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減八》學案分析
《十幾減八》導學案【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11人,唐氏綜合癥學生1人,自閉癥學生1人,多重障礙學生2人,腦癱學生3人,中度智障4人。通過《雙溪心智障礙兒童個別化教育課程》評量結果分析,發現在認知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可分為三類:a類(寧正喜、陳譚安、晏勇)物體恒存性、分類與配對、記憶力、順序已發展適應環境需要之能力,解決問題已發展較多能力;b類(周祖英、易東奎)配對與分類發展很好。記憶力、順序、解決問題已發展較多能力。c類(董林、陳林、王陽華):物體的恒存性,發展的較好。配對與分類、解決問題僅發展些微能力;d類(李洋、張林平、劉其玲)配對與分類、發展較多能力,物品操作、計劃思考、應用科學、修正錯誤僅發展些微能力。
【教學內容】
十幾減八。
【教學目標】
a類:理解、掌握十幾減八的計算原理,能用不同的方法正確計算;并能運用到生活中。
b類:能分步計算;
c類:能在老師的協助下說出計算結果;
d類:能在師生的幫助下用學具表示數字3和4。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11-8、12-8。
【教學方法】
教法:示范法、分層分類搭配教學法、啟發與引導。
學法:觀察法、實踐法、分析與討論。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視頻、蘋果11個(實物)、兩個顏色不同的盒子。
【教學過程】
一、生活實例引入
老師用多媒體引出果園景象,然后出示實物11個蘋果。請一位同學(c組)將摘到的蘋果裝進盒子里(兩個顏色不同但都分成10格的盒子)。
a、b生能直接看物說結果11,并能用學具操作將11分成10和1。
c生數蘋果實物說結果11,并在老師幫助下用學具操作將11分成10和1。
d生能跟讀數字11。
二、小組合作,初步探究(學具操作)
教師提出問題:11只蘋果分掉8只,該怎樣分?
a、b學生小組討論探究不同的方法,并自主嘗試用討論出的方法將11個蘋果拿掉8個(學具操作);
c學生在教師將11個蘋果拿掉8個后數出剩下的蘋果數(3個);
d學生教師幫助數數3。
學生反饋分蘋果方法,教師板書學生的各種方法,引導學生優化算法。
a生能復述分蘋果過程并嘗試用數學形式表達;
方法一:10-8=2 2+1=3
方法二:1-1=0 10-7=3 0+3=3
方法三:10-7=3 1-1=0 3+0=3
b生能在提示下復述分蘋果過程;
c生能正確讀出11-8=3;
d生能跟讀數字3。
三、 強化新知——聯系生活,應用提高。
教師出示重陽節在托老所看望爺爺奶奶時分香蕉的錄象片段,從而引出生活數學題12-8=4。
a、b學生小組交流,列式計算;
c、d生通過教師的學具演示感知生活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