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枝鉛筆》課堂實錄與反思
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情境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加法含義,并學會5以內數的加法。
2.讓學生親身體驗,利用身邊的物體擺一擺,初步理解加法含義。
3.使學生能夠看圖說圖意,并能夠正確列式計算。
4.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和難點:在具體的情景活動中,讓讓學生體驗加法含義,初步理解加法含義。
教材分析:
“有幾枝鉛筆”是加法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學生對加法意義的理解是建立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的。教學時,教師由故事引入,創設了三個情景,讓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看圖交流,從而引出加法,在此基礎上鼓勵引導學生提出自己身邊的加法問題,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理解。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物體或學具擺一擺、說一說、算一算,然后引導學生完成教科書上的練習!
教學過程:
(預備鈴響后)
師:請同學們做好,然后將文具盒擺中間,數學書擺右邊,小棒擺左邊。(老師在學生座位邊巡視,并幫沒有擺好學具的學生擺好)
【這是剛入學不到一個月的一年級小學生,加強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應從點滴小事做起。】
(上課鈴響后)
師:上課。
班長:起立。
生:老師好。(學生上課情緒很好,大部分學生都面帶微笑。)
師:同學們好。
【此時老師雖然面帶微笑,但還是有點嚴肅。老師還應該在夸夸孩子“我看到你們真高興,相信你們一定能上好這節課”。】
師:我們先進行課前三分鐘口算練習,我們采取開火車的形式,大聲地從1數到10,再倒著從10數到1。
【每節課課前都要進行這樣的數數練習或口算練習,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
(一)問題情景
師:今天老師請同學們到“花園里”看一看,那里有哪些小動物?他們分別有幾只呢?
生:花園里有2只小鳥和4只蜜蜂。
【培養學生說完整話,學生說得不錯,說明這半個多月的辛苦沒白費,略見成果!
(二)建立模型
1、師:天上有2只小鳥,這是又飛來了3只小鳥,現在一共有幾只小鳥?
生:天上有2只小鳥,這是又飛來了3只小鳥,現在一共有5只小鳥。
師: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生:我是1個1個地說出來的。
生:我是2個2個說出來的。
生:我是2加3等于5算出來的。
……
師:對,像這樣把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合起來就可以用加法算式來表示。
2+3=5 (師邊講解邊板書演示。)
∶
加號
師:那算式中的“2”是花園中哪幾只小鳥呢?“3” 是花園中哪幾只小鳥呢?“5”又是花園中哪幾只小鳥呢?
生:“2”是花園中左邊的小鳥,“3” 是花園中右邊的小鳥,“5”又是花園中合起來的小鳥。
師:我們還可以用小棒代替小鳥擺一擺,左邊有2根小棒,右邊有3根小棒,合起來有5根小棒(老師用粉筆將5根小棒全起來),請同學們像老師這樣擺一擺,說一說。
生小聲地說著,老師在座位間巡視。
師:現在我們再看看蜜蜂吧?矗▍仓杏4只蜜蜂,又飛來了1只蜜蜂,現在一共有幾只蜜蜂?
2、 生:花叢中有4只蜜蜂,又飛來了1只蜜蜂,現在一共有5只蜜蜂。
師:你是怎么算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