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說課稿)
2、創設情境:(屏幕出示動物畫面)你們瞧,它們來熱情歡迎我們了,誰來告訴老師,我們該怎樣有禮貌稱呼它們呢?看,他們多精神,相信它們今天要舉行的比尾巴活動的場面一定會很精彩的,我們可得積極投入啊!
[多媒體課件的生動畫面,教師親切兒童化的語言,創設良好的情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文未學,情已生"的境界,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①用序號標出小節;②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圈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漢語拼音或請教同學、老師等辦法讀準字音。
2、小組合作學習,自找伙伴互讀課文,互聽互幫,把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放手讓學生自己讀通課文,學生自讀時舍得給時間。我們提倡"加強初讀、延遲開講",因為感受語言,理解內容,體驗情感都必須以學生的充分閱讀為前提。]
(四)由淺入深,認讀生字
1、屏幕出示帶漢語拼音的生字,學生認讀,教師及時正音。
2、由學生毛遂自薦上臺當小老師領讀生字,想教哪個就哪個,教師坐在學生的座位上與同學一起讀。
3、再次出現去掉拼音的生字,讓學生自讀、搶讀、賽讀。
[這一環節由淺入深,符合一年級學生的認識規律,多形式地讀,強化學生對生字的認讀;師生的角色換位,體現課堂師生平等,實現了新課標倡導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五)感情朗讀,體會感悟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邊讀邊感悟,然后在小組中交流讀書收獲。
[這體現"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感受和理解。"又倡導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并說說讀懂了什么?
(教師根據學生讀、說的內容,相應分別出示課件:猴子、兔子、松鼠和公雞、鴨子、孔雀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動物尾巴的不同特點,感受動物的可愛。并相應板書:長、短、好像一把傘、彎、扁、最好看)
[課堂是學生的,就得讓他們把所思、所知說出,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使之達到"不待老師講,自己已感悟"的境界。]
3、出示畫面比較,讓學生明白松鼠的尾巴不是真的傘,而是樣子好像傘,理解"好像",并試著用"好像"說話。再出示畫面讓學生感受"孔雀的尾巴為什么最好看?"把"最好看"換成另一種說法,該怎么說呢?(學生怎么想,就怎么說,教師點撥引導。)
[這一設計體現了知識遷移,實現了新課程提出的:"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的要求,學生學得扎實,創造潛能得到開發,又突破了教學難點。]
4、指導朗讀
<1>指導學生讀第1、3節要用疑問的語氣,讀第2、4節要用肯定的語氣。
<2>學生站起來,抓住"長、短、好像一把傘、彎、扁、最好看", 配上自己想象的相關內容的動作表演讀。
[指導朗讀時,抓住重點字詞通過表演加深理解,學生對語言文字就有活生生的感受,又培養了語感。]
5、師生賽讀
鼓勵能給予信心,信心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心理基礎。于是,我設置了這樣的談話過渡:大家讀得真好,真聰明。那么,動物們比尾巴,我們來比朗讀,老師也想參加,看誰讀得好?老師先來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