請大家帶著對媽媽的感激和對偉大母愛的贊美之情在音樂聲中齊聲朗讀詩歌《用目光傾聽》。
(配樂,全班齊讀。)
(全班背誦)
五、拓展延伸:
1、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如何與人交流,那么,除了用目光傾聽以外,還用什么方式能表示我們的真誠?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3、寫寫你對真誠的認識,指名板書,再交流。
4、老師推薦詩歌,(課件出示)學生在音樂聲中讀、悟真誠的重要。
真誠
真誠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濃烈;
真誠是焰火,在高處綻放才愈顯得美麗;
真誠是鮮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有了真誠,就有了朋友的關懷;
有了真誠,就有了同事的信任;
有了真誠,就有家人的支持。
一顆孤獨的心需要愛的甘泉滋潤;
一顆冰冷的心需要友誼的溫暖;
一顆絕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撫慰;
一顆蒼白的心需要真誠的幫助;
一顆充滿戒備關閉的心門,是多么需要真誠這把鑰匙去打開啊!
生活在真誠中,會如沐春風。既如此,何不真誠走一生?
板書: 用目光傾聽
聽別人說話 你要望著對方
交流 真誠
《用目光傾聽》導學案、預習案、探究案、訓練案 篇15
一、教學目標:
1、學會兩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3、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用目光傾聽”的含義并從母親的教誨中體會母愛的偉大,懂得與人交往一定要真誠。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繼續學習《用目光傾聽》,我們平時都是用耳朵傾聽,金波爺爺怎么說用目光傾聽呢?咱們去讀讀詩歌,相信你就會明白了。
二、精讀課文
1、快速瀏覽說說課文講了什么內容?
2、指名分小節讀文,思考:“用目光傾聽”的意思?
學生匯報:聽別人說話,要望著對方,或者說,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不僅用耳朵,還要用眼睛。
師:從哪里發現的?引出詩歌的第一節。
課件:媽媽說過一句最平常的話: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指導朗讀,讀出媽媽的輕聲細語,親切溫柔。)
師:抓重點詞:最平常
師:是啊,普普通通的一句話,卻能讓作者銘記在心。為什么聽別人說話時要望著對方呢?自由讀讀詩歌的2-3節,畫出相關語句,在空白處簡單寫寫你的體會。
重點交流:
(1)聽別人說話是一種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
明確:看著別人,認真地傾聽是一種尊重和禮貌.要讓對方感覺到你的誠懇和真心,這樣的交流才是心與心的交流,要想別人和你成為朋友,喜歡和你交往,就要讓別人覺得你是真誠的。
舉反例:平時大家都經常交流說話,如果你說話的時候,別人很認真地聽,而且還會望著你,你會怎樣?雖然他在聽你說話,但是他左顧右盼,或者還在做自己的事情,你又會怎樣呢?可見和別人交流的時候,一定要真誠, 相信你一定記住了交流要帶有一顆真誠的心。)
師:作者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他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不僅用-----耳朵,也用-----目光去傾聽。
他牢牢記住了媽媽的那句話----
(學生讀)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2)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
師:真誠的目光有這么大的魅力嗎?(抓千言萬語、溫暖的春天體會)
師: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誰曾經用目光和你交流過呢?
(談一個事例,讀一次。)
師:雖然他們此時都沒有說話,但是他們的眼神分明告訴你,他是關心你的,愛護你的,心疼你的,鼓勵你的.這種感覺讓你如沐春風,心里甜滋滋的,仿佛從你的心底深處都能開出一朵小花來,無聲的語言更能打動你的心啊。
(再讀,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
師:真誠的目光作用可真大啊,有句俗話說的好,眼睛是心靈的窗子.作者始終記著媽媽的那句話,所以,我的窗子永遠-----明亮燦爛。
你從中讀懂了什么呢?
(指名讀,讀出自豪,得意的感覺)
(朗讀第三節,范讀、配合讀、配樂)
師:我的眼睛是純凈的,我能用真誠的目光去打動別人.多虧了媽媽時刻教育我的那句話.你們記得嗎?
(學生讀)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師:這句話伴隨著作者長大,教會了他很多很多東西.到底教會了他什么呢?
(指名回答:如何與別人交往,如何生活,尊重別人,真誠待人。)
師:是啊,生活中還有許多道理值得我們去揣摩,但真誠是永恒不變的真理.媽媽用她那真誠的目光教會了我用目光去傾聽。
你會讀嗎?
(指名讀:媽媽一句話教會我生活,她真誠的目光至今仍照耀著我。)(讀出感激。)
師:讓我們共同聆聽媽媽的教誨,用真誠的目光去交流心靈,讓人與人在目光里更親近,讓情與情在目光里地久天長。
(配樂、全班齊讀。)(全班背誦)
三、拓展,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如何與人交流,老師這兒有一首詩歌送給大家
真誠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濃烈;
真誠是焰火,在高處綻放才愈顯得美麗;
真誠是鮮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有了真誠,就有了朋友的關懷;
有了真誠,就有了同事的信任;
有了真誠,就有家人的支持。
一顆孤獨的心需要愛的甘泉滋潤;
一顆冰冷的心需要友誼的溫暖;
一顆絕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撫慰;
一顆蒼白的心需要真誠的幫助;
一顆充滿戒備關閉的心門,是多么需要真誠這把鑰匙去打開啊!
生活在真誠中,會坐如春風。既如此,何不真誠走一生?
《用目光傾聽》導學案、預習案、探究案、訓練案 篇16
教材分析:
《用目光傾聽》一課是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兒童詩,它分為四節,用樸實的語言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與人交往要真誠。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并進行詞語和佳句的積累。
3.培養學生與人真誠交流的習慣。
4.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朗讀能力及思維拓展能力。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詩歌,理解“用目光傾聽”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用目光傾聽”的含義。
教學準備:課件和鋼琴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談話引入課題。
2.由課題說一說“傾聽”的意思并在書中做批注。
3.課題質疑。〖在學生初步理解了“傾聽”的含義后,針對課文題目提出自己的質疑,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文并勾畫出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學生匯報自己選出的詞語和句子,教師進行評價和引導。
3.課件出示:傾聽、窗子、勝似,檢測學生的識字情況。
三、讀中感悟。
1.學生范讀課文,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本課體裁為兒童詩。
2.讀中思考“怎樣用目光傾聽?”(學生在書中做勾畫記錄并回答,或者是用自己的話的來回答)由此學習第一小節,其中出示詞語替換。(媽媽說過一句最平常的話,替換“平常”)[詞語替換有助于學生詞語之間的運用,也是提高寫作的一種方法,從而理解課文。]
3.學習第二小節,感悟:“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①詞語替換真誠。②用真誠的語氣讀“真誠“這個詞并用它造句。③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小節。)在次環節中學生相互評價從實際生活出發體會與人交往要真誠。
4.教師范讀第三小節,學生在讀中感知“我的窗子”指什么?“目光傳送了什么”?
5.學生配樂朗讀第三小節,感受“目光”傳送的是真誠,友情等。讓學生體會到與人交往要擁有真誠、善意、信任等這些像春天一樣溫暖人心的寶貴東西,進一步說明“用目光傾聽”的重要性。
6.提出媽媽真誠的目光指的是什么?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媽媽真誠的教育一直影響著作者,教會他怎樣生活,同時也教會我們大家怎樣生活,所以我們也應該真誠的對待父母。
7.感知本課運用了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引導學生在寫作上恰當的運用這種方法會使文章主題更加鮮明。
8.配樂整體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韻味體會詩歌中蘊藏的感情基因。在此安排“想對老師說些什么?”一環節,從實際出發學生暢所欲言,進一步理解真誠的與人交往,會擁有更多的朋友,會使生活豐富多彩,人生道路也會越走越寬闊。
9.同桌之間交流在課中的收獲從而總結課文,體現“用目光傾聽”,及真誠相待的場面。
五、拓展延伸。
1.課內拓展,詩歌欣賞:
《失信于人最孤獨》
世上寂寞并不可怕,
離開親人也不可怕,
身處寒冷更不可怕.
最可怕的是別人給你砌起“高墻”.
不信任的目光,
不信任的舉動,
不信任的語言,
不信任的冷漠
人生最不能承受的是遭受冷眼的落寞.
要取信于人,首先要做讓別人信任的事情.
輻射本詩歌,目的是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真誠”的含義加深理解,學生在詩中體會“要取信于人,首先要做讓別人信任的事情.”
2.課后作業。
①積累優美詞句。
②用你手中的筆真誠地贊美別人,真誠地感激別人,真誠地勸告別人等,從中選一個話題寫一段話或寫一首小詩。
點評:
本節教學設計具體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關注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本教學設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滲透對學生閱讀方法、學習方法的指導,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
二、教學設計抓住語文的內涵,三維教學目標的整合,將識字、朗讀、表達、評價和寫作有機的融合,實現了教學的整體推進。抓住文章主題,將態度情感價值觀的教育自然的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三、教師根據課文的主題,在學生充分理解和朗讀的基礎上,輻射了一篇與課文主題相似的詩歌,在學生初步朗讀感知中利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