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人教版課標本第二冊《識字2》教學片段及反思
(生有的拍手讀,有的動作表演讀,個個都興高采烈的樣子)
激發學生的興趣來學習課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篇韻文節奏感強,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一聽老師的范讀,就喜歡上了。我抓住這個契機,采用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讀通讀熟課文。尤其是采取對讀形式,學生讀了一遍又一遍,還想再讀,都爭著說“老師,我還想讀!”我聽了,心里一陣欣喜,這篇韻文對學生的吸引力可真大!
〖片段二:讀中感悟〗
1、師:你從這篇韻文里讀懂了些什么?把你的感受說給大家聽聽吧。
生1:我讀懂了小朋友要尊敬長輩,懂禮貌。
師:對呀,“尊長輩”就是要尊敬長輩,尊重長輩。平時在家里,你是怎么做到尊敬長輩的呀?
生1:爺爺奶奶來了,我給他們倒茶。
師:你真是個孝順的孩子!
生2:見到叔叔阿姨,我會向他們問好。
師:真有禮貌呀!
……
生2:我讀懂了如果我們做錯了事情,就要改正。
師:是的,做錯事情,應該馬上改正。知錯就改就是?
生答:好孩子。
生3:我知道了要經常幫媽媽做家務,洗洗碗筷,掃掃院子。
師:對呀,書上說家務事──
生:愿承擔。
師:平時你都幫爸爸媽媽做過哪些家務事?
生:我幫媽媽掃過地。
生:我幫奶奶洗拖鞋。
生:我幫媽媽洗碗,洗菜。
生:我還幫媽媽洗過衣服呢!
……
師:真能干!你們都是愛勞動的孩子。爸爸媽媽平時工作那么辛苦,你們能幫助他們干點家務,減輕他們的負擔,真是不錯呀!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在閱讀中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讓學生說說從這篇韻文里讀懂了些什么,就是讓學生自己去感悟,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和體驗。
2、師: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
生1:什么叫“長輩”呢?
師:誰來幫他?
生: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是長輩。
師:輩分比我們大的人就叫長輩,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阿姨等,他們都是我們的長輩。
生2:“態度好”是什么意思呀?
師:課文里說什么時候要態度好呢?
生:長輩錯,要提醒。態度好,心意誠。
師:長輩做了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有禮貌地提醒。長輩們也有范錯誤的時候,他們做錯了,你怎么提醒呢?來演一演。
生:我會輕輕地跟他們說。
生:我會很有禮貌地提醒他們。
師:對,長輩們做錯了,就應該像剛才兩位同學說的那樣,有禮貌地、誠懇地提醒他們,這樣就是態度好。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對所學內容感到新穎而無知時,最能誘發好奇內驅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學習意愿。因而在課堂上我提供給學生質疑的空間,讓他們發現問題,提出不懂的地方,培養學生敏銳的洞察力,使學生養成善于發現問題的習慣,從發現問題到探索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正當學生討論得熱鬧,葉健斌小朋友高高舉起了手。他站起來說:“老師,我有個想法。我可不可以給這篇韻文加個題目呀?我心里一怔,這一點我還真沒想到呢。腦子一轉,識字2沒有題目,這是個很不錯的想法。于是,我馬上抓住這個機會,讓學生給“識字 2”加個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