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可愛的校園
第 一 單 元
可 愛 的 校 園
教學背景分析:
1、本節內容為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的第一課時的內容。由于這是學生進入小學校門后的第一節數學課。因而,我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以講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這一節內容對于從幼兒園出來的孩子來說并不困難,根據這一情況,我打算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敢于表現,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另外,對于教材中的一大幅插圖,學生觀察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觀察的方法與順序上需要教師的指導。
2、學校教育的開始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書寫、思考、傾聽、提問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應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數學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設計意圖:
1、本課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教學時通過創設多種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對數學逐漸產生親切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生學好數學的關鍵是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時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書寫、思考、傾聽、提問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初步形成與人合作的意識,掌握一點交流的本領,為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打下基礎。這對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感到數學不是枯燥的,使他們從一開始就喜歡上數學。
2、了解學生數數的能力,引導學生正確地數出10以內的數,對10以內的數有初步的感知。
3、初步培養學生有序地觀察和與書本對話的能力。
4、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起學生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數具有表示物體個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初步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有序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有好朋友嗎?是誰呢?哪位小朋友愿意和大家說一說。
哇!我們班的小朋友真是樂于交朋友的好孩子!老師也有個好朋友,我這好朋友的本領可大了,它會教你寫字、數數,還能幫助你解決生活中話多的問題呢!今天,我就把這位神奇的朋友帶來了,就是它——數學書。(老師神秘地出示數學書)
對了,我們都有一本漂亮的數學書,你們想和數學成為好朋友嗎!(孩子們齊聲回答:想)那么,親愛的小朋友,你知道“數學”嗎?
師:我們班的小朋友真會動腦筋,剛才小朋友說的都是數學知識,下面我們一起翻開書看看書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說的。(指導學生翻書)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白胡子老爺爺,他叫什么呢?
師:對了智慧老人告訴我們什么?
師:小男孩淘氣是怎么說的?小女孩笑笑是怎么說的?哪位小朋友能用響亮的聲音說一說?(生回答略)
師扮演機靈狗:“嘻嘻,這就是數學!聰明的小朋友,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師: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會和數學成為好朋友的。
二、新授
1、教學“可愛的校園”。利用實物投影放大圖。
師:今天,森林里的小動物們也開學了,他們和小朋友們一樣高高興興地背收包來到了學校。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幅圖里都畫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