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20課《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導學案(精選12篇)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20課《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導學案 篇1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練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對具體語言文字的朗讀和感悟,體會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就會有希望。
學習重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感受、體會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
教學過程:
導課(約2分鐘)
一、自主學習(約10分鐘)
▲學習目標
1.快速大聲地朗讀課文,獨立解決生字詞。 2.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方法步驟 (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學加3顆星)
1.同伴兩個互相檢查生字詞的讀音,將你認為難寫的生字在田字格里工整地寫一寫,并互相批改。
2.以小組為單位檢查朗讀課文(抽查任意1個自然段),能讀準字音,做到正確流利,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3.完成以上任務,請獨立完成下面的練習題。
(1)大聲讀出以下生字,并組詞
遷( ) 博( ) 鎖( ) 誕( )
(2)正確、流利地讀一讀,看誰能讀出自己的感受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云。
二、合作探究(約10分鐘)
▲學習目標:有感情地熟讀課文,對重點的語句進行理解分析。
★方法步驟:(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小組每人加3顆星)。
1.默讀課文,思考:你從文中哪些詞句感受到了談遷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畫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邊簡單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早完成的同學,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畫出來的句子。
2.小組長安排組員按照由d到a的順序,每人選擇一處感受最深的句子先有感情地讀一讀,再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完成以后,小組長組織組員坐端正,準備匯報。
三、精講點撥(約5分鐘)
1.老師根據同學們的回答,進行適當地補充、點撥,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2.鞏固檢測
正是憑著( 艱苦奮斗 )的精神,談遷寫出了( 翔實可信 )的《國榷》。
正是憑著( )的精神,談遷又寫出了更加( )的《國榷》。
正是憑著( )的精神,談遷戰勝了( )。
四、鞏固拓展(約13分鐘)
▲學習目標:
1.通過讓同學們閱讀《跌倒的地方也有風景》一文,讓同學們明白只要有堅定的信念、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2.名言積累。
3.通過寫話練習,對學生進行生成性訓練。
★內容步驟:
1.補充閱讀《跌倒的地方也有風景》一文。
★方法步驟:(1)快速閱讀。(2)思考:讀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3)同伴交流。
2.名言積累。
(1)出示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2)學生齊讀。(3)背誦積累。
3.拓展提升
寫話練習:
大家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內心一定有所感悟,請把你內心的所想所感,用一兩句精煉的話表達出來,說給大家聽一聽。
★方法步驟:(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學每人加3顆星)。
(1)用一、兩句話表達自己的想法。(2)指名匯報交流。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20課《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導學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點詞句的意思。
3.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堅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會有希望。
教學重點:
1.結合課文,理解翔實可信、奮筆疾書、一襲破衫等詞。
2.明白文中數據使用的作用。
教學難點:體會談遷的在厄運到來時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會充滿希望。
教學步驟:
一.激情導入
俗話說得好,天有不測風云,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旅途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我們就一定不會被命運之神扼住咽喉。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走進史學家談遷,看看這個男子漢是怎樣戰勝厄運,怎樣在逆境中站起來的。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20課,《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齊讀課題。
請同學們小聲自由的朗讀課文,思考:
談遷立下什麼志向?2他最終成功了么?
相機板書:翔實可信
理解詞意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一部國榷是作者畢生心血換來的,當談遷在第一次完成國榷的時候,就已經付出了無比的艱辛。請同學們自由大聲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你從哪里看出《國榷》來之不易?
1.指名說。
2.(課件)相機出示句子,體會數據在文中的作用,并指導朗讀。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當這洋洋五百萬言的史書手稿終于完成的時候,談遷心中是多么的喜悅呀。這意味著二十多年的心血將得到回報,世人終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了。可是,人有旦夕禍福,接下來從天而降怎樣的厄運呢?
1.齊讀第二自然段。說說他遭遇的厄運是什麼?
2.書稿的遺失為什麼被稱作厄運?
板書:二十余載成巨制,
一夕之間化云煙。
3.你從哪里讀出厄運帶給談遷很大的打擊?
(課件)出示句子“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
指導朗讀體會。
讓我們一起讀這句話,共同體會厄運給談遷沉重的打擊。
4.當生活風平浪靜的時候,人們往往看不到真的英雄,當生活遇到狂風暴雨的時候,真的英雄就能顯現出男兒的本色。同學們,談遷在珍貴書稿被盜之后垮下去了么?談遷在寢食難安,以淚洗面的日子中消沉了么?
他真是個了不起的人,我們帶著崇敬的心情一起來讀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吧!
四、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學們讀的得真好!從頭再來,這是一句簡單的話,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哪!沒有百折不回的信念,20多年的心血,500多萬字的巨著,何以從頭再來?同學們讓我們把心沉下去,想一想:300多年前,生命走上最后光陰的談遷,他開始從頭編寫這部史書,一起默讀第三自然段,你能從文字中讀到他的那份信念嗎?
2.再讀一遍,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劃下來,并寫上批注。
3.指名說。
4.(課件)相機出示句子:“他一襲破衫······已經不多。”
指導朗讀體會。
5.功夫不負有心人,談遷終于在60多歲的時候重新編寫出了一部《國榷》,大家想看看嗎?(課件展示《國榷》)
500萬的鴻篇巨制,就是一個年近花甲的老人在經歷厄運的打擊后,重頭來過寫成的,如果你站在湖北省圖書館看到這部沾滿淚水與汗水的史書,你想對談遷說什麼?
指名說。
正是因為談遷有了堅定不移的信念,所以他的心中充滿了希望之光,才會從愁云殘淡的日子中走出來。這真是:
“厄運不改男兒志,撥開云霧見青天。”(板書)
6.讓我們帶著談遷的這份堅定的信念,捧起手中的課本,高聲朗讀最后一段吧!
五、升華。
1還有有許多人也像談遷這樣,不會被厄運擊垮,誰能為大家介紹一個?
2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一些人,他們不是什么大人物,他們沒有做過轟轟烈烈的大事情,他們很平凡,他們也許就是我們的父親母親,但是他們也和談遷一樣有著堅定的信念,因為他們敢于從頭再來。
(課件)《從頭再來》
同學們,讓我們懷著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一起朗誦這首送給談遷的小詩吧!
板書設計:
20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翔實可信)
二十余載成巨制,
一夕之間化云煙。
厄運不改男兒志,
撥開云霧見青天。
(二)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就會有希望。
教學重難點:
體會談遷在逆境中不低頭、不屈服、堅定信念、自強不息的可貴品質。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引導質疑:板書20、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1、看到這個題目,你會提出哪些問題呢?(估計學生會提出下列問題)
(1)“厄運”指什么?
(2)是誰遭到了厄運?
(3)他有著什么樣的厄運?
2、同學們提出的幾個問題,課文已經給我們做了回答。現在,我們就帶著這幾個問題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2、劃出生字詞,并借助工具書自學不懂的詞,再和同學討論交流。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字音教學:著重讀準“浙、抄、撰”等翹舌音。“坎、誕、寢、”都是前鼻音,“撰、遷”是三拼音。
2、理解生詞:“博覽群書、家徒四壁、一襲破衫、奮筆疾書”等詞。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課文層次。
1、輕聲讀全文,邊讀課文,邊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指導分段
(1)默讀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講了什么,討論交流。
(2)把有聯系的段落分為一段,把單獨講一個意思的段落分為一段。
①第一段:(1節)寫家境貧寒的談遷編成了500多萬字的《國榷》。
②第二段:(2、3節)寫書稿被人偷盜后,年老體弱的談遷重新編寫《國榷》。
③第三段:(4節)寫由談遷的故事而發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總結。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要求做到正確、流利。讀后評議。
五、學習課文第一段。
1、學生默讀課文第一段。思考: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2、哪些詞句是講談遷不向困難屈服,自強不息的?(讀句子,談體會)
3、在這段中作者運用了列數字的寫法,表現了談遷的刻苦和信念的堅定,請你找出來讀一讀。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作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4、從這段中你體會到談遷是個什么樣的人?
5、指導朗讀。
三、作業
1.課堂作業。
(1)用鋼筆描紅、臨寫。
(2)讀一讀,再抄寫課后詞。
2.課后作業。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課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談遷是個什么樣的人?
(板書)不向困難屈服自強不息
2、師:談遷經過20多年的奮斗,曾經過6次修改,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鴻篇巨制”——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這是何等的偉大啊!你們說說這需要的是什么——齊讀(不向困難屈服,自強不息的精神。)
那么,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講談遷不向困難屈服,自強不息?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二、自學課文第二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二段。思考:
(1)談遷遇到了怎樣的厄運?他又是如何面對這致命的打擊的?
(2)談遷有著什么樣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堅定信念、自強不息的?
2、要求學生邊讀書,邊劃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3、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動,請你多讀幾遍。
三、全班討論、交流。
1、談遷遇到了怎樣的厄運?理解:家徒四壁。
2、“書稿被偷”,“下落不明”又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20多年的'心血轉眼間“化為烏有”。)“化為烏有”什么意思?
3、為什么說這對任何人都是致命打擊?而對于談遷又是怎樣的打擊呢?
(當時的談遷已是“年近花甲”“體弱多病”的老人了,可見這種打擊是何等的慘重!)
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4、那么,談遷又是如何面對這致命的打擊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談談你的理解。
5、談遷有著什么樣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堅定信念、自強不息的?
自讀課文3自然段,讀后全班交流。
(理解:①為了完成新書稿,為了使新書稿更加完善、準確,他“四處尋訪”、“廣泛搜集”,甚至親自“考察”歷史遺跡。他不怕苦(一襲破衫),不怕累(終日奔波)不怕孤單,不怕病(年老體弱)又經過幾年的奮斗,新寫出一部“明史巨著”。
理解:②文中又一次運用了數字,“104卷”“500萬字”說明談遷為《國榷》傾注了多少心血啊!
通過引導學生對重點詞的理解,體會談遷在逆境中不低頭,不屈服,堅定信念,自強不息的品質。)
6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
7、“名垂青史”什么意思?為什么談遷能“名垂青史”?
四、學習第三段。
1、是啊,這是一個多么感人的故事啊!作者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呢?(齊讀四自然段。)
2、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說說你的理解。(人生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遠存在。)
3、這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既是課文的總結,又點明了文章的中心。)
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文學完了,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六、總結全文。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歸納中心思想。
(本文記敘了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艱難的困境中兩次撰寫明史巨著《國榷》的感人故事,表現了談遷逆境中不屈不撓、持之以恒的堅強意志和毅力。)
七、作業。
積累本課的好詞好句,請摘抄寫在本子上。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20課《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導學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會有希望。
教學重難點:
1、明白編年體史書《國榷》誕生的來之不易。
2、體會談遷面臨厄運那種打不垮的堅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堅定的信念,生活就會充滿希望的道理。
教具準備:
PPT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質疑課題,導入新課。
齊讀課題,質疑:“厄運”指什么?是誰遭到了厄運?他有著什么樣的信念?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2、畫出生字詞,并借助工具書自學不懂的詞,再和同學討論交流。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詞,正音。
2、指名讀課文,相機理解相關詞語。(翔實、鴻篇巨制、付印、家徒四壁、逸聞、奮筆疾書、名垂青史等。)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課文層次。
1、輕聲讀全文,邊讀課文,邊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的什么?
2、指導分段。
①默讀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講了什么,討論交流。
②把有聯系的段落分為一段,把單獨講一個意思的段落分為一段。
第一段:(1)寫家境貧寒的談遷編成了400多萬字的《國榷》。
第二段:(2—3)寫書稿被人偷盜后,年老體弱的談遷重新編寫《國榷》。
第三段:(4)寫由談遷的故事而發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總結。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導入新課。
(大屏幕:家境貧寒 博覽群書
鴻篇巨制 化為烏有
茶飯不思 夜難安寢
四處尋訪 廣泛搜集
一襲破衫 終日奔波
年老體弱 奮筆疾書)
1、指名讀。
2、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同學們,仔細看這些詞語,這是由課文中的四字詞語組成的三組詞串,讀得時候得讀出味道來;讀得有味道,才能讓人感受到其中的意思。(師范讀)
3、齊讀。
4、我們知道它們都是寫談遷的,你能用上其中的詞語來說說談遷嗎? 生交流。(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相機板書:談遷重寫 《國榷》)
過渡:同學們對談遷已有了初步認識,這節課我們要一塊兒走近史學家談遷,看看他是怎樣戰勝厄運,又是如何在逆境中站起來的。
【設計意圖:出示課文中關鍵性的四字詞語,一方面讓學生加強積累運用詞語的意識,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通過運用詞語介紹談遷達到回顧課文主要內容的目的。】
二、品讀第一自然段,感悟《國榷》“初寫”之不易。
1、通過初讀課文,我們知道談遷自幼心中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引讀)——立志要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大屏幕顯示)
2、為了實現這個愿望,談遷是怎么做的呢?請同學們朗讀課文第一小節,抓住文中關鍵詞句好好體會一下。說說你從哪里感受到《國榷》編寫的不易?
3、學生自讀品味。
4、交流。
出示:“ 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4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閱讀點撥:數字往往是枯燥的,但從這個句子中的數字詞語你讀出了什么別樣的意味?你眼前仿佛浮現出了什么情景?(可以針對某一個數字,也可以整體說)
生交流匯報。師隨機指導感情朗讀。
小結:編書難啊,編史書更難啊!但是,談遷克服了千難萬難,終于(引讀)—— “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4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設計意圖:抓住關鍵語句,體會數據在文中的表達作用。從字里行間感受談遷初次編寫《國榷》之不易,為后文理解“厄運”及談遷在厄運中不屈不撓的品質做好鋪墊。】
三、品讀第2自然段,體會《國榷》被盜后談遷的悲痛及不屈不撓的精神。
過渡:面對這部可以流傳千古的`鴻篇巨制,談遷心中的喜悅可想而知。然而天有不測風云,這部浸滿談遷20多年心血的鴻篇巨制卻被一個小偷偷走了,珍貴的書稿下落不明。
(出示:20多年的心血轉眼之間化為烏有……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
1、同學們輕聲讀這段話,用心體會這位50多歲的老人此時此刻的心情。(生感情朗讀體會)
2、讀這段話,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有何感受?
3、如果讓你形容此時談遷的心情,你會用哪個詞語?
4、指導朗讀。讓我們帶著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再讀這段話,讀出談遷的悲痛欲絕,讀出談遷的肝腸寸斷。
過渡:當生活風平浪靜的時候,人們往往看不到真的英雄;當生活遇到狂風暴雨的時候,真的英雄就能顯現出男兒的本色。同學們,50多歲的談遷在珍貴書稿被盜之后垮下去了嗎?談遷在寢食難安,以淚洗面的日子中消沉了嗎?
①指名讀相關語句。
②從他的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③同學們,是什么讓談遷再次回到書桌旁,從頭撰寫這部史書?
為了這個信念他已經奮斗了20多年,經歷20多年風雨洗禮的信念是不可能輕易放棄的,所以他又一次站了起來。我們一起讀(引讀)——很多人認為……
【設計意圖:談遷丟失的不是一部普通的書稿,而是一部浸透了自己20多年心血和汗水的書稿。所以,這不是一般的坎坷和災難,正是課題中所談到的“厄運”。此環節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感知“厄運”,感知這“厄運”給談遷帶來的巨大打擊。感知越深,越能理解談遷“下決心從頭撰寫這部史書”之不易。】
四、品讀第3自然段,體會談遷重寫《國榷》的艱難和持之以恒的意志。
過渡:同學們讀得真好!從頭再來,這是一句簡單的話,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呢!沒有百折不回的信念,20多年的心血,400多萬字的巨著,何以從頭再來?同學們讓我們把心沉下去,默讀第三自然段,想象談遷與厄運抗爭的畫面,把你最感動的句子劃下來,可以在旁邊簡單地寫寫你的閱讀感受。
1、生自由品讀第3自然段
2、生交流讀書感受。
① 句子:“他一襲破衫,終日奔波在撲面而來的風沙中。”
a、“一襲破衫”可以看出他日子過的極為艱苦。“終日奔波”。說明他一天到晚在外奔跑,非常累。
b、讀了這句話,你的腦海中會出現一幅怎樣的畫面?
c、指導朗讀。
② 句子:“面對孤燈,他不顧年老體弱,奮筆疾書,他知道生命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
a、“疾”字什么意思,理解詞語意思。
b、他為什么要如此快速地書寫?他要和什么抗爭?
c、指導朗讀。
③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時間,他四處尋訪,廣泛搜集前朝的逸聞,并親自到野外去考察歷史的遺跡。”( “四處尋訪、廣泛搜集”:可以看出《國榷》記載明史的完備性。“親自考察”:可以看出談遷嚴謹認真的態度,保證了史料的準確性。)
a、視頻鏈接。
【設計意圖:對教材進行相關擴充,通過視頻鏈接,使學生形象的感受談遷在尋訪、考證史跡的不易。也是為下面的小練筆創設了一個特定的情境。】
b、閱讀鏈接:據史料記載,在談遷重寫《國榷》的9年時間里,他先后尋訪了173人次。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在這個過程中談遷還會遇到哪些困難?
c、這里有四個場景,請同學們選擇其中的一個,靜心凝思,想象談遷的遭遇,等會兒老師請你來描述你所看到的畫面。
(大屏幕顯示:
a、也許,那是一個黃沙飛舞的早晨,談遷 。
b、也許,那是一個烈日當空的中午,談遷 。
c、也許,那是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談遷 。
d、也許,那一天談千勞累過度病倒了,他還在 。)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此處的小練筆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連,既是對課文內容的升華,又是學生對文本的豐富和二度創作,是“把書讀厚”的方法之一。】
3、過渡:陽光總在風雨后,風雨之后見彩虹。(引讀)—— “又經過幾年的奮斗,一部新的《國榷》誕生了,新寫的《國榷》共104卷,428萬字4千字,內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詳實、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談遷也因此名垂青史。”
①“名垂青史”是什么意思?
②談遷為什么能名垂青史呢?
小結:這部400多萬字的明史巨著,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浸透著談遷的心血和汗水,蘊含著談遷的決心和信念,體現著談遷的執著和不屈的精神。我們不得不再次感嘆,談遷具有(指課題,引讀)——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4、 104卷,428萬4千字,翔實、精彩,不可多得的鴻篇巨制,就是一個年近花甲的老人在經歷厄運的打擊后,重頭來過寫成的!如果你站在圖書館里親眼看到這部沾滿淚水與汗水的史書,你想對談遷說什么?
【設計意圖:情動辭發,在學生深層感悟年老體弱的談遷爭分奪秒、不辭辛勞地重編《國榷》,終于完成了一部“更加翔實、精彩”的明史巨著的基礎上,對談遷深深地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水到渠成地組織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既是對本文中心的提煉,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五、學習第四自然段。
1、談遷用自己不幸的經歷,精彩的人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同學們,能結合這句話,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嗎?
3、學生交流。
4、有人根據談遷重寫《國榷》的故事,寫了一首詩:
二十余載成巨制,
一夕之間化云煙。
厄運不改男兒志,
從頭再來垂青史。
同學們,讓我們懷著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一起朗誦這首送給談遷的小詩吧!
【設計意圖:適時補充小詩,既是對教材的延伸,也整體回顧了本篇課文的內容。體現了語文教學過程中“整體——部分——整體”的一般規律。】
總結:同學們,在我們生活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或多或少遇到坎坷或挫折,但只要我們想談千一樣,具有厄運打不跨的信念,就總會有希望。
5、再次齊讀最后一段。讓我們銘記這段包含哲理的話語——引讀“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
6、好書推薦:《談遷傳》
【設計意圖: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本文是對談遷精彩一生的概述,并未展開來談。教師恰可以課文為引子,推薦學生閱讀《談遷傳》,全面了解談遷坎坷、精彩的人生,從中吸取更多的營養。此環節也體現了“新課標”倡導的“多讀書”的理念。】
板書:
20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談遷 重寫 《國榷》
信念堅定
名垂青史 不屈不撓
勤奮刻苦
【反思】
本文記敘了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困境中兩次撰寫明史巨著《國榷》的感人故事,表現了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持之以恒的堅強意志和毅力。與一般寫人的文章不同,本文所記述事件的時間跨度比較大,文章選取了談遷編書過程中的一些細節進行著重介紹,集中體現在課文的第1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所以,精讀課文時,我重點引導學生抓住第1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的細節描寫體會人物品質,充分利用課文內容“時間跨度大”的特點,對文本進行適當的擴充。從學生課堂表現來看,還比較理想,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20課《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導學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課文中的四字詞語,結合語境理解其意思。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點詞句的能力。 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有關段落。
情感目標:感受和學習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堅定不移的信念。
教學準備
自制ppt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向學生述說親身經歷,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從懂事到現在遇到過挫折嗎?(若有,請說說遇到的是什么挫折,后來是怎么克服的!)(師加以點評)
2. 陳老師在2005年也曾遭到過一場厄運,你們想了解一下嗎?(生:想)。那么陳老師就向同學們簡單講述一下這場突如其來的厄運的經過。2005年5月,安徽省第八批特級教師評選正式啟動,由于本人平時非常注重學習,于是就滿懷信心地參加了特級教師評選活動,材料表格都正式報送。但是由于個別人心懷叵測,以本人超計劃生育為由,導致本人縣級部門未能簽署意見,別人材料都報到了省教育廳了,可我的材料被退了回來。當我得知材料被退回后,當即找到了分管教育和計生的縣委副書記褚正穩同志,向他說明緣由后,引起褚書記高度重視,他當即責令縣計生委主任張家田同志請示市省計生委,搞清政策依據。當省市計生部門明確表態不受影響后,褚書記當即批示立即予以補簽。后來經過近半個月的周折,材料終于報送到省教育廳。但因未入市政府上報名冊,最終未能如愿以償。但是,我并沒有被這突如其來的厄運所打垮,而是更加努力的學習、研究,截止12月份,本人就在各類教育期刊發表有價值的論文或隨筆10多篇,使自己的底氣更加富足,為參加下一批特級教師評選創造了更加優厚的條件。
同學們,你們聽后感到陳老師怎么樣?能用一句或兩句話說一下嗎?(讓學生自主說,師加以點撥。)當學生說到“意志堅強”、“不屈不撓”、“信念堅定”等詞時,教師相機導入新課。
那么,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古代一個史學家的故事,看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2.板書課題《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3.讀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感受嗎?
二.初讀指導,初識談遷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2.找出不認識的生字詞。畫出難讀、難理解的長句子。
3.掃除字詞障礙。
三.再讀課文,了解談遷
1.在談遷追求信念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是崎嶇與坎
坷相伴的,厄運打擊著談遷。
2.速讀課文,思考一下:談遷遭遇了什么厄運?(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3 。學生讀文,教師巡視,學生交流。
4.交流評價:只是書稿被盜而已,為什么講成是厄運呢?請同學們在自由的讀一讀課文一、二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來說說。
5.學生交流:(師出示)
(1)“20年的心血-------體弱多病的老人了。”
a.結合“心血、致命、體弱多病”等詞理解厄運。
b 。指導朗讀。
(2)“經過20多年---------《國榷》”
a通過讀文,你們發現這段文字中有什么特點?(一連串的數字),從這些數字中感受到了什么?
b 用數據有什么好處? (師可適當補充相關知識)
c 誰能讀好這句話?
d 整整奮斗了20年,整整追求了20年,花了20年的心血編寫成的鴻篇巨制頃刻間化為烏有,這不得不說是一場厄運。
e師出示課件,生齊讀這句話。“20多年的心血-------老人了。”
第二課時
一.感悟課文,熟悉談遷
1.“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地流淌。”
a 人們常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他不停地流淚,說明內心如何?(很痛苦)。
b我們再來看看第2自然段的開頭,當談遷完成這部鴻篇巨制時,他內心的喜悅是可想而知的。能用哪些詞來形容這種心情?(欣喜若狂、興奮不已、興高采烈、)
而書稿遺失后,他的內心又是(悲痛不已、傷心欲絕、肝腸寸斷)
c 是的,從喜悅的巔峰墜入痛苦的深淵,這真是一場厄運。誰能通過朗讀表達談遷內心的痛苦。
2、過渡:遭遇了如此厄運,常人會怎么做?(從此悲觀消沉、一蹶不振、放棄自己的信念,安享晚年。)
3、是的,很多人都以為他再也站不起來了,可談遷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很多人-------從頭撰寫這部史書。”)
4、讀這一段話時,哪個詞最先跳入你的眼簾?你怎么理解“掙脫”?( 教師隨機板書: 意志堅強 信念堅定)
5、正是這樣一種還歷史一份真實的決心,談遷才很快--------
三、精讀課文,學習談遷
1、在厄運面親,談遷重新站立起來,那么,他又是如何同命運挑戰,同厄運抗爭的呢?(出示“經過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時間已經不多了。”)
2、這是描繪談遷與厄運抗爭的一個特寫鏡頭,老師也想來讀一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仔細聽,邊聽邊想象談遷與厄運抗爭的畫面。
3、教師引述:也許,天剛剛蒙蒙亮,窗外黃沙飛舞,而談遷---------
也許,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黃昏,談遷奔波勞累了一天,剛跨進門檻,突然就------
也許,那是一個花好月圓,合家團聚的日子,而談遷-------
也許,炎炎夏日,悶熱潮濕的茅草屋內,談遷--------
也許,20 年前的談遷還風華正茂,可現在的談遷----------可他依然-------
4、把你想象中最感人的畫面描繪出來,學生練寫,交流。
5、在談遷的心目中,除了國榷還是國榷,為了這矢志不渝的信念,他在努力,在抗爭,當他一襲破衫,終日奔波在撲面而來的風沙中時,他是在與什么抗爭?(環境)當他面對孤燈,仍不停揮毫書寫,他是在與孤獨抗爭,當他明知自己年老體弱,卻奮筆疾書,這是與身體抗爭,當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時,他要與時間抗爭,他重新編寫巨作,這是在與厄運作頑強 的抗爭。
6、又經過了幾年的奮斗,一部新的《國榷》誕生,讀“又經過了幾年------名垂青史”
7、名垂青史的僅僅是國榷嗎?還有什么?(不屈不撓的意志、堅定不移的信念、堅持不懈的精神、百折不撓的精神)
8、有一首是這樣贊美談遷,誰來讀一讀。(出示詩)
五、整體感悟,悟出道理
1、談遷成功了,他用自己不行的遭遇,精彩的人生告訴我們,(出示課文的最后一段)
2、誰能結合自己的生活,說說感受。(有信念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 人生豈能虛度,只要生命還在,就有重頭再來的機會。)
3、教師小結:讓我們把這段話作為人生的座右銘銘記在心。
4.師出示:最后一段話,生齊讀最后一段話。
5.小結:天有不測風云,人有禍兮旦福。當我們有前進的道路上遇到一點挫折時,我們一定要向談遷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攀登光輝的頂點。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20課《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導學案 篇5
教學目標:1、能夠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思想感情,學習談遷在逆境面前的人生態度。
2、能夠體會文中數字表情達意的效果。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思想感情,學習談遷在逆境面前的人生態度。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數字表情達意的效果。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生: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師:這是堅不可摧的信念,再讀——
生(激昂地):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師:能選擇幾個詞來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一生:明末清初,有一位史學家談遷自幼兒園博覽群書,可是有一天小偷溜進他家把他辛苦完成的《國榷》原稿給偷走了,談遷他十分悲痛,后來他又從傷心中掙脫出來,又經過了許多年,一部新的《國榷》誕生了,談遷也因此名垂青史。
師:大家同意嗎?(生齊:同意)這位同學說得非常具體完整,這是抓關鍵詞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二、品味人物
(一)學習第二節
師談話: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還知道了經過20多年的奮斗,談遷終于在50多歲的時候完成了第一部《國榷》此時的談遷才大功告成,欣喜若狂。可是,天有不測風云——(老師范讀第二節2至6句)。此時的談遷仰望蒼天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出示句子):噫,吾力殫矣!
師讀文言句:這句話是文言文,意思是說,唉,我的力氣已全部用完了。讓我們一起來感慨一下。
生齊讀。
師:是什么讓談遷發出這樣的感慨呢,請同學們游覽課文的第二小節,想一想。
生自讀。
師:想好了嗎?誰來說一說。
一生:是因為小偷溜進他家把他的文稿偷走了。
一生:他花了20年的奮斗寫了一部明朝編年史《國榷》,結果卻被小偷偷走了。
師:可此時他已是體弱多病的老人了。小偷偷走的僅僅是《國榷》嗎?(音樂)
一生:不是,小偷不僅偷走了《國榷》原稿,還是他20多年的心血。
一生:還有他20年的精力,20年的青春年華
師:是呀,這20年正是他人生當中最寶貴的青春年華,小偷走了他的書稿,更偷走了他的時間,他的心血他的青春更是他的生命!20多年的心血轉眼之間付之東流,遠大的志向在即將實現時頓時化為泡影,這對談遷來說就是一場——
生:厄運。老師板書:厄運
師:難怪談遷發出這樣的感慨——噫,吾力殫矣。
師:此時的談遷心里怎樣?
一生:很傷心
一生:十分悲痛
師:你從文中哪幾句話可以看出來?
生讀:20多年的心血轉眼之間化為烏有,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更何況此時的談遷已經是體弱多病的老人了。
師:他的傷痛表現在哪兒?你來說
一生讀:他花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師出示文字片斷)
師:談遷白天茶飯不思,夜晚睡不著覺,他內心難受呀,此時他會想些什么?
一生:唉,我經過20多年才完成這部《國榷》原稿,現在卻被小偷偷走,那我以后該怎么辦呢?
師:是呀,不知何去何從呀?你說
一生:老天,為什么不幸的事情會發生在我的身上?
師:責怪命運的不公。還有呢?你來說
生:偷我《國榷》的小偷是多么可惡啊!
師:是呀,有人評價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可惡的小偷。
師:談遷不禁老淚縱橫,心如刀絞。能把情感讀出來嗎?你來讀
一生讀。
師: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很好。
師:你也來讀一讀。
另一生讀
師:老師聽出來了,你已經走進了談遷的內心。齊讀。
生齊讀。
師:那么談遷是不是就此沉淪,就此垮下去呢?你說
生:不是的
師:你從哪兒知道的?
生讀:我從課文第二小節的:很多人以為他再也站不起來了,他很快從痛苦中掙脫出來,又回到了書桌旁,下決心從頭撰寫這部史書。
師:嗯,你認為是什么給了他重新走到書桌旁的力量?
生:他從小就立志的信念。(板:信念)
(二)學習第三節
師:是呀,是那永不磨滅的信念支撐著他,也使他化悲痛為力量。談遷大聲疾呼:吾手尚在,寧遂已乎?同學們這句話你聽懂了嗎,這是文言文,意思是說我的手還在,難道就這樣停下來嗎?那么談遷又是怎么做的?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三節。
生自讀。
師:誰來說一說談遷又是怎么做的?
一生:為了使這部書更加完備、準確,59歲的談遷攜帶著書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時間,他四處尋訪,廣泛搜集前朝的逸聞,并親自到郊外去考察歷史的遺跡。
一生:他一襲破衫,終日奔波在撲面而來的風沙中。面對孤燈,他不顧年老體弱,奮筆疾書,他知道生命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
師:老師把同學們找到的內容分成了三段話。(屏幕出示)自己讀一讀,想像畫面。
生自讀。
師:浮現畫面了嗎?能不能給畫面取個好聽的名字,比如是第一幅畫面可以叫赴京圖……
生1:第二幅,訪
生2:第二幅,四處尋訪圖
生3:第二幅,搜集圖
生4:第二幅,終日奔波圖
生5:第二幅,考察圖
師:第三幅,孤燈下的談遷在干嘛?加個動作
生6:孤燈圖
生7:孤燈寫書圖
……
師:為了學習的方便,咱們就暫且叫它赴京圖、尋訪圖、寫作圖;哪句話最能打動你的心?在旁邊寫一寫你的體會。
生自讀,寫。
師:誰來說?
生1:第二幅圖最能扣動我的心弦,我從“四處尋訪”感覺他非常勞累。
師:到哪兒?
生1:郊外,深山老林。
生2:從這幅圖可以看出談遷經歷風雨。
生3:我從“終日奔波”感受到的,我為他執著追求的精神所打動。
師: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呢?(出示:也許,這是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 )
生1:也許這是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他凍得直發抖,他還是堅持去尋訪。
生2:也許這是一個滂沱大雨的晚上,他用身體保護著《國榷》在街上行走著。
師:已經分不清臉上是汗水還是雨水了。
生3:也許這是一個……
師:是呀,孩子們,狂風吹不倒他,風沙壓不垮他,是因為他心中始終有一個
——信念
生齊: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師:從“親自”當中你又體會到?你來說
一生:談遷對別人不太放心
師:他為什么對別人不放心?
生:因為他要思考別人說的對不對。
師:是呀,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談遷他凡事都以編書為重。此時談遷在同學們心中形象越來越高了,你能帶著你的理解來讀一讀嗎?誰來讀?
生1讀。
師:老師感受到他的艱辛。你來讀
生2讀。
同學們讀的很好。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剛才同學們被尋訪圖打動了,其它兩幅呢?
生:第三幅,談遷不顧年老體弱,可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可他繼續奮筆疾書。
師出示:“面對孤燈,不顧年老體弱,奮筆疾書”問:疾在字典中有四種解釋,這里的“疾”選擇哪一個,為什么?
一生:第四種解釋,因為他要抓緊時間寫完《國榷》
師:談遷為什么要奮筆疾書?
生:他在跟生命斗爭
師:是呀,談遷是在跟生命賽跑哇!誰來讀?
一生讀。生齊讀。
師:談遷的精神打動了我們。還剩第一幅圖,你說
生:我體會到談遷十分蒼老了,可他還是為了編更加翔實的史書,堅持赴京考察……
師:你從哪些詞感受到?
生:更加、特地、攜帶著書稿
師:59歲的老人,自己攜帶著書稿,徒步尋訪考察,多么不容易呀。一起來讀一讀。
師:是什么支撐著談遷做了這么多呢?
生:信念
師:老師知道此時談遷已經走入了你的靈魂深處了。不得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他終于戰勝了厄運。(板:戰勝)終于,他的第二部《國榷》完成了。(出示第三節有數據的句子)同學們這些數據讀一讀。數據背后隱藏著什么,你能讀懂嗎?
生1:體會到辛苦
生2:更加完備
生3:體會到談遷信念堅不可摧。
師:是呀,數字清晰地表現了書稿的來之不易。談遷和他的精神被永遠記錄了史冊——(生齊讀第三節最后兩句)
師:當《國榷》丟了時,他仰天長嘆:噫,吾力殫矣!但他又呼:吾手尚在,寧遂已乎?《國榷》完成,他悲喜交加,這時他又會說什么呢——(出示空白,指生填)
生1:此書已成,豈不樂乎!(師:你能用文言文來說)
生2:書已寫成,不用當心。(是啊,不用當心)
生3:大功告成,豈不樂哉!
師:談遷的故事學完了,當故事給我們以啟迪。正如文中所說——師范讀課文最后一節。
師:多么富有哲理的語言、富有詩意的話語。老師把它變成了一首詩,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二十余載成巨制,一夕之間化云煙。厄運不改男兒志,撥開云霧見青天。
師生齊讀。
生再齊讀
師:師:同學們,像談遷這樣在挫折面前,在厄運面前不低頭、不屈服的人古今中外有許多,請看這一位——,(點擊課件: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貝多芬,德國偉大的音樂家。八歲開始登臺演出,很早就顯露了音樂才能,可是二十六歲時,貝多芬發現自己耳朵聾了。他幾乎絕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對一個音樂家來說,還有比聽不見他喜歡聽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聲音更不幸的事情嗎?但他想起他想寫的一切音樂,他對自己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從灰暗中走了出來,寫出了《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五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等不朽的音樂作品,一生共完成了一百多部優秀的音樂作品。)
師:是的,如果不是厄運我們也許就看不到今天這樣翔實精彩的國榷,聽不到這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由此看來,在厄運面前我們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就能把厄運轉化為奇跡,正如課文結尾所說,我們一起讀。
師:多么富有哲理的話呀,讓我們記住它,把它當作我們的座右銘,并且從中汲取力量吧!
三、品味寫法。
師:孩子們,這一節課我們一直在關注談遷,下面我們來關注作者。作者寫談遷兩次寫《國榷》是不是一樣?
一生:作者著重描寫了第二次寫《國榷》。
師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一生:讓讀者更感到他堅韌不拔
一生:詳略得當
一生:更能體現談遷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師:好鋼用在刀刃上,筆墨用在最能表現中心的地方。這也是作者值得我們借鑒的。
我們感謝談遷,也感謝作者。
四、布置作業:
(1)小練筆:學習作者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寫一個小片斷。
(2)閱讀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板書:
20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厄運 戰勝 信念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20課《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導學案 篇6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58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司徒街小學 徐玲芝
教學目標:認知: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技能:通過重點句子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以及談遷的精神品質.情感: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就會有希望.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體會人物的可貴品質.
教學難點: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感悟深刻的道理.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指名朗讀課題:昨天,我們一起學習了第20課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引讀課題)
誰能告訴大家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課件出示(先……然后……再……)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書稿被盜 第一次
第二次
你還能用什么方法概括大意 課件出示(雖然……但是……)
課題雖然只有7個字,卻告訴我們一個很深的道理,讓我們打開書本,快速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的第幾小節也具體地告訴了這個深刻的道理
精讀課文
指名讀,最后一段.(課件出示)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云.
要求找出一組反義詞:希望之光——絕望之云
是什么原因才能使希望之光趨散絕望之云.(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同學們,我們先一起看看來談遷一生中遭受了哪些厄運
默讀課文,要求找出段落,劃出句子,圈出詞語,寫上感受.
分析第二自然段
出示:面對這部可以流傳千古的……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這是厄運
意想不到 化為烏有 致命的打擊
師述:這的確是一場天大的厄運,要知道被小偷偷去的是一部流傳千古的鴻篇巨制.→什么樣的東西才能成為鴻篇巨制
出示:經過20多年的奮斗……《國榷》
同學們,在這段話中你看到最多的是什么 (數據)
讀了這幾個數據,你感受到了什么嗎 你能帶著自己的感受來讀好這段話嗎 指導朗讀注意數據的朗讀
師述:面對這部可以流傳千古的鴻篇巨制,談遷心中的喜悅可想而知,可是,(教師引讀)就在……
師述:作為我們尚且感到心痛,那么作為為之付出20年心血的談遷又會如何呢 請你在讀讀第二自然段.
出示:他茶飯不思,……
讀了這幾個詞,你仿佛看到了當時的情景了嗎 聽到了談遷的話語了嗎 (指名說)
師述:談遷是普通人,所以他像普通人一樣痛哭流淚,但他又不像普通人,他在遭遇到天大的災難致命的打擊后,是怎么來表現的
指名交流,出示句子:很多人以為他再也……
哪些詞語可以看出談遷沒有被厄運打倒,而是堅強地站起來
同學們,是什么讓他重新站了起來 再讀課文在找一找.
(立志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
師小結:為了這個信念,談遷已經奮斗了20年,經歷了20多年風雨洗禮的信念是更不可能輕易放棄的.同學們,此時你對談遷產生了怎樣的感情
指名讀.讓我們一起帶著敬佩的感情去齊讀這段話.
師述:同學們,談迂這一生還遭受了哪些厄運 板書(家境貧寒)
正是談遷從小家境貧寒,才磨練了他堅強的意志.我們可以從哪個事例中體會出
還有哪些厄運 (板書:體弱多病)
分析第三自然段:體弱多病
師述:談遷第二次撰寫書稿已經50多歲了,而且是體弱多病,在這生命有限的日子里,談遷做了什么
出示第三小節的部分內容,交流:他一襲破衫……
指名讀,交流:在這段話中,你最感動的是哪些詞句 為什么
指導朗讀好這句話,讓我們聽出你的感動.
透過4年四處尋訪廣泛搜集這些詞中,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談迂這樣夜以繼日的工作,他為的是什么 (有一種信念)
師過渡:談遷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孤,不怕病,有經過幾年的奮斗,新寫出一部明史巨著.
出示:新寫的《國榷》共……
再次理解這些數據,說明談遷付出了許多的心血.
出示: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最后一節)
自讀句子,談談你的理解(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就會有希望)
三,師小結:同學們,只要信念打不垮,絕望會轉向希望,具有打不垮的信念,就會排除絕望,迎來希望的.我們要牢牢記住.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有關戰勝挫折的名言.
出示教師搜集到的名言,輕聲跟讀.
四,作業:
1,課文中有不少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四字詞語.讓我們一起來積累好.
完成填空.
2,小練筆
板書設計: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家境貧寒 第一次
書稿被盜
體弱多病 第二次
查找更多相關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
第一范文www.jcsycorp.com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20課《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導學案 篇7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47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的重點語段,品位談遷治學的刻苦和信念的堅定。
重難點:
1、抓住課文的重點語段,品位談遷治學的刻苦和信念的堅定。
2、懂得在生活中面對崎嶇和坎坷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0課《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談遷的信念是什么?
1、課文中的“厄運”指的是什么?
二、體會寫《國榷》的艱難
導語:“厄運”指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運,而談遷不就是一部《國榷》手稿被偷走了嗎?為什么對他來說是“厄運”呢?
1、《國榷》來之不易。
(1)、通過數字來理解。
“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2)、通過事例來理解。
“有一次,為了抄一點史料,竟帶著干糧走了一百多里路。”
2、指導朗讀。
(讀出艱難,讀出來之不易)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國榷》被偷后的悲傷和堅強。
導語:面對這部可以流傳千古的鴻篇巨制,談遷的心中充滿了喜悅,可是轉眼之間這20年的心血就化為烏有。
1、抓住“20多年的心血轉眼之間化為烏有,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更何況此時的談遷已經是體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理解。
(1)品位“20多年的心血”、“致命的打擊”、“茶飯不思”、“夜難安寢”等詞語,體會談遷心中的悲痛。
(2)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想到了什么?
(3)指導朗讀
2、體會談遷不屈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
(1)齊讀最后一句
(2)讀到這里,你眼前浮現出一位怎樣的老人?
(3)指名讀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品位重寫《國榷》的艱辛和打不垮的信念。
導語:重寫500多萬字的《國榷》,談何容易!
1、默讀第三自然段,劃出讓你感動的地方,體會體會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組織交流
重點抓住“他一襲破衫,終日奔波在撲面爾來的風沙中。面對孤燈,他不顧年老體弱,奮筆疾書他知道生命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理解
(1)指名說,談談體會
(引導學生體會談遷為了重寫《國榷》不怕艱辛。)
(2)圍繞提供的情境,通過想象進行描述。(課件出示)
(3)交流
(4)小結:是什么讓他堅持下來?
3、老人的心血沒有白費,讀完最后3句話
此時,你想說什么?
五、學習第4節,總結全文
1、指名讀
2、面對厄運,你準備怎么辦?
3、齊讀
六、拓展
其實,像談遷這樣沒有被“厄運”打垮的人還有許多,誰能為大家介紹一下。
查找更多相關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
第一范文www.jcsycorp.com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20課《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導學案 篇8
教學目標:
1、能夠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思想感情,學習談遷在逆境面前的人生態度。
2、能夠體會文中數字表情達意的效果。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思想感情,學習談遷在逆境面前的人生態度。
教學難點:
體會文中數字表情達意的效果。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生: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師:這是堅不可摧的信念,再讀——
生(激昂地):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師:能選擇幾個詞來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一生:明末清初,有一位史學家談遷自幼兒園博覽群書,可是有一天小偷溜進他家把他辛苦完成的《國榷》原稿給偷走了,談遷他十分悲痛,后來他又從傷心中掙脫出來,又經過了許多年,一部新的《國榷》誕生了,談遷也因此名垂青史。
師:大家同意嗎?(生齊:同意)這位同學說得非常具體完整,這是抓關鍵詞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二、品味人物
(一)學習第二節
師談話: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還知道了經過20多年的奮斗,談遷終于在50多歲的時候完成了第一部《國榷》此時的談遷才大功告成,欣喜若狂。可是,天有不測風云——(老師范讀第二節2至6句)。此時的談遷仰望蒼天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出示句子):噫,吾力殫矣!
師讀文言句:這句話是文言文,意思是說,唉,我的力氣已全部用完了。讓我們一起來感慨一下。
生齊讀。
師:是什么讓談遷發出這樣的感慨呢,請同學們游覽課文的第二小節,想一想。
生自讀。
師:想好了嗎?誰來說一說。
一生:是因為小偷溜進他家把他的文稿偷走了。
一生:他花了20年的奮斗寫了一部明朝編年史《國榷》,結果卻被小偷偷走了。
師:可此時他已是體弱多病的老人了。小偷偷走的僅僅是《國榷》嗎?(音樂)
一生:不是,小偷不僅偷走了《國榷》原稿,還是他20多年的心血。
一生:還有他20年的精力,20年的青春年華
師:是呀,這20年正是他人生當中最寶貴的青春年華,小偷走了他的書稿,更偷走了他的時間,他的心血他的青春更是他的生命!20多年的心血轉眼之間付之東流,遠大的志向在即將實現時頓時化為泡影,這對談遷來說就是一場——
生:厄運。老師板書:厄運
師:難怪談遷發出這樣的感慨——噫,吾力殫矣。
師:此時的談遷心里怎樣?
一生:很傷心
一生:十分悲痛
師:你從文中哪幾句話可以看出來?
生讀:20多年的心血轉眼之間化為烏有,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更何況此時的談遷已經是體弱多病的老人了。
師:他的傷痛表現在哪兒?你來說
一生讀:他花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師出示文字片斷)
師:談遷白天茶飯不思,夜晚睡不著覺,他內心難受呀,此時他會想些什么?
一生:唉,我經過20多年才完成這部《國榷》原稿,現在卻被小偷偷走,那我以后該怎么辦呢?
師:是呀,不知何去何從呀?你說
一生:老天,為什么不幸的事情會發生在我的身上?
師:責怪命運的不公。還有呢?你來說
生:偷我《國榷》的小偷是多么可惡啊!
師:是呀,有人評價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可惡的小偷。
師:談遷不禁老淚縱橫,心如刀絞。能把情感讀出來嗎?你來讀
一生讀。
師: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很好。
師:你也來讀一讀。
另一生讀
師:老師聽出來了,你已經走進了談遷的內心。齊讀。
生齊讀。
師:那么談遷是不是就此沉淪,就此垮下去呢?你說
生:不是的
師:你從哪兒知道的?
生讀:我從課文第二小節的:很多人以為他再也站不起來了,他很快從痛苦中掙脫出來,又回到了書桌旁,下決心從頭撰寫這部史書。
師:嗯,你認為是什么給了他重新走到書桌旁的力量?
生:他從小就立志的信念。(板:信念)
(二)學習第三節
師:是呀,是那永不磨滅的信念支撐著他,也使他化悲痛為力量。談遷大聲疾呼:吾手尚在,寧遂已乎?同學們這句話你聽懂了嗎,這是文言文,意思是說我的手還在,難道就這樣停下來嗎?那么談遷又是怎么做的?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三節。
生自讀。
師:誰來說一說談遷又是怎么做的?
一生:為了使這部書更加完備、準確,59歲的談遷攜帶著書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時間,他四處尋訪,廣泛搜集前朝的逸聞,并親自到郊外去考察歷史的遺跡。
一生:他一襲破衫,終日奔波在撲面而來的風沙中。面對孤燈,他不顧年老體弱,奮筆疾書,他知道生命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
師:老師把同學們找到的內容分成了三段話。(屏幕出示)自己讀一讀,想像畫面。
生自讀。
師:浮現畫面了嗎?能不能給畫面取個好聽的名字,比如是第一幅畫面可以叫赴京圖……
生1:第二幅,訪
生2:第二幅,四處尋訪圖
生3:第二幅,搜集圖
生4:第二幅,終日奔波圖
生5:第二幅,考察圖
師:第三幅,孤燈下的談遷在干嘛?加個動作
生6:孤燈圖
生7:孤燈寫書圖
……
師:為了學習的方便,咱們就暫且叫它赴京圖、尋訪圖、寫作圖;哪句話最能打動你的心?在旁邊寫一寫你的體會。
生自讀,寫。
師:誰來說?
生1:第二幅圖最能扣動我的心弦,我從“四處尋訪”感覺他非常勞累。
師:到哪兒?
生1:郊外,深山老林。
生2:從這幅圖可以看出談遷經歷風雨。
生3:我從“終日奔波”感受到的,我為他執著追求的精神所打動。
師: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呢?(出示:也許,這是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
生1:也許這是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他凍得直發抖,他還是堅持去尋訪。
生2:也許這是一個滂沱大雨的晚上,他用身體保護著《國榷》在街上行走著。
師:已經分不清臉上是汗水還是雨水了。
生3:也許這是一個……
師:是呀,孩子們,狂風吹不倒他,風沙壓不垮他,是因為他心中始終有一個
——信念
生齊: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師:從“親自”當中你又體會到?你來說
一生:談遷對別人不太放心
師:他為什么對別人不放心?
生:因為他要思考別人說的對不對。
師:是呀,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談遷他凡事都以編書為重。此時談遷在同學們心中形象越來越高了,你能帶著你的理解來讀一讀嗎?誰來讀?
生1讀。
師:老師感受到他的艱辛。你來讀
生2讀。
同學們讀的很好。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剛才同學們被尋訪圖打動了,其它兩幅呢?
生:第三幅,談遷不顧年老體弱,可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可他繼續奮筆疾書。
師出示:“面對孤燈,不顧年老體弱,奮筆疾書”問:疾在字典中有四種解釋,這里的“疾”選擇哪一個,為什么?
一生:第四種解釋,因為他要抓緊時間寫完《國榷》
師:談遷為什么要奮筆疾書?
生:他在跟生命斗爭
師:是呀,談遷是在跟生命賽跑哇!誰來讀?
一生讀。生齊讀。
師:談遷的精神打動了我們。還剩第一幅圖,你說
生:我體會到談遷十分蒼老了,可他還是為了編更加翔實的史書,堅持赴京考察……
師:你從哪些詞感受到?
生:更加、特地、攜帶著書稿
師:59歲的老人,自己攜帶著書稿,徒步尋訪考察,多么不容易呀。一起來讀一讀。
師:是什么支撐著談遷做了這么多呢?
生:信念
師:老師知道此時談遷已經走入了你的靈魂深處了。不得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他終于戰勝了厄運。(板:戰勝)終于,他的第二部《國榷》完成了。(出示第三節有數據的句子)同學們這些數據讀一讀。數據背后隱藏著什么,你能讀懂嗎?
生1:體會到辛苦
生2:更加完備
生3:體會到談遷信念堅不可摧。
師:是呀,數字清晰地表現了書稿的來之不易。談遷和他的精神被永遠記錄了史冊——(生齊讀第三節最后兩句)
師:當《國榷》丟了時,他仰天長嘆:噫,吾力殫矣!但他又呼:吾手尚在,寧遂已乎?《國榷》完成,他悲喜交加,這時他又會說什么呢——(出示空白,指生填)
生1:此書已成,豈不樂乎!(師:你能用文言文來說)
生2:書已寫成,不用當心。(是啊,不用當心)
生3:大功告成,豈不樂哉!
師:談遷的故事學完了,當故事給我們以啟迪。正如文中所說——師范讀課文最后一節。
師:多么富有哲理的語言、富有詩意的話語。老師把它變成了一首詩,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二十余載成巨制,一夕之間化云煙。厄運不改男兒志,撥開云霧見青天。
師生齊讀。
生再齊讀
師:師:同學們,像談遷這樣在挫折面前,在厄運面前不低頭、不屈服的人古今中外有許多,請看這一位——,(點擊課件: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貝多芬,德國偉大的音樂家。八歲開始登臺演出,很早就顯露了音樂才能,可是二十六歲時,貝多芬發現自己耳朵聾了。他幾乎絕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對一個音樂家來說,還有比聽不見他喜歡聽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聲音更不幸的事情嗎?但他想起他想寫的一切音樂,他對自己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從灰暗中走了出來,寫出了《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五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等不朽的音樂作品,一生共完成了一百多部優秀的音樂作品。)
師:是的,如果不是厄運我們也許就看不到今天這樣翔實精彩的國榷,聽不到這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由此看來,在厄運面前我們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就能把厄運轉化為奇跡,正如課文結尾所說,我們一起讀。
師:多么富有哲理的話呀,讓我們記住它,把它當作我們的座右銘,并且從中汲取力量吧!
三、品味寫法。
師:孩子們,這一節課我們一直在關注談遷,下面我們來關注作者。作者寫談遷兩次寫《國榷》是不是一樣?
一生:作者著重描寫了第二次寫《國榷》。
師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一生:讓讀者更感到他堅韌不拔
一生:詳略得當
一生:更能體現談遷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師:好鋼用在刀刃上,筆墨用在最能表現中心的地方。這也是作者值得我們借鑒的。
我們感謝談遷,也感謝作者。
四、布置作業:
(1)小練筆:學習作者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寫一個小片斷。
(2)閱讀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板書:
20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厄運 戰勝 信念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20課《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導學案 篇9
這組課文有四篇:一《天火之謎》二《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三《諾貝爾》四《滴水穿石啟示》,應當說這個主題單元,主題清楚,那就是“百折不撓——謳歌了一組不屈不撓、持之以恒、不斷進取的偉大人群像”。
這節課我覺得比較成熟,尤其是教法、學法、形式多樣,具體來說:
一、運用對比,讀懂信念。
1、《國榷》一書數字的對比。(時間上;年齡上……)讓學生讀懂談過治學的刻苦,治學的嚴謹、治學的困難等;老師緊扣文本,讓學生去觸摸文本,研讀文本,并體會數字背后的含義,讀懂談遷的不屈不撓,堅定不移的信念;
2、兩次撰寫《國榷》的對比。
3、談遷在《國榷》一書完成后與失竊后心情的對比。
二、扣詞導讀,感悟形象
緊扣“厄運打不垮”“信念”這課題關鍵詞,前后聯系,以本為本,在多樣的閱讀中(如瀏覽,用心去讀、朗讀、引讀等)中感悟了談過這一人物形象。如致命的打擊(第2節)引讀,在對話中在深入地解讀的基礎上,螺旋式地引導學生讀文本,人物形象凸現出來。第四節,引讀是匠心預設的結果。
三、適度拓展,鏈接生活。
交流搜集的資料,像談遷這樣不被厄運打垮的人。
四、批注閱讀,符合教材特點。
(蘇教版教材:寫字、寫話、批注)(說話練習)
個人由此聯想到:
既然這組課文謳歌了一組偉大人群像,怎樣謳歌?反復研讀教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一位成功人士,肯定有許多“相關數據”。這一組課文有直接寫,也有間接寫的許多數據。我想這是我們研讀教材應該關注的事,需要重點關注的事。我們為什么要關注數據?因為這是人必須具備的技能之一。因為看似簡單的數據,其實背后的世界是相當豐富的。這也許就是這一類課文給予學生的寫作智慧。我想蘇教版教材編寫者在這此類型教材的編寫上,肯定啟動了這一重要思維。
這節,有兩個數據只要我們關注了,了解了,這一課的教學自然也變得簡單了,那就是“500萬、500多萬”。看似重復,其實一點也不重復的數據,因為兩個數據的內涵不一樣的。
這一點上,孫老師似乎強調了。
另外,這篇文章還能夠引領學生進行一種特殊的習作訓練。歷史人物非常多,怎樣用一篇文章的方法去寫一個歷史人物?一是占有資料,二是從資料中找到最能引發我們思考的數據,三是從數據中找到靈感。有了這三步,寫起文章來不也就簡單了嗎?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使用了這種方式。我個人認為:我們在教學中也應該引導學生認識到這種思維。如何引領,讀與寫之間的關系不就自然而然地貼在一起了嗎?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20課《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導學案 篇10
我捧起《語文》書,細細的品味著一篇文章----《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這篇文章主要內容是:談遷嘔心瀝血寫的《國榷》被小偷偷走了,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為了實現兒時的志向----編寫一部可信的明朝編年史,談遷決心重新撰寫《國榷》。最后經過談遷的不懈努力,終于成功地撰寫了更加翔實可信的《國榷》。他也因此因此名垂青史。
再回過頭來放眼看看世界,其實世界上有許多和談遷一樣有厄運打不垮信念的人。如:司馬遷、桑蘭、海倫.凱勒、凡高、張海迪、貝多芬、霍金等等,他們都具有厄運打不垮信念。就比如海倫.凱勒,她在19個月大時因為一次高燒而引致失聰以及失明,在導師安妮.沙利文的幫助下,畢業于哈佛大學,成為了一名美國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
現在我有健康的體魄,幸福的生活,可謂無憂無慮。但在達到我的理想前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我要勇敢地面對厄運,不在厄運面前低頭,做一名厄運打不垮的人。
讀完了《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讓我想起了文章最后的道理:“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云。”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20課《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導學案 篇11
仍然是最近的思路,抓關鍵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解題。
讀題,課題落實到哪個詞語上?(信念)
什么是信念?字典上的解釋:自己確信的看法。課文中的應該是指一定要編寫明史的決心。
厄運?厄,災難,困苦。困苦的遭遇。
快速瀏覽課文,課文的哪句話能解釋課文的寫作目的?
最后一自然段。指讀,齊讀,品悟。
板書:希望之光
驅散
絕望之云
為什么希望之光能夠驅散絕望之云?因為她有
釋:名垂青史。
名聲流傳下來。
僅僅是這樣嗎?秦檜呢?
不是,是遺臭萬年。
那名垂青史是什么意思?(好名聲)
談遷為什么能夠名垂青史?
成功了,成功源自什么?板書:成功,談遷,明史《國榷》。
再次點題,因為他有。
自讀課文,什么是絕望之云?談遷遇到了什么事情讓他絕望?
相機學習:
……心血……化為烏有……致命打擊……
心血是什么?《國榷》。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幾句話。數字,板書,指導朗讀。講解寫法。
丟了很傷心,我們理解,但為什么說是致命打擊呢?
體弱多病老人。(聯系第一次編寫的時間想)指導說話。
所以他(茶飯不思……)
但是他沒有被打倒,因為他有。
自學第3自然段,體會。
特地四處廣泛親自終日 孤燈
指導朗讀。
對比新舊國榷。
感悟,說話訓練。
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總結寫法,下課。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20課《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導學案 篇12
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國標本第9冊第20課,課文記敘了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困境中前后兩次撰寫明史《國榷》的感人故事,表現了談遷在厄運中堅不可摧、不屈不撓、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受談遷在厄運面前所表現出來的堅不可摧、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學會正確對待生活的困難和挫折。這是理解這篇課文的中心工作,裔老師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圍繞這個重難點展開,各個環節的設置也是為了對這個重難點進行抽絲剝繭,最后讓學生有一個明確地認識,對談遷的精神世界有更深的感悟,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在上課的過程中,發現裔老師老師的教學有很多亮點。
一、從詞語入手,整體感知
本課教學揭示課題之后,裔老師老師用三組詞語,引導學生理解課題文章中的主要內容。梳理課文的思路,幫助學生理清課文大致思路。這篇課文由“信念”開始,到遭受“厄運”,再到“打不垮”的信念,所以在教學中裔老師采用了循文教學,平鋪直敘,并沒有采取什么跳躍式或由果溯因式的教學。
二、利用板書,明確層次
其次裔老師由信念入手,問學生談遷的“信念”是什么?這里要求學生理解是自幼立志,而且這個“志”伴隨談遷走過了一生,不同于一時之間的想法。這一小節中“為了一點史料,竟帶著干糧走了一百多里路”,引導學生去比較“一點史料”和“一百多里路”,從而讓學生感悟談遷對歷史的責任感,在通讀朗讀去感受人物。這一小節中還以一個重點句: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讓學生自讀感悟,這幾個數字在這里表現了什么,學生可以說一個數字,也可以幾個數字結合起來說。20多年,一萬多個日夜,記載了談遷辛勞的付出;6次修改是為了明史的翔實可信;50多歲說明年老志堅;500多萬字從數量上說明談遷巨大的工作量,真是一本巨著。最后通板書的總結,讓學生認識談遷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
三、營造氛圍,打開思路
家境貧寒并沒有動搖過談遷要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的信念,就在他大功告成的時候,他的內心不知道有多喜悅,簡直是難于言表。可就在他沉浸的喜悅之中時,他遭受到了怎樣的厄運?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到,接著追問:這樣的厄運對于談遷來說怎樣?對于已是體弱多病的談遷來說又怎樣?他茶飯不思,夜南安寢,到底在“思”什么?在這個基礎上再讓學生去比較:別人是怎么看待此時遭受厄運的談遷的?談遷又是怎么對待這個致命的打擊的?通過比較加深對人物的認識,加深對人物精神世界的認識,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自然會抓住“很快”、“回到”、“從頭撰寫”等詞語體會談遷并沒有被厄運打垮。
“談遷并沒有被厄運打垮,他又是怎么戰勝厄運,再次編寫《國榷》的?”由這樣一個問題過渡到第3小節的學習。第三小節要讓學生抓住一些關鍵性的詞句進行理解,比如“四處尋訪”、“廣泛搜集”、“親自”、“終日奔波”等詞語,然學生體會談遷的艱辛。裔老師抓住其中的一句“面對孤燈,他不顧年老體弱,奮筆疾書,他知道生命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讓學生自讀體會,學生會聯系詞語“年老體弱”和“奮筆疾書”來感受談遷的精神。緊接著裔老師設置了一組想象聯系來加深學生對“信念”的理解:夏夜,酷熱難當,孤燈下,談遷……。冬夜,寒氣逼人,清冷的孤燈下,談遷……。在想象練習的基礎上再追問:是什么力量在支持著年老體弱的談遷奮筆疾書?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有讀到悟,到想象人物情景,逐步加深了對信念的認識,加深了對談遷打不垮的信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