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一冊《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教材簡析
這是一首瑯瑯上口,充滿兒童情趣的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遠的地方,有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幾座亭臺錯落第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非常富有詩情畫意。
二、教學目標
1、認識“一、去、……”十二個生字;會寫“一、二、三”三個字,認識筆畫“一”,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2、利用情景圖識字,念兒童歌謠中識字,把識字和數(shù)學課中數(shù)的認識結合起來。并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
3、讓兒童喜歡這童謠,樂意朗讀,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xiàn)的景色美。
三、教學重難點
認識生字,正確書寫“一、二、三”。了解這首詩表達的意境,體會小山村的優(yōu)美和生活的快樂。
四、教學策略
1、讓學生反復接觸漢字,創(chuàng)設情景,配以生動的圖畫,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喜歡識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2、文中出現(xiàn)的常用漢字。小朋友已在生活中認識了。教師在教學中要拓展識字的形式,加強寫字指導,通過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情趣。
五、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掛圖、錄音磁帶。
六、教學時間:二教時。
第一教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尋入新課
1、談話:小朋友真能干,開學到現(xiàn)在已會背好多兒歌,誰來背幾首。
2、復習漢語拼音(創(chuàng)設情景:拼音王國里的拼音朋友多想跟我們一起去念兒歌。你們看,他們已在城門口等著了,他們是誰,跟他們打聲招呼吧!)
ai iu an un ing er zhi si chi yi wu jia zuohua
(城門一) (城門二) (城門三)——圖表示
(漢語拼音朋友能幫我們識字、讀書,是我們的好幫手。)
二、聽讀童謠、學習漢字。
1、放錄音《一去二三里》,要求聽仔細,說說聽到了什么?
(給學生的大腦進行強烈刺激,培養(yǎng)學生聽的習慣,提高聽的能力。)
2、這首兒童歌謠很想 跟小朋友們見面。自由讀《一去二三里》要求:
①用手指著讀,不認識字的請教拼音朋友,也可以問同學、老師。
②念準前(后)鼻韻母,平(翹)舌音。
3、小組間互問,幫助糾正。
4、反饋:指名讀(一句、兩句都可以)隨機教學“去、里”
(舉例了解“一里”的路程。用“去”說句話。在生活體驗中識字。)
5、離開拼音朋友讀。
6、質疑:仔細看這首詩,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培養(yǎng)問題意識,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7、(出示生字卡片)認識語文數(shù)字娃娃。拼讀。說說怎樣記住它們。
(重點指導:“八”“四”,激發(fā)學生想像:見到“八”字;會想到什么。編個故事記住“四”)
8、游戲:“數(shù)學數(shù)字寶寶”和“語文數(shù)字娃娃”找朋友。
(讓學生上臺在黑板上寫出數(shù)學數(shù)字寶寶,指名把語文數(shù)字娃娃的卡片貼在對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