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課堂實錄(精選3篇)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課堂實錄 篇1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的課題是(老師指黑板上的板書)
生:(齊答)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師:看到這個課題大家有什么疑問呢?
生:厄運指的是什么?
生:厄運打不垮誰的信念?
生:厄運為什么打不垮他的信念?
生:信念什么意思?
師:同學可真愛動腦筋啊!老師把你們提的問題大致歸納為大屏幕上的三個問題
(投影出示)1.文中的厄運指的是什么?
2.是誰遭受這厄運?
3.文中所說的信念指什么?
師:那么誰能告訴老師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有什么好的辦法?
生:聯系上下文來。
生:通過讀課文解決這些問題
師:好,同學們現在你就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方法來回答上面的三個問題!
生自己看書找答案
師:誰來回答第一個問題?
生:一天夜里小偷溜進他家偷東西,見到家徒四壁,無物可偷,以為鎖在竹箱里的《國榷》原稿是值錢的東西,便把整竹箱偷走了。
師:對!很好請坐!誰來回答第二個問題,大家都象答啊,那一起告訴老師。
生:談遷
師:誰來回答最后一個問題,文中所說的信念指什么?
生:談遷立志要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
師:大家說他回答的對嗎?
生:對!
師:好解決了這些問題我們就正式進入本課的學習,首先請大家默讀第一段想一想談遷在你心中是個怎么樣的人?
生:他家境貧寒,但很喜歡歷史
師: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談遷自幼刻苦好學,博覽群書,尤其喜愛歷史。立志要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
生:他是一個堅持信念的人
師: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生: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師:你找個同學問問你這句話讀的怎么樣?隨便找個同學。
生:我覺得她讀的很好?
師:為什么?好在哪?
生:在描寫談遷的數字上她都著重讀了,
師:你想試著在讀一讀嗎?
生: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師:這位同學你覺的她讀的如何?
生:語氣很好,
師:那么通過這些數字你能想到什么?
生:20多年說明時間長,6次說明反復地查證、修改,50多歲說明從歷時長,500多萬說明書稿的工程浩大。
師:你能告訴老師談遷是從多大開始寫《國榷》的嗎?
生:30歲
師:看來你不僅是個懂得自覺預習的好孩子而且數學也不錯
師:誰能告訴老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生:這樣寫更能突出談遷所用時間長,耗費精力多
師:好 ,你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師:對的很正確,但老師認為你感情還沒到,誰還來想試
生: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師:面對這部終于完成的《國榷》的稿件,談遷這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開心
生:高興
生:興奮
師:好老師在這用高興來形容談遷此時的心情。
師:沉浸在喜悅中的談遷,卻發生了一個重大的變化,是什么變化呢?這時他的心情又怎么樣了呢?請大家默讀第二自然段.
師:沉浸在喜悅中的談遷,發生了一個什么樣的變化呢?
生:書被小偷偷走了
這時他的心情又怎么樣了呢?
生:悲傷
生:難過
生:痛苦
師:老師在這用這位同學所說的悲傷來形容此刻談遷的心情。
傷心的談遷受到了巨大的打擊!是什么打擊呢?用書上一個詞告訴老師。
生:致命
師:為什么說是致命的打擊呢?聯系上下文想一想。
生:20多年的心血轉眼間都化為烏有
生:談遷現在已經是50多歲老人,他花了20多年寫國榷,忽然沒了,如果再寫又要花20年,那么他就70 多歲了,他已經沒有經歷去完成了
師:面對這致命的打擊談遷先是如何?用書上的句子說
生: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
師:談遷此時是非常悲傷難過的,誰能試著再讀讀這句話,記得讀出談遷當時的心情。
生: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
師:假如這時談遷周圍的人知道談遷書被偷走了,他們會怎么對他說
顯示 談遷的朋友會怎么對他說( )
談遷的父母會怎么對他說( )
談遷的兒女會怎么對他說( )
師:你現在就是談遷的朋友,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呢?誰來當談遷的好朋友
生:談遷不管遇到什么問題,你都要勇敢的面對,勇敢的往前走,不能被困難嚇倒,一定要堅持
師:看來你是一個堅強的小姑娘,大家說是不是?
師:那么作為談遷的父母會說些什么呢?
生:兒啊!你都50多歲的人了,再說你都奮斗了20多年了,你不要再寫了,休息下吧。
師:看來你是一個很會關心人的好孩子。
師:作為談遷的子女又會如何說呢?
生:爹爹,你忙活了20 年,讓我們來孝順你,你安心度過晚年吧。
師:你是個非常孝順的孩子
師:同學們,談遷在珍貴書稿被盜之后沒有-----垮下去。談遷在寢食難安,以淚洗面的日子中沒有-----消沉。談遷在二十多年心血毀于一旦之際沒有-----放棄。那談遷是怎么做的呢?齊讀最后一句
師:從頭再干談何容易?試想一下:在300多年前,生命走上最后光陰的談遷,他開始從頭編寫這部史書,他真的能夠成功嗎?來,他又是如何同命運挑戰,與厄運抗爭的呢?請同學們聽老師讀課文,畫出讓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生:在北京的那段時間,他四處尋訪,廣泛搜集前朝的逸聞,并親自到郊外去考察歷史的遺跡。他一襲破衫,終日奔波在撲面而來的風沙中。面對孤燈,他不顧年老體弱,奮筆疾書,他知道生命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
師:這句話為什么讓你感動,還有沒有同學也和他找的一樣的?
生:通過這句話我仿佛看到一個身穿破舊的衣服的老人冒著風沙奔波在路上,不關嚴寒酷暑他都去查找資料
師:我們再來看這句話,談遷為什么要親自去考察歷史的遺跡呢??通過前文我們知道談遷編著的國榷是一部什么書,明史,史書更注重真實性所以談遷要親自去考察。
師:通過一襲破衫這個詞我們可以看出什么?
生:談遷當時非常的貧窮,為了編寫國榷這不明史他已經花費所有的盤纏,連買件新衣服的錢都沒了
師:文中年老我們可以理解,那么為什么談遷會體弱呢?
生:因為談遷為了完成國榷生病了也不舍得去看病
生:談遷每天都在查找資料,不顧年老造成的。
師:這時談遷周圍的人看見談遷又會說什么呢?
顯示 在街上的人看見談遷會說什么?
被談遷尋訪的人會對談遷說些什么?
生:談遷書掉了,就算了,天命不可違,你就認命吧
師:那么在街上的人看見談遷會說什么?
生:談遷你太厲害了,你要勇敢的面對現實,振作起來,千萬不要被困難所打倒!
師:很好,就是聲音小了些,希望下面回答問題的同學聲音能大些,讓所有的都能聽見
生:談遷你真了不起,一把年紀還立志重寫國榷,你要保重身體
師:談遷向厄運挑戰成功了嗎?從哪看出的?
(顯示)
經過幾年的奮斗,一部新的《國榷》誕生了。新寫的《國榷》共104卷,500萬字,內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實、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師:大家看看這兩個句子有什么區別?特別是數字有什么特別之處?
生:談遷第一次寫國榷時用了20多年,第二次就用了幾年,第一次寫的國榷500多萬字,第二次500萬字而且內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實、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師:第一次寫的國榷比第二次寫的國榷字少,但內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實、精彩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談遷花了大量心血
師:談遷成功了,談遷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是什么?
生:做事要對自己有信心
生:遇到困難不能退縮
師:那么本文的作者在得知談遷的這種精神后也有所感悟,這是什么呢?請大家齊讀本文最后一段!
師:同學們,其實在和困難做斗爭的道路上談遷并不孤獨,和他一樣的勇士有很多很多,你能聯系身邊的實際,試著用一兩句來概括他們的事跡嗎?
生:海倫·凱勒1880年出生于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喀姆比亞的城鎮。在她一歲半的時候,一場重病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接著,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就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學會了讀書和說話,并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生:張海迪:1955年出生在濟南,成長于莘縣。碩士研究生學歷。現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室一級作家,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肢體殘疾人協會主席。 5歲時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特的人生歷程。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又自學了大學英語,還學習了日語、德語和世界語,翻譯了16萬字的外文著作和資料;
生: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曾先后畢業于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并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在大學學習后期,開始患“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運動神經元疾病),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殘疾的種種困難。生:霍金的成名始于對黑洞的研究成果。在愛因斯坦之后融合了20世紀另一個偉大理論──量子理論,他認為,宇宙是有限的,但無法找到邊際,1985年霍金喪失語言能力,表達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臺電腦聲音合成器。他用僅能活動的幾個手指操縱一個特制的鼠標器在電腦屏幕上選擇字母、單詞來造句,然后通過電腦播放聲音,1988年寫成科普著作《時間簡史》。
師:大家說的都很好,看來課下大家做了很多準備。老師知道還有很多同學想說,但由于時間關系,老師希望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交流你找到的關于不被困難打倒的人的事跡。
師:學了這篇課文,我們最該學習的是談遷的那種在厄運降臨的時候沒有被打垮,沒有倒下,而是重新站立了起來的勇氣。同學們,你們今后要走的路還長,這期間難免會遇到很多挫折與困難,但不管你們遇到了什么,都要勇敢的去面對。只要我們心中擁有一份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無論遇到什么艱難險阻,都擋不住我們前進的腳步!只要我們心中擁有一份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我們就一定能夠取得---生:成功!
師:讓我們再次齊讀最后一段。
師:下面進入今天的作業超市
1.喜歡畫畫的同學找出文中讓你感動的畫面畫一畫!
2.喜歡寫作的同學試著寫寫周圍不被厄運打垮的事例!
3.喜歡搜集資料的同學搜集些有關不被厄運打垮的名言或事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課堂實錄 篇2
上課老師:山西省晉中市左權宏遠學校 巨亞宏
上課地點:南京海軍指揮學院
課前談話:
師:提到晉州,就會想到喬家大院。一提到左權,就會想到左權將軍,更會想到左權民歌。師現場唱起了山西民歌。(場下掌聲)
喊出我的名字。
學生喊了,聲音小。
師:喊聲很親切,但不夠響亮。
生又喊了,聲音響亮了不少。
……
師:今天我們繼續走進史學家談遷,繼續學習本課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生讀題。
師:快速瀏覽課文,回想談遷接受了人生怎樣的厄運?面對厄運,他被打垮了嗎?開始。
學生開始瀏覽課文。
師:他經受了怎樣的厄運呢?
生:他要立志寫一部明史。
師:把掌聲送給第一個勇敢回答問題的女孩。掌聲不夠熱烈。
師:這本書是他經過20多年的奮斗,是他心血的結晶,然而一夕之間化為了烏有。這只是二十余載成巨制,一夕之間成烏有。師板書:打擊。
師:他被打垮了嗎?他消沉了嗎?看一段話。出示。
很多人以為……回到了書桌旁,……這部史書。
師:他是怎么做的呢?
生:從頭撰寫這部曾經寫過但是又化為烏有的史書上。
師:讀讀這個詞。
生:從頭撰寫。
師:再讀。
生讀師板書:從頭撰寫
師:還有一個關鍵的詞語,自己先讀一讀。
生讀句子。
師:還有一個關鍵詞語,哪個詞。
生:下決心。
師:下決心之前呢?
生:他很快從痛苦中掙脫出來……
師:掙脫,我們一起讀這個詞。
生讀。
師:掙脫不夠利索。再讀。
師:掙脫什么呀。
師板書掙脫痛苦。
師:讀這兩個詞。
生:掙脫痛苦 從頭撰寫。
師:是什么樣的信念讓他能夠掙脫痛苦,從頭撰寫呢?
生:他心中有種信念。
師:信念具體指什么?
生:書稿被偷,他下決心從頭寫。
師:你沒聽清我的問題,我說他的信念是什么?
師:這是一種什么樣的信念在支持他。
生:是一種信念在支持著他。
師:因為談遷要編修一部明史,所以厄運,接著向下讀。
生接著讀下去。
師:我隱約感受到了力量的存在。但不是那么強烈。正因他心埋編明史的信念,所以厄運,誰能讓我感受到力量的存在。請你讀。
生讀。
師:所以厄運,接著讀。
生沒讀出來。
把學生叫到了前面讀,學生仍沒有讀出來。師引導學生讀。
師:有力量但還是不夠強烈,再讀。
生再讀,好一點了。
師:好,從頭再來談何容易呀。心血化為烏有,這是致命的打擊,此時的談遷已經53歲了,但正因為他有信念,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撓的精神,經過4年,他完成了書稿。讀一讀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開始。
生讀。
師:再讀。
生再讀。
師:好,大家注意到有個數字了嗎?哪個?
生:四年。
師:大聲地喊出這個數字。
師:很長嗎?
生:很長,四年才完成說明他非常努力。
師:他怎樣的努力過?
生:日夜都在寫。
師:他忘記了吃飯睡覺。這是怎樣的四年呢?
生:漫長的。
師:你能用一個詞語來說嗎?
生:廢寢忘食。
師:這還是一個怎樣的四年?
生不答。
師:我們再讀,經過四年的努力。讀。
生讀。
師:這是一個披星戴月的四年,還是含辛茹苦的四年,還是一個堅持的四年,是一個創造奇跡的四年,再來讀這句話。
生讀得拖。
師:這四年平凡嗎?
生再讀,好一點。
師: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
師:沒有這四年,就不會有國榷。所以,別小看這四年,四年似乎時間短,但又漫長的四年,我們讀懂了數字背后的生命。談遷已經57歲了。在59歲的時候,他為了使書更加準確,他決定到北京。我們走近他在 2年半的日子當中。自由讀第三自然段,哪些句子向我們描述了他在北京為了信念的執著與堅持。開始。
生開始讀書。
師板書。執著追求
師:誰來讀。
生:在北京的那段時間……
師:讀準了。
生重讀。
師:你讀了一句,誰補充。
生:他一襲破衫……已經不多了。
師:已經不多,再讀。
生再讀這句。
師:是這三句話嗎?
出示。
師:這三句話,展示了他在北京的時間里為了信念的執著追求,讓我們靜下心來,認真讀一讀這段話,看哪些詞句令你感動,不妨劃下來多讀幾次,聽明白了嗎?好,開始。
生開始邊讀邊劃。
師:劃好之后,多讀幾次,談一談為什么令你感動呢?
師:這段話中,哪些詞語令你特別感動,誰來交流。
生:我被終日奔波感動。
師:你來讀。
生讀。
師:為什么感動?
生:已經是老人了,還在為撰寫史書奔波。
師:終日什么意思?
生:整天奔波。
師:讀讀這個詞。
生齊讀。
師:再讀。
師:我們想象,他從早晨到中午到晚上,他一直都在奔走忙碌。請你再讀。
生再讀,堅定了一點
師:還有嗎?繼續交流。
生:面對孤燈,他不顧……,我從奮筆疾書……為史書而奮斗。
師:讀出你的感動。
生讀。
師:哪個詞。
生:年老體弱,
師:選一個你會選哪個?
生:奮筆疾書。
師:為什么?
生答。
師:它是什么意思。
生談理解。
師:一起來讀。
生讀。
師:再讀。
師解釋詞語。疾做什么講?
生:快速地。
師出示疾的幾種意思。
師:這里作什么講?
生齊答。
師:再讀。
師:我們再讀這個詞。
生讀
師:別磨蹭。
生讀。
師:有速度了,再讀。
生讀。
師:為什么要奮筆疾書?
生講
師:你讀這個詞。
生讀。
師:讀這句話。
生讀句子。
師:是啊,他在和人生賽跑,和時間賽跑。我們一起來讀。
生齊讀。
師:他在和時間賽跑,和自己短暫的人生賽跑。透過詞,我們想象,也許曾有人這樣勸談遷,你已經是老人了,人生還有幾年,你這樣做何苦呢?但談遷……請你讀這句話。
生讀。背景音樂是二泉映月。
師:也許是在一個酷熱難熬的夏日,談遷……
生接著讀。沒讀出來。師耐心等等。生讀了出來。
師:也許是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人們在家中取暖,而他面對孤燈,我們一起讀這句話。
生齊讀。
師:談遷的心中編寫明史比什么都重要。誰說?
生:比生命都重要?
師:為什么?
生答。
師:是啊,把掌聲送給他。
生鼓掌。
師:比生命更重要,信念勝過了生命。來這一段中,第一句沒交流,這里哪里令你感動?
生讀。
師:哪里令你感動,再讀。
師: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
師:是的,學習在這兒我就有一個問題問大家。他在北京的時間里四處尋訪,他一襲破衫……引導學生說。他僅僅是在北京這樣做嗎?
生:我認為不是。
師:而是?
生:有六年的時間。
師:六年?
生:20年。
生:27年。
師:一點不過分,我們來默讀這樣的句子。
出示:經過20多年……
師:注意這些數字。
生默讀。
師:讓我們讀這些句子。(第三自然段)
生讀。
師引讀。
生越讀越好。
師:他在第一次編寫國榷的時間,讀這些詞。
生讀。
師:他不顧
生跟讀。
師:在后來經過奮斗中,他從27歲開始,30余年的漫長時間里,每一年當中的每一天都是這樣子做的,一起來讀這段話。
生齊讀第三段。
師:一部新的國榷誕生了。讓我們讀。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所有人。讀。
生讀。
師板書:紅筆寫下
師:我們讀這個詞。名垂青史
生:名垂青史。
師:垂作流傳講。師引導說板書
師:真是厄運不改男兒志,重新再造垂青史。國榷在1958年出版了,他的故事更加引人深思。他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讀。
生讀。
師:誰談談啟示?
生:坎坷與崎嶇沒有關系。
師:讀出你的感悟。
生讀。
師: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
生接著說。
師:他心中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司馬遷忍辱寫史記。阿炳失明創二泉映月。桑蘭的微笑征服無數世人。貝多芬失陪后完成了第九交響曲。海倫凱勒,霍金……還有李小龍……他喊出了五個字:我是中國人。從這些人的身上我們都何以得到這樣的啟示,讓我們捧起書來,讀。
生齊讀。
師:是啊,心若在夢就在,信念在希望在。心中有信念,從頭撰寫又所妨,厄運當頭又何懼,心中有信念,這種信念就是厄運打不垮的。這就是
生接著讀
師:這就是信念的力量,再讀課題。
生讀。
師:學習到此結束,謝謝36個孩子當中的每一個孩子。下課。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課堂實錄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關鍵詞句,聯系上下文理解,體會其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3、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就會有希望。
教學重點: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文章中的關鍵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持之以恒的頑強意志和毅力。
設計思路:以文章的結尾段為主線進行四次回讀,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結合談遷兩次編寫《國榷》的經歷,從中感悟信念的力量,從而升華人物的精神品質。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通讀全文,直奔信念:
師:上課。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從同學們個個認真、專注的眼神中,老師看得出大家都是會為自己的理想、信念而奮斗不止的好少年,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0課《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板書課題)
師:昨天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今天就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再次走進課文。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11頁,一邊瀏覽全文一邊思考:文章中的哪個自然段給我們以啟迪?
生:第4自然段。
(課件出示):
一讀結尾段: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云。(課件中突出“厄運和信念”兩個詞,其中“厄運”為藍色字體,“信念”為紅色字體。)(學生齊讀這段富有啟迪性的話語。)
師:這段話中的“信念”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生:這里的信念指的是“談遷立志要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
師:那他所經歷的“厄運”又指的是什么?
生:他撰寫的《國榷》書稿在一夜之間不翼而飛。
師:為什么一部書稿的遺失就被稱之為是“厄運”呢?
生1:因為這部書稿來之不易。
生2:因為這部書傾注了談遷的心血。
生3:因為這部書是談遷好不容易才完成的。
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談遷是怎么完成這部書稿的?
二、精讀“家貧著書”部分,感悟信念:
師:輕聲讀第一自然段,看看從哪些詞句能讓我們感受到這部書來之不易?
(學生自由讀文感悟。)
生:“由于他家境貧寒,沒有錢買書,只得四處借書抄寫。有一次,為了抄一點史料,竟帶著干糧走了一百多里路。”
師:你從這個句子中體會到這部書稿來之不易,很會讀書。這里說家境貧寒,那么他“家境貧寒”到什么程度了呢?能用文中的一個詞來形容嗎?
生:家徒四壁。
師:“徒”在這兒是什么意思呢?
生:只有。
師:是啊,家里只有四面墻壁,除此之外,什么也沒有了。那他過著一種怎樣的生活呢?你們能想象一下嗎?
生1:家里沒有米面,只好吃樹根、菜葉,吃了上頓看不見下頓。
生2:到了陰雨天,房頂很可能會漏雨。
生3:衣服上有好多洞,很破舊。就像書中說的“一襲破衫”。
師:你真會學習,能聯系后文想象談遷穿的衣服。
老師這里給大家帶來了一些資料。相信大家讀了以后感觸會更深。
(補充資料:)
談遷自幼家貧,靠替人抄寫、代筆來維持生活。當時,相關的史書只有富貴人家才有,于是談遷經常忍受屈辱上門求借,珍貴的書籍不肯借,就當場掏出紙筆抄錄,這其間沒少受到別人的嘲笑和驅趕。
師:讀完這些資料之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對談遷的艱苦遭遇感到同情。
生2:談遷在這么艱苦的條件下還要堅持寫書,我對他感到深深地欽佩。
生3:談遷忍受這么多的屈辱還要堅持寫書真是不容易呀!我很佩服他。
師:是啊!讓我們帶著這些感受來讀好這些句子。
(指名學生讀句子。)
師:還有哪些句子能讓我們感到這部書來之不易?
生:“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師:透過這些數字,你能體會到什么?請圍繞這些具體的數字,談談你的理解。
生1:我透過“20多年、50多歲”這兩個數字,可以體會出談遷寫這部書用的時間很長,可以說耗費了他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
生2:我通過讀“6次修改”,想到我們寫作文時最多也不過修改3次,而談遷進行了6次修改,可見談遷對待學問的嚴謹認真。
生3:我想“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相當于我們的21000多本作文本那么厚,篇幅可真夠長的。
師:那這樣的一部書籍,用文中的一個詞那就叫——
生:鴻篇巨制。(板書:鴻篇巨制)
師:同學們體會的很到位,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些體會,再來讀讀這些句子,感受這部書完成的不容易。
(指名學生讀句子)
師:家境如此貧寒,談遷竟然完成了這樣一部鴻篇巨制,他靠的是什么?
生:信念的力量。
師:當我們讀到此處可以想象到這部書在談遷眼里被看做是——
生1:是他一生心血的結晶。
生2:是他的命根子。
生3:就是他的生命。
生4:是他生命中的至寶。
師:然而就在一夜之間,這部書稿化為烏有,(板書:化為烏有)這個消息對于談遷來說,那簡直就是:——
生1:致命的打擊。
生2:當頭一棒。
生3:晴天霹靂。
師:(板書:致命打擊)經受著致命打擊的談遷此時是什么樣子的呢?請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
生:“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
師:他“茶飯不思”,那他“思”什么?“夜難安寢”他在想什么?兩行熱淚中流淌的是什么?你能想象一下談遷此時的樣子嗎?
生1:他每天蹲坐在墻角,兩手托著腮幫唉聲嘆氣。
生2:他每天呆呆地蹲在那里,望著蒼天嘆息!他可能想:老天呀,怎么這么不公平呀?為什么偏偏丟了我的書稿?
生3:晚上他整夜睡不著,想他的書稿會去哪里,想想自己都這把年紀了,再想想自己的家境,如果重寫,談何容易?今后他該怎么辦?
……
師:是啊!想想自己寫書的經歷,想想自己受盡的艱辛和屈辱,想想自己都這把年紀,談遷仰望蒼天,他長嘆一聲“吾力殫矣!”(師凝重板書四個字)他說:老天呀,我已經沒有精力了!
師:談遷就這樣沉淪下去了嗎?
生:沒有。
師:是的,他經過反復思考,終于有一天他站起來了:“吾手尚在,寧已乎”。(師邊說邊用行書板書七個字)意思是:我的一雙手還在,怎么能停止呢?怎么能就此罷休呢?請同學們齊聲讀“很多人以為他再也站不起來了,但厄運并沒有打垮談遷,他很快從痛苦中掙脫出來,又回到了書桌旁,下決心從頭撰寫這部史書”。
師:是什么力量使他重新站起來了?
生:信念的力量。
師: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
(課件出示):
二讀結尾段: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云。
三、品讀“從頭再來”部分,成就信念:
師:正是因為信念的力量,談遷重新站起來了,也正是因為信念的力量,他經過4年的努力就完成了新書的初稿。在完成之后,他又做了些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第3自然段,找出相關的語句。
(學生默讀第3自然段)
生:在北京的那段時間里,他四處尋訪,廣泛搜集前朝的逸聞,并親自到郊外去考察歷史的遺跡。他一襲破衫,終日奔波在撲面而來的風沙中。
師:這里說“終日奔波”,(板書:終日奔波)你能聯系上下文說說他在奔波些什么嗎?
生:就是他要四處尋訪、廣泛搜集前朝的逸聞、考察歷史遺跡。
師:“終日”如何理解?
生:就是從早到晚。
師:是啊,當晨光熹微之時,我們在 ,而談遷在 。
生1:當晨光熹微之時,我們還在溫暖的被窩里伸懶腰,而談遷卻已經奔波在尋訪的路上。
生2:當晨光熹微之時,我們和爸爸媽媽準備起床鍛煉身體,而談遷早已拖著疲憊的身軀去廣泛搜集前朝的逸聞。
生3:當晨光熹微之時,我們可能還在熟睡,而談遷就已經拄著撿來的樹枝拐杖去考察歷史遺跡了。
……
師:烈日炎炎的中午,我們在 ,而談遷在 。
生1:烈日炎炎的中午,我們在吃著媽媽做的豐盛的午餐,而談遷卻在野外吃著樹根和野菜。
生2:烈日炎炎的中午,我們都在家熟睡午休,而談遷卻靠在大樹下喘息,啃干餅。
生3:烈日炎炎的中午,我們都在家午休,而談遷卻冒著烈日,彎腰駝背考察歷史遺跡。
……
師:當夕陽西下之時,我們在 ,而談遷在 。
生1:夕陽西下,我們回家和爸爸媽媽共享天倫之樂,而談遷卻還想趁著夕陽的余光多尋訪一些地方。
生2:夕陽西下,我們都回家吃著媽媽準備的晚餐,而談遷已經腰酸背疼,還要冒著風沙拄著拐杖準備找破廟整理自己搜集的資料。
生3:夕陽西下,我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電視節目,而談遷卻在就近的破茅屋里吃著野菜整理自己搜集來的逸聞。
……
師:同學們,想想我們自己的生活,再想想談遷的經歷,你感受到什么了?
生1:我感受到談遷為了編寫一部翔實的明史,真是不辭勞苦。
生2:我體會到談遷奔波考察真是太辛勞了。
生3:(非常激動地說)我相信談遷付出這樣的艱辛努力,一定會編寫出一部非常翔實、精彩的巨著的。
師:是啊,為了編寫這部史書,白天他終日奔波,那晚上他在干什么?
生:面對孤燈,他不顧年老體弱,奮筆疾書,他知道生命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
師:“奮”在字典中的解釋有:①鼓起勁來;振作;②搖動;舉起;
在“奮筆疾書”中應該如何理解?(板書:奮筆疾書)
生:搖動;舉起。
師:“疾”如何理解?
生:快速書寫。
師:他為什么要“疾書”?
生:因為她已經年老體弱,知道自己的生命已所剩不多。
生:他在和生命搶時間。
師:是啊,就這樣談遷奔波了一天又一天,寫了一年又一年。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走進新編的《國榷》。
生:新寫的《國榷》共104卷,500萬字,內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實、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談遷也因此名垂青史。
師:“名垂青史”是什么意思?(邊說邊板書:名垂青史)
生:名字在歷史上流傳下來。
師:名垂青史的僅僅是談遷這個人嗎?
生:還有談遷編寫的明史巨著《國榷》。
生:更重要的是談遷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信念不屈不撓、持之以恒的精神激勵著后人。
師:是啊!難怪作者蔣光宇發出了這樣的感嘆,讓我們再次讀這段話:
三讀結尾段: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云。
四、拓展延伸,升華信念:
師:大家還知道哪些人也同樣具有談遷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