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減9”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1~2頁。
教學目標
1. 經歷從現實情境中提出問題、探索算法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 在觀察、操作、比較、合作交流等活動中,體驗算法多樣化,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 在參與探索與交流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老師跟大家講個故事,想聽嗎?一個星期天的上午,(課件出示小兔和媽媽對話的場景)小兔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是星期天,我想到集市上去買點東西。好嗎?”媽媽說:“好的,買了東西早點回來。”(課件出示例題情境中小猴賣桃圖)集市上可熱鬧了。瞧,一只小猴在賣桃呢,多么鮮美的桃子啊!(把例題情境圖出完整)小兔看到這么多又大又紅的桃子,心想買點桃子回去吧。
提問: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圖意,并提出“還剩多少個”的問題。
提問:怎樣求還剩幾個桃呢?你會列式嗎?(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3 - 9)
揭示課題:像這樣(指“13 - 9”)十幾減9的算式應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十幾減9)
二、 自主探究,確認算法
1. 自主探究。
談話:你有辦法算出13 - 9等于幾嗎?先想一想可以怎樣算,并按自己的想法算一算;再把你的算法和小組內的小朋友說一說。
學生自主活動,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并對計算有困難的學生作適當指導。
2. 交流算法。
反饋:誰來向大家介紹你是怎樣算的,怎樣想的?
學生交流自己的算法時,根據需要讓學生邊說邊用學具擺一擺。教師及時用課件再演示,相機板書。
學生可能用下面的幾種方法計算:
(1) 一個一個地減;(2) 先從10個里去掉9個,再把剩下的1個和另外的3個合起來;(3) 先去掉3個,再去掉6個;(4) 想9加幾得13;(5)先從13中去掉10,再用多減的1與3合起來……
3. 比較算法。
談話:小朋友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計算13 - 9的方法。請小朋友比較這些不同的算法,看看你比較喜歡哪 一種?把你最喜歡的方法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說一說。
反饋:你喜歡哪種算法?能說說為什么喜歡這種算法嗎?
4. 教學“試一試”。
出示: 12 - 9 = □
16 - 9 = □
談話:這里還有兩道十幾減9的算式,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嗎?先自己算一算,再和小組內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活動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三、 鞏固練習,優化算法
1. “想想做做”第1題。
(1) 談話:請小朋友看屏幕(課件演示:原來有12根小棒,拿走了9根),看明白了嗎?誰來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一個問題嗎?
學生說拿小棒的過程,并提出“還剩多少根”的問題。
(2) 提問:你能列式并算出還剩多少根小棒嗎?
學生列式,算出得數,并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3) 談話:你能自己擺小棒算一算16 - 9等于多少嗎?
反饋:你是怎樣擺的,怎樣算的?(讓學生邊說邊在實物展臺上擺)
(4) 還想算十幾減9嗎?自己想一個十幾減9的算式,用小棒擺一擺,算一算。
學生活動后,組織交流。
2. “想想做做”第2題。
(1) 課件出示左邊的方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