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說課稿)
〈1〉師表演讀。
〈2〉誰能跟老師比一比呢?又能評評自己讀得怎樣?(指名讀、評)
〈3〉他們真勇敢,老師送給他們紅花。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生共同發展,既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學會評價,學會一分為二地看待他人。]
(六)學文悟法,仿文說話
讓男女同學接讀課文,邊讀邊想一二節之間、三四節之間分別有什么關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詩歌特點:先問后答的對話形式。并引導學生用這種形式練習說話。
[學而能懂,懂而會用,活學活用,這是教學的最終目的。]
(七)鼓勵質疑,拓展思維
大家再自讀課文,想想還有什么想問的呢?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學貴于疑,有疑而思,這才是真正的求知。]
(八)游戲鞏固,總結教育
師在黑板上貼上沒尾巴的動物,設置談話:"同學們,剛才動物們玩得多快樂啊!竟把尾巴給丟了,幸好被老師撿到,誰來幫它們貼上呢?"
[對小學生來說,給小動物貼尾巴是一件最樂意的事情,這樣,激發了他們的童趣,同時也鞏固了所學知識。]
同學們看,這些動物找回了尾巴,它們好像在感謝我們,你們想對它們說些什么呢?(引導學生說話,并趁機教育學生保護動物,從小養成愛護動物的良好習慣。)
[這樣,環保教育不知不覺滲透到了學生的幼小心靈,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九)課外延伸,貼近生活
這節課,大家與動物們玩得多開心,從中也感受到它們尾巴的特點。課后,大家當一當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其他動物的尾巴又是怎樣的?好像什么呢?介紹給爸爸、媽媽聽。
[這一環節體現了語文的學習是"得法于課內,延伸于課外"。既拓寬了學習空間,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均以得到發展,又為下節課完成"實踐運用"打下基礎。]
四.教學思想
在教學中,我力求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讓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創設"自由、民主、開放"的學習空間,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使學生感受學習愉悅、輕松。堅持以讀為本,在讀中感悟、體驗,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語言表達能力,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在備課和說課的過程中,一定有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老師給予指正。謝謝!
板書設計:
10、比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