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九冊教案(通用3篇)
人教版第九冊教案 篇1
地震中的父與子
教學要求: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想象父親搶救兒子的畫面。
2、運用“從內(nèi)容中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父愛的偉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jīng)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揭示課題
1、[板書:地震]師:同學們,大家用課余時間搜集了有關(guān)地震危害的資料,誰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訴大家?(學生談?wù)摚?/p>
2、師:老師也帶來了相關(guān)影片資料,請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
(學生談感受)
3、揭示課題: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殘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親人,流離失所。1989年,當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襲美國洛杉機時,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地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十一課——《地震中地父與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由讀文,初步感知
1、自由讀文,要求:①自由讀文,借助字典,結(jié)合課文中地句子認識本課地生字和新詞,②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③用“ ”畫出使你深受感動地句子,在小組內(nèi)交流。
2、學生自由讀文,交流學習收獲。
三、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從一次大地震中,一對父子靠著互相堅定地信念,父親終于救出了兒子和兒子的14各同學的事情)
2、文中的哪些描寫使你深受感動?
估計學生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說明父親關(guān)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沖”字,這個動作體現(xiàn)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從這里可以看出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jīng)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xiàn)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該怎樣讀呢?(絕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讀,評議,齊讀。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從這兒可以看出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你看得真仔細,你的確體會到的。
(學生補充:當父親堅信兒子在等他時,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見父親救兒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兒子。)
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兒子說的那句話。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后練讀,(個人讀,評議,齊讀)
(4)“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
是什么是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兒子在等我”)
這是多么偉大的父愛!這是多么堅定的信念,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廢墟痛苦后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
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兒子在等我)(而且 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
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生接)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 發(fā)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5)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jīng)對同不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著……,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從這兒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兒子深深地信任父親也正是由于那句話——(生說)
指導讀:這句樸實的話終于讓父子團圓,此時心中有千言萬語,又激動人心的場面往往通過言語來表現(xiàn),讀一讀父子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驚喜,自信,激動)
(6)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生說)
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著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后,這對——(引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擁抱在一起。(投影:圖片、音樂)
四、總結(jié)全文,發(fā)散思維。
1、總結(jié):這是一個多么感人的故事,學習后,你有什么感受?
2、學生講。
3、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們的感受對父母說一說,或是記在日記中,這就是一種積累。
板書:
11、地震中的父與子
人教版第九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積累、交流課文、課外書深受啟發(fā)的語句。
2.積累格言警句。
3.閱讀成語故事《水滴石穿》,理解“水滴石穿”的原意及現(xiàn)在的意思。
課前準備
搜集課外書中和生活中深受啟發(fā)的句子。
教學流程
一 交流平臺
1. 同學們,本組的四篇課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每篇課文都通過一些重點語句,表達了作者的感受,講出了作者的啟發(fā)。如《釣魚的啟示》中,作者寫道在:“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請大家瀏覽本單元的課文,從課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啟發(fā)的句子,劃一劃,讀一讀,在小組內(nèi)說說自己的體會。
2.全班交流令自己深受啟發(fā)的句子。
(對于同樣的一句話,如果同學們有不同的感受,可以互相補充,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3.同學們都非常喜歡看課外書,請大家交流交流從課外書中積累的感受深刻的語句。
⑴ 讀積累的句子。⑵ 談體會,也可以結(jié)合生活實例談收獲,感悟。
4.摘抄自己深受啟發(fā)的句子,并背誦下來。
5.本組課文讓我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讓我們的心靈得以凈化。那么,除此之外,你還學到了什么?
(可以從作者寫作的手法、用詞的準確,選材的精當,及對作者的了解等多角度去談。)
二 日積月累
1.在本組“口語交際“課中,同學們交流了一些自己搜集的格言警句,并談了自己的感受。請大家讀讀下面的5句格言,你能讀出什么?
2.(出示句子)自由讀,齊讀。
3.你知道哪句格言的意思,跟同學們交流交流。
(一名學生交流時,師生可以補充,把意思講清楚。)
4.這些流傳已久的名言警句,對我們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結(jié)合學習、生活中的例子談一談,哪句話令你深受啟發(fā)?
5.抄寫,背誦。
6.針對自己的不足,從課內(nèi)外選取一句深受啟發(fā)的話或名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三 成語故事
1.指名講一兩個成語故事,并說說得到了什么啟示。
2.學習成語故事“水滴石穿”
⑴ 自由讀短文,注意讀準字音。
⑵ 指名學生讀成語故事,及時糾正讀錯的字音。(注意“廉、吏、懈”的讀音。)
⑶ 成語“水滴石穿”出自哪里?原來的意思是什么?現(xiàn)在又指什么?在文中劃出來。讀一讀。
⑷ 交流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⑸ 練習講述這個成語故事。
3.作業(yè):課下搜集、閱讀成語故事。
人教版第九冊教案 篇3
設(shè)計意圖:教學要為學生服務(wù),要以學為本,本課設(shè)計極大地關(guān)注了學生的學習實踐活動和學習過程,著眼于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做到讓學生有所收獲,有所發(fā)展。教學過程上引導指路,順學而教,在學生憤悱疑問時以提供出示背景材料等途徑點撥;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習得、運用鞏固,關(guān)注學習能力的提高;同時注意到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品味情感、引導想象等方法激發(fā)學生學古詩的興趣,努力使學生的學習充分、實在、有效。
教學目標:
1、能運用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泊船瓜洲》一詩大意。
2、通過聯(lián)系背景材料、抓詩眼探究等方法,使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揣摩到作者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
3、在理解古詩大意感受詩人情感的基礎(chǔ)上,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泊船瓜洲》。
教學重點:理解詩的大意,體會詩中包含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難點:品讀詩眼“只”“又”,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fā)情懷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1、課件或小黑板:詩人背景材料介紹; 王安石改字故事;王安石病逝材料;運用借景抒情寫法的思鄉(xiāng)詩句。
2、多媒體或錄音機;一段描寫春天的音樂。
教學流程:
一、課前談話
(一)談話:自然界的景物,給我們帶來各種想象和體會:
太陽,象征_________看見太陽,你的心情______
月亮,象征_________看見月亮,你的心情______
楊柳,象征_________楊柳帶給一種我們感覺______
流水,象征_________流水讓我們聯(lián)想______
(二)小結(jié):這就叫景中有情.自古以來,文人騷客們就運用這種有趣的現(xiàn)象來寫詩,借各種景物,來抒發(fā)喜怒哀樂,寄寓了自己種種感情,非常含蓄動人。在今天的課文中,編輯叔叔阿姨們就給大家安排了這樣的一首詩。
二、導入新課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第五課的第一首詩——《泊船瓜洲》,看看這首詩里都描寫了什么景物,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圖畫,又包含詩人什么樣的情感呢?
(二)出示古詩。
三、初讀古詩
(一)自讀古詩:至少四遍,前兩邊讀準字音,特別是多音字,想想該怎么讀?后二遍讀通詩句,要讀得有板有眼,讀完后想大概的意思。
(二)自讀反饋:
1、認識多音字,點撥音義并隨機解釋題目。
2、指名讀,評點讀詩情況;引導按節(jié)奏讀。
3、談初步感受:整首詩大約是寫什么?哪一句特別喜歡?
四、自解古詩。
(一)引導回顧:怎樣去讀懂古詩?遇到問題怎么辦?
(二)小結(jié)提示:可以看文后注釋,查資料和工具書;可以同桌討論,舉手提問;可以參考解釋,弄懂意思,批寫重要意思,注出不明白的地方。選擇利用可能的方法充分研究。
(三)學生自學。
五、點撥提升
(一)初步理解第一句
1、自學反饋:你學懂什么?還有什么地方需要老師幫助?
2、畫地形圖:誰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畫地形圖? 指名板畫:水、京口、瓜洲、鐘山
3、看圖說意思。隨機板書:一水 數(shù)山
(二)研讀理解第一句:
1、指引提示: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些?讓我們細細讀,靜心咀嚼,自己自讀兩遍,看看你注意到了哪個字?
2、品讀理解:指名連續(xù)一小組同學品讀,隨機點評。
3、點撥深入:“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從一個“只”上,同學們能品味出什么?能咀嚼出什么?(實遠似近) 為什么要寫距離近? 鐘山是作者的故鄉(xiāng),由此你又想到什么?
4、小結(jié)提升:家鄉(xiāng)那么近,家鄉(xiāng)就在不遠處,看得出來,作者是想家,牽掛家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了。板書: 思念家鄉(xiāng)
(三)深入理解第一句:
1、提供背景:學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嗎?作者為什么要寫家鄉(xiāng)離自己近?為什么要在這兒望故鄉(xiāng)思故鄉(xiāng)呢?導學王安石寫此詩的背景資料。你注意到了哪些信息?劃一劃王安石此行目的和背景。
2、交流小結(jié):正是帶著這樣的憂思和牽掛,詩人站在江邊留戀地望著,望著。齊讀一、二兩句。
過渡:作者他還望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學習第三句
1、自學反饋:哪些意思你弄明白了,或者有什么地方還不明白?
2、研讀欣賞:說說“綠”字的意思,隨機討論“綠”字的妙處。(出示資料:王安石改字故事),
3、創(chuàng)設(shè)情境、想象欣賞:讀著這樣的句子,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你的耳邊仿佛聽到了怎樣的聲音?(利用老師誦讀,多媒體配樂,生閉眼想象等方法讓學生設(shè)身處地想象)
4、學生說話,板書好詞并讓學生摘錄在書上:
芳草萋萋 柳蔭碧碧 生機盎然 柳暗花明 間關(guān)鶯語
5、齊讀小結(jié):“綠”字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片碧綠的河岸!(板書:綠岸) 一片生機盎然的春天!“綠”字給人帶來的想象,正是其他字所不能代替的。一個“綠”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話;這一改,使《泊船瓜洲》成了婦孺皆知的千古絕句,難怪前面同學們一讀,就喜歡上了呢。
6、研讀字眼,品味情感:感受春天的同時,我們不禁會想:為什么寫江南岸的這片景色?詩句中包含了什么感情?
(1)引導品讀:以小組輪讀等方式讓學生帶著思考低吟:春風又綠江南岸。
(2)引導想象:“又綠”,“又綠”一個“又”字里又包含著作者什么感情呢?
春風又能把江南兩岸吹綠,而我呢?此時此刻作者在想……
7、小結(jié)過渡:由景及人,不由心生惆悵, 鄉(xiāng)愁跟滿眼翠綠的草木一起恣意生長,詩人情不自禁發(fā)出感嘆: 明月何時照我還?
(五)學習最后一句
1、自學反饋:學生說說這一句的意思。 板書:明月
2、質(zhì)疑探究:有疑問嗎?注意到什么景物?為什么要用明月?而不是太陽,楊柳,春風或其他?
3、小結(jié)提升:正是對團圓的渴望、正是帶著淡淡的憂傷,作者向明月發(fā)問:明月何時照我還?讓我們震撼! 這樣的發(fā)問叫人揪心!這樣的發(fā)問讓我們?yōu)樵娙四巧钋械泥l(xiāng)愁感嘆!板書:鄉(xiāng)愁濃烈
4、體驗欣賞:讓我們走進詩人內(nèi)心讀出他的這種情感!誰能體驗到作者的愁緒?讓學生分男女生與老師對讀,在聲勢的渲染中小組讀,感受強烈的思鄉(xiāng)情感。
五、總結(jié)提高:
(一)小結(jié)提升:
1、一道水,數(shù)重山 ;一片碧草,一個明月, 幾種景物,寄托了作者無限的思鄉(xiāng)情意,牽動著我們的心,讓我們感同身受讓我們回味無窮。喜歡這首絕句嗎?讓我們動情的齊讀一遍!
2、質(zhì)疑:對這首詩還有什么問題嗎?
3、補充王安石病逝材料。說感受。讓我們無限感慨的齊讀一遍!
4、背詩、默寫。誰已經(jīng)把這首詩深深記在了心里?
(二)學習寫法:
1、一道水,數(shù)重山 ;一片碧草,一個明月, 幾種景物,幾多鄉(xiāng)愁,詩人借景物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懷,這種表達方法就叫借景抒情。你喜歡這種表達嗎?
板書:借景,抒情
2、拓展練習: 借景抒情是一種很重要的表達方法,很多很多的詩都有異曲同工之妙,同學們可以運用這種方法欣賞更多的古詩。下面是幾句詩,作者都借景物抒發(fā)了思鄉(xiāng)之情。你能找到詩人鄉(xiāng)思的憑借之物嗎?
李白的《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王維的《雜詩三首》: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的《送別》: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六、課外作業(yè):
(一)總結(jié)引導:今天我們又學習了一首古詩,品味了思鄉(xiāng)詩借景抒情的韻致,相信同學們會更愛古詩,會自覺在平時的生活中運用方法去關(guān)注古詩欣賞古詩。
(二)布置作業(yè)(選一題):
1、收集3首以上表達思鄉(xiāng)情感的古詩。
2、收集3首運用借景抒情方法寫的古詩,并劃出景物注出詩中蘊涵的情感。
板書設(shè)計:
泊船瓜洲
借景 抒情
一水 數(shù)山 思念家鄉(xiāng)
綠岸 明月 濃烈鄉(xiāng)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