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說課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上冊第一單元第九課《比尾巴》。這篇課文是一首讀起來瑯瑯上口、簡明易懂、富有兒童情趣的兒歌。兒歌通過三問三答的對話方式,介紹了六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既貼近兒童的生活,又豐富了兒童的生活。兒歌能使學生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并對自然界中可愛的小動物產生濃厚的興趣。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篇課文的特點,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了解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喜愛動物的情感。
知識目標:認識12個生字,1個基本筆畫“撇折”和三個偏旁“矢、八、鳥”,會寫“云、公、車”三個字。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習朗讀問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新精神和參與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12個生字,1個基本筆畫“撇折”和三個偏旁“矢、八、鳥”,會寫“云、公、車”三個字。
教學難點:朗讀問句。
教具準備:動物圖片、字、詞、偏旁卡片,多媒體課件一套。
為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四個層次的學習活動。
一、活動引入,擺中感知,讀詞認字。
語文對人一生的影響持久而深刻,一年級的學生剛剛步入語文課程的學習,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是至關要的。因此,上課伊始我便向學生宣布:“同學們,今天動物園里可熱鬧了,小動物們要開展‘比尾巴’ 的活動,比賽就要開始了,可有些小動物不小心把尾巴弄丟啦,他們可著急啦,請你們動手幫他們找找尾巴好嗎?”給小動物找尾巴多有意思呀,兒童們馬上會滿懷興致地開始兩人一組的拼擺活動。在拼擺活動中,可能將動物的尾巴安錯,教師就在黑板上也擺放這些圖片,請學生到前面把尾巴擺正確。直觀的體驗使學生興趣盎然,他們對動物尾巴的特點有了初步的感知。
在學生初步感知動物尾巴的特點及產生興趣的基礎上,我抓住時機進入下一步教學:讀詞、認字。先讀這六組動物名稱詞卡,讀熟后,從詞中及課文中找出要求會認的字。對于這些生字的學習,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識記這些生字的方法,然后在全班內交流匯報。短:左邊是“矢”字旁,右邊是“豆”字。“矢”即古代的箭,可通過字理識字來記憶。 “短”還是形聲字,“短”和“豆”的聲母都是“d”。雞、鴨。雞——又加鳥字旁,鴨——甲加鳥字旁。“鳥”表意,雞、鴨,今為家禽,原為野生,會飛,所以歸“鳥”類。又和甲是這兩個字的聲旁。“巴”,可通過熟字“色”來記憶。“色”去掉刀字頭就念“巴”。再引出生字“把”,“巴”和“把”進行比較記憶, “巴”加提手旁就念“把”,還可以利用數筆畫的方法記憶。“巴”:橫折、豎、橫、豎彎鉤,四畫,也可以通過直觀形象的方法進行記憶,“巴”長長的豎彎鉤,就像小動物大大的尾巴。記“比”字時,學生說它的左右兩部分好像兩個人在比賽。學生用特有的方式記住了生字。以上這些字的記憶方法,有的出自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所以印象深刻,會達到最佳的識記效果。
二、 課件演示、講中誦讀、引導創編
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在學生識記生字后,我出示了課件。觀看后,讓學生說說每種小動物的尾巴是什么樣的。這樣設計能使直觀表象過渡到學生的語言表達,實現從形象思維上升到抽象思維的過渡。當學生大至說出每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后,我又讓學生讀讀課文中的句子,指導朗讀。重點指導疑問句的讀法,讀出上揚的語氣。“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朗讀后,我又讓學生討論。你能不能根據其他小動物尾巴的特點也試著這樣說幾句話?學生依據原有的生活體驗,說出書本上沒有的句子。如有的學生說:“誰的尾巴彎,誰的尾巴扁,誰的尾巴像剪刀?”“狐貍的尾巴彎,鴿子的尾巴扁,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對于這樣的學生我給予了熱情地鼓勵。這樣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素材激活思維,引導想像,點燃激情,鼓勵創編,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口語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