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鞋里的陽光教學片斷與反思
評析:整個教學過程,我和學生都是在平等對話中進行,學生可以當老師,來給我的字作個評價、指導。可對我說“不”。我同樣可做學生,虛心接受老師“批評”。學生還可以和老師同臺比賽寫字。整個過程學生興趣盎然,積極、主動。“乏味”的寫字教學,讓我和學生感覺并不乏味。
【教后反思】
課堂教學中我并沒有干巴巴、生硬地要求學生把字寫好,而提倡學生說“不”,允許學生說“不”。可以對老師的觀點說:“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可以對老師的決定說:“我不同意你的做法。”可以給老師的行為作出不同的評價。……教學中學生指導教師寫字,對教師說“不”。這種方式更能調動學生寫好字的內趨力,張揚學生個性,更能促進學生對書寫方法的注意和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
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學生可對教師的行為作出不同評價。評價合理的教師虛心接受,評價不太合理的,我們可以討論,可提出不同建議。在理論中,學生對知識又有進一步了解。當然,有的小朋友還只停留在“好看”、“不好看”的層次上,教師應循序漸進、潛移默化,通過日常教學讓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教學中,教師的幾次書寫“不成功”,并未減弱學生對老師的信任,相反,卻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在教學中我常有的口頭禪是:“你們想”、“你們覺得” 等,這種商量的口吻,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師與他們處于平等交流的位置,與他們是學習的伙伴與朋友關系,從而奠定了師生情感交融,共同學習的基礎。
《棉鞋里的陽光》“合”字教學案例與點評
【教學內容】指導學生自主識記生字“合”。
【教學片段】
師:(大屏幕出示“合”):誰能從課文中找出含有朋友的句子?
生(爭著舉手回答):“她舒服地合上了眼睛”。(大屏幕出示。)
師: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記住這個新朋友的長像?小組討論一下。
(各小組熱烈地討論后,全班交流。)
生:我想用“減一減” 的方法記住它。把“哈”字的“口”去掉就是“合”,我幫它找朋友:合力、合理、合眼。
生:我也要用“減一減” 的方法記住“合”字。把“盒子”的“盒”去掉皿字底、把“給”去掉絞絲旁就成了“合”。
(下面有學生小聲說:“怎么同我想的一樣?”)
師:能借助老朋友記住新朋友,這個方法不錯!
生:(早已將手舉提得老高)老師我有不同的方法!
師:請說。
生:“合”的形狀像一座小房子。
師:嗯!你真會想像!
(此時生的情緒已被調動,爭著發言“老師我還有辦法……”)
生:老師,我在哥哥的考卷上見到過“合格” 的“合”。
師:你真是個細心的孩子!
生:我在花店見到過“百合花” 的“合”。
生:我的方法更好!我用“一人一口酥” 的故事記住它,這個故事是我在故事書中看到的。
(下面有學生小聲說:“‘一人一口酥’是什么意思?”“快說!”)
生(驕傲地、繪聲繪色地):這是講三國時期魏國將領曹操和部下楊修的事……
(大家聽得入了迷,一聽完,就不由自主地鼓掌。)
生(激動地站起來):老師,我們給他“巧嘴巴獎”吧,他故事講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