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活力的課堂──人教版一下《識字2》教學案例
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課堂要求教師把微笑帶進教室,為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的思維無拘無束,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展開想象的翅膀,敢于探索未知的領域……體驗學習的樂趣,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從而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為此,我正不斷努力,也在不斷地享受著其帶來的功效。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識字2》的教學。《識字2》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識字課。本課借鑒傳統“三字經”的語言形式,利用傳統《三字經》押韻上口、好讀易記的特點,將識字寫字教學與愛長輩、愛家庭的教育融為一體,并賦予愛的教育以新的內涵,是一篇非常不錯的識字課文。
那天上課伊始,我從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入手,采用多種形式朗讀──師范讀、生自由練讀、聽課件朗讀等,因為是兒歌形式的課文,所以寬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很快就營造出來了。緊接著,進行識字教學。讓學生自己提出比較難讀、難認或是讀不準的字詞及句子,然后讓能干的小朋友幫忙,實在讀不好的再由我來幫忙糾正,從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基本上能把本課比較難的字詞找出來。例如:“父母教”的“教”,“認真聽”的“認真”等。之后,在學生熟讀課文、熟記生字的基礎上,我又把教學重點放在大致理解課文內容上。讓學生自讀自悟,說說從這篇韻文里讀懂了些什么,再讓他們提出不懂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在閱讀感悟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程度的感悟,而胡宇杰小朋友的一個建議更是具有創新意義。
通過學生的閱讀感悟,同學們紛紛發表自己的體會:
“我讀懂了如果我們做錯了事情,就要改正。”
“我知道了要經常幫媽媽做家務,洗洗碗筷,掃掃院子。”
“長輩做了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有禮貌地提醒。”
……
正當我們討論得熱鬧,胡宇杰小朋友高高舉起了手。他站起來說:“老師,我們之前學的課文都有題目,這篇課文怎么沒有題目啊?我有個想法,我可不可以給這篇韻文加個題目呀?”
我心里一怔,這個平時搗蛋的小鬼居然想到了我備課時完全沒想到呢,讓我不禁對他另眼相看。同時腦子一轉,給《識字2》加上一個題目,這是個很不錯的想法。于是,我馬上抓住這個機會,說:“哇,你的想法真的很棒!《識字2》沒有題目,今天就讓我們小朋友來當一回大作家,來給它取個名字吧!”
說到充當大作家給課文加題目,學生們更是來勁了,都高舉起小手爭著想來發表自己的想法。
“我想叫它‘懂禮貌'。”
“還是叫它‘三字歌’好。”
“我想叫它‘好孩子’。”
……
大家都紛紛給課文取題目,而且都有其一定的道理,所以一時無法最后的決定。這時胡宇杰舉手說:“老師,我覺得取‘好孩子,人人夸’這個題目最好。課文講的就是怎么樣做一個好孩子嘛。”
又是一個富有深度的回答,讓我完全對他刮目相看。便順著他的意思說:“是呀,你們也都想做一個人人夸的好孩子吧。好,我們就把《識字2》這篇韻文取名為‘好孩子,人人夸’吧。”大家鼓掌通過,此時我也注意到了胡宇杰眼中那抹欣喜而又自信的眼神。
這節課遠比我想象預設來的成功,原因有以下兩點:
原因之一在于我沒有死守教材:
《識字2》是一篇識字課文,它是以識字寫字教學為重點的。但由于本篇課文思想教育意義強,所以我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自己感悟。學生在理解感悟的過程中自行發現,自主質疑,自行建構了文本的意義,這就是課堂教學不斷生成的課程資源,我們老師就應該用心引導,使這部分課程資源被利用起來。