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課程表》教案(精選3篇)
《制作課程表》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了解課程表的結構;
2. 學會合并單元格,學會拆分單元格;
3.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和動手的能力,逐步形成基本的信息素養;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合并單元格,拆分單元格。
難點:拆分單元格。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今天很多老師來我們學校聽課。如果請你向客人老師們介紹今天開設的課程,你會怎樣介紹呢?請看,我們班有兩位同學是這樣介紹的。(課件播放)
2、師:哪一種方法更直觀?更清楚?
3、師:小小表格作用還真不小。這節課我們一起在word中制作課程表。(書寫課題)
二、新授:
(一)、認識課程表。
師:這是我們教室里的課程表,這一欄是我們四年4班的課程表。在word中,我們能把課程表變成什么樣子呢?
2、word制作的課程表
師:你想制作這樣一張漂亮又實用的課程表嗎?制作之前,我們還得先了解它。
3、課程表的組成部分。
師:請看這張課程表,你能動腦筋觀察,說出它的組成部分嗎?
4、師:醒目的標題、表頭、日期、課程內容、漂亮的裝飾。
(二)分析制作課程需要用到的操作。
1、師:以這張課程表為范例,請你回憶學過的操作,說一說:制作這樣一張課程表,需要用到哪些操作呢?
2、師:首先,要插入一個表格、需要用到合并單元格、拆分單元格,還要輸入文字,有時候根據需要得調整表格行高和列寬,制作漂亮醒目的表頭,最后裝飾課程表。
師:這些操作你都會嗎?下面我們先動手試著做個課程表。
(三)、學生制作表格。
1、學生嘗試操作,教師巡視。
2、反饋:
(合并單元格、拆分表格)
3、學生繼續操作
(四)、作品展示
1、展示部分作品。(表格設計、字體、字號、表頭、裝飾)
2、你是怎樣裝飾你的表格的?你是怎么發現這個操作的?
3、小結:(1)表格設計可以創新,但要合理。
(2)表頭要醒目
(3)字體、字號要適宜,不能太大或太小。
(4)裝飾要為表格內容服務,起到分區、突出表格內容、吸引注意的目標,不能過于花哨,喧賓奪主。
(六)裝飾表格
(七)總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在word中制作了課程表。說一說你都學會什么?(行、列、插入表格、輸入文字、調整單元格寬度、裝飾表格)
回去后,用你掌握的方法制作其它的表格。
表
《制作課程表》教案 篇2
信息技術在本次教學和學習過程中具有潛在的優勢有:教學內容直觀、操作使用快捷、方便,使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各種感官并用,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軟件的選用上,符合教學內容的要求,便于實際操作,能夠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我在教學中是通過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啟發并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先出示課程表效果圖,帶領學生認識表格的組成結構,給學生明確任務(制作接近效果圖的一張課程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讓學生閱讀完成這一任務的第一步(制作課程表)、第二步(編輯課程表:1、對齊表格文字,2、合并單元格,3、添加表格線)的理論知識,教師示范,學生看著大屏幕跟著操作,引導學生完成本節課的任務。其中,教師在介紹了制作課程表的一般方法后,布置學生制作“班級功課”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測試學生對表格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95%的學生都能迅速地完成這一表格的制作,學生嘗試表格的制作成功后的喜悅。
在談編輯課程表時,首先確定選取編輯對象,具體介紹了選取方法,清晰、及時,并指導學生通過鼠標調整表格的列寬或行高的方法和技巧,為下節課美化表格做準備。最后,要求試制作“雙休日活動安排表”這一殘缺不全的表格,給學生設置難度,目的是為了解學生對本次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和實際操作能力,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本節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每一個小任務的提出,都要事先出示課程表效果圖,讓學生面對眼前的實際問題,指導學生看書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隨后教師示范,學生看著屏幕跟著一起解決問題,效果良好。另外,要求學生試制作“雙休日活動安排表”這一殘缺不全的表格時,教師一定要巡視每個學生,必要時結合本節課的知識要點進行個別輔導,讓學得不扎實的學生也能嘗受到成功的喜悅,以達到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制作課程表》教案 篇3
本次教學采用的教學理念是:任務驅動——教師首先設置教學目標,提出問題,把握操作要領,教師進行示范操作,學生模仿實驗,教師巡回輔導,最后由學生獨立完成任務,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發現問
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次教學采用的教學方式是:以理論學習為基礎,以教師設疑、引導、示范為出發點,以動手操作為核心,以完成目標任務為歸宿,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啟發、引導教學法。
信息技術在本次教學和學習過程中具有潛在的優勢有:教學內容直觀、操作使用快捷、方便,使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各種感官并用,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軟件的選用上,符合教學內容的要求,便于實際操作,能夠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我在教學中是通過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啟發并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先出示課程表效果圖,帶領學生認識表格的組成結構,給學生明確任務(制作接近效果圖的一張課程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讓學生閱讀完成這一任務的第一步(制作課程表)、第二步(編輯課程表:1、對齊表格文字,2、合并單元格,3、添加表格線)的理論知識,教師示范,引導學生完成本節課的任務。其中,教師在介紹了制作課程表的一般方法后,布置學生制作“班級功課”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測試學生對表格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95%的學生都能迅速地完成這一表格的制作,學生嘗試表格的制作成功后的喜悅。
在編輯課程表時,首先確定選取編輯對象,具體介紹了選取方法,清晰、及時,并指導學生通過鼠標調整表格的列寬或行高的方法和技巧,為下節課美化表格做準備。最后,要求試制作“雙休日活動安排表”這一殘缺不全的表格,給學生設置難度,目的是為了解學生對本次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和實際操作能力,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本節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每一個小任務的提出,都要事先出示課程表效果圖,讓學生面對眼前的實際問題,指導學生看書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隨后教師示范,一起解決問題,效果良好。另外,要求學生試制作“雙休日活動安排表”這一殘缺不全的表格時,教師巡視每個學生,并結合本節課的知識要點進行個別輔導,讓學得不扎實的學生也能嘗受到成功的喜悅,達到了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