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第四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5、 猜一猜卡片上的數是幾。 如:十位上的書比個位上的數小5。
6、 小組合作每人寫一個數讓大家猜
課題三 比多少
一、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情景讓學生感知100以內的數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的多”“少的多”描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2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估計,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等多種能力,培養數感。
3使學生感受到數字與生活的聯系。
二、 重難點
通過情景感知100以內的數的多少。
三、 教學過程
(一)舊知回顧,揭示課題
1、數的組成
3個十和6個一是( )。
7個十是( )。
8個一和7個十組成( )。
2、比較數的大小。
39ο36 69ο96 50ο50+7
說出比較的方法。今天繼續來學習“比多少”(板書課題)
(二)游戲導入,引出新知
做猜猜看的游戲:老師手中的小棒大約有幾根?
先數出10根,在觀察其余的小棒,做地二次估計。
比較兩次估計的結果,想一想,為什么第一次猜時,有的人猜的數量與48相差那么多,第二次猜時就比較接近40根了那?
小結今后我們估計物體時的多少時先找出參照物,然后在估計,就比較準確了。
(四) 多種情景,深化新知
1、出示3捆小棒:第一捆是10根,第二捆是48根,第三捆是1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小棒,是15根。隨意抽出2捆小棒做比較,讓學生說都發現了什么?
10根和48根比較,怎么呢?
10根比15根比較呢?
10根比48根少,10根比15根少的程度一樣嗎?
上節課我們是用符號來表示兩個數的大小關系的,今天我們用語言來描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2、接下來我們去水族館參觀一下
出示金魚圖,先估一估每種魚的條數,用一句話描述他們之間的大小關系。
(五) 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1接下來我們去花店走走(第40頁“做一做”)
你們看到了什么?分組每人說一句話完成第1題,2、3兩題獨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訂正。
2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來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嗎?
(六) 小結
1今天小朋友有學到了新本領,在今后比多少時,我們不僅可以用<、=、>符號來表示,還可以用“多的多”“多一些”“少的多”“少一些”來描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
反思:
使學生能夠正確的數出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學生知道十位和個位的意義,能夠正確的熟練的讀寫100以內的數。結合數的認識,是學生會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結合具體事物,使學生感受100以內數的意義,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課題四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一、教學目標
1結合數的認識,使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的計算。
2鞏固數的組成概念,滲透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滲透加法交換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