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教學案例及點評
【導讀】
1、內(nèi)容分析
這首極富有童真童趣的兒歌,用對話的形式向小讀者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課文語言通俗易懂,歡快活潑,課文中的六幅插圖栩栩如生,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引起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教學思路
對于小動物 ,學生都很感興趣,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學中應該積極抓住學生的認知特點,創(chuàng)設(shè)一個寬松、和諧、愉快的氛圍,讓學生在積極主動中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實踐中學知識、用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求異精神。根據(jù)課文的特點,本課以識字為基礎(chǔ),在學會問句的讀法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在朗讀和背誦中放飛激情,抒發(fā)自己的獨特感受,產(chǎn)生熱愛動物的感情,形成熱愛觀察的愿望。
3、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或掛圖、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1、 認識12個生字,會寫3個字。認識1種筆畫“撇折”,認識兩個偏旁“八”和“鳥”。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讀好問話的語氣。
3、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
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
處于第一學段的小學生,年齡小、知識經(jīng)驗少,在理解課文的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們有更多的熱情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這為他們在朗讀能力的提高上儲備了一定的優(yōu)勢。
小學生非常喜歡競賽,尤其是和大家一起在課堂上進行競賽。因此,上課伊始,利用孩子們的這一特點,巧妙的運用語言和圖畫營造出一種氛圍──小動物要召開運動會,來請小朋友當裁判。果然,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引起了孩子們濃厚的興趣,激發(fā)他們強烈的好奇心,課堂活了,孩子們樂啦,而這樣積極寬松的氛圍非常便于教學活動的開展。
二、知識的發(fā)現(xiàn)
另外,孩子們喜愛動物,對動物也有一定的了解,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為本堂課的教學打下了基礎(chǔ)。比如:大多數(shù)孩子都見過公雞、鴨子、猴子、小白兔,即使不常見的小松鼠和孔雀等動物也常在圖畫書上見到,因此對它們的尾巴感到神奇和新鮮的同時又有一定的了解。當說到“誰的尾巴彎?”“公雞的尾巴彎”等句子時,大家都會覺得很有道理,也不會感到十分陌生。不過,根據(jù)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孩子們也許會對“小松鼠的尾巴像把傘”有一點不理解。他們也許會覺得這里比喻不當,這正是我們最希望出現(xiàn)的。因為它不僅說明了我們的孩子是細心的,也是善于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的確,小松鼠的尾巴不像雨傘,但是卻有類似降落傘的功能,正是這種功能才使它適合在樹木之間穿梭跳躍。因此,教學到此處時,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松鼠跳躍的錄象,引導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這里的“傘”應該是指降落傘,而不是我們熟知的雨傘。當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找到正確的答案時,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是多么的欣喜若狂。這就在另一角度提醒孩子們,要在以后的生活中隨時進行細心的觀察。正值孩子們極度興奮的時候,立即進行詞語拓展練習,“日常生活中什么東西長?什么東西短?‘扁’ 用在什么地方?和‘彎’相反的詞是什么?”等真是恰到好處。
三、朗讀的訓練
《課標》強調(diào):要在語文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使他們樂于參與閱讀。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很容易出現(xiàn)厭煩情緒,因此,朗讀氛圍的創(chuàng)設(shè)和朗讀的指導就顯得尤其重要。本課的問句朗讀就是一個難點。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互相配合,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先進行練習,不過這時的問句的讀法,教師必須做好準確的示范。具體做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