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k h》說課稿
一、依據課標說教材
蘇教版的拼音教材每課都配有精美而傳神的情境圖。在漢語拼音的編寫上,強調拼音的實用價值,強調貼近學生的生活,確立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原則。本課共有四個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是情境圖,用以引出g k h,幫助學生讀準它們的發音(弟弟把蝌蚪放回了小河里,哥哥夸獎他真是好樣的)。圖下是g k h 3個聲母筆順圖示及它們在四線格中的書寫規則,用以幫助學生掌握3個聲母的筆順。第二部分是g k h及其表音表形圖。第三部分是g k h在漢語拼音四線格中的書寫,用以指導正確描紅。第四部分是g k h與e u組成的音節,其中包括帶調音節及相關的圖。
二、以學定教說目標
本課時教學目標我分為三個方面來制定。
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學會“g k h”3個聲母,能夠讀準音,認清形,并且能正確書寫。
在過程與方法上:增加趣味性,引導學生自主觀察,采用“以趣促學”“先扶后放”的方法,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自主探究新知識。
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熱情,在具體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說話能力與良好的書寫習慣以及愛護小動物的美德。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主關鍵:能讀準g k h的音,認清形,并能正確書寫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本課教學的關鍵我放在如何區分g k h的發音上。
三、整合資源說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中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低年級學生大都活潑,大膽且好表現,他們對新學的知識非常感興趣,對形象直觀的事物很感興趣,經過前面的學習,他們對課文的學習方法也已掌握了不少,并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特別喜歡老師的表揚,以及師生之間的游戲、表演。但他們的自制能力差,思維形象具體化,無意注意又占據優勢。只有注重教學內容的具體化和直觀性,才能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采取以下策略:(1)創設趣味情境策略;(2)先扶后放策略;(3)教學生活化策略。由這三個策略來實現教學“授之予漁”的目的。
四、多向互動說過程
依據課堂教學靈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課的教學流程大致分為五個環節。
(一)課前激情誘發,復習奠基學習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我班學生較好勝好強好新奇。所以上課伊始,我根據他們的這一心理,以一個小熊貓笑臉印章來誘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一和專注性,同時規范好課堂紀律。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專注性被調動起來以后,我便讓學生通過復習來鞏固學過的知識和方法,由此奠基了新課的學習方法。
(二)創設情境引聲母
兒童認識事物總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拼音字母是抽象的表音符號,缺乏具體的內容,學起來枯燥無味,兒童往往會產生厭倦情緒。因此,拼音教學必須遵循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要善于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采用多種活潑生動的形式,使枯燥的內容形象化,激起學生興趣。針對這一特點,我自制了課文的情境圖,提示學生用表揚同伴的方法表揚老師畫得漂亮的圖畫,從而以學生朋友的身份與學生在談話中親近了師生關系。接著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畫后各抒已見,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說話能力。然后出示語境歌與學生一起依節奏擊掌讀,引出聲母g k h。我的這一環節通過情境和語境歌營造學習聲母g k h的氛圍,并相機進行保護環境、愛護小動物的教育,這樣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和濃厚興趣,讓生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