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灰塵》快樂練習:達標訓練(通用12篇)
《假如沒有灰塵》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正確讀記“忽而、面臨、來源、分裂、飄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穩定、朝暉、單調、龐然大物、古往今來、氣象萬千”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3、領悟表達方法,并學習運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辯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用詞準確及說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明白灰塵與人類的關系,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教學過程】
學案
學習提綱
1、自學生字、新詞。正確讀寫目標1中的詞語。
2、讀通讀順讀流利課文。
3、默讀課文4~6自然段,填表:
特點作用說明方法
4、灰塵對人類有哪些危害?有哪些好處?從灰塵的危害與好處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練習提綱
1、抄寫目標1中的詞語。
2、以《假如我是灰塵》為題寫一篇說明文,注意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
一、初讀課文,掌握字詞
二、指導自讀自悟4~6自然段,從填表中弄明白灰塵的特點、用途及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拓展思維,明白道理
1、延伸課外,說說灰塵的優劣。
2、讓學生在聯系生活的講述中明白: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要學會揚長避短。
四、轉換遷移,訓練運用
《假如沒有灰塵》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2
這篇說明文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說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的密不可分的關系。閱讀時繼續了解說明文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
一、我能為下列詞語選擇正確的讀音(用“√”表示出來)
較短(jiào jiǎo)削弱(xuē xiāo)干涸(hè gù) 朝暉(zhāo cháo) 調節(tiáo diào)單調(tiáo diào)
二、我會用不同語氣,不同的句式寫句子
例:香山的景色很美。
1、香山的景色真美啊!
2、香山的景色怎能不讓我深深陶醉呢?
3、香山的景色就像是秋姑娘一不小心打翻了顏料盤,讓香山從山腳到山頂,一片紅火。
氣象萬千的大自然景觀很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會修改病句
1、下雨了,小軍急忙趕快跑進教室。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2、我們目不轉睛地聽老師講課。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3、我的鉛筆盒里有橡皮、直尺、自動筆、鋼筆和文具。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四、下面這段話是有關雞冠花的生長情況的,可是“小馬虎”敘述得缺乏條理,我能幫他排排隊
。ā 。┯忠粋月過去了,在它們茂密的葉子里,透出了一朵朵紫紅色的花。
。ā 。┮粋多月過去了,雞冠花越長越大,越長越高,有我身子一半高。
。ā 。┧臉幼雍皖伾嫦翊蠊u的冠子,在陽光下,顯得那樣鮮艷,那樣美麗!
。ā 。﹫@子里有兩棵雞冠花苗,它們矮矮的個子,長著幾片嫩綠的小葉兒,在微風中擺動。
。ā 。┧鼈兡劬G的“外衣”也早已脫去了,換上了一件深綠色的長袍。
( 。┟刻彀,我給小花苗澆水、除草,有時還松一松它周圍的泥土。
五、瞧瞧我的閱讀天地
潔凈的天空是生命的要素,可是灰塵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給人們帶來無盡的煩惱。讀下面短文,看看文中是采取哪些方法減少灰塵,凈化空氣的?除了這些方法,你還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前幾年,我們房子周圍的污染一直令人們頭疼,灰塵像無憂無慮的愛旅行的小娃娃。它們可是無處不鉆,眼睛里、喉嚨里、家中、衣服上、鼻孔內,它可真令我煩惱。只要它一高興,嬉鬧起來可把人們害哭了,隨風到處亂飛。當我打開電視,哎呀,沙沙的像下雨,看了也難受,原來又是灰塵在搗亂。爸爸只得拿起電吹風朝里吹,結果反而弄得滿屋子都是灰塵。
謝天謝地,這終于成了過去的事情了。現在我們的房子周圍已經種滿了各種樹木花草,周圍充滿綠色:綠色的樹,綠色的草。再配上那些紅的、黃的、紫的花,實在太美了!它們都綻開了那深藏多時的笑臉,把灰塵大口大口地吃進去。房子后面還建起了高高的賓館,旁邊有個很美的噴水池。那白花花的水柱,歡快地旋轉著,像周圍噴灑著細細的水珠,那清涼的細水珠濕潤著空氣,灰塵都昏昏欲睡了,它們垂頭散氣地摔下來,好像一下子不見了。啊!空氣好新鮮,我張開雙臂深深地吸著這清新的空氣,好舒服!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假如沒有灰塵》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3
一、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閱讀課文第50-51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說明文的表達方法
2、讓學生懂得灰塵的特點與作用,知道任何事物是有兩面性的,了解什么辯證唯物主義
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會說明文的表達方法,理解課文的內容
2、難點:如何辯證得去看待一件事物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上課了,走進教室,故意擦黑板,搞出些灰塵。然后有坐在前排的學生在咳嗽。
師:同學們,這灰塵是不是很令人討厭呀?
生:是的。
師:老師也是和你們一樣討厭這灰塵,讓我們一起看看這灰塵還給我們生活帶來什么影響。(出示課件,沙塵暴的圖片)是不是很麻煩呀?要是沒有灰塵那該多好呀,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假如沒有灰塵》。(板書課題-假如沒有灰塵)
2、自學課文,了解大意
。ǔ鍪菊n件,自學課文的要求)
師:好,你們先看看上面的屏幕,(指名一位學生讀自學要求),你們都清楚了自學要求了吧?
生:清楚。
師:好,那我們現在就開始吧,看后可以小組討論討論。
……
3、精讀
師:好,大家都看明白課文的大意了吧?都會讀嗎?
生:會。
師:(出示課件-課文)那好,我請幾位同學讀一下,看是不是讀得正確。(指名學生讀第一段)
……
師:大家說讀得正確嗎?(有錯的及時更正)很好,那你能跟大家說說你從這段里面知道了些什么?
生:看到了灰塵的危害,但人又離不開灰塵。
師:對,灰塵確實是對我們有危害,但是也不能離開它,為什么呢?要是沒有了灰塵我們又會怎樣呢?我們接著看。(指名學生讀第三段)
……
師:從這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灰塵的特點!
師:好,下面分組來討論一下假如沒有灰塵我們會怎么樣?
。ǚ纸M分別討論第4-6段,然后給代表說說結果,包括灰塵的作用)
4、范讀
師:恩,看來大家都知道為什么我們不能沒有灰塵了吧?那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四句句子好不好?(出示課件,假如……)
……
5、默讀
師:很好,大家都讀得很好。從灰塵的作用來看,我們沒有灰塵行嗎?讓我們再次認真的自個兒默讀一下這四句句子,好好感悟一下。
……
六、回顧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些什么呀?又得到了一些什么啟示?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要辯證的去看待任何事物)
七、課后作業
師:同學們回去后,收集一下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是兩面性的,明天上課就和老師、伙伴們分享一下。
八、板書設計 假如沒有灰塵
《假如沒有灰塵》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4
課文精解與編排意圖
在人們眼中,灰塵通常是污染環境、傳播病菌、危害人類健康的罪魁禍首。然而,這篇課文卻向我們介紹了灰塵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人類的生息離不開灰塵。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強烈的陽光將使人無法睜開眼睛;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天空將始終是蔚藍色的;假如空中沒有灰塵,地面上的萬物都將是濕漉漉的,更為嚴重的是,大氣中的相對濕度不斷上升,就會影響生物的生存。此外,假如沒有灰塵,大自然也將會變得非常單調。作者正是通過灰塵的作用,揭示出一個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兩面性,只有正確地認識它們,才能趨利避害,造福人類。
全文共6個自然段,層次分明,條理清晰。首段先從人們對灰塵通常的認識寫起,指出灰塵的危害,接著筆鋒一轉,第2自然段以問句設疑,發人深思,自然導入下文。第3自然段簡要介紹了灰塵的大小和主要來源。第4至6自然段從不同的角度詳細說明了灰塵的特點和作用,解答了第1自然段所提出的問題。第6自然段是重點段,由“灰塵大多具有吸濕性能”這一特性入手,層層推進,說明了灰塵的重要作用。此外,這三個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先介紹灰塵的特點,然后再具體說明灰塵的作用,結尾都運用“假如沒有灰塵”這樣的句式,對其重要作用加以強調和總結。
這篇說明文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說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的密不可分的關系。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了解說明文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二是讓學生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說明事物的方法。
教路點睛
導入課題時,可先讓學生說說灰塵有哪些危害,然后再大膽設想一下,假如沒有灰塵,人類和自然界將會怎樣!寣W生默讀課文,將自己的想法與課文的內容相印證,看看有哪些異同,引起學生的思考。——再引導學生自讀自悟4—6自然段,從填表中弄明白灰塵的特點、用途及說明方法,并請學生用一段話回答課文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話的設問:“假如自然界真的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情形呢?”——教師引導學生想一想:從灰塵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使學生懂得:灰塵太多確實會污染環境,但適量的灰塵存在,對大自然和人類都有好處
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正確讀記“忽而、面臨、來源、分裂、飄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穩定、朝暉、單調、龐然大物、古往今來、氣象萬千”等詞語,理解“忽而、依附、龐然大物”等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3。領悟表達方法,并學習運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辯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用詞準確及說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明白灰塵與人類的關系,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假如沒有灰塵》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5
教學目標:1、認識 4 個生字。
2、 朗讀課文, 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認識到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學會辨真地看待事物。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3、了解課文所用的說明方法。 重難點:認識到灰塵的特點和作用,學會辨真地看待事物。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收集資料了解灰塵與人類生活的聯系。
3、查字詞典,理解意思。
塵埃、拂拭、飽和、依附、濕漉漉、朝暉、日暈、單調。
教學課時:
1 課時 流程 創 設 情 境 , 激 趣 導 入 初 讀 課 文 , 了 解 大 意 依 照 提 示 , 自 學 討 論 教師活動 教師走進教室,連續地咳嗽,手在空氣 中扇著,然后說; “屋里有土可太不舒 服,我向大家一定和我一樣都討厭灰 塵。 那假如沒有灰塵是不是很好呢?今 我們就來學習《假如沒有灰 塵》 ”板書課題。
學生活動
1、朗讀課文,讀完說說沒有灰塵行不
1、學生討論回答
2、邊讀邊畫出生字詞,讀一讀體會在學生體會課文的意思。
3、出示生字詞指名帶讀。
3、 學生指名齊讀。 濕漉漉 朝暉 日暈 單調
1、指名讀閱讀提示。
2、先默讀思考:灰塵有什么特點和作 學生小組討論。然后與小組同學討論作者是怎樣說明這些特點和作用的。
小 結 感 悟 , 延 伸 拓 展
1、指名讀 3.4.5 自然段最后一句話, 你從中得到12假如沒有灰塵(教案)什么啟示?
2、你還了解生活中那些被看成廢物的 人們看成廢物的東西 都有其不容忽視的存東西,怎樣的價值?
3、交流課前查的資料:說說灰塵與人 在價值,要正確認識。 類生活的關系。
《假如沒有灰塵》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6
《假如沒有灰塵》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思路清晰,說明有序,淺顯易懂,因而教學時我以學生自學為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適時進行點撥引導。
導入課題時,我先讓學生說說灰塵有哪些危害,然后要求學生大膽設想一下,假如沒有灰塵,人類和自然界將會怎樣。接著我在班里進行了一場辯論賽。正方是認為灰塵對人類有害的,反方是認為灰塵對人類好處。從而達到從正反兩個方面認識灰塵的優缺點。
最后我對這場辯論賽進行了總結,讓學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灰塵太多確實會污染環境,但適量的灰塵存在,對大自然和人類都有好處。
這場辯論賽開展得很激烈,收效也是挺不錯的。
《假如沒有灰塵》教學反思
新課程理念指出:教學過程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學生自己活動,從而發現知識、獲取知識,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真正讓教師的“講壇”變成學生的“學壇”。
我選擇的是《假如沒有灰塵》這篇略讀課文!都偃鐩]有灰塵》共5個自然段,層次分明,條理清晰。首段先從人們對灰塵通常的認識寫起,指出灰塵的危害,接著筆鋒一轉,以問句設疑,發人深思,自然導入下文。第2自然段簡要介紹了灰塵的大小和主要來源。第3至5自然段從不同的角度詳細說明了灰塵的特點和作用,解答了第一自然段所提出的問題。第5自然段是重點段,由“灰塵大多具有吸濕功能”這一特性入手,層層推進,說明了灰塵的重要作用。
此外,這三個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先介紹灰塵的特點,然后再具體說明灰塵的作用,結尾都運用“假如沒有灰塵”這樣的句式,對其重要作用加以強調和總結。
這篇說明文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說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的重要關系。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說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本節課我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整個流程是這樣的:首先我口述了兩個由于灰塵而引發的疾病事件,由此讓學生初步了解灰塵對于我們人類生活的危害,進而導出“塵”,用說文解字方式解讀“塵”字,概括出它的特點,即小,緊接著要求學生從文中找出描寫灰塵大小的語句,并更中肯地概括其特點,即細小、微。唤又M入學文階段,先出示自主學習要求,即“默讀課文,找出描寫灰塵特點和作用的句子”,再通過小組討論交流想法,跟著全班交流,師相機引導學生通過抓住重點詞語、語句把握灰塵的特點、作用及作者所使用的說明方法,同時借助自然風光圖片(灰塵的杰作)使學生更直觀地體會,并相機板書,在小結灰塵的特點和作用后師口述灰塵在軍事方面的作用,以此擴充學生的知識面;最后通過文章最后一句及第一段的學習體會作者對灰塵的贊美及概括灰塵的兩面性,以此再進行拓展,列舉生活中存在兩面性的事物,從而得出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具有其兩面性的結論。
對于本節課的教學,我自認為教學思路很清晰,能把握住課文的重難點,能較好地補充文本的空白,使學生拓寬其知識面,跟學生很好地進行互動,跟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交流知識。特別是我平時常能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在課堂上能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討,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培養其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雖然本節課學生的概括能力還達不到很好的要求,出現不夠精確的情況,在今后的學習中將再加大力度進行訓練。同時今后的課堂要更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去讀,創設出一種想讀就讀、會讀就讀的場面。
沒有放開的手──《假如沒有灰塵》教學反思
《假如沒有灰塵》共5個自然段,層次分明,條理清晰。首段先從人們對灰塵通常的認識寫起,指出灰塵的危害,接著筆鋒一轉,以問句設疑,發人深思,自然導入下文。第2自然段簡要介紹了灰塵的大小和主要來源。第3至5自然段從不同的角度詳細說明了灰塵的特點和作用,解答了第一自然段所提出的問題。第5自然段是重點段,由“灰塵大多具有吸濕功能”這一特性入手,層層推進,說明了灰塵的重要作用。
此外,這三個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先介紹灰塵的特點,然后再具體說明灰塵的作用,結尾都運用“假如沒有灰塵”這樣的句式,對其重要作用加以強調和總結。
這篇說明文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說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的重要關系。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說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有些問題提出了卻沒能做答,全班交流時,學生讀的還不夠,說的還不透。究其原因,我想我忽略了這幾點:
1、放手讓學生去“讀”:
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去讀,創設出一種想讀就讀、會讀就讀的場面。正因為我沒讓學生讀透,因此后邊的交流就不可能透徹。
2、放手讓學生去“問”:
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要消除學生頭腦中的疑問,還要讓學生頭腦中產生更多疑問。因此,課堂上教師應該把問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多問。
3、放手讓學生去“講”:
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強調個體的自主感悟,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略讀課文的教學學生主動表達自己認識、感想的交流更為重要,教師應更多為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
教學過程其實也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學會放手,教師走下“講壇”,學生走上“學壇”。
《假如沒有灰塵》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7
一、教材分析:
《假如沒有灰塵》一課,是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是說明文單元,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是:抓住課文的要點,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并是試著加以運用。《假如沒有灰塵》一課,是本單元的第四篇課文,是略讀課文。
《假如沒有灰塵》是一篇非常吸引人的說明文,他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向我們介紹了人見人煩的“灰塵”原來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作者在講述灰塵的作用的同時,還向讀者揭示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具有兩面性,只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加正確地認識,才能趨利避害。
本文共六個自然段構思精巧、別具匠心!凹偃鐩]有灰塵”這一設問從課題開始反復出現了四次,“作假設”成為這篇說明文最突出的說明方法。文章以此為題起到了吸引讀者,引起讀者好奇的作用。文中的反復出現是為了強調說明灰塵的重要作用。結尾處起到了總結全文的作用。而文中這樣反復地出現“假如沒有灰塵”也使得文章的主題更加鮮明節奏更加緊湊。本文除了“作假設”還運用了“作比較”、“列數字”等說明方法。這些說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密不可分的關系。這篇文章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文章的4-6這三段結構相同,都是先介紹灰塵特點,再具體說明灰塵作用。
二、學情分析:
由于這是本單元最后一篇說明文了,學生對于本單元課文中的說明方法以及起到的作用,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他們能夠從文章中找到常用的說明方法,并且分析出使用效果。這又是一篇略讀課文,文字淺顯,所以應以學生自學為主。由于,“作假設”這種說明方法在本單元其它文章中體現不明顯,但在本文中非常突出,應充分引導學生感受它的效果。另外,“我們應該辯證看待事物”這一哲理,學生在自悟中很難體會到,也需要教師進行指導。
三、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正確讀記“然而、面臨、顆粒、來源、分裂、漂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穩定、朝暉、單調、濕漉漉、古往今來、龐然大物、氣象萬千”等詞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3、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重點體驗“作假設”這一說明方法的使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甚至多面性,受到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四、教學重點、難點
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重點體驗“作假設”這一說明方法的使用。
解決方法:品讀語句、隨文批畫、設計填寫表格、討論交流
五、教學過程:
。ㄒ唬、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板書:灰塵。
2、灰塵有哪些害處?
3、師:確實,灰塵是一種令人討厭的東西。對吧?所以,古往今來,人們總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那 么,同學們設想一下:假如沒有灰塵,(補全板書課文題目:12﹡假如沒有灰塵 課件:課題)我們的世界會面臨什么樣的情形呢?(指名作答)
4、下面我們來讀讀12課:《假如沒有灰塵》,假如沒有灰塵,是否對我們的生活絕對有利?
。ǘ⒊尸F目標、明確任務
①讀閱讀提示,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谡f一說:“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边@句話的意思。
、畚覀兿葋頇z查一下大家對生詞的掌握情況。檢查詞語認讀情況。
。ㄈ、合作交流,問題導向
、僮x課文,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谕ㄟ^預習,文章哪些自然段詳細介紹了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蹖W生默讀課文,組內合作完成表格。(教師巡回指導,要及時表揚合作很好的小組)。
、芊纸M展示。小組匯報時,要通過讀表現出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四)、生問師答,定向釋疑。
1、生題疑問
2、師問生答:
。1)、思考,作者是怎樣把灰塵的特點和作用寫清楚的?
。2)、回答:假如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情景?
。ㄎ澹、盤點收獲,拓展提升 。
、倩覊m在自然界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強烈的陽光將使人無法睜開眼睛;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整個天空將始終是蔚藍色;假如空中沒有灰塵,地面上的萬物都將是濕漉漉的;假如沒有灰塵,我們將無法欣賞到晚霞朝暉,(課件:晚霞朝暉),觀賞到閑云迷霧(課件:閑云迷霧),領略到彩虹日暈等氣象萬千的自然景色(課件:彩虹日暈)。假如空中沒有灰塵,大自然將多么單調啊!其實灰塵的作用還止如此呢!這里有份材料,讓我們了解一下。(課件:灰塵的另一面)
、诨覊m有著它的兩面性。你還能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東西其實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如網絡,糖,可以補充身體的糖份,好吃,但卻引起肥胖損壞牙齒。)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板書: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今后我們無論看待人或事物都不能只看到它的缺點,還應該看到它有好處的另一面。
。、作業。
請以“灰塵的自述”為題寫一篇文章,告訴人們它的兩面性。
。ㄆ撸、板書設計:
12*假如沒有灰塵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
《假如沒有灰塵》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8
《假如沒有灰塵》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思路清晰,層次分明,說明有序,淺顯易懂。作者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清晰而又生動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揭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只有正確地認識它們,才能趨利避害,造福人類。
在教學過程中,我積極響應學校提倡的“先學后教”的教學新模式,以學生自學為主,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學生自己活動,從而發現知識、獲取知識,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適時點撥引導。為此,在導入課題時,先板書灰塵二字,讓學生說說灰塵有哪些危害?然后讓學生大膽設想一下,假如沒有灰塵,人類和自然界將會是怎樣?接著讓學生初讀課文,將自己的想法與課文的內容相印證,看看有哪些異同,引起學生思想上的震撼。檢查字詞,重點理解:“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這一諺語,讓體會到原來灰塵在人們心中的危害是那么的大。再接著,讓學生默讀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灰塵的特點和作用,請學生用一段話回答課文第2自然段的設問:“假如自然界真的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情形呢?”最后,還引導學生想:從灰塵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這讓學生懂得:灰塵太多確實會污染環境,但適量的灰塵存在,對大自然和人類都有好處。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到: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應該正確地看待事物。
領悟說明文的表達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因此,在學生理清線索、理解內容之后,我引導學生運用在精讀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自讀自悟。圍繞“作者是怎樣說明灰塵的特點和作用的”這一問題熟讀精思、討論交流。并啟發學生注意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并認真體會這些說明方法的作用。
在讓學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灰塵太多確實會污染環境,但適量的灰塵存在,對大自然和人類都有好處。我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具有兩面性,學生舉了好多例子,如人類生活離不開水,但洪水泛濫,會給人們生命財產造成威脅;廢品一方面可以回收利用,節約資源,但如果利用不恰當又污染了環境等等。
學習了這篇課文,練筆也很有必要。為此,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我讓學生以“假如沒有……”為題,寫一次小練筆,讓學生深刻理解使用假如句子的應用并搜集有關灰塵好處的資料,讓學生動手能力得到施展的同時了解到灰塵與我們人類的關系。
本課總體教學感覺還可以,作為一名新手能得到前輩們的表揚和指導,深受感激和安慰。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比如教案處理不夠到位,深知領悟本文的說明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可是在教學過程中,方向把握有失偏頗。有些教學完全可以在學生預習之時完成的,卻在課堂上重復,浪費了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等。這些都是在今后教學上應該多加注意和改進的。
《假如沒有灰塵》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9
這篇說明文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說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的重要關系。
新課程理念指出:教學過程是學生的過程,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學生自己活動,從而發現知識,獲得知識,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真正讓教師的“講壇”變成學生的“學壇”。略讀課文的教學更應遵循這一原則。
在教學《假如沒有灰塵》一課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放手讓學生去“讀”:語文教學就要創設一種想讀就讀,會讀就讀的場面,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體驗。在課堂上我花了許多時間讓學生去“讀”,讀懂讀透。因此,為后邊的交流打下了基礎。
2、放手讓學生去“問”:教學過程中,許多學生能主動去提問題,通過提問,通過思考,不僅讓學生更主動地去學習,更帶動了其他學生去思考、提問。
3、放手讓學生去“講”:通過“讀”和“問”,學生有了自己的認識,我讓學生放開膽,主動表達自己的認識和見解。通過這樣的交流,學生有了充分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
4、放手讓學生去“評”:教學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參與評點、爭論,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實現。
5、放手讓學生去“練”:課后練筆很重要,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與相關的資料進行練筆——以第一人稱寫寫灰塵。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有助于學生個性的張揚。教學過程其實也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我們要學會放手,放手讓學生去做,雖然本課教學過程還有很多遺憾,但是也帶給我許多啟發,使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繼續前進。
《假如沒有灰塵》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10
教學目標:
⒈認識4個生字。正確讀記“削弱、柔和、朝暉、龐然大物……”。
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⒊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并學習運用。
、炊萌魏问挛锒加袃擅嫘裕艿匠醪降谋孀C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說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明白灰塵與人類的關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兩面性。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痹谄綍r的生活中,你們喜歡灰塵嗎?師生交流。結合生活實際,談談灰塵有哪些危害。
、不覊m在平時真的令人討厭,因此人們總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談談對這句詩的理解。
、臣偃鐩]有灰塵,人類和自然界將會怎樣?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弊杂勺x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并想想:假如沒有灰塵,到底會出現怎樣的情形呢?
、渤鍪旧中略~,引導學生讀準字音。
塵埃(āi ) 直徑(jìng ) 散射(sǎn) 較(jiào)短
削(xuē)弱 朝(zhāo)暉 單調(diào) 調(tiáo)節氣候
⒊交流:假如沒有灰塵,到底會出現怎樣的情形呢?
三、精讀課文,自主學習
、蹦x課文,看看為什么沒有灰塵就會這樣,灰塵有什么特點?用“——”畫出來;覊m有什么作用?用“~~~~~”畫出來。
、残〗M同學互相交流。
⒊全班交流匯報。
⑴灰塵的特點:
、傩。從哪兒感受到?
句子:灰塵顆粒的直徑一般在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毫米之間。人眼能看到的灰塵,是灰塵中的龐然大物,細小的灰塵只有在高倍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這句話是怎樣寫出灰塵“小”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龐然大物”是指龐大的東西。這段話首先運用列舉數字的方法介紹了灰塵的大小,接著又運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塵非常細小的特點。這兩種說明方法的運用,使說明的事物更加具體、真實、生動。)
朗讀體會。
、谏⑸涔饩(散射七色陽光)
③具有吸濕性能
⑵灰塵的作用:
、訇柟庾內岷
、谔炜丈矢挥谧兓
、坌纬尚∷危ㄐ∷涡纬稍旗F、雨、雪、晚霞朝暉、閑云迷霧、彩虹日暈等自然現象)
、亲詈蟮膰@號,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灰塵的贊美,我們真的離不開灰塵,讓我們借用書上的幾個假如再來贊美一番這灰塵
①引讀幾個假如。
、谡f一說從這幾句話中發現了什么?
(句式相似,都強調了灰塵的作用大,但強調的角度不同。這三個句子都采用“假設”的說明方法寫的。)
4、5、6三個自然段都先寫了有了灰塵怎樣,然后寫假如沒有灰塵怎樣,這又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呢?
、囱a充課外資料:作者運用假設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向我們介紹了灰塵的作用之大,除了書上寫的這些作用外,你還知道灰塵有哪些作用?
、祷覊m的作用可真大呀,就讓我們再一次來贊美并感謝它們吧。
從第4-6自然段中任選一段,細細品讀,用“正因為大氣中有了灰塵, _______________。”這個句式來說說。
四、明白道理,拓展思維
⒈怪不得作者第一自然段中說人類的生息離不開灰塵,讓我們在來看一看第一自然段,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采钪羞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塵一樣,具有兩面性,舉例說明。(如鳥糞、電視、網絡……)
板書設計: 12*假如沒有灰塵
大小及來源 列數字
散光 柔和
散射七色光 色彩富于變化 對 比
吸濕 小水滴 氣象萬千 假 設
教后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我總體感覺思路比較清晰。但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其一,學生對字的讀音掌握不夠好,比如“朝暉”這個“朝”字在初讀課文時強調了讀音,但在后來的朗讀中,還是有好幾個學生讀錯。這可能是進入五年級后,我對閱讀理解的教學加強了,而對字詞的教學減弱了,學生還不能很好適應所致。其二,在教學時,我對一些描寫的教學引導過細,以致教學時間不夠,在一堂課內沒能完成整篇課文的教學任務。略讀課文上成了精讀課文,這是我對略讀課文的重點把握不夠所致。
《假如沒有灰塵》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11
一、問題的提出
語文課堂應該是充滿智慧與靈動的課堂,是為學生創設“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廣闊時空。課堂上,當學生的思維一旦被真正調動起來,他們就會提出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問題,這就需要老師具有足夠的教學智慧,在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成”中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即時抓住學生稍縱即逝的火花,點燃精彩的課堂。
二、案例的描述
那天,在沒有安排預習的前提下,我直接出示了“假如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境地呢?”這一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積極性被迅速調動起來了。
有的說:“那有多好,可不用天天打掃衛生了!
有的說:“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灰塵讓我們厭惡,沒有灰塵,不是太好不過嗎?”
有的說:“灰塵還危及到人們的身體健康,沒有灰塵,人們的健康或許可以得到一些保證!薄
同學們各談各的,但觀點都是一致的──灰塵有百害而無一利。沒有灰塵,可以說是眾望所歸。
我馬上反問:“難道灰塵沒有一點益處?”學生被我這一問,頓時來了興趣,我馬上抓住這一時機,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文本,從文中尋找答案。
一會兒,學生馬上從書中圈劃出了灰塵的作用。
“原來,灰塵可以削弱太陽光,假如沒有灰塵,強烈的陽光將使我們無法睜開眼睛!
“灰塵還能反射光波較短的紫、藍、青三色光。假如沒有灰塵,天空將變成白茫茫的一片。”
“灰塵還有吸濕功能。”
“如果沒有灰塵,就不會有晚霞朝暉、閑云迷霧,大自然會是多么單調啊!”這時,我突然發現平時很羞于發言的小玲也舉起了手,為了對她的難得的勇氣表示鼓勵,我馬上請她來發表意見。
“原來,灰塵是好東西,那以后我們不要擦灰塵了……”
哈哈哈,頓時,課堂上響起了一陣哄笑,有的學生甚至一邊用手指著她,一邊發出“仄仄”的聲音,連一旁聽課的老師也禁不住偷偷地笑了起來。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尷尬,我沒有硬牽著學生回到原有的教學設計中,沒有心慌意亂,更沒有對這個學生的回答嗤之以鼻,批評訓斥,取而代之的是巧妙引導,并進一步啟發,使整個教學過程顯得很豐滿,很生動。
“同學們,你們剛才不是說了好多灰塵的作用嘛,那小玲說灰塵是個好東西也未嘗不可。”我故意對小玲的發言加以肯定。
“那灰塵有很多弊端,怎能就判定灰塵是好東西呢?”一位學生顯然很不服氣。
“灰塵有利處,也有弊端!边有一位學生補充。
“事物既有利處,又有弊端,這叫什么?”我看時機成熟,馬上拋出這個問題。
學生沉思了片刻。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蔽覟閷W生的悟性感到高興。
這時,小玲又信心實足地舉起了手,“老師,我該這么說,其實被我們深惡痛絕的灰塵也有它不容忽視的存在價值。我們要正確認識,趨利避害,揚長避短!
同學們情不自禁地向小玲投去了贊許的目光,我也深深被小玲再次舉手的勇氣而折服,孩子臉上的笑容更為燦爛了,整個課堂中也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隨感
上課前,我精心準備了教學方案,并沒有想到七年級的學生還會作出“原來灰塵是好東西,我們以后就不要再擦灰塵了……”這樣的總結。課后,我在想,倘若當初這個學生說出這句令滿堂學生與老師哄笑的話后,我馬上給予訓斥并及時糾正,倘若當孩子有了生成活動以后,我沒能注意傾聽,沒能篩選和提升來自學生的信息,并作為新生成的教學資源,也許,學生只能一知半解地去領悟所謂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即使是一些被人們看成是“廢物”的東西,往往也有其不容忽視的存在價值”。而且,對于剛才發言的那位學生,經過別人的取笑,她不可能再興趣盎然地繼續學習,不可能再繼續暢所欲言,這對她今后的語文學習都會形成一種障礙,甚至會蒙上一層陰影。
我慶幸自己當時的敏感與智慧,及時地調控了課堂。在學生發生錯誤后,將錯就錯,因勢利導,適時反問,全班學生的注意力自然就集中到這個關鍵問題上來了,在好奇心和好勝心的驅使下,他們會自主地想方設法去探究問題,尋求正確的答案。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見,真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學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
四、案例點評
我們可以為課堂教學中沒有預約的“生成”喝彩,可透過這些現象我們不難發現,不管是“預設”還是“生成”,這都要求我們的教師善于抓住契機,做個靈敏而懂得把握教育機智的人。因為一堂好課的出彩之處,可以是預設的,但更多的是生成的細節讓人為之耳目一新,為之喝彩。
類似于“灰塵是好東西”這一類現象,在我們的教室中每天不知道要發生多少起,然而它們往往就讓這些教學資源如流水一樣地消逝過去了,沒有留下任何記錄,更不要說讓它點燃孩子心靈的智慧和思想的火花。
這又是為什么呢?因為我們行為處事過于按部就班,過于追求直接的對應。也就是說,要有智慧的行為,先得有智慧的眼睛和追求智慧的頭腦,有一顆對最尋常的經驗敏感的心靈。
1、對全部的教育目標從總體融匯貫通:
有效的、創造性的問題解決,不可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解決方式。多數心理學家一致認為,有效的、尤其是靈活創造性的問題解決,是某個特定領域中可以稱之為“專家”的標志。對于教室里的問題解決而言,一個新手教師要成為一個專家教師,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知識儲存”,是她充分掌握了全部的教育、教學的目標。這種掌握不是按照目標本身的邏輯順序和分類標準一點一點地掌握,然后按照類別和順序一次一次地呈現的方式,而是全體綜合的掌握,然后在具體的情境中需要什么就能夠提取什么的方式,即在具體的情境中產生對于已經記憶和形成良好組織的目標的“再認”,它保證教師能夠迅速而準確地表征問題。教師打破刻板的按照預先的進度和計劃“上課”的教學方式而進行隨機的教育和生成的教育的最關鍵的環節。
2、養成常向自己提問的習慣:
一切教育教學,無論靈活的或刻板的,都不能免除一定程度上的事先的設計和預期。既然有預期,也就必定有預期不到的情況,因為教師對于動態的課堂情境和學生狀態的把握,必定只能是局部的、大致的和推測性的。我們傳統的教育,基本上只管教學的進度而不顧及對于學生的反應。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會遇到很多問題和挑戰,因為一切都按照她預先的思路來進行,如果有什么意外,她也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或者采取強制的措施。然而我們現在既然提出要“對學生作出合適的反應”,要尊重兒童的需要和權利,也就是要在相當程度上以學生為中心,那么,無論我們設計多么周詳的教學和課程,在具體的運行過程中都會碰到來自于學生的大量的挑戰。這挑戰中有些會使我們超越原來的設計水平,有些會使我們降低原來的設計水平,還有一些則迫使我們完全放棄并且另起爐灶。
教學過程中的創造性和靈活性,非常戲劇性地體現在:當教師的設計和預想同學生的反應不相符合時,這種不符合的程度越是遙遠,并且教師最終所采取的措施能夠既不違背設計又滿足學生的需要,那么教師的創造性和靈活性就越是能夠得到充分體現。而這一切得以產生的前提是:教師能夠將學生對自己的挑戰,轉化為自己對自己的疑問,轉化為一種積極行動的動力。
3、在同一個時間里注意不同的事情:
一個教師不可能享有牛頓那樣的閑暇,可以一天到晚都思考一個問題而不干別的事情;而且教師的教學智慧的產生,不能完全是頭腦中的頓悟,不能脫離開具體的教學場景,而往往是從什么地方產生問題,就從哪里發現問題解決的方法,并且就在同一個地方來解決問題。這不是說教師不能夠在下班之后從同事的聊天中,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獲得相關的啟示和領悟,但是我們更提倡現場的、就地解決的、互動中的發現和解決。這就意味著,教師需要在一邊做著日常的事情,一邊不放棄對于以前所產生的問題的關注。所有不曾解決的問題,懸在教師的心口上,成為一根十分敏感的“弓弦”,不論在什么時候碰到合適的刺激,就會一觸即發,豁然開朗。
4、從日常經驗中得到發現的驚喜:
日常生活經驗是人類一切科學和職業經驗的最豐富和最基礎性的“母體”,如果硬性地拋開常識的“庸見”,必定使我們自己的視野大大受限,就像文學作品失去它創造力的源泉一樣。相反,如果我們保持開放的心胸,保持對于生活的熱愛、對于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鑒賞性的敏感,那么我們的教學過程必定不再是照本宣科的、枯燥的,我們的隨機教育和生成教育就會真正成就我們的教育事業,使它成為一門實踐的藝術。
教師要有一顆靈動的心,一雙銳利的眼睛,要“于無聲處”去聆聽即將響起的驚雷。
《假如沒有灰塵》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12
《假如沒有灰塵》共5個自然段,層次分明,條理清晰。首段先從人們對灰塵通常的認識寫起,指出灰塵的危害,接著筆鋒一轉,以問句設疑,發人深思,自然導入下文。第2自然段簡要介紹了灰塵的大小和主要來源。第3至5自然段從不同的角度詳細說明了灰塵的特點和作用,解答了第一自然段所提出的問題。第5自然段是重點段,由“灰塵大多具有吸濕功能”這一特性入手,層層推進,說明了灰塵的重要作用。
此外,這三個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先介紹灰塵的特點,然后再具體說明灰塵的作用,結尾都運用“假如沒有灰塵”這樣的句式,對其重要作用加以強調和總結。
這篇說明文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說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的重要關系。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說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有些問題提出了卻沒能做答,全班交流時,學生讀的還不夠,說的還不透。究其原因,我想我忽略了這幾點:
1、放手讓學生去“讀”:
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去讀,創設出一種想讀就讀、會讀就讀的場面。正因為我沒讓學生讀透,因此后邊的交流就不可能透徹。
2、放手讓學生去“問”:
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要消除學生頭腦中的疑問,還要讓學生頭腦中產生更多疑問。因此,課堂上教師應該把問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多問。
3、放手讓學生去“講”:
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強調個體的自主感悟,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略讀課文的教學學生主動表達自己認識、感想的交流更為重要,教師應更多為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