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長相思》教學設計(精選17篇)
王崧舟《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1
《長相思》
清.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一、借助注釋,讀懂詞意。
1、切入:在王安石的眼中,鄉(xiāng)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xiāng)的徐徐春風。而到了張繼的筆下,鄉(xiāng)愁又成了那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么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xiāng)愁又是什么呢?
2、自由朗讀:仔仔細細地讀上四遍。讀前兩遍的時候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爭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圓。讀后兩遍的時候,爭取把它念通順,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
3、檢查:誰來讀一讀《長相思》,其他同學注意聽,這首詞當中的一個生字和一個多音字,聽他有沒有念錯;誰再來讀一讀《長相思》,其他同學聽,特別注意聽詞句的中間,是怎么停頓的,讀得是不是有板有眼。
4、讀出味道:讀古代的詩詞,我們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jié)奏,而且還要盡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1)用不同的語氣范讀題目,讓學生感知味道。2)學生試著讀全詞
5、感知詞意:詞讀到這兒為止,你的腦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覺?誰來說一說?
6、品味詞意:王老師提兩個問題,看看你對這詞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第一個問題聽清楚:作者的“身”,身體的“身”,身軀的“身”,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山海關外、關內、路上、高山上、船上、營帳里)第二個問題:(板書:心)納蘭性德的心在哪兒?(故鄉(xiāng)、故園)
7、小結:身在征途,心卻在故園,把它連起來(把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用一個圓圈圈起來),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新的體會?
8、讀詞:一個遠離,一個思念,同學們,就是這種感受,這種感情,這種心靈的回想,我們一起帶著這種感覺再來讀一讀《長相思》。
二、展開想象,讀出詞情。
1、師配樂朗讀,開啟學生想象之門:孩子們,請閉上你們的眼睛,讓我們一起隨著納蘭性德,走進他的生活,走進他的世界,隨著老師的朗讀,你的眼前仿佛出現怎樣的畫面和情景?
2、交流:學生交流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畫面。(身在征途的畫面)
3、引導第二次想象:你們都看到了,是嗎?你們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畫面,你們看到了輾轉反側的畫面,你們看到了抬頭仰望的畫面,你們看到了孤獨沉思的畫面。但是,同學們,在 納蘭性德的心中,在納蘭性德的記憶里面,在他的家鄉(xiāng),在他的故園,又應該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呢?展開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鄉(xiāng),在作者的故園看到的畫面寫下來。
4、品味“碎”字,讀出詞情:天倫之樂,溫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現在,此時此刻,這樣的畫面全都破碎了,這樣的情景全破碎了。(板書:碎 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園上寫“碎”)
5、導讀: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在這里沒有鳥語花香,沒有親人的絮絮關切,在這里有的只是——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在這里,沒有皎潔的月光,沒有在皎潔的月光下和妻子相偎依在一起的那份溫暖,那份幸福,在這里有的只是——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在這里沒有郊外的踏青,沒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捉迷藏,沒有楊柳依依,沒有芳草青青,這里有的只是——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長相思啊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長相思!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長相思。孩子們,閉上眼睛,想象畫面,進入詩人的那個身和心分離的世界,我們再一起讀:長——相——思。
扣住“碎”字,讓學生借助想象走進了作者情感世界。按理說,課上得這一層面已很到位了,但王老師卻并沒就此收筆,繼續(xù)引導學生品味文本。
三、互文印證,讀透詞心。
1、學生問作者:讀到現在為止,讀到這個時候,你是不是應該問一問納蘭性德。你的腦子里冒出了什么問題?想問一問納蘭性德。(為什么不回家、為什么要從軍、為什么不用心打仗)
2、引文拓展:孩子們,你們都問我是嗎?你們可曾知道這些問題納蘭性德也在問自己,就在征途上,納蘭性德還寫了一首詞,題目叫《菩薩蠻》其中有這兩句就是納蘭性德問自己的,誰來讀一讀?(出示課件“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3、親人發(fā)問:請你們再想一想,除了納蘭性德在問自己以外,還有誰要問一問納蘭性德“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妻子、父親、兒子、哥哥)
4、作者反問:我納蘭性德真的“輕”離別?再讀《長相思》,默讀,你從哪兒體會到我納蘭性德沒有輕離別呀?我不是輕離別呀!長相思的什么地方讓你體會到這一點。
5、升華:我身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wèi),我重任在肩,我責任如山,我不得不離,不得不別!長相思,我的重離別,我的重重的離別,我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經化在了《長相思》中了。
師:這就是為什么我身在征途卻心系故園的原因所在,這就是為什么我的那個夢會被破碎,我的那顆心會被破碎的原因所在。為了我的壯志和理想,思念家鄉(xiāng)的孤獨和寂寞,就這樣化做了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6、導讀結課: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齊說:長相思)。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生齊說:長相思)。愛故園,愛祖國,字字化做(生齊說:《長相思》)。
王崧舟《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2
設計理念:
從語言文字入手,緊抓重點詞句,反復咀嚼,反復品味,反復朗讀,引領點撥學生把握詩詞意象,提升感悟內涵。運用詩意語文的建構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體驗,感同身受地與文本對話,入情,悟情,融情,升情。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把握主旨
1、復習《泊船瓜洲》,重溫思鄉(xiāng)情。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還,不由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滿大地,離家已久,思緒萬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
2、明月千里寄相思,故鄉(xiāng),不管身處何時何地,你,都是我們心中永恒的家園。這節(jié)課,我們又將學習另外兩首表達思鄉(xiāng)情緒的詩詞。
3、自由讀兩首古詩詞,要求讀得正確、通順。通過看注釋,查資料,試著說說兩首詩詞的大概意思。
4、初步了解兩詩詞異同。
兩詩詞都是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其中《長相思》是詞。長相思是詞牌名,內容多寫男女或朋友久別思念之情。
二、對話文本,入情入境
。ㄒ唬⿲W習《秋思》
1、指名朗讀古詩。
2、交流詩的大意,結合重點詞隨機點撥引導:
。1)體悟“見”之蕭瑟。
◇“見”什么意思?見到什么?(秋風)
◇看到“秋風”這個詞,你會想到什么?(秋高氣爽,涼風習習,心曠神怡;秋葉紛紛,落紅遍地,寂寥肅殺。)
◇秋風是沒有形狀的,難道真的看得見?“見秋風”,其實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感受蕭瑟冷清之氛圍。)
◇唐代洛陽應該是何其的繁華,然而這一切詩人卻視而不見,見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風!
(2)想象“意”之萬重。
◇“家書”是什么意思?古人說,家書抵萬金,假如你給家中寫信,會寫些什么?
◇簡介:張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貧,年紀很小,就遠離故鄉(xiāng),到二十五、六歲時,已經歷了浪跡天涯的羈旅生活。常年四處奔波、漂泊異鄉(xiāng)。他祖籍吳郡,后客居洛陽。
◇假如你就是詩人,就是遠離故土思念家鄉(xiāng)的詩人,你還會在家書中寫些什么呢?
◇這么多的話想說,真可以說——千言萬語,用詩中的話說,就是什么?(意萬重)反復讀“意萬重”。
◇秋風落葉喚起思鄉(xiāng)夢,小橋流水的故土啊,你是否已改變了容顏?有多少話,想對你們訴說——情感朗讀前兩句詩。
。3)品味“開”之內涵
◇“開封”是什么意思?(打開封好的信)什么時候“開封”?為什么當信快要送出的時候又“開封”?
◇“恐”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恐“說不盡”?(意萬重、匆匆)說不盡什么?
◇你就是詩人,在這落紅遍地的時節(jié),給家鄉(xiāng)的親人寫了一封家書。臨發(fā)前,又將封好的信拆開,你當時心中會說什么?那一刻,你的神態(tài),你的舉止又怎樣?——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你就是行人,你目睹了詩人這一奇怪舉止,你會怎么說?這兩人之間會發(fā)生什么故事?——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當家書終于“開封”之后,你能想像詩人又是怎么做的?(添上一筆,補上……;重新合上,只字未動。)——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從這個“開”字,你讀懂了什么?
3、誦讀提煉。
千言萬語說不盡,千愁萬緒難落筆,這正是——(學生齊讀古詩)
意萬重,說不盡。情難理,又開封。這真是——(學生齊讀古詩)
這就是《秋思》,一個游子說不盡,敘不完的思鄉(xiāng)情。(學生背誦全詩)
。ǘ⿲W習《長相思》
1、看插圖,說詞意。
欣賞課文插圖,同桌之間用自己的話互說插圖所繪情景,并從這首詞中找到相對應的描寫景物的詞語。
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詞的大意。
2、討論:
(1)抓意象,山水風雪行。
◇說說“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的意思。(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
◇想象“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的情景。
◇能用自己的詞語形容“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嗎?(千山萬水、風雪交加)
◇指導朗讀,通過回返復沓的朗讀讀出邊塞軍旅的千辛萬苦。
。2)品意蘊,故園無此聲。
◇“此”是什么意思?“此聲”是指什么聲音?在什么情況下發(fā)出這樣的聲音?(隨機點撥“千帳燈”、“聒”)這樣的聲音這樣的情景會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頂頂帳篷,點點燈火,本該是多么豪邁多么壯觀!然長途跋涉之后,在這樣一個野外宿營的寒夜里,卻要聽著寒風朔雪的嘈雜聲,叫人怎能安然入睡?指名朗讀這首詞。
◇“故園”指什么?“故園無此聲”,故園沒有什么聲音?故園有什么?想像說話。
◇故園沒有這樣的風雪交加,故園不會這樣的臥不成眠,故園不會這樣的寒冷孤寂;故園,有的是寧靜詳和,有的是親人關愛,有的是溫暖舒適……這一切的一切交織在一起,融成了一個字,一個包容作者此時心中一切所想所思的字,那就是——(學生齊“碎”。)帶著心碎的感覺讀下闋。
◇從這一個“碎”字,你讀出了作者一顆怎樣的心?再讀下闋。
3、有感情的朗讀全詞。
三、總結延伸,升華情感。
1、再次回讀這兩首思鄉(xiāng)詩詞。
2、體悟這兩首詩詞表達方法之妙。(前者善于從尋常細節(jié)入手,刻畫入微;后者善于將寫景與敘事融于一體。最終目的都為抒情。)
3、鴻雁傳書,千言萬語;夜宿邊關,千辛萬苦。山高水長隔不斷我的思鄉(xiāng)情,歲月流逝剪不斷我的思鄉(xiāng)情!獛熒餐で榛仡櫋恫创现蕖,《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鄉(xiāng)愁,是游子心中難解的結;故鄉(xiāng),是游子心頭永恒的家。多年以后,當我們離開家鄉(xiāng),遠離故土,我們的心中,會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誦讀《秋思》、《長相思》。
5、課后收集表達思鄉(xiāng)情緒的詩詞,交流。
設計點評:
詩意語文致力于一種文化場的建構,將課堂視為一張文化的網、一扇文化的窗、一口文化的井。本案的設計,字里行間莫不滲透和洋溢著濃濃的文化氣息和風韻。鄉(xiāng)關、鄉(xiāng)愁、鄉(xiāng)思、鄉(xiāng)情,這一亙古彌新的文化主題、文化意象,成了本案設計的邏輯原點,并內在地做為主線貫穿全程。體悟“見”之蕭瑟、想象“意”之萬重、品味“開”之內涵,可謂深得詩詞學習之三味。詩意語文將詩詞學習提煉為“舉像”“造境”“悟情”這三大招數,由三招方能證得詩之三味。其實,這三招并非在時間邏輯序列上展開的三個環(huán)節(jié),而是在空間邏輯序列上呈現的三個側面。即:在舉像的同時造境、在舉像的同時悟情,舉像、造境、悟情實乃一招之三面。這一招,用朱光潛先生的話說,即為一個“見”字。本案的設計,正是在“見”招上用足了功夫、做足了文章?础扒镲L”之像、入蕭瑟之境、移思鄉(xiāng)之情,此一例也;憶“故園”之像、造溫馨之境、悟心碎之情,此二例也;舉“開封”之像,見“匆匆”之境、融游子之情,此三例也。這樣的例證,在本案中可謂俯拾皆是。在“舉像”“造境”的同時,本案總是高度自覺的將“移情”“悟情”“激情”“化情”融入其中。說到底,文化之要義還在把握人之常情。人之常情,才是亙古彌新、千秋不移的文化之魂。
王崧舟《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3、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的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揣摩作者是通過什么來表達自己感情的。
教學重難點:
1、品位詩句、背誦積累語言。
2、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揣摩作者是通過什么來表達自己感情的。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泊船瓜洲》
一、導入
1、齊讀單元導語。
2、釋題。泊:停船
3、知詩人:王安石,北宋詩人,祖籍江西臨川縣,因父親在江蘇南京擔任官職,后死于南京,因此他視南京為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據說這首詩是詩人從南京趕往北京做官上任的途中寫的。
4、讀題。
二、學習古詩
1、齊讀古詩
2、生根據注釋理解整首詩的大意。
3、前兩句: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理解詩句:京口到瓜洲只有一江之隔,京口到南京也只隔著幾座山。
●體會詩情:
人在途中,心系家鄉(xiāng)
我從故鄉(xiāng)南京出發(fā)去北京,途中將船?抗现蓿匆娊K的鎮(zhèn)江到瓜洲只有一水只隔,鎮(zhèn)江離我的家鄉(xiāng)南京只隔著幾座山而已。
(1)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出門主要靠的是?走習慣了,“一水之間”“重山之隔”已經算是很近了,雖然我現在離家只有“一水之間”“重山之隔”,但是我是在趕路啊,在慢慢地遠離家鄉(xiāng)啊。(板書:人在途中,心系家鄉(xiāng))這種還沒走遠就想回家的心情是(后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春天過去了,又有再來的時候,你瞧,他把江南大地吹綠了,那么團圓的明月呀,你什么時候才能照我回家鄉(xiāng)。)
(2)朗讀體味情感
這種還沒走遠就想回家的心情,你有嗎?送進去讀!
心在家鄉(xiāng),人卻離家越來越遠,這是一種南轅北轍的矛盾。你邊讀邊體會!
就把這種想重返家鄉(xiāng)的感情寄托給象征著團圓的明月吧!你讀吧!
三、背誦并默寫。
第二課時《秋思》
一、復習導入
1、背誦《駁船瓜洲》。
2、北宋王安石在《駁船瓜洲》中傾訴了自己還未遠離他鄉(xiāng),就盼望著回家之時,于是他把自己的這中感情寄托在象征著團圓的明月身上。今天我們要學的也是一首關于思鄉(xiāng)的詩,詩人又是看到什么想起自己的故鄉(xiāng)呢?
3、讀課題,釋題,知詩人。
二、學習古詩
1、齊讀古詩,學習生字“洛”。
2、看注釋,知詩句的內容。
3、男、女生分別齊讀全詩。
三、體會詩情
1、學生試著翻譯詩前兩句。
2、體會“見”:請你閉上眼睛想想作者眼里的秋風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3、“意萬重”:此時他最想最想對親人說什么。
4、齊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5、捎信的人臨出發(fā)前,你干嘛又把信拆開來呀!
四、朗讀體味詩情
1、秋風乍起之時,你想起了自己的故鄉(xiāng)。指名讀!
2、秋風乍起,年關已近,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說不完,寫不盡。男同學讀!
3、思鄉(xiāng)的季節(jié)里,擔心捎回故鄉(xiāng)的思念有遺漏,趕緊把信拆開來看看。齊讀!
五、背誦并默寫
第三課時《長相思》
一、導入
1、如果說王安石的鄉(xiāng)愁是融欲滿目的春色之中,張籍的鄉(xiāng)愁是蕭殺的秋風引起,那么身在邊關的戰(zhàn)士呢,他們的鄉(xiāng)愁是由什么勾起的,讓我們讀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2、齊讀詩題,釋題。知詩人:納蘭性德“清代第一詞人”。
二、明大意
1、自讀古詩,學習“榆、畔、帳”。
2、看注,明大意。
3、再讀古詩。
三、悟詩情
1、旅途的艱辛: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翻山越嶺、跋山涉水的行軍旅程你體會到了什么?他們可能會遇到什么困難?身向榆關那畔行,要面臨什么?夜深千帳燈,說明了什么,你體會到什么?
2、朗讀體會。
3、長相思:夜的靜謐更加顯出了風雪的聲音聒耳,睡夢被無情的打斷,漫漫長夜,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無。讀題!北方的風雪勾起了邊關戰(zhàn)士的鄉(xiāng)愁,他們會想起什么?家鄉(xiāng)的溫暖、安靜、祥和。舍小家為大家,社會動蕩,戰(zhàn)爭什么時候才能停止呢?讀題!長相思,相思長!齊讀全詩!
4、朗讀體會。
四、朗讀體會詩情
王崧舟《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長相思》,進一步感受詞的抒情韻律。
2、了解“風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詩詞中的特殊情味。
3、通過想象、質疑、情境誦讀,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重點】
在想象、質疑和情境誦讀中,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難點】
在移情想象中建構“故園”的豐富意象,體味“故園”的文化意蘊。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長相思》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師:在王安石的眼中,鄉(xiāng)愁是那一片吹綠了江南岸的春風;而到了張籍的筆下,鄉(xiāng)愁又成了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么,在納蘭性德的心中,鄉(xiāng)愁又是什么呢?
(二)讀準《長相思》
結合誦讀穿插討論:
──“更”為什么要讀平聲?
──什么人聽得到打更的聲音?更聲對這些人意味著什么?
──“風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風,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
師:詞讀到這里,你們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覺?
(三)讀懂《長相思》
師:帶著這些印象和感覺,默讀《長相思》,看看書中的插圖,讀讀書中的注釋,想想這首詞大概講了怎樣的意思。
讀后討論:作者的“身”在哪里?你們是從哪兒讀出來的?
(指名多位學生回答)
師:這里站著好多位同學。作者的身在哪兒?這些站著的同學就是作者的身經過的點,他經過了崇山峻嶺,他經過了小河大川,他經過了山海關外,他經過了軍營的帳篷,他還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話,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書:身在征途)
師: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書:心系故園)你們是從哪兒讀懂的?
師:同學們,作者身在征途,心卻在故園。把它們連起來,(在這兩句上畫一個圓圈)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新的體會?
王崧舟《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長相思》,進一步感受詞的抒情韻律。
2.了解作者的身世經歷及生活時代,掌握詞的內容
3.通過想象、質疑、情境誦讀,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重點:在想象、質疑和情境誦讀中,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難點:在移情想象中建構“故園”的豐富意象,體味“故園”的文化意蘊。
教學過程:
。ㄒ唬⿲
1.古往今來,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這是人世間美好的感情。引領學生背誦唐代詩人王維“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蹦敲辞宕~人納蘭性德是怎么表露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呢?
2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三首——詞:《長相思》
4.解題。質疑。
。1)“相思”什么意思?(思念)(2)“長相思”就是什么意思?(讀題)
(3)學生根據預習搜集的資料了解作者,及生活年代。
。4)看到這課題,你想提什么問題?
。ǘ┏踝x《長相思》
1.自由讀,多讀幾遍,讀到字正腔圓為止。
2.指名讀,提醒讀音的詞語:聒更
1)查字典理解“更”的意思。
2)理解“風一更,雪一更”
3)小結學法。
3.指名讀,評價并講明該怎樣停頓,把詞讀有板有眼。
4.(出示詞,劃出節(jié)奏)齊讀。注意停頓節(jié)奏,及上下闕的停頓。
5.出示山水,山海關,風雪,千帳燈,故園等圖。邊看圖邊有感情地讀。
。ㄈ└兄~意
1.邊默讀邊試著去想一想這首詞大概在講什么意思。
提問:a、作者為什么會思念故鄉(xiāng)和親人呢?(板書)
b、作者的身在哪里?從哪里知道?這一路他是怎樣走過來的?(指名多位學生回答)
師小結:他身在山海關、高山上、岸邊、船上、帳篷里。他經過了崇山峻嶺,經過了懸崖絕壁,經過了荒山野嶺,經過了險灘急流,他還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話:“作者的身在征途上”。(板書:身在征途)
c.作者在行軍隊伍在征途中可能遇到什么困難?從詞中你知道什么?
d.作者心在哪兒?
2.作者的鄉(xiāng)愁是由什么景物勾起的?
3.感受詞的大意后,懷著相思之情,齊讀《長相思》。
4.想象詞的意境。
5.想象作者故園的情景,并說一說。
6.對比故園美好的生活畫面,現在他在異鄉(xiāng)的情緒會是什么樣的呢?
帶著自己的體會,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詞。
(四)拓展。
師:同學們,《長相思》讀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那一顆破碎的心,讀到現在為止,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納蘭性德:既然你這么想家,你為什么不回家呢?誰來替納蘭性德回答。
這個問題納蘭性德也曾問自己,就在這次征途上,納蘭性德還寫了一首詞,題目叫《菩薩蠻》其中有這兩句就是納蘭性德問自己的,誰來讀一讀?
。ǔ鍪菊n件“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1)理解大意。
。2)納蘭性德“輕離別”嗎?從詞中哪里看出不是輕離別?
讀“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正如同學們所說的,納蘭性德不是輕離別呀!他也舍不得離開親人。〉撬頌榭滴趸实鄣囊坏仁绦l(wèi),他責任重大,他不得不離,不得不別!他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經化在了《長相思》中了。
。▽W生有感情朗讀《長相思》。)
師:(看板書)愛故園,愛祖國,字字化做(生齊說:長相思)
師:讓我們跟隨納蘭性德一起走出帳篷,眺望遠方的故鄉(xiāng),深情地吟誦:(齊讀《長相思》)
。ㄎ澹┳鳂I(yè)。收集思念家鄉(xiāng)的其他古詩詞。
板書設計:
長相思
身在征途
心想故園
心系祖國
王崧舟《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xiāng)寄情的佳作。它是一首寫景敘事抒情的詞。詞的大意是:將士們跋山涉水,向山海關那邊進發(fā)。夜里,住宿帳篷,每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入夜,又是刮風,又是下雪,將士們從睡夢中醒來,再也睡不著了,不禁思念起故鄉(xiāng)來,因為故鄉(xiāng)溫暖、寧靜,是沒有寒風朔雪之聲的。
設計意圖:
體現自學為主的原則,引導學生通過誦讀理解詩句,展開想象,將凝固的語言轉化為可感的畫面,體會詩歌所營造的意境,體味詩歌的情感。
教學目標:
1、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詩境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揣摩作者通過景物、事件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想詩境,悟詩情,背誦、默寫,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思鄉(xiāng)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通過景物、事件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導入。
有這樣一位詞人,他貴為清代康熙年間相國家的公子,是皇帝身邊一等的御前侍衛(wèi),文武雙全。他擁有顯赫的出身,驚世的才華,他就是被譽為“清代第一詞人”的納蘭性德。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他的一首詞《長相思》。
師板書課題。
。ㄔO計意圖:了解作者為學習詩詞奠定基礎,作者獨特的背景,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1、請同學們自由輕聲朗讀這首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指名朗讀。注意“畔”、“聒”、“更”的讀音。
2、你在讀的時注意到什么特別的地方了嗎?這首詞分為上闋和下闋,在字面上以空格的形式分開,而在朗讀是要注意上闋和下闋之間的停頓和銜接。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
3、朗讀古詩詞,正確的停頓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詩詞的意思,還可以帶領我們體會作者的情感,請同學們輕聲自由讀一讀,試著讀出詞句間的停頓和節(jié)奏。
4、指名朗讀,注意讀出上闋和下闋之間的停頓和銜接,讀出詞句間的停頓和節(jié)奏。注意讀出自己的感受和節(jié)奏。
(設計意圖:學習古詩的詞的第一步要讀正確,在初讀這首詞時,通過讀準字音,讀出上闋和下闋之間的停頓,讀出詞句間的停頓和節(jié)奏三層遞進的方式,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感受詩詞獨特的韻味。)
三、想象畫面,明詩意,入詩境。
1、閱讀古詩,除了詞本身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部分不能忽視,那就是注釋,請同學們借助注釋,默讀這首詞。
指名讀。通過注釋,你大致可以理解這首詞寫了什么。請帶著你的理解和節(jié)奏讀,其它同學聽一聽,詞中提到了哪兩處地方?
。ò鍟河荜P,故園)
請同學們書空“榆關”“那畔”這兩個詞。注意“榆關”的“榆”的寫法。從注釋中得知,榆關指的是山海關。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起名“山海關”。
你能用一句話說說:這兩個地方之間的聯系嗎?
。ㄗ髡唠x開故園,要去榆關外。)
2、如果用一個詞表達你讀完這首詞的感受,你想到了哪個詞?
。ㄆD難、悲壯、思鄉(xiāng)、危險、豪邁、思念)
指名讀(讀出自己體會)
。ㄔO計意圖:抓住這首詞的情感線索,以“榆關”和“故園”引領學生走進詩歌所營造的意境,初步感受作者身處關外,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通過讀注釋,激發(fā)學生運用所學古詩詞的方法理解詩句,同時用一個詞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調動學生已有的情感經驗,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3、理解詩句。你從哪句詞讀出了這種感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僮髡叽藭r身處何地?
②想象:這邊是故園,那邊是榆關,中間隔著“山一程,水一程”,你想到了哪個詞?板書:跋山涉水赴榆關
故園的人思念親人,榆關的人走過了怎樣的山,怎樣的水?
將士們走過“山一程,水一程”,越走越遠,思念越走越長。
身在故園的人“遙望這山一程,水一程”,牽掛前方的親人。
由晚上的“千帳燈”你想到了什么?
、壑笇Ю首x:故園人的牽掛,榆關人的思念
跋山涉水的艱難
身向榆關的豪邁,壯觀。
。ㄔO計意圖:引導學生學習詩詞,體現自學為主的原則,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詩,結合注釋和上下文來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佟案痹诠糯譃槲甯扛蠹s2小時,風一更,雪一更,更更交替,體會邊關環(huán)境的惡劣。
、诮柚⑨尷斫狻榜椤保w會“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實為“聒碎鄉(xiāng)心夢難成”,就是因為那份思念。
板書:聽風沐雪思故園
、垠w會作者用詞的精妙。
上闋“一程一程”、下闋“一更一更”對仗應和,“一”雖為數字之首,卻有連綿不絕之意,實為“一程一程又一程”,“ 一更一更又一更”。
、堋肮蕡@無此聲”
想象:身在征途的將士們此時會想些什么?故園的親人又會想些什么?難道故園真的無此聲嗎?故園的人看到風雪也會想念遠在塞外的親人。將士們思念故園的寧靜,山水分隔的只是距離,但卻隔不開牽掛思念的心。
、葜笇Ю首x:讀出風雪的肆虐、讀出將士難以入睡、讀出對家人的思念。
“山一程,水一程”隔不斷思念的心,“風一更,雪一更”吹不散思鄉(xiāng)的情。難怪作者長相思。齊讀。
那就讓這風雪帶去故園的人對將士們的牽掛和思念吧。此時,身在榆關外的將士們,他們也讓這風這雪帶去自己對故園人的思念和懷念。
、奕绻麑⑦@首詞定格成一幅幅畫面,當你的耳畔響起這樣的聲音,你的眼前會出現哪些畫面讓你印象深刻。
配樂朗讀
。ㄔO計意圖:想象是學習古詩詞重要的方法,展開想象,將凝固的語言轉化為可感的畫面,帶著畫面朗讀詩句,理解詩句,感受作者遠離家鄉(xiāng)對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帶著畫面還原詩歌的意境,這樣的體會更真實。)
四、感悟詩境,體悟詩情。
1、納蘭性德一生多次隨康熙出巡,征戰(zhàn)殺場,這首長相思正是他扈從康熙到關外途中所作,而在我國的古詩詞中也有許多描寫將士征戰(zhàn)殺場的詩句,比如。
指名回答。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師:同是邊塞軍旅詩,這首詩沒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少了“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的悲壯,和其它詩人相比,納蘭性德是不是不夠慷慨,不夠豪邁,不夠英勇,或者說他有些兒女情長呢?說說你的理解?
師:這就是納蘭性德,他的這首長相思,即是詞牌名,又是這首詞的題目。纏綿而不頹廢,柔情之中露出報國的慷慨,報國的壯志,思鄉(xiāng)的孤獨,都化作了這首《長相思》。
配樂誦讀。
。ㄔO計意圖:可以引導學生課外搜集誦讀積累詩句,通過比較,體會詩人不同的情感表達。)
2、提到“思鄉(xiāng)”,在古詩詞中,表達對家鄉(xiāng)思念的詩句也有很多,有一些特定的“景”或者“物”都可以和思鄉(xiāng)聯系起來,比如。
指名回答。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師:這么多古詩詞當中,有明月寓相思,有書信寓相思,還有佳節(jié)寓相思。在納蘭性德這首《長相思》當中,他的相思又寓托在哪里呢?
納蘭性德,生在關內,就是現在的北京,他生在關內,長在關內,在這個初春的季節(jié),他去塞外,冰雪未消,一切在他的眼中都是那么的荒涼,寂寞。難怪他會思念。
是啊,寒冷的帳外,帳內的點點燈光應該是最溫暖的,這一暖一寒,更讓納蘭性德和無數將士們心里想著故園。帶著這份思念,帶著這份想念,一起走進《長相思》。
在納蘭性德的筆下,他將思鄉(xiāng)之情寓于風雪之中,將這份不得不離,不得不別的牽掛寫在這首長相思中。
配樂朗讀。
。ㄔO計意圖: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聯系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對作者感情的體會,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讀出自己的感受。)
五、體悟詩情,走近詩人。
1、體會作者的無奈和思念。
當一個人的身和他的內心相統(tǒng)一的時候,我們叫做“身心合一”,而此時的納蘭性德,一生跟康熙皇帝出巡無數次,他早已厭倦了這樣的征途,所以這種離別是不得不忍的離別,這種跋山涉水是不得不進行了山一程,水一程,這種聽風沐雪也是他不得不的。那當他的身和心分開的時候,此時,納蘭性德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
板書:身,心
2、就是這樣一位文武兼修的性情中人,卻英年早逝,三十年的生命,留下了眾多的詩句,著名詩人王國維評價納蘭性德的詞“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留給世人一首《長相思》讓我們感受這份無奈的離別和久遠相思。
全班配樂朗讀。
板書設計:
長相思
納蘭性德
跋山涉水赴榆關,聽風沐雪思故園
身,心
王崧舟《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7
一、說教材
《長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詞。本單元的課文,不論詩詞還是散文,可以說都是游子們思鄉(xiāng)懷鄉(xiāng)的絕唱。納蘭性德的《長相思》也是這樣一首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xiāng)詩詞,表達了羈旅懷鄉(xiāng)的主題。詞的大意是:將士們跋山涉水,向山海關那邊進發(fā)。夜里,住宿帳篷,每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入夜,又是刮風,又是下雪,將士們從睡夢中醒來,再也睡不著了,不禁思念起故鄉(xiāng)來,因為故鄉(xiāng)溫暖、寧靜,是沒有寒風朔雪之聲的。詞的上下兩闋開頭對仗,“一”字的運用,有連續(xù)不絕的含義,使詞風纏綿!吧揭怀,水一程”寄托的是親人送行的依依惜別情;“身向榆關那畔行”激蕩的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蕭蕭豪邁情;“夜深千丈燈”催生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烈烈壯懷情。這情感的三級跳,既反映出詞人對故鄉(xiāng)的深深依戀,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下闋以“風一更,雪一更”氣候上的轉變來細致描寫將士的心理。夜的靜謐更顯出了風雪的聲音之聒耳,睡夢被無情地打斷,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無。聽著帳外的風聲雪聲,感受著襲來的陣陣寒意,更加懷念故園的溫暖、寧靜和祥和!肮蕡@無此聲”雖寥寥幾個字,卻把將士的內心世界袒露無余,使思鄉(xiāng)之意自然酣暢地流淌出來。
二、說教學目標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是第三次接觸詞這種文體了,可以說對詞這種文體并不陌生。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并背誦。
2、學習通過看注釋,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
3、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想象意境,領會詩情,品讀詩句,背誦積累語言。難點是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詞人思鄉(xiāng)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說教法學法
基于對教材這樣的理解,針對五年級學生的學情,下面,我把教法學法融合在一起談談本課時采取的教學策略。
1、情境教學法
教學本首詩,我通過音樂渲染情境,導語創(chuàng)設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各種學生樂于接受,并能享受其間的情境,能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chuàng)新,體會詞人綿綿的思鄉(xiāng)情。
2、讀悟教學法
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在朗讀中訓練語言文字,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發(fā)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復品讀,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味,在讀中想象,在讀中感悟。
3、想象法:挖掘教材的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抒發(fā)內心的情懷,發(fā)表獨立的見解,揣摩人物的內心,產生情感的共鳴。
四、說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五大教學板塊:
(一)、學生對詩,創(chuàng)設詩韻課堂
因為五年級的學生已積累了很多古詩,所以我用以“思鄉(xiāng)”為主題的詩句進行生生對話的形式引入,讓學生快速地進入詩的課堂。之后就導入課題,介紹作者資料。
(二)、讀詩文知詞意
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準備分三步:第一步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形式指導學生把詩讀正確。第二步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jié)奏,讀得字正腔圓;第三步提升讀的要求,從讀的實踐中要求學生“爭取讀出你的味道和感覺來”。讀出感覺來,讀出作者濃濃的思鄉(xiāng)情。第四步,指導學生讀懂詞意。指導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即看注釋,邊讀邊想象等方法來讀懂詞的大意再小組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三)悟詩情,想畫面
在教學過程中,我圍繞“征途”與“故園”,引領學生在吟詠中放飛想象,感悟“征途”與“故園”的情景與畫面,體味作者“身”“心”分離的情感。
通過播放背景音樂,引領學生走進詞的境界,走近詞人的生活。學生們在音樂和語言的感召下,展開想象,通過形象再現,讓學生自己走進納蘭性德的世界,走進他的“征途”。學生們在“征途”的畫面中舒展著所思所想。然后話鋒一轉,讓學生展開想象,把在作者的家鄉(xiāng),在作者的故園看到的畫面寫下來。”學生又在《琵琶語》的伴奏聲中展開對“故園”的想象。寫話時,我用舒緩的語調提示詞人在家鄉(xiāng)的生活有多種可能性,借以拓展學生的思路。納蘭性德的“聒碎鄉(xiāng)心”豐富和激活著學生的精神世界,構成了“長相思”的精神主題——思鄉(xiāng)與衛(wèi)國、壯志與理想。學生對文本的感悟,通過言語實踐,積淀為語言、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在《長相思》教學中我通過想象進行了言語實踐的兩次設計,對“征途”的想象采用“說”來展示,對“故園”的想象則采用訴諸文字“寫”的方式。學生的想象極其豐富,在想象中,學生們感悟到詞人跋山涉水、輾轉反側、抬頭仰望、孤獨沉思等等畫面,感悟到了家鄉(xiāng)的美麗、溫馨,安寧、祥和。學生用言語和文字釋放著“故園”二字所承載著的無窮韻味。兩次想象的對比更使學生感受到征途的艱辛,倍感家鄉(xiāng)的美好,親人的溫暖!
(四)拓展相思內涵,在情感對話中體驗。
為了深入展開“詞人為什么身在征途,心系故園?”這個話題的討論,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文本的拓展,將納蘭性德《菩薩蠻》中的一句詞——“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引入課堂。直面詞人的心靈深處,感悟詞人的“理想”與“壯志”,體悟到詞人何事離別,是為了保家衛(wèi)國。
(五)布置作業(yè)。讓學生課下搜集有關思鄉(xiāng)的詩詞或歌曲背一背或唱一唱,以豐富學而生的語言積累。
上完了這節(jié)課,覺得還有不少缺憾,也讓我真正體會到了什么叫“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整個備課和上課的過程中,我愈發(fā)感覺到自己的不足,發(fā)現自己的語文教學基本功還不夠扎實,對文本的解讀還不夠細致深刻,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工作在實小這個團結奮進的大家庭中,對我來說,是一種鞭策,也是一種動力。今后,我唯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無愧于學校對我們的培養(yǎng)。
我的說課內容結束,謝謝大家。
王崧舟《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8
1.課文簡說。
這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xiāng)寄情的佳作。詞的大意是:將士們跋山涉水,向山海關那邊進發(fā)。夜里,住宿帳篷,每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入夜,又是刮風,又是下雪,將士們從睡夢中醒來,再也睡不著了,不禁思念起故鄉(xiāng)來,因為故鄉(xiāng)溫暖、寧靜,是沒有寒風朔雪之聲的。
2.詞句解析。
。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詞的上闋”山一程,水一程”的疊用,說明了身離故鄉(xiāng)之遠,行軍之艱難。“身向榆關那畔行”點明了行進的方向!耙股钋簟,“千帳燈”點明了軍帳之多,此行隊伍之龐大。在這羈旅野外的深夜,頂頂帳篷,點點燈火,也算是一個特殊的景觀,足見將士之多,聲勢之浩大。
(2)“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下闋以“風一更,雪一更”氣候上的轉變來細致描寫將士的心理。夜的靜謐更顯出了風雪的聲音之聒耳,睡夢被無情地打斷,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無。聽著帳外的風聲雪聲,感受著襲來的陣陣寒意,更加懷念故園的溫暖、寧靜和祥和!肮蕡@無此聲”雖寥寥幾個字,卻把將士的內心世界袒露無余,使思鄉(xiāng)之意自然酣暢地流淌出來。
詞的上下兩闋開頭對仗,“一”字的運用,有連續(xù)不絕的含義,使詞風纏綿。而作者于清麗自然之中又不乏邊寨之雄奇風情的描述,細膩哀婉的人物內心世界和山高水長的場景及氣勢龐大的隊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并且它們巧妙地結合到一起,升華了羈旅懷鄉(xiāng)的主題,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長。
如果說,王安石的鄉(xiāng)愁是融于滿目的春色之中,張籍的鄉(xiāng)愁是肅殺的秋風引起,詩人納蘭性德所描寫的關外將士的鄉(xiāng)愁卻是由北方的風雪勾起的。
這首詞在表達上與李清照的“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添字采桑子?芭蕉》)”有異曲同工之妙。
選編這三首詩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對詩詞的誦讀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通過幾首詩詞的對比體會,揣摩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感情的;同時,積累古詩詞,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厚實文化積淀。
本文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品味詩句,背誦,積累語言上。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注釋】
榆關:山海關的別稱。那畔:那邊。指關外。帳:指護衛(wèi)皇帝軍隊的營帳。更: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聒碎:攪碎。聒,嘈雜。
一、教學目標(字幕)
1、 了解作者的身世經歷及生活時代。
2、 掌握詞的內容,體會詞的意境。
3、 領會詞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導入(字幕配圖)
王國維曰: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靜如練、山氣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懸明月、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此等境界可謂千古奇觀。求之于詞,則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夜深千帳燈”……差近之。(配圖)
三、作者介紹
納蘭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滿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官一等侍衛(wèi)。生平避談世事,故詞也主要寫離別相思及怨夏悲秋等個人生活感受。詞的風格直抒胸懷,婉約清新;但過多哀思,情調消沉。(配圖)
四、配畫面朗讀
山水、山海關、風雪、千帳燈、故園。(配圖五六幅)
五、預習指導
1、 作者在詞中描繪了什么樣的景物,你能確定是哪里的景物嗎?
2、 體會出這詞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六、感知理解(字幕)
納蘭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詞風清麗自然, 纏綿悱惻, 反映到這首《長相思》上,雖然 寫旅途思鄉(xiāng),也寫得悠長動情。
詞的上片從“山一程,水一程”的疊用,來說明身離故鄉(xiāng)之遠。下片以“風一更,雪一更”氣候上的轉變來渲染作者此時孤寂情懷。風雪打斷了他思鄉(xiāng)之夢,懊喪之余,他更加懷念故園的寧靜詳和,作者于清麗哀婉之中又不乏邊寨之雄奇風情的描述,這兩者結合到一起,就升華了羈旅懷鄉(xiāng)的主題。
七、賞析加點字(字幕)
1、“一”字賞析:上下片的前兩句均用“一”字,不但對仗工整,使文字呈連續(xù)不絕之勢,詞風更加纏綿。
2、“身”字賞析:點明身處之地及方向,“身”與心相對,身向榆關,而心卻在關內,表明作者心系故園。
八、知識歸納(字幕)
長相思,詞牌名。內容多寫男女或朋友久別思念之情,故名。雙調三十六字,平韻。
九、拓展練習(字幕配圖)
長相思
李白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 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 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李白此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調與納蘭詞有何不同?
王崧舟《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9
只有夢想,才能超越,才能擺脫平庸。——題記
看到這句話,鼓起我靜下心來寫教學反思的勇氣。
想起今天要上此課,昨天就觀了x老師的《長相思》,并相應做了些記錄。邊聽邊感嘆,上得真好,早聽就好了。王老師非常注重引導學生對這首詞的朗讀,讀的次數非常多,讀的要求與層次在不斷提高,如果細數應該多種形式讀了幾十遍;老師研讀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真的是頂呱呱,這首詞的核心內容被他囊括成兩個問題:納蘭性德身在何方?心又在何方?直指詩人的內心情感世界。
當然接下來的閉上眼睛想象畫面,練寫作者的家鄉(xiāng)又會是怎樣的畫面,叩問作者為什么不回家,繼而領會他不是“輕別離”,而是保家衛(wèi)國,重任在肩,如同剝筍一樣,讓大家看到詩人及作品的最本質,水到渠成。遺憾的是這堂課整整上了六七十分鐘,而我的課堂只能四十分鐘,移植,刪減,取其精華,于是我信心滿滿地等待著上課鈴聲。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1、上課伊始,也學著讓學生讀,讀準確,讀出節(jié)奏,讀出味道。(這是初讀,多種形式,直至讀準、讀熟。我的指名讀與齊讀等在實際操作中沒有把握好,不到位,讀得還不夠,因為還有學生讀錯。)
2、然后,我也像王老師一樣問:“詞讀到這,你的腦海里邊留下什么印象和感覺?”,這是學生對詩的整體把握和整體印象,學生答“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夢做不成,覺睡不好”以后,老師接著說,把這種感覺讀進去,讀到字里行間。(讀熟后的整體感受,再帶著感受讀,F實中,學生讀得不夠入情,沒有讀出自己體會到的;或者有體會的不多,還是有點流于形式。)
3、學生自學,同樣像我上《漁歌子》一樣,借助注釋、插圖,思考這首詞大概的意思。我上《漁歌子》拋出了同樣的問題,但是沒有提煉,沒有老師的深度引導,只停留在表面的字詞句意思理解,而且這種理解是學生淺淺的,沒有內化的,所以是失敗的。名師就是名師,在這點上,他讓學生反饋自學成果時,是提煉成兩個問題:作者的身在何方?心在何方?這是老師深鉆教材、巧妙處理教材的能力,也是我要花大力氣補習的。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解決,學生深刻領會到作者的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身心分離。老師再讓孩子試著讀一讀那種身心分離的感受,并指名讀。(更深的領會詞意,再讀出情感。學生兩個問題解決,領悟到了,但是給讀的時間還是不充分。)
4、老師配樂范讀,學生閉上眼睛,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和情境?意在讓學生走進納蘭性德的生活和世界!氨犻_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什么?你仿佛處在一個怎樣的世界?”然后話鋒一轉,他的家鄉(xiāng)又會是怎樣的畫面,在教師的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的引導下,學生練筆。(此處省略,只讓學生稍稍說想象到的家鄉(xiāng)情景。)5、學生反饋家鄉(xiāng)的鳥語花香,親情暖暖,接著,王老師調控節(jié)奏一轉,整個課堂的情緒一變,“但是這樣的情景都破碎了,在這里沒有……,有的只是——讀詞;沒有……,有的只是——讀詞,沒有……,有的只是”學生深情款款誦讀《長相思》。(此處設計很好,學生對身心分離體會得更深刻,朗讀的情感更飽滿。此環(huán)節(jié)已經沒有時間了。)
6、反問納蘭性德:“為什么要從軍,不早點回家?”引出納蘭性德的其他詩句——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員月,引申到當時的背景,作者是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wèi),保家衛(wèi)國,重任在身。再讀《長相思》(聯系時代背景體會詞的感情。課堂上稍稍點到,覺得也可以了。)
詩詞教學重在誦讀,重在對其深厚情感的整體把握,老師看似有意引導步步深入,卻又不露痕跡,這是最高明的境界。回首名師課堂,反思自己課堂,大體把握得還不錯,但是需要加強的有如下幾方面:
。1)自己研讀教材的能力還要加強。加強自己的理論學習,多觀名人課堂,多實踐,爭取每周上一節(jié)精心準備的好課,并撰寫反思。
(2)課堂的反饋機制和調控能力還要多加磨練。
。3)還要加強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望語文教學道路能夠越來越寬廣!
王崧舟《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10
《長相思》教學反思
《長相思》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xiāng)寄情的佳作,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詞的內容,體會詞人暗藏于詞中的無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讀詞,讀出詞的韻味,讓學生走進詞境,進入詞心。同時,作為一節(jié)整合課,我設計了三個整合點:一是在初讀詞之后,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搜集關于《長相思》的內容(作者,題目,寫作背景,詞義,感情,寫法等);二是在學生學習完《長相思》之后,搜集關于思鄉(xiāng)的詩詞;三是在練習環(huán)節(jié),引入李煜的《長相思》,利用網絡資源完成閱讀小題(詞的主要內容,表達的情感,運用的表達方法等)。
1、在朗讀中與文本對話,體味情感:
朗讀是解讀文本的重要形式,學生通過聽(聽老師范讀)、看(默讀)、讀(出聲朗讀)等途徑,從整體上感受言語材料,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逐步感知與理解。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了讀的功能,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教師的范讀中啟動情感,在朗讀和想象中整體感悟。
2、在想象中與文本對話,感悟形象:
在音樂和聲情并茂的范讀感召下,學生張開了想象的翅膀。學生們通過想象,感悟納蘭性德的“征途”,充滿了遠離與牽掛。在與“征途”對話后,通過問題將對話切換到詞人的家鄉(xiāng)和故園。學生在《琵琶語》的情思中,又展開了與“故園”的對話,學生們想象并感悟著家鄉(xiāng)的美麗、溫馨、安寧和祥和。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首先是學生匯報搜集的關于《長相思》的資料時,談到了詞的意思,我只讓兩個學生回答了,沒有因勢指導,讓全體學生練習。其次是讓學生想象匯報納蘭性德家鄉(xiāng)溫馨畫面之前,僅用了一個問句“但是,同學們,在納蘭性德的心中,在納蘭性德的記憶里面,在他的家鄉(xiāng),在他的故園,又應該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呢?”來進入學生的想象。課后回想,如果能先理解詞中的“故園無此聲”,然后再進入想象,效果會更好。最后,我覺得在時間的調控分配上,有些不合理,最后一個整合點——理解李煜的《長相思》,由于時間原因沒能讓學生很好地完成,下次要合理安排好。
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嘗試,讓我收獲了許多,取得了些許的進步,但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今后,我會針對自己的缺點,多學習,多實踐,在學科整合的路上爭取更大地進步。
《長相思》教學反思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鼓勵學生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與文本進行對話,是對話的基點。在教學中我揮動著情感的指揮棒,指引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感知文本、理解文本,通過朗讀與想象解讀文本,體驗詞人的情感,感悟詞中的形象。
1、在朗讀中與文本對話,體味情感:
朗讀是解讀文本的重要形式,學生通過聽(聽老師或錄音范讀)、看(默讀)、讀(出聲朗讀)等途徑,從整體上感受言語材料,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逐步感知與理解。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了讀的功能,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教師的范讀中啟動情感,在朗讀和想象中整體感悟。
《長相思》在聲聲朗讀中被感知、感受、感悟,從讀得“字正腔圓”到“有板有眼”,從讀得“正確”、“有節(jié)奏”到讀出“味道”與“感覺”,讀出了征程的“畫面”與故園的“情景”。當學生初步感受文本、讀出味道與感覺之后,王崧舟在音樂聲中用渾厚而富有磁力的聲音范讀課文,將直板的文字變?yōu)橛新暤恼Z言,變成立體的有生命的文本,表現出詞的精神和生命,啟動了學生的情感。學生帶著情感走進“征途”與“故園”,讀出畫面與情景。當學生融進納蘭性德的“生活”和“世界”時,王崧舟再次啟動了他情感充沛的范讀,強化學生的情感,鏈接學生的表象,形成生活畫面,凸顯人物形象。
“以情帶讀,讀中悟情”是“情感派”閱讀教學的立身之本。我認為,語文課上,既要給足時間讓學生讀進去,即用自己的思想感情讀進去;又要給足時間讓學生讀出來,即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來!堕L相思》教學中,王崧舟既讓學生帶著“夢都作不成,覺都睡不好”的感覺朗讀《長相思》,把這種感覺“讀到詞的字里行間去”;又讓學生帶著“長相思”的感覺朗讀詞,試著把作者身和心分離的那種感受、那種心情讀出來。
學生在朗讀中體驗著情感、深化著情感,逐步由“感悟”到“感動”,感悟詞人的理想與壯志,為納蘭性德保家衛(wèi)國的精神而感動。
2、在想象中與文本對話,感悟形象:
在音樂和聲情并茂的范讀感召下,學生張開了想象的翅膀,走進了納蘭性德的“生活”和“世界”,直接與詞人展開對話。
學生們通過想象,感悟納蘭性德的“征途”──跋山涉水、輾轉反側、抬頭仰望、孤獨沉思,充滿了遠離與牽掛。在與“征途”對話后,通過問題將對話切換到詞人的家鄉(xiāng)和故園。學生在《琵琶語》的情思中,又展開了與“故園”的對話。在“故園”想象中,教師用舒緩的語調提示詞人在家鄉(xiāng)生活的多種可能,不斷拓展學生對話的思路──學生們想象并感悟著家鄉(xiāng)的美麗、溫馨、安寧和祥和。
“但是,此時此刻,這樣的畫面卻都破碎了,這樣的情景卻都破碎了!”通過想象,“進入詩人那個身和心分離的世界”,“身”和“心”的對話使學生感到征途的艱辛、戰(zhàn)爭的酷烈;兩次想象的對比使詞人倍感家鄉(xiāng)的美好,親人的溫暖!
通過朗讀與想象,一顆思鄉(xiāng)懷故、感情細膩哀怨而又勇赴疆場、戍邊衛(wèi)國的高大鮮活形象生成在我們的語言和精神中。
《長相思》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長相思》,進一步感受詞的抒情韻律。
2.了解“風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詩詞中的特殊情味。
3.通過想象、質疑、情境誦讀,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重點在想象、質疑和情境誦讀中,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難點在移情想象中建構“故園”的豐富意象,體味“故園”的文化意蘊。
教學準備教師制作《長相思》多媒體課件。課前板書這首詞
教學流程
課前活動:
1.找找家長,和自己的家長打招呼。起立,向叔叔阿姨們問好。
2.家長來和你一起上課,此時你心里在想什么?
3.能在忙碌的工作中抽空來和你一起來上課,他們多么關心你的成長啊,有父母的關心、疼愛,多么幸福!能不能比平時更認真地聽課?那好,這節(jié)課我要當堂檢測,行嗎?
4.你希望自己能考過誰?知道父母最希望你比誰強?(生猜)猜得對不對呢?我們到后面現場采訪一下。(家長可能會說比自己以前有進步就好,師說多寬容的媽媽,多么理解你呀!)
我還知道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期望,那就是希望你們比他們強,你們信不信?不信,我們請父母舉手表態(tài)。
5.這節(jié)課我們就和父母一起聽課,一起參加檢測,我們的目標就是超過父母,有信心嗎?(發(fā)檢測紙)一邊傳紙,一邊小聲猜測一下,老師可能會出什么題?
。ń虒W反思:從最后的檢測效果看,不少孩子有不會寫的字,雖然幾個難點課上處理了,但沒有經過練習鞏固的環(huán)節(jié)記憶效果依然不理想。所以,此處的猜老師能考什么不如直接告訴學生,這節(jié)課我們就考這首詞的默寫,這樣在聽課中他們也會刻意地去記這些難寫的字,相信最后的默寫效果會更好。)
一、導入新課
1.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的《長相思》是21課古詩詞三首的最后一首,前面我們學習了兩首詩,而這一首它就是一首詞。
。ㄖ负诎迳系脑~)長相思,是詞牌名,分上下兩闕,兩闕各四句,共36字。前人多用以寫人的思念之情。
(教學反思:這樣直接講詞的特點,雖然淺顯但仍比較空洞,改為讓學生自己讀這首詞,與上兩首詩比較,發(fā)現了什么?可以是詞意上的,也可以是發(fā)現詩與詞的不同。這樣很自然就把詞的以上特點就帶出來了。如:分上下兩闕,3375的字數安排,詞牌名,表達的感情等。學生對“納蘭性德”這四個字的名字也很感興趣,在這里可以做簡單介紹。)
2.我們第六單元的課文是以懷念和贊美故鄉(xiāng)為主題的。我們已經學習了《泊船瓜洲》和《秋思》,一首是借景抒情,一首是借事抒情。王安石的鄉(xiāng)愁融于那滿目春色之中,張籍的鄉(xiāng)愁凝成那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中。那么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xiāng)愁又是什么呢?
二、讀準讀通
1.請大家打開書本,自由朗讀這首詞,注意,仔仔細細讀上4遍,讀前兩遍的時候,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詞念得字正腔圓;讀后兩遍的時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順,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明白嗎?
生自由朗讀《長相思》,開始。
2.誰來讀一讀《長相思》?其他同學注意聽,這首詩當中的生字、多音字,他有沒有讀準了。
師:讀得字正腔圓,真好!風一更這個“更”是多音字,聒碎鄉(xiāng)心的“聒”是個生字,她都讀準了。來,我們讀一讀,“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生齊讀。
師:再來一遍,預備起。
。ń虒W反思:此處的“更”“聒”需做重點處理,對于“更”的讀音學生有爭議,需要介紹古代把一夜分為五更,兩個時辰為一更;“聒”結合字形理解字義。)
3.師:很好!誰再來讀一讀?其他同學注意聽,他在讀詞句的中間時是怎么停頓的,是不是讀得有板有眼。
生朗讀。
師:真好,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位同學,在讀“身向榆關那畔行”的時候,哪個地方停頓了一下?
生:他在“身向榆關”的后面停頓了。
師:你有沒有注意到,他在讀“夜深千帳燈”的時候,哪個地方又停頓了一下?
生:他在“夜深”后面停頓了一下。
師:你們聽出來了嗎?
生:(齊答)聽出來了。
師:對,這樣讀就叫有板有眼。我們讀這兩句詞,“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預備起。
再來一遍。
三、讀出味道
1.師:真好,同學們,讀古代的詩詞,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jié)奏,還要盡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比如《長相思》這個題目,我們可以有許多種讀法,有的讀《長相思》(快速而平淡地)有長的味道嗎?有相思的感覺嗎?
生:(齊答)沒有。
師:比如你這樣讀,《長相思》(緩慢而深情地),有感覺嗎?有味道嗎?
生:(齊答)有。
2.師:讀詞就要讀出這樣的味道來。你們試著讀一讀,爭取讀出你的味道和感覺來。
生:(自由讀《長相思》。)
師:誰來讀一讀《長相思》?讀出你的味道、你的感覺來。注意聽,注意聽,你聽出了什么味道?什么感覺?
生1讀,師:好一個“故園無此聲”,有味道,誰還想讀?
生2讀,師:好一個“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來,我們一起讀,讀出你自己的味道和感覺來。
生齊讀。
3.同學們,詞讀到這兒為止,你的腦海里面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覺,誰來說一說?生1:我感到納蘭性德非常思念家鄉(xiāng)。
師:這是你的感覺。誰還有別的印象和感覺?
生2:我感覺到納蘭性德思念家鄉(xiāng),夢都睡不好了。
師:不是夢都睡不好,是覺都睡不好,根本就沒有夢。同學們,夢都作不成,覺都睡不好,帶著這種感覺,我們再來讀一讀《長相思》,把這種感覺讀進去,讀到詞的字里行間去。
生:(齊讀)長相思,清,納蘭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四、感知詞意
1.師:長相思,長相思,作者為什么會如此地長相思呢?請大家默讀這首詞,讀的時候,請大家仔細地看看書上的插圖,仔細地看看書上的注解,然后,試著去想想這首詞大概在講什么意思,明白嗎?
生:(齊答)明白。
師:好,默讀《長相思》。
生:(默讀《長相思》,按要求思考詞的大意。)
2.師:現在老師提兩個問題,看看你對這首詞大概的意思,掌握了沒有。(板書“身”)第一個問題,聽清楚了,作者的身,身體的身,身軀的身,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
生1:作者的身在前往山海關外。
生3:作者的身在山海關。
師:那么“山一程”呢?身在哪兒?還可能在哪兒?
生5:身可能在山上。
師:在崇山峻嶺上。那么,“水一程”呢?他的身還可能在哪兒?
師:可能在船上,是的。那么“夜深千帳燈”呢,他的身可能在哪兒?
生7:他的身可能在營帳里面。
師:營帳里面,請站著。
孩子們,這里站著一二三四五六七位同學。作者的身在哪兒?七位同學就是作者的身經過的點,他經過了崇山峻嶺,他經過了小河大川,他經過了山海關外,他經過了軍營的帳篷,他還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
一句話,作者身在征途上。(板書:在“身”后面寫“在征途”。)
(教學反思:此處學生的想象并不是很豐富)
3.師:請坐。已經讀懂了一半,下面我提第二個問題。(板書“心”)納蘭性德的心,心情的心,心愿的心,心在那兒?
生1:他的心在故鄉(xiāng)
師:用課文里的一個詞,一起說,納蘭性德的心在哪兒?
生:(齊答)納蘭性德的心在故園。
4.師:好。(板書:在“心”的后面寫“系故園”。)孩子們,身在征途,心卻在故園。把它們連起來,(板書:在這兩句上畫了一個圓圈。)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新的體會?
生1:我發(fā)現了,他身在征途,卻很思念故鄉(xiāng)。
師:不錯。你說。
生2:我發(fā)現納蘭性德既想保家衛(wèi)國,又很想自己的家人。
師:你理解得更深了一層。
生3:我覺得納蘭性德肯定很久沒有回家鄉(xiāng)了。
師:你的心思真是細膩啊。
生4:我還覺得納蘭性德不管在什么地方,心里總是有家鄉(xiāng)的。
生5:我覺得納蘭性德雖然遠離家鄉(xiāng),可是心總是牽掛家鄉(xiāng)的。
5.師:好,一個遠離,一個牽掛。同學們,就是這種感受,這種感情,這種心靈的長相思。我們帶著這樣的感覺,再來讀一讀《長相思》。先自己讀一讀,試著把作者身和心分離的那種感受、那種心情讀出來。
生:(自由讀《長相思》。)
師:好,咱們一起讀一讀《長相思》。
生齊讀。
五、展開想象,讀出詞情
1.師:(課件播放一段音樂后,師在音樂聲中有感情朗讀。)
師:一起來,預備起。
生齊讀。
2.師:孩子們,請閉上眼睛,讓我們一起,隨著納蘭性德走進他的生活,走進他的世界。隨著老師的朗讀,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么樣的畫面,怎么樣的情景?(師稍作停頓再次范讀)
3.師:孩子們,睜開眼睛,現在你的眼前出現了怎么樣的畫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你仿佛處在一個怎么樣的世界里?
生1:我看見了士兵們翻山越嶺到山海關,外面風雪交加,士兵們躺在帳篷里,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在思念他的故鄉(xiāng)。
師:你看到了翻山越嶺的畫面。
生2:我看見了納蘭性德在那里思念家鄉(xiāng)、睡不著覺的情景。
師:你看到了輾轉反側的畫面。
生3:我看到了納蘭性德走出營帳,望著天上皎潔的明月,他思鄉(xiāng)的情緒更加重了起來。
師:你看到了抬頭仰視的畫面。
生4:我看到山海關外,聲音雜亂,士兵們翻來覆去睡不著,但是在他們的家鄉(xiāng)沒有這種聲音,睡得很寧靜。
4.師:你們都看到了,你們看到跋山涉水的畫面,你們看到了輾轉反側的畫面,你們看到了抬頭仰望的畫面,你們看到了孤獨沉思的畫面。但是,同學們,在納蘭性德的心中,在納蘭性德的記憶里面,在他的家鄉(xiāng),在他的故園,又應該是怎么樣的畫面?怎么樣的情景呢?展開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鄉(xiāng)看到的畫面寫下來。(引入納蘭性德的資料)
生:(伴隨著樂曲《琵琶語》,想象寫話。)
師:(在學生的寫話過程中插話。)那可能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曠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幾個志趣相投的朋友圍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遍暢談著……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燈光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喝著茶,拉家常……那還可能是……
生:(繼續(xù)在音樂聲中想象寫話。)
師:好,孩子們,請停下你手中的筆,讓我們一起回到作者的家鄉(xiāng),走進納蘭性德的故園。我們去看一看,在他的家鄉(xiāng)有著怎么樣的畫面和情景。
生1:我看見了納蘭性德的家鄉(xiāng)鳥語花香,納蘭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在巷口玩耍嬉戲,牧童趕著牛羊去吃草,姑娘們就在門口繡著花,放學歸來的孩童們,放下書包,趁著風,放起了風箏,還有的用花編成花環(huán)戴在頭上。家鄉(xiāng)一片生機勃勃。
師:好一幅鄉(xiāng)村樂居圖啊。這是他看到的,你們看到了哪些?
生2:我看到了晚上,月光皎潔,星星一閃一閃的。他的親人坐在窗前,望著圓圓的月亮,鳥兒也不再“唧唧喳喳”地叫,只聽見外面“呼呼”的風聲,花兒合上了花瓣,親人是多么希望納蘭性德能回到家鄉(xiāng)與他們團聚啊。
師:一個多么寧靜多么美好的夜晚。你看到了——
生3:在一個晴朗的日子里,妻子正繡著錦緞,孩子們在門外的草地上玩耍,一會兒捉蝴蝶,一會兒又玩起捉迷藏的游戲。漢子們正挑著水,一家人做好飯后,圍在一起,喝酒聊天。
。ń虒W反思:此處上起來比較困難,孩子們的想象不夠預設得豐富,再就是教學時間不夠,如果能時間能寬裕一些,上起來效果會更好一些。試講后就改為讓孩子說說即可,處理得比較淺。教師能通過引導打開孩子的思維就好了。)
5.師:故園的生活真是其樂融融。〉,但是,此時此刻,這樣的畫面卻都破碎了,這樣的情景卻都破碎了。(板書: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園”上面寫個大大的“碎”。)
師:誰再來讀讀《長相思》?在這里,沒有鳥語花香,沒有親人的絮絮關切,這里只有——
。ê呛,孩子沒明白老師是什么意思,半天才接上。語言銜接有問題)
生1:(朗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師:在這里,沒有皎潔的月光,沒有在皎潔月光下和妻子相偎在一起的那一份溫暖,那一份的幸福,這里只有——
生2:(朗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師:你是在用自己的心讀!在這里,沒有郊外的踏青,沒有牧童的短笛,沒有跟孩子們在一起的天倫之樂。這里只有——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
師:長相思啊,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長相思;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長相思。孩子們,閉上眼睛,想象畫面,進入詩人那個身和心分離的世界,我們再一起讀《長相思》。生齊背。
六、作業(yè):
古人、今人借詩詞、歌曲來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思念,請同學們課后收集這樣的詩詞或歌曲,讀一讀,唱一唱,選最喜歡的一首來參加我們的“濃濃的鄉(xiāng)情”展示會。
七、檢測:
下面我們來檢測一下吧,在場的爸爸媽媽、同學們,請聽題:請默寫《長相思》。交換批改。
回家后和家長公布比賽成績。下課。
板書設計:
《長相思》課文板書
身在征途
心系故園
教學反思:
家長與學生的互動對于本節(jié)課來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調動了雙方的主動性,如果測驗的目標更明確一點的話效果會更好。處理不足的地方是深度還不夠,沒能讓學生與作者的情感達到比較深層次的共鳴。另外,本節(jié)課的作者介紹與詩詞背景沒有介紹,沒敢放開來講,有些缺憾。如果在鉆研教材上再下些功夫,多了解詩詞的文學常識及本首詞的寫作背景,作者的特點等,那么上課的時候就能駕馭得更靈活些,相信學生的收獲也會更多。
王崧舟《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11
【全國第一屆經典詩文誦讀研討會】
今天凌晨02:10我終于把王崧舟老師的《長相思》課堂教學實錄整理出來了,請各位同行賞析!(感謝季林老師提供背景音樂名字)
地點:無錫市大眾劇院
時間:10月18號上午
執(zhí)教:王崧舟老師
師:同學們,在王安石的眼中啊,鄉(xiāng)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xiāng)的徐徐春風。而到了張繼的筆下,鄉(xiāng)愁又成了那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么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xiāng)愁又是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朗讀《長相思》這首詞。注意,仔仔細細地讀上四遍。讀前兩遍的時候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爭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圓。讀后兩遍的時候,爭取把它念通順,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明白嗎?好自由讀《長相思》,開始。
(學生在齊讀)
師:按自己的速度和節(jié)奏讀。
。▽W生放聲自由朗讀,教師在一旁巡視,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
(師出示課件《長相思》)
師:好,誰來讀一讀《長相思》。來,孩子。其他同學注意聽,這首詞當中的一個生字和一個多音字,聽他有沒有念錯。
(學生朗讀)
師:讀得字正腔圓,真好!帮L一更”這個“更”字是個多音字。“聒碎鄉(xiāng)心”的“聒”是個生字,他都念準了。來!我們一起讀一讀”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預備起!
(生跟著讀一遍,教師又讀一遍,帶一點感情,學生跟著又讀一遍)
師:真好,誰再來讀一讀《長相思》。其他同學聽,特別注意聽詞句的中間,她是怎么停頓的,讀得是不是有板有眼,聽清楚嗎?好,開始。
(學生朗讀)
師:真好,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位同學在讀“身向榆關那畔行”的時候,哪個地方停頓了一下?
生:她在“身向榆關”的后面停頓了。
師:你還有沒有注意到她在讀“夜升千帳燈”的時候哪個地方又停頓了一下?
生:她在“夜升”后面停頓了一下。
師:真好,你們都聽出來了嗎?對!這叫讀得有板有眼.我們讀這兩句詞“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升千帳燈”。預備起!
(學生齊讀)
師:再來一遍:“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升千帳燈”(有感情地讀),讀。
師:真好!同學們,讀古代的詩詞,我們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jié)奏,而且還要盡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比如《長相思》這個題目我們可以有許多讀法.有的讀“長相思”(語調平平)。有“長”的味道嗎?有“相思”的感覺嗎?比如你這樣念“長——相——思”(充滿感情)有感覺嗎?有味道嗎?
生齊答:有味道,有感覺
師:讀詞爭取讀出這種感覺和味道,你們自己再試著讀一讀《長相思》,爭取讀出你的味道和感覺來,明白嗎?好,按自己的節(jié)奏讀。
(學生自由朗讀, 教師在一旁巡視,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
師:誰來讀一讀《長——相——思》
(一學生站起來)
師:讀出你的味道和感覺來。注意聽,你聽出了什么味道,什么感覺,預備開始。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一遍)
師:好一個“故園無此聲”,有味道。誰還想讀?來,孩子。
(另一位學生朗讀)
師:好一個“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來,我們一起讀,讀出你自己的味道和感覺來。“長相思”讀!
(學生有感情地齊讀)
師:真好,同學們,詞讀到這兒為止,你的腦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覺?誰來說一說?
生:我感覺到了納蘭性德非常思念家鄉(xiāng)。
師:好,你感到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誰有別的印象和感覺?
生:我感覺到了納蘭性德他思念家鄉(xiāng)的夢都睡不好了。
師:不是夢都睡不好了,是覺都睡不好了,根本就沒有夢,是吧。這一點的印象留給你特別深。同學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夢都做不成,覺都睡不好,帶著這種感覺我們再來讀一讀《長相思》,把這種感覺讀進去,讀到詞的字里行間去!堕L相思》讀。
(學生有感情地齊讀《長相思》)
師:好!長相思長相思,作者為什么會如此的長相思?請大家默讀這首詞,讀的時候注意仔細地看看書上的插圖,仔細地看看書上的注解,然后試著去想一想這首詞大概在講什么意思。明白?默讀《長相思》。
(學生默讀詞并思考詞的意思, ,教師在一旁巡視,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
師:好了,王老師提兩個問題,看看你對這詞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
(老師板書:身)
師:第一個問題聽清楚:作者的“身”,身體的“身”,身軀的“身”,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孩子你說。
生:作者的在前往山海關外。
師:請站著(沒讓這個學生坐下),山海關外。繼續(xù)說誰還有不同的繼續(xù)說?身在哪?來,請你說。
生:作者的在前往山海關外的路上。
師:路上,請請站著。繼續(xù)說。你說。
生:作者的身在山海關。
師:山海關,你站著。誰還有不同的理解,身在何方?來,你說。
生:他的身在山海關那邊。
師:山海關那畔,那么“山一程”身在哪?還可能在哪?孩子你說。
生:他的身可能在山上。
師:那是怎樣的山?
生:是非常高。
師:好,非常高的山上。在崇山峻嶺上。那么“水一程”呢?他的身還可能在哪?
生:他的身可能在船上。
師:身可能在船上。是的,那么“夜升千帳燈”呢?他的身又可能在哪?
生:他的身可能在營帳里面。
師:營帳里面,請站著。孩子們,這里站著一,二,三,四,五,六,七位同學。作者的身在哪兒?七位同學就是作者的身經過的七個點,他經過了崇山峻嶺,他經過了大河小川,他經過了山海關外,經過了軍營的帳篷,他還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話:“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板書:身在征途)
師:請坐,已經讀懂了一半。下面我提第二個問題。
(板書:心)
師:納蘭性德的心(稍做停頓)心在哪兒?
生:他的心在故鄉(xiāng)
(教師連著問了第一排的學生,回答都是故鄉(xiāng))
師:用詞當中的一個詞一起說,納蘭性德的心在哪?
生齊答:故園。
(教師板書:心系故園)
師:好,孩子們,身在征途,心卻在故園,把它連起來(把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用一個圓圈圈起來),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新的體會?
。ǹ磳W生沒回答,老師一邊做手勢,一邊說:)
師:身在征途,心卻在故園。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新的體會?
生:我發(fā)現了他身卻在征途,但心很思念故鄉(xiāng)。
師:恩,不錯。你說。
生:我發(fā)現了納蘭性德他既想保家衛(wèi)國,但又很想念自己的家人。
師:你理解了更深了一層。你說。
生:我覺得納蘭性德他肯定很久沒回家鄉(xiāng)了。
師:你的心思真細膩啊!
生:我還覺得納蘭性德他不管在什么地方,心里總是有家鄉(xiāng)的。
師:好一個“不管在什么地方,心總是在家鄉(xiāng)”。你說。
生:納蘭性德雖然遠離家鄉(xiāng),可是他仍然思念著家鄉(xiāng)。
師:一個遠離,一個思念,同學們,就是這種感受,這種感情,這種心靈的回想,我們一起帶著這種感覺再來讀一讀《長相思》。先自各讀,試著把作者身和心分離的那種感受,那種心情讀出來,自各讀。放開聲音讀,按自己的節(jié)奏讀,可以輕輕地讀。
。▽W生放聲自由朗讀)
師:好,誰再來讀一讀《長相思》?
。ㄖ敢粚W生讀后,教師放音樂<背景音樂是《愴》>教師范讀。)
師:一起讀,預備起。
。▽W生齊讀。)
師:孩子們,請閉上你們的眼睛,讓我們一起隨著納蘭性德,走進他的生活,走進他的世界,隨著老師的朗讀,你的眼前仿佛出現怎樣的畫面和情景?
。ń處煼蹲x)
師:孩子們,睜開眼睛,現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現怎樣的畫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你仿佛處在一個怎樣的世界里面?
生:我看見了士兵們翻山越嶺到山海關,外面風雪交加,士兵們躺在帳篷里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在思念他的故鄉(xiāng)。
師:你走進去了。
生:我看見了納蘭性德在那里思念家鄉(xiāng),睡不著那樣的情景。
師:你看到了作者輾轉反側的畫面。
生:我看見了納蘭性德走出營帳,望著天上皎潔的明月,他思鄉(xiāng)的情緒也更加地重了起來。
師:你看到了納蘭性德抬頭仰視的畫面。
生:我還看到了山海關外,士兵們都翻來覆去睡不著,但是在他們的家鄉(xiāng)沒有這樣的聲音,睡的很寧靜。
師:你們都看到了,是嗎?你們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畫面,你們看到了輾轉反側的畫面,你們看到了抬頭仰望的畫面,你們看到了孤獨沉思的畫面。但是,同學們,在納蘭性德的心中,在納蘭性德的記憶里面,在他的家鄉(xiāng),在他的故園,又應該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呢?展開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鄉(xiāng),在作者的故園看到的畫面寫下來。
。ń處煼乓魳贰兑粋陌生女人的來信》,學生寫片段。)
師邊巡視邊說:那可能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曠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幾個志趣相投的朋友圍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唱吟著什么……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燈光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在……在故園,在家鄉(xiāng),你將會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畫面和場景。
。▽W生繼續(xù)寫片段,教師繼續(xù)巡視)
師:好,孩子們,請停下你手中的筆,讓我們一起回到作者的家鄉(xiāng),走到納蘭性德的故園去看看,在他的家鄉(xiāng)有著怎樣畫面和情景。誰來?
生:我看見了納蘭性德的家鄉(xiāng)鳥語花香,納蘭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們在巷口玩耍嬉戲;牧童趕著牛羊去吃草;姑娘們坐在家門口繡著花;放學歸來的孩童們放下書包,趁著風,放起了風箏;還有的用花朵變成了花環(huán)帶在了頭上,家鄉(xiāng)一片生氣勃勃。
師:好一個生氣勃勃,好一幅鄉(xiāng)村樂居圖。∵@是她看到的。繼續(xù)看。
生:我看見了晚上月光皎潔,星星一閃一閃的,他的親人坐在窗前望著那圓圓的月亮,鳥兒不在唧唧喳喳地叫,外面只聽見陣陣呼呼的微風,花兒合上那美麗的花瓣,親人是多么希望納蘭性德能回到家鄉(xiāng)與他們團聚。
師:一個多么寧靜多么安逸多么美好的夜晚啊!
生:我看到了那個晴朗的天氣,妻子正繡著錦緞,孩子們在門外的草地里玩耍,一會兒捉蝴蝶,一會兒逮螞蚱,漢子們正挑著一桶水回家做飯,做好飯后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喝酒,聊天。
師:天倫之樂,溫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現在,此時此刻,這樣的畫面全都破碎了,這樣的情景全破碎了。
。ò鍟核樵谏碓谡魍,心系故園上寫“碎”)
師:誰來讀《長相思》?在這里沒有鳥語花香,沒有親人的絮絮關切,在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學生讀《長相思》)
師:在這里,沒有皎潔的月光,沒有在皎潔的月光下和妻子相偎依在一起的那份溫暖,那份幸福,在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學生再讀《長相思》)
師:孩子,聽得出,你是在用自己的心在讀。在這里沒有郊外的踏青,沒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捉迷藏,沒有楊柳依依,沒有芳草青青,這里有的只是一起讀——長相思
。▽W生齊讀)
師:長相思啊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長相思!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長相思。孩子們,閉上眼睛,想象畫面,進入詩人的那個身和心分離的世界,我們再一起讀:長——相——思。
(學生齊讀)
師:同學們,《長相思》讀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那一顆破碎的心。我想,讀到現在為止,讀到這個時候,你是不是應該問一問納蘭性德。你的腦子里冒出了什么問題?想問一問納蘭性德。
生:納蘭性德,既然你這么思念家鄉(xiāng),那你為什么還要去從軍呢?
師:問的好!再來問。
生:納蘭性德,你快點回家吧!你為什么不回家呢?
。▽W生說不出來了)
師:我知道,你想問納蘭性德,你為什么不早點回家呢?是吧。好,繼續(xù)問。
生:納蘭性德,如果你想回家,就應該早點用心打仗,為什么不用心打仗?不用心打仗,仗打不好,你還會死在途中。
師:是!你身在征途,就一門心思去干你的事業(yè),為什么對自己的故園又要牽腸掛肚,輾轉反側呢?問的好!誰還想問一問納蘭性德?
生:你既然這么想念家鄉(xiāng),那你為什么不把你所想念的,對家人想說的話寫下來,讓一個老鄉(xiāng)幫你送過去呢?
師:好!孩子們,你們都問我是嗎?你們可曾知道這些問題納蘭性德也在問自己,就在征途上,納蘭性德還寫了一首詞,題目叫《菩薩蠻》其中有這兩句就是納蘭性德問自己的,誰來讀一讀?
(出示課件“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學生朗讀)
師:問的好!問自己,孩子,問自己。
(學生朗讀。)
師:問的好!孩子們,請你們再想一想,除了納蘭性德在問自己以外,還有誰要問一問納蘭性德“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生:還有深深思念他的妻子。
師:對!你就是納蘭性德的妻子,你問一問納蘭性德,孩子你問。
生: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妻子問丈夫,那個“君”字改成——
。▽W生說問“夫”)
師:好,來,你再問一問。等一下,我們一起到一個地方去問一問,好嗎?長亭外,楊柳依依,妻子在送別的路上問納蘭性德——
生:問夫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好一個賢德的妻子。還有誰會問一問納蘭性德?
生:還有納蘭性德的兒子。
師:兒子好。兒子問一問,你現在是納蘭性德的兒子,你問一問,把這個“君”字改成什么?
生:父。
師:“父”好!長亭下,芳草青青,兒子拉著父親的手問——
生:問父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畢竟是兒子,感受還不是很深。
師:誰還會問納蘭性德?
生:還有他的父親。
師:還有納蘭性德的父親是嗎?你是納蘭性德的父親。長亭下,秋風瑟瑟,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問納蘭性德:
生:問兒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年紀的確已經很大了。還有誰也還會問納蘭性德?
生:還有他的哥哥。
師:他的哥哥是吧,你是他的哥哥。雖然納蘭性德沒有哥哥,但是你可以暫且做他的哥哥。
生:問弟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是!孩子們,許許多多的人,他的老父,他的愛妻,他的嬌兒,他的長兄,還有他的朋友都在問納蘭性德。我們再一起問問納蘭性德: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生齊問: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孩子們,輕離別,你們居然說我輕離別?
。ò鍟狠p?)
師:我納蘭性德真的“輕”離別?再讀《長相思》,默讀,你從哪兒體會到我納蘭性德沒有輕離別呀?我不是輕離別呀!長相思的什么地方讓你體會到這一點。
師:我是納蘭性德,我想先問問我的老父:“老父,我是輕離別嗎?”
生:不是,我從“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敝锌闯瞿悴皇禽p離別,而是為了保家為國。
師:好一位開明的父親!我再想問一問我的愛妻:“我是輕離別嗎?”
生:你不是。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你是為了保衛(wèi)祖國。你離別家鄉(xiāng),是為了到前線去殺敵。所以我不怪你。
師:請坐。好一位賢德的良妻。是的,我何曾是輕離別呀!我是那樣的重離別呀!但是我身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wèi),我重任在肩,我責任如山,我不得不離,不得不別。¢L相思,我的重離別,我的重重的離別,我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經化在了《長相思》中了。
。▽W生有感情朗讀《長相思》。)
師:這就是為什么我身在征途卻心系故園的原因所在,這就是為什么我的那個夢會被破碎,我的那顆心會被破碎的原因所在。為了我的壯志和理想,思念家鄉(xiāng)的孤獨和寂寞,就這樣化做了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ń處煶鍪尽伴L相思”三個字,放音樂《愴》)
師: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齊說:長相思)。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生齊說:長相思)。愛故園,愛祖國,字字化做(生齊說:《長相思》)。
師:下課!謝謝同學們!
生:謝謝老師!
王崧舟《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12
生命是一個簡單而又復雜的過程,簡單得如草木一秋,落花飄零。生命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莊子的筆下,她是鯤鵬展翅搏擊長空的自由;在杜甫的筆下,她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豪邁與憂思;在納蘭性德的筆下,她是戍守邊關與思戀故園這層層疊疊的感傷累積成的厚重。
本課出現在小學語文第九冊,五年級的學生情感體驗與人生積淀還很單薄,如何讓他們走進納蘭性德性德的心里,揣摩詞人的情感,這是最為困難,也是最為關鍵的。如果按照傳統(tǒng)教學一字一句地解釋,必將此詞弄得蒼白無力,支離破碎。假如納蘭性德在世,定會感嘆: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所以我在教學時通過朗讀、揣摩、想象,感悟領會詞人的情感,傾聽他心靈深處的最強音。
其一,朗讀,不是簡單的語言文字的重復。從開始的初讀、有節(jié)奏地讀、有韻味地讀,到品讀、賞讀、想象讀、教師范讀、入情入境的讀,在讀中升華情感。特別是教師關鍵時刻深情地誦讀,真正地、巧妙地將學生帶入一個玄妙的境界。
其二,調動學生心中的積極因素——當導演,這是他們心中夢寐以求的,最時尚、最喜歡的,哪個不躍躍欲試,擷取詞中閃現的最珍貴、最打動人心的場景。那么這些就是孩子們對文本深刻的認識與解讀,并通過語言的描述呈現出來,這就是我們心理學上所說的再造想象。
其三,再造想象不能算是最為徹底的激發(fā)孩子們潛藏心底的情
感,教學中我讓他們經歷創(chuàng)造想象的心靈歷程:想象故園的親人思念納蘭性德性德的情景,并且與詞人面對面地對話,使納蘭性德性德所做的、所感受的、所呼喚的找到了真正的知音。
納蘭性德性德的生命是短暫的,然而他的生命卻是最為厚重的,孩子們領略到了。
王崧舟《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13
【單元導入】
故鄉(xiāng),一直是我們魂牽夢縈的地方。濃濃的鄉(xiāng)情是游子的眷戀,款款的鄉(xiāng)意是醇香的濃茶。無論走到哪里,最難忘記的還是故鄉(xiāng)情。
細細品味本單元的四篇文章,你們會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對比閱讀后,你們還將體會到作者的感情是通過一些景物和事情表達出來的。比如,從描寫家鄉(xiāng)美好的景色——“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huán)繞著村莊。溪的兩邊,種著幾棵垂楊,那長長的柔軟的柳枝,隨風飄動著! ;從回憶的一件件有趣的小事——“我和一群六七歲的小朋友,最喜歡扒開石頭,尋找小魚、小蝦、小螃蟹。我們并不喜歡捉來吃,而是養(yǎng)在玻璃瓶里玩! 你們都能體會出作者對家鄉(xiāng)的喜愛和眷戀之情。
5、古詩詞三首
【知識在線】
一、寫一寫 看誰寫得最規(guī)范,最美觀。
luò yáng yú shù hé pàn wén zhàng
二、判一判 下面的說法對嗎?對的判“√”。
1、《泊船瓜洲》寫的是春季的景色,描寫的特定景物是江南春景。( )
2、《秋思》《長相思》都抒發(fā)了作者思鄉(xiāng)懷親的思想感情。但《秋思》是借景抒情,《長相思》是寫景和敘事融為一體。 ( )
三、說一說 把下面的詩句補充完整,并說說是什么意思。
1、春風又綠江南岸, 。
2、風一更,雪一更, 。
四、理一理 在下面的詩句中,有四句屬于同一首詩,請理出來,說出詩題和作者。
京口瓜洲一水間 小溪泛盡卻山行 煙花三月下揚州 春風又綠江南岸
鐘山只隔數重山 兩個黃鸝鳴翠柳 明月何時照我還 但悲不見九洲同 【思維體操】
五、課文在線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1、給加點字選擇合適的解釋,把序號填寫在括號里。
書:a、裝訂成冊的著作;b、信;c、文件;d、寫字。
(1)王羲之是著名的書法家。( ) (2)欲作家書意萬重。( )
(3)媽媽從書店給我買了一套黑烏鴉的系列叢書。( )
2、“秋風”給人什么樣的感覺?寫一寫你眼中的秋風。
的秋風 的秋風 的秋風
3、在詩中劃出讀時的節(jié)奏。
4、把這首詩試著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六、閱讀沖浪 根據注釋自學古詩。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 ) ,日暮( )客愁新。
野曠( )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注釋:
移舟:劃船靠岸的意思。 泊:船靠岸,停船。
煙渚:指煙霧籠罩下的江中間小塊陸地。 暮:傍晚,太陽落的時候。
天低樹:指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 近:接近。
1、帶點的字你認識嗎?請你為它們注音。
2、比較一下這些字,再組詞。
諸( ) 暮( ) 曠( ) 怒( )
渚( ) 幕( ) 礦( ) 愁( )
3、 解釋每句詩的意思。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個性時空】
七、填一填 和同桌比一比,看誰知道的古詩多!
1、 地名,補充詩句
、伲 )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②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 )。
2、 填數字,補充詩句
、倌铣 )寺,多少樓臺煙雨中。②( )里河東入海,( )仞岳上摩天。
3、填動物,補充詩句
①西塞山前( )飛,桃花流水( )肥。 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立上頭。
王崧舟《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14
。ㄒ唬┙滩姆治
《長相思》是一首情意綿綿的思鄉(xiāng)詞,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深深的思念和熱愛,是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xiāng)寄情的佳作。選編這首詞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對詞的誦讀,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揣摩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感情的;同時,積累古詩詞,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厚實文化積淀。
(二)設計理念:
從語言文字入手,緊抓重點詞句,反復咀嚼,反復品味,反復朗讀,引領點撥學生把握詩詞意象,提升感悟內涵。運用詩意語文的建構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體驗,感同身受地與文本對話,入情,悟情,融情,升情。
(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準確有節(jié)奏地讀詞,理解詞意,真切體悟詞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 的鄉(xiāng)愁。
2﹑拓展詞句中發(fā)揮想象的空間,發(fā)展學生的想象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3﹑感悟詞人的愛國情操,使學生受到熏陶。
教學重點:讀懂詞意,體悟鄉(xiāng)愁。
教學難點:展開想像,感悟詞人的愛國情操。
教學流程及內容設計:
一﹑背誦比賽,激趣導入
1﹑組際比賽背誦關于思鄉(xiāng)的古詩詞。
2﹑家鄉(xiāng),是每個人心中那根最脆弱的琴弦,誰一觸動它,就會發(fā)出最纏綿的思念之音。今天我們就隨著《長相思》,與納蘭性德共彈一曲思鄉(xiāng)曲吧﹗
教學策略及意圖:背誦思鄉(xiāng)古詩,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亮相的機會,喚起他們的成就感,激發(fā)他們樂于自覺背誦古詩文的興趣。用富有感染力的導語,撥動學生思鄉(xiāng)之琴弦,引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品讀詞文,感知詞意
1﹑指導學生準確﹑有節(jié)奏地讀詞。
①課件出示讀詞要求:仔仔細細讀4遍,讀前2遍的時候,注意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詞念得字正腔圓;讀后2遍,注意把它念通順,念得有板有眼。
、谡n件出示配樂《長相思》,學生自由讀(可與同學合作,可邀請老師參加)。
③指名讀,引導糾正“更”“聒”的讀音。
、軒熒献,給詞標上節(jié)奏線。
、輲煼蹲x(緩慢而深情的)
⑥生試著讀出詞的意味。
教學策略及意圖:讀通是讀懂的前提。因此,先讓學生試讀,適時輔以教師的范讀,或學生的賽讀,力求讀通的同時,讀出情感。
2﹑學生述說讀詞后在腦海中留下的印象和感覺。
3﹑在王安石的眼中鄉(xiāng)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xiāng)的徐徐春風。而到了張籍的筆下,鄉(xiāng)愁又成了那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么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xiāng)愁又是什么呢?再讀詞,結合課文注釋,想想詞句的意思。想一想,詞中的哪個字最能表達詞人的鄉(xiāng)愁。
①生自由讀詞,按要求思考問題。
、诮涣鞅磉_詞人鄉(xiāng)愁的字詞。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碎”字,隨后問學生,詞人的什么“碎”了。
③小結:一個“碎”字,讓我們感受到了詞人風雪之夜無夢的心碎;一個“碎”字,令我們感受到了詞人纏綿的長相思。帶著這種感覺再讀《長相思》。
教學策略及意圖:讓學生借助注釋,以自己對詩歌內容的領悟來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以學生自己的獨思考來取代統(tǒng)一的答案,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通過找詞,揣摩作者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思鄉(xiāng)之情。
三﹑展開想像,品悟詞情
1﹑結合“碎”字,感悟鄉(xiāng)愁。
①讀著讀著,你的眼前仿佛出現怎樣的畫面?作者在哪里心碎了?
②生結合詞句,自由描述,師相機點撥。
(山一程,水一程,親人送行路上的心碎;身向榆關那畔行,出征路上的心碎;夜深千帳燈,夜宿軍帳的心碎。)
③課件出示出征路上夜宿帳篷的畫面,生配樂朗讀。
、芴釂栕髡呱碓诤畏,心在哪兒?
⑤生自由述說。
⑥板書身在征途 心系故園
2﹑憧憬故園,反襯鄉(xiāng)愁。
、亠L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展開想像,詞人處在一個什么環(huán)境里?
、趲熒涣。
③故園無此聲的故園是怎樣的?讓我們走進納蘭性德的心里,用筆描述他心中的故園。
、苌鷮懺,交流。
3﹑小結
多溫馨的畫面,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現在,此時此刻,這樣的畫面全碎了,這樣的情景全破碎了。碎在征途上,碎在風雪中,碎在心坎上,誰再來讀《長相思》?(帶著心碎的感覺讀)
教學策略及意圖:語言文字所描述的顯像結構本身沒有什么可感性,必須借助人的聯想和想像,才能讓干癟的符號為鮮活的畫面。圍繞“心碎”,引領學生在吟詠中放飛想像,感悟“征途”與“故園”的情景與畫面,體味“身”“心”分離的情感。語言和精神得以同構,在想像中朗讀升華學生的情感。
四﹑總結延伸,升華情感
1﹑既然身在征途,心系家園,感覺那么心碎,那為什么還要參加邊塞軍旅生涯?
。ㄒ龑W生明白好男兒心系故園,更愛國家。)
2﹑山水相隔,隔不斷我的思鄉(xiāng)情;鴻雁傳書,表達不盡我的思鄉(xiāng)意;風雪聒耳,吹不斷我的思鄉(xiāng)情。讓我們一齊誦讀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秋思》《長相思》。
教學策略及意圖:盡情地美讀,心靈的回想和生命的追問,以語感能力為閱讀教學的目標,情感想像和生命意義造就詩意的課堂。
五﹑板書設計︰ 長相思
思念故園 熱愛祖國
碎
身在征途 心系故園
王崧舟《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長相思》,進一步感受詞的抒情韻律。
2.通過想象、質疑、情境誦讀,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重點】
在想象、質疑和情境誦讀中,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難點】
在移情想象中建構“故園”的豐富意象,體味“故園”的文化意蘊。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長相思》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ㄒ唬⿲
1.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這是人世間美好的感情。正如唐代詩人杜甫所說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出示)
2.讓我們走進本組以“思念故鄉(xiāng)”為主題的課文,用心體會作者的感情吧。ǔ鍪緦дZ中的閱讀提示:閱讀課文的時候,要用心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過哪些景物或者事情表達出來的。)
3.今天我們先學習《5、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三首——詞:《長相思》
4.解題。質疑。
。1)“相思”什么意思?(思念)
。2)“長相思”就是什么意思?(讀題)
。3)這首詞是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陪同康熙皇帝出征山海關,祭祀長白山的途中寫的。
。4)看到這課題,你想提什么問題?(相思誰?為什么相思?怎樣相思?為什么長相思?)(你們提的問題都很有探究價值,我們一起走進詞中探索吧)
。ǘ┏踝x《長相思》
1.自由讀,多讀幾遍,讀到字正腔圓為止。
2.指名讀,提醒讀音的詞語: 聒 更
結合誦讀穿插討論:
──“更”為什么要讀平聲?另一個讀音是什么?怎么組詞?
1)查字典理解“更”的意思。
2)理解“風一更,雪一更”
3)小結學法。
3.指名讀全文,讀準字音。讀后學生評價。
師: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注意停頓節(jié)奏才能把詞讀有板有眼。
4.指名讀,評價并講明該怎樣停頓。(出示詞,劃出節(jié)奏)齊讀。上下闕的停頓。
過渡:同學們可真會讀書,要是了解了詞的內容,老師相信大家會讀得更投入,更有韻味。(回顧質疑的問題)
(三)讀懂《長相思》
師:好!?請大家默讀這首詞,讀的時候注意仔細地看看書上的插圖,仔細地看看書上的注釋,然后試著去想一想這首詞大概在講什么意思。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默讀《長相思》。
(學生默讀詞并思考詞的意思, ,教師在一旁巡視,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
1.師:相思誰?從哪里知道?
2.師:作者為什么會思念故鄉(xiāng)和親人呢?(板書)
生:作者遠離家鄉(xiāng)。
師: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從哪里知道?(指名多位學生回答)
師小結:他身在山海關、高山上、岸邊、船上、帳篷里。他經過了崇山峻嶺,經過了懸崖絕壁,經過了荒山野嶺,經過了險灘急流,他還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話:“作者的身在征途上”。(板書:身在征途)
師:想象行軍隊伍在征途中可能遇到什么困難?從詞中你知道什么?
生:“風一更,雪一更”知道天氣惡劣。(課件)
過渡:同學們,作者在行軍途中歷經千辛萬苦,嘗盡了酸甜苦辣,作者怎能不想自己的故鄉(xiāng),不想自己的親人呢?他怎樣想呢?怎樣相思呢?
3.作者怎樣相思?想到怎樣?(睡不著,心碎了),題目中哪個字體現了?這就是相思前要加一個“長”的原因了。
師:同學們,作者身在征途,心卻在想故園。這是一種什么感受?
師:身在征途,心想故園。我們可以想象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懷著這份感情,大家齊讀《長相思》。放背景音樂。
4.想象詞的意境。
師:聽著你們的朗讀,老師仿佛看到了作者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畫面,仿佛看到了他抬頭仰望孤獨沉思的畫面?矗谶@風雪交加的的夜晚,他來到帳篷外,他在看什么?想什么呢?(指導看圖)
5.想象作者故園的情景。
師導:同學們,在納蘭性德的心中,在納蘭性德的記憶里面,在他的家鄉(xiāng),在他的故園,又應該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呢?
師:交流納蘭性德的資料。(家庭及興趣,特長)
師:了解了納蘭性德的這些情況,讓我們展開想象:作者在故園白天可能朋友做什么?晚上可能和家人做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出示)
(學生寫片段。)
師:好,孩子們,請停下你手中的筆,讓我們一起回到作者的家鄉(xiāng),走到納蘭性德的故園去看看,在他的家鄉(xiāng)有著怎樣畫面和情景。誰來?
師:多么溫馨,多么快樂,多么美好的生活呀!但是此時此刻,這樣的畫面全都沒有了,這樣的情景全破碎了。
師:誰來讀《長相思》?在這里沒有故園的寧靜,沒有家鄉(xiāng)的溫暖,在這里有的只是——(師范讀《長相思》)
師:在這里,沒有與志趣相投朋友騎著駿馬到野外打獵的舒暢,在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學生再讀《長相思》)
師:在這里沒有在暖暖的燈光下與家人一起聊天的溫馨,這里有的只是一起讀——長相思(指名讀《長相思》)
師:長相思啊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長相思!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長相思。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畫面,進入詩人的那個身和心分離的世界,我們再一起讀:長——相——思。(學生齊讀)
。ㄋ模┩卣。
師:同學們,《長相思》讀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那一顆破碎的心,讀到現在為止,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納蘭性德:既然你這么想家,你為什么不回家呢?誰來替納蘭性德回答。
師:好!同學們,你們道出納蘭性德的心聲。(板書:心系祖國)這個問題納蘭性德也曾問自己,就在這次征途上,納蘭性德還寫了一首詞,題目叫《菩薩蠻》其中有這兩句就是納蘭性德問自己的,誰來讀一讀?
。ǔ鍪菊n件“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1)理解大意。(你知道他在問什么嗎?)
。2)納蘭性德“輕離別”嗎?從詞中哪里看出不是輕離別?
師:孩子們,請你們再想一想,除了納蘭性德在問自己以外,還有誰要問一問納蘭性德“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妻子、孩子、父母、兄弟)
。3)學生扮演各種角色問納蘭性德,并且用“夫”“兒”“父”等代替“君”。
生:還有深深思念他的妻子。
師:對!你就是納蘭性德的妻子,你問一問納蘭性德,孩子你問。
生: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妻子問丈夫,那個“君”字改成——。▽W生說問“夫”)
師:是。『⒆觽,許許多多的人,他的父親,他的妻子,他的兒子,他的兄弟,還有他的朋友都在問納蘭性德。我們再讀
生齊問: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正如同學們所說的,納蘭性德不是輕離別呀!他也舍不得離開親人!但是他身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wèi),他責任重大,他不得不離,不得不別!他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經化在了《長相思》中了。
(學生有感情朗讀《長相思》。)
師:長相思呀長相思,為了他的壯志和理想,思念家鄉(xiāng)的孤獨和寂寞,就這樣化做了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ń處煶鍪“長相思”三個字,放音樂)
師:(看板書)愛故園,愛祖國,字字化做(生齊說:長相思)
師:讓我們跟隨納蘭性德一起走出帳篷,眺望遠方的故鄉(xiāng),深情地吟誦:(齊讀《長相思》)
(五)作業(yè)。
1.收集思念家鄉(xiāng)的其他古詩詞。
2.以《長相思》為內容,制作自己喜歡的書簽.。
板書設計:
長相思
身在征途
心想故園
心系祖國
《長相思》教學反思
今天,我教了一節(jié)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二組課文中的《長相思》。
《長相思》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xiāng)寄情的佳作,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詞的內容,體會詞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無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讀詞,讀出詞的韻味,讓學生走進詞境,進入詞心。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鼓勵學生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與文本進行對話,是對話的基點。在教學中我揮動著情感的指揮棒,指引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感知文本、理解文本,通過朗讀與想象解讀文本,體驗詞人的情感,感悟詞中的景象。
1.在朗讀中與文本對話,體味情感。
朗讀是解讀文本的重要形式,學生通過讀(出生朗讀)、看(默讀)、聽(聽老師范讀)等途徑,從整體上感受言語材料,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逐步感知與理解。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了讀的功能,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教師的范讀中啟動情感,在默讀和想象中整體感悟。
《長相思》在聲聲朗讀中被感知、感受、感悟,從讀得“字正腔圓”到“有板有眼”,從讀得“正確”、“有節(jié)奏”到讀出“味道”與“感覺”。當學生初步感受文本、讀出味道與感覺之后,再帶著情感走進“征途”與“故園”,讀出畫面與情景,以情帶讀,讀中悟情。課堂上,我既給足時間讓學生讀進去,即用自己的思想感情讀進去;又給足時間讓學生讀出來,即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來。教學中,既讓學生帶著“夢都作不成,覺都睡不好”的感覺朗讀《長相思》,把這種感覺“讀到詞的字里行間去”;又讓學生帶著“長相思”的感覺朗讀詞,試著把作者身和心分離的那種感受、那種心情讀出來。學生在朗讀中體驗情感、深化情感。
2.在想象中與文本對話,感悟形象:
在背景音樂和聲情并茂的范讀感召下,學生張開了想象的翅膀,走進了納蘭性德的征途中,體會行軍的艱辛,體會征途中充滿了遠離與牽掛。
通過對納蘭性德的生平情況的交流,將問題將對話切換到詞人的家鄉(xiāng)和故園。學生在《漁舟唱晚》的情思中,又展開了與“故園”的對話,學生們想象并感悟著家鄉(xiāng)的美麗、溫馨、安寧和祥和。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首先是學生匯報納蘭性德故園的情景時,由于時間來不及了,我只讓兩個學生回答了,沒有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沒有更好地體現故園溫馨。其次是朗讀訓練形式可更多樣些。最后,我覺得在時間的調控分配上,有些不合理,最后一個訓練,還有誰會問納蘭性德“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由于時間原因沒能讓學生更充分地說和讀,下次要合理安排好。
這次上課,讓我收獲了許多,取得了些許的進步,但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今后,我會針對自己的缺點,多學習,多實踐,爭取更大的進步.。
王崧舟《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長相思》,進一步感受詞的抒情韻律。
2.了解作者的身世經歷及生活時代, 掌握詞的內容
3.通過想象、質疑、情境誦讀,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重點:在想象、質疑和情境誦讀中,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難點:在移情想象中建構“故園”的豐富意象,體味“故園”的文化意蘊。
教學過程:
。ㄒ唬⿲
1.古往今來,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這是人世間美好的感情。引領學生背誦唐代詩人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杜甫: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那么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是怎么表露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呢?
2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三首——詞:《長相思》
4.解題。質疑。
(1)“相思”什么意思?(思念)(2)“長相思”就是什么意思?(讀題)
。3)學生根據預習搜集的資料了解作者,及生活年代 。
(4)看到這課題,你想提什么問題?
。ǘ┏踝x《長相思》
1.自由讀,多讀幾遍,讀到字正腔圓為止。
2.指名讀,提醒讀音的詞語: 聒 更
1)查字典理解“更”的意思。
2)理解“風一更,雪一更”
3)小結學法。
3.指名讀, 評價并講明該怎樣停頓,把詞讀有板有眼。
4.(出示詞,劃出節(jié)奏)齊讀。注意停頓節(jié)奏,及上下闕的停頓。
5.出示山水,山海關,風雪,千帳燈,故園等圖。邊看圖邊有感情地讀。
。ㄈ└兄~意
1.邊默讀邊試著去想一想這首詞大概在講什么意思。
提問:a、作者為什么會思念故鄉(xiāng)和親人呢?(板書)
b、作者的身在哪里?從哪里知道?這一路他是怎樣走過來的?(指名多位學生回答)
師小結:他身在山海關、高山上、岸邊、船上、帳篷里。他經過了崇山峻嶺,經過了懸崖絕壁,經過了荒山野嶺,經過了險灘急流,他還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話:“作者的身在征途上”。(板書:身在征途)
c.作者在行軍隊伍在征途中可能遇到什么困難?從詞中你知道什么?
d.作者心在哪兒?
2. 作者的鄉(xiāng)愁是由什么景物勾起的?
3.感受詞的大意后,懷著相思之情,齊讀《長相思》。
4.想象詞的意境。
5.想象作者故園的情景,并說一說。
6.對比故園美好的生活畫面,現在他在異鄉(xiāng)的情緒會是什么樣的呢?
帶著自己的體會,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詞。
。ㄋ模┩卣埂
師:同學們,《長相思》讀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那一顆破碎的心,讀到現在為止,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納蘭性德:既然你這么想家,你為什么不回家呢?誰來替納蘭性德回答。
這個問題納蘭性德也曾問自己,就在這次征途上,納蘭性德還寫了一首詞,題目叫《菩薩蠻》其中有這兩句就是納蘭性德問自己的,誰來讀一讀?
(出示課件“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1)理解大意。
(2)納蘭性德“輕離別”嗎?從詞中哪里看出不是輕離別?
讀“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正如同學們所說的,納蘭性德不是輕離別呀!他也舍不得離開親人!但是他身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wèi),他責任重大 ,他不得不離,不得不別!他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經化在了《長相思》中了。
。▽W生有感情朗讀《長相思》。)
師:(看板書)愛故園,愛祖國,字字化做(生齊說:長相思)
師:讓我們跟隨納蘭性德一起走出帳篷,眺望遠方的故鄉(xiāng),深情地吟誦:(齊讀《長相思》)
。ㄎ澹┳鳂I(yè)。1.收集思念家鄉(xiāng)的其他古詩詞。
板書設計:
長相思
身在征途
心想故園
心系祖國
王崧舟《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的
1、認識“詞”這種文學體裁。
2、學會“榆 畔 帳 聒”四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詞的大意。
5、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重點
1、感知詞的大意,懂得詞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2、引導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1、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21課的前兩首古詩,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張籍那濃濃思鄉(xiāng)情。那么誰愿意給大家背誦一下古詩?請學生配樂誦讀。
2、當“洛陽城里見秋風”的時候,張籍的內心涌動著“欲作家書意萬重”的思鄉(xiāng)之情。那么,在風雪交加的夜晚,納蘭性德又將流露出一份怎樣的思鄉(xiāng)之情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長相思》。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1、昨天已經布置同學們預習課文了,誰來說說你是怎樣預習的?(查閱相關資料、反復誦讀、試著理解古詩詞的意思)
2、在預習時,你發(fā)現長相思與前兩首古詩有什么不同了嗎?點擊課件,出示詞
教師介紹詞:詞是詩的別體,詞因為句子有長有短又稱長短句。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
教師補充:長相思是詞牌名,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通常用來寫思念之情。也是這首詞的題目。
3、檢查朗讀
下面誰來給大家讀一下這首詞。
大家看,更在這兒應該讀幾聲?你怎么知道第一聲的?解釋更,古代夜間計時的單位,一夜分五更。
再指名讀,教師評價:字正腔圓
。糯,詞是可以配樂唱和的,有它自己的節(jié)奏,老師給大家標出來了,誰來試試。一起試著這樣字正腔圓,有板有眼的讀讀這首詞。
三、學習這首詞
。ㄒ唬 默讀
1、同學們已經把這首詞讀得字正腔圓,有板有眼但這還不夠,還要讀得有情有味才可以,這就需要我們讀懂詞意,體會詞人的情感。同學們,想想可以運用什么辦法讀懂這首詞?和我們讀懂古詩的方法一樣。
2、請大家運用剛才提到的方法自學這首詞, 想想這首詞的大體是什么意思?把不明白的地方標記出來,可以請教同學,也可以請教老師。
3、同位之間可以交流一下學習收獲。
(二)學習上闕
1、大家看,這是詞的上闕,誰來讀讀,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嗎?誰能幫他解決?
誰能簡單說說它的意思。
2、康熙21年,納蘭性德作為御前一等侍衛(wèi)隨皇上從北京出發(fā),出山海關去長白山祭祀,他們初春時節(jié)出發(fā),現在已經到了寒冬時節(jié),這期間他們豈止翻過一座山,跨過一道河,山一程水一程指的是?你從這一程又一程讀出這是怎樣的征途?板書:征途
我們可以用那些詞語可以形容這種漫長艱辛的征途?(長途跋涉 千里迢迢、翻山越嶺、跋山涉水)
3、告別了家鄉(xiāng),告別了親人。納蘭性的他們風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學生讀,學生評價,你認為他讀得怎樣?他的讀,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4、夜深千帳燈,讀到這兒,老師產生了疑問,你有什么要問的嗎?
是呀,將士們白天車馬勞頓,疲憊不堪,為什么夜深還不休息?
。ㄈ⿲W習下闋
1、自己讀讀下闋想一想 ,為什么會夜深千帳燈
2、誰來說說下闋的意思。
3、和上闋的山一程水一程一樣,這兒的風一更雪一更,指的是,一整夜風雪交加。
4、同學們,閉上眼睛,讓我們走進營帳、走進納蘭性德,邊聽邊想 ,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讓學生讀出自己看到的畫面,讀出自己的感受。
5、同學們,出現我們在面前的,是一位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詞人。板書:身在,心系故園
他行走在千山萬水之間,然而他那顆心,卻在故園,在家人身上。
6、大家想像一下,出征前,在他的故園會有什么樣的情景呢?學生交流, 他多么希望可以,夢回故園,感受這份溫馨、寧靜、祥和,可是,現在,卻被吵得鄉(xiāng)心破碎,鄉(xiāng)夢難圓。
7、此時,你就是納蘭性德,你來讀,
8、對詞人來說,這,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齊讀)長相思
師: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
生:(齊讀)長相思
四、拓展
1、同學們,這首如夢令也是納蘭性德在這次征途中寫下的佳作。 自己讀讀。
萬丈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
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
還睡,還睡,
解道醒來無味。
2、指名讀讀,
3、仔細讀讀這首詞的注解,想一想這首詞和長相思,有什么相同之處呢?
注解:將士們懷念自己的家園,不禁借酒消愁,希望沉醉不醒。但是,大凌河水,驚濤拍岸,把夢中人催醒了。當一覺醒來,這思鄉(xiāng)者又趕緊叮囑自己再睡一會兒,因為睡著了總比眼睜睜地思鄉(xiāng)好過一些。
4、是呀,雖然,聒碎鄉(xiāng)心的聲音不同,但是納蘭性德的思鄉(xiāng)之情是一樣的,體會著詞人的思鄉(xiāng)之情讀讀這首詞。
五、總結
同學們,故鄉(xiāng),是游子心頭永恒的家。多年以后,當我們離開家鄉(xiāng),遠離故土,我們的心中,也會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誦讀《長相思》。
六、課下請同學們繼續(xù)誦讀這兩首詞,,也可以搜集一些表達思鄉(xiāng)的歌曲唱一唱。
板書設計:長相思
身在征途
心系故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